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8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阿里山女孩十年穿梭 織成瑞里山村導覽路

$
0
0
作者:劉軒含(公民記者)

你願意為了什麼事努力十年?她是詹怡真,用十年時光研磨「導覽員」的技術與故鄉瑞里的底蘊。家住山區的她,十年來每週騎著機車,風雨無阻地來回迂迴山路,維持如候鳥般堅毅又固著的遷移行為,只為到都市汲取新知與技能,援為故鄉所用。

這樣微妙的舉動牽引台灣甚至國外的背包客看見這個偏遠小村莊,他們遠渡重洋來此覽勝、品茗,了解特有的諸羅樹蛙與螢光蕈、聽她展示自己家族在每條步道景點間的軼事。遊客經歷如此具在地特色的解說後,還有人聲稱即使去過日月潭,也偏要在她家住上一晚才算是遊遍台灣。

詹怡真(右一)展示茶園裡被視為雜草的龍葵其實可食,果實是大自然送給村莊孩童的玩具。(圖片來源:詹怡真)

詹怡真(右一)展示茶園裡被視為雜草的龍葵其實可食,果實是大自然送給村莊孩童的玩具。圖片來源:詹怡真

返鄉擔任導覽解說員

嘉義縣瑞里村位在海拔1000公尺,此地劃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內,向北隔清水溪與草嶺對望,向南越過臥龍谷是耳熟能詳的奮起湖,距離市區足足須一個多小時的蜿蜒山路車程。詹怡真大學畢業後,懷抱著回饋鄉里的熱誠返鄉,義務擔任國小課輔老師,無償自製教案,也不計功名埋首參與阿里山風景管理處的社區綠化計畫。最後她認為需要有穩定的薪水,來應付這些投入的開銷,於是考入梅山鄉農會擔任職員。

確立生活保障後,她開始讓自己的職業展開另一種冒險—擔任家鄉導覽解說員,這可能源於祖父曾執行過的當地千年蝙蝠洞與燕子崖的探勘工作。留著嚮導血液的她,選擇守護家族淵源,立志將瑞里村的人文與生態,完整介紹給所有來此遊歷的旅客。

扮演各種角色 導覽才有溫度

因為八八風災讓原本住所的位置成為崩塌地段,詹怡真的父親在2011年另地蓋起水泥民宿。此時,觀光產業需具備更多元和細膩的特點來吸引旅客。為了讓自己的導覽更在地與專業,詹怡真兼具種子茶藝師、產業行銷企劃,與農產品銷售等身分,也到第一線採收春冬期的烏龍茶葉。

瑞里村一景,茶樹、溝渠與檳榔樹顯示此地的拓殖活動。(攝影:劉軒含。)

瑞里村一景,茶樹、溝渠與檳榔樹顯示此地的拓殖活動。攝影:劉軒含。

詹怡真指著她剛採收的烏龍茶籽說,「多年以上的老灌木茶樹才會結茶籽,榨過油的籽殼含皂鹼可以改善土壤,因此整棵樹都是能利用的寶貝」。詹怡真要求自己必須持續到山下接收各種課程資訊,讓理論知識與山村的真實生活接軌,進而活用內容。例如她將自家民宿與自身導覽簡介刊登到國際網站,便是實踐這些課程知識,這是目前瑞里村的第一例也是唯一例。

全新導覽型態  家族史融入地方史 

詹怡真說她的家族史即為瑞里的發展史,主要道路166線與162甲縣道在50年代仍是親友們的徒步小徑,當時農產集中到交力坪站,再由火車運往竹崎販售。6、70年代,溪阿縱走開始風行,人們會在她的木造老家整隊休憩,再由家人擔任階段性嚮導,指引遊人往奮起湖方向繼續行走。

如今她是這般領旅客認識瑞里:以祖父冒險的形象串連千年蝙蝠洞與燕子崖;在日治時期的樟腦灶遺跡旁轉述耆老的伐木與栽樹哲學;休憩時彼此手中的茶水來自於父親的烏龍茶園,餐盤裡有外公種的芥蘭菜佐以自家廚房榨好的新鮮茶籽油;民宿外的圍牆爬滿姑姑的龍鬚菜及結果的佛手瓜,嬸婆與姨媽田裡還有老薑與冬筍等著採收‧‧‧‧‧‧。

旅客能在一回造訪中感受瑞里的前世與今生。詹怡真用人文視角觀視家鄉百年來的風華,用家族史滋潤步道主題,以夜訪螢光蕈與螢火蟲的活動帶領人們瞭解生態環境。這些過程讓她的解說有著人情的暖意,更富含草根的深度與時局的廣度。十年五萬公里所鋪設的家鄉導覽路是如此綿長,呈現一顆擔任故鄉導覽解說員的決心。

詹怡真(左一)向新加坡遊客介紹自己的木造老家,一段台灣農村古厝與民俗文化的巡禮。(圖片來源:詹怡真提供。)

