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8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中國核能技術輸出 市場前景堪憂

$
0
0
作者:史蒂夫.托馬斯(Steve Thomas);翻譯:Estelle

人們對核能項目性價比的質疑越來愈多,對相關技術安全性的擔憂也日益上升,這都有可能讓中國好些個到手的核反應爐項目化為泡影。

中國。田灣核電站。圖片來源:风之清扬

中國核能技術出口成長

隨著全球低碳替代能源結構轉型加快,中國核能技術出口近年來出現了大規模增長。然而,儘管中國核能出口前景日趨明朗,這多半得益於車諾比事故之後法國和俄羅斯的核能發展逐漸放緩,實際的反應爐銷售恐怕遠比預想的要困難。

最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就在於核能出口市場是否真的有那麼大。

自2008年以來,全球核反應爐建設主要都集中在中國。2015年,全球只有七個新開工的反應爐項目,其中有六個就在中國。儘管有不少國家都表示要購買核反應爐,而且有些還是首次修建核反應爐。然而由以往的經驗來看,真正成交的數量極其有限。

此外,很多國家都對依靠中國開展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表示了擔憂。這些擔憂主要集中項目組件的質量、中國監管系統的嚴謹程度、過度依賴中國的危險,以及具有戰略地緣政治作用的技術洩露問題。

雖然我們很難證明這些擔憂到底會對最終的決策造成怎樣的影響——但是每一個想要從中國購買核反應爐的國家的確都應該認真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中國核反應爐優劣分析

比如,法國監管機構5名特派員之一的菲利普·賈梅(Philippe Jamet)就曾在2014年表示:「很遺憾,(與中國的)合作不能在預想的層面上展開。雙方合作的一個困難點在於,中國的安全部門應對措施不足,遇到問題就手忙腳亂。」

中國最大的優勢有兩點,一是通暢的組件供應鏈,二是核電企業可以輕鬆向中國政府尋求財政幫助。

比如,中國工商銀行就同意向中廣核在羅馬尼亞的核電項目提供100億歐元貸款。還有人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的反應爐可能會價格低一些,不過除非中國參與公開市場競爭,否則我們真的無從得知。

不過當前中國還是佔有先機的,因為目前的核出口市場「群雄逐鹿」,競爭混亂。曾經雄霸市場的兩大公司——法國的阿海琺(Areva)和美國的西屋(Westinghouse)——一個身陷債務,另一個也是自身難保。

逐鹿群雄:美國 日本 法國 俄羅斯

總部位於美國的西屋公司於2006年被日本東芝集團收購,但東芝集團反應爐部門自2012年以來就連年虧損。據估算,2015年東芝集團整體虧損額將高達45億美元。去年7月,東芝承認誇大了過去六年的利潤額,並因此被日本政府處以天價罰款,公司信用等級也直接跌落至垃圾級。

與法國阿海琺的歐洲壓水反應爐技術相比,採用AP1000標準進行建設的八座反應爐的進度也並不理想。其中,位於中國的四座反應爐至少要延期三到四年,而其餘四座位於美國的反應爐儘管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建設,但是最終的完工時間可能比中國的幾座還要晚。

中國真正的對手應該是俄羅斯,後者宣稱已經獲得來自孟加拉國、埃及、芬蘭、匈牙利、印度、伊朗、約旦、土耳其和越南等國近20家企業的訂單,這個規模比其他所有的核能供應方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都要多。此外,俄羅斯表示與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奈及利亞的核能出口談判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就像對中國的印象一樣,外界過去一直認為俄羅斯也可以為本國核能企業提供豐厚的財政支持,他們的反應爐產品價格應該不會太高。這一想法同樣沒有得到證實。不過,對俄制裁外加世界油價崩盤讓俄羅斯的財政儲備「元氣大傷」,即便財政支持確有其事,此後俄羅斯能否繼續提供之前那樣的支持很值得懷疑。

車諾比洩露事件過後,俄羅斯只完成了12個新核能訂單。所以說,要想完成上文所述的龐大訂單量,俄羅斯每年要完成五到六個反應爐建設,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於法國,要深入了解他們的核能出口情況,就必須先從10年前法國國內的核能產業發展說起。

2008年,中國以每年新建6到8個核反應爐的速度開始發展國內的核電產業。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法國核能大發展之後少見的速度。中國前些年採用的技術與法國當初採用的技術基本是一樣的,都是由法國阿海琺授權的。

然而,該技術卻在2011年3月的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被叫停。直到四年後的2015年,大規模反應爐建設重啟,同時有6座新反應爐開工,這項技術才重新投入使用。

中國核能出口狀況

2015年起,中國打算開拓核反應爐出口市場。中方供應商表示,所用技術都是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技術,因此無需在出口過程中徵得外方合同者同意。並且三家中國供應商並不在同一國家的市場中進行競爭。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NNC)——該公司於2013年成功向巴基斯坦銷售了一座ACP-1000反應爐,成為中國核能出口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此前,巴基斯坦已經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處購買了4座小型(300MW)反應爐,第一座已與2000年實現並網發電。到2016年,大型反應爐建設(外圍混凝土澆築)還未開始,相關方面預計反應爐設計應該會採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HPR1000技術。

2015年11月,阿根廷宣布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達成兩座核反應爐的建設協議。第一座將採用加拿大的CANDU技術,中方對此技術非常熟悉,因為此前中國境內的兩座核反應爐採用的就是這種技術。

第二座則會採用HPR1000技術。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之前的一座核反應爐建設由於財政方面的原因整整耗時33年。所以,目前很難對這次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合作項目的開工時間和施工進度做出判斷。

中國核反應爐賣到歐洲

中廣核集團(CGN) ——中廣核集團的發展目標主要鎖定歐洲地區。2013年,法國電力公司宣布中廣核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將一同參與英國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兩座歐洲壓水反應爐的建設,兩公司合計佔比40%。

2015年10月,隨著欣克利項目細節披露,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卻突然退出合作,對離開原因也沒有做出解釋。而隨著該公司的撤出,中廣核的項目佔比預計會達到33.5%。

中廣核方面還表示,將在另外一座賽茲威爾C(Sizewell C)核電站的建設中佔股20%。更值得注意的是,法國電力公司還會在自己另一項目布拉德威爾(Bradwell)核電站項目中讓出更多土地,為中廣核建設HPR1000反應爐提供空間。

目前這些計劃還處於早期階段。對於未來要在那裡建設多少個核反應爐,以及規劃進度,中廣核方面都未透露更多信息。

不管怎麼樣,如果中廣核有能力在英國進行反應爐建設,對於其出口計劃來說,將是一次極大的利好。因為贏得英國這樣一個老牌核能國家的訂單會大大提高中廣核的聲譽。

中廣核的另外一個機會在羅馬尼亞,因為目前他們正在參與兩個CANDU反應爐的招標工作。但是和阿根廷一樣,羅馬尼亞市場不僅風險高,而且取得成功的概率很低。

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SPI ) ——2014年11月,土耳其宣布向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購買4座核反應爐,其中兩座採用東芝AP1000技術,另外兩座採用CAP1400技術,項目預期在2018年到2019年間開工。

這四個土耳其項目的未來發展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此外,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還在南非參與了一項六到八個核反應爐項目的招標競爭。參與競標的共有五家企業,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只是其中之一。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而且由於核能市場眾多,很有可能最終根本無法達成交易協議。

轉機?法國核企業瀕臨破產

阿海琺(中國企業的潛在收購對象?)——阿海琺(法國政府持股87%)基本上瀕臨破產邊緣,目前正等待政府救助。一旦被中國企業收購,收購企業將無異於獲得了市場份額及其夢寐以求的鈾濃縮和廢燃料再處理技術。

阿海琺集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燃料循環公司,另一個就是反應爐銷售和服務業務。2015年11月,中法兩國元首簽署了備忘錄,中國核工業集團也因此有可能低比率入股阿海琺公司的燃料循環業務。

比較而言,挽救反應爐業務顯然更棘手,因此法國政府要求法國電力公司以80%的比例入股阿海琺。法國電力公司預計會在後期出讓29%的股份,只保留剩餘的51%。中廣核被認為是潛在的收購方之一,而主要的競爭者可能有來自日本的反應爐供應商——三菱重工集團。

這看起來像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其中的風險也很高。要知道,導致阿海琺集團失敗的原因,一是鈾礦開採業績不理想,二是歐洲壓水反應爐建設進度太慢。在建的四座EPR反應爐至少要比預計完工時間晚三到九年,而且已經處於嚴重超支狀態。這都是收購方不得不認真考慮的。


德翔台北移除恐遇颱風季 立委限期兩月內解決

$
0
0
本報2016年5月12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今張內閣將提出內閣總辭,昨(11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針對「德翔台北輪」就後續船體移除、污染賠償狀況進行詢答會議,亦為環保署署長魏國彥最後一次在立院接受備詢。然調度作業船到台灣,最快仍需110天,委員無不聚焦颱風季前如何搶時間完成船體移除作業,及漁損求償生態調查相關進度。

海污緊急應變中央主管機關  改由交通部統籌指揮

病後首赴立院,魏國彥本提出請假以處理署內要務,民進黨召委林淑芬原不准假,經現場詢問委員,方同意報告後可離開。他表示,無法保證未來沒有類似的船難發生,10日行政院召開「德翔台北輪擱淺案應變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且剛好事件滿兩個月,正是檢討的時機。下午陪同張揆至石門做最後視察後,專案小組和現場應變中心因已達成階段性任務,將予以解散。

魏國彥補充,依行政院裁示,為統一災害防救事權,今後船難及其導致的海洋污染事件,在不修法的原則下,交環保署及交通部修改緊急應變機制,由交通部統籌指揮。並表示10日已與新任環保署署長李應元開會,看守內閣時期不再做決定性的工作,期與新團隊的交接能無縫接軌。

病後首赴立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最後一次接受備詢。攝影:林倩如。

病後首赴立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最後一次接受備詢。攝影:林倩如。

岸際油污告一段落  船體移除計畫接手

船上殘油、岸際油污染清除作業如期於10 日告一段落,接續主要為交通部航港局主政辦理船艙貨櫃移除及船體移除作業。立委質疑,現主責機關仍在環保署,但缺乏介入空間僅能被動回應,一旦交通部作業稍有閃失,環保署如何善後?加上兩部會一來一往曠日廢時徒增風險。林淑芬強調,國家的行政指導,海污防治應為最上位原則,要求政府不排除依《海污法》第32條或《商港法》第53條逕行採取應變或處理措施、配套於法有據的開口契約採購等等因應,謀求更好的解決。

尤其在組織法、作用法修法部分,她說明,去年4月14日《2007年殘骸移除奈洛比國際公約》生效實施、28國簽署,該公約是國際海事組織(IMO)於肯亞奈洛比聯合國辦事處召開的國際會議中被採納,採行國際統一規則及程序來處理,旨在確保船舶殘骸能有效移除,避免環境污染。這此「德翔台北輪」還是本國籍,倘若外國籍呢?台灣雖非締約國,法律工具不足,當順應潮流效法其精神、儘速將之國內法化,提早預防。

航港局副局長林昌輝表示,船東於3月24日、4日16日提出兩次聯合審查未通過,4月22日港務局邀集船東、船東營運責任險(Protection & Indemnity Insurance,P&I)、專家學者等研商可行性方案,27日再次聯合審查,通過大艙貨櫃移除及船體前段移除計畫(浮揚處理),後段因船身已傾斜、重心可能轉移等因素,移除方式今天將開會確定。「德翔台北輪」在打撈方面委託荷蘭SMIT公司,從新加坡調度1,000噸作業船,至少需30天始可到達,移除則總需80個工作天,船東、保險公司、打撈廠商三者仍在協商、亦尚未簽訂合約。

(左)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質詢,(右)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備詢。攝影:林倩如。

(左)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質詢,(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備詢。攝影:林倩如。

趕在颱風之前 全力搶時間處置

順利的話110天推算起來,船體移除作業無論如何都要面臨7~9月的颱風季節,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質詢,2000年通過《海污法》而翌年即遇「阿瑪斯號」油污事件,可說是跨部會整合的指標性案例,然過了15年平均一年超過一件重大海難,「德翔台北輪」更是第一宗貨櫃輪擱淺又船身斷裂的油污染事件,預防、處理都做不好。

代為答詢的環保署副署長符樹強回應,從環保角度,要求以「危害生態╱環境最小,移除時間最短」避免二次污染的方式進行移除,如有違反《海污法》相關規定情形,將予以裁處(10~50萬元罰鍰);並建議船舶所有人限期簽約後兩個月內、颱風季節來臨前完成,且前後段均採浮揚方式處理。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再批評,貨櫃未移除,約還沒談定,颱風季節在即,航港局報告卻完全不見相關防颱計畫。林昌輝則表示,會要求船東加強固定設施,航港局亦準備資材備變。

林淑芬痛批,交通部的態度得更負起責任,怎能跟著船東起舞?船公司卸責推給P&I,哪有受害者跟保險公司談判?任由P&I吃定政府,二次污染的風險留予全民,喪失國家該有的高度,早該設定移除條件。「德翔台北輪」投保額度20億美元,P&I為了省錢自然便宜行事,招標金額900萬美元,廠商受限於保險公司給付金額而選擇移除方式,4月16日甚至提出就地解體的移除計畫。政府應該監督、課責船東,以保護國人生態為第一優先,7月中旬起颱風季,兩個月開始倒數,環境真的承擔不起。她重申委員會兩個要求:堅持全部浮揚、兩個月內颱風季前處理完成。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重申委員會兩個要求:堅持全部浮揚、兩個月內颱風季前處理完成。攝影:林倩如。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重申委員會兩個要求:堅持全部浮揚、兩個月內颱風季前處理完成。攝影:林倩如。

漁損說明會 下週一、三、五辦理

漁損部分由農委會協助求償,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漁業署與新北市政府、區漁會成立專案小組,目前已召開5次會議,下周16、18、20日三天將於石門區公所、金山區漁會辦理求償說明會。上月28日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民進黨立委劉建國邀集百位受害漁民、居民召開陳情記者會,雖然成立專線,還沒有人撥打過,服務漁民流於表面工夫,而觀光業者的損失也尚未能有效釐清。

