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B型企業是門好生意? 除了友善環境,也很會賺錢

$
0
0
轉載自B Lab Taiwan;文:B Lab Taiwan(B型企業協會)

知名消費零售品牌籌資平台CircleUp專攻消費性商品市場。CircleUp 發佈一份針對消費性品牌的B型企業與同業在品牌實力上的摘要調查報告,說明企業的品牌行銷需要檢視品牌的社會與環境使命,才能吸引新一代消費者買單,並加深品牌黏著度CircleUp的學習平台Helio也顯示,B型企業在市場上勝出同類型競爭者。


有66%的消費者表明願意為了永續理念的商品付出高一倍的費用。圖片提供:B Lab Taiwan

消費者越來越多關心他們所使用的產品。不再滿足於口味不錯的咖啡或看起來很酷的襯衫,許多人想要知道他們所喝的咖啡是如何被種植的?在咖啡種植地的農夫是否有收到合理的收入?他們身上所穿的襯衫如何被製造?襯衫縫製的過程中,工人是否得到人道的待遇?這些有意識的消費者不只停留在「不傷害」的消極消費心態,而是更積極地關心並支持對那些關心社區發展的企業。

符合嚴謹的環境和社會標準的B型企業,是由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每三年透過企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後審核所認證。 這些B型企業對獲利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努力地為廣大的社區創造價值。像是知名戶外運動用品品牌Patagonia 承諾將1%的銷售支持環保組織;King Arthur 麵粉員工每年付出近6000小時為不同的公益團體提供志工服務;Barnana則發揮創意,採用「醜香蕉」製作可口美味的零食。這些得到認證的B型企業雖來自各行各業,但是發揮積極社會影響力的目標卻是一致的。截至2018年為止,全球已經有2500個來自60個國家、涵蓋130個產業的B 型企業通過認證。

CircleUp 很早就注意到B型企業的重要性,在2014年為B型企業展開了募資行動。B型企業不僅受到消費者認可,對投資人也相當具有吸引力。在想像中,B型企業是社會環境使命導向的公司,對於「獲利」這件事不甚追求;但事實上,許多B型企業在品牌實力及營業收入相關指標上的表現卻遠遠高於業界的平均值。從這裡就能知道,深耕在「使命」上不僅不會削弱業務的成功,反而會幫助企業全方面的成長。

B型企業品牌評比超越競爭對手

CircleUp的學習平台 Helio也證明了這點。日前Helio資料庫主動收集美國120多萬消費者和零售公司數十億筆的數據資料,並針對大眾消費市場上306個 B型企業進行品牌評比,分析每個公司在關鍵指標上的相對優勢,包含品牌的實力、觸及能力、成長和商業強度程度等等。

「品牌排名」指的是把特定品牌與同一類型的品牌相互比較(例如A品牌花生醬與其他品牌花生醬相比)。 排名結果顯示,所有消費性品牌的平均品牌得分為5,而B型企業有93%的得分都高於平均水平。其中更有75%的B型企業在品牌排名中得分為9分或10分。


75%的B型企業在品牌排名中得分為9分或10分,所有消費性品牌的平均品牌得分為5分。圖片提供:B Lab Taiwan

顯然地,B型企業的品牌經營與消費者意識正在產生強烈的共鳴,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於品牌的使命,以及在該領域發揮社會及環境影響力。我們也發現,品牌得分最能預測未來的收入增長。                                           

B型企業「對大家都好,而且也很會賺錢」

B型企業的強勢品牌確實與強勁的銷售成績相關。我們使用包括合作夥伴尼爾森(Nielsen)的大量數據,分析了72家B型企業的月銷售額,並將其銷售成長率與其他整體類別的成長率進行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在過去五年中,B型企業的銷售額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10月,B型企業的銷售額增加了49%,較同類型群體的增長率高出34%,換句話說,B型企業的銷售額成長率是同類群體的3倍以上。客戶不是只喜歡在Facebook上按讚,還會在Instagram上關注這些品牌,且會付出行動去購買他們的產品。


截至2017年10月,B型企業的銷售額增加了49%,較同類型群體的增長率高出34%。圖片提供:B Lab Taiwan

2015年市調機構尼爾森調查了30,000名消費者,發現其中有66%的消費者表明願意為了永續理念的商品付出高一倍的費用。 這次Helio的調查再次顯示: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在網路上串連,他們更用自己的錢包做出實際的消費行動,表明關心社會及環境使命的自我價值認同。

關心社會和環境的使命感帶來客戶

B型企業透過一系列以社會與環境使命為主的品牌活動和產品,吸引並培養一群死忠支持他們的消費者群。前文提到的Barnana就是一個例子,從創立開始,永續發展就是他們的核心,全系列零食都是採用升級回收(upcycled)的 香蕉製作而成。

由於未達到傳統食品雜貨供應鏈的成熟標準,每年在拉丁美洲生產的香蕉中高達20%的被當成垃圾。然而,這些香蕉非常適合透過脫水加工,不需要就此浪費掉,Barnana 便採用這些香蕉來生產零食。這個作法拉替丁美洲的農民提供了相當的經濟效益,否則這些賣相不佳、不能上市的作物就只能被當成飼料或堆肥。B型企業Barnana 不僅證實了其社會環境使命(解決有機香蕉農場的食物浪費),更推動公司從策略性的角度去思考其他的影響領域,例如:使香蕉皮在脫水過程中成為生質燃料。

在日益擁擠的創新消費商品的「紅海」之中,擁有故事或存在感是品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Barnana建立了一個使命性的品牌,在系列產品的規劃上,就把香蕉貿易供應鏈的永續性及價值實際做到位。Banana Brittle(升級回收香蕉製成的無麩質酥脆零嘴)及Plantain Chips(無穀物且由升級回收大蕉製成)就是Barnana在品牌生命的早期的經典案例。透過創意與使命連結,便能從最初的產品線延伸,再開發新的產品,不斷地吸引零售買家和消費者的認同並消費。「使命」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

將社會影響力當作企業使命的一部分,並不會降低品牌價值或者拖累銷售成長。事實上,企業更積極地實踐社會及環境使命,會更加深品牌價值,並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經營是企業的天職(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is business)」,當企業開始經營品牌,更強化品牌與社會環境的作為,事實上就等同好生意上門了!


野生動物利用生態廊道的珍貴紀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

$
0
0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以生態造林的方式,嘗試串接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大尺度的生態廊道,經過近1年的影像監測紀錄,顯示野生動物確實可利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營造的棲地廊道。

花蓮林管處表示,他們長期與林業試驗所合作,並根據在大農大富園區10年以上的野生動物監測結果,規劃出園區內野生動物分布熱點,而林業試驗所建議只要將阻隔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193縣道、台9線及鐵路串接起來,就能讓生活在兩座山脈間的野生動物自由移動、安心成家。

花蓮林管處因此透過「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所建構的平台,協調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公路總局等單位,以台9線新大富橋下通行空間,同時改善舊台9線引道建築量體及利用鐵道下方車行箱涵通道等具體方式,改善營造動物通行通道,再搭配生態造林,並與第九河川局協力推動水域、森林帶縫合的方式,營造串接兩座山脈的大尺度生態廊道。

為了瞭解生態廊道營造對野生動物的具體影響,花蓮處在大農大富園區周遭架設了15部紅外線自動相機,持續近一年的監測取得3,417筆有效影像,拍攝到哺乳動物11科13種。

影像紀錄包括了:首次紀錄到保育類野生動物黃喉貂與台灣野山羊,以及拍攝到山羌利用台鐵下方的車行箱涵穿越鐵道、山豬利用排水溝溝渠的上方蓋板以及麝香貓、黃喉貂利用溪流水岸森林移動等影像。這些影像除了拍下新鮮有趣的動物行為,更驗證了生態廊道營造的功效。

花蓮處表示,監測到的影像會再製作成30分鐘影片,讓更多人瞭解花蓮國土綠網推動的內容和效益。

劉克襄:砌石成金的人 ——「步道師」之我見

$
0
0
文、圖:劉克襄

步道師

他們嘗試用和善的工法,在允當的場地,以最輕微的干擾,鋪設一條貼近環境的小路。

小,意味著,對曠野山林的謙卑。人類應該學習,微不足道的前行。過去我們一直疏忽了這種小路美學的存在,以及修築技藝的重要。現在環境意識抬頭,珍惜交通往來的方式,自當視為尊重自然生態的起手式。

而這些辛苦修路的人,多半是大量付出體力的勞動階層,素來不為社會所重視。如今容我們試著找到一個貼切的名詞,「步道師」,尊稱其職和代表的意義。未來這個頭銜,或許更該獲得一些嚴謹的規範,隨著手作步道的廣泛推廣和實踐,形成愈加成熟的共識。

步道師

前些時,在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各界學者專家經過開會,認同此一名字的意義。回家後,我也有些心得,順手筆記一二,跟大家分享。

好的步道師除了擁有常年修路的經驗,在修築的過程裡,勢必盡量擷取在地現有的自然資材,作為舖路要素,而非藉重機械等技術來協力。那是充滿智慧的手作過程,懂得尋找到合宜而紮實的方式,兼而樂於跟他人分享相關的技能。

步道師的社會背景也其來有自。減碳減塑,去經濟開發思維,活絡自我身心,避離高污染水泥化的都會空間,都是興成的因由之一。步道師從事的工作絕對是環保運動的一環,其信念立基於反對水泥工程,以減法面對一個區域的未來發展。

榮譽步道師如何認定,又是另一個更高的位階。

在手作步道風氣打開後,針對各地山路野徑的施作模式,我們很幸運,還能及時於這個年代,從不同族群和部落,找到一些擁有風範的長輩。透過他們承傳自祖先的豐富經驗,爬梳更具人文色彩,兼具環保意識的內涵。

他們因常年浸潤於此一工作,善於靈活的面對地理環境。其工藝養成直接來自一石一木。久而生巧,熟而成術。同時,安於簡樸,懷抱這一手作技藝的文化價值。他們絕不只是一個區域道路的友善製造者,而是透過身心勞動,展現民族風物美學,甚而融合外來技術,創造自己的風格。


手作步道用到的工具。

在現有島內步道的多樣風貌裡,他們或只僅守於小地方,卻展現手作的最終意義。透過一條路跟環境的良好互動,或連結、創造產業多樣,或陶治、摸索生活奧義。這一兩造皆宜的位階,都能歸納手作步道美學的獨特和時代必要性。

他們是孤單的先行者,直接以土地創作,長期地豐厚了這個行業的榮光。日後則繼續用熱情承傳,給予後代條條小路通往郊野的美好價值。

※本文原刊於作者臉書 劉克襄

 

 

相愛比交配重要?灰雁伴侶性愛分離的案例

$
0
0
摘錄自《和動物生活的四季》第二章
文:康拉德・勞倫茲

交配對於維繫夫婦關係的影響並不大。一般來說,早熟的年輕灰雁間有時會發生這樣的事:一歲時就交配,但並不意味著會廝守到老;相反地,如果我們看到兩隻成熟灰雁舉行「勝利之鳴」的儀式,倒是可以有幾分把握地預言:牠們在日後的夫婦生活將會團結一致。愛與性在灰雁身上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兩者雖是雁群社會中健康伴侶關係的表徵,但在多數情況下卻互不相干。

灰雁
灰雁。圖片來源:Pixabay

當一隻雄雁愛上另一隻雄雁(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並完成熱烈的「勝利之鳴」儀式後,就出現了性愛分離的典型案例。兩隻雄雁不會發生性行為,儘管從解剖學上來看是可能發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中任何一隻雄雁都不願像交配中的雌雁那樣把身體伸平。雖然有時牠們也會發展到探頸入水的階段,但由於彼此都想爬到對方身上而各不相讓,最終只好放棄交配的企圖,有時還可能伴隨著小小的爭吵。不過,這種「小小的挫折」並不會影響牠們的關係。

雄雁伴侶在勇氣和戰鬥力上都比一般的灰雁夫婦強得多,因為雄雁不僅更勇敢好鬥,還比雌雁更強壯。因此,雄雁伴侶在雁群中總是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也同時發展出以下這種情況:即兩個英雄的勝利讓一隻單身的雌雁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禁愛上了雄雁伴侶中的其中一位,這種案例也不少見。一般來說,雄雁會主動追求另一半,雌雁多半處於被動;一隻墜入愛河的雌雁無法像雄雁一樣採取示愛行動,她只能「偶然」出現在心儀的雄雁附近,用眼睛密切注視對方的行動—顯然地,「眼睛的遊戲」(Eye Play)在雁群社會中,也像其他鳥類一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時,如果一對雄雁伴侶像前面描述的交配失敗,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隻墜入愛河的雌雁徑直朝兩隻雄雁游來,把身體伸平,接著有一隻雄雁爬到她身上去。這種情況會反復出現,進而形成一種奇妙的關係:兩隻雄雁一如既往地保持親密,落單的雌雁則不引起注意地跟在牠們後面,而且維持很遠的距離;雌雁不會加入兩隻雄雁的「勝利之鳴」,但有時會和其中一隻雄雁交配;交配後,那隻雄雁也不會對著雌雁進行交配終曲的美麗儀式──一對經由「勝利之鳴」結合、彼此「相愛」的灰雁夫婦,在成功交配後一定會舉行的儀式。

