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興達燃氣機組明環評 環團要燃煤先除役「停止扼殺南部人健康!」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案,環評明(19)天將在環保署進行第三次初審,高雄十個民間團體今天到高雄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抗議經濟部和台電長期製造有毒空污,扼殺南部人的健康。

台電要新建燃氣機組,卻選擇破壞大片永安濕地,不把老舊燃煤機組提前除役,就地改建。環團痛批台電不顧高雄空污嚴重,影響市民健康,要求市府站出來跟市民一起,反對興達電廠在濕地上的擴建計畫。

十個民團召開記者會,抗議台電老舊燃煤電廠毒害高雄市民,要求燃煤提前除役。攝影:李育琴
十個民團召開記者會,抗議台電老舊燃煤電廠毒害高雄市民,要求燃煤提前除役。攝影:李育琴。

高雄市議員吳益政指出,改善空污用燃氣取代燃煤發電是對的,但不代表台電可以破壞濕地,並且還繼續燒煤。他認為經濟部應從全面環境的思維來規劃電廠,除了PM2.5的問題,環境碳匯、氣候變遷等因素都應一體思考,破壞濕地來興建電廠,不是正確的作法。他也要求市府站出來,跟台電一起協商,共同解決空污和能源管理問題。

北高雄承受興達燃煤污染物排放  1月AQI「無一日綠」

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市野鳥學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和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等十個團體提出「救空氣、護濕地 老舊燃煤提前除役」的訴求,主張興達兩座燃煤機組今(2019)年底應先除役,利用舊廠區內的露天堆煤場空間,來興建新燃氣機組,既可減少空污,又可保留最大的濕地面積。

環團一再要求興達燃煤一、二號機組提前除役,因為老舊的燃煤機組使北高雄PM2.5居高不下,空污嚴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光是橋頭測站在今年1月紅爆日數就高達12天,甚至沒有一天AQI是呈現綠燈。

她進一步指出,根據環保署監測資料,高雄PM2.5不僅濃度高,污染物的重金屬成分也是全台最高的,這些都是致癌物質,來源就是興達電廠老舊的燃煤機組所排放,「請經濟部、台電公司停止扼殺南部人的健康!」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興達一、二號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約占全台備用容量率2.5%,對於經濟部所估計今年起的備用容量有15%來說,除役影響不大。「今年除役不僅可以馬上換得好空氣,也可空出燃煤推置場建新機組,同時可保留78.3公頃的重要濕地。」

興達電廠擴建預定地示意圖。台電將濕地水源抽乾欲擴建電廠。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製圖
興達電廠擴建預定地示意圖。台電將濕地水源抽乾欲擴建電廠。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製圖。

興達內海產業資源豐  國際級濕地應成高雄亮點

永安濕地和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度冬在高雄的重要棲息地,每年都有200隻以上在二處濕地停留,高雄市工務局上週更統計永安濕地出現175隻黑面琵鷺。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說,這樣的鳥況已達《拉姆薩公約》國際級濕地的標準,高雄要發展觀光,永安的石斑魚、濕地和紅樹林就是最好的觀光資源,希望市長韓國瑜能看到濕地的價值。

永安濕地是五星級賞鳥景點,可近距離看到黑面琵鷺和重要水鳥。圖片來源:高雄鳥會
永安濕地是五星級賞鳥景點,可近距離看到黑面琵鷺和重要水鳥。圖片來源:高雄鳥會。

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總幹事鄭和泰說,黑面琵鷺會在茄萣和永安濕地交換著棲息,黑琵數量多代表棲地環境好,原本南北串聯一片的棲地,在永安濕地面積縮減後,黑琵可選擇的棲息地變小,影響牠們停留的意願。「尤其被台電抽乾的那片舊的內海,原本是黑琵每年4、5月北返前最常停留之處,現在已經乾涸無水,黑琵無法使用。」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鄭仲傑指出,永安濕地面積原有130公頃,台電將濕地北側的水抽乾後,已經人為改變棲地環境,使濕地面積大幅減少,違反《濕地保育法》所強調的濕地零淨損和開發應優先迴避的原則。

鄭仲傑說,興達內海的產業資源豐富,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創造永續、韌性的城鄉發展環境,將永安濕地與茄萣濕地結合興達港內海,串聯發展成生態人文與產業網絡,成為高雄的一大亮點。他強調,優先汰除老舊燃煤機組,就地更新燃氣機組,是兼顧空品、供電和濕地保育的作法。環團拒絕永安濕地的損失!

環團呼籲韓國瑜市長重視永安濕地國際級濕地的優勢,發展興達內海的豐富產業資源。攝影:李育琴
環團呼籲韓國瑜市長重視永安濕地國際級濕地的優勢,發展興達內海的豐富產業資源。攝影:李育琴。

由於明天環評將進行第三次初審,很可能作出結論,環團要求環評委員拒絕讓台電藉更新機組破壞濕地,他們也呼籲市府高層出席環評,與市民站在一起。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黃捷說,高雄空污嚴重,市民承受重金屬毒害,市府應該站出來,與市民一起反對台電擴建,要求舊燃煤機提早除役,停止燒煤製造空污。環評委員也應聆聽高雄市民的心聲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配合三奈米製程 台積電研發中心打算落腳新竹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台積電預計在新竹科學園區打造二座全球最新研發中心,除了為南科即將建成的3奈米晶圓廠準備,也為台積電未來10到15年攻下製程研發鋪路。為此,竹科園區管理局特別提出32.72公頃的擴建計畫,環保署於今(18)辦理擴建案環評初審。

除了晶圓廠最關鍵的用水、用電問題外,由於鄰近新城斷層、地處山坡地、加上竹科擁塞的交通因應措施未說明清楚,環評委員要求補件再審。此外, 32.72公頃位於新竹寶山鄉,其中包含了3.22公頃的住宅用地,在地民眾表達希望農地保留的意願,希望住宅區重新擇地規畫。

台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晶圓五廠。圖片來源:Peellden/維基百科(CC BY-SA 3.0)

台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晶圓五廠。圖片來源:Peellden/維基百科(CC BY-SA 3.0)

研發人才集中  竹科仍為研發中心首選

台積電從竹科起家、近年逐步往中科、南科設廠,台積電最新3奈米廠近日通過環評落腳南科、預計2020年動工。但考量研發人才已在北部落腳,台積電打算在竹科新建二座最先進「製程研發與先期量產」廠,再將生產技術導入中、南科大規模量產。由於竹科土地不足,竹科管理局特地為此提出32.72公頃的擴建計畫。

0218-1

竹科擴建計畫。紫色:既有園區。淺藍右:台積電預定產業用地。淺藍左:住宅區。圖表來源:環評書件

32.72公頃分為廠房等事業專用區29.5公頃與住宅區3.22公頃。台積電資深處長莊子壽表示,台積電有研發人員5100位,目前三座研發廠都已經老舊,這二座研發廠將是全球最先進技術研發中心,不僅是為台南3奈米廠準備,更是為未來10到15年的新科技做準備。

他說明,研發人才是台灣重要資產。過去曾有研究團隊移到台南卻失敗的案例,台積電嘗試也不成功,只能選在竹科。

莊子壽指出,研發廠與一般廠房不同,時常要裝設新機器,投資金額會一直隨時間增加。他希望研發中心能趕在今(2019)年底建廠,2020年建完,趕上2021年南科3奈米廠量產的時程。

2

竹科管理局(發言者)提出擴建計畫,並於環評會場上說明計畫。攝影:陳文姿

用水、電仍是重點  交通、地震待說明

雖然研發中心並非大規模製造廠,用水用電略低,但水電仍是晶圓廠環評重點。本計畫用水量2.5萬CMD、需電量34萬KW,用電的20%將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初估一年約需購買5億度的綠電。

環評委員與環團希望台積電增加使用再生水,對此,莊子壽表示,新竹市的污水處理廠都在海邊,製造再生水並送到海拔100公尺的竹科有困難。台積電目前有在南科興建再生水廠的計畫,等技術成熟,會在竹科、中科一併使用再生水。

此外,半導體廠也很怕震,新增的廠區更鄰近新城斷層區。竹科交通惡名昭彰,這些都是環評委員關注的問題。雖然竹科表示,新闢園區會配合新設聯外道路、力行三路與科環路拓寬,有助紓解交通。不過,專案小組最後決議請竹科管理局針對斷層破碎帶、交通評估合理性、基地蓄洪空間、放流水削減計劃、再生水等問題,補件後再審。

涉及耕作中農地  居民盼另尋住宅區用地

竹科擴建計畫包含3.22公頃的住宅用地,主要是提供被本案徵收土地的居民居住空間。不過,這3.22公頃土地涉及徵收農田。家族成員還在當地耕作與養豬的邱小姐出席環評,希望竹科尊重土地持有人的意願,不要徵收此地,改選鄰近想被徵收、且無農作的荒地。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舉牌「台積電勿搶良田,竹科局刀下留人」質疑使用這塊農地的必要性。他也提出,國土計畫中科技部打算提出600公頃的科學園區,規劃該對民眾講清楚,不然民眾一直聽到竹科還會繼續擴建二期、三期的傳言會感到不安。

IMG_0058

預定徵收用來作為被土地徵收者住宅區的農田。圖片提供: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1

竹科擴建案涉及部分土地徵收還在耕作中的田地,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特別為在地居民發聲。攝影:陳文姿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母鼠實驗 生活中的低量塑化劑可能降低生育能力

$
0
0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ENS

一篇刊登於《毒理學科學》期刊的新研究發現,許多塑膠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會降低雌性小鼠的生育能力。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塑化劑,添加到塑膠中可增加其柔韌度、透明度、耐久性和使用壽命,主要用於軟化聚氯乙烯(PVC)。

Ted Eytan (CC BY-SA 2.0)

塑化劑DEHP存在於許多類型的消費品中,例如食品和飲料包裝、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圖片來源:Ted Eytan(CC BY-SA 2.0)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給予雌性小鼠口服劑量的鄰苯二甲酸酯「DiNP」,十天就會破壞其生殖週期,降低接下來9個月的懷孕能力。「DiNP」的正式名稱為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用於軟化乙烯基。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鄰苯二甲酸酯與囓齒類動物的各種生殖異常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鄰苯二甲酸鹽存在於許多類型的消費品中,例如食品和飲料包裝、乙烯基地板、醫療器械和化妝品。

該研究中給予小鼠兩種鄰苯二甲酸鹽,DiNP和DEHP,經學界研究發現跟各種健康風險有關。

DEHP或「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中最常見的成員,是一種無色粘稠液體塑化劑,可溶於油,但不溶於水。過去幾年中,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政府機構和專家小組審查了DEHP用於軟化PVC醫療器械的的安全性。

這些機構和專家小組都發現,某些醫療程序中的DEHP暴露,可能會對患者的健康構成威脅。在歐盟,DEHP被歸類為生殖毒物。伊利諾大學科學家弗洛斯(Jodi Flaws)2015年就曾發現,DEHP破壞了小鼠體內激素訊號傳遞以及卵巢的生長和功能。該研究發表在《毒理學和應用藥理學》期刊上。

不過,弗洛斯此次研究的共同作者、研究生蔣凱蒂(Katie Chiang,暫譯)表示,過去關於鄰苯二甲酸酯的大部分研究使用了非常高的劑量,不能反映真實世界的暴露水平以及對女性生殖的潛在影響。

為了研究這些鄰苯二甲酸酯對女性生育能力的影響,研究人員以玉米油溶液餵食雌性小鼠,溶液中含有環境臨界濃度(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的DEHP或DiNP,濃度範圍在20微克至200毫克/千克體重之間。

蔣凱蒂說,這樣的劑量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接觸劑量相當。

十天給藥期結束後,將實驗組雌性小鼠和對照組與未經給藥處理的雄性伴侶配對兩次以進行育種。「給藥後3個月,接受最低劑量DEHP和DiNP治療的雌性小鼠中有三分之一在交配後無法受孕,而對照組中95%的雌性小鼠懷孕了,」蔣凱蒂說。

伊利諾大學比較生物科學教授弗洛斯說:「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雌性小鼠長期接觸到這些化學物質後,生育能力就會受損。」


伊利諾大學比較生物科學教授Jodi Flaws(左)和博士生Katie Chiang(右)。圖片提供:U. of Illinois

 

與弗洛斯2015年的研究一樣,研究結果顯示類固醇激素的產生和訊息傳遞被破壞了。

給藥後3個月和9個月,服用DiNP的雌性小鼠動情週期與對照組不同。

在十天給藥期後立即檢查小鼠,研究人員發現,實驗組子宮的重量低於對照組,其生育模式也不同。然而,三個月和九個月的間隔內沒有這種差異。

給予最低劑量的DEHP或DiNP的雌性小鼠,與對照組相比,懷孕和生產幼鼠的數量減少。

蔣凱蒂和弗洛斯推測小鼠類固醇激素的失調使得子宮內膜不易讓胚胎著床。子宮內膜可以接受著床的時間很短,根據這項研究,雌性小鼠的性類固醇激素必須調節得很好才能發生。

研究人員表示,也可能是鄰苯二甲酸酯暴露讓雌性小鼠生殖期提早結束,降低了牠們懷孕的機會。其他研究發現,透過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接觸人體的鄰苯二甲酸酯會引發生殖衰老,導致女性早年進入更年期。

Plasticizers Inhibit Fertility in Female Mice
CHAMPAIGN, Illinois, February 7, 2019 (ENS)

A phthalate found in many plastic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may decrease fertility in female mice, new research has found. Phthalates are used as plasticizers, substances added to plastics to increase their flexibility, transparency, durability, and longevity. They are used primarily to soften polyvinyl chloride (PVC).