漁政組組長施俊毅更新直接損失部分,已有40艘漁船申請會勘及採樣,預估求償總金額約300萬元;間接漁損評估因舉證不利,另有生態損失調查,均委託海大教授進行研究,將於9月30日完成報告。關於平日欠缺之基礎資料庫,影響求償關鍵佐證,他並補充,各機關不同目的所進行的的海域調查,未來將建置大數據資料庫以整合之。此外2003年起,定期每年進行沿岸海域水質、浮游生物、仔稚魚等背景調查,2011~2012特生中心曾於北海岸針對藻礁分布與生態狀況進行調查,相關資料亦會整合在海大報告裡。

另外,委員會臨時提案包括:依《海污法》第26條「船舶應設置防止污染設備,並不得污染海洋」一個月內環保署會同交通部提出修正案;同樣一個月內,農委會會同環保署針對生態損失、生態復育、生態賠償三面向重新檢討提出研擬海洋生態受損裁罰與賠償標準、生態復育具體目標與相關時程規劃;一個月內農委會研議設立船舶油污賠償基金之可行性;三個月內交通部劃設安全警戒區,確保船隻航行安全等等,藉「德翔台北輪」的慘痛經驗,補充配套、全方面建立一個海污防治SOP的典範。

颱風季節即將來臨,德翔台北輪船體移除計畫期全部浮揚處理,避免二次污染。攝影:陳泰佑。

颱風季節即將來臨,德翔台北輪船體移除計畫期全部浮揚處理,避免二次污染。攝影:陳泰佑。

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昨(11)日第6度前往新北市石門區現場視察。圖片來源: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昨(11)日第6度前往新北市石門區現場視察。圖片來源: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別因空污不出門 研究:戶外運動對健康利大於弊

$
0
0
本報2016年5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球大城市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疑慮,不只是一般民眾有感,通勤族也特別關心。不過最新研究發現,除了全世界空污嚴重程度前1%的城市外,在其他城市,騎單車和走路對健康的效益,仍大於吸入髒空氣對健康的影響。

Simona K(CC BY-NC-SA 2.0)

如果你不是住在空污嚴重程度全世界前1%的城市,一天騎2小時以內的自行車仍不須顧慮健康風險。圖片來源:Simona K(CC BY-NC-SA 2.0)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今年2月發表報告,檢視人一生所接觸的空氣污染,發現每年有4萬人死於空氣污染。

「好消息是,在99%的城市,一天騎2小時以內的自行車仍然是安全的。不過這不是因為空氣污染沒那麼嚴重,而是不運動的後果更嚴重。」研究作者之一、倫敦皇家學院環境政策中心博士納澤萊(Audrey de Nazelle)說。

研究者模擬在不同空氣污染程度下騎單車和走路的效果,計算出臨界點——空氣污染傷害抵消運動健康效益的時間長度,以及平衡點——空氣污染傷害開始大於運動健康效益的時間長度。

依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德里是全世界空污最嚴重的城市。其騎自行車的臨界點和平衡點分別是每天30分鐘和45分鐘,走路則是90分鐘和6小時15分鐘。

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前十個城市
名次城市名國家PM2.5 年平均濃度
微克/立方公尺
1德里(Delhi)印度 153 
2巴特納(Patna)印度 149 
3瓜廖爾(Gwalior)印度 144 
4賴布爾(Raipur)印度 134 
5喀拉蚩(Karachi)巴基斯坦 117 
6白沙瓦(Peshawar)巴基斯坦 111 
7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巴基斯坦 107 
8霍拉馬巴德(Khorramabad)伊朗 102 
9亞美達巴德(Ahmedabad)印度 100 
10勒克瑙(Lucknow)印度 96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PM2.5年平均低於10微克/立方公尺才是安全的空氣品質。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研究人員強調,此研究結果絕非對空污鬆懈的理由。飲食與活動研究中心博士伍考克(James Woodcock)表示,「這份研究建議投資基礎建設,讓人們少開車,多走路和騎車,既能減少空氣污染又能增加運動量。」

倫敦是適合騎單車和走路的城市。研究人員發現,即使一整天在倫敦騎單車和走路也很安全。「即使是全世界空污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德里,除非騎單車和走路超過每週5小時,否則健康效益仍大於空污傷害。」劍橋大學醫學研究會流行病學組博士泰尼奧(Marko Tainio)指出。

「不過我們仍應注意,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少部分的工作者,如單車遞送員,其面臨的空氣污染健康風險可能大於活動的健康效益。」泰尼奧說。

空中噴藥防蚊 美國自閉症童變多了

$
0
0
摘譯自2016年5月6日ENS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每年定期的戶外環境消毒作業,健康風險究竟如何?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兒科學術會議今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在空中噴灑防蚊殺蟲劑,可能增加兒童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發展遲緩。

Chuck Simmins(CC BY 2.0)

颶風過後,美國空軍出動飛機噴灑防蟲藥劑,防止病媒蚊孳生。圖片來源:Chuck Simmins(CC BY 2.0)

每年夏天,衛生官員都在紐約州中部一沼澤區用直升機噴灑菊酯類農藥,控制可能帶原東部馬腦炎病毒的蚊子。這種病毒會造成腦部和脊椎的腫脹。相對的,周邊地區使用的是標準的除蟲方法,像是用一般商業噴頭噴灑、人工撒殺蟲劑顆粒等。

直升機噴灑的「Duet」是美國環保署和紐約州環境保育部註冊使用的殺蟲劑。

研究使用了紐約州環境保育部公布的各郵遞區號殺蟲劑噴灑量,和2013美國社區調查的人口資料,將八個直升機噴灑農藥的郵遞區號和16個控制組郵遞區號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2003年起有直升機噴灑農藥的地區,兒童診斷出自閉症或有發展遲緩紀錄的比例比控制組高了25%。

「已有其他研究顯示,暴露於殺蟲劑會增加兒童自閉症譜系障礙或發展遲緩的風險。我們的研究則顯示,風險高低可能和使用殺蟲劑的方法有關。」主要作者Steven Hicks博士說:「使用殺蟲劑的社區要想辦法減少兒童暴露於殺蟲劑的機會,包括考慮採取替代性的噴灑方法。」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所資料,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可能有以下特徵:

  • 持續的社交問題,包括溝通和互動困難
  • 重複行為,興趣和活動有限
  • 有礙個人社交發展的症狀

這些症狀往往在兩歲前就可辨識。根據聯邦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資料,在美國,每68個兒童就有一名患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成長快速的發展障礙。美國自閉症兒童比例從2000年(150人中1人)到2010年(68人中1人)增加了119.4%。今日,超過350萬美國人與自閉症譜系障礙共同生活,自閉症相關服務每年花費2360億到2620億美元。

Aerial Pesticide Spraying Linked to Higher Autism Risk
BALTIMORE, Maryland, May 6, 2016 (ENS)

The use of airplanes to spray anti-mosquito pesticide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children, finds new research presented at the 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 2016 Meeting in Baltimore.

For this study, the scientists identified a swampy region in central New York State where health officials use airplanes to spray pyrethroid pesticides each summer.

The pesticides target mosquitos that carry the 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which can cause swelling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 contrast, surrounding areas are exposed to standard methods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such as controlled droplet application by commercial applicators.

The pesticide that was used for the aerial spraying is Duet. This pesticide is registered with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the New York State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for this use.

Publicly available mandated reporting data from the New York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ere used to quantify pesticide exposure among zip codes.

The 2013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was used to quantify demographic data. Data from the eight zip codes exposed to yearly aerial pyrethroid pesticides were compared with 16 control zip code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children living in ZIP codes in which aerial pesticide spraying has taken place each summer since 2003 were 25 percent more likely to have an autism diagnosis or documented developmental delay compared to those in ZIP codes with other methods of pesticide distribution, such as manually spreading granules or using hoses or controlled droplet applicators.

“Other studies have already shown that pesticide exposure might increase a child’s risk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or developmental delay,” said lead investigator Steven Hicks, MD, Ph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way pesticides are distributed may change that risk.”

“Communities that have pesticide programs to help control the mosquito population might consider ways to reduce child pesticide exposure, including alternative application methods.”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often hav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Ongoing social problems that include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limited interests or activities

•  Symptoms that hurt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function socially

Symptoms are typically recognized in the first two years of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s estimated to occur at one in 68 births, according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 federal agency.

Autism is the fastest-growing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Prevalence of autism in U.S. children increased by 119.4 percent from 2000 (1 in 150) to 2010 (1 in 68).

Today, more than 3.5 million Americans live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autism services cost U.S. citizens $236-262 billion every year.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美國電子垃圾走私亞洲 港台皆涉案

$
0
0
本報2016年5月12日台北訊,陳文姿、姜唯、彭瑞祥、鄒敏惠、詹嘉紋報導

經過兩年的追蹤、佈線、調查,國際環保組織巴塞爾行動網(Basel Action Network, BAN)9日於官網上發布訊息,證實美國廠商未善盡廢棄電子產品回收之責,使印表機、電腦螢幕等走私出口到亞洲,包括台灣、香港、中國、泰國等地。

巴塞爾行動網經由電子GPS追蹤器追蹤美國電子廢棄物的流向,而調查報告指出,200個GPS追蹤器中,有五個落腳台灣。對此,環保署證實,去年12月中就從巴塞爾行動網就得到消息,並展開稽核,該案已移送法辦。但目前仍屬偵辦階段,細節不宜公開。

巴塞爾行動網透過GPS追蹤器,追查發現美國企業未善盡回收,讓廢棄電子產品變走私。圖片來源:baselactionnetwork(CC BY-NC-ND 2.0

免費回收變調  慈善機構Goodwill成走私黑手  

國際有毒物質貿易監督組織巴塞爾行動網(Basel Action Network, BAN)進行為期兩年的追蹤調查後,9日發表報告揭露,許多有毒電子裝置廢棄物,包括印表機、螢幕等,在美國回收後竟悄悄輸出全球開發中國家。

BAN的「電子垃圾透明計畫」(e-Trash Transparency Project)將200個GPS追蹤器裝在廢棄電子產品中,送往回收商或慈善機構Goodwill的回收站,卻發現其中65個(32.5%)追蹤中的廢電子並沒有妥善回收,而是裝在貨櫃裡出口海外。大部分運往亞洲,並很可能觸犯當地法律。

華盛頓最大電子回收商Total Reclaim的e-Steward®電子廢棄物管理人認證因此被取消。BAN發現Total Reclaim出口含有汞的LCD螢幕到香港。Total Reclaim承認並公開道歉。

200個裝著追蹤器的電子垃圾中,有46個進入全美Goodwill回收體系。其中七個進入泰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和香港),並有六個是戴爾電腦(Dell, Inc)與Goodwill合作的回收計劃的一部分,這顯然違反了戴爾的回收政策。

Dell Reconnect回收專案免費回收民眾所有品牌的廢電子產品,同時教育消費者棄置電腦的環保責任,並支持Goodwill的職訓計畫,創造就業機會。據戴爾公司統計,該計畫從2007年到2015年間,共回收14億英鎊重的電子廢棄物。

不過,根據BAN調查報告指出,Goodwill甚至沒有禁止電子垃圾出口的政策,而戴爾電腦竟也拒絕公布其合作的回收商。

在香港新界發現的戴爾廢螢幕,直接暴露在戶外。圖片來源:巴塞爾行動網()

在香港新界發現的戴爾廢螢幕,直接暴露在戶外。圖片來源:baselactionnetwork(CC BY-NC-ND 2.0

過去十年所觀察到的美國電子垃圾大多流向中國貴嶼,但根據這份報告,目前為止大部分出口的有毒電子垃圾進入香港,中國大陸雖是第二名,卻遠遠落後香港。BAN認為,這樣的轉變肇因於中國近期開始落實其電子垃圾進口禁令。

弔詭的是,香港過去被認為是中國科技與經濟最進步的地區,執法落實程度卻不如中國大陸,成為最新的污染天堂。香港新界地區現在變成新的電子垃圾處理基地。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包括泰國、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是巴塞爾公約成員,美國和台灣則不是

而對於此事,戴爾11日發表回應,發言人卡利·塔通(Carly Tatum)以Email回覆網路媒體Environmental Leader時指出,出口電子廢棄物的確違反戴爾的回收政策,目前正在針對BAN所指控的狀況加以調查。

香港新界,遭拆解後的印表機等電子垃圾。圖片來源:巴塞爾行動網()

因中國法規加嚴,香港成最新的垃圾天堂。圖為香港新界,遭拆解後的印表機等電子垃圾。圖片來源:baselactionnetwork(CC BY-NC-ND 2.0

廢棄LCD從美國偷渡到台灣的旅程
報告第44頁起,詳細追蹤編號LCD #MI163325 的起始點與中繼站。

起點:這個螢幕的回收地點在密西根州牛津市的GoodWill回收站
中繼回收商:登記在加州的Golden Valley Trading公司
終點:苗栗
BAN追蹤過的點:香港新界、苗栗

2014年12月11日:裝上GPS追蹤器的LCD,成為戴爾Dell Reconnect回收專案的一員,出現在牛津市的GoodWill倉庫。

2015年3月15日:抵達洛杉磯。
2015年3月26日:美國墨西哥邊境。
2015年4月8日:運回Golden Valley Trading公司在洛杉磯的存放點。
2015年5月11日:抵達香港。跡象顯示Golden Valley Trading公司將設備出口到香港。
2015年5月15日:新界的回收場。
2015年6月9日:船運至台灣基隆港。
2015年6月11日:苗栗一處農地。
2015年7月16日:GPS發送訊號的最後一天。

===
報告第 46頁

2015年12月5日,BAN執行長Jim Puckett與Ms. Dongxia Su and Mr. Sanjiv Pandita,共同調查位於香港新界的回收點,確認該地點為新界古洞路上。他們抵達時,現場已無人使用,詢問鄰居 ,這裡已被香港環保署下令關廠。

===
報告第 47頁

去(2015)年12月11日,BAN執行長Jim Puckett與看守台灣人員追蹤GPS訊號,追到苗栗一處農地,由於此案已通報台灣官方偵查中,報告中並未列出確切地址。不過,位置就在郊區,離主要道路不遠,附近有墓地和掩埋場。農地上有一池埤塘,一幢農舍和鐵皮棚子。