在另一個案例中,我們觀察到雄雁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行為:「勝利之鳴」的隊伍也可以由三隻雄雁組成。我們在西維森有三隻雄雁:馬克思、科普夫史利茲和奧德修司,牠們統治著埃斯湖上的所有雁群。奧德修司和雌雁歐娜保持著「無愛的交配關係」。奧德修司習慣定期來到固定地點找歐娜交配,那裡通常是距離牠與另外兩隻雄雁日常活動範圍相當遠的地方。等到交配一結束,牠就飛過湖面,回到兩個伴侶身邊,並對著牠們完成一貫的交配終曲,彷彿在說:「你們才是我想終生陪伴的對象。」

像歐娜這樣無法成為雄雁眼中「勝利之鳴」成員的雌雁,還有一個機會:如果她能順利找到合適的築巢地點,同時抵禦其他尋找巢位的灰雁進攻──這對一隻孤立無援的雌雁來說並不容易,也很少成功,同時幸運地讓心儀的雄雁看到牠孵蛋或最好看到牠和剛孵化的孩子在一起,那麼雄雁就有可能收養、保護並帶領這些孩子。有時,孤獨(特別是失去配偶)的雄雁也會這麼做,牠們會試圖養育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幼雁,並和收養來的幼雁一起發出正常家庭的「勝利之鳴」,對此後文還會進一步說明。儘管這些孩子的母親不會真正成為雄雁表達愛意的對象,卻也可以加入「勝利之鳴」的隊伍,並逐漸成為家族中的成員。

在野雁群中,常常會發現由兩隻雄雁和一隻雌雁組成的「三角家庭」(ménage à trois),牠們當中大多數就是以前述方式走在一起的。我們不能把這種「三角家庭」稱為異常,更不能說其關係是病態的。英國鳥類學家彼得.斯科特(Peter Scott,1909∼1989)發現,冰島的粉腳雁(Pink-footed Goose)中就很常見「三角家庭」,他也斷定,這種家庭組合很適合哺育幼雁,畢竟由兩隻機敏健壯的雄雁來保衛家庭,遠比一隻雄雁更來得安心。

在以非同性關係結合的灰雁伴侶中,也存在著愛與性分離的現象。在那些很早就透過「勝利之鳴」結合、平日也彼此關愛的灰雁夫婦中,二者在大致可稱為性的面向上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非常忠誠。不過,一旦兩者間愛情的比例降低,例如失去了第一個配偶的雄雁和其之後結合的雌雁伴侶,情況就會有所不同。雄雁會勇敢而忠誠地保護其「合法」伴侶,幫牠選擇築巢地點,也在巢位旁認真站崗,殷勤地帶領並保護孩子──雄雁對待家庭的行為仍舊無可挑剔,然而此時的雄雁卻願意和任何一隻陌生雌雁交尾,只要對方向牠提出要求。不過,雄雁並不會因此照顧或保護陌生雌雁,就算有人當面把陌生雌雁抓走──我曾如此實驗,雄雁也不會出現任何激動的反應。然而,當這種情況發生在牠的「合法」配偶身上,牠一定會全力對抗。

有趣的是,愛與性分離的現象通常更頻繁出現在雄雁身上。我到現在描述的所有情況中,在無愛狀態下完成交配的雌雁,卻是真心愛著心儀的交配對象;也就是說,只要接收到雄雁的些許暗示,這些雌雁通常都願意和雄雁一起鳴叫。


和動物生活的四季:《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與灰雁共享自然的動物行為啟示

作者: 康拉德・勞倫茲
原文作者: Konrad Lorenz
譯者: 姜麗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9

「真正與大自然一起生活並由衷讚嘆其美,才能成為真正的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

當代動物行為學世界權威、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從青年研究者時期就對灰雁特別感興趣。他之所以選擇灰雁展開如此漫長的動物行為研究,是因為「灰雁從家庭到群體生活都和人類有著極為相似之處」。

勞倫茲選擇在灰雁的棲地阿姆湖畔開啟研究生活——他和灰雁朝夕相處,為了讓灰雁在觀測站附近安家,他用家鵝孵化灰雁,然後自己肩負起母親的角色,無論晴雨都相伴左右。在陪伴灰雁長大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發掘出灰雁身上獨特的奧祕與神奇。
  
本書以勞倫茲一貫溫暖生動的文字,以及兩名隨行研究者攝下147幀獨一無二的珍貴照片,呈現動物在大自然中躍動的生命力。讓人類彷彿超越語言,得以和如恩賜般的美麗自然進行一場真正的對話。

 

 

 

 

 

排雲、塔塔加再現熊蹤 玉管處呼籲園區禁炊煮 最高可罰1.5萬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鄭雅云報導

熊出沒注意!繼今年1月有熊闖入玉山國家公園楠溪保育研究站,本月又傳出玉山國家公園現熊蹤。玉管處工作人員接續於2月12日、15日以及17日發現有熊現蹤排雲醫療站、塔塔加遊憩區鹿林小屋及楠溪保育研究站,翻找垃圾桶或進入屋內翻箱倒櫃尋覓食物。更有排雲山莊工作人員在夜間一小時內連續目擊兩次黑熊之紀錄。玉管處呼籲遊客上山務必遵守相關規範,共同維護人與黑熊的安全。

資料照,圖片來源:《黑熊森林》製作團隊
資料照,圖片來源:《黑熊森林》製作團隊。

玉山國家公園排雲管理站主任吳萬蒼表示,2月17日上午玉管處工作人員於塔塔加鹿林小屋發現垃圾桶被翻倒、電熱水器上留有腳印,經向「黑熊媽媽」黃美秀確認,證實為黑熊腳印。而楠溪保育研究站已是第二度遭熊入侵,兩次分別闖入研究站的不同棟建築。

台灣黑熊活動範圍極廣,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的花蓮縣大分山區是分布熱點之一,但位於園區西北的塔塔加則罕見黑熊出沒。根據中央社報導,服務近30年的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坦言,這是他「印象中」第一次有確切證據顯示台灣黑熊出沒塔塔加,上一次大約在10年前「有民眾傳聞」。

2/17玉管處人員發現黑熊入侵楠溪保育研究站造成之破壞痕跡(圖片來源:玉管處提供)
2月17日,玉管處人員發現黑熊入侵楠溪保育研究站造成之破壞痕跡(圖片來源:玉管處提供)

黑熊頻出沒 玉管處呼籲遊客守法 違規罰鍰上看一萬五

黑熊頻頻現身,可能由於冬季缺乏食物來源,使得黑熊擴大覓食範圍,而人類的食物味道重,若在山區用餐之後沒有妥善收拾,就會吸引黑熊前來探訪。

吳萬蒼也表示,台灣黑熊怕人,2月份為玉山園區「靜山」期間,暫停玉山主、群峰線之入園活動,遊客數量減少,或許也是黑熊造訪塔塔加的另一項原因,接下來花季開始,遊客增加,應該會讓黑熊不再那麼大膽。但是他也強調,請民眾配合無痕山林政策,不要引誘黑熊犯險,「我們持續呼籲山友能遵守不要炊煮的規定,山中飲食簡單就好,也務必把廚餘垃圾帶走,不要留在山上。」

目前玉山國家公園區內明定,除指定地點外嚴禁炊煮及露營等活動,吳萬蒼說明,塔塔加遊憩區內有設置兩處炊煮區,進入步道內則禁止任何形式的炊煮行為。針對近日有熊出沒,他表示園區與駐警會加強巡邏,若有看到違規行為、經勸阻不聽將開罰,罰鍰最低3千元,最高可罰到1萬5千元。

2月份黑熊接連出現在排雲醫療站、塔塔加遊憩區鹿林小屋及楠溪保育研究站。(圖片來源:玉管處提供)
2月份黑熊接連出現在排雲醫療站、塔塔加遊憩區鹿林小屋及楠溪保育研究站。圖片提供:玉管處

排雲山莊傳連續目擊黑熊紀錄 做好無痕山林保人熊均安

他亦補充說明,2月4日晚間在排雲山莊有兩次黑熊目擊的紀錄,當晚管理站同仁在森林邊緣與黑熊相遇,距離約20公尺,當時同事戴著頭燈,與黑熊對望之後,熊立即鑽進森林離開,而在一小時後又遇到同一隻黑熊,同樣在與人類對望之後即轉身跑走,之後就沒有再出現。據目擊同仁表示,該黑熊目測約200公斤,胸前V字偏黃,研判是中老年以上的成熊。對此,吳萬蒼呼籲登山遊客務必遵守步道及山莊的相關規範,包括不可炊煮、將所有垃圾廚餘妥善收拾並帶下山等。

一般而言,野生動物會傾向避開人類活動範圍,近來野生動物闖入人類空間的事件頻傳,主因之一便是人為餵食或者食物殘餘未妥善處理,對野生動物形成強烈吸引誘因。無痕山林政策推行多年,然而國家公園幅員廣大,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落實執法、降低人與動物衝突風險?吳萬蒼說,還是會持續加強宣導呼籲,通常對於初犯會先開勸導單,勸告不聽或情節嚴重者才會開罰,也希望山友之間能相互宣傳提醒,共同維護人與黑熊的安全。

如何避免與熊相遇(圖片來源:玉管處提供)
玉管處提供避免與熊相遇守則,亦可參見本報製作懶人包〈熊熊遇見熊 四招教你悠遊有熊國

玉管處呼籲遊客,至園區活動,用餐以輕便為主,可以攜帶乾糧或至餐飲部用餐,也可在指定地點簡易炊煮;下山時務必將所有垃圾、廚餘及食物帶走;若遇到熊或是發現疑似熊痕跡,可通知鄰近園區管理站或警察小隊,也可以下載填寫「發現黑熊出沒記錄表」。

無痕山林七大原則應用法

1. 事前充分規劃和準備:
只要準備充足,便能避免一切對山林的影響和衝擊。舉例行山或露營前,安排少包裝的食品和飲料,甚至自備餐盒、餐具、水樽減低廢棄量;適當編排行程、人數和日數,避開生態敏感的地方,減低對土地和環境造成的壓力;甚至檢視衣著顏色會否太鮮艷刺激野生動物。
2. 找合適地點:
挑選已經規劃的山徑,避免走入原始林中,過份踐踏會破壞植被生長,造成土壤侵蝕與水土流失。另外避免一窩蜂、挑選合適的紮營地點,以減低對草和泥土的傷害。
3. 減低用火:
以效能較高的爐具取代營火,避免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如要使用蠟燭,注留不要讓蠟油滴留到自然環境中。挑選木柴生火,亦不要折斷或割鋸樹木,因為是鳥類和昆蟲的家;應選枯死並且不粗於成人手腕的小塊木材,不僅易於收集、折斷、容易被燃燒,產生的灰燼也可被風吹散。
4. 保持原有風貌:
不留下任何垃圾,也不帶走不移動任何物品,包括沙石、貝殼、花草。特別是近年生態攝影盛行,為拍照移動石頭野花,甚至生物的情況屢見不鮮,應該戒絕。在岩石或樹木上刻字的行為也應避免。
5. 妥善處理垃圾:
將所有帶上山的物品帶走,垃圾可帶至市區的垃圾桶拋棄。露營時避免在河溪清洗食物、排放污水。排泄物應該盡量選在偏僻以及遠離水源的地方,或集中處理方便帶離野外。當然,不製造便沒有垃圾,做好事前準備(原則1),也是減廢的最佳辦法。
6. 尊重野生動植物:
遠距離觀察、不打擾便是對野生動植物最大的尊重,再進一步,帶走垃圾(原則3)、避免移動野外的一草一木(原則4),也能避免對動植物帶來間接傷害。
7. 顧及其他使用者:
避免使用太亮的燈、收音機、音響等干擾設備影響其他大自然使用者。與其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畢竟在未知的自然環境中,經常需要彼此的協助與扶持。

參考資料

  • 無痕山林 七大原則應用法
  • 相關單位通報電話:排雲管理站049-2702228、塔塔加管理站049-2702200、塔塔加警察小隊049-2702203。東部園區南安管理站03-8887560、南部園區梅山管理站07-6866181。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鄭雅云

本來面目。

模擬研究顯示 人造肉碳排可能比真肉更高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獨立報報導,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人工合成牛肉產生的溫室氣體可能比一般畜牧業更多,且危害更嚴重。

人類對牛肉的需求使大片土地變成牧場。Photo by Robert Bye on Unsplash
人類對牛肉的需求使大片土地變成牧場。Photo by Robert Bye on Unsplash

人造肉真的能解決環境問題嗎?