DEHP製醫療用軟管。圖片來源:Medical Device and Diagnostic newsletter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found that giving female mice oral doses of the phthalate DiNP for 10 days disrupted their reproductive cycles, decreasing their ability to become pregnant for up to nine months afterward.

DINP, formally known as Diisononyl phthalate, is used to soften vinyl.

The findings, reported recently in the journal “Toxicological Sciences,” add to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that links phthalates, also called plasticizers, with various reproductive abnormalities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in rodents.

Phthalates are found in many types of consumer goods, such as food and beverage packaging, vinyl flooring, medical devices and cosmetics.

Research studies have reported a variety of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phthalates that the mice in the study consumed, DiNP and DEHP.

DEHP, or di(2-ethylhexyl)phthalate, is the most common member of the class of phthalates. Used as a plasticizer, this colorless viscous liquid is soluble in oil, but not in water.

In the last few year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expert panels in Europe, the US, Canada, and Japan have reviewed the safety of DEHP, used to soften PVC medical devices. Each of these agencies and expert panels has found that DEHP exposure from some medical procedures may pose a risk to patients’ health.

In the EU, DEHP is classified as a reproductive toxicant.

The studies on these phthalates include a 2015 study in mice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cientist Jodi Flaws’ research group, which found that DEHP disrupted hormone signaling and the growth and functioning of the ovaries. That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However, much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phthalates used very high dosages that don’t reflect real-world exposure levels an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n female reproduction, said graduate student Katie Chiang, a co-author of the current study with Flaws.

To investigate these phthalates’ effects on female fertility, female mice were fed corn oil solutions containing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DEHP or DiNP ranging from 20 micrograms to 200 milligrams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Such doses are comparable to the levels of exposure that people may experience during their daily living and work activities, Chiang said.

After the 10-day dosing period ended, the phthalate-treated female mice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aired with untreated male partners twice for breeding.

“At three months post-dosing, a third of the female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the lowest doses of DEHP and DiNP were unable to conceive after mating, while 95 percent of the fema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came pregnant,” Chiang said.

“The thing that was really concerning was that these females’ fertility was impaired long after their exposure to the chemicals stopped,” said Flaws, a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biosciences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s in Flaws’ 2015 study,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teroid hormone production and signaling were disrupted. At three months and nine months post-dosing, the DiNP-treated females’ estrous cycles differed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Examining the mi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10-day dosing period,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treated females’ uteruses weighed less than those of the fema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fertility patterns were different, too.

However, they found no such differences at the three-month and nine-month intervals.

Among the females treated with the lowest doses of DEHP or DiNP,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that became pregnant and produced p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hiang and Flaws hypothesized that dysregulation of the mice’s steroidal hormones made their uterine linings less receptive to embryo implantation. There’s a narrow window of time when the endometrial lining of the uterus is receptive to implantation and a female’s sex steroid hormones must be well regulated for it to occur,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r, perhaps phthalate exposure accelerated the end of the female mice’s reproductive lifespans, reducing their chances of becoming pregnant, the researchers said. Other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phthalate exposure in humans through cosmetic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an trigger reproductive aging, causing women to enter menopause several years early.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就是要無煤 台積電未來能源規劃「80%天然氣、20%綠能」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台積電打算在竹科打造二座三奈米最新製程研發中心,昨(18)日進行環評時,台積電除了承諾研發中心將有20%使用再生能源,也說明台積電未來的能源規劃,為80%天然氣、20%綠能。

台積電興建中的南科三奈米廠與還在環評階段的竹科三奈米研發中心都已承諾使用20%綠電。台積電強調,目標是向台灣本地購買綠電,如果是向國外購買綠電憑證,將無助於台灣的環境。


台積電強調將購買台灣本地綠電。圖片來源:總統府。

80%購買天然氣  就等電力自由化

考量台積電用電量大,又很倚賴穩定電力,18日的環評會議中有環評委員建議台積電自行興建民營電廠(IPP),以應付颱風或極端氣候的考驗。對此,台積電資深處長莊子壽回覆,台積電對供電品質的要求很高。由於小系統(指IPP)不會比台電大系統更穩定,因此台積電並無計畫自行興建IPP。他也指出,希望電力自由化盡早落實,讓企業有電力穩定供應的選項,台積電的未來電力規劃是80%天然氣、20%綠能。

莊子壽受訪時進一步解釋,這是指電力自由化後,電廠跟電網會分離,台積電計畫向分割後的燃氣電廠購電。

綠電20%瓶頸在土地不足  台積電盼在地購買綠電

至於綠電的部分,台積電去年底剛通過環評的南科三奈米廠、與正在環評中的竹科三奈米研發中心,均已承諾使用20%的綠能。

莊子壽分析,光以南科三奈米廠來看,每年就需要10億度綠電。以地面型太陽能估算,共需土地1200公頃、投資金額600億,主要問題就於土地的取得。竹科研發中心則初估每年區要5億度以下的綠電。至於其它晶圓廠是否也願意承諾使用20%綠能,他認為問題不在承諾,而在於國內能否提供足夠的綠能。

他對記者說明,由於已躉購(再生能源收購)給台電的綠電無法再賣給企業 [],無論是台積電自建或是購買再生能源,先決條件都是要有足夠大的再生能源案場,才能購買足夠的綠電,並帶動國內綠能產業。另一個方法則是向國外購買綠電憑證,但這不是台積電的意願。台積電希望能在台灣增加綠電供應,才會對台灣的環境有所幫助。

註:綠電賣誰? 躉購跟憑證的單選題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悉心呵護原生授粉昆蟲 與無螫蜂為伍的繁蜂達人伍憲章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嘉義報導

大自然授粉提供了植物生長所需的支持性功能。台灣野外生物多樣性,幕後英雄包括體型小、具飛行能力又勤勞的原生蜂。為了認識野外授粉的箇中高手,以及學習與野蜂共生的智慧,記者跟著宜蘭大學教授陳宜伶,繞著蜿蜒的山路上山,到達海拔約1250公尺嘉義石桌山區,拜訪當地「無螫蜂」的繁蜂人伍憲章。

本土授粉昆蟲黃紋無螫蜂,世居阿里山一帶老一輩人家視為吉祥物種。攝影:伍憲章
本土授粉昆蟲黃紋無螫蜂,世居阿里山一帶老一輩人家視為吉祥物種。攝影:伍憲章

里山好生活 招蜂來討吉利

公路邊一個小小、很容易讓人錯過的岔路,轉彎不到100公尺處,就出現伍家傳統家屋。位於半山腰的宅院,視野通透,既能仰望蒼空,也能俯瞰屋舍庭院,鑲嵌出聚落與山林好景象。年近六旬的伍憲章,至今仍跟著父母、妻子住在祖厝。他的祖先從竹崎平地、遷居山區,在此定居已逾5代。

阿里山石桌的里山地景
阿里山石桌的里山地景。攝影:廖靜蕙

冬季難得露臉的陽光,暖暖地撫慰著大地,伍家寬廣的前院種著蔬菜及可供利用的原生植物,隨著節氣採收。灰白色圍牆圍出與山的界線,伍憲章在圍牆邊共放置四塊這樣的木頭,木頭下方有個小小的洞,黑色微小的黃紋無螫蜂(Lepidotrigona hoozana)就在圍牆邊的段木旁成群飛來飛去。

歷經幾天陰霾,成群的工蜂忙著清理累積的蜂繭,之後用蜂膠修補蜂房,忙碌卻井然有序。陳怡伶解釋,只要天氣冷、氣溫低於13℃或下雨,無螫蜂就幾乎不出門,這天難得氣溫超過20℃,無螫蜂才活躍起來;這窩無螫蜂正忙著清垃圾,口器啣著「繭衣」,丟到窩外。

牠們是台灣特有種蜜蜂科無螫蜂屬昆蟲,因外型像蒼蠅,閩南語又稱「雨神蜂」。伍憲章說,以前附近一帶人家,老一輩總會在屋簷吊掛幾個蜂箱,象徵吉祥、家室興旺。鵝掌木花開時,為數眾多的台灣野蜂(東方蜜蜂或稱中國蜂,當地稱為台灣野蜂)、無螫蜂接踵入住,和平共處。這幅景象已經少見,蜂群也減少了。

台灣無螫蜂屬,近年學界調查則只明確觀察並紀錄到一種,但伍憲章記得,小時候看過家人帶回來的倒樹,出現不太一樣的洞口,而且裡面的無螫蜂是夜晚用膠關門,白天再打開;型態則體型長、顏色鮮艷;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蜜粉膠就在家附近 色澤氣味透漏植物來源

無螫蜂是重要的蜂膠生產者,牠們會選樹勢較弱、中空的枝幹當窩,用牠們從周圍膠源植物取得的膠質混合唾液腺分泌物,製作而成的蜂膠逐漸填滿。馬來西亞與中國在蜂膠的利用上,較具技術與規模,中國生產的蜂膠,因具備醫療等級,價格又優於馬國。

伍憲章自學的取膠技術,已不輸馬國水準。他切開一層蜂窩揭示內部構造,只見蜂窩內,成千無螫蜂啣著膠,忙著補破洞。在嗅覺上,有一種特別的氣味,伍憲章形容是綜合每一種牠們從外面採回來的樹脂混合而成香氣。至於蜂膠的顏色,和牠採的植物有關。

無螫蜂也會產蜜,只見深褐色的蜂膠中,鑲著閃閃發光的蜜囊,就是產蜜之處,只是數量比不上台灣野蜂。「山居人家對牠並不陌生也會繁養,卻因蜜量稀少未受重視。」伍憲章用針筒吸蜜,分給周圍的人品嘗新鮮的蜂蜜。

蜂窩內部構造,以蜂膠填補得密實,還有蜜囊。
蜂窩內部構造,以蜂膠填補得密實,還有蜜囊。攝影:廖靜蕙

以針筒取蜜
伍憲章以針筒取蜜。攝影:廖靜蕙

他解釋,每次蜂蜜的味道都不同,和牠採的花有關。「有時候採到十大功勞,就苦了!」附近阿里山十大功勞開著花,有些果實已經透紫,只是花蜜是苦的。蜂蜜的香氣,吸引了其他野蜂來訪,耳邊響亮的嗡嗡聲是虎頭蜂來了。

無螫蜂除了和蜜蜂一樣,需要蜜源與粉源植物外,最大特色是需要膠源植物;足夠的膠源,是無螫蜂生存的要件,這使得牠們選擇的棲息地,常常都是生物多樣性高的森林,透過授粉服務,形成與森林互惠的關係。伍憲章居家附近就是茂密的森林,阿里山十大功勞,所有蜂都喜歡,眼前就有熊蜂訪花。另一種野蜂喜歡的植物,就是鵝掌木。

森林中膠源植物種類很多,枝幹稍微撥開,就流出膠質的松科、樟科,均是重要的膠源植物,無螫蜂會飛到樹梢或樹冠層處採膠,直接黏在腳後面帶回家;除此之外,當地特有的、桑科榕屬的愛玉子也是。膠源不但整年不能缺,而且無螫蜂會隨季節挑對味的物種,膠源植物多樣性顯得十分重要。

盛開的台灣金毛杜鵑、十月開花蓪草,是無螫蜂很喜歡的蜜源。正值花季的茶科、白匏子,則是粉源植物。

無螫蜂家附近必備膠源植物,松科、樟科提供了很好的原料
無螫蜂家附近必備膠源植物,松科、樟科提供了很好的原料。攝影:廖靜蕙

正值花期的阿里山十大功勞,是野蜂喜愛的蜜源植物
正值花期的阿里山十大功勞,是野蜂喜愛的蜜源植物。攝影:廖靜蕙

愛蜂無法言喻 溫和無螫蜂最令人憐惜

有些人視野蜂為麻煩,但他從小就喜歡蜂,被虎頭蜂螫到頭歪一邊還是喜歡蜂。至今仍繁養無螫蜂,也是由興趣所驅動。除了蜂蜜好吃,他阿嬤用鍋子炒的蜂蛹「超好吃」。因為喜歡,無形中就塑造了一個適合蜂生存的環境。