BAN發現,這塊農地的埤塘周遭,堆滿了大紙箱和太空包,裡面裝著LCD液晶螢幕,農地主人被問到時,並不諱言這些都是進口的,他似乎不了解進口廢LCD螢幕是違法行為。

幾乎所有器材均從北美進口而來。這些設備上的財產標籤,以及紙箱上的商標,透露了這些電子廢棄物來源的訊息,包括曾經使用過這批設備的所有者名字。這些舊設備就這麼露天堆放著任憑日曬雨淋,很明顯是準備當廢棄物處理,而不是為了回收再使用。況且,這些螢幕的底座都已取走,線材也被剪掉,也沒有一個個包裝好保護著。現場有一名工人把部分器材搬到棚子裡處理,農地主人(或是管理者)對BAN解釋,這位工人是在拔一些零件加以整新再利用。這些過程,BAN都有錄影和照片為證。

電子廢棄物(廢LCD)從美國到苗栗的偷渡旅程。圖片擷取自巴賽爾行動網報告

電子廢棄物(廢LCD)從美國到苗栗的偷渡旅程。圖片擷取自巴賽爾行動網報告。

海關管制漏洞  電子廢棄物走私毒害台灣

國際間為避免已開發國家將有害的危險電子廢棄物棄置於落後的國家,以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明定禁止電子廢棄物的進出口。雖然台灣因國家身份問題,不在公約約束範圍內(註),但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盛忠表示,我國明定廢電腦、廢光電零組件等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禁止輸入,進口管制主要靠海關,這次是闖過海關後才被發現,只能靠環境督察總隊與環保警察查核。

環境督察總隊督察總隊總隊長蕭清郎表示,目前全案已經移送苗栗地檢署偵辦,由於檢方尚未起訴,因此涉案人數、或刑責無法確定。吳盛忠說明,如有違反非法棄置等情事,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中規定可處以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00萬元以下罰金,不過,目前無法確定檢察官會以哪一條罰則處理。

環境督察總隊中區環境督察大隊大隊長李金福僅表示,苗栗一地所查獲的廢棄螢幕數量超過上千台,但未透漏實際數量。

環團以GPS 追蹤美國電子廢棄物流向台中。圖片來源:截圖自 BAN and MIT-SCL. 共同製作的互動網站

環團以GPS追蹤美國電子廢棄物流向台中,暴露我國查緝漏洞。圖片來源:截圖自 BAN and MIT-SCL. 共同製作的互動網站

液晶螢幕的環境危害
這次事件中,走私至台灣的為廢液晶螢幕,液晶主要成分為苯環、環己烷、氧、氮和鹵素,若遭不法棄置或掩埋於土壤中,可能會滲入地下水,對環境造成危害。(參考資料:工研院螢幕背後

回收補貼成誘因?  合法、私人廠商皆涉案

巴塞爾團隊在台灣的調查行動,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杜文苓、看守台灣協會皆有參與、協助。

杜文苓表示,這次發現追蹤器的地點包括私人場所、也有合法立案的廠商。事件顯示海關管制有漏洞,但實際問題有待檢調調查才能確定。台灣過往並非國際電子廢棄物棄置的地點,為何這次選擇落腳台灣,值得進一步分析。

而為提升國內廢螢幕回收率,並協助廠商確實處理廢螢幕環署回收,環署回收基管會提供液晶顯示器每台303元的補貼費,是否因此成為外國廢螢幕來台誘因?「不可能!」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許永興表示,回收基管會有嚴格的稽核認證,非法廢螢幕不可能拿到回收補貼。

新聞小辭典: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
為了控制有害廢棄物跨境轉移而擬定的國際公約。於1989年草擬、1992年正式生效。

主要目的為:
◎ 減少有害廢棄物之產生,並避免跨國運送時造成的環境污染。
◎ 提倡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以減少跨國運送。
◎ 妥善管理有害廢棄物之跨國運送,防止非法運送行為。
◎ 提升有害廢棄物處理技術,促進無害環境管理之國際共識。

管制對象分為三部分:
◎ 針對應嚴加管制的有害廢棄物
◎ 管制家庭廢棄物以及其焚化後之灰燼
◎ 有害特性認定準則

在巴塞爾公約管制下,有害廢棄物的跨境轉移都必須得到進口國及出口國同意才能進行。為了進一步控制有害廢棄物的轉移問題,1995年通過了巴塞爾公約修訂案(又名巴塞爾禁令),禁止已發展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有害廢棄物。

然而,公約限制事項僅限於締約會員國,目前成員有170個國家以及一個國際組織(歐盟),而此次事件主角美國、台灣,皆不在締約國之列。

不過,台灣雖然因為非聯合國會員,無法簽署《巴塞爾公約》,但仍可據公約規定,與締約國簽署雙邊或多邊協定,共同管制有害廢棄物越境運送與處理。(※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怕缺電阻礙拼觀光 金門欲增設重油發電

$
0
0
本報2016年5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小三通、金門大橋開通,金門縣政府期待更多陸客到此一遊,而因應觀光發展,2019年恐缺電。因此,台電提議在塔山電廠增設兩個重油發電機組,12日下午展開第一次環評小組審查。然金門的空氣品質長期不佳,已屬三級防制區,環評小組要求此案多加評估、補件再審。

圖片來源:由来自Trondheim, Norway的Aslak Raanes - Flickr,CC BY 2.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48268

塔山電廠配置圖,圖片來源:截取自環說書內容。

低碳島成幻影?  台電:綠能不穩定

金門縣府近年大力招商推動觀光,包括台開風獅爺購物中心、金湖鎮商務旅館、金門綠色休閒渡假園區、秦偉金門工商綜合區、金門風獅爺渡假村、港務局旅運大樓、金湖鎮尚義住宅區、金寧鄉合宜住宅、中信昌國際渡假中心中心、金門酒廠的大型開發計畫都陸續展開,因此預估在2019年時,全金門將會出現702KW的供電缺口。

「(開發商)他們怕限電危機,因此現在都沒有在進行。」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許志忠這麼說,認為供電狀況是否穩定,將是這些開發案是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雖然金門也曾喊出「低碳島」的願景,但台電卻說,加入綠能後,2019年的可靠供電能力也僅為64,779KW,低於預測的尖峰負載量65,482KW。

台電在會議中,也再次表達出「綠能不穩定」的不信任態度。台電預估,2019年金門的風力將有4,000KW、太陽能則達6,537KW,合計約1萬KW的發電量,佔整體供電中一成左右。因此環評小組也質疑,若以重油發電滿足用電需求,將來如何發展綠能、邁向低碳島?

2016-05-12_04-08-25

金門縣預估2019年將面臨供電缺口,因此需要在塔山電廠新設兩座重油發電機組,取自簡報資料。

境外空污擴散嚴重  環委籲考量加乘效應

塔山電廠位於金門西南端水頭塔山西側的丘陵上,距最近的金水里聚落約450公尺。兩座重油機組將就在電廠內新增,雖然依台電評估,對周遭環境所增加的衝擊並不大,但當地空品狀況不佳,PM10、PM2.5與O3超標日數遠高於台灣本島。

依據環署所公告排放資料,目前金門縣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排放的PM10、PM2.5,佔全縣總排放量的1.36%、3.36%,而台電估計,新設機組後大約僅增量0.1μg/m3,因此聲稱影響屬輕微。

雖然金門空品不佳主因來自對岸,高達96%屬境外擴散,但環評委員顧洋提醒,更應全面考量本案與中國沿海空污可能產生的加乘效應。

至於民間與金門縣環保局建議改採LNG天然氣發電,取代有空污疑慮的重油發電,台電則以尚無處理設備、儲氣設備為由,僅願列為未來考量。金門縣環保局局長傅豫東指出,金酒便有燃氣燃油兩用機組,且將展開試用,仍希望台電不要輕言放棄天然氣發電。

「產品」亂丟算不算廢棄物? 法律定義不明惹議

$
0
0
本報2016年5月1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中鋼爐渣污染旗山農地日月光排放有毒廢水,震驚社會的重大污染,卻不適用罰則較重的《廢棄物清理法》,關鍵就在國內法規竟沒有清楚定義「廢棄物」。只要冠上「產品」或是可「再利用」之名,甚至換個棄置方式,就不適用《廢棄物清理法》的罰則。

為終止此一亂象,昨(12)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召開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雖多數人贊同修法明確定義「廢棄物」,但環境法律人協會林三加律師提醒,產品不再使用就應受《廢棄物清理法》管制,認定標準不一是環保署自廢武功所致。高雄地方法院主任檢察官王啟明更明白指出,法院已有判例指出「產品」也規《廢棄物清理法》管制,但尚未變成通例。

爐碴就這樣日以繼夜的填埋到農田中。(圖片來源:黃煥彰提供)

幾年前,爐碴就這樣日以繼夜的填埋到農田中,強鹼使水池池水變藍。圖片來源:黃煥彰提供。

「產品」、「再利用」、「事業廢棄物」一樣廢棄物三樣情

爐碴與轉爐石都是煉鋼產生的廢棄物,但轉爐石污染旗山農地的事件,卻是以違反《區域計畫法》開罰6萬元。與《廢棄物清理法》46條,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可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明明有法,卻管不著,罰則也輕,原因就在於爐碴與轉爐石經適當處理後,可用於道路工程或是水泥原料,因此,在環保署的認定中,它們屬於「再利用」或是「產品」,而不是「廢棄物」,不受《廢棄物清理法》管制。

這判定原則並未明定在法律中,而是環保署以函釋的方式說明之。對此,林淑芬非常不滿。她表示,這是環保署自我限縮,讓廢棄物冠上「再利用」之名,就可以不受「廢棄物」管制,等於架空了《廢棄物清理法》。

成大法律系副教授王毓正認為,廢棄物應該明確定義。即便修法曠日廢時,也應明確指出,未依循流程妥善處理,讓物品放在不該放的地方,就是廢棄物。

產品亂丟是不是廢棄物?  法院已有判例但未成通例

不過,林三加律師指出,環保署另一個函釋曾指出,事業不能、不再或不願再用的就是廢棄物。據此,產品不再用了就是廢棄物。林三加認為,所謂「產品不是廢棄物」的說法,或是「再利用」產品不規環保署管理,可能都是環保署自廢武功造成。

定義不明對司法判決也造成很大的歧異。中鋼轉爐石案就有兩個案例,同樣在旗山,一例是以《區域計畫法》輕判,另一例卻是以《廢棄物清理法》重罰(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3年度訴字第789號)。

檢察官王啟明表示,第二個判決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判決書上已明確指出,就算有「產品登記」也能適用《廢棄物清理法》,但該案還在二審階段,未必可以成為通例。

王啟明解釋,日月光排廢水案的判決也與「廢棄物」定義及《廢棄物清理法》的適用有關。該案曾在一審依《廢棄物清理法》判決有罪,卻在二審改依《水污法》,判日月光無罪,理由是以管線或溝渠排放,所排放之廢(污)水就不是事業廢棄物。

對基層執法上,定義不明也產生很多問題。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認定標準不清,算不算廢棄物要由地方認定,讓地方執法人員很容易被關說施壓,把廢棄物認定為產品處理,應趕緊修法定義「廢棄物」。

我們的公園Park II:永續生態公園的願景

$
0
0
作者:meowying

在現今21世紀的公園設計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創造綠地、減少硬鋪面、多種植樹木而已,永續生態反而是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被考量進去的重要概念。

而永續生態其實跟食物鏈一樣,是環環相扣且有著因果關係的,因此需要透過很多的長期觀測、科學測量與評估之後才能提出一套完整的永續生態系統。而透過景觀建築師的專業,將美學結合於生態永續系統中,不但改善環境,同時兼具設計感,這才是未來公園的願景。

永續生態都會公園,美國紐約市高架公園The High line。圖片來源:High line: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永續生態公園 – 哈爾濱市群力新城市溼地公園。圖片來源:Turenscape

近年來各行各業皆以創造永續性為目標,但是其實永續牽涉的層面非常廣,而景觀專業所談到的生態永續性更為複雜,因為我們處理的永續介面幾乎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常常需要做長期的觀測與評估,而在執行面上更需要透過長時間來培養與記錄成長,所以我們談的永續性都是至少三十年起跳,五十年幾乎才可能真正看到成效。

而台灣近年來才剛剛起步,但是無論是業界、民間或是政府機關都還處於研究摸索階段,永續生態雖然常被提及,但卻也常因為許多根深蒂固的既有觀念而被誤解,尤其在公園生態的這個部分。

Freshkills Park 30年生態景觀復育計畫。圖片來源:Freshkills Park

紐約市的Freshkills Park就是永續生態景觀規劃的一個好例子。Freshkills Park是一處大約有50幾年歷史的垃圾掩埋場,2001年紐約都發局透過國際競圖廣及永續景觀的概念,最後由Field Operations提出以30年為規劃概念的永續景觀計畫。而期間也結合不同背景之專家做生態、植栽、水文等的觀測紀錄,以幫助評估規劃未來永續景觀的方法步驟,預計在2035年可完成整個基地的復育與再造,成為一個新的生態永續公園。更多的相關資訊可參照以下幾個網站:

  • NYC Parks:http://www.nycgovparks.org/park-features/freshkills-park,
  • FreshkillsPark:http://freshkillspark.org/

台灣目前在景觀生態規劃的部份仍是以5~10年為級距做規劃,其實這樣的永續性有限,應該要再前期規劃投注更多的觀察與紀錄,規劃級距以30年以上為基準做更長遠的設計,同時也應給環境更充足的時間復育才是真正的永續生態。

(左)Freshkill 曾是巨大的垃圾掩埋場,收納紐約市的廢棄物。(右)如今的Freshkills 公園。圖片來源: Stephen Ferry/Liaison

前一篇提到台灣公園現況背後其實隱藏了一些生態環境隱憂,首先來聊聊公園最重要的元素–樹。近年來國人對環保與生態的注重,樹的議題也變得異常的重要,但是種樹、選樹的學問其實是很大的,而且樹種得多、種得密不見得就是永續生態,反而是要選對樹種,種對數量同時給予適當的間距,營造多層次的植生相貌,才能達到真正的永續。

就像在Part I提到公園裡總是有著濃密的榕樹群,其實榕樹因為屬於淺根型的大喬木,它的根系需要足夠的空間伸展,才可以確保榕樹本身結構的穩定性。而板根現象其實是可以創造出很特有的生態,並非不好的植生狀態,只是早期因為對植物的特性不熟悉,沒有留給榕樹足夠的空間,同時又種植過密,造成公園裡經常看到的串根現象,或是侵占了其他樹種的根系空間,甚至像是大家印象中總是把鋪面挑得凹凸不平,造成行走的不便,而被誤認為是不好的樹。其實以台灣大部分的鄰里公園尺度,栽種一棵榕樹其實就綽綽有餘了。