詹怡真(左一)向新加坡遊客介紹自己的木造老家,一段台灣農村古厝與民俗文化的巡禮。(圖片來源:詹怡真提供。)


「狩獵是原權!」 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替王光祿聲請釋憲

$
0
0
本報2016年3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底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為年邁母親上山打山羊、山羌而遭以《野生動物保護法》重判6個月引起社會關注。但此個案經非常上訴暫緩執行,還在等待最高法院判決同時,228年假期間又有多位原住民獵人因狩獵遭到逮捕。為此,原住民團體與律師團4日上午前往司法院,以王光祿、潘志強兩案向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指出《野保法》第21條之1違憲,不當限縮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權。

「請尊重我們的使命,我們有使命去延續我們的文化。」出面擔任當事人的卑南族獵人潘志強說,強調狩獵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潘志強同樣因狩獵遭判刑六個月。

20160304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攝影:賴品瑀。

《野保法》規定狩獵僅限祭儀用  原青:祭儀出自生活

「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17條第一項、第18條第一項及第19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其申請程序、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野保法》第21條之1如此規定。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文志榮指出,因此一再獲罪的原住民獵人,大多是因法院判斷他們的狩獵行為出於「自用」,而非屬傳統文化與祭儀所需。但在位階形同憲法的《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規定的卻是「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下列非營利行為:一、獵捕野生動物。二、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三、採取礦物、土石。四、利用水資源。前項各款,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

原住民團體指出兩法有所衝突,有聲請大法官解釋的必要。更期待得到大法官釋憲後,再據此爭取相關法令的修正。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Savungaz Valincinan強調祭典、祭儀源自生活,是先在生活中有狩獵行為才會逐漸演變出祭儀。因此批評《野保法》將狩獵行為限縮為一種祭儀並不合理,也侵害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權,因此提出《野保法》亦違背了《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應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語言及文化」。

「造成原住民困境的根源就是法律中的文化偏見,」學者官大偉直指。律師團統計司法院資料,指出過去十多年全國共有230位原住民獵人因上山狩獵遭司法審判,且其中97%遭以《野保法》判決六個月以上的有期徒刑,例如本案當事人潘志強遭判刑六個月,他選擇易科罰金18萬元來免除牢獄之災。此判決除了帶來沈重經濟壓力,未來他也將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面臨獵槍執照撤銷、獵槍沒收、永遠不得申請獵槍許可的遭遇,形同再也無法以獵人身份生存。長期在台東協助的法扶律師陳采邑則指出,這項規定讓許多有前科的獵人循檯面下的管道,成為「黑數」,反增管理困難。

保育類國際列「無危」 學者更批管理個別物種數量作法是偏見

原民團體也批評,野保法第21條之1要求原住民獵人在狩獵要事先申請,甚至要提出獵捕動物的種類、數量,是違背狩獵文化的不合理規定,原住民及社區守護領域國際聯盟東亞協調員蘇德吉‧斛古更質疑目前法令對「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的認定並未跟上國際潮流,例如原住民獵人常常狩獵的山羊、山羌在國際保育組織ICUN的紅色名單上已列為「無危」等級,水鹿數量更已多到破壞森林。因此斛古認為主管機關農委會應檢視野生動物保育名錄。

官大偉則表示,狩獵文化是對獵物、地形、棲地、獵場管理、信仰等多種知識的總合,這些獵場分配、管理規則正是現代生態學所說的「地景管理」,不需農委會以控制個別物種數量的作法,也能達到生態永續。因此他批評《野保法》是對原住民有文化偏見的法律,違背了憲法對多元文化的肯定。

柯P改造人行道殃及路樹 遭批後允諾改善

$
0
0
本報2016年3月4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去年底以來,景美新店文山往北經羅斯福路五、六段,通勤尖峰時間常見交通堵塞,主因之一為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市政建設亮點計畫「配合林蔭大道人行環境改善設計計畫」,將人行道拓寬,單向四線道最外側改為公車停靠站並設置自行車道。

北市府工務局新工處多次辦理林蔭大道社區說明會,且表示此工程「沒有移任何樹,目前缺少之行道樹的路段,也會予以補植。」然近日仍有路樹在施工期間出現樹穴裸露,引起公眾關心。

人行道拓寬工程,樹穴暴露在一個脆弱環境裡,攝影:林倩如。

人行道拓寬工程,樹穴暴露在脆弱環境裡,攝影:林倩如。

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市政建設亮點計畫,路樹遭殃。攝影: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市政建設亮點計畫,路樹遭殃。攝影:環境資訊中心。

路樹不會尖叫  民間籲「把樹當成樹來對待」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游藝昨(3日)向工務局反應樹穴處理不當,公燈處今回覆已現場與廠商確認,廠商先在所有樹穴周邊鋪碎石,再逐一把每個樹穴周邊的碎石清開,最後在人行道位置灌漿。他再表示,該工法仍不足以護樹,在沒有隔絕的情況之下,水泥砂漿很容易滲入樹穴,其酸鹼度影響土質,建議積極改善。最新進展是,公燈處請新工處都加模板,已經施作的部分要求全部改善,新工處同意配合辦理。