農業排放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產生大量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牛隻是主要來源。此外,人類對牛肉的需求使大片土地變成牧場,其中許多土地必須用含氮肥料施肥,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人工人造肉是減少牛肉生產對環境影響的解決方案之一。多家公司正在開發實驗室合成的牛肉、豬肉、家禽和海鮮。

雖然採用這種生產方式可以迅速降低牛隻的甲烷排放量,但發表在《永續食品系統前瞻》(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期刊上的一份新研究顯示,若將觀察時間拉長,人造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更高。

三種途徑 預測未來1000年牛肉需求波動

甲烷在大氣停留的時間大約是12年,但二氧化碳可以累積千年。該研究指出,大規模生產人造肉的環境效益取決於人造肉工廠的用電方式。

牛津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的科學家研究了各種可能的肉類生產方法及其能源需求後,發現人造肉不一定「在氣候表現上優於天然肉,其相對影響取決於是否使用脫碳能源以及生產系統的選擇。」

他們使用了三種可能的肉類「消費途徑」預測人類對牛肉的需求在接下來1000年內的波動和變化。

最後使用氣候模型來估算上述三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變化,如何在不同的肉類消費方式和生產方式之下影響長期全球氣溫。

人造肉排碳量低 但長遠影響仍大於畜牧業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最樂觀的情境中,人造肉的環境影響小於畜牧業。

「在最樂觀的人造肉生產足跡之下,人造肉碳排放排擠畜牧業碳排放,同時避免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從氣候角度來看,這是最好的情境。」

但是,「在最保守的人造肉生產足跡之下,雖然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仍然比畜牧業低,但生產活動對溫度的長期影響比任何牛隻畜牧業都要大。」

學者指出,主要原因大氣中殘留的二氧化碳造成的長期損害。他們表示,雖然許多國家正在轉型再生低碳能源,但是「能源需求規模太大了,短中期內不足以產生足夠的脫碳能源。」

根據英國農業和園藝發展委員會的資料,全球牛肉需求正在成長,亞洲成長特別快,來自新興經濟體和家庭收入成長的需求佔全球牛肉進口總量的近50%。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航向藍色國土的槳 黑潮島航計畫(下)

$
0
0
公視記者 陳慶鍾 賴冠丞

經過17天,56人接力航行1031公里的遶島海上調查,黑潮基金會與海洋大學提出警訊,海漂垃圾幾乎無所不在。「海上航程八成以上都有發現垃圾」,黑潮基金會張卉君歸納初步成果,其中包括新北市和基隆市近海、嘉義八掌溪與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屏東小琉球、蘭嶼,都是非常明顯的海漂垃圾熱點。

經過十七天,五十六人接力航行1031公里的遶島海上調查。
經過17天,56人接力航行1031公里的遶島海上調查。

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所研究生邱靖淳說明,離開港口後,在15到30分鐘期間,隨機挑選一段海面,以目視法記錄海上漂流垃圾的種類和數量,一共有87筆航次的調查,航行長度670公里。

垃圾量以新北市深澳岬角最多,每平方公里將近2000件,其次是蘭嶼的椰油部落及野銀部落,分別在每平方公里1000件上下,第四到六名都在八斗子和平島一帶,再來是秀姑巒溪口、高雄的林園、宜蘭頭城和台東杉原灣,可以發現北部海面的垃圾量明顯偏高,每平方公里的垃圾量是462件。

新北和基隆市近海、嘉義八掌溪與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屏東小琉球、蘭嶼,都是海漂垃圾熱點。
新北和基隆市近海、嘉義八掌溪與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屏東小琉球、蘭嶼,都是海漂垃圾熱點。

各海域海漂垃圾的組成,邱靖淳表示,除了巴士海峽以外,都是塑膠明顯偏多的情況,整體平均占66%,第二名是保麗龍,占17%。單獨只看塑膠,可辨識的塑膠種類前三名是塑膠包裝袋、食物容器、餐具和保特瓶。

遶島過程還在高雄紅毛港外海,看到油污帶跟不明的泡沫漂流帶,泡沫帶綿延一公里以上,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孟培傑表示,經檢測,它的酚類物質偏高,酚類物質屬於環境荷爾蒙,對很多水生生物甚至人類的健康都有影響。

高雄紅毛港外海的油污帶跟不明泡沫漂流帶,檢測發現屬於環境賀爾蒙的酚含量偏高。
高雄紅毛港外海的油污帶跟不明泡沫漂流帶,檢測發現屬於環境賀爾蒙的酚含量偏高。

黑潮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強調,高雄外海往來船隻非常多,卻沒人發現、沒有船隻通報,讓人難以置信。他建議,海保署應該儘快建立一套海域污染稽核標準和舉報機制,把微塑膠和各項污染指標,列入長期調查項目,讓每個從事海上活動的人,都能成為第一線監督者。

至於塑膠微粒的調查,黑潮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說,以嘉義八掌溪出海口含量最高,每立方公尺含有64.12顆,等於一座國際標準游泳池內有13萬5000顆塑膠微粒,其次是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基隆和平島外海,也相當於一座泳池內有1萬顆塑膠微粒。

各式各樣的塑膠微粒。
各式各樣的塑膠微粒。

將塑膠分類為五類,黑潮研究員溫珮珍指出,在全台海域中,硬質塑膠的占比都是最高,大都是日常生活用塑膠,不過八掌溪出海口有最多的圓形塑膠粒,推測可能是上游或鄰近縣市工廠的塑膠加工原料,西南部海面軟塑膠、發泡塑膠占比不小,應該與觀光、漁業和養蚵有關。

「這件事情不可能單由民間團體來做」,黑潮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強調,政府應針對塑膠微粒在海上的擴散,以及對人體會產生什麼影響等重點,馬上進行長期調查。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航向藍色國土的槳(下)】

2/25(一) 22:00首播
3/2(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千元大鈔植物芳名「塔塔加薊」 不是央行搞錯 而是過去沒人知道

$
0
0
興大團隊五年研究 確定是未命名發表的台灣特有新種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報導

過年紅包拿到千元鈔票,總讓人喜不自禁。只是印於千元鈔左下角的植物,原設計理念「玉山薊」,最近經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證實不是玉山薊,而是一種未命名發表的薊屬植物;經5年來比對,14日於國際期刊《PhytoKeys》正式發表為台灣新特有種「塔塔加薊」(Cirsium tatakaense Y.H.Tseng&C.Y.Chang),為台灣菊科再添新種紀錄,也是台灣自1936年代以來,83年後再度發表的薊屬新種。

興大研究團隊經五年比對,發表台灣特有新種塔塔加薊(Cirsium tatakaense Y.H.Tseng&C.Y.Chang)。照片提供: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
興大研究團隊經五年比對,發表台灣特有新種塔塔加薊(Cirsium tatakaense Y.H.Tseng&C.Y.Chang)。照片提供: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

印在千元大鈔上的這株植物,18年來和玉山主峰、台灣帝雉默默向社會展示台灣的生態之美,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玉山薊,但日前才由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副教授曾彥學與其博士班學生張之毅的研究團隊,確認為台灣新特有種。這不是當初央行設計鈔票時搞錯,而是其來有自。

曾彥學解釋,鈔票上的圖案是國家圖騰的展示。玉山薊雖為草本,卻能生長在海拔3000公尺的惡劣環境,象徵台灣屹立逆境堅忍不拔的社會價值。然而,2000年7月3日發行千元鈔票時,並未發表塔塔加薊;採集自塔塔加一帶的薊屬植物,長期來歸為玉山薊(Cirsium kawakamii Hayata)。

生長海拔3000公尺以上、順應逆境的玉山薊,向來視為台灣重要的圖騰。攝影:張之毅
生長海拔3000公尺以上、順應逆境的玉山薊,向來視為台灣重要的圖騰。攝影:張之毅

說清楚講明白 分類凸顯每種植物特性

此次調查重新整理台灣薊屬植物,從已知10種,增加為11種。其中玉山薊、鱗毛薊、森氏薊、細川氏薊、阿里山薊、鈴木氏薊等均為台灣特有種;白花小薊為特有變種。塔塔加薊入列後,台灣薊屬植物特有種類群成員增加為8種。

薊屬植物是傳統上重要的藥用植物,台灣民間多用於止血消炎,通常用根或葉熬煮成湯使用。只是,要分清楚每種植物並非易事,詢問植株辨識的案例太多,讓曾彥學意識到重新處理台灣現有薊屬植物的重要。

曾彥學解釋,分類的意義是幫助人們認識植物,分清楚才知道每個物種的特性以及價值。若未具備植物分類學的概念,很可能僅以外表認辨識而出錯。他舉民間常拿葉子煮湯調養肝臟的絞股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為例,這種植物屬於瓜科,一般民間俗稱七葉膽;卻常與百合科的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混為一談,兩者功能大不同。如果連辨識植物都做不到,當然談不上永續利用,更無法用對地方。

經徵詢已故的國內菊科大師彭鏡毅,他也認為應該重新調查薊屬植物。2014年遂由曾彥學的碩士生張之毅(現為博班生)展開全面性研究。這項研究需上山下海,翻遍全島每一寸土地、連墳墓也要去採集。這麼多待清查植物,若未掌握植物物候、錯過花期,就得再等一年。

此外,由於台灣薊屬過去多由日本人發表,除了玉山薊的模式標本典藏在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仍有不少模式標本分散國外。例如阿里山薊模式標本即保存於日本京都大學,幾種模式標本早期隨早田文藏歸於東京帝國大學植標館,都須親自到訪這些地點,逐一比對。

「模式標本(holotype)是植物命名法規中的規定。當發表一新分類群時必需指定一份足以引證的標本,標示採集時的時間、地點、標號和採集者,以及存放地點;而且這份標本是唯一的一份。」曾彥學解釋。因此找出模式標本比對,是分類學必經之路。

又為了確認為是否為台灣特有,張之毅遠赴中國進行型態比對。如此歷經5年,研究成果在2019年初終於通過審查正式發表。

「這過程需要相當大的耐心,這項結果實屬不易!」曾彥學認為,因張之毅將採集、收集的資料逐一拍照細心比對,才能為台灣找出特有新種。

侷限分布塔塔加 第7種特有種薊屬植物

目前已知塔塔加薊僅侷限在本島玉山山脈海拔2000~3000公尺的山區,族群數並不多;花期約8至10月左右,玉山國公園塔塔加管理站附近公路兩旁開闊地,有機會一睹開紫花的樣貌。

種小名「tatakaense」是以模式標本採集地點「塔塔加」命名,在鄒族語意思為「寬闊、平台草原的地方」;塔塔加薊的模式標本現典藏於中興大學森林系標本館。

塔塔加薊(A)與玉山薊(B)型態差異。圖片來源: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提供
塔塔加薊(A)與玉山薊(B)型態差異。圖片來源: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提供

塔塔加薊與玉山薊型態差異如下:

  1. 葉子裂片:塔塔加薊葉片較細,常只有第一級裂片;玉山薊葉片較寬,除了第一級裂片,常會再從第一級裂片分出第二級裂片。
  2. 花序:塔塔加薊具紫色的頭狀花序;玉山薊具白色的頭狀花序;兩者花序盛開時下垂。
  3. 總苞片:塔塔加薊總苞片數量明顯較玉山薊多;玉山薊花序基部長滿像許多牙籤一樣長長的刺狀總苞片。
  4. 小花:塔塔加薊小花數量多於玉山薊。
  5. 雄蕊:花葯先端附屬物顏色不同,塔塔加薊為紫色,玉山薊為黃褐色。
  6. 雌蕊:花柱顏色不同,塔塔加薊為紫色,玉山薊為白色。
  7. 瘦果:塔塔加薊瘦果較短、較窄,玉山薊瘦果較長、較寬。

花粉構造在植物繁衍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研究團隊除了比較兩者外觀形態的區別,也解構塔塔加薊與玉山薊花粉形態,兩者有顯著的差異,如塔塔加薊的花粉 明顯比玉山薊大得多,且塔塔加薊花粉表面的刺也明顯大於玉山薊。

曾彥學舉例,植物開花就像是在辦喜事一樣,這當中新郎新娘絕對是主角。在植物界,新娘是胚珠,而新郎就是花粉。因此,花粉的形態是區分物種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瞭解植物繁衍功能,即能從中找出保育對策。

興大森林學系副教授曾彥學(左)及博班生張之毅
興大森林學系副教授曾彥學(左)及博班生張之毅歷經五年比對,找出新特有種。圖片來源: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提供

曾彥學說,類似玉山薊與塔塔加薊這類台灣特有物種,在國際間都列入優先保育的對象;而無論是玉山薊或塔塔加薊,都侷限分布於台灣高山,雖生育地多是人跡罕至的高山,看似沒有人為因素導致滅絕的風險,卻可能受氣候變遷波及而改變分布型態。因此唯有重視其族群保育,才能讓這些躍上新台幣、象徵台灣精神的物種,世世代代存在於台灣這片土地上。


新特有種塔塔加薊已知侷限分布高山,野外族群數量並不多。攝影:張之毅

台灣11種原生薊屬(Cirsium)植物
  C. arisanense Kitam. 阿里山薊(特有種)
  C. brevicaule A.Gray 島薊/雞觴刺
  C. ferum Kitam.鱗毛薊(特有種)
  C. hosokawai Kitam. 細川氏薊(特有種)
  C. japonicum DC. var. australe Kitam. 南國小薊
  C. japonicum DC. var. takaoense Kitam. 白花小薊(特有變種)
  C. kawakamii Hayata 玉山薊(特有種)
  C. lineare (Thunb.) Sch. Bip. 華薊
  C. morii Hayata 森氏薊(特有種)
  C. suzukii Kitam. 鈴木氏薊(特有種)
 C. tatakaense Y.H.Tseng&C.Y.Chang 塔塔加薊(特有種)

台灣薊屬植物家族,有8種屬於特有種類群,細川氏薊是其中一員。攝影:張之毅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從農不浪漫! 暖冬農民依舊叫苦 從謝天到資訊掌握的挑戰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今年迎來暖冬,即使沒了寒害,農友依然叫苦。在美濃種紅豆的朱正富煩惱降雨不足,在屏東種蓮霧的黃進文要處理裂果、採收期提前,產銷計畫來不及配合、價格下跌等問題。傳統的農民曆、務農的習俗諺語、教科書上的原理原則,在極端氣候面前頻頻失效。新一代農友如何面對未來可能升溫1.5°C的挑戰?