公園裡的樹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太過密集,尤其是鄰里公園還要滿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小小的綠地土壤擠滿了間距不到一米的大喬木,結果二、三十年下來本來應該長得比十米還寬的喬木,結果都營養不良、枝幹歪斜稀疏。。

(左)不正確的栽種方式:密植之肯氏南洋杉,造成枝葉稀疏、營養不良。(右)龍柏因栽種環境不適合,長期陽光不足,加上種植過密,造成營養不良、枝葉稀疏枯黃。圖片來源:@meowying。攝於天和公園

而密植的樹蔭也造成樹下太過陰暗,缺乏樹下的複層植栽,導致下方土壤地面總是光禿禿的,而這樣的現象是表示公園的植生生態已經達到飽和或是甚至超過可負荷的程度了,不加以改善,植物會因彼此競爭而抑制成長,最後存活下來的不見得是最適合的喬木,有可能是長得最快或是最具侵略性的,長期下來將形成單一生態。

這樣的生態現象若是出現在自然的森林環境,我們會認為是自然生態的衍替系統,然而大部分的公園都是由人為去營造出來的,因此在人工的自然生態環境前提下,確保生態的多樣性才是我們所提到永續性的重要考量原則,因此適當的疏植修剪是目前公園永續生態的重要議題。

疏植並非是將樹判了死刑,而是替適應不良或是生長情況不佳的樹換個更舒適的新環境,幫助他長成更好,這也是國外生態永續環境很常見的改善手法。國人因為長期對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對疏植的觀念仍舊非常反抗。但是疏植在國外已經執行多年且成效很好,為未來台灣公園的健全生態環境我們應當適度的推展。公園經過疏植修剪、挑選適當的喬木種類與數量、配合合理的栽種間距,接著樹下的複層植栽空間也是植生環境的重要一環。創造像是森林生態系統一般多層次的植栽,進而衍生多元化的生物食物鏈,而這樣的生態才是所謂的永續性公園。

疏植概念。圖片來源:Land and Timber Advisors

第二個部分也是公園另外一個重要元素:土壤。公園早期因為政策的關係,強調土方平衡的觀念,因此常在公園建置的過程中底層掩埋的幾乎都是廢棄土,再加上維管經費與制度的缺乏,幾乎公園落成後就再也沒有做過任何土壤施肥與改善,經過長期雨水沖刷、民眾踩踏,未更新過的老公園幾乎都是光禿禿的一片,而且土壤也像夯實過一樣硬梆梆的,土壤裡一旦沒有了水份氧氣,樹根自然就浮出地面尋找在地底下找不到的養份了。同時也因為如此,生物沒法生長在土壤中,形成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從樹幹到地底下的生態如被截肢一般中斷,而沒有養份的土壤,也沒有辦法提供樹木健康生長。

土壤光禿,樹下缺乏複層植栽 。攝於天和公園。圖片來源:meowying

適當的複層植栽系統將有助於維持土壤的健康,透過這些樹底下的耐陰灌木或是地被幫助土壤飽含水分與濕度、保護樹根;同時也使落葉成為喬木的養份,進而吸引更多樣的生物生長。而這樣的一個多樣化、自給自足系統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永續森林生態系統。

永續森林生態概念:複層植栽系統。圖片來源:天隅Skye

以台灣目前許多的公園狀況,必須透過專業的土壤改良過程,像是鬆土、打氣、施肥等一連串的徹底改良,未來的生態系統才能建置成功。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使用者空間的配置。公園可以說是因人而生的,人類因為喜愛自然,想要親近自然,而在都會地區創造了公園綠地,所以人與自然共生的永續環境性也不能被忽視。一般常見到的鄰里公園為滿足使用空間的需求,常出現與樹爭地的情況,雖然現在公園鋪面已經大多採用透水工法,但是對樹根的生長和叨擾並沒有減低。

歐美國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這樣的議題,陸續提出不同的改善方案,目前推行Deep Root的系統,其概念很簡單,是透過架高系統讓人與樹都有足夠的空間伸展,非常適合應用在地小人稠的環境空間,為人與動植物都創造出舒適安全的空間,落實公園中人與自然的共生。

廣場/鋪面架高系統,使用透水鋪面增加透氣性,同時提供植物有足夠的空間讓根系生長,人類與動植物都可以和諧的共生共存。圖片來源:The Architects Newspaper

公園在我們現今環境中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尤其是在緊湊的都市生活中,是人們無論在身體上或心靈上的綠洲空間,也因為位在高密度開發都會區,到處都是鋼筋水泥、與植物爭地的先天條件下,都會公園的生態更需要花費心思去維護照顧,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平衡點才是未來公園設計或改建的重點。


解析氣候變遷 研究:深海古菌可能是關鍵

$
0
0
本報2016年5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提到氣候變遷,一般人多會聯想到北極熊。但科學家發現,事實上,深海微生物對地球碳循環的影響可能遠大於北極熊,對氣候的影響也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海床。圖片來源:oldandsolo(CC BY 2.0)

海床上覆蓋的微生物,可能默默影響氣候的長期變化。圖片來源:oldandsolo(CC BY 2.0)

6日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篇研究發現,海床細菌和古菌(一種看起來很像細菌,但是基因與生化特性與細菌不同的微生物)對氣候非常敏感。他們的棲地覆蓋65%的地球表面,佔生物圈一大部分,對於調節深海中的碳相當重要,而深海中的碳影響著氣候的長期變化。

研究中的海床微生物堆積在深海海床表面15公分的範圍,這個範圍的微生物是深海海水和海床深層微生物的數百萬倍。這些海床微生物以生活在上層海水的生物排泄物和遺體為食。

研究人員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多個地點,深度400公尺至5570公尺、不同溫度的海床,蒐集了228件的樣本。他們用兩種不同的DNA鑑定技術-酶聯熒光原位雜交(catalyzed reporter deposit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CARD-FISH)和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測量微生物族群,發現微生物數量隨著深海水變暖而減少。

研究主要作者Antonio Dell' Anno說:「這和深海海水越溫暖,來自上層的有機碳越少有關。」此外,隨著微生物環境變暖,代謝率也變快,需要更多食物才能生存,因此食物來源減少,微生物就更少了。

研究也發現,海床生物中古菌的比例為11%至31%,遠多於過去所想的6%,而且大部分古菌屬於一種對溫度敏感的子群,叫做「海水子群古菌」。

幾年前,芝加哥大學學者阿徹(David Archer)提出見解認為,曾有對溫度敏感的不明二氧化碳回饋增強了冰河時期的冷暖週期。阿徹認為與海水有關,但至今仍不甚清楚。對此Dell’Anno表示,「我們還不清楚溫度變化如何影響食物鏈生物之間的互動,也還不能說原核生物是否會強化或削弱氣候變遷的強度,但很可能是影響海洋對氣候變遷回饋的關鍵。」

為了進一步找出答案,研究團隊現在計劃將研究結果整進新的氣候模型,但要完全瞭解微生物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仍需要數年的時間。

制定以來最大翻修 《文資法》修訂案初審通過(上)

$
0
0
本報2016年5月13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4月14日起,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開始就《文資法》修正草案進行審查討論,前後歷經包括本週一、三、四共五次會議質詢、逐條審查,12日完成初審。昨上午隨張內閣總辭後仍出席會議的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感謝委員會長年指教,並稱許準部長鄭麗君認真、政治邏輯清楚,對此次修法尤其肯定提高罰則部分。

這次不分黨派共同合作完成的初審版本,送交院會前不須再經朝野黨團協商,召委陳學聖表示,這是舊政府下台前的完美身影,也是交接給新政府的一份禮物。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初審通過《文資法》修正草案。攝影:林倩如。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初審通過《文資法》修正草案。攝影:林倩如。

實務操作《文資法》不敷使用 今納入新制度

自1982年5月公布施行《文資法》以來,歷經6次修正,2005年11月全案修正施行,中央主管機關由內政部移轉至文化部(前身為行政院文建會),迄今近10年未有結構性大幅修正。為因應文資保存、原住民文化資產實務上之需求,並與世界遺產公約接軌,本會期立委陸續提出20多個提案,同行政院版本進行草案修正。

《文資法》交織於當代社會發展脈絡底下,實務操作後發生諸多不合宜、窒礙難行之處,衍伸包括:文化資產的分類及其定義內容、國定遺址的指定程序、列冊遺址的監管保護、為保護或研究遺址而進入公、私有土地的限制、遺址定著土地的所有權移轉、毀損文化資產的處罰及其他相關問題,均屬本次修正重點。

文資兩大類: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

逐條審查第一回合,第一章「總則」第1條開宗明義: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而第三條在增加類別、修正定義方面爭辦甚久,乃為關鍵要點,主要將文資區分成有形、無形。經修正如下: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

一、有形文化資產:
(一)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二)歷史建築: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三)紀念建築:指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具有重要貢獻之人物相關而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四)聚落建築群:指建築式樣、風格特殊或與景觀協調,而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之建造物群或街區。
(五)考古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六)史蹟:指歷史事件所定著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所定著之空間及附屬設施。
(七)文化景觀: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八)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
(九)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珍貴稀有植物及礦物。
二、無形文化資產:
(一)傳統表演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表演藝能。
(二)傳統工藝: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
(三)口述傳統:指透過口語、吟唱傳承,世代相傳之文化表現形式。
(四)民俗: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儀式、祭典及節慶。
(五)傳統知識與實踐:指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

另第一章第4條,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文化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政府為縣(市)政府。新增自然地景之中央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委會。也補充,文資得經審查後以「複合式」之型式指定或登錄,而涉及不同主管機關管轄者,由文化部會同有關機關跨部會決定。

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有形;無形資產定應之磋商過程。攝影:林倩如。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有形、無形資產定義展開磋商過程。攝影:林倩如。

有形資產定應修正條文。攝影:林倩如。

有形資產修正後條文。攝影:林倩如。

制度性保護公有文化資產

第二章「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第15條,新增如下:公有建造物及附屬設施自建逾五十年者,或公有土地上所定著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自建造物經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所有或管理機關(構)於處分前,應先由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還有第20條擴大暫定古蹟範圍,具文化資產價值之建造物在未進入審查程序前,若遇緊急情況,主管機關得逕列為暫定古蹟,期藉此強化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免於自燃、突拆等惡意破壞尚未審議文資之保護手段。

且因應現代其他國土空間管理規劃,則在第39條修正:主管機關得就前條古蹟保存計畫內容,依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或國家公園法等有關規定,編定、劃定或變更為古蹟保存用地或保存區、其他使用用地或分區,並依本法相關規定予以保存維護。

另外,兩難於居住正義、古蹟保存之間,該條文因此增加:中央主管機關於擬定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定古蹟保存計畫,如影響當地居民權益,主管機關除得依法辦理徵收外,其協議價購不受土地徵收條例第11條第四項之限制。亦即若須徵收民地,其價格不受《土地徵收條例》以「市價」為準之限制,擁有彈性議價的空間。

文化景觀  層級提升至中央

第四章「史蹟、文化景觀」,因現行史蹟、文化景觀僅有地方層級,第61條修正如下:史蹟、文化景觀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已登錄之史蹟、文化景觀中擇其保存共識較高並具有特殊保存意義者,審查登錄為重要史蹟、重要文化景觀後,辦理公告。

自然地景  新增地質公園類別

第六章「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第78至88條,農委會同屬主管機關,自然地景依其性質,且順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保育地景的潮流,新增地質公園一類,區分為自然保留區、地質公園及自然紀念物;自然紀念物包括珍貴稀有植物、礦物、特殊地形及地質現象。

台灣目前共有22處自然保留區(包括國定19處、直轄市定1處、縣定2處)、5種自然紀念物(均為珍貴稀有植物,皆屬國定),自然保留區如位於國有林班地者則由林務局管理維護,其餘則由土地權管之各縣市政府管理維護。

自然紀念物之珍稀植物因自然狀態下多生長於國有林班地,亦由林務局管理。此外,地質公園現有4處示範區:雲林草嶺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台東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繼續閱讀下篇

※ 註:修改條文參自現場資料整理而成,或有修改之處,概以立院議事記錄版本為準。

 

【系列報導】制定以來最大修法 《文資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制定以來最大翻修 《文資法》修訂案初審通過(下)

$
0
0
本報2016年5月13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承接上篇)《文資法》自1982年施行、推動34年以來,雖有刑法責任,卻從沒有人因破壞文化資產而鋃鐺入獄,前文化部部長洪孟啟更分享第一線工作經歷的切身之痛,2008年在新北市的百年古蹟蘆洲秀才厝遭人為縱火,法院只判4個月,得易科罰金,過去刑罰太輕了,是為此次修正重點之一。

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昨(12日)至教委會為《文資法》逐條審查的最後衝刺打氣。攝影:林倩如。

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昨(12日)至教委會為《文資法》逐條審查的最後衝刺打氣。攝影:林倩如。

大幅提高破壞文資之刑罰

本次魄力調整,加重刑責、提高罰金加上求償機制,只要破壞文化資產,將判處6個月以上徒刑,再也不能易科罰金,第十章「罰則」第102條修正如下: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三十六條規定遷移或拆除古蹟。
二、毀損古蹟、暫定古蹟之全部、一部或其附屬設施。
三、毀損考古遺址之全部、一部或其遺物、遺跡。
四、毀損或竊取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
五、違反第七十三條規定,將國寶、重要古物運出國外,或經核准出國之國寶、重要古物,未依限運回。
六、違反第八十五條規定,擅自採摘、砍伐、挖掘或以其他方式破壞自然紀念物、暫定自然紀念物或其生態環境。
七、違反第八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改變或破壞自然保留區、暫定自然保留區之自然狀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立委多高度共識於該條文,蓄意毀損文資者一定要關!慶賀宣讀條文通過之餘,亦提醒法務部未來在審理相關案件時,法務人員須與時俱進新版《文資法》精神,不可再像過往予以輕放。

融入原住民多元文化觀點

《文資法》新增第13條: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所涉以下事項,其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一、調查、研究、指定、登錄、廢止、變更、管理、維護、修復、再利用。
二、具文化資產價值但無法依第三條規定類別辦理者之保存事項。
三、其他有關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之保存事項。

「原本很希望原民的文化資產能直接增列於第3條的類別,與《文資法》全部連動,不用小心翼翼怕掉入其他條文的陷阱裡。」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強調,現行《文資法》採一標的、一審議,欠缺全貌性、整體性的審查,然原住民的文化資產往往屬複合型,結合有形無形、很難單一指定,像鄒族的kuba(男子集會所)和mayasvi(戰祭)被分開審議,就導致前者未獲指定。

包括第三章「考古遺址」、第六章「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第七章「無形文化資產」和第十章「罰則」等章節,尤其涉及原住民議題及活動領域,比如東海岸史前遺址蘊量豐富,屢屢面臨地方發展跟文資保存間的衝突,第57、58條因此修正,發現疑似考古遺址時,應即停止工程或開發行為,待文資審議後方可復工。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攝影:林倩如。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攝影:林倩如。

她說明,第102條內違反第六項(第85條)、第七項(第86條),其規定刑罰甚至比非法狩獵還嚴重!第86條乃:為維護自然保留區之原有自然狀態,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任意進入其區域範圍。肯定重視保護自然資產的必要,但條文仍限於漢人思維,以後設的珍貴性製造隔閡,其實越是自然的地方越跟原住民相關,自然地景一定有人經過不是沒有人煙,像布農族傳統領域嘉明湖、七彩湖或魯凱族小鬼湖,哪天若被提報劃設保留區,竟變成族人不能在土地上進出?恐將引起極大反彈。

又第85條註明:自然紀念物禁止採摘、砍伐、挖掘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並應維護其生態環境。但原住民族為傳統祭典需要及研究機構為研究、陳列或國際交換等特殊需要,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自然採摘是原住民傳統生活模式之一,兩則條文均須主管機關核可,是否觸犯《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在資源利用上的主張?