由於抓蜜蜂,被螫過好多次後,發現無螫蜂沒有針,溫和、又不會螫人,小小一隻,照片拍出來很可愛;拍牠們時,還會帶著膠黏他的手和相機。這讓他喜歡之外,就多了一份憐惜。「無螫蜂是最溫和的蜜蜂,就算被咬,也不痛。」於是持續研究牠,飼養至今十幾年了,繁殖數箱蜂群,興趣與日俱增。

不過,無螫蜂是很特別的蜂種,長期觀察看似溫和、動作緩慢,溫度低一點就不活動;其實是狠角色,體型雖比野蜂小狠多,遇到外敵入侵,便拿出看家本領與之纏鬥。無論是野蜂、虎頭蜂,一旦鎖定敵人,就群體展開纏鬥,緊咬著敵人不放至死方休;螞蟻來襲,就丟出琥珀色的膠黏對方,等敵人離開,又把膠撿回去,這些行為讓人感受生活十分清苦。

「以前找不到人家紀錄的資料,全靠自己摸索。」伍憲章早已學會分蜂,他觀察到無螫蜂到了某些季節會分蜂,分蜂前一個月,偵查蜂四處尋找合適築巢的地點後回報;接著建築蜂前往觀察,覺得可行就開始啣材料興建,直到十幾天後、蜂王下蛋前才搬過去。分蜂之後,持續來回一段時間,大約3個月後隨著老蜂漸漸死亡、新蜂接手內外勤工作,從此停止與舊巢之間來往,自然界也多了一個延續自然使命的野蜂王國。

他放置在圍牆的這幾個蜂桶,幾乎就地取材,有些是過去從山上倒樹直接鋸下,有九芎、烏心石、楠木;閒暇之際,就動手做「誘蜂箱」,完全參考大自然,取材於舊房舍拆除的檜木。要引導蜂群進入人造的蜂窩,是複雜精密的過程;台灣尚未有相關的知識技術和研究報告。。數十年摸索出來的資料,漸漸有自己的理論,他很樂意分享。

圍牆邊的木頭,以及周邊的好生態,提供無螫蜂生存環境
圍牆邊的木頭,以及周邊的好生態,提供無螫蜂生存環境。攝影:廖靜蕙

授粉好幫手 營造好生態誘蜂來

依據他十幾年來養蜂的經驗,他認為目前的無螫蜂養殖知識和技術,不足以推廣邀請大家繁養、發展成產業。「牠不能有農藥、有污染,植物生態相要足夠豐富,丟到一個沒有膠源的地方,牠活不了。」他說,硬是讓牠們到環境不好的地方、活不了,等於害死牠;同理,營造好的環境,牠們自然能生存。

尤其是天然膠源的取得,至今無螫蜂仍無法接受人工蜂膠。蜂群移到新的環境,蜂窩內自產蜂膠可以維持半年,接著就需採集周圍的膠源植物;若環境不適應,一旦感受到蜂勢衰弱,通常都救不回了。

至於發展授粉產業,伍憲章認為值得一試。他願意搬一箱蜂,到有需要的地方一兩周,了解實際授粉情形。

陳怡伶也說,無論是蜂箱或樹幹養殖,只要蜂巢內原本蜜囊及粉囊內儲存的蜜及花粉充足,每天傍晚牠們成群回蜂後,就可以把蜂窩帶進授粉場域。大約十天的授粉期,對族群生存不構成致命威脅。「平常只要養得很旺,是溫室授粉很值得推廣的本土蜂種。」「養得很旺」例如伍憲章最好的一窩,數量粗估約有上萬隻。

陳怡伶近幾年與農委會花蓮農改場合作,進行台灣野外授粉昆蟲無螫蜂田野調查,研究成果即將投稿到國際里山倡議夥伴網絡中,「里山發展機制」(The 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SDM)執行計劃成果會。

至於野外還有多少無螫蜂?伍憲章說,認識抓虎頭蜂的人,都說常常看到,實際上很難找到。陳怡伶聽有經驗的人說,樹幹上稍微有一突出通道口大概就是,馬來西亞職業無螫蜂養殖人提到,無螫蜂大多築巢在3公尺左右高度,只是通常都在動輒20多公尺高的地方。

「熊蜂、野蜂、無螫蜂都是很好的本土授粉昆蟲,應充分維繫其生存權。」他希望本土授粉昆蟲受到足夠的重視,當養殖技術能發展成熟再考慮產業需求;呼籲民眾不要抓到就養,也不要走私或進口蜂種;外來或馴化的蜂種,在野外對原生蜂的排擠也應充分調查。

宜蘭大學教授陳怡伶(左)與伍憲章研究蜂窩內部構造
宜蘭大學教授陳怡伶(左)與伍憲章研究蜂窩內部構造。攝影:廖靜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減空污要再等五年! 環評初審3次未過 興達改燃氣補件再審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高雄興達電廠燃煤改燃氣今(19)日於環保署進行第三次環評小組審查。雖然改成燃氣機組可以改善空污,獲得民眾與環評委員的支持。不過,台電打算「先建燃氣後拆燃煤」,空污要等2023年後才會改善,還需要新闢開發區,環團對此表示「無法接受」。

這場會議開了四小時,環團與地方民眾意見數度相佐,台電由總經理鍾炳利領軍回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全程參與。最後,環評委員認為,台電對於空污改善的管控機制、文化資產調查、利用既有廠區開發的可行性等並未提供足夠的資訊,就算進入環評大會,也無助於釐清爭議,要求台電補件,繼續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

高雄興達燃氣預定開發區、魚塭與既有興達燃煤電廠

高雄興達燃氣預定開發區、魚塭與既有興達燃煤電廠。攝影:漂浪島嶼 Munch。

興達電廠燃煤改燃氣,先在廠外找地興建燃氣電廠,再拆燃煤機組,成為環評焦點

興達電廠燃煤改燃氣,先在廠外找地興建燃氣電廠,再拆燃煤機組,成為環評焦點。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減少空污要再等五年  環團:提前除役不會缺電

台電興達電廠目前有4部燃煤機組、5部燃氣機組,裝置容量共計433萬瓩。新計畫將設置3部燃氣複循環機組,裝置容量390萬瓩,分別於2023年、2024年、2026年商轉。預計蓋在既有電廠南側的新廠區。等蓋完燃氣機組後,再逐步淘汰舊機組。

台電提前讓燃煤機組除役,以回應民眾減煤訴求

台電提前讓燃煤機組除役,以回應民眾減煤訴求。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為回應減煤訴求,台電將燃煤1、2號機組提前至2023年除役,3、4號機組也分別於2025、2026年除役。意即,2023年空污才會改善。

台電表示,現有場地已無空間興建燃氣機組,所以需另找場地「先建後拆」,才能維持備用容量率15%的法定目標。如果採「先拆後建」將拖延七、八年,導致電力缺口。

0219-4

台電指出,必須採用先建後拆,才能維持備用容量率15%的法定目標。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出席環評的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鳥會與中華鳥會等環團強調,贊同燃氣機組改建,但南部是空污最嚴重的地區,「無法接受」要民眾再忍五年。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南部反空污團體主張興達燃煤1、 2號機組2019年底除役是理性且可行的。這二部機組占全台備用容量率2.5%,除役後備用容量率還有12.5%以上,不會因此缺電。

台電承諾2023年後空污就會減少,但環團認為時程太晚。圖表來源:環評書件

台電承諾2023年後空污就會減少,但環團認為時程太晚。圖表來源:環評書件

地方反對濕地  鳥會盼養殖與保育創雙贏

環團訴求「先拆後建」除了減少空污外,也可以利用原本的興達電廠廠區進行改建,避免新增開發區,破壞濕地,尤其鄰近的永安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的重要棲息地。

地方卻持不同意見。高雄永安區里長、漁會、養殖漁民大批動員出席環評,表達希望建廠、促進地方發展心聲。

在地漁民林讚成說,建廠可以促成地方就業,如果鳥飛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不能開發,這樣很很不公平。永安漁會理事葉聖儒也指出,野鳥受傷會將病毒傳到魚塭的魚,造成當地石斑養殖的損失。

中華鳥會秘書長李益鑫極力澄清,動植物防疫檢疫所每年的禽流感監測,從未發現鳥禽造成防疫漏洞。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則進一步說明,賞鳥也可以成為永安很好的資源,讓遊客來此吃石斑、賞鳥,對地方發展是正面的。

高雄市野鳥協會黃淑玫

高雄市野鳥協會黃淑玫表示,盼為未來多留一分自然。攝影:陳文姿

台電未直球回應「先拆後建」可行性  環評要求補件說明

是否有必要堅守15%備用容量率?先拆後建的可行性如何?環評委員認為,台電急著讓開發案通過,未把不同方案的優劣比較清楚,既難說服民眾,也無法說服環評委員;恐花更多時間在環評程序上,甚至未來的訴訟。

全程與會的曾文生主動釋出善意,他希望台電承諾燃氣一穩定,就把燃煤機組關掉,讓空污不再增加;燃煤降載的承諾要具體,而不是「盡力」配合而已,他也會要求重新評估廠區空間的合理性。

他受訪時補充,減煤還是要配合燃氣機組才能除役,但除役前,就可以有實際的降載、停載作為來減少空污。至於備用容量15%是經濟部提出的標準,經濟部不能不遵守。備用容量壓越低,就會有相對的風險。

環評的專案小組審查一般以三次為限,就送環評大會進行最後決定。但會議主席認為爭點仍多,被大會退回重審的可能性高。最後決議要求台電針對空污改善的管控機制、當地文化資產調查、利用既有廠區開發的可行性等內容補充說明,進入第四次小組審查延長賽。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出席環評,表示會朝具體減載說明。攝影:陳文姿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黃煥彰:請蘇貞昌院長永久撤銷龍崎掩埋場開發計畫

$
0
0
文: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自1978年起開始營運的龍崎工廠,主要生產的是工礦炸藥,早期是寡佔事業,營運狀況良好,然至 1990年代末,政府開放工礦炸藥進口銷售以及准許大型水泥礦場現場拌合炸藥使用,加上國內環保意識抬頭,大量使用工礦炸藥的公共工程銳減,使其營運狀況受到嚴重衝擊,面臨轉型;2005年,政府決定讓工廠結束營業,開始執行階段性資遣計畫,於2006年將爆破隧道的硝化甘油炸藥停產,2009年廠區只剩下31員工,呈現半歇業狀態。2013年2月,採礦用的硝油炸藥也不再製造,生產線全部停擺,就此吹上熄燈號。1

龍崎工廠生產的炸藥除了銷售予工礦開發與工程建設使用(如:翡翠水庫、中部橫貫公路、馬祖南北竿機場、蘇花公路、北宜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等工程,皆使用到龍崎工廠的炸藥)之外,也售予國軍使用。於1970-80年代間,陸續銷售各式炸藥給海軍、陸軍與聯合後勤司令部,銷售項目包括TNT炸藥、鍊式炸藥、C4炸藥、錐孔炸藥及魚雷等。所以龍崎工廠是台灣重要的工業遺址。2

張玉璜《煙硝桃花源》一書中提到,龍崎工廠因其產品(炸藥)的特殊性、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神祕感,乃不同於退輔會其他生產工業產品的工廠,有較引人注目的優勢;其次,這裡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祕境,其工業發展、場內技術、設備型態,乃至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有其特色,互相建構成龍崎工廠的獨特故事。

然經濟部工業局為執行2001年《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清理方案》中「統籌規劃、分工協調與推動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與最終處置設施」之任務,而規劃分兩期設置北、中、南三區的特殊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而使龍崎這已漸遠離煙硝的桃花源,淪為特殊事業廢棄物的掩埋用地。

在經濟部工業局規劃推動下,目前已完成的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之處理處置設施,都設置於有眾多工廠分佈的工業區內,分別是北區的桃園觀音工業區「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水美工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觀音資源回收廠)」、中區的彰濱工業區「中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日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彰濱資源回收處理廠)」,南區一期的高雄大發工業區的「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大發廠(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發事業廢棄物處理廠)」。