總統視察「嘉義縣陳井寮排水系統」及農損狀況(CC BY 2.0)

農業部門受氣候影響最劇,圖為2017年農損狀況。圖片來源:總統府(CC BY 2.0)

農委會23日召開「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挑戰」座談,請來第一線農友分享經驗,並邀產官學共商如何提供更「有用」的氣象資訊、抗高溫的種苗、與農業保險。農民認同這些機制的重要,但也提醒,農民自己也要有想法,才能把知識引進來。

從農不浪漫  掌握資訊  連十分鐘都有差別

「照書養養不好,只能照豬養、累積知識。」桃園農友吳成富以溫網室為例說明,過去都說溫網室可以防蟲、防雨、保溫。但實際蓋了才發現,蟲也變聰明了,蟲卵下在網室邊緣,孵化後馬上進入溫室。網室裡沒有天敵,蟲吃的更高興。

吳成富記錄到,近四、五年夏季夜溫低於25°C的天數越來越少,這讓溫室內的光合作用不順暢、連帶影響水分控制植物生長的情況。後來導入內遮蔭、調整通風,加快對流後,生產才趨於正常。

「氣候變遷下,我們比別人更有優勢,」台灣最早導入農民契作栽培管理的碾米廠壽米屋總經理陳肇浩自信的說,壽米屋擁有專業博士群,他們綜整生產、研究、銷售、市場的技術與經營決定最適合的品種、最適合播種時間,研發現代版的「黃道吉日」。

台江生技公司總經理顏榮宏則以智慧科技提升傳統智慧。他表示,現在是智慧農業5.0的時代了,過去老漁民憑經驗看「水色」[註],現在靠手機APP拍照不僅自動分析水色、還能數蝦苗、提醒何時換水、添加飼料。公司也從蝦苗選種著手,尋找可抗逆境、且育成時間較短的品種。

顏榮宏認為,農委會提供的漁業氣象APP不錯,但對水產養殖來說,差十分鐘就變化很大,氣象的時間間隔還要更短才夠用。


對水產養殖來說,差十分鐘就變化很大,得靠智慧科技提升傳統智慧。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漁鄉願景】

「現在不做,以後來不及」 農委會規劃增加對抗氣候變遷經費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特別報告指出,2030年到2052年之間,地球暖化可能達到1.5°C。為凝聚氣候變遷政策特別召開會議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開場就言明,農業部門受氣候影響最劇,「現在不做,以後絕對會來不及」。

他說,到現在還是有人不相信氣候變遷,但從災損來看,1990至2000年平均每年農業災損50億;2000至2010年增加至100億;2010至2018年平均約150億,未來還會增加。

陳吉仲表示,農委會會從技術面著手,包括耐高溫、抗乾旱品種的育種研發、氣象預測與資訊加值傳遞等。這些方法還來不及上場的時候,農業保險需要先準備好,這也是社會調適的一環。

他坦言,現在相關經費只有4億,期望爭取增加到6億,否則,各項對策都將淪為空談。

靠政府也靠農民  改變思維才能抗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有的農民積極以對,但陳肇浩說,他看到許多農民仍是畏天、敬天、謝天,面對氣候異常最常用的對策是燒香、拜拜、擲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也有類似觀察。他說,台灣有很現代化的農民,使用28.8度、26.9度這樣精準的溫度分析氣候影響,但也有的農民還停留在農民曆、傳統諺語法則的時代。

他說,農民其實很會上網,也看網路訊息,但大眾氣象與農民氣象不相同,各自解讀反而會誤讀。他建議要有專為農民設計的單一入口資訊。

「種植前,就要想到可能遇到最惡劣的狀況。」歷經氣候考驗,朱正富的經驗是——提前因應雖然不能讓損失歸零,但可以減到最低。必須試想淹到80公分、1公尺的狀況,而不是等到災害發生再來想辦法。

「政府要輔導,農友自己也要有想法。」朱正富說。

顏榮宏說,極端氣候下,從農不能浪漫,要回歸數據、回歸專業。「腦袋打開、知識進來、想清楚,『也許』大家發大財。」

註:「水色」指的是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懸浮顆粒、溶解物質的顏色和濁渡的總和。過去多以肉眼來觀察,有越來越多的漁友改以試劑進行水質檢測,並佐以菌種來加強水質的營養及穩定。資料來源:〈養殖智慧結晶:「做水色」〉(科技大觀園 2015.03.18)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衛星分析國土變化  內政部通過國土調查、監測二辦法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整理報導

深山的大面積濫墾濫伐、偏遠地區偷挖魚塭,該怎麼查?內政部部務會報21日通過「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及「土地利用監測辦法」,將現行土地監測與調查的行政業務法制化,規範調查及監測的時間、範圍及方式,不再因經費或特殊狀況而中斷。

這二項辦法是依《國土計畫法》訂定,未來也將配合該法施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規定,每五年至少辦理一次全國調查、並對快速變遷區域增加調查頻率。「土地利用監測辦法」則規範每年至少二次監測,納入民眾舉報機制。

露營區多集中新竹、苗栗山區。資料照片來源:新竹縣政府。
露營區多集中新竹、苗栗山區。資料照片來源:新竹縣政府。

確保計畫法制化 加強穩定性與一致性

內政部自1993年起辦理「國土利用現況調查」,2001年起利用衛星影像辦理「土地利用監測」,二項調查監測機制都行之有年,也有不少運用,例如分析住宅及商業活動密集區位或是違規露營地開發等。內政部解釋,由於這只是行政業務需求,而非法定工作,過往遇到經費不足或特殊情形,就會有無法辦理、或是調查詳細程度不足的問題。

內政部說明,《國土計畫法》中規定應定期從事國土利用現況調查及土地利用監測,這次是依《國土計畫法》授權,訂定「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及「土地利用監測辦法」。法制化後,辦理時間、範圍、方式、程序等都有明確規定,可確保調查的穩定性及一致性。

「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擴及海洋 跨部門資料整合減少浪費

「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是利用高解析航遙測影像、地形圖等搭配人力現場調查,過往是以陸域土地為主。新通過的「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規定每五年至少辦理一次全國性調查,並將範圍擴大至領海,辦法也特別針對變遷快速的區域提高調查頻率。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林秉勳解釋,除了內政部的都市計畫、國家公園外,農委會的農業、水土保持、森林等,不同部會的業務也會有國土調查需求。這部分希望透過整合、協商,讓調查資源不重複。

衛星影像每年至少監測二次變化 納入民眾舉報

「土地利用監測」是指利用遙感探測技術,獲取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再透過比對不同時期的衛星影像,找出包含植被、水體或建物等地表有變化的範圍(即變異點)。內政部表示,這些資料提供給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後,各機關可派遣人員到現場檢查,確認是否有違規情事,並追蹤後續情形。

新通過的「土地利用監測辦法」明確規定每年至少辦理二次,範圍涵蓋陸域及海域,並辦理應用加值分析,例如建立自然海岸線變遷趨勢等。此外,為補充衛星監測的不足,延續現有的志工機制,人民或團體可申請加入監測志工、舉報疑似違規案件。

《國土計畫法》雖然在2016年公告施行,全國國土計畫也已經公告,但還要等縣市國土計畫、國土功能分區完成,預計要等2022年才能正式上路。林秉勳解釋,「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及「土地利用監測辦法」可能要等《國土計畫法》正式上路才會施行,但相關的協商機制都會提早進行,配合執行需要,內政部會再適時訂定施行日期。

0206 - 2

原本預計2020年公告實施的縣市國土計畫可能延後。圖表來源:內政部懶人包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綠電憑證交易進入「線上競標」  工研院搶開先例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我國綠電憑證制度推出一年半後, 除了少數個別招標外,多採雙方自行媒合機制,價格不對外公開。2月13日,標檢局首度推出「線上競標功能」,25日工研院搶開先例,標售第一批再生能源憑證。

這一批再生能源憑證共53張,每張憑證代表1000度,相當於53000度綠電。綠電來自工研院六甲院區的太陽能,綠電自發自用,僅售憑證,競標底價為每張1400元,相當於每度1.4元。預計於3月4日上午決標。

工研院六甲院區地面型光電。此處申請再生能源憑證,並從2017年起開始綠電交易。攝影:陳文姿

工研院六甲院區地面型光電。此處申請再生能源憑證,並從2017年起開始綠電交易。攝影:陳文姿

首度公開標售   工研院搶下首例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自2017年5月發出首批再生能源憑證。至2018年底共發出47169張憑證,完成2123張憑證交易,相當於212萬度的綠電交易。

除少數公開招標案例,國內綠電交易大多是合約議價,價格與買賣過程並不公開。以Google簽下台南綠電為例,價格也完全不公開。這次標檢局新增線上競標交易功能,希望透過公開競標,增加多元交易的管道。

工研院參與競標的綠電,是來自工研院六甲院區的太陽能,發電期間為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間,共計53張憑證,每張憑證代表1000度。採整批出售,僅出售憑證。標售底價每張1400元,將於3月4日10點決標。

標檢局組長黃志文解釋,工研院六甲院區綠電自發自用,這次工研院提出底價每度1.4元是再生能源憑證的價格,不包括綠電。

競標資訊公佈於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投標者須符合公司、工商行號等相關規定,也要在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完成註冊並登入後才能出價。

試辦半年  增加交易管道

黃志文表示,線上競標交易功能會先示範運行六個月(至2019年8月13日),希望透過運作瞭解需要再改善的功能,並收集使用者的建議,作為下個版本的基礎。

工研院六甲院區的太陽能,屬於綠電憑證交易的常客,從2017年起就加入憑證交易,對象包括玉山金融、元太科技、遠東百貨、遠傳電信等公司。這次國內首度的「線上競標功能」仍搶下先例。

標檢局在綠電交易之初曾提供僅售綠電憑證的建議價是每度1~2.2元,工研院底價仍在此區間內。如果採「電證合一」,將綠電與憑證一起賣出,則每度綠電價格會更高。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永續海鮮】來自大海的珍禮 鬼頭刀成東海岸餐桌盛宴

$
0
0
文:曾椲涵 (成功海洋環境教室專員)
編按:四面環海的台灣,在許多方面都承接著大海的珍禮,但我們對這片豐饒之海的了解,卻是如此有限。加上近年全球的海洋漁業資源,已因人類過度的捕撈而日益枯竭,今日餐桌上的海鮮,或將從下個世代的餐桌上消失。本報特別自「成功海洋環境教室」轉載三篇鬼頭刀專文,從如何吃、從何而來,到該不該吃,向各位介紹「養育新港人的」鬼頭刀,盼能喚起大眾對永續海鮮議題的關注,並發揮消費者的關鍵力量,讓鬼頭刀能夠世世代代地養育更多黑潮生物圈的子民。

說起成功漁港,你會想到什麼?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是每年十一月盛大的旗魚季,以及鎮上獨特的傳統漁業文化——鏢旗魚,成功鎮對外打響的名號皆是以旗魚為主,反觀鬼頭刀作為成功漁港產值最高的經濟物種,卻很少受到關注,尤其對於身在西部及北部的都市人,更是鮮少有人認識這種特別的生物。

鬼頭刀是台東新港的重要漁獲之一

鬼頭刀是台東新港的重要漁獲之一,九成的產量大多銷往歐美,近年更因推動FIP認證,使得魚價水漲船高。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近年來鬼頭刀在海鮮料理市場上越來越盛行,鬼頭刀的肉質適合多種料理方式,逐漸成為搶手的漁獲,除了外銷歐美市場以外,在台東縣成功鎮(台灣鬼頭刀重要產地)上,也開始出現許多鬼頭刀專門料理的餐廳,成為東海岸觀光客必訪的美食景點。

早期經濟價值不高 多為漁村家常使用

鬼頭刀的食用歷史其實是從近20至30年才開始,早期因鬼頭刀產量較多,價錢低廉,且當時還沒開始外銷至國外,漁民並不以鬼頭刀為主要漁種,當地居民也因為價值不如旗魚、鮪魚等大型魚類,多對其不甚重視,通常除了自己食用外,就是拿來三不五時贈送給鄰居和親戚好友。