無論如何,擔憂新制度影響層面大,族人動輒淪為犧牲品。高潞認為,此次修法在缺乏充分理解原住民傳統文化與權益的前提下進行修正,唯待落實後檢驗成效和問題所在。

租金、遺產稅減免 帶動民間做文資保存

第九章「獎勵」,藉以鼓勵從事文化資產之保存工作,如擴大遺產稅減免範圍,或租金減免,而為避免過度商業化「走鐘」,修正第101條之一:自然人、法人、團體或機構承租,並出資修復或管理維護公有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古蹟保存區內建築物、考古遺址、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者,得減免租金;其減免金額,以主管機關依其管理維護情形定期檢討核定,其相關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公有古蹟、歷史建築等所定著土地 得由主管機關辦理無償撥用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補充,個人特別重視且認為是進步性修法包括四大面向,其一,11日通過第二章「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第21條修正:公有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及其所定著之土地,除政府機關(構)使用者外,得由主管機關辦理無償撥用。機關間協調「無償撥用」堪稱本次最大突破,過去在第一線做文化保存,台北機廠卡在台鐵要求等值回饋,北投中心新村、天母羅友倫故居強碰國防部,長期受的苦難終看到一絲曙光!

其二,現行《文資法》很大的一塊闕漏在「列冊追蹤」一類,審查後還沒指定身分前只列冊不追蹤,猶如文資孤兒被打入冷宮,然後遭破壞或永遠妾身未明,現將強制具潛力的文資定期進入審議程序;第三點,整體罰則提升,除了破壞古蹟,亦囊括以前沒有的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第四點,文資審議過程追求公民參與,當開放旁聽、公開詳實的會議記錄,比照環評會、都審會,避免黑箱作業,也確實被納入修正草案。

會末,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說,彷彿穿越時空劇,花了大半青春投入《文資法》修法,20年的經驗累積才有這個版本,太感動了!個人臉書更稱:完成初審,好像看到連祖先都在笑。新版《文資法》呼應時代,豎立嶄新的里程碑,召委陳學聖表示,這次增加很多類別、罰則,未來文化部應善盡公告責任,以維護、共創全民權益與文資福祉。

(左起)張廖萬堅、吳思瑤、管碧玲、黃國書、陳學聖委員,多位立委深入參與。攝影:林倩如。

(左起)張廖萬堅、吳思瑤、管碧玲、黃國書、陳學聖委員,多位立委深入參與。攝影:林倩如。

台北機廠全區保留為國定古蹟,如今修法得由主管機關辦理無償撥用,保存之路再現生機。圖片來源:Chaoming(CC BY-SA 3.0)

台北機廠全區保留為國定古蹟,今修法:公有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及其所定著之土地,除政府機關(構)使用者外,得由主管機關辦理無償撥用,保存之路再現生機。圖片來源:Chaoming(CC BY-SA 3.0)

※ 註:修改條文參自現場資料整理而成,或有修改之處,概以立院議事記錄版本為準。

 

【系列報導】制定以來最大修法 《文資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超專業「緊急避難包」 日本人防災準備不吃力

$
0
0
本報2016年5月1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昨(12)日宜蘭東部海域發規模5.8地震,小學生帶著防災頭套有秩序的避難的畫面傳開,再度掀起防災商品詢問度。同樣是地震國的日本,非常強調平日的防災準備,各種防災商品因應而生。從可以存放長達五年的防災食品、到強調保溫且又輕又薄的防災毛毯、臨時使用的紙製馬桶,甚至是小型太陽能充電站,不僅準備防災不吃力,也形成另類的防災商機。

吃的到用的都有 防災用品強調耐用5年

台灣宣導「緊急避難包」多年,必備的項目之一就是三日份的緊急糧食與水。平時就要備好的食物與水,一不小心很容易超過保存期限,該怎麼辦?

日本靜岡縣危機管理部危機政策課課長杉浦邦彥建議採用「旋轉儲備」,平時就可食用這些備糧,同時購入新的食物與耗品,這樣就可確保儲糧在有效使用期限內。

對於不擅長定期備料的懶人們,日本商人也有法寶,那就是防災專用商品。靜岡縣防災用品普及促進協會台灣聯絡人陳柏宏解釋,防災產品的特色是效能延長。防災用的飲用水、暖暖包、濕紙巾、餅乾可保存五年以上,部分產品更可達六、七年。

日本靜岡縣居家防災套裝,包括餅乾、水、行動廁所、暖暖包、證件套、殺菌濕紙巾等 。攝影:陳文姿

日本靜岡縣居家防災套裝,包括餅乾、水、行動廁所、暖暖包、證件套、殺菌濕紙巾等 。攝影:陳文姿

防災儲備產品強調使用年限長。攝影:陳文姿
防災儲備產品強調使用年限長。攝影:陳文姿。

為了讓民眾一次購足,日本也推出了居家用「懶人包」,將基本儲備分一日套裝與三日套裝,組合包內除了食物,還有暖暖包、證件夾、殺菌濕紙巾、以及簡易行動廁所包等。

組合包分個人用與家庭用,除了份量有別外,主要的差別在於備用糧食。考量防災餅乾較硬,為了老人與幼童方便,家庭組合包裡多了即時粥品,不用加熱就可以吃,還有番茄、和風、咖哩多種口味。

而所謂的行動廁所包則是凝固劑、排尿袋、處理袋的組合。凝固劑的作用是將糞便凝固再丟棄。陳柏宏解釋,這是考量災後衛生條件不佳、加上民眾可能有傷口,所以必須避免細菌孳長。

可賣個人、公司、政府、還可出口  日防災產業興起

除了簡易行動廁所包,高知縣的業者推出一款簡易馬桶,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尤其有用。這是利用裝衛生紙的紙箱變裝組合,就可以變成臨時馬桶,最高可承載300公斤,內附衛生紙、塑膠袋以及凝固劑。

左:簡易緊急廁所,方便使用。右:簡易廁所套裝,可維護環境衛生。攝影:陳文姿

左:簡易緊急馬桶,方便使用。右:簡易廁所套裝,可維護環境衛生。攝影:陳文姿

防災緊急背包兼背心,防災產品多樣化。 攝影:陳文姿
防災緊急背包兼背心,防災產品多樣化。 攝影:陳文姿

日本防災產品五花八門,例如可以取代防災避難包的防災背心,強調既可收納防災用品,還兼防寒,緊急時可以立即穿著逃跑。防災毛毯也有不同花樣,有的強調省空間、保溫率高;有的強調可防水,並兼做多功能墊。

除了針對民眾的防災商機,日本許多防災設備是針對公司行號或是大的防災單位,例如防災用太陽能發電裝置,或是小型的淨水裝置,有些則是針對地方政府,例如監測儀器、堤防補強工法、或是災害重建工程。

高知縣貿易協會貿易推廣專員中澤祥嗣表示,高知縣從農業轉型到工業時,就注意到防災產業的潛力。日本規定地方政府平日就必須準備防災設備,所以從民眾到政府都是銷售對象,範圍不限高知,有些已經出口到世界。

高知縣的防災產業目錄。左:防災用自立電源裝置、右:小型海水淡水化裝置。攝影:陳文姿

高知縣的防災產業目錄。左:防災用自立電源裝置、右:小型海水淡水化裝置。攝影:陳文姿

引入日本防災產品的陳柏宏表示,防災產業在1995年阪神地震時不到30家,現在全日本已經有1600家。日本近年地震災害頻繁,民眾對防災產品接受度高。相對來講,台灣還在推廣初期,所以目前在台灣賣防災商品是以戶外、登山族群為銷售對象。

 

緊急避難包應準備物品
緊急糧食:飲用水、防災食品、餅乾、真空速食食品等。
禦寒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
醫療及清潔用品: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等
貴重物品:身份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
其他:如哨子、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開罐器、筆和紙時。
(詳細資料請參考:台灣抗震網

 

確保海岸綠色長城 林務局應積極依《森林法》保護

$
0
0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第四次森林資源大調查已完成,其中面積達46萬餘公頃的保安林,因長期以來缺乏積極維護和定位,常因各種「公共利益」開發需求面臨解除的威脅。同時,《森林法》雖於2004年修訂新增17-1條,賦予具有生態價值的森林「自然保護區」的法令位階,然而,20多年來卻未有新的自然保護區劃設。

最近,花蓮縣政府擬拓寬193道路為由,解編「2618號防風定砂保安林」,使得森林保護議題浮上檯面。

七星潭海岸保安林歷經兩次颱風對照。圖片來源:李光中

左上:龍王颱風後濱海保安林損毀嚴重。
左中:龍王颱風前縣府在防風林外圍興建之濱海木棧道。
左下:龍王颱風後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在濱海保安林積極復育造林情形。
右上:蘇迪勒颱風後德燕植物園附近之遊憩設施毀壞。
右下:蘇迪勒颱風後七星潭自行車道蓋滿暴潮捲起的砂石塊。
圖片來源:李光中提供

去(2015)年4月,花蓮縣政府以「紓解蘇花改完工後的車流,以及發展七星潭區域觀光」主導拓寬193縣道的計畫曝光,打算將原有8公尺道路拓寬為20公尺,交通部因此核定約15億工程和用地經費「打造寬敞之人本濱海綠色步道與具觀光及特色之日出大道」;為了道路拓寬,開發單位擬申請解除「2618號防風定砂保安林」。

這項拓寬計畫經費來自交通部4年600億的「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公路總局去年11月6日舉辦現場勘查,承認委員會只進行了書面審查,即核定這項計畫經費;過程完全沒有任何公民參與的機制。缺乏公民參與有什麼問題呢?民眾被告知拓寬的好處,卻未告知必須付出的代價,包括解編、砍除用來保護海岸、國土安全的保安林。

更令人不安的是,攸關「開發行為或環境保護對策變更後影響差異分析」去年12月17日送交環評會議審查,僅有半頁A4之篇幅(約600字),雖審查委員一致認為無法審議,決定全案退回,但當這類計畫以「公共建設」或「國家重要建設」要求解除全台各地保安林時,林務局是否都能主動捍衛保安林?還是被動配合「公益」辦理呢?

台灣雖有面積達46萬餘公頃的保安林,但長期以來缺乏積極檢討以強化其時代價值,對於一些重要的國土保安林,僅以舊法令管理,而有每逢開發就面臨考量「公共利益」而配合辦理解除作業的威脅。

以此次開發單位申請解除的「2618號防風定砂保安林」,範圍北起花蓮三棧溪出海口,沿海岸線綿延6.5公里,向南延伸至花蓮機場東北側圍牆,東臨太平洋,西依193縣道,東西平均寬度約230公尺,林相茂密,林地覆蓋良好,有「海岸綠色長城」之稱。

此外,依據花蓮林區管理處近年的動植物資源調查,2018號保安林具有植物116種、動物102種,更是花蓮縣保育類鳥類黑翅鳶的北界,具生態保育重要性。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副教授李光中去年投書媒體指出,「2618號防風定砂保安林」編定目的為:「阻滯太平洋季節強風、風砂、鹽害、潮害之危害,以保護新城鄉北埔、大漢內陸一帶村莊居民及農耕地之安全暨保護193號縣道之行車安全,並增進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之自然景觀」。

他舉2005年龍王颱風過境帶來的影響,不但2618號海岸保安林因此嚴重受損,193號縣道更是風倒碎木處處、滿目瘡痍。由此顯示海岸林具有相當程度消減風害、砂害、鹽害和潮害的風險,尤以花蓮海岸災害風險嚴峻,海岸保安林維護更險重要性。歷經10年,2618號保安林,逐漸恢復各層林相和防護功能,卻可能將因花蓮縣政府「人本濱海綠色步道與具觀光及特色之日出大道」而蠶蝕崩解。

李光中接受記者訪問時,再以193縣道北段2~5K的海岸林帶,包括含縣道兩側的濱海林帶和內陸林帶消長為例,說明「天災人禍」無所不在。

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已造成濱海林帶縮減,加上目前的193縣道拓寬計畫沿線私有地主預期土地即將徵收及開發,為了領取高額補償金,而將原內陸林帶砍除,改種經濟作物。「天災人禍」使沿線原海岸林帶由原51公項縮減為33.6公頃,總計縮減34%;其中內陸林帶縮減47%最多、濱海林帶縮減24%。

未來若同意道路拓寬施工,將造成海岸林帶更加縮減及破碎化,衝擊現海岸林帶防風、防潮、防鹽害和生態保育功效;拓寬後帶來大量車潮之空氣污染、更多侵占破壞以及廢棄物、排污水和垃圾傾倒等問題。李光中不諱言指出,這極為可能崩解這片綠色海岸長城。

花蓮193縣道北段 2~5K沿線海岸林帶及土地利用衝擊三步曲。

這些肩負國土哨兵職責的保安林,難道沒有更嚴謹的方式保護下來?過去保安林沿用日制,偏土砂捍止及水源涵養等功能,今天應與時俱進,更強化其生態保育重要性。然而,至今「自然保育保安林」只有約80公頃,占全部保安林的0.025,就全台保安林而言,無實質彰顯自然保育之重要性。

雖然依《保安林依經營準則第4條規範每十年檢訂保安林,但現行檢訂工作偏重鑑界測量、占用、或基本林相調查,缺乏生態資源調查。李光中建議,應以專案檢訂進行生態資源普查,並檢討全台保安林適合依《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的林區;而這項準則的修訂和執行,是國家授權林務局自理項目,林務局應基於國土保安和自然保育之權責,主動積極辦理。

《森林法》雖於2004年修法新增17-1條「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存生物多樣性,森林區域內,得設置自然保護區,並依其資源特性,管制人員及交通工具入出。」但台灣至今6處自然保護區仍停留在過去林務局行政方案(台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劃設之35處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的「殘存」者。

換句話說,《森林法》自2004修法增訂「自然保護區」後,實質上並沒有劃定新的自然保護區,空有尚方寶劍。

在今年4月間花蓮193縣道拓寬計畫的環差會議上,花蓮林管處代表堅決表達反對解編保安林的意見,獲得不少公民團體和社會輿論的掌聲,正當全台保安林受地方開發侵蝕威脅日增,林務局除了捍衛現有保安林的範圍外,更應檢討全台保安林適合依《森林法》重疊劃設為自然保護區,盡速讓這類保安林獲得法令雙重保護和新時代的生態保育價值吧!