區域

北區

中區

南區一期

南區二期

地點

桃園市觀音工業區

彰化縣彰濱工業區

高雄市大寮區大發工業區

台南市龍崎工業區

區域特性

有眾多工廠分佈的工業區

有眾多工廠分佈的工業區

有眾多工廠分佈的工業區

有世界級地景的假工業區

面積

632.12 公頃

1,145 公頃

375 公頃

341 公頃

工廠數

370 

321

602 

就業人數

5600 

7260 

5509 

備註:就業人口數據,取自經濟部2017年5月調查數據。

而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第二期設施,則在當年台南縣長陳唐山的協助尋址下,選在所謂的「龍崎工業區」。問題是「龍崎工業區」並非名符其實的工業區,話說當年退輔會龍崎炸藥工廠要落腳此處時,曾由台南縣府申請土地使用分區變更為工業區,但當時中央並未核准,最後方採用退輔會名義申請撥用為龍崎工業區用地;且該區定位為國防工業區,區內從來只有退輔會龍崎工廠一家工廠,土地利用密度極低,而使得區內寶貴自然地景得以保留至今,並成為野生動物之樂園,可說是「有名無實」的假工業區,且區內唯一工廠已於2013年2月關門。然經濟部工業局無視該區自然地景之寶貴,而真設掩埋場;即使是為服務工業發展之所需,也不應犧牲這麼寶貴的自然資產,無視掩埋場設在當地的風險。

取自馬美娟碩士論文:〈國家、地方與龍崎工廠的發展(1966~2007)〉,第36頁。
取自馬美娟碩士論文:〈國家、地方與龍崎工廠的發展(1966~2007)〉,第36頁。

環保團體指出,該區在價值方面有:(1)特殊世界級自然地景區域;(2)淺山生態豐富敏感區域。在風險方面有:(1)龍船斷層;(2)龍船背斜抬升;(3)區域內外發現斷層泥;(4)區域外(周邊500公尺內)發現沼氣噴發,屬古亭坑泥岩噴發敏感區;(5)山崩地滑敏感區;(6)二仁溪流域上游;(7)發現有地下水等。這些都證明在此地設掩埋場,是風險堆疊的選址錯誤。

台南市府2014年10月20日撤銷歐欣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許可證之事由
台南市府2014年10月20日撤銷歐欣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許可證之事由。

再進一步言,經濟部在輔導設置龍崎掩埋場開發案上,不僅無視於當地具有寶貴自然地景與地質不穩定的事實真相,也未能依法行政,而只求達到其原始目的而未能在情理法皆有問題下適時調整施政方向。

從下表「南區龍崎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大事紀」可知,2014年10月6日賴清德市長曾核發歐欣水土保持工程之施工許可證,並提醒歐欣公司須向目的事業主管機構申請開發展延。但因當時歐欣公司並未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開發展延申請,2014年10月20日台南市政府賴清德市長發函告知歐欣公司與經濟部未依法完成開發展延,故撤銷歐欣水土保持工程之施工許可證,故南區龍崎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照理到此就應被撤銷。

但2015年5月20日經濟部卻再度發函給歐欣公司,同意歐欣公司於當年4月24日之陳情,並將開發許可展延兩年至2017年5月20日。故現在即使經濟部工業局承諾不給歐欣公司展延,也無法取信於民。

被選為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原龍崎炸藥工廠空照圖
被選為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原龍崎炸藥工廠空照圖。


被選為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原龍崎炸藥工廠空照圖。

2019年2月19日立法院施政總質詢,蘇貞昌院長在王定宇委員質詢「龍崎掩埋場輔導設置文件是否到期後不再展延」時,首度明確表態說:「基於對地方民意反映的回應,對地方特殊地質跟自然保育的維護,3月10日到期不再延期......如果台南市政府認定是自然地景,這地方就不可能做掩埋場。」蘇院長的這段話,是往前邁進一大步;但與民意以及環團的希望還是有所差距,怕日後經濟部工業局又讓此案再度死灰復燃,畢竟之前已有案例。所以環保團體最大希望還是,請行政院長蘇貞昌能夠進一步公開宣佈:「永久廢除歐欣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計畫」,一舉斬斷歷史錯誤,並重新檢視如何能更負責任地往循環經濟方向邁進,而不將環境成本外部化。

另一方面,台南市長黃偉哲成了龍崎世界級自然地景能否順利長久保存下來的真正守門人了!我們對黃偉哲市長有信心,但更希望台南市政府能發揮行政效率於半年至一年內完成自然地景審查,讓退輔會原龍崎炸藥工廠全區成為自然保留區,為國家與後代子孫留下寶貴自然資產。

南區龍崎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大記事

時間

重大紀事

2003

環保署通過75.4公頃歐欣掩埋場開發案環評。

2010

環保署通過該案環差,變更後掩埋面積仍高達41.1955公頃,掩埋10年之廢棄物量達187萬噸。

2011

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於當年55日向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請命,要求暫緩歐欣開發,吳敦義裁示在未與地方民意取得共識前,暫緩推動。

2012

根據當年521日的立法院公報,立委許添財、黃偉哲、管碧玲提案:「鑑於龍崎區擁有台灣最珍貴的世界自然遺產,應給予妥善維護,特建請經濟部工業局暫緩於當地設置南區七縣市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

2013

8屆第2會期黃偉哲、林黛樺、高志鵬提案要求經濟部工業局3個月內檢討,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推動計畫,並研提處理方案提報行政院。

2013

523日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沈榮津將開發期限展延一年(至20141015日)。

2014

106日賴清德市長核准歐欣水土保持工程計畫之施工許可證,並提醒歐欣公司需向目的事業主管機構申請開發展延。

2014

1020日台南市政府賴清德市長發函告知歐欣公司與經濟部未依法完成展延,撤銷歐欣水土保持工程之施工許可證。

2015

520日經濟部發函給歐欣公司,同意該公司於當年424日之陳情,並將開發許可展延兩年(至2017520日)。

2017

經濟部部長李世光於310日發函給歐欣公司將開發許可延展兩年(至2019310日)。

2017

1221日台南市政府李孟諺代理市長核准歐欣公司0.6公頃水土保持工程之施工許可證。

2018

1214日台南市政府李孟諺代理市長核准41.2公頃水土保持工程之施工許可證。

2019

125日台南市政府黃偉哲市長宣佈歐欣公司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41.2公頃暫定為自然地景。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協會

遠離人類數百公里 北極海鳥的蛋竟驗出塑化劑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塑膠污染無孔不入的事證再添一樁。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在北極海鳥的蛋內發現了塑膠中的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鹽。驗出鄰苯二甲酸鹽的是暴風鸌的蛋,暴風鸌生活在加拿大蘭開斯特灣的一個島嶼上,與最近的人類聚落相距遠達100多英里。

Stephen TempleCC BY-SA 2.0

暴風鸌生活在距離人類聚落遠達100多英里的海灣。圖片來源:Stephen Temple(CC BY-SA 2.0)

鄰苯二甲酸鹽會干擾內分泌,因有潛在的「性別扭轉」風險而被禁止用於兒童玩具。這種物質常用於各種塑膠製品,包括瓶蓋和煙頭,而海鳥經常誤食這些塑膠製品。

加拿大野生動物服務中心的波芬哲博士(Jennifer Provencher)博士在一項初步研究中檢驗了五顆暴風鸌的蛋,並在其中一個發現鄰苯二甲酸鹽。

波芬哲警告,問題可能更嚴重。「這裡的鳥相對不容易累積塑膠,」波芬哲解釋。如果檢驗北海暴風鸌的蛋,當地的塑膠用量更高,結果可能會更驚人。

「現在要看看其他族群的蛋是否存有相同的化學物質,或其他化學物質。」

在另一項研究中,波芬哲博士和她的團隊檢驗了暴風鸌和三趾鷗的蛋,發現了更多的化學物質,包括紫外線穩定劑和抗氧化劑。

「我們發現,多種塑膠衍生物從母體轉移到蛋中,」波芬哲說。

一旦鳥類吃下了塑膠物質,通常因為太大而無法通過消化系統,只能留在胃裡,溶出化學物質,最終傳遞到發育中的卵。

專家們不僅關心塑膠對動物的致命影響,包括吃下後窒息或胃破裂,還有各種「近乎致命」的效應。

最近的研究顯示,塑膠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改變動物的行為,使牠們更容易受到攻擊。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合成蠟算塑膠柔珠 綠色和平:環署作法有漏洞 應立即下架

$
0
0
整理:林琪娟(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知名品牌露得清一款「淨化活力洗面乳」洗面乳,日前遭媒體舉報使用合成蠟作為柔珠,經環保署檢驗證實;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批評,合成蠟與乙烯含同樣官能基,雖然環保署已認定屬於塑膠微粒,會影響海洋生態,但仍未祭出管制措施,在市面仍買得到此類產品,應儘速強制下架。

環保署曾表示,近日將函釋相關業者,要求不得於製造、輸入添加合成蠟。然而,綠色和平發布新聞稿提醒,環保署並未明確禁止販售「先前」所生產、輸入含有合成蠟的美妝清潔用品,且未訂出禁止販售期限,讓業者繼續販售已上架的含合成蠟產品,以致目前消費者仍有機會買到含合成蠟的美妝清潔保養品。


露得清「淨化活力洗面乳」洗面乳被爆出含有合成蠟。圖片為示意用途,截取自露得清官網。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指出,施行禁止販售含塑膠微粒產品已經八個月,現在卻仍有部份含塑膠成份的產品在架上銷售,明顯違反現行禁用政策,還有混淆消費者的疑慮。

綠色和平說明,塑膠微粒具有吸附並釋放有毒物質的特性,也因為體積迷你,常被海洋浮游生物或貝類誤食,再經由食物鏈,放大毒素並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也引起健康隱憂,像是干擾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根據該團體去年初公布打撈基隆、台南、高雄沿海的結果,發現為數不少的微塑膠已存在於台灣海域;而環保署則是在去年9月公布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的大部份樣品均檢出微型塑膠。

綠色和平呼籲,由於環保署對於塑膠微珠的稽查太被動,造成許多漏洞,即使禁用塑膠微粒的政策已上路,消費者買到含有塑膠材質的美妝保養清潔用品案件還是時有所聞,以致於無法完全杜絕塑膠微粒進入水系統。


塑膠柔珠資料照片,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呼籲落實禁用塑膠微粒政策

綠色和平呼籲環保署應採取以下措施,以落實禁用塑膠微粒政策:

  1. 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含塑膠微粒的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沒有特例和緩衝過度期。
  2. 公佈目前含有合成蠟的化妝品與個人清潔用品之商品名稱,並立即強制下架。
  3. 於三個月內全面清查並公布市面上化妝品與個人清潔用品是否有合成蠟、塑膠微粒或其它塑膠成份等產品之調查結果。
  4. 更新、公開禁用成份名稱,供稽查人員與消費者辨識。

另外,消費者在選購時也可查看產品成份表,避免購買含有Nylon-12、Nylon-6、Polyethylene(PE)、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olymethyl Methylacrylate (PMMA)、Polypropylene(PP)、Synthetic Wax(合成蠟)等產品,若發現含有以上成份的產品,可直接向當地環保局檢舉。

作者

林琪娟

也可以叫我卡滋。世界長什麼樣子,一部分是由自己決定的,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對生命溫柔點。

茄萣1-4道路開發案二度行政訴訟 3月12日宣判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茄萣濕地1-4道路興建案,因危及保育類黑面琵鷺棲息地,反對開路的當地居民對市府二度興訟。2016年1月,環評結論才遭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同年4月,市府即重啟環評,並在8月再次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居民委託律師蔡易廷提告,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在卸任後加入戰場,昨(19)日在法院進行最終辯論,訴訟結果將在3月12日進行宣判。

茄萣1-4道路環評,歷經二次行政訴訟。蔡易廷律師、詹順貴律師與在地居民和環團一起奮戰多年。攝影:李育琴。
茄萣1-4道路環評,歷經二次行政訴訟。蔡易廷律師、詹順貴律師與在地居民和環團一起奮戰多年。攝影:李育琴。

茄萣1-4道路的開闢,意在改善茄萣市區往南的交通,根據開發單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的資料,將可減少當地90秒的行車時間,同時規劃作為茄萣區的觀光休憩道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高市府開發單位 環評審查未迴避 球員兼裁判

不過當地居民以市府第二次環評審查程序粗糙,新作的環評說明書內容對於道路施作的生態影響評估和因應措施,和前次沒有太大不同。且在環評大會中,市府作為主辦開發單位,市府局處的代表委員卻未迴避,參與最後投票,使得本案以10票通過,5票認為應進二階,最後多數同意而通過。

蔡易廷在法庭中指出,針對1-4道路的開發案,當時市長陳菊、副市長等人多次在市政會議和公開場合表示要盡快開發,而這樣的政策定見,如何能不影響其下的行政局處?高市府作為開發單位,又是環評審查主辦單位,球員兼裁判,「機關委員必定不能公正審查。」

市府已完成茄萣濕地公園施工,當地民眾說目前1-4預定地的土堤旁水域黑面琵鷺數量較多。圖片來源:張豐藤。
市府已完成茄萣濕地公園施工,當地民眾說目前1-4預定地的土堤旁水域黑面琵鷺數量較多。圖片來源:張豐藤。

根據環評施行細則第5條之1,當開發案或BOT的主辦機關為直轄市、縣市政府時,在環評審查時,直轄市、縣市政府機關委員應全數迴避出席會議及表決。

然而,市府委託的律師反辯,高雄市政府不是本開發案的主辦機關,工務局新工處才是。因此在環評大會表決時,在工務局代表已經迴避下,其他局處委員無須迴避。辯方律師也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出席的各局處代表受到市長影響,而作出不公正的投票。

「高雄市政府是否為1-4道路的開發主管機關,而市府局處代表應否迴避環評?」這項爭議點引發兩方辯論,很可能是決定行政訴訟勝負的關鍵。

事實上,在政府主導的開發案環評審查中,政府機關動員在環評大會投下贊同票,以達到多數通過的案例,不在少數。去年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計畫,就是在多數民間委員退席,官方代表出席人數優勢下,表決通過環評。被環團喻為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為避免同樣事件一再發生,詹順貴在副署長任內,即積極推動修正環評法及施行細則,不過目前修法仍在草案階段,未能正式修定完成。

道路施工 黑琵反而多?