然而由於產量太多,實在是吃不完,因此居民早期普遍是將鬼頭刀用蒜頭、辣椒、米酒等醃製過後曬成魚乾,再將魚乾稍微烤過之後冰存起來,想吃時拿出來配個酒或米飯即可。鬼頭刀魚乾除了可以直接吃以外,當地居民還會再將魚乾與豬肉一起滷,濃濃的滷肉香中帶著淡淡的魚乾香氣,比起一般滷肉味道又更豐富,這樣的料理方式不但非常下飯,也較容易保存,因此普遍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而這樣的吃法則是從綠島隨著移民傳入成功鎮的。

曬鬼頭刀魚乾

在新港漁市場附近時常可以看到攤販正在曬整隻的飛魚及鬼頭刀。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當時成功鎮有許多來自綠島的移民,綠島居民習慣將鬼頭刀作成魚乾,再與豬肉一起製成滷肉,如此一來,即使冬天海況不佳,無法出海時,仍有魚肉可以吃,成為東海岸漁村的家常料理。

另外當時還有一個常見的鬼頭刀料理─魚丸。更早之前,當地是以旗魚肉為魚丸的主要材料,但旗魚肉口感比較硬。當時因為鬼頭刀產量太多,丸昌魚行老闆娘彭馨平的爸爸(當時的老闆)嘗試將剩餘的鬼頭刀魚肉加入魚漿,發現綜合新材料之後,不用加太多地瓜粉,口感變得很軟嫩更好吃。目前在成功鎮上可以吃到結合鬼頭刀及旗魚肉的魚丸,同時也有全部使用鬼頭刀魚肉所製成的飛虎魚丸,口感比一般魚丸軟嫩,更加鮮甜美味。

鬼頭刀魚丸

彭老闆每天清晨將前一晚用旗魚肉及鬼頭刀魚肉打好的魚漿捏成魚丸。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從頭吃到尾 生吃煎炸煮湯都鮮美

鬼頭刀肉質細嫩又少刺,肉質屬於白肉魚,鮮而不腥,且整隻都可以食用。鬼頭刀常見的食用方式有非常多種,主要以魚身為主,新鮮的話可以做成生魚片,生魚片則以中刀(體重三公斤以上的鬼頭刀)為主,太小隻則魚肉較少。若是更大隻的鬼頭刀,因油脂較多,非常適合煮成魚湯,其他常見的還有炸魚排、煎魚排、紅燒鬼頭刀等;內臟則可以用來滷肉,或是與魚頭一同煮湯。這些料理幾乎都是成功鎮居民習以為常的家鄉味。

除了鮮食料理外,在成功鎮上也可見許多鬼頭刀加工產品,如鬼頭刀魚丸、鬼頭刀魚鬆及鬼頭刀XO醬等,近年甚至推出鬼頭刀冰淇淋,由水產試驗總所食品組研發,再技術轉移給新港區漁會生產,目前在港區漁會超市都可以買得到。這些產品的研發,更是減少了鬼頭刀價格受到產量多寡影響的問題,讓鬼頭刀價格在盛產時也能夠更穩定,更能保障漁民的收益。

鬼頭刀魚鬆

鬼頭刀加工產品在成功鎮上隨處可見。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在地漁獲結合創新烹調手法 化身成東海岸特色料理

早期習慣用紅燒、煎及魚乾的方式處理鬼頭刀,當地居民吃久了之後也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料理方式。隨著鬼頭刀開始外銷到歐美及日本,逐漸受到市場上的重視,發展出更多元的食用及料理方式,成功鎮上也開始發展出許多受到青睞的新興料理。蚵仔煎、滷肉飯與刈包是台灣常見的傳統小吃,經過在地居民的突發奇想,激盪出各種新鮮的創意組合。

「國外都已經非常重視鬼頭刀,我們國人反而都不愛吃,結果都是往國外推,想說鎮上已經有很多旗魚專賣店,不然我就來開一個鬼頭刀料理專賣店!」卡滋爾老闆娘陳品妤透過各種嘗試,不斷研發出新的鬼頭刀菜單,結合小時候媽媽常煮的鬼頭刀料理,開發出鬼頭刀魚乾粽、魚乾滷肉飯、鬼頭刀蚵子煎及鬼頭刀水餃等特色料理,甚至在中秋期間推出限量的鬼頭刀月餅,獨特的創意料理,成為鎮上必訪的特色餐廳。

「成功鎮人是鬼頭刀養大的,但知名度卻不高,如果說我們可以做這方面的推廣,把鬼頭刀的知名度打響之後,漁民的收入增加,打造成鬼頭刀的故鄉。」王記鬼頭刀魚排的老闆陳睿恩採用岳父當天所捕捉新鮮的鬼頭刀漁獲,一進港便開始處理醃製保鮮,製成鬼頭刀炸魚柳,因為夠新鮮,炸起來口感甚至比雞肉還鮮嫩,這也成為近年年輕人最愛的吃法。

鬼頭刀魚柳

採用當日現流新鮮漁獲的鬼頭刀魚柳及炸魷魚。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除了中式料理以外,隨著越來越多青年來到東海岸發展,創造出中西融合的新餐點,例如在台東市區有一家專賣鬼頭刀料理的異國速食餐廳MAHIMAHI TODAY 好漁日鬼頭刀專屬料理餐廳,使用台東在地新鮮漁獲,結合中式及西式烹調手法,推出魚排漢堡、魚排飯或是鮮魚湯,更讓人體驗到外銷歐美鬼頭刀魚排的美味之處。

MAHIMAHI TODAY好漁日餐廳

MAHIMAHI TODAY好漁日餐廳牆上掛著鬼頭刀的洄游地圖,餐點則是以西式速食為主。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鄰近成功鎮的長濱鄉,有著著名的法式無菜單料理餐廳,雖是採用法式料理手法,但食材上特別取用在地新鮮的漁獲及農產,其中Sinasera 24法式餐廳的主廚善用鬼頭刀搭配瓜果醬呈現出耳目一新的法式佳餚。

認識海鮮、吃對海鮮 才有永續海洋

「以前鬼頭刀真的很多,一艘船出海兩三天回來就可以有一萬多公斤,魚多到堆到漁市場外的馬路上,連旗魚都被鬼頭刀淹沒,最近幾年量真的變少了,體型也越來越小。以前別人送大隻的鬼頭刀,大家都不愛吃,沒有人想要,現在想買反而都買不起…」自小生活在成功鎮的丸昌魚行老闆娘彭馨平感嘆道。

在成功鎮,鬼頭刀料理的創新與多樣化,顯示出其漸受重視而身價水漲船高,但是我們是否了解鬼頭刀現今的處境呢?曾經養活成功鎮民的漁獲,是否能將這榮景傳承給世世代代的子孫呢?而我們到了海港總想吃尚青的海鮮,卻不了解吃下肚的海鮮是什麼、從何而來。期待成功漁港的鬼頭刀好滋味,能帶著漁民、在地居民、與遊客們學習到珍惜大海恩賜的智慧,除了創新料理外,也創新海鮮文化,改變以往因推動某某魚季而大量捕捉,造成削價競爭的食用消費,轉而以細水長流的方式經營漁業。

鬼頭刀
曾經養活成功鎮民的漁獲,是否能將這榮景傳承給世世代代的子孫呢?圖片來源: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介紹了鬼頭刀多樣的食用方式,口水直流之際,接下來我們將藉由鬼頭刀來認識海洋與延繩釣漁業,更進一步認識海洋塑膠與永續海鮮等議題。能有意識地選擇在地、當季及友善環境漁法的漁產,減少對進口漁獲及特定魚種的迷思與依賴,才能達到永續海洋的目的。(系列專文第一篇,待續)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 本文原刊載於「成功海洋環境教室」,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寫下再生能源新頁 西班牙研發風箏發電設備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科學家認為,高空風力發電機或無人機能成為可靠的風力發電設備,甚至有機會掀起再生能源革命。

圖片來源:Anastasia Zhebyuk - User: (WT-shared) Dandaka at wts wikivoyage(CC BY-SA 3.0)

風箏衝浪的巨型風箏有機會成為高空風力發電機。圖片來源:Anastasia Zhebyuk - User: (WT-shared) Dandaka at wts wikivoyage/維基百科(CC BY-SA 3.0)

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的研究團隊將飛機的小型風力渦輪機裝在風箏衝浪(kitesurfing)使用的巨大充氣支架型風箏上。風箏的電纜繩索將產生的電力傳送到地面,同時將風箏保持在適當位置。

與昂貴的傳統風力渦輪機相比,空中風能系統(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s,AWES)的安裝和材料成本較低,還可以在超過500公尺的高空中運作,視覺衝擊較小,而且風力更強、更穩定。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風箏發電設備較容易運輸,適合用於偏遠和難以到達的地區,更容易為偏遠地區或災區提供臨時用電。

除了風箏本體發電外,該團隊同時也在試驗繩索地面運動發電的可能性。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C3M)商學院的研究員阿里亞加(Gonzalo Sánchez Arriaga)表示,他們最終的目標是產生乾淨能源。

「空中發電系統的主要優勢在於運作高度比傳統風力發電機更高,高海拔處風力往往更強、間歇更少。另一個優點是空中發電系統通常體型更小、更容易移動。」

「我們相信像這樣的系統可以放在貨櫃裡,發生地震等災難,或是要在缺少燃料的地方發電時,就能派上用場。」

UC3M博士生、西班牙國家航太技術研究所(Inta)航太工程師莫雷諾(Ricardo Borobia Moreno)說:「這次模擬的目的是重現這些系統飛行時的表現,以便預測產生能量多寡,以及飛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s (AWES)。圖片來源:UC3M

空中風能系統(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s,AWES)。圖片來源: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C3M)。

該團隊在《應用數學模型》(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期刊中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AWES的飛行模擬器。

「模擬器可用於研究AWES的行為,優化其設計,並找出能夠最大化能量生產的軌跡,」莫雷諾說。

目前已有兩個風箏發電設備配置了資料搜集儀器,搜集風箏的位置、速度、攻角、側滑角和繫繩張力等資料,幫助開發軟體模擬器。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能源轉型基本功   「電網學校」開課了  每年培養上千人才

$
0
0
工研院帶頭產學研加入 職訓、學校與社會教育全方位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有感於電力系統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專業人才卻相當缺乏,工研院決定帶頭開課,獲得台電、大同、東元、台達電、亞力、台灣綜合研究院、國內外大學教授、電力相關協會的熱烈響應,共組國內第一家「電網學校」。

「電網學校」授課對象涵蓋社會人士、專業人員、與學生。預計每年培育上千人,其中,能直接進入企業的「即戰人才」近300位。響應的24所產學研單位組成「電網人才發展聯盟」,除提供獎學金、師資和訓練,也有不少企業點名要從電網學校找員工。26日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今26日舉行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正式宣布「開課了!」

電網學校暨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攝影:陳文姿

電網學校暨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攝影:陳文姿

能源轉型急缺人才   每年培養「即戰人才」300位

「電網學校」課程分為社會教育、職業教育、學校教育三大方向,師資來自產官學,包括中山大學、清大、成大、德州大學等國內外大學較收,以及來自台電、能源局或工研院的專家等。

工研院預估,每年可培養人才上千位,其中,能直接進入職場的「即戰人才」占300位左右。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在2024年之前有一波退休潮,亟需培養接棒人才;電網人才很缺乏,台電願配合提供師資與參訪機會。台電去年招考2200位,今年還會招考700位,歡迎電網學校的人才到台電來。

亞力電機總經理鄭明彬指出,政府發展綠能與儲能的決心很堅定,他看好未來幾年電力人才需求非常大。過去電機系人才大都轉往高科技或IT產業發展,造成電力系統人才缺乏,他期待「電網學校」補上缺口。

3

電網學校盤點人才需求。資料提供:工研院

社會、職業、學校三方著手   每年培養「即戰人才」300位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人謙指出,我國2025年就要邁向再生能源20%的目標,從電力市場制度與交易、電網設計與維運、再生能源規劃、費率設計與行銷、再到需求端管理(需量反應、節能),可說各層面都需要人才。加上離岸風電、儲能等產業,現今需要的人才跟過往有很大的差異。

「電網學校」的職業教育強調訓練後認證、並與業界媒合,培養「即戰力」。台電、工研院、大同、東元電機、亞力電機、達德能源等均表態會從中尋找人才。

學校教育則以獎學金為主,由企業出題,學生參與專題研究。不僅可以拿到專案獎學金,研究題目切合業界需求,也是企業找人才,人才找工作的重要管道。

劉文雄表示,媒體上有太多「不是專家的專家發表言論」,如果社會大眾對電力系統有正確的觀念的話,能源轉型就能更集中力量往前走。所以「電網學校」也強調社會教育。

工研院從2018年就開出「10堂課搞懂電力系統」,強調沒有專業背景也聽得懂。今年繼續開課並推出線上課程。

2

電網學校在職業教育面向提供的課程與有人力需求的企業。資料提供:工研院

業界需求大 有專業不怕沒出路

劉文雄曾任美國太平洋電力及天然氣公司(PG&E)主管,本身是電力系統規劃的專家,2018年4月接掌工研院。他表示,他回台後發現人人關心電力系統和能源議題,但「似是而非的論述」卻到處充斥,顯示專業人才非常缺乏。政府能源轉型需要人才,他詢問業界後,發現電網人才不足且出現斷層,因此,在產學研的支持下,「電網學校」很快成立,獎學金也迅速到位。