HOME:台灣

$
0
0
作者:哈比

※ 編按:本文轉載自「非常木蘭」女生去流浪系列文章,作者哈比旅行走過越南柬埔寨泰國。回到台灣之後,為了收拾心情,也為了再次認識過去未曾深刻了解的故鄉,再次踏上旅程,從高雄出發,展開走到哪裡算哪裡的徒步環島。

斷橋|屏東林邊。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我沒辦法從北到南依序說出台灣的縣市,好笑的是我卻能畫出胡志明市的地圖,那可是我花時間走出來的,用身體去感覺的。我曾在越南遺憾自己未曾如此認真走在台灣的土地上,未曾如此認真看過台灣的任何一個博物館,因此當我被迫回到我的原點、我的出生地台灣時,何嘗不是一個好機會,我想帶著這些疑惑與遺憾上路,行走台灣。

是的,我決定出門走路去,在工作來臨前有14天的時間,從高雄出發,走到哪裡算哪裡。讓我的焦慮、我的腳步在這塊土地上撒野、奔跑、耍賴、翻滾,一步步收回我的三魂七魄。

放鴿|屏東。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看海|屏東枋寮。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為了遵循天黑不走路的原則,白天在路上的時間長達十小時左右,又因為對公里數沒有概念,所以我都是以google map來量其大約的,只有一次完全錯估距離,就是從台東市往關山鎮的那天,遙遠又漫長。在台東市休息兩天,是因為雙腿跟腳底板再也受不了一路穿的涼鞋(天真如我,以為走路就像去巷口買飲料一樣),特別在市區買了運動鞋跟五趾襪,希望可以緩解水泡帶來的痛。可能因為新鞋新氣象,我感覺自己可以從台東市一路走到關山。

當天早上六點出發,我的計畫是走上馬亨亨大道接11乙,再走到利吉大橋接197縣道,轉往橫跨卑南溪的鸞山聯絡道路到鹿野,依抵達時間再決定要不要偷吃步坐火車(這一路上我都沒放棄坐火車)。然而我輕快的步伐一路追不上我的計畫,走上197縣道已經快11點,在山裡,我的身上毫無補給,有點緊張,地圖上看起來很短的路線,怎麼都走不完,不知道到鹿野會不會快天黑了。

此時,突然有個阿伯騎著無變速的淑女車從我後方彎道出現,他看我,我看他,或許一個人走路的我比騎淑女車的他更突兀,他開始跟我搭話。在路上,面對一個走路的人不外乎是從「你一個人走?怎麼會想走路?從哪邊開始走?幾天了?要走去哪裡?」,等到這種基本話題結束後,其實從他們口中說出最多的是自己的事情。他若無其事地說出他前一陣子也走路環島,是他送給自己的退休禮物。因為平日還要上班,所以他用週末兩天接力的方式環台,花了好幾週才走完,一方面行李不用帶多,另一方面體力較能負荷,又因太陽很曬,所以他邊撐傘邊走,腳穿登山鞋,走著走著不自覺變成用跑的,有一天竟是從雲林斗六直奔高雄左營......我們分享起彼此的走路經驗跟心理轉折。一路上有人說話,時間過得很快,路也變短了,可能老天爺看出我趕路的緊張,所以派個老天使陪我一程。

聊天|花蓮長玉大橋。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因此我就認識台灣了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像瞎子摸象般以微小的步伐皴磨出台灣的皺褶,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更何況我還只走在開拓好的道路上,能走多久多遠?一想到這裡就走不下去,所以我才不要想,只因這種微小的連結讓我安心,是一種歸屬感,也可以說是一種把我跟這塊土地繫在一起的儀式。她不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有了實體、邊界、其上的各種生命人事......,最重要的是,她有了「現在」。因為現在,我關心她的未來,也欲望追尋過去的她。

泰林大橋|花蓮玉里。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路邊總有蛇形、老鼠形、鳥形,甚至還有貓...幾乎沒有一隻能保有完整的身軀。當我在拍攝泰林大橋的照片時,從螢幕上發現有隻鳥橫躺在路上。我經過牠,在心裡跟牠說話:你倒在路邊多久了呢?第一時間我沒有發現你,你太小了,兩腿一蹬背對著我,灰黑色的身體與柏油路顏色很像,你還保有完整的身軀。唵嘛呢叭咪吽,我僅能給你,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你,或許下一部車隨即輾碎你的骨頭,使你與柏油路貼合,不成原形。原本在天空飛的你,終將落地。太陽很大,它照著越過你的我,還有即將不是你的你。我越走越遠,你越來越碎。

盡頭|花蓮崇德。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旅程最終在花蓮崇德畫下句點,是蘇花公路的入口處。我預計搭火車到宜蘭,再轉車台北回家一趟。為了配合火車車班時間,閒晃到海灘去,在那裡遇到用假餌釣魚的原民大哥,平時工作是開遊覽車。他說起小時候的夏天都在這片太平洋裡渡過,與同伴一起在海裡游泳,比賽誰先拿到第二道浪底的石頭......夏天的海是冷的,冬天的海是暖的......他的表情襯著傍晚時分的藍色太平洋,臉上輪廓越加深刻,這些於我如幻夢一般的童年回憶哪......

我從小就生長在都市裡,伴我長大的不是大自然,是媽媽洗衣店裡數不盡的衣架、熨斗熱騰的蒸汽以及店外的車水馬龍。小時候坐在媽媽機車後座回家的路上,總要穿過一個大大的堤防,堤防間藏著夜色,靜謐如謎,那裡有湖水、很高的綠草、白色的鳥、青蛙的聲音,和一股夾雜草腥的潮濕氣味。那時候的夏天還沒有那麼熱,總是襲來涼風,天空很高,月亮很亮,月亮跟著我們回家。這大概是我跟自然最靠近的距離。

從小活在自然裡才進入城市的人,與從小活在城市裡才進入自然的人,我們究竟可以以什麼姿態、什麼價值觀來應對環境的差異,甚至容納你我的不同,而不至於以偏概全,讓世界窄小到只剩自我的經驗?

人在哪裡|花蓮美崙。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搭上前往宜蘭的區間車,像是踏進了結界進入人間,車程一小時可以抵一天腳程,速度不成比例。列車飛快地穿過山脈,車上有放學的原住民學生、中國觀光客、下班工人等等,日常的氣息將我包裹在內。對於速度,我們能夠隨心所欲,理當更加幸福快樂才是。

晚上抵達台北車站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攝住:「為什麼每個人都這麼白?」我才意識到是自己的膚色曬得太黑,而且混身汗臭、背包骯髒。當下直覺自己像個化外之人,不高級、格格不入。從小到大,我的皮膚天生偏白,難以曬黑,總有阿姨們會讚美我的膚色,但其實我從不在意,可能感覺理所當然吧。有一次,與我的達悟嬸嬸多年未見,她一看到我,就說她羨慕我的膚色,我回她說我才羨慕她的深色皮膚。她說像她這麼黑,不好看,她想要變白。如今,第一次,黑成彷彿天生膚色的我,從荒野進入人潮熙攘的台北車站,我是不是也感覺到了她年輕時從蘭嶼到台灣所感覺的?其他深色皮膚的東南亞移工/移民也是如此嗎?

旅行至此的轉折早已出乎意料之外,我不是在流浪,是流浪把我捲進去,成為這個行動的一部分。浪一波波襲來永無止息。「是不斷前進沒錯,然而我們背後總是拖著一卡車的人影與物事,心靈才不至於空虛到毫無重量。(雖然我們回頭看時那裡經常什麼東西也沒有,但我們確實被堆疊的萬物過往存在的靈魂推到眼前,它們賦予我踩出步伐的力量。)」走路時,讀到蔡逸君《跟我一起走》裡的這段話,彷彿恰好回應初抵越南的我所問:「流浪是什麼?」

路|花蓮崇德。圖片來源:非常木蘭。

 

【惠特萊獎】印尼牙醫奧普桑古:你顧雨林 我顧你牙齒

$
0
0
編譯:姜唯;審校:蔡麗伶

只要村落停止伐林,就提供村民診療費用折扣──印尼牙醫赫特琳‧奧普桑古(Hotlin Ompusunggu)藉此成功減少伐林活動、拯救紅毛猩猩,更改善了村民的健康狀況,獲得「綠色奧斯卡獎」的肯定。這樣的做法也將複製到整個東南亞。」

印尼牙醫赫特琳‧奧普桑古(Hotlin Ompusunggu)獲頒2016 惠特萊金獎(Whitley Gold Award)。圖片來源:Whitley Fund For Nature

2007年奧普桑古成立了非政府組織Alam Sehat Lestari,宗旨是打破貧窮與非法伐木間的因果關係,以醫療服務費用折扣為交換條件,讓當地居民停止在帕農山國家公園中非法伐木。帕農山國家公園佔地1,100平方公里,位於婆羅洲西南部,是犀鳥、長臂猿、馬來熊、雲豹等瀕危物種的棲地,更有紅毛猩猩2,500隻,佔全球紅毛猩猩的10%。

奧普桑古來自大城市,並非一開始就對保育有興趣。「我以為森林裡有猩猩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對保育工作抱持懷疑,不懂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保護牠們。直到我瞭解到,紅毛猩猩是森林的農夫,而森林提供人類水源,保護紅毛猩猩的成果最後會回饋到人類身上。」

每年非法伐木大規模破壞帕農山國家公園中的受保護森林。據估計,98%的森林可能在10年內消失。公園邊界的18個村落非常貧窮,許多人只好靠砍伐高利潤的硬木維生。

「非法伐木的其中一個動機就是為了支付帳單,尤其是醫療費用帳單。當親人病危,誰都會不擇手段。」奧普桑古說。

奧普桑古到村落問村民:「如果全世界的人願意幫助你拯救森林,你需要什麼幫助?什麼可以讓你保護森林?村民的回答是付得起、容易得到的高品質醫療服務。」

停止伐木的村落可獲得高達70%的診療費折扣。目前為止,主要診所和巡迴診所已照顧超過24,000位病患,診療範圍涵蓋結核病、高血壓、牙齒問題和糖尿病。2007年起,嬰兒死亡率下降了2/3,兒童免疫率提升25%。一般疾病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沒有一位病患被拒絕:付不出診療費者,可以透過參與森林重建活動支付。

護林成果方面,未涉及非法伐木的村落數量成長超過一倍,涉及非法伐木的家庭從1,350戶減少到450戶。

奧普桑古說,村民的另一個需求是其他的生計選擇。ASRI訓練當地森林巡守員監控非法伐木活動,宣導健康森林生態系和保育的重要。「許多人想要耕種,卻用了錯誤的刀耕火種方法,而且依當地的人口數,土地並不夠,此外肥料也越來越貴。村民需要新的維生方式,因此他們要求指導他們有機耕作。」

奧普桑古表示,改變村民、讓他們停止非法伐木並不難,只要提供其他的生計。「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森林。他們就住在森林旁,知道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有了共識,我們就可以合作,他們知道我們會幫助他們。他們也知道伐木是非法的,提供其他生計可以挽回他們的尊嚴。他們知道自己在做對未來和村落都有益的事。」


一場生活實驗:快閃剩食餐廳

$
0
0
作者:楊宗翰

最近一兩年,剩食運動在歐洲各國鬧得轟轟烈烈,之前法國的醜蔬果運動更讓法國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超市丟棄下架食物的國家。丹麥出現了過期超市,英國出現了專賣剩食的自由定價餐廳:真的垃圾食物計畫,並在不久之前讓Tesco這個巨型連鎖超市決定捐出下架的食物。

今年二月「剩食餐廳」曾在當代藝術館的小屋開辦。圖片來源:楊宗翰

今年二月,人生百味在當代藝術館的自由小屋舉辦了幾天的快閃剩食餐廳,喝不完的茶包、沖泡包,人們捐贈的餅乾,以及快要到其無法再販售的巧克力醬,我們一邊抹巧克力醬、一邊泡茶,一邊跟經過的人們談剩食餐廳、免費商店及共享糧倉。

來場剩食下午茶,吃多少、付多少都由自己決定。圖片來源:楊宗翰

「在剩食餐廳裡,你要吃多少就吃多少,要付多少就付多少」

這些都是從垃圾桶邊緣救回來的食物。圖片來源:楊宗翰

好笑的是,一開始主要是為了將處理不完的食物消化掉,才舉辦剩食餐廳,結果過了幾天下來,食物反而越來越多。

有位先生聽完我們的概念,便將一包地瓜酥放了上來,然後看到了架上的麵茶,便問:「那我可以交換這個嗎?」

隨即又想了想,他自己可能用不了那麼多,於是就拿回去裝到自己的容器後又把剩下的麵茶帶回來了。

一包麵茶見證了珍惜食物的精神。食物免費,感恩不減。圖片來源:楊宗翰

共享糧倉同時也可以是無包裝商店,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就好,不用擔心拿太多處理不完最後還是浪費掉。