另一項爭點,是第二次環評審查中,開發單位使用的生態調查資料,與第一次環評說明書內容無異。蔡易廷認為,新的環評應該根據環評作業準則重作生態調查,環委也應針對新的計畫詳細評估是否造成環境影響,不過審查會中並未確實討論。

而開發單位一再強調,先前茄萣1-1號道路開發後,黑面琵鷺的數量持續增加,顯示開路對黑琵影響不大,不過事實上在2010-2011年施工時,黑琵數量明顯下跌,且近二年台灣黑琵的數量也較往年減少,與市府所說不同。

長期觀測茄萣濕地黑面琵鷺的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總幹事鄭和泰說,今年黑面琵鷺較常出現的地點,就在1-4道路預定地的土堤附近,黑琵的數量受濕地的水文和食物來源所影響,市府的濕地公園工程完成後,濕地的黑琵數量並不如市府宣稱的大增。

市府稱今年茄萣濕地黑琵數量達400隻,但環團觀測實際情況不如以往。圖片來源:茄萣生態文化協會。
市府稱今年茄萣濕地黑琵數量達400隻,但環團觀測實際情況不如以往。圖片來源:茄萣生態文化協會。

儘管如此,辯方律師認為,在環評會議中,環評委員已就可能的環境影響進行討論,並且作出專業的結論。

開路有必要? 詹:道路開通將啟動地方開發案骨牌效應

詹順貴最後則向法官強調,實際到茄萣濕地現場了解,這條1-4道路是否真有開發的必要性?鄰近的道路交通真的不夠嗎?

跟人類的移動性相比,鳥類野生動物對於環境變遷的適應力小很多。在市府開路的政策決定下,施工和道路營運期間對於當地棲息的鳥類影響,在環評過程中並未清楚討論,且未採取《濕地保育法》優先迴避的策略。

他進一步指出,黑面琵鷺會來到茄萣濕地,代表台灣其他適合棲息的土地越來越少,而在高雄,不只茄萣1-4道路,鄰近的永安濕地也面臨台電新機組的開發計畫,當黑琵棲地一塊一塊被切割、縮減,這些珍貴的生態消失,未來我們要拿什麼給下一代看?

「開發案永不死,」詹順貴在會後受訪時表示,「就算環評被法院撤銷,地方政府仍舊能夠馬上再通過環評,對於主動捍衛環境、維護生態價值的公民和當地居民,政府很虧欠!」

關心1-4道路開發案的團體和公民在法庭外等候旁聽。攝影:李育琴。
關心1-4道路開發案的團體和公民在法庭外等候旁聽。攝影:李育琴。

他解釋,本案的關鍵是政治人物的心態,因開路涉及後續的土地開發利益,市府在興達港的都市更新計畫中,羅列了其他開發計畫和BOT案,1-4道路一旦開了,將會啟動後續其他開發案的骨牌效應,對於當地的生態將有更嚴重的影響。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李璟泓漫畫】為什麼天燈會掉下來......

高山菜地種回台灣雲杉 育苗技術突破 好菌好土是關鍵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南投報導

收回超限利用的高麗菜地、還農於林,雖然吃力不討好,卻能創造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將森林惠益回饋大眾。只是過程既艱辛又漫長,種苗培育更是大學問。幾年前為了雲杉育苗讓專家絞盡腦汁。這使得當時剛上任的林務局東勢林管處長李炎壽大感不解,親自動手育雲杉。本文即專訪現任南投林管處長李炎壽,分享突破育苗技術,讓上萬棵雲杉收回劣化菜地的故事。

南投林管處人倫苗圃的台灣雲杉。
人倫苗圃的台灣雲杉長得正好。攝影:廖靜蕙

位於信義鄉、海拔1500公尺的人倫苗圃,四周是罕有人煙的國有林,寧靜的秋日早晨,群鳥鳴唱得婉轉。為瞭解雲杉育苗過程,記者跟著李炎壽實地走訪苗圃,只見工作人員拿著鏟子拌土,或將拌好的土裝進育苗盆裡,再將雲杉幼苗移植其中。

這些幼苗的種子採自40公尺高以上的母樹,經過處理播種,如今已能換床移植。「雲杉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海拔上達2800公尺。人倫苗圃約1500公尺,只要陽光充足,很適合雲杉育苗。」李炎壽說,雲杉是極陽性樹種,不像扁柏幼年期只適合50~60%透光度、或像紅檜僅能60~70%,雲杉幾乎不需遮蔭。

李炎壽拔出其中一棵小苗,指著根系下,顏色較淡、呈黃褐色的土壤,菌根菌的作用一目了然。「兩年半的雲杉長得這麼漂亮!很不容易。」2016年12月播種的這批雲杉,已經撫育兩年,翠綠的植株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李炎壽指出,讓雲杉育苗成功的關鍵,是帶回專屬的菌根菌叢。廖靜蕙攝。
李炎壽指出,讓雲杉育苗成功的關鍵,是帶回專屬的菌根菌叢。廖靜蕙攝。

親手育雲杉 證明上帝無罪

雲杉是主要的劣化地造林樹種,過去為了大量繁殖雲杉苗木,林務局曾請東勢處、南投處、以及另外委託台大實驗林,共三個單位領種子育苗,結果南投處的1萬棵苗木委託廠商培育,三年到期只剩下一棵成苗合於規定,台大也一樣未育成。

2012年,李炎壽就任東勢處長遇到的第一個糾紛,就是招標委託雲杉培育的業者,3年到期卻無法交出合約要求的3萬棵,只交出1200棵。業者和處裡工作人員都認為是「上帝的」因素不是人的因素,並要求透過行政裁量不罰款。

隔年相同情況再度發生,這次要2萬,只交600棵,同樣歸因天災、上帝不作美。看在李炎壽眼裡,認為這些都不該發生,同時意識到需要解決問題。

在檢討失敗原因時,一度認為是苗圃海拔不夠,需在2200公尺處開臨時苗圃;但他認為這樣的海拔應能克服。「我曾在海拔600公尺左右培育扁柏、紅檜、紫背椎果櫟、森氏櫟等,直接出栽到500到2500公尺之處,都存活得很好。」他決定自己動手做做看,這一做讓東勢處成為唯一成功的單位;關鍵就在菌種的培養。

雲杉小苗根系的菌根菌逐漸壯大
雲杉小苗根系的菌根菌逐漸壯大。攝影:廖靜蕙

「育苗不成功,爛根、倒伏、死亡,可能是土壤排水及菌種需調整培養;卻認為有猝倒病造成爛根倒伏,不斷使用殺菌劑,讓問題更糟糕,將土壤所需的菌叢都殺光了。」李炎壽說,業者一心想育好苗,花了很多心思殺菌,甚至像饅頭拿去高溫蒸煮殺菌,但都無法解決問題。

「要培育好雲杉,除了採好的種源,根部的微生物也很重要。」李炎壽解釋,無論松科、殼斗科,都是和外生菌根菌共生,多屬絕對共生植物,一定要有菌根菌共生,植物才會長得好。

與菌根菌共生的苗木,透過細根向外擴散分布,能有效吸收養分及水分,也較能克服惡劣的環境,對造林作業有很大的助益。林務局南投林管處提供
與菌根菌共生的苗木,透過細根向外擴散分布,能有效吸收養分及水分,也較能克服惡劣的環境,對造林作業有很大的助益。南投處提供。

2016年11月他轉任南投處長,遇到雲杉第二次育苗,南投處委託的育苗業者得知這項消息,親自到辦公室請教他雲杉育苗之道。報到的第二周是11月底,正值雲杉播種,他親自到苗圃勘查,看完之後,診斷是缺乏菌根菌叢的概念。

「我問他們,既然還有種子,要不要照我的方法重新播種?」他們同意了,於是按他的方法再度播種,這一次全部發芽健康成長。眼前所見,就是當時播下的種子。過去,雲杉通常是4~5年出栽,但他到南投處任兩年,培養的雲杉已經可以出栽(將苗木種出去)了。

師法自然 從森林找對策

「一個苗圃要成功,就得做到保有各樹種獨特的菌根、菌種。」關鍵在於師法自然,向天然環境學習。他請工作人員到雲杉的天然或人工林中,取得約十公分左右的表土層,這裡面就有雲杉生長所需的菌根菌叢,加入培養土中,為雲杉營造好環境。

移植後的盆栽需移到遮蔭棚下,目的是讓剛移植的幼苗不會因曝曬而枯死,網目透光率約70%。幾株小苗中,圍著一棵比較大的種苗當「媽媽」,李炎壽說,目的是利用它的菌根菌,傳給小苗。「其實只需用我的方法,裡面有它的菌根菌叢就夠了。」

長得好不好,從基徑(枝幹底部的直徑)和高度的比例可得而知,基徑1公分,高度50公分的就很標準;高度高,基徑小,則容易倒伏。菌根菌依附到根部,解釋了何以樹苗基徑大又漂亮。

工作人員將表層土與有機質混成適合雲杉的生長環境。攝影:廖靜蕙

遮陰棚讓雲杉苗長得快

在小雲杉之間,置入一棵較大的雲杉,希望帶來好菌共享
上:將森林表層土與有機質混成培養土。中:幼苗所需的遮陰棚。下:將較大的雲杉置入幼苗之間,以利好菌共享。廖靜蕙攝。

梨山、南投丹大地區,花蓮處大禹嶺,都有大面積的高麗菜回收地。農民為了使高麗菜生長好,每年都大量地使用石灰跟雞糞,土壤逐漸由正常森林土壤pH6.0~6.2的弱酸,轉而介於pH7.2~7.8偏鹼性,尤其考驗林業技術。

「偏鹼之後,森林物種很少種類能夠適應這樣的土壤環境。再加上高麗菜為了生長,排除其他菌類,每年大量使用除草劑、殺蟲藥,加上化學肥料,使得團粒構造、毛細管作用都喪失掉;加上翻耕,土壤的功能消失殆盡,植物也因乾旱易於死亡。」李炎壽娓娓道來,雲杉耐鹼、耐重肥,極度耐乾旱,而成為復育菜地的首選,大量培育的技術不可或缺。

「雲杉育苗並不難,技術傳承很重要。」過去疏鬆平常的技術似乎呈現斷層,他感到意外,填補技術空隙此際顯得重要。

這批種苗將於下個月種到丹大收回的菜地。李炎壽說,只要適當的時間出栽、正常管理,大概都有七八成的存活率。他強調,培育出健壯的苗栽,也會將菌根菌叢帶到菜地,就能戰勝惡劣條件演替成林。


培育出完整的根系,期待種到劣化地收復國土。攝影:廖靜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塑膠垃圾載運海洋生物 外來種「搭便車」入侵海岸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螃蟹、蛤蜊甚至大型魚類都可能搭著塑膠垃圾的便車,穿越汪洋大海。英國獨立報報導,數以百計的外來種被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帶往世界各地,對當地野生動物構成重大威脅。

由於外來種進入新環境可能造成危害,科學家擔心,這種現象將來會演變成一場災難。

圖片來源: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科學家追蹤日本311海嘯後續,在美國奧勒岡海岸發現外來種海星。圖片來源: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美國威廉士學院海洋生態學家卡爾頓(Jim Carlton)研究2011年311日本大海嘯時從日本漂往美國海岸的物種數,發現這個潛在危機。

截至目前,他已經確認出近400種日本生物在海上漂流數千英里,抵達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海岸線,但他表示,就全世界來看,這只是冰山一角。

卡爾頓說:「我認為這是個被低估的全球性現象...從北極到南極,兩極之間任何地方,都有海洋垃圾被沖上岸。」

海嘯吞沒沿海城鎮後,數以百萬計的塑膠物品被沖入海洋。卡爾頓教授和研究團隊在美國沿海發現了許多可以看出是來自日本的物品,上面還附著著外來種生物。

貽貝和海葵等生物附著在塑膠物體上,自由游動的動物則被裝在容器內,抵達海岸時便游走。

部分隨塑膠而來的外來種已經造成了一些問題,包括散佈疾病和消滅當地物種。其中體型最大的外來魚種之一是條石鯛。科學家們2014年在舊金山海岸發現牠們,隨後數量越來越多。

「這個現象有如生態輪盤,400種物種中只要有幾種完美適應太平洋西北地區或西海岸的溫度,縱然過去沒有入侵過,一旦建立起族群,很容易形成嚴重的有害物種,干擾原生種。」卡爾頓說。

卡爾頓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簡報了他的研究工作,並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在世界各地發現「跑錯棚」的物種。

科學家去年就曾警告,聖赫勒拿島等英國海外領土面臨大量塑膠垃圾以內部搭便車的生物入侵。

雖然一直以來生物都會在大陸之間透過木材等生物材料製成的木筏往來,但這些天然木筏的壽命有限。相反地,塑膠有數百年的壽命,這表示它們可以載運海洋生物的距離更遠了。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你來報報】國土計畫救得了農地嗎?