聯盟成員來自25間產學研單位,包括台電、大同公司、亞力電機等國內電力電機公司; CIP、達德、海龍等風電開發商;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台灣風能協會、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等。另研究單位包括台灣綜合研究院、大同大學等,也有來自台大、台科大、清大、中正等大學的教授共襄盛舉。

電網學校師資

電網學校師資。資料提供:工研院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綠色和平調查:歐盟總預算1/5 近兆元補貼入畜牧業者口袋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最新研究,歐盟總預算的近五分之一,也就是超過240億英鎊(約新台幣9778億元)的納稅人血汗錢,進入了歐洲畜牧業的口袋。

在科學家呼籲大幅度減少肉類消費的同時,該報告作者認為,納稅人的錢不應該繼續流入工業化畜牧業。

Chesapeake Bay Program(CC BY-NC 2.0)

環團認為,畜牧業的飼養方式應該限於戶外草原放牧。圖片來源:Chesapeake Bay Program(CC BY-NC 2.0)

上個月,「Eat-Lancet」科學家委員會呼籲以植物為基礎的新飲食習慣,以避免氣候變遷威脅並減少破壞野生動植物,歐洲的紅肉消費量必須減少77%;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的膳食指南建議,肉類和乳製品,包括豆類等非動物性蛋白質替代品,不應超過我們每日飲食攝取量的20%。

然而,歐洲人吃的肉是國家飲食當局建議肉量的兩倍多,也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

綠色和平歐盟農業政策主管康廷羅(Marco Contiero)表示,「少肉乳製品的飲食不僅可以解決健康問題,還可以減輕對土地的壓力,將更多空間留給自然。」

綠色和平的研究人員利用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估算農業補貼和飼養牲畜的土地面積。結果發現,歐洲1.25億公頃的土地用於放牧牲畜或生產飼料,其中包括60%以上的耕地,這些土地原本可用於直接種植植物供人類食用。集中飼養的牲畜吃的是專門的飼料,包括大豆和小麥,為了快速增肥,取代了草原放牧的行為。

這些土地以及其他針對畜牧業的補貼,在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的直接給付規範中價值280至320億歐元(約新台幣9800億至1兆1200億元),佔歐盟總預算的18至20%。

環團認為,畜牧業的飼養方式應該限於戶外草原放牧,以草為牲畜主食,不應以糧食餵養。動物飼養在戶外,大量土地可以直接用於種植作物,供人食用。不過也有人認為,草飼畜牧業的碳密集度比糧食飼養高,因為使用的土地較多。

綠色和平表示,歐盟的農業補貼應該轉而獎勵種植水果和蔬菜。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歐洲地區肉類和乳製品產量的增加,當地動物蛋白消費量隨之增加了80%。在全球,牲畜使用了世界上近80%的農田,但只能提供18%的熱量。

草飼家畜協會(Pasture-Fed Livestock Association,PFLA)表示,該研究已經明確指出,牲畜本身不會造成環境破壞,差別在於飼養動物的方式。

「以穀物餵食牲畜將導致小型混合農場減少、越來越多的專業化農場和單一種植生產系統,同時增加化石燃料消耗、硝酸鹽肥料生產、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草飼家畜協會執行秘書卡林頓(Russ Carrington)表示。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寶盛環評漏作珊瑚礁 台東基翬海岸有危機

$
0
0
整理:彭瑞祥(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位於台東成功鎮基翬海岸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開發案,3月1日動工在即,恐衝擊海岸景觀與重要珊瑚礁生態系。環團警告,此案在環評期間並未依規範監測珊瑚礁,加上未尊重周遭的阿美族部落傳統領域,抗爭不斷;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26日共同召開記者會發布聲明,疾呼「基翬不積灰、珊瑚不吃土」,要求政府重視海岸危機,提出三點訴求:

  1. 環保署應要求寶盛開發商補作珊瑚礁調查;
  2. 營建署、海保署等海岸權責單位不得再拖延制度建立 
  3. 原民會應釐清本案是否應依原基法21條取得部落同意,正視原住民對其傳統領域的使用權利。
26日記者會,與會者大聲疾呼「基翬不積灰、珊瑚不吃土」
26日記者會,與會者大聲疾呼「基翬不積灰、珊瑚不吃土」,唐寧襄攝。

基翬海岸  大型微孔珊瑚群體分布熱點

東部海域海洋環境相當得天獨厚,但從美麗灣渡假村等案例顯示,政府長期忽視開發對海底生態系的影響,陳昭倫指出,從三仙台、基翬到成功新港這段的海岸線,是台東珊瑚礁生態發育最為完整的區塊,也是台灣東部海岸大型微孔珊瑚群體分布熱點。

根據陳昭倫調查,2011年即在基翬漁港港邊斜坡和周邊岩礁上發現台灣特有種一級保育類「福爾摩沙偽絲珊瑚」分佈,也發現高度超過3公尺,群體圍超過5公尺的「大鋼盔」微孔珊瑚。這些大型的珊瑚提供海洋生物休憩躲藏,也是當地阿美族族人傳統的漁獵場域,是食物與蛋白質的「冰箱」。此處也為漁業署積極規劃為東部栽培漁業的重點區域,ㄧ旦海域受開發案影響而受創衰退,永續近岸漁業都會只是空談。

寶盛開發與保護區位置圖。黃苑蓉、黃斐悅繪製。
寶盛開發與保護區位置圖。黃苑蓉、黃斐悅繪製。

然而,緊臨基翬海域的開發案包括「寶盛」和「滿地富」,將會直接衝擊這塊海域珊瑚礁生態。陳昭倫憂心說道,不管是開發過程水土保持或是未來營運的各項廢水,都會對需要「水清、貧營養鹽」的珊瑚和珊瑚礁,產生直接威脅。

陳昭倫以墾丁珊瑚礁為例,過去30多年的開發,每當雨後,沿岸都是呈現黃色的泥水,多日不退,珊瑚被沈積物覆蓋而死亡,特別是與基翬海岸生態系類似的萬里桐海域,因悠活渡假村非法開發、環評黑箱通過,直接造成萬里桐珊瑚礁衰退的主因之一。

基翬珊瑚物種多樣性
基翬海岸的珊瑚物種多樣性,超過150種珊瑚,包括石珊瑚、軟珊瑚與水螅珊瑚等。陳昭倫提供。(珊瑚種類說明看這裡

桌型軸孔珊瑚與糾結千孔珊瑚群聚
桌型軸孔珊瑚與糾結千孔珊瑚群聚。陳昭倫提供。

「海洋生態評估技術規範」有規定  珊瑚礁報告應補作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表示,環保署「海洋生態評估技術規範」明訂,凡有環評案件鄰近珊瑚礁棲地,則珊瑚礁為必要的調查項目。寶盛環評於2005年成立案件、2009年取得環評許可,前述海洋評估技術規範剛好在寶盛審查期間(2007年)公告實施,但寶盛卻未按規定進行珊瑚礁調查,僅簡短記載此處珊瑚礁生長豐富。此案位於沿海保護計畫的一級保護區,又是東海岸重要珊瑚礁棲地,當初調查顯有瑕疵,環保署應依環評法18條要求開發單位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補作珊瑚礁調查。

黃斐悅並批評,寶盛案凸顯兩現象,一是「海岸管理法」實施四年以來政府對東海岸大型開發依然束手無策,呼籲內政部加速「海岸特定區位」公告作業以免造成遺憾。另外,珊瑚礁缺乏明確的主管法規,新成立的珊瑚礁主管機關海洋保育署,應儘速建立一套珊瑚礁保護制度。

陳昭倫警告,一旦福爾摩沙偽絲珊瑚因為開發而受到騷擾或是死亡,海保署必需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進行刑責追究。

福爾摩沙偽絲珊瑚
福爾摩沙偽絲珊瑚,黃靖雲攝。

基翬海域的微孔珊瑚
基翬海域的微孔珊瑚,陳昭倫提供。

珊瑚礁體檢建立基礎資訊  生態達優良標準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於此進行珊瑚礁體檢調查,特別在動工前召集潛水志工下海調查,以留下施工前的海底生態基礎資料。在2017年,此地曾調查到活珊瑚覆蓋率50%以上的數值,顯示該地條件得天獨厚,可達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Reef Check Foundation)的「優良」標準,2019年2月調查數據也顯示,此處的活珊瑚覆蓋率超過40%,亦達到「一般」標準。

但2月調查到的泥沙記錄則是歷年之冠,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憂心地說,2014年以來水下調查數據,發現底質泥沙堆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泥沙若過多覆蓋於珊瑚表面時,會導致珊瑚生病,甚至被泥沙覆蓋致死;亦有學術研究指出泥沙會對生殖期間珊瑚的影響。加上基翬是開口朝南的封閉海灣地形,泥沙不易被海水帶離,易累積沉積物。先天的地形限制,再加上後天人為開發破壞,「基翬會成為積灰」。

陳昭倫呼籲,不要複製台灣西部海岸的錯誤開發,頻頻在東海岸製造更多佔領傳統領域、破壞海洋生態事件,台東縣政府、觀光局、漁業署、海保署與原民會應正視原住民自然海權的主張,並積極邀集部落參與基翬、三仙台到成功海岸區域的海洋資源保育與森里海的永續發展。


基翬海岸空拍圖,陳泰佑攝。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園區大事記
製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參考資料

溪水哪裡去?從地表消失的川流水

$
0
0
文、圖: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冬天明明是台灣東北部的雨季,卻有幾條溪乾一段濕一段。
冬天明明是台灣東北部的雨季,卻有幾條溪乾一段濕一段。

冬季是東北部的雨季,雖然這幾年有時候不太明顯,但去年十月以來有七八成的日子有下雨,上游測站累積超過1800mm讓宜蘭人悶荒了的雨量;到今年一月,仍下了23天350mm雨,加起來已經快逼近台灣年平均雨量了。但春節連假前夕,卻見附近幾條溪像斑馬一樣,一段有水一段沒水的,這是怎麼一回事?溪水去哪兒呢?

阻斷土石移動、改變溪床坡度,導致各種副作用

太多的土石被壩體擋在河道,不出幾年壩體就被填平了(左圖),同時導致海岸的堆積慢於海浪侵蝕的速度,只好又在岸邊投入消波塊(右圖)。
太多的土石被壩體擋在河道,不出幾年壩體就被填平了(左圖),同時導致海岸的堆積慢於海浪侵蝕的速度,只好又在岸邊投入消波塊(右圖)。

河床上橫過一道一道壩體滯留土砂,原本是為了防止土石被大水挾帶沖刷到人們的財產設施。但卻讓過量的土石不正常地保留在河道裡,無法循正常的大雨週期,逐步地往下游帶動。這問題不但導致海岸的砂源不足,導致海岸的堆積速度遠慢於海浪的侵蝕速度,使海岸線退縮的問題加劇,只好又投放許多水泥消波塊來保護,這是前幾年曾被關注的話題。但這同時在溪流造成問題卻少人聞問:就如從照片中看到的,壩體或固床工[註1]上方被填平了!溪水就從這些被卡住但又填不實的縫隙往下滲,從地表溪床消失了!有的還能從壩下再湧出來(溪流原本的路徑高程),就形成一段一段分隔的水域,魚群只能困在這裡苟活。如果河床被拓寬過,底部的破壞面增加,伏流加上蒸發散,問題就會更嚴重。尤其是在地質較年輕、崩積量較大的集水區。

溪水滲入這些被卡住但又填不實的縫隙,就這樣一段一段消失在河道裡。
溪水滲入這些被卡住但又填不實的縫隙,就這樣一段一段消失在河道裡。

我們到訪的這些中小型溪流,或是山間的上游支流山溝,原本水的流路都是一邊蝕切一邊堆積的組合,經過長久平衡形成時陡時緩的坡度。有的是百萬年來在堅硬的岩床上切割成溪流,底床沒有滲漏的空間;有的則經過長期大小水勢帶來的湍陡的急流有大石組成骨幹,底部被小砂石塞滿而彼此牽制不能動彈;平緩地方水勢減緩力量變小,連小石頭都載不動了,大小砂石在底床反覆擾動又層層沈澱,加上水的壓力,跟水田底部的「晶化層」類似,達到人稱「水密」的不滲漏狀態。因此,在鄰近同一區域、集水區雨量類似的溪流,只要沒有被工程擾動過溪床,只要沒有被壩體攔截過多的石塊粒料無法向下流,在多雨的冬半年或等不到梅雨颱風時,即使只剩涓涓細流,也都少見滲漏斷流。