德國人Stefan。圖片來源:楊宗翰。

我們也邀請到了來自德國的Stefan來跟我們分享。

「我們以前很常dumpster diving(翻垃圾桶),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從超市後面的垃圾桶翻出來的,但是後來,我們可以直接到店裡面,店員會把原本要丟到垃圾筒裡的東西直接給我們。」Stefan簡單的跟我介紹他在德國的情況。

接著,他跟我介紹Foodsharing(食物分享站)這個網站。

「Foodsharing可以簡單分成兩個單位,一個是Foodsharer,提供食物的單位(超市、餐廳、麵包店之類的),另一個則是Foodsaver,接受食物的單位,也就被稱為惜食人。無論是哪一方,只要透過這個網站申請,就必須簽屬一份同意書,大意是說惜食人們必須自己負擔風險,沒有任何人應該為任何人負責。並對食物提供者承諾說就算真的發生問題了,他們也有保險以及律師團可以保護食物提供者。」

「對於食物提供者來說,他們只是把原本要拿去垃圾桶丟的食物留著,等到惜食人過去的時候再給我們,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麻煩,而且,我們這邊丟垃圾是按重量計費的,所以他們還可以因此減少一些清運的成本。」

「至於有些人會擔心人們會因此就不消費,專門跟超市要食物就好了,對於這個問題,因為食物提供者只能將食物拿給通過申請認證的惜食人,並不是任何隨便一個人都可以過去拿,所以其實不會有那種狀況。更何況,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對浪費有所意識,而Foodsharing這個網站的規模又越來越大了,當一個社區裡面的五家超市裡頭,大家都知道有其中一間是會珍惜食物,而不是丟到垃圾筒的店家時,這幾間店裏頭賣的東西跟價位又幾乎一模一樣時,人們會去跟誰買?」

「最後,食物提供者會在網路上刊登他們需要惜食人來拿食物的日期和時間,要去拿的惜食人就在網路上頭登記,然後到場拿完食物再去簽名,這部分對Foodsharing這個網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惜食人不準時或是根本忘記去拿食物的話,那些食物可能就真的只能被丟掉,而且還會造成食物提供者的困擾,所以,如果累積兩次沒有去拿食物的話,Foodsharing就會取消那個人的惜食人身分。像我之前在德國住的公寓,我們每個人都是惜食人,而我們附近的超市每天都需要人去拿,我們就輪流一天派一個去拿,這就是我們大部分的食物來源。但如果我們偶爾想要尋寶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去dumpster diving,就會拿到像是橄欖油或是調味料之類的東西。」

剩食餐廳歡迎大家光臨!圖片來源:楊宗翰

Stefan現在在台灣籌備Foodsharing Taiwan,現階段還在處理法律問題,會先做出一份切結書給惜食人和參與店家簽屬,確保店家不會因為將下架的食物贈送出去而造成任何問題。

有興趣合作的歡迎跟加入社團或是直接跟我們聯絡。

食物別「碳」氣

$
0
0
作者:簡志祥(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老師、阿簡生物筆記)

吃水果會產生溫室氣體?是怎麼計算的呢?也就是說,低碳生活也可以從食物著手喔!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個愛吃荔枝的楊貴妃,皇帝為了要討她開心,特別派人從外地運送荔枝到宮裡給貴妃。

從哪運來呢?有人認為是嶺南一帶(現在的福建、廣東、廣西一帶),也有人說是現今的四川。從那裡運荔枝到宮裡,得像騎著馬玩接力賽一樣,一站接著一站,日夜不停的運送,據說當時只要五天就能夠送到了,速度差不多是一天運送200公里。幹嘛運得這麼急呢?除了貴妃急著想吃之外,當時可沒有什麼冷藏宅配的服務啊,不快點送到,荔枝可就會壞掉、變質,到時候說不定還因此惹上殺身之禍。

楊貴妃想要吃荔枝,要快馬加鞭跑多遠呢?圖片來源:科學少年 2014年12月 第6期

食物「走」多遠

貴妃口中的荔枝旅行至少1000公里,這就是荔枝的食物里程。食物里程是1990 年英國學者帕克斯頓(Andrea Paxton)提出的概念,計算的是食物從產地到餐桌旅行的距離。為什麼要計較這些距離呢?食物的來源愈遠,就得消耗愈多的化石燃料來運送,當然也就製造出愈多的溫室氣體。除非你像唐朝那樣運荔枝,派幾十匹馬來接力運送,那就不用耗費化石燃料,只要花些人和馬的糧食費,人和馬頂多是喘氣大口一點,多吐些二氧化碳罷了。其實啊!想到這些騎士扛著一大簍荔枝騎馬,就覺得是很有趣的畫面,說不定那些騎士心裡頭會想著「如果在長安城邊就有荔枝,那該有多好」。

然而,同樣的食物里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卻可能不同喔!為什麼呢?我們就從運輸工具這點來看吧!飛機、貨車和輪船,你認為哪一個運輸工具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最少呢?光是就體積來說,你可能會猜:「應該是貨車吧!因為是最小的運輸工具啊!」不過呢,運輸產生的溫室氣體可不是這樣算的,專家們計算的公式是每運送一噸食物一公里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雖然貨車耗油量相對來說少,但是它能運送的重量也相對比較少,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並不是貨車喔!而是貨輪。根據《飲食雜誌》(Food Magazine)2004年的報導,每運送一噸食品一公里,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公克)是這樣的:短程運輸機約是1580公克,而大型貨車是63公克,貨輪則是10公克。

從這個例子看來,光是用食物里程來評估食物對環境的衝擊程度,顯然是不夠完整,因此我們需要更全面的評估方式,例如用「碳足跡」來評估。

什麼是「碳足跡」?

碳足跡是什麼?難不成碳還會走路留下腳印嗎?這和環境衝擊又有什麼關係啊?

其實,這「碳」指的是溫室氣體的碳,碳足跡是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看起來很複雜是嗎?我們舉個例子吧!

如果楊貴妃住在臺北,她心愛的荔枝是產自屏東內埔的玉荷包荔枝,你想想看這荔枝從產地到餐桌,產生了多少溫室氣體?

「荔枝不是植物嗎?可以行光合作用不是嗎?應該是吸二氧化碳啦!哪會產生溫室氣體?」

嘿,可別光是這樣想,種荔枝要不要施肥?要不要撒農藥?肥料工廠生產肥料會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啊?在生產的這個環節上,即使荔枝樹能行光合作用,但是施加在樹身上的農藥和肥料還是間接的產生溫室氣體。

第二個環節是運輸,讓我們再想想臺北貴妃是怎麼吃到荔枝?當荔枝成熟後,果農採收完荔枝,得先迅速降溫並保溫,維持荔枝的美麗果皮及新鮮口感,之後交給採購的盤商,然後盤商將荔枝裝載在貨車上,從高速公路一路奔馳到臺北的果菜市場,運送過程中也得注意要低溫運輸。貴妃家附近的水果行派了人去果菜市場採購荔枝了,再將這些荔枝整理後放在自家的展示臺上。貴妃她娘騎著摩托車到了水果行,拿了一個臺灣特產的紅白塑膠袋,精挑細選了三斤100元的荔枝,結了帳,騎上車回到家,再把荔枝放在冰箱裡。數個小時後,冰涼可口的荔枝上桌了,貴妃吃得笑呵呵啊!

以上這個過程,你看到溫室氣體正在噗噗噗的產生了嗎?關鍵一就在交通工具,無論是載送荔枝的貨車,或是貴妃她娘的摩托車,都是溫室氣體的產生器(請不要再提議用貨輪來載荔枝到臺北了!)。而關鍵二,就是低溫保存,想當然爾,這也是會耗費化石燃料的。此外還有一個關鍵,你找到了嗎?那就是紅白塑膠袋啊!塑膠袋來自石油,產製的過程必會產生溫室氣體。

荔枝的碳足跡可還沒完呢!雖然貴妃愛吃荔枝,可是她可不會愛吃到把殼和籽都吞進肚裡。這些倒進垃圾桶的果皮和果核,將來無論是送到焚化爐或是掩埋,都會產生溫室氣體。

一般常認為「有煙囪才有汙染」,不過從碳足跡的觀念思考,我們曉得就算沒煙囪,也可能產生汙染。無論是吃的食物或是使用的器具,它們的「一輩子」從原料取得、生產、運輸配銷到廢棄處置等過程,都會產生溫室氣體。如果臺北貴妃在夏天不只想吃吃荔枝,她還想吃冬天盛產的草莓,或是想吃美國空運來臺的櫻桃,那麼碳足跡的計算可又要再加上許多其中冷藏或運輸產生的溫室氣體了呢!

選擇友善環境的產品

在全球化的食物供給系統中,我們一年四季都得以享用不同產地的食物。光是一個漢堡裡頭的成分──小麥、芝麻、生菜、牛肉、起司、番茄等,不只產地的氣候不同,就連產季也不太相同。讓不同季節、不同產地的農產品集中在一起的過程,碳足跡和食物里程也隨之快速增加。

那麼該怎麼選擇對環境友善的食物呢?這有兩個重點,選擇在地食材和當季食材。使用在地食材,可以縮短食物里程,減少遠距離跨國、跨洲的運輸,降低對石油的依賴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而選擇當季食材,可以減少肥料及農藥的施用,也可以降低生產非當季食材時,所需的額外用水、冷藏、保溫等其他能源。此外我們處理這些廢棄物的時候,也要盡量減少產生垃圾,因為焚化或掩埋都會增加溫室氣體。

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產品或是服務也都有自己的碳足跡。環保署制定了碳標籤制度,鼓勵廠商分析產品的碳足跡,並在產品上貼上碳足跡標籤,目前能看到碳標籤的產品從外套、長褲、飲料、熱水器、奶瓶甚至到地磚都有。我們可以優先選購具有碳標籤的產品,支持廠商公開更多產品的碳足跡。環保署也設計了「一日生活碳足跡 APP」,可以計算居家生活或交通等的碳排放量,並且可以知道全國碳排放趨勢、地區排放的差異。當我們採用碳足跡的概念,將產品、個人或企業活動的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考量時,才能真正的過著低碳生活。

名水龍泉蓋工廠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龍泉出好水,農作品質好,一直是龍泉居民的驕傲,數百年來,他們細心守護著水質與環境。但是一家工廠將要蓋到農業區裡,打破長期以來的無憂生活,他們群起抗議,誓言保護家鄉環境...

工廠預定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屏東內埔龍泉村,位於屏東平原上,遠方就是美麗的大武山。村落一如龍泉之名,以擁有潔淨充沛的地下水出名,造就豐富多元的農業生產,更以生產水果出名。當台灣農村多數有休耕現象,這裡卻因為環境優良,幾乎沒有廢耕荒田。

但是這樣的優良農業區,卻可能因為一家工廠進駐,受到威脅。在中國設廠的聖州企業,計畫回台投資,在龍泉開發14公頃土地,設置工業區,並在廠區規劃滯洪池,收集地面水與雨水,補注地下水。

開發公司舉辦說明會,數百位村民到場抗議,表示廠區位在水質水量保護區內,擔心一旦工廠廢污水進入地下水,將破壞優良水質環境。面對居民的抗議,聖州企業說明,回台投資不是居民指控的鱷魚返鄉,更不是在中國有污染,逃回台灣,完全是本於愛護故鄉的心情。

屏東科技大學位在龍泉村附近,同樣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擔心設置工業區可能帶來污染與破壞,多位教授與學生,來到現場說明農地農用的重要,並要求工廠設置到工業區。

地下水源。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根據統計,屏東有高達140多公頃的閒置工業區土地。屏南工業區核心甚至有工業土地閒置到長滿雜草。有閒置工業區不用,卻到農業區設廠,開發公司說明是因為地價太高,讓企業無法進駐。來到計畫蓋工廠的現址,最早這裡是一家畜牧場,關門後數度轉手並遭法拍,接手企業以低廉價格取得土地,後來才變成要蓋工業區。

鍾益新是龍泉人,得知故鄉要蓋工廠,開始奔走組織自救會,希望保護農業環境。跟著他來到龍泉自來水源的抽水井,這裡緊鄰著工廠開發區。鍾益新表示,地下水層是個大水庫,居民、農作與工廠,取水、排水都用同一水源,未來不只會有搶水問題,一旦污染就是全部受害。加上在農業區設廠,道路狹小難行,大型卡車進出將衍生交通安全問題,未來如果計畫拓寬,又會引發土地徵收風暴。

農作物火龍果。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林水龍在龍泉種植火龍果,水果經過育種改良,成為優良果種,他很擔心工廠將帶來水源問題。對於企業以提供工作機會,做為設廠說法,他認為,農民種植各類水果收入都不錯,不需要企業提供就業機會,只要不設廠破壞環境就好。

面對農地設工廠,龍泉居民前往屏東縣政府,希望官員說明,到底有無同意變更地目?是否還堅持農地農用政策?縣府發言人黃建嘉出面表示,縣府需多方考量,一切尊重環評程序。屏東環境聯盟洪輝祥長期關心屏東環境,他指出,屏東不只有許多閒置工業區,甚至還設有汽車專業工業區,政府為何不讓相關產業集中設廠管理,還讓工業開發破壞農業區。

龍泉居民憤怒抗議工廠帶來污染,當地農民質疑,在一片綠意,並擁有高經濟農業的環境裡,政府為何還容許工廠設立,是否堅持農地農用的政策...