$
0
0
文:湯琳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

民間期盼了20年,國土計畫法終於在2015年的12月18日,在大半立委幾乎都去拚選舉的立法院會期最後一天,挑燈夜戰地通過了。而2018年4月30日,在經過兩年公部門規劃、專家學者討論與民間參與後,行政院終於公告了全國國土計畫,之後直到2020年的5月1日前,全國各直轄市與縣市也都必須公告自己轄區內的「縣市國土計畫」。

然而國土計畫對於解決台灣空間發展失序的問題到底能夠產生什麽樣的效果?特別是基於維持糧食安全,台灣至少必須維護74到81萬公頃的耕地,但是面對工業發展與都市擴張持續對農地蠶食鯨吞的趨勢,國土計畫是否能夠救得了台灣農地呢?我們在全國國土計畫公告的前夕,邀請到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同時也是現任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的賴宗裕老師,來和大家說明國土計畫能否對維護台灣農地產生正面的幫助,以下內容整理自講者演講內容和觀眾提問,由於國土計畫的議題十分複雜,我們也另外加入其他重要的資訊幫助讀者理解。

農地。攝影:湯琳翔
農地。攝影:湯琳翔

農地流失的危機

為維繫台灣的糧食安全,以目前每人每日平均2000大卡的熱量需求估算,假設在糧食完全無法進口的情況下,國內應該至少維持74到81萬公頃的農地作糧食生產之用。這個數字做為保存台灣農地總量的底線,大約已經形成社會共識了。在目前行政院公告的全國國土計畫中的「成長管理策略」裡,也已經寫明這是農地需求總量的低推估目標值。

回頭看看台灣目前農地利用的現況,若是按照現在的區域計畫法所編定的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養殖用地加上都市計畫內的農業區,全國目前有約94萬公頃的農地可供糧食生產,看起來似乎遠多於目標的81萬公頃。然而實際上,這個數字只是依法編定的農地,和目前實際作為農業生產的農地數量其實有非常大的出入。農委會去年9月公布了全台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總面積,這次調查將台灣農地目前的使用狀況做了一次完整且清楚的掌握,包括合法使用以及非法佔用的面積、區位及類型都有詳細的資訊。

根據這次調查(如下圖),目前農地維持農用的情形恐怕不容樂觀。首先,雖然在山坡地範圍內有約18萬公頃目前是森林狀態的農牧用地,這些都被計入農地的總量,但是這些土地可能位於環境敏感地區,未來比較適合做為國土保育地區而不是維持農用,同時目前有近6萬公頃的都市計畫農業區土地,因為在都市計畫內,長期被視為是都市擴張的儲備用地,未來能否繼續保持為農地恐怕會受到很大的開發壓力。此外違章工廠更是實質地佔用了1.3萬公頃的農地,是非法占用農地中面積最大最嚴重的類型,農舍與住宅也合計佔用了約1.1萬公頃的農地。農委會在農地資源盤查結果公開後說明,目前台灣實際用做生產糧食(含作物種植、禽畜飼養和水產養殖)的耕地面積約為58萬公頃,另有10萬公頃潛在可供農業使用的土地,合計是68萬公頃,距離維護糧食安全目標低標的74萬公頃還短缺了6萬公頃。而賴宗裕老師根據自己長年研究的結果,則是持更加悲觀的論調,他指出雖然最近一版的全國國土計畫提到這10年農地因為合法的變更流失了3.4萬公頃,但是他認為從1989年至2016年,藉由新訂都市計畫大範圍地將農地轉為非農地的情況大約在4.7萬左右,而透過零星的個案變更卻更高達10萬公頃,也就是這27年約失去了15萬公頃,而這些竟然還都是合法的強取豪奪。

農地資源盤查結果(製圖者:湯琳翔)
農地資源盤查結果。製圖者:湯琳翔。

國土計畫:土地的身分證

國土計畫是什麼?它為何重要?它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先簡單地將國土計畫理解成一套全台土地的身分管理系統,根據國土計畫,未來的國土將會被區分成四大「功能分區」,包括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海洋資源地區和城鄉發展地區,而每一種功能分區又根據不同的使用類型或保育強度有若干的分類,例如環境敏感地區未來就會根據不同的保育強度區分成國土保育地區第一類至第四類,而農業發展地區則分成第一至五類,在分區分類之下還會再針對個別的土地作「使用地編定」,以及編定之下的可建築用地強度、應申請使用許可、免申請使用許可及禁止或限制使用等各種規範,因此一套從功能分區、使用地編定到更細項的使用管制,就替台灣每一塊土地列出了未來20年內,能夠在其上所進行的開發與利用行為和強度,並且限制或禁止這塊土地被用做其他不符目的的用途。

舉個實際例子來說,一塊完整且現正作為作物種植的農地,未來可能被劃在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裡頭,而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是農地中保護強度最高的,要盡可能維持用做直接的農業生產,因此未來在使用地編定上應該會盡量維持大部分面積作為糧食生產用,而減少甚至禁止其他像是建築用地的編定,而在這片土地上的使用行為中,有些行為可以免經申請使用許可,例如維持農作,有些行為需要申請獲得許可後才可以做,例如育苗場雖然仍算是直接農作,但需要在農地上施工搭建一些簡易的構造物,屬於農業生產設施,因此未來在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可能就需要經過申請獲得許可後才可搭建,而其他用作住宅、旅館、餐廳或是工廠當然就是絕對禁止的。

國土計畫的雙層管制(資料來源:賴宗裕)
國土計畫的雙層管制。資料來源:賴宗裕。

國土計畫能解決什麼問題?

雖然環保團體過去時常將台灣國土利用的各種問題和亂象,像是山坡地超限利用導致水庫淤積和引發土石流,或是大面積的地下水養殖造成地層下陷,以及看似荒野卻是都市計畫地區,人口密集的地方卻是非都市計畫用地的城不城鄉不鄉荒謬,和明明尚有許多的工業用地閒置卻要大規模徵收優良農地開發新的工業區等歸咎在台灣缺少一部「國土計畫法」來約束與引導國土空間適當利用,如今有了國土計畫,是否就能夠解決這些空間發展的失序和資源保育與發展的衝突呢?在還沒有國土計畫時,全國國土的管制是根據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和國家公園法分別管制的,但是區域計畫法長期缺乏實際的管制效果也是公開的秘密,不但不像都市計畫法有較多的公共建設資源,面對廣大的非都市土地,更是缺乏足夠的人力維持土地使用的公權力管制,因此無論是合法的個案變更,或是非法的直接佔用,都讓本來應受到保護的環境敏感地區與優良農地,被開發行為蠶食鯨吞,像是雖然都市計畫法和區域計畫法都有規範不得在農地上蓋工廠,實際上直轄市縣市政府的都計或地政單位本來就有責任對這些違規行為開罰,甚至拆除違建,但是公權力卻在地方政治的利益結構下長期地弱化,開罰都不常見了,更遑論動用拆除手段。而其他的法令更助長了一些問題惡化,像是農發條例第18條開啟了農地建農舍的大門,讓農舍在短短十年內大幅地增加,使得農地零碎化的情形加劇。而有了國土計畫法之後,至少有幾個明顯的改善:

1. 未來將不得個案變更國土功能分區,只允許在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土地使用原則下,個案申請使用許可(國土法第24條),而在國土法第21條內至少就寫明了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的土地使用原則必須是「供農業生產及其必要之產銷設施使用,並禁止或限制其他使用。」第二類則是「第二類:供農業生產及其產業價值鏈發展所需設施使用,並依其產業特性給予不同程度之使用管制、禁止或限制其他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優良農地能夠經過區域計畫法15條合法地分區變更導致農地被零星蠶食的問題。

2. 透過成長管理策略進行計畫管制,全國國土計畫中的成長管理章節,彰顯了在全國的尺度上,對一些重要的資源維護與環境保育上的空間使用議題提出了上限和底限,例如規範全國新增的產業用地在20年後的預估需求為3311公頃,科學工業園區則是1000公頃,為肆無忌憚擴張的新增產業用地訂出了天花板,而全國應維護用於糧食生產之農地為74到81萬公頃,則是訂定了底限。

3. 為了遏止氾濫的農舍興建,全國國土計畫加入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概念,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挹注資源在農業發展地區的第四類(即目前區域計畫法內的鄉村區),集中發展成為能夠滿足農村居住需求與提供其他生活機能的聚落,避免現在農地上就能夠零星破碎地蓋起農舍,但同時也能夠兼顧農村基本的生活需求。然而來自宜蘭關心農地農村的李寶蓮卻認為這個作法是「做半套」甚至更糟,她認為確實農村的居住需求確實應該集中管理建設,以維護周遭農地的完整性,因此集中在農業發展區第四類的作法是正確的方向,但現行農地上可以蓋農舍的法源是來自於農發條例第18條,這個母法不修,未來是否仍然無法避免在應該盡可能維持農業直接生產的農業發展地區的第一類土地上蓋農舍,恐怕是問號,她也提出是否有可能在全國國土計畫或是土地使用的指導原則或管制項目中直接禁止農發一蓋農舍的可能。賴宗裕老師十分認同這樣的說法,同時還舉它自己過去的研究發現,目前內政部的政策工具中已經有農地重劃和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兩種,但是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在新竹縣的例子卻是蓋了很多豪宅社區,最後卻沒有人住進來,徒然地讓農村社區的土地成為建商的生財工具。他同時也認為,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應該能要求相關機關配合修法,例如修農發條例杜絕農地上蓋農舍的漏洞。

4. 為了面對許多地區嚴重的農地違章工廠,全國國土計畫也規定了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擬定未登記工廠的管理(輔導及清理)計畫,要求他們必須去面對過去因為執法怠惰而累積起來的違章工廠歷史共業。

5. 公民訴訟和檢舉獎金的設計,針對申請使用許可卻違反國土計畫法的情況,如果主管機關怠惰不作為時,人民或公益團體可以提起訴訟(國土法第34條),用司法的力量要求主管機關積極作為;另外也增設了對土地違規使用的民眾檢舉獎金(國土法第40條),鼓勵人民共同監督國土空間的正當使用。

國土計畫救得了農地嗎?

即使如此,國土計畫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如果要說起它能否真的救得了台灣正在繼續喪失的農地,賴宗裕老師顯得有些悲觀,因為實際在為每一塊土地劃設功能分區以及使用地編定的是直轄市縣市政府所規劃的縣市國土計畫,如果縣市政府的執政者仍然是開發至上的思維,將農業視為落後的、需要補助的產業,農地則是應該轉作非農用,才是讓土地有更好的效益,那我們仍將面對艱困護土的未來。賴老師認為,首先,本來在前一版的全國國土計畫內有一張清楚寫明縣市應維護的各類型農地的量以及總量,透過這張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縣市政府需要維護多少面積的第一級優良農地與第二級良好農地,然而這張表受到相當多的縣市政府質疑,特別是像雲林或是屏東這樣的農業大縣,它們的首長就頻頻透過媒體發聲,批評中央政府和其他縣市要求農業縣市承擔更多保留農地的責任,卻並未給予相對的協助或補償,讓擁有大量農地的縣市永遠只能停留在農業發展為主要產業,言下之意這些首長並不想保存更多的農地,因此後來的版本就拿掉了這張縣市應維護農地分派量總表,只保留全國應維護74到81萬公頃的耕地目標,而令人憂心的是,如果未寫明縣市應維護的農地總面積,到時若每個縣市都不願積極地將耕地保留下來,中央政府又要如何解決全國耕地保留總量無法達標的問題呢?