鄰近自然沒有擾動的溪,即使集水區小、水量少,但在久旱的乾季,涓涓細流仍能持續地跌宕流動著,沒有見到伏流現象。
鄰近自然沒有擾動的溪,即使集水區小、水量少,但在久旱的乾季,涓涓細流仍能持續地跌宕流動著,沒有見到伏流現象。

但有挖土機擾動底床、做了壩體就不同了:一方面原本的水密結構被破壞,一方面水無法浮在壩上不正常的土石堆積上,還是會往下順著原本的坡度、或擾動後重新平衡的不透水層,在石礫的下方流動著。有的更因溪底整個做成混凝土結構,長久受到溪水從壩上跌落的力道,掏出一個大洞,就像浴缸拔掉拴塞讓溪水嘩啦嘩啦往下流失。

壩體設置可能造成伏流示意圖。
壩體設置可能造成伏流示意圖。

『我記得剛做好的時候,一池一池的,小朋友都跑來游泳泡水。現在連水都沒了…』年輕人說。

『水攏一定ㄟ降低落去,田水撿不到,風颱做大雨才有水。』

『哪做堤撂,叨位攏嘛冇水。(做了護岸[註2]的地方都沒水)』兩位六七旬阿伯說。

『夏天午後陣雨你來看這乾河床,水會從石頭下面湧出來,雨停之後又慢慢消失。』頭城農場的解說老師描述著。

這些在地人都觀察到的普遍現象,卻因為沒能用科學發表需要的方式驗證,所以一直還無法被握有工程設計權責的專業工程師接納或正視。於是,需要被改善的副作用,該精進的治理手法,仍一直重複在各地溪流進行著。

沒有壩體的自然溪底,大小石頭的排列多元,還保有許多大小孔隙(左圖),而往下50公尺受壩上淤積影響單調許多,大小石礫及土砂堆在一起,大孔隙都被塞滿了。(右圖)
沒有壩體的自然溪底,大小石頭的排列多元,還保有許多大小孔隙(左圖),而往下50公尺受壩上淤積影響單調許多,大小石礫及土砂堆在一起,大孔隙都被塞滿了。(右圖)

除了增加伏流斷流的機會之外,生物的棲地也隨之單調化。原本在沒有這些壩體阻礙時,因為石礫本身大小重量的不同,隨著不同雨量大小而在不同水勢中被搬運,淘選出有大石塊區、小砂礫區的分明區域,不同生物各取所需。而細砂小石經過平時較小水量的沈積下,在溪床底層排列出填實縫隙的緊密結構,即使涓涓細流也不易向下滲漏。壩體設置常導致伏流斷流之外,連帶也使這樣的棲地條件變了樣:水流對石礫的搬運淘選被阻礙,不再有水潭急瀨的交錯分佈,生物也失去了能在大小石縫間各取所需、覓食、產卵的環境;有時還因為壩體間的水流靜止,累積過多的細沙覆蓋石上,讓該長滿矽藻的石頭猶如蒙塵,無法提供豐富的生產力。

壩體上方卡滿了砂石變成乾河床,下滲的溪水有時能從壩下掏深的溪床出流成潭,但再往下又又繼續伏流。倖存的魚群只能在這孤立水潭中等待大雨解除死亡危機。
壩體上方卡滿了砂石變成乾河床,下滲的溪水有時能從壩下掏深的溪床出流成潭,但再往下又又繼續伏流。倖存的魚群只能在這孤立水潭中等待大雨解除死亡危機。

水量少的小溪若沒有連續壩體,常變這樣單調死寂:西爽表面被土砂填平,稍不下雨一段時間就成乾溝。
水量少的小溪若沒有連續壩體,常變這樣單調死寂:西爽表面被土砂填平,稍不下雨一段時間就成乾溝。

考量自然營力因地制宜,避免大幅改變是上策

當然每個地區因為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狀況。我們今天在東北部地區看到的成因及影響,在西南部不必然有相同的表現。有些地方在自然情況下就有季節性的伏流:像水量大而自然河床寬闊、從陡峭山區突然進入平坦平原的蘭陽溪,陡降變平的這一段也有自然的伏流現象[註3]。但工程改變的水文規律,經常在一年五年內就發生;棲息的生物們還來不及演化調適,但對整個族群生命數量的影響,往往延續好幾代;若是同一地區洄游物種能繁殖的淡水溪流有一定程度的改變,更會衝擊到相鄰溪流的種源來源。年復一年,可能連適應的機會都沒有就滅絕在這地區了。

因此,我們對待暴雨洪水壓力的治理方式,需要工程師投入更多因地制宜的專業,才能在解決豪大雨對人們產生的威脅時,不造成太多的副作用或後遺症,阻礙了我們所依賴的大自然營力,而加劇缺水問題、生物資源滅絕的衝擊、甚至是海岸國土流失的窘境。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都是自然環境中的應用科技,因此對環境科學的瞭解,是評估技術如何應用的基本。工程單位應得到更多時間和資源評估研究,有更多仿自然的設計,瞭解在地的地質水文對症下藥,因為這同時也伴隨著整體環境功能保全的責任。

而更根本的,還是好好思考我們的空間利用模式,在越來越極端的氣候條件下,是否真能趨吉避凶。太過依賴工程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眼看就弄壞了大地自我療癒的體質,壞了我們能調適發展的機會。

溪流整治過後,我們有立碑、潛壩、步道,但就常常沒有水……
溪流整治過後,我們有立碑、潛壩、步道,但就常常沒有水……

※ 註1:河流裡的橫向構造物,因設置目的及形式有不同名稱,但不一定有絕對的定義。一般而言:「防砂壩」或「潛壩」可達數公尺高,為減緩水流搬運能力,通成連續多道一層層攔蓄砂石。固床工則通常只不超過1公尺高的橫向阻水構造,為調整溪床坡度、引導水流及減緩沖刷。我們在本文統稱「壩體」及「橫向構造物」。

※ 註2:做護岸的地方通常都會施作橫越溪床的固床工,避免溪床下切改變影響護岸基礎,使剛性且連續的結構出現缺損而崩壞。

※ 註3:伏流原因也類似:蘭陽平原原本是板塊張裂作用下的海槽,逐步被山區沖下來的土石墊高露出海平面,這作用目前仍持續,乾季伏流是河床被低度淘選的石礫墊高的結果。

※ 本文原載於2019年2月13日人禾基金會「從河說起」部落格

自發淨山清完326公斤垃圾 外國人呼籲別再放天燈了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鄒敏惠報導

天燈造成的環境問題今年持續上演!就在元宵節的熱鬧氣氛中,上週六(23日)幾名在台國際人士號召志工前往新北市十分撿拾天燈殘骸,過程中還不斷有新的天燈落下。最後總共清出326公斤的垃圾,相當可觀。

天燈。圖片來源: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台灣的天燈文化國際知名,卻也造成當地的環境污染。圖片提供: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2019新北市平溪天燈節」19日落幕,天燈這項在國際間能代表台灣的特有文化,近年來因為回收問題在民間引起不少抵制的聲浪。

幾名外籍與台灣志工23日從十分老街出發,沿著鐵軌至平溪線的望古車站,再折返十分。撿拾過程非常令人沮喪,廢棄的天燈放眼望去無窮無盡。

在眾人合力之下,志工走進鐵軌旁的山林步道,下到溪流旁撿拾天燈殘骸及一般垃圾、裝進粉紅色的新北市專用垃圾袋,用完了再用黑色大垃圾袋,一天下來總共累積了40袋,總重326.15公斤。

志工撿了40袋垃圾,裡面有95%是廢棄天燈。圖片提供: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志工撿了40袋垃圾,裡面有95%是廢棄天燈。圖片提供: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這場活動為民間發起,是由「台灣戶外探險」(Taiwan Adventure Outings)公司創辦人,也是兩名在台灣的外國人海文(Ryan Hevern)與關德賢(Dustin Craft)發出號召。他們表示,過去也曾到附近的石筍尖、薯榔尖探勘,但發現該區較難用徒步走步道的方式,取得高掛在樹上及懸崖上的天燈殘骸。

雖然淨山不只是撿天燈,但據海文估計,在這40袋垃圾裡面,約有95%是天燈殘骸,還是佔了大多數。

海文表示,每天都有數千只天燈在十分和平溪升空,九成落在難以到達的環境。圖片提供: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海文表示,每天都有數千只天燈在十分和平溪升空,九成落在難以到達的環境。圖片提供:Taiwan Adventure Outings

海文也認為,新北市政府的作為完全不夠。他說,每天有數千只天燈在十分和平溪升空,落在山林和溪邊等難以到達的環境,因此有九成都留在原處。

海文向來訪平溪的遊客呼籲,在沒有強制採用環保天燈之前,請拒絕參與天燈節活動。「不該如此積極推廣平溪天燈節,因為放天燈的行為就是場環境災難。」他說道。

海文提到,目前台灣政府回收天燈的機制還不完善,某方面來說反而是在幫天燈行銷。他曾看到上了年紀的當地婦女,冒著被蛇咬、摔斷骨頭的風險撿拾天燈垃圾,換取微薄的錢或物資。

天燈。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新北市為推廣天燈回收舉辦淨山活動。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恰好隔(24)日也有另一場淨山活動,是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環保局與平溪區公所及平溪鄉魅力商圈協會合辦的「平溪健行淨山趣」。淨山路線為孝子山、觀音巖步道、冬瓜寮步道、千階嶺、五分山步道等。

觀旅局透過新聞稿稱,24日的活動清理出八袋垃圾,並讓平溪山林重現青山綠水的本來面貌。

海文也積極和當局聯繫,十分的公務機關已表示合作意願,並坦言在天燈造成的環境問題上,單靠他們的力量還不夠。

海文和關德賢共同成立的「台灣戶外探險」公司,除了專為外國遊客設計戶外活動行程,也相當關注台灣的生態環境,自2016年起每個月定期舉辦淨灘、淨山活動。去年,該公司總共幫台灣的山林和海洋清出總重7噸的垃圾

作者

鄒敏惠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你來報報】訪英國記——讓被剔走的蔬果「重生」

$
0
0
文:Way@食光光(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去年底,我自香港跑到英國Devon轉型城市Totnes,看看當地一班居民食物回收團體Food in Community(FIC),如何盡力拯救一大堆香蕉、柑、蘋果、薯仔、紅菜頭、紫椰菜、椰菜、洋蔥等被「嫌棄」的graded-out農作物 。

「2012年,我參加了園藝課,其間到一個農場考察,竟發現農作物竟散落一地,是紅菜頭!因數量太少,(農場)若再聘人手收割,不符經濟效益。這正是個好機會,想想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紅菜頭!」FIC創辦人之一David回想道。

David當時與一位同學,大膽向農場Riverford負責人提議,讓他們到農場收割這些被「遺棄」的農作物(gleaning),農場負責人反建議:

「收割對你們而言,太辛苦了吧,不如我直接將農場的不合格」的蔬果(graded-out vegetables)轉送你們,如何?」

David喜出望外,同年底,他們開始接收graded-out農作物,再轉送食物銀行和兒童中心,翌年4月,他們將計劃正式註冊為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FIC正式成立。

Food in Community的主理人Chantelle(左)和David
Food in Community的主理人Chantelle(左)和David

什麼是graded-out農作物?

「被農場剔走的,大概是破破爛爛、腐壞至不能食用的食物吧?能食用的應只佔小數。」這是我對graded-out的偏見。

一天清晨,我隨義工到Riverford「取貨」,親身看看什麼是graded-out 蔬果。農場職員指著10多箱graded-out生果和蔬果,指示我們取去。Graded-out農作物的數量比我想像的多,有些是果肉「瘀」了、菜葉破損,並沒有發霉。其他被丟棄的蔬果,大部份仍完整無缺,真令人大惑不解,我禁不住向農場職員問個究竟。

捐出的洋蔥和椰菜花。
捐出的洋蔥和椰菜花。

捐出的洋蔥和椰菜花。
捐出的洋蔥和椰菜花。

職員指著這一板graded-out 蔬果說:「都拿去吧~」
職員指著這一板graded-out蔬果說:「都拿去吧~」

「這些香蕉都不要?」
「未熟透呢!」
「紫椰菜呢?」
「太大!」(比我的頭還大。)
「薯仔呢?」
「太細!」(有的比乒乓球還小)
「這些柑呢?」我拿起比在超級市場買到更「靚」的柑,向負責品質控制的職員問到。
「這個…….我不知道呢,哈哈!」也真誠實。

1. 天氣不似預期

「因為天氣每年變化不定呢」,FIC的董事(Director)Chantelle解釋,原來農夫為免遇上壞天氣而失收,交不出貨,都會多種一點,以確保能交出預期數量的農作物,以防萬一,「所以農場一般都會有少許剩餘」。

2. 太大!太細!