屏東縣府抗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澎湖:冬日土魠

$
0
0
採訪、撰稿:潘佳修;攝影、剪輯:陳添寶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

土魠是澎湖漁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土魠是許多南部人冬天愛吃的大型魚,尤其農曆過年,一尾十幾公斤,豪邁氣派的土魠,是致贈親朋好友、餐桌上的必備佳餚。此時價格常常每公斤上千元,若是一尾20幾公斤的大型土魠,就要好幾萬塊。

澎湖擁有豐厚的海洋資源,漁業發展興盛,捕捉土魠的漁法也相當多元,除了定置網,還有流刺網、曳繩釣、延繩釣、一支釣等,估計有300艘船都在抓土魠,其中以流刺網船最多,土魠儼然成為澎湖冬天經濟產值最高的漁業。

台南安平是其中一個販賣澎湖土魠的魚市場。午夜,澎湖七美的延繩釣船長夏啟龍,載著剛抓到的土魠和其他漁獲,開6、7個小時的船,抵達安平漁港。夏啟龍的魚交給丸珠商行陳澤信來賣。丸珠商行是當地老字號,以澎湖新鮮漁獲為主。陳澤信表示,進口土魠價位較低,等級普通的價格甚至只有台灣1/4,鮮度相對差很多。

販賣澎湖土魠的魚市場。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近年來宅配普及,魚販也看到了商機,因而擴大了吃土魠的族群,土魠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丸珠商行對面的莊嘉榮,就是運用宅配進貨、銷售。魚的鮮度好不好,跟來源、漁法、作業天數等等都有關。莊嘉榮認為,流刺網抓的土魠品質較穩定、鮮度也都不錯。陳澤信則表示,以永續生態來說,一支釣、拖釣會比較好,因為一次釣一隻,流刺網有時捕獲數量會太多。

澎湖望安的將軍嶼,以前有「小香港」之稱,曾是捕撈紅珊瑚的繁華小島。如今小島漁業依然盛行,土魠漁船就有20幾艘。清晨陳文龍出海抓土魠,他使用曳繩釣漁法,就是俗稱的「拖釣」,這是澎湖的傳統漁法。

土魠名稱的由來,就與拖釣漁法有關。魚線尾端掛著餌料,船往前開拖著魚線隨水流動,漁民在船上待一整天,等著土魠魚上鉤。漁獲量多時,一天可以抓到10幾條。加上現在科技進步,衛星導航、通訊發達,有魚互相通報,曾經有同時海面出現一兩百艘漁船的盛況。

另一種捕捉土魠的大宗是流刺網。68歲的葉水上,早年跑遠洋當珊瑚採集員。如今雖已半退休,人手不夠還是會跟兒子出海。葉家用的是抓土魠專用的流刺網,網目大、浮水性;網子很大,範圍約兩海浬,作業船比拖釣船大上很多。與拖釣船不同的是,他們傍晚出海,將網子放到茫茫大海後,在黑夜中停船,隨著海水載浮載沈。兩小時後,等到潮水轉向,船長一聲令下,開始收網。是大豐收還是空歡喜,得到起網那刻才知分曉。這些全憑船長經驗,包括對海流的觀察、挑選的海域,當然還有老天爺是否賞臉。

水試所冼宜樂表示,近年來開始研究土魠,希望對牠的生態習性有更清楚的瞭解,進而掌握資源量。土魠是「康氏馬加鰆」俗稱,全球分布廣泛,台灣主要海域以西部沿海的新竹、澎湖及南部海域為主,其中以澎湖土魠漁獲量最大。

冬季時,中國沿岸流帶著魚群南下,集中在澎湖西側。土魠魚就這樣年年跟著洋流魚群造訪澎湖。牠屬於表層魚類,會到近岸覓食,產卵最適溫度在24到26度,3、4月的澎湖南淺海域正好是適宜水溫。加上澎湖海域的多樣性,成了吸引土魠近岸覓食索餌的區域。因此,澎湖土魠主要漁期就在12月初到隔年3月。

在土魠成為冬季主流魚種前,澎湖人更喜歡白腹仔。但是現在數量稀有,今年偶然出現在市場上,破天荒喊價到一公斤4700元,整尾高達近5萬元。55歲的陳盡川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他說以前抓白腹仔都是一夜致富,因為有魚都是滿坑滿谷,但也因此容易被一網打盡。

根據研究單位統計,台灣土魠每年捕撈量約1000公噸,或許因為尚未有長期紀錄,現階段看起來沒有明顯起伏。然而澎湖漁業資源面臨的危機,卻越來越多。土魠會不會像「白腹仔」一樣,日益稀少?

過漁現象讓土魠族群數量減少。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海進漁具行在馬公開店超過40年,主要販賣抓魚用的餌具。老闆顏長善表示,從傳統拖釣漁法所用的餌料可看出一些端倪;像是拖釣早期用真餌,隨著漁具改良有了假餌,漁獲量也隨之增加,抓的速度越快,魚就越來越少了。

除了過漁,澎湖海洋還得承受中國鐵殻船的破壞性漁法。水試所冼宜樂表示,從民國80、90年開始,中國漁船就有越界捕魚現象,作業方式是滾輪式的底拖網。一掃過去棲地整個破壞,魚沒有家,魚就沒了。

中國拖網漁船靠近澎湖東吉海域,也是存在20幾年的問題。幸好因為2014年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成立,警察加強岸上監控,海巡署派船前往驅離,今年已少見中國拖網船出現在東吉。

2013年,澎湖縣政府公告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周邊海域禁漁的相關限制。有不同層級的禁漁管制,西嶼坪北邊鐵鉆屬於「完全禁漁區」,禁止任何漁業活動,目的是為了保育這片溫暖的海洋種原庫。但是,當地傳統漁撈底刺網問題一直存在,對珊瑚礁生態系破壞力大。常帶客人潛水的葉生弘,時間許可時就會找時間去海中清網子,以免造成更多冤死的海洋生物。

陳盡川與澎湖的海洋公民基金會等人,則是在2015年自費30萬,主動收購漁民的底刺網。這是民間創舉,卻也在提醒公部門,海洋保育腳步應有更積極作為,以免空有法令無實質效益。

收購漁民底刺網積極保育海洋。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根據水試所研究,土魠3公斤以上便有生殖能力。目前澎湖主要的流刺網,網目大,抓的是6公斤以上體型;中型具有生殖力的土魠因而有繁殖機會。不過流刺網捕撈量大,一晚就可能上百隻。冼宜樂表示,目前因為數據還不是那麼充足,沒辦法明確說怎樣的體型不能抓。希望過兩年更瞭解土魠,或許可研擬適當的漁業管制。

4月,澎湖海水溫度逐漸升高,土魠魚群遠離近岸,完成傳宗接代任務,漸次北返。期盼經過科學家研究、公部門落實海洋管理,讓土魠魚群每年都會回來享用這片豐饒大海,順利繁衍後代;人們也因而能擁有豐厚營收,魚與人,一起世世代代永續生存。

有機田害蟲多? 研究:南安部落「生態系除蟲」大勝噴農藥

$
0
0
本報2016年5月16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一般人印象中,使用農藥的慣行田,害蟲數應該少於不使用農藥的有機田;然而學者彭仁君這兩年在花蓮南安田區的監測發現,慣行田區的害蟲多於有機田,有機田捕食害蟲的天敵數多於慣行田,證明生態機制比人為的農藥、化肥更有效率。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南安部落有機田輔導計畫原為了守護拉庫拉庫溪,由玉管處結合部落、企業、民間團體共同推動,並推出「玉山瓦拉米」品牌。由於有機耕種維護了乾淨的水域,最近台灣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現身田區,證明南安一帶的有機耕作,不但建立生態防禦系統,並守護了拉庫拉庫溪珍貴的淡水魚基因庫。

保育拉庫拉庫溪  台灣細鯽現蹤瓦拉米田

菊池氏細鯽又稱「台灣細鯽」是台灣特有種初級淡水魚,分布於台灣東部宜、花、東以及新北市部分區域,過去常見為溪流中,常撈捕來炸煮,是台灣傳統社會常見的蛋白質來源。數十年來,因不敵外來種鯉科競爭、棲地受河川人工整治、水泥化而破壞殆盡,野外族群量銳減。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將之列為「易危」等級。

上圖:菊池氏細鯽。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左下:農民為台灣細鯽挖出生態池。右下:生態池裡撈出來的小魚苗。攝影:廖靜蕙

上圖:菊池氏細鯽。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
左下:農民為台灣細鯽挖出生態池。攝影:廖靜蕙
右下:生態池裡撈出來的小魚苗。攝影:廖靜蕙

玉管處結合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陪伴農民轉型,並找來生態專家林青峰在田區附近調查,過程中在林仁義等幾位農民田中發現菊池氏細鯽。

林仁義說,看到有魚在田裏面游泳,內心掙扎著要不要保存這些魚、要怎麼保存,在大家的建議下,於是在出水口挖一個池子,結合眾人力量七手八腳完成。

「我一直想,這種魚比較罕見稀奇,多數人應該很支持挖生態池這種作法。」他靦腆地分享這則故事,不忘提醒大家維護生態的重要。

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內有台灣細鯽紀錄,如今在拉庫拉庫溪第一畝田現蹤,更讓玉管處相信,這項計畫做對了!玉管處經營企劃課課長黃俊銘說,以國家公園立場,初衷並非推動有機農業,而是保育拉庫拉庫溪;南安部落雖位於園區外,卻是玉山下第一畝田,拉庫拉庫溪不但在國家公園保育好,絕不希望流到第一塊田就因農業化肥而污染,因此推動這項計畫格外有意義。

這兩年投入這項計畫的銀川米董事長賴兆炫說,因為一條魚,讓南安有機田的價值更上層樓,享譽國際。

監測結果:南安有機田的害蟲比慣行田少

除了生物多樣性表現傳出佳話,也印證生態系統運作提供了農業生產環境人力無法比的效益。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彭仁君2014~15年間,在南安水稻生產田區掃網142次調查得到「有機田的害蟲比慣行田少」的結論。

上週五(13日),彭仁君即帶著媒體實地走訪南安水稻田區,走過慣行田區,空氣中隱隱飄來農藥的氣味。不但農藥噴灑無法維繫濕地生態,赤腳親炙田裡土地只感受到生硬;鄰近的有機田,雖只種兩年多,但隨著土壤條件改善,變得自然鬆軟。

在慣行田不易看到的蝌蚪、魚等生物,在有機田輕易就可撈到。農民徒手挖出來的生態池,輕易就撈出魚苗、蝌蚪。除了台灣細鯽,尚有一些魚苗因為體型太小,有待比對了解種類。

慣行田裡很多小飛蝨,但需要瓢蟲、蜘蛛來控制;在有機田裡,一掃就有長腳蛛、瓢蟲等天敵隨伺。

有機田梗上發現的天敵。左上:長腳蛛。左下:瓢蟲。攝影:廖靜蕙

有機田梗上發現的天敵。左上:長腳蛛。左下:瓢蟲。攝影:廖靜蕙

另一方面,有機和慣行田的差異也顯現在放水之後。水稻插秧後兩個月會將水排乾,目的是讓根系扎深一點。放乾水時,很多生物都因此死亡或離開,可是再放水回去時,慣行田恢復生態的能力遠比不上有機田。

他解釋,有機田放乾雖對生態有影響,但因底層有機質保水力強,不會讓土壤立即乾涸,因此當水一回來,這些生物很快就恢復,不會因此消失。而慣行田本來就缺乏生物多樣性,即時偶爾出現的生物,也會因乾旱一去不回。

彭仁君簡報時指出,有機耕種幫助了水田生態系統的建立,尤其是農民使用的有機肥料,讓搖蚊到田裡大量生產,成了溼地生態重要的基礎。他以20×5平方公分為單位計畫搖蚊幼蟲數量,有機田平均約20多隻,慣性田則不到5隻。

「有機肥料非常重要,提供搖蚊所需的養分,牠們取食排出的大小便能幫助植物吸收養分,讓土壤更肥沃;搖蚊成蟲後,躲在水稻上,蜘蛛就入場了,整個系統就起來了。不但幫水稻,也帶動整個生態,把生態系統建立起來。」他說,搖蚊幼蟲就是紅蟲,吸引龍蝨、牙蟲、蜻蜓、青蛙、水鳥等一連串的食物鏈,他形容這般景象有如野生物的7-11,水鳥、候鳥隨時來都有得吃,水域生態網由此產生。

有機田天敵數量多於慣行田

有機稻作保留田埂自然樣態,多樣性的雜草供應瓢蟲棲息覓食棲地,而瓢蟲正是害蟲的天敵。值得一提的是,慣行農田也發現瓢蟲,但幼蟲很少;「我們在有機田發現更多的瓢蟲幼蟲,」彭仁君提及這個差別,「有機田區不但成蟲飛過來,而且還可以生小孩,在這裡長大,這需要時間,卻是慣行田無法提供的條件。」在有機的生態體系裡,使得天敵昆蟲的生活史更完整。

從兩年累積的資料顯示,有機田天敵的數量,如長腳蛛、瓢蟲、寄生蜂等,都比慣行田多,天敵的幼蟲在有機田也很多。

彭仁君說,蜘蛛也是重要的天敵,屬於守株待兔被動出擊型,瓢蟲數量雖較少,卻是主動攻擊,雖然數量少,幼蟲和成蟲都會吃害蟲,吃得數量很多。

由於生態系統建立起來了,因此從水稻插秧起到現在,成群害蟲進來也不怕,因為這個生態系統形成的防禦機制架構起來了。即使5、6月西南氣流帶來龐大的飛蝨族群,一旦進入這個系統,可預期大半會被消滅。

彭仁君從兩年監測資料得出,南安有機田的生態防禦網,確實能夠有效對抗害蟲為害;而且有機田生態防禦比慣行田人為防治效果好。至於這個經驗是否適用於其他地區,則未有定論。

他分析慣行田害蟲高於有機田的可能原因,慣行田施用高氮化肥,促進害蟲繁殖,加上殺草劑及農藥的使用,已造成慣行田生態系的斷裂,這使得天敵數量及控制力量不足,而產生抗藥性的害蟲,也使得農藥失效,在此失衡狀況下,害蟲數量反而高於有機田。

彭仁君也分享這兩年從農民身上學到的功課,他發現農民很懂得生態防治。例如,有「米王」之稱的王政德,以提高田裡的水位,抑制雜草生長速度,這種方法也讓生態更好,因此田裡蝌蚪特別多,也發現很多魚苗在田裡生長,營造了有機的環境,讓生物得以發育成長。「這些生態智慧,不但提供了健康的環境,更讓部落發展更永續。」

註:

[1]斑飛蝨、白背飛蝨、黑尾葉蟬等數種昆蟲,體型小卻很會繁殖,因為吸食水稻造成生長不良,也會傳播病害,而視為農業害蟲。

[2]王政德榮獲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非香米組年度名米產地總冠軍。

Viewing all 198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