其次,政府對農舍的問題持續擺爛,賴老師指出許多的司法判例都已明示農舍沒有住宅功能,農舍在法律上就不是讓農民蓋來住的,農民的住宅需求應該透過別的方式滿足,但是農舍問題此次在國土計畫中仍未見處理,農委會至今沒有明白回答未來應保留僅作為直接糧食生產並限制其他用途的農業發展區第1類,到底能不能繼續蓋農舍,而現有的農舍如何處理,也全都未見具體做法。

第三,違章工廠目前形成群聚的地區,未來恐怕很可能會經由劃設城鄉發展區就地合法。以及城鄉發展地區仍然在繼續擴張,無論是工業用地的3311公頃,或是科學工業園區的1000公頃,地從哪裡來?恐怕仍然是農地。

最後,賴老師認為,其實政府長期的重工輕農,缺乏農業的發展策略,才造成農地的生產價值被低估,以及農村的發展無法維持居民的基本需要,這才是讓農地持續被轉用的最根本原因,當然這個問題也許超越了國土計畫的層次,但是卻也是保護農地運動不能忽視的關鍵問題。

此外,即便我們從區域計畫走到了國土計畫,土地違規使用的查核與懲處仍然需要政府的公權力能夠展現,就如同過去明明可以根據區域計畫法開罰違章工廠,甚至斷水斷電及拆除,但是縣市政府的公權力就是無法走到這一步,這已經不是規劃的問題,而是執法決心的問題,如果公民和政府對於土地違規使用沒有共同的決心去杜絕,那麼即使再好的空間規劃,也無法真正落實在現實的國土治理上。

盤點綠電市場供需  經濟部:離岸風電將成供給主力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愈來愈多企業投入購買綠電,台積電南科三奈米廠就承諾使用20%,相當於每年10億度的綠電;Google更找上台南魚塭地,與國內業者合作建置10MW光電,以符合100%綠電目標。綠電需求日增,供給是否足夠成為另一問題。

昨(20)日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率隊向環保署環評委員報告未來綠電供需時,以企業用電大戶購買5%綠電估算,指出綠電需求將高達75億度。雖然2025年將有617億度的綠電,但大部分綠電都已參與政府躉購(綠電收購)而無法於市場交易。因此最大宗的綠電供應將來自競標的離岸風場,約可提供63億度綠電。長期而言,還是希望綠電供需相互帶動,成為穩定的市場。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右1)與能源局、水利署、標檢局向環評委員說明用電、用水與綠電供需。攝影:陳文姿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右1)與能源局、水利署、標檢局向環評委員說明用電、用水與綠電供需。攝影:陳文姿

自願性、法規要求 綠電需求日益增

水電供應有限、加上國際減碳趨勢,愈來愈多的環評審查都開始要求開發業者承諾使用綠電。曾文生昨特地帶領能源局、水利署、標檢局向環評委員說明全國供電、供水情況及最新的綠電憑證發展。

曾文生盤點,綠電需求來自幾個面向,一是自願性的,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參與國際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參與蘋果供應鏈等,由企業主動購買綠電。

二是因應環評、法規要求而購買綠電。例如,台積電打算在南科設廠,擴大產業園區,環評時就被要求使用20%綠電;也有的園區已通過環評,但用電量增加,也會被要求使用綠電。此外,台南、台中的低碳城市自治條例都已要求契約容量800瓩以上的用電大戶要購買10%綠電 [註1]

曾文生說明,800瓩用電大戶用電就佔總用電的60%,以全國年用電量2400億度來看,這些大戶的用電量就有1500億度。如果要求每個用電大戶都買1%綠電,需求大約是15億度;買5%的綠電,就要75億度的綠電。

綠電多被政府收購 競標的離岸風電將成主要來源

在供應層面,曾文生以2025年全國年用電量3000億度、綠能配比20%估算,屆時將有617億度的綠電。不過,這些綠電多已參與躉購(FIT,政府保證收購綠電),不能再拿到市場上銷售 [註2]、也不能取得綠電憑證,因此,企業可買得的綠電非常有限。

曾文生盤點,國內綠電最大宗、且不會參加躉購的綠電就是離岸風電競標階段的四個風場 [註3],也就是「北陸電力」與「玉山能源」的海龍二號、海龍三號,及「沃旭能源」的大彰化西南與大彰化西北等四座風場,共計1.664GW。以滿發小時3750小時估算,約可發63億度綠電,將成為國內綠電交易最大來源。


位於台灣西海岸的離岸風機。資料照片,潘佳修攝。

另一個綠電來源是太陽光電,曾文生表示,以Google為例,就找上太陽能業者,一起合作生產綠電,直接賣給企業。

以63億度的離岸風電、加上太陽光電,預估可滿足75億度(以企業用電大戶購買5%綠電為例)的需求。但這些綠電都不夠的話,就要仰賴另一個來源。

曾文生表示,躉購費率一直隨國際發電成本下跌而往下調整,政府綠電收購費率愈低,就會有更多綠電業者轉而將綠電提供給市場 [註3]

永鑫能源將協助 Google 架設 40,000個太陽能面板至台南的養殖場魚池,將土地有效利用率最大化,並嘉惠當地的養殖業者。圖片來源:Google

永鑫能源將協助 Google 架設 40,000個太陽能面板至台南的養殖場魚池,將土地有效利用率最大化,並嘉惠當地的養殖業者。圖片來源:Google

健全綠電市場 供需互相帶動    

外傳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的區塊開發也會採取競標,至於這能否成為綠電供應的主力,曾文生受訪回應,原則上如此,但尚未確定。他補充,購買綠電憑證只是「綠電」的一種。環評、地方自治條例所要求的「綠電」,其標準是什麼?還有細節也尚待確定。

曾文生表示,當綠電需求面出現、供給面也會跟著產生。供需如果能互相拉動,就會形成市場機制,不太需要政府介入,這會是比較好的方向。

※ 註1:台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即規定「指定用電契約容量達800瓩以上用戶,應於本市擇適當場所設置契約容量百分之十以上之太陽能光電系統。」台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亦規定「用電需量在一定容量以上者,應於用電場所或擇本市適當場所,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太陽能、風能或其他綠能、節能設備。」經發局分3期公告用電量月平均800瓩以上大戶,要求自公告日起3年內完成裝設用電量10%的再生能源系統。
※註2:〈綠電賣誰? 躉購跟憑證的單選題〉環境資訊中心,2019.01.17
※註3: 由於這四個風場的競標價格約為每度2.2元-2.5元,由於市場的綠電價格比較高,所以預估這些廠商不會加入躉購,而會選擇到綠電市場。躉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可參考:〈綠電走向自由市場日趨活絡 2020憑證交易上看10萬張〉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避免工業與民搶水 海水淡化成選項 再生水更吃香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每每遇到用水、廢水量大的工業開發案,就有工業用水與民、與農搶水的爭議,也讓承諾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逐漸成為環評戰場關鍵。台積電3奈米晶圓廠落腳南科環評案中,南科就承諾每日使用再生水8.3噸,台積電竹科廠也一度討論使用再生水的可能性,但因新竹尚無再生水而作罷。再生水能否成為工業用水主力?其水質、管線、價格等問題如何解決?海水淡化能否成為替代方案?都是環評委員關注的焦點。

為釐清全國用水、用電供需情況,提供環評審查參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0)日特地帶領能源局、水利署、標檢局向環評委員說明未來供需。水利署表示,已實施多種開源節流方案,將可提供2031年以前用水需求。再生水的水質足以提供台積電使用,且單位生產的能源較海水淡化低,仍會是發展重點。

高雄興建首座以放流水為水源的公共污水處理廠,未來產出的水源可作為臨海工業區製程用水,跨出高雄永續水源重要的一步。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興建首座以放流水為水源的公共污水處理廠,未來產出的水源可作為臨海工業區製程用水,跨出高雄永續水源重要的一步。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避免與民搶水 再生水多供工業使用

水利署表示,台灣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但地形陡峭、降雨集中,實際能運用的水量有限。水利署近年在開源節流上投注不少心力。2018至2019兩年間,透過再生水、湖山水庫、曾文水庫加高工程、自來水減漏等計畫,預計可增加水源達100萬噸/日,相當於每日供水能力的8%。整體計畫可滿足2031年以前的用水需求。

再生水是指廢(污)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2018年,首座萬噸級的再生水廠——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完工,每日供水2.5萬噸。預計2019年,將再增加供水2萬噸。

0221 - 2

南科台南園區每日用水32.5萬噸,其中8.3萬噸來自再生水。圖表來源:環評書件

2022年起,各地再生水廠將陸續完工。台南永康安平仁德再生水主要供應南科,每日6.3萬噸。高雄臨海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每日3.3萬噸。台中的豐原、水湳再生水每日2萬噸,以供應台中港工業區為主,而福田再生水每日6.1萬噸,則供應台中港工業區。

3

水利署最新再生水計畫。翻拍自水利署簡報。

此外,桃園、新竹的再生水都還在規劃階段,桃園預計可產水每日4萬噸,供應觀音工業區使用;新竹則產3.6萬噸,供科技公司用水。不過,因應使用者對水質、用水距離等問題,目前這兩項計畫仍未定案。

調撥使用 再生水更活化

雖然環評常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不過,環評委員李堅明表示,業者常講「沒有管線」、「水質不是我要的」、「太貴」。再生水的使用該如何活化?環評委員劉希平也認為,水質是重點,如果水質不符合科學園區使用,或許可以把再生水先給其他區,但使用量算到科學園區上。

也有環評委員認為要把海水淡化的前瞻性納入考量。例如2018年環評通過台塑規劃的麥寮海水淡化廠,每日就可產水10萬噸。水利署雖然規劃台南海水淡化廠,預計2029年完工,每日供水20萬噸。不過,水利署長賴建信回應,水跟能源有互動關係,因為生產每單位再生水使用的能源會比海水淡化更低,所以目前還是以再生水優先。

賴建信也極力為再生水水質澄清,他表示,水利署訂有再生水的水質標準,南科的水質已可達到台積電使用的標準。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受訪說明,再生水發展條例已有再生水活化的相關規定,水利署正在台南進行協調工作,希望讓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就近供應給奇美石化廠,使用再生水的差價就由原來承諾使用再生水的單位來負擔。

4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水利署長等到環保署說明用水供需情況。攝影:陳文姿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人氣男團訪福島核災區 上萬災民求償被拒

$
0
0
文:宋瑞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在2018年最後一天的日本紅白歌合戰,傑尼斯偶像團體嵐在演唱時,背景呈現成員和福島飯館村的合影(下圖),再次吸引了全國觀眾對災區的關注。而這兩年對飯館村民而言並不好過,福島核電的經營者東京電力,接連拒絕他們求償,有如二度傷害。

在2018年最後一天的日本紅白歌合戰,傑尼斯偶像團體嵐在演唱時,背景呈現成員和福島飯館村的合影(下圖),再次吸引了全國觀眾對災區的關注。而這兩年對飯館村民而言並不好過,福島核電的經營者東京電力,接連拒絕他們求償,有如二度傷害。
在2018年最後一天的日本紅白歌合戰,傑尼斯偶像團體嵐在演唱時,背景呈現成員和福島飯館村的合影,再次吸引了全國觀眾對災區的關注。

傑尼斯偶像團體嵐(ARASHI)是日本無人不知的偶像團體。圖片出自專輯"Are You Happy"。
傑尼斯偶像團體嵐(ARASHI)是日本無人不知的偶像團體。圖片出自專輯"Are You Happy"。

福島核災後,為解決災民和東京電力之間的賠償問題,並避免曠日費時的訴訟過程,日本政府設立了核電專門的訴訟外紛解決手續中心(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簡稱為「核電ADR中心」。然而,包括飯館村在內,成千上萬的災民求償未果。

2014年,飯館村已有近半村民約3000人就不同類型的損失申請賠償,「核電ADR中心」也覺得合理,「建議」(沒有強制的權限)東京電力接受,但近年災民接連受挫。比方在初期輻射被曝的部份,絕大多數的申訴人僅求償15萬日圓,卻在去年7月遭到了拒絕。