David補充說,「顧客對於蔬果的大小有一定偏好,久而久之,就成了農場的標準」,結果有些「瘀」了、「過小」的蔬果,統統「被out」,不能出售。Chantelle插口說:「有一次我們獲贈很多椰菜花,原因是那些椰菜花太大,食物箱空間不夠,放一個椰菜花就已佔了大半個箱,放不下其他蔬果售予顧客。」

3. 人手問題

另外有些蔬果是「山長水遠」的由世界各地進口,不少於運送途中已壞掉,若要將其挑出來,實在太「浪費」人手,農場認為不值得,索性整箱棄掉。

這些都是被農場剔除的食物。
這些都是被農場剔除的食物。

分享自家製自家種

除了農場外,FIC收到的食物,還來自不同地方。有果汁廠和製湯工廠會捐出快將到期(short-dated)的果汁和湯,磨菇湯、雜菜湯、蘋果汁包羅萬有。另外還有咖啡店和「自家製」的麵包,Chantelle說:「有一位先生很喜歡造麵包,不時與我們分享他造的麵包,叫我們給他意見。」有時候我們分發蔬菜後,義工們會一起喝口熱騰騰的磨菇湯和麵包,暖暖身子。

David說:「附近一所學校有耕種小組,學生在校內耕種,到夏季收成時,學生都放假去了,所以我們有時會被邀請到校,幫忙收割!」Chantelle插嘴說:「另外有位太太說,她在花園種了太多蘋果,請我們去摘!」

按需派發食物  不只「施與受」的關係

逢星期四,義工都會聚集於FIC的基地 (一所廢置校舍),將收到的食物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受惠者的「食物箱」中,再送給受惠者。

最初我只想「做好呢份工」,務求以最快、平均分配送出食物就好了,其他義工卻慢條斯理地工作,為不同對象「精挑細選」合適的食物:學校將要舉行聖誕派對,就給他們多些菠蘿、蘋果,製作成派對食物。有女士不喜歡韭蔥,就給她洋蔥。這一家這星期會出門4天,那不用給他太多食物,以免浪費,十分體貼。

捐出的湯和果汁。
捐出的湯和果汁。

我發現其中一個食物箱寫上我的名字,我只是義工而已,生活亦不缺食物,何以我也能受惠?

David笑了笑說:「我們的食物可足夠啊,何不與義工分享?」他說,FIC全靠義工支援,才能一直運作,義工們付出心力和時間拯救剩食,讓大家嚐嚐親手「拯救」的食物,更可更了解自己付出的意義。如是者,每星期我也獲贈一大箱食物,薯仔、紅菜頭、椰菜、羽衣甘藍(Kale)、洋蔥、蘿蔔、香蕉、蘋果、柑、菠蘿將箱子都塞得滿滿,是整整一星期的糧食![1]

捐出的湯和果汁。
捐出的湯和果汁。

送贈小禮物  將纖細情懷逐點分

FIC的「送貨車隊」由義工組成,負責不同路線,將一箱箱的食物送給受惠者,包括區內學校、幫助釋囚的機構、食物銀行和生活窘困的人。不過,FIC跟受惠者並不止是「施與受」的關係。

在FIC,我認識了來自敍利亞的難民家庭。其他義工說,他們初到英國時,情況很惡劣,言語不通,FIC小小的食物援助對他們而言,是雪中送炭。現在他們每星期也來幫忙分派食物,有時候還做Pizza與大家分享。

有天,我們準備「開工」之際,發現「基地」門前放著一盒禮物,打開一看,盒子裡滿滿是英國傳統聖誕甜品mince pie!原來是「受惠者」之一的食物銀行送給我們的「回禮」,以感謝各位義工的付出。這是我第一次嚐到這傳統甜品,義工們一邊吃著,一邊向我介紹英國的聖誕傳統甜點。之後,我們到一所學校送貨,學生熱情地送上一份神秘聖誕禮物,原來是以FIC送出的柑製成的聖誕乾果吊飾!

學生送的的聖誕乾果吊飾。
學生送的的聖誕乾果吊飾。

罐裝豆、麵粉、烘焙食品

我們有天到訪食物銀行,食物銀行職員送給我們各種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說:「都給你們!」我們大惑不解,這些食物沒有過期,包裝完好無缺,何不贈予有需要的人?

「因為受惠者通常不愛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啊。」職員笑著解釋,因為罐裝豆類需要與很多食材一起烹調,用麵粉做糕餅等亦需較多工序,麻煩得很,很多受惠者都嫌棄這些食物,結果越積越多,食物銀行的倉庫都放不下,倒不如轉贈FIC。

這些「被嫌棄」的食材,搖身一變,就變成FIC「Pay What You Feel Cafe」食材。

David 說,FIC至今已回收了超過6萬公斤的食物,David希望可擴展FIC的計劃:「我們想做的,除了申請更多資助外,就是將FIC的計劃複製到其他小鎮,那麼他們也可以有一個小型的FIC計劃 !」。FIC未來希望能有足夠資助和收入,那麼即使他或Chantelle退出,FIC也可有資金聘用員工,維持日常運作。

他們問我,會香港在發起類似的拯救食物計劃嗎?沒錯,我從他們身上學會很多,能阻止食物送往垃圾場,我亦很高興,但外國的一套並不能「照辦煮碗」的搬回香港,不過總有方法的。

[1] 每天,我都按著手上有什麼食材,決定煮什麼菜式,如紅菜頭意粉、焗羽衣甘藍脆片(加點鹽後跟小老板紫菜一樣)、薯蓉,其他義工還會做甜品,香蕉麵包蛋糕、菠蘿批、蘋果批、純素香蕉蛋糕應有盡有,我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吃「剩食」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食光光

走私野生動物好時機 不法商人如何利用春節牟利

$
0
0
文:丹尼斯·赫魯比

對於全球數百萬準備喜迎春節的華人家庭而言,鮑魚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們節日餐桌上的珍饈美味。這種盜捕自遙遠非洲的生物被國際犯罪集團不遠萬里走私到中國,最後經過清蒸、紅燒、油煎,或是製成鮑魚醬後被擺上餐桌。

鮑魚是粵菜中最受歡迎的一種食材,喜慶時刻更是少不了它。與中國國內的養殖鮑相比,野生鮑魚價格更高,其中以南非鮑最受歡迎。南非曾擁有豐富的鮑魚資源。

上世紀90年代南非開始向中國出口鮑魚以來,鮑魚數量迅速減少,政府不得不實施配額制。但鮑魚貿易並未得到抑制,反而轉入地下。據非政府組織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統計,過去18年間國際犯罪集團在南非非法偷捕的鮑魚數量高達9600萬隻,價值近9億美元,其中90%以上出口到香港。而這中間又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之後會被運往中國大陸。

「春節是中國的一個重大節日,桌上擺什麼菜、送什麼禮都很有講究。餐桌上有昂貴的菜餚可以向周圍人彰顯你的地位,」Traffic組織的米歇爾·歐文說。歐文還是美國國際開發署減少瀕危物種非法運輸機會(Reducing Opportunities for Unlawful Transport of Endangered Species ,簡稱ROUTES)夥伴關係的領導人。


南非鮑魚包裝成禮盒在香港市場裡販售。圖片來源:Wilson Lau/Traffic

鮑魚在春節期間非常受歡迎。Traffic研究表明,超過30%的香港人會在春節期間食用這一珍饈。因此,1月成了鮑魚銷售的黃金期。鮑魚加工商曾表示,春節來臨前他們不得不加倍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歡度新年的家庭享用著南非鮑,卻不知自己很可能就是有組織犯罪的推手:香港市面上的南非鮑僅有35%是合法養殖或捕撈的。

不法商人利用郵件寄送貨物

不法野生動物商販行事隱秘,並且使用的渠道和方式與我們普通人出國旅遊或者寄送郵件沒什麼不同。

專家認為,消費的增長推動鮑魚非法貿易激增,但其中原因不僅在於需求的旺盛。春節前幾週,運輸業和包裹快遞公司不堪重負,海關官員應接不暇,導致抽檢比例下降。這對非法商販而言,意味著他們的非法貨物更有可能通過檢查。

ROUTES 2018年的報告《航空一覽》(In Plane Sight)對包括貨運和客運旅行在內的航空運輸行業進行了追踪,發現2009年到2017年野生動物非法販運的緝獲量增長了三倍以上。

「運輸業擁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非法商販一直在利用這一點牟利,」歐文說。

這可能包括賄賂官員,利用海關官員的輪班模式,了解哪些地點的管制不太嚴格,或者什麼時候貨物流量增加會導致海關官員應接不暇,放鬆控制。

假期走私好時機

春節等節日期間航運和空運量的增加為不法商販提供了絕佳的掩護。

2月4日到8日,香港海關和警方預計將迎來從陸路、海陸和空中入境的旅客732萬人次。中國民航局表示,1月21日至3月1日期間乘坐飛機出行的旅客將達到73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上漲12%。如此大量的人流增加了海關旅客及行李檢查工作的難度。

類似地,隨著大多數工廠過年放假,工作和生產會停滯一到兩週的時間,為此,受益貨主(在目的地控制貨物的進口商)不得不提前準備,導致春節來臨之前航運數量會增加

同樣,去年淘寶「雙十一」一天的包裹量就達到14億,是平日的10倍還多。

即便沒有各種節假日帶來的成倍增加的工作量,海關也難以跟上迅速增長的國際航運和包裹運送業。

全球最大的國際快遞服務機構DHL的數據顯示,全球跨境零售的年均增長率為25%——增速為國內零售的兩倍。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5年以來中國快遞行業每年的包裹增長量為100億個

雖然全球貨運船隊年增長率在4%左右,貨運增長為4%至4.5%,但東亞大部分地區的增長率都遠高於全球水平。例如2007年至2017年,上海港口的貨物量增長了142%。

全球性問題

中國是非法野生動物最大的市場,但並非只有中國有這種需求。據聯合國統計,2009年至2017年間,136個國家的海關和執法機構共記錄緝獲了約7000種不同的非法野生動物貨物,從象牙和穿山甲鱗片到活蜥蜴、稀有犬種等。

通過送貨服務發送的小件貨物數量正在增加。

「如果你了解國際包裹行業的現狀,以及它的發展史,就知道它有多麼龐大,」荷蘭食品和消費安全機構檢查員哈羅德·格雷斯頓說。該機構負責監督《瀕危物種公約》(旨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國際條約)的執行情況,並與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鹿特丹港等入境點的海關有密切合作,這兩處都是歐盟強調的主要的野生動物非法販運點。歐盟曾於2016年稱其「在解決野生動物非法販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格雷斯頓說,儘管仍有滿載非法野生動物的集裝箱被截獲,但這種大規模運輸越來越少。相反,通過快遞發送的小件貨物數量正在增加。

「走私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著流量走,哪裡流量大就去哪裡,」格雷斯頓說。「每年經手幾百萬個包裹,你能查幾個?」他說。

在歐洲和其他西方國家,海關官員在聖誕節期間最為忙碌,這是一年中郵件和包裹服務最繁忙的時候。

聖誕節前後幾週內,主要機場的包裹和郵件流量增加了一倍多。例如,為了應對包裹和郵件投遞量的激增,德國郵政曾表示將在2018年僱傭一萬名季節性工人,主要負責包裹分揀和駕駛送貨車輛等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

但季節性用工對海關而言並不是一個選擇。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的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海關發言人稱,海關工作人員至少需要兩年的培訓,包括國內和國際法方面的知識,並依靠他們的經驗判斷貨物是否可疑。


海關人員展示一張像皮。圖片來源:丹尼斯・赫魯比

據法蘭克福機場官員馬庫斯·雷丹茲估計,機場國際郵政中心的90名海關官員平均每天大約檢查1萬到1.2萬個包裹。2017年,雷丹茲的團隊查獲了5500批含有非法動植物的貨物。這些貨物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象牙、熊、美洲獅和北極狐的皮毛、以及用鱷魚皮製成的錢包和手袋。這些動物製品目前存放在郵政中心裡一個封閉區域內。

跟上不法商販的動作

專業走私者的適應力有多強,從南非鮑魚貿易中就能體現出來。2007年和2008年,走私販開始探索新的走私路線,以逃避政府的新規定,以及直接出口香港面臨的更加嚴格的管控。目前專家認為,走私販會先把鮑魚帶到莫桑比克或者津巴布韋等南非周邊的國家,然後再出口。


圖片來源:Traffic

例如去年9月,南非警方在一輛開往博茨瓦納的卡車上發現了10公斤非法獵捕的鮑魚新聞報導稱,這批鮑魚價值40萬美元。根據Traffic方面的消息,90%的南非鮑魚都出口到香港。

歐文說,挑戰在於要比走私者領先一步。但她承認,海關往往忙於應付對國家安全威脅更大的問題。

如果機場工作人員、空乘人員和行李搬運人員可以成為海關額外的眼睛和耳朵,那麼更多的非法野生動物貨物就能被查獲——無論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

「他們負責辦理登機手續、和旅客交談、搬運行李。必須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樣子的人可能會是走私者,以及如果有了懷疑,可以和誰聯繫,」歐文說。

目前,ROUTES正在與航空公司和快遞行業合作,包括為他們的工作人員提供短期培訓項目等,從而設法幫助不堪重負的海關官員。

而走私者使用與郵件和旅客相同的路線運送貨物「實際上可能更有機會被發現」,歐文說。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