上街抗議,要求道歉賠償的飯館村村民(來源:飯館村民救濟申訴團)。
上街抗議,要求道歉賠償的飯館村村民(來源:飯館村民救濟申訴團)。

災民律師團表示:「我們要求的金額不多,東京電力卻不接受,讓人怒上加怒。」其他村民求償的理由包括,失去故鄉、避難生活的損失、土地價值喪失等等。求償以來,除了被拒絕,還有案主疑似遭遇東京電力窗口勸退

據朝日新聞報導,遭到拒絕的案例,過去案主都是東京電力員工或其家屬。去年開始,狀況有了變化,被拒絕的多是100人以上的一般災民集體,去年有19件,今年才剛開始,又多一件。被拒絕的人數達1萬7000人之譜。部分災民只好透過勞民傷財的法律訴訟繼續爭取。

飯館村議員佐藤八郎,希望世人能夠知道村內被污染的真相:只有15%的土地有做除去污染的工作,又因此累積230萬袋的放射能污染土;儘管污染普遍,村內卻到處樹立鼓勵返鄉的標語,像是「一路順風,一定要回來哦。」「歡迎回家,伸長了脖子在等你唷(下圖)。」

飯館村內的標語「歡迎回家,伸長了脖子在等你唷。」與0.6微西弗/小時輻射劑量(空間劑量),大於國家標準0.23微西弗/小時。
飯館村內的標語「歡迎回家,伸長了脖子在等你唷。」與0.6微西弗/小時輻射劑量(空間劑量),大於國家標準0.23微西弗/小時。

佐藤八郎舉出村內輻射偵測器的數值證明,現在村內仍不符合一年1毫西弗以下的國家標準(上圖)。目前福島縣可居住的輻射容許標準,是全國標準的20倍(一年20毫西弗),在此之下的許多污染被放任不管。對於福島的特殊標準,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副委員長表示,長期並不安全(下圖)。

為探究福島現行輻射標準(1年20毫西弗)的合理性,日本朝日電視臺訪問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副委員長。
為探究福島現行輻射標準(1年20毫西弗)的合理性,日本朝日電視臺訪問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副委員長。

據商業媒體報導,儘管東京電力的核災賠償費每年都在1兆日圓以上,截至2018年累計7兆日圓以上,該公司卻連年盈餘。這是因為災後日本政府買下50.1%股權,等於實質上的國營事業,賠償幾乎都由政府支出的緣故。

另一方面,有集體求償案例已經連續六次遭到拒絕;代表災民的律師平岡路子表示,災後至今已過八年,國民的關心減少,東京電力的輿論壓力也隨之減輕,無怪乎災民屢遭拒絕。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本文轉載自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作者

宋瑞文

專欄寫手/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經營日本歌手中島美雪介紹會。男同性戀,小王。

雪梨同志大遊行減塑 主辦單位宣布不再使用亮粉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世界上最大的LGBT遊行之一雪梨同性戀狂歡節(Sydney Gay & Lesbian Mardi Gras)宣佈,為了確保環境友善,以後遊行時禁止使用亮粉。雪梨同性戀狂歡節過去幾十年來都會使用亮粉做裝飾。今年主辦單位採取契合永續發展的方式,淘汰亮粉、氣球和寶特瓶。

亮粉。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亮粉是許多微小的塑膠片。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該組織執行長卡蘇(Terese Casu)表示,活動過去每年都從中國進口約3噸亮粉。

「這些亮粉會進入排水溝中,最終流入我們的海洋,被魚吃下肚,出現在蟹殼和牡蠣中,」卡蘇說,「我們必須負起責任並即刻改變。」

亮粉是由PET之類的薄塑膠片製成。薄塑膠片塗上鋁等反光物質後,經切割成數百萬個微小的微塑膠片。這些微塑膠很容易進入陸地和海洋的食物鏈,科學家尚未完全了解這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與任何其他塑膠一樣,亮粉是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因此生產亮粉也具有相當大的碳足跡。基於這些原因,近年來環保主義者呼籲活動產業別再使用亮粉和其他塑膠。澳洲許多節日活動不鼓勵使用免洗塑膠製品,但狂歡節將成為第一個完全禁止使用亮粉的活動。

不用亮粉並不表示活動會黯然失色,透過改用螢光燈、LED和燈籠當作替代品,仍能讓遊行花車閃閃發光。活動製作經理卡特(Liz Carter)說,在這個時代,任何活動組織者都必須注意他們的碳足跡,「不用亮粉,還有很多聰明的方法可以為活動添加光彩。」卡特說。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地熱資源世界第三!日本啟動「超臨界」地熱發電

$
0
0
文:宋瑞文
日本地熱蘊藏量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與印尼),如此充沛資源怎能不用?再來,和太陽能、風力不同,地熱不但同樣是低碳能源,更具備極高的發電穩定度。

超臨界地熱發電技術。圖片來源:NEDO網頁

2018年9月份,日本「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簡稱NEDO)發表了關於「超臨界地熱發電技術」的新進度,據稱該技術的產能是過去地熱技術的數倍,因而受到高度期待。

倍速發展,2050達到普及化

NEDO官方文件表示,投入超臨界地熱發電技術源自2014年4月的「能源基本計劃」,政府希望2030年要創造155萬kW(2012年度僅有53萬kW)的地熱供電規模,並在2050年達到普及化應用。

事實上,身為火山島的日本對地熱本來就不陌生,還曾有企業遠赴海外(肯亞)投資地熱。這次促成政府投入地熱新技術的原因有三,首先是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後,境內核電機組幾乎停擺,民間社會也高度期待發展再生能源。其次,根據研究,日本的地熱資源蘊藏量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與印尼),如此充沛資源怎能不用?再來,和太陽能、風力有所不同,地熱不但同樣是低碳的綠色能源,更具備極高的發電穩定度


除了廣受矚目的太陽能和風力,不少國家也開始投入地熱資源的開發競賽。 

不同於以往走觀光路線的中小型地熱廠,日本近來在岩手縣的安比地域等地著手大規模的地熱發電開發計畫。但經產省的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度,該基地即便連初期調查的部份都計入,也只有35萬kW規模,要達成2030年的地熱目標,尚有60萬kW以上的缺口。

有鑑於此,他們決定投資更前瞻的地熱發電技術,並且尋找新的開發廠址。此外,如何解決現有地熱廠發電量越來越弱的跡象,也是一大難題。超臨界地熱發電技術即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重新獲得世人的目光關注。

各國競逐,從岩漿取熱之深層地熱技術

所謂的超臨界地熱發電,是指每單位生產井的產能為過去技術的數倍,還能減少地貌改變面積,有了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地熱開發即能延伸到更原始的自然區域(如國家公園)。

環顧世界,先進國家群的美國、義大利、紐西蘭,開發中國家的印尼、菲律賓,都已意識到地熱的重要性、並投入資源加以開發。其中幾國還把目標放在高難度的高溫領域(另翻為「深層地熱」)。其中以「冰島深掘計畫」堪為表率,該計劃找到超臨界狀態的地熱流體,並於2018年施作噴出實驗。包括義大利、美國、墨西哥等國,也有類似構想。


傳統地熱發電所需水份是雨水降到土裡的水,超臨界技術的水則來自地函與岩漿,可減少環境衝擊。

目前,NEDO已開始進行挖掘的事前準備與調查,範圍包括:幾個蘊藏超臨界地熱資源的可能地點、蘊含資源量的評估、調查井的開採模式、耐酸與耐高溫(攝氏500度以上)的設備蒐集、以及後續創造的經濟效益等。為減少社會阻力,近年還開始研究不用地下水的地熱發電技術,設法再減少地熱的環境負擔,不至影響鄰近的觀光產業(溫泉)。

回頭看台灣,我們這座島嶼上也蘊藏了豐富的地熱資源,如何在開發進度上不落人後?用地熱更加擴大再生能源的版圖?值得深思。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原文地熱資源世界第三!日本啟動「超臨界」地熱發電

 

作者

宋瑞文

專欄寫手/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經營日本歌手中島美雪介紹會。男同性戀,小王。

燒「好」香 香品業者擬自主管理 盼習俗延續

$
0
0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銷售從一天5000元變成2500元,傷害已經造成。」燒香的宗教習俗跟空污連結、業績大減,香品業者叫苦連天,認為是低價劣質產品讓「香」蒙受污名。

環保署今(22)日召開「『香品』環保品質自主管理可行作法研商會議」,期待業者自主提出「好香」的識別方式。有信仰需求的民眾可以選擇「好香」,淘汰劣質香品。環保署特別澄清,尊重宗教信仰,絕無「滅香」。

燃香產生的PM2.5會對健康產生危害。攝影:張光宗、陳慶鍾

「好香」有識別 業者提自主管理機制

近幾年空污成關注焦點,環保署也屢倡改用雙手合十取代燒香等。不過,今天主持會議的卻不是空保處,而是負責環保標章的管考處處長洪淑幸。

洪淑幸首先轉達環保署長想法並澄清,「環保署絕對沒有要滅香」。環保署希望環境更好,也尊重民眾的宗教信仰,希望業者能提自我管理機制,讓民眾必須用香的時候,知道怎麼選擇「好香」。基於環保署立場不鼓勵多燒香,故不便制訂香品的環保標章。

標檢局也指出,這幾年進行香品抽測的結果,驗出來都是合格的,顯示商品危害風險低,問題在於品質的管控。但要每批檢驗也有難度,建議採取自主管理,或自願性的標章,讓消費者知道怎麼選擇好產品。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則是建議,仿效台灣優良食品TQF的標章,讓民眾購買時一看就知道。不過TQF標章比較繁複,香品業者可以先從簡化版著手。

禮儀用品職業工會全國總工會理事長戴明喜首先表態贊同。他指出,其實業界七、八年前就有類似的自主檢驗機制ISA,但施行兩年後就沒下文。原因是有檢驗的跟沒檢驗的都可以賣,當然沒有人要花錢檢驗。

大高雄製香業職業工會理事陳俊介也表示,負責任的業者本身就會送SGS檢驗。提升香品品質,大家樂見其成,但希望能有比較好的審查機制。

1

環保署與香品業者共商『香品』環保品質自主管理可行作法。攝影:陳文姿

業者普遍支持自主管理機制,但怎麼做消費者才買單?有業者認為對產品檢驗比較簡單,也有人認為對工廠檢驗比較好;有人認為檢驗費過高,政府應該補助;也有人擔心業者自主管理可能涉及利益、損及公信力。

業者批劣質產品進口 影響國內香品品質 

根據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整理,進口香品約占總市場量的七成;財政部關務署資料顯示,2017年香品進口數約1.6萬公噸,進口占比國家最高的為中國、越南,分別為74%、17.6%。業者認為進口香品削價競爭,也讓品質良莠不齊。

製香經驗40年的阿文師(杜文生)說明,中國香品常使用化學香料、添加石灰粉增加重量,還有助燃劑,三者都是違禁品。進口產品很難從外觀分辨,但一燒馬上就會感到不舒服。

阿文師建議,寺廟宮壇是用香的大宗,寺廟的採購能從源頭控管品質。以龍山寺為例,就拒絕民眾捐獻香品,改由寺廟統一採購,香品品質也比較穩定。不過,也有業者擔心,採購涉及龐大利益,未必會使用好香。

由於這是首次會議,業者尚無共識,對話難以聚焦。加上與會的主要是製香業者、禮儀用品工會等,欠缺地方商業同業公會代表。業者建議,由業者先統整意見後,再來環保署商討,並希望環保署邀請與民間文化習俗相關的文化部、民政司參與,共商對策。

燒香的兩難893-2-07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攝影:張光宗、陳慶鍾

製香師傅阿文師(杜文生)。圖片來源:我們的島。攝影:張光宗、陳慶鍾。

業者盼澄清空污惡名  讓好香延續

空污議題衝擊香品業,業者也趁此大吐苦水。戴明喜指出,香品只占污染源0.3%,大家卻拿鹽水蜂炮、燒王船等個案打擊香品,實在不公平。業者表示,每次香品抽驗都是合格的,如果政府對香品有疑慮,就應該輔導。污名化對業者造成很大的傷害。

第三代的製香業者則希望教育部不要在國小教科書中說奉香拜拜是污染,讓原本神聖的製香行業,變得像是造業。台中的三才製香也反映,希望環保署、環保局不要再發文宣導「一爐一炷香」,因為一炷香是代表有人「回去了」,對神明一定要用三炷香來表示最高敬意。

宜蘭頭城的己文堂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使用的都是天然材料,每次送驗都合格。不好的香一聞就知道,希望更多科學研究還好的香品真相。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