他說明,通常人行道工序應為,刨開鋪面、挖到黃土後、鋪碎石級配、架設鋼絲網,最後灌漿。若遇到樹穴,便得維護其存在形狀,灌漿之前用擋土板或鐵板(不拿掉)充作邊框。

經這次案例,游藝批指新工處真的是值得被檢討的單位,包括人行道、自行車道、道路等業務,施工過程中被投訴對樹木造成損壞的比例近年來非常高。現雖獲回應會改善,但未來新的工程,能否檢討工法並認真監督不再便宜行事?

羅斯福路五、六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第一標),預計五月完工。攝影:林倩如。

羅斯福路五、六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第一標),預計5月完工。攝影:林倩如。

為趕做鋪面,施工單位用簡易模板作為樹穴邊界。攝影:林倩如。

為趕做鋪面,施工單位用簡易模板作為樹穴邊界。攝影:林倩如。

施工程序出問題

負責規劃設計一案的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謝易伶回應,施工程序出了問題。原本的施工設計要先用1.2米鋼板圍邊保護樹穴,才做舖面敲除刨開;然監造單位政府另有發包,再因鐵工廠來不及提供鋼料,趕工做舖面之下變成已經灌漿,混凝土可能流入樹穴的現況,一整個像被黏膠糊住。

現下補救的方式,還是要切開,補放入分隔板作為周邊邊界,清除裡面的混凝土,重新置土。

補救之外  後續追蹤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專員陳香伊補充,這手法粗糙不太好。機具進來,多多少少會傷到根系,怎麼樣去減免傷害到最低。當下要立即處理,避免爛在裡面日後惡化。而如果已釀成損傷,則須保持土球的傷口平整,整理撕裂傷,且施用殺菌劑防止病菌感染導致腐爛影響生根,增取時間讓傷口復原;覆土時使用發根劑施肥,促進根系活化,但亦不能太多會有肥傷。

另方面,種植新樹部分,也要確定樹穴是否做好排水處理。再者,後續樹木生長的情況均需要再持續監督觀察。

而關於此計畫,附近居民表示,大家有贊成有反對,反對通常是因為交通狀況、空氣污染等等,不過之後樹跟樹之間裝有路燈,家門口前寬寬大大的,還有自行車道感覺還不錯。

重型機具直接在缺乏有效邊框的條件下於路樹旁開挖。攝影:林倩如。

重型機具直接在缺乏有效邊框的條件下於路樹旁開挖。攝影:林倩如。

怪手離路樹距離不到一公尺,中間幾無間隔。攝影;林倩如。

怪手離路樹距離不到一公尺,中間幾無間隔。攝影;林倩如。

路面剛被刨開,民眾要求相關單位積極改善工法以護樹。攝影:林倩如。

路面剛被刨開,民眾要求相關單位積極改善工法以護樹。攝影:林倩如。

羅斯福路五、六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樹木新植區段,自行車道及鋪面均使用透水材質。攝影:林倩如。

羅斯福路五、六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樹木新植區段,自行車道及鋪面均使用透水材質。攝影:林倩如。

新生南路三段人行道拓寬工程已近完工,後續樹木生長的情況需持續監督觀察。攝影:林倩如。

新生南路三段人行道拓寬工程已近完工,後續樹木生長的情況需持續監督觀察。攝影:林倩如。

 

旗山農地回填廢爐渣三年未移除 居民告市府行政怠惰

$
0
0
本報2016年3月4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旗山區大林農地遭業者挖土石回填廢爐渣已過三年,廢爐渣仍在原地。高雄市政府除了依《區域計畫法》連續開罰,卻始終未能將農地上的廢爐渣清除。反大林回填廢爐渣自救會、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及當地居民,認為高雄市政府行政怠惰,且涉嫌圖利業者,一狀告上法院,對市府提起行政訴訟,目前於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審理中。

旗山農地被回填99萬噸中鋼轉爐石(左),然後上面在覆上一層土,搖身變成假農地(右)。圖片來源:看守台灣協會

旗山農地被回填99萬噸中鋼轉爐石(左),然後上面在覆上一層土,搖身變成假農地(右)。圖片來源:看守台灣協會

尊懷文教基金會會長王中義表示,高雄市政府對於本案不作為,環保局無視轉爐石所放置的地點不當和污染情形,只管認定其為「產品」,不依《廢棄物清理法》或《土污法》處分,地政局也只用《區域計畫法》輕罰業者,根本是自廢武功。

轉爐石當做產品有其限制  回填農地就是廢棄物

王中義向法官指出,經濟部工業局同意轉爐石為產品有其限制,規範在土木工程用途上,作為地基填充和瀝青混合造路等,但業者卻拿來農地回填,完全不是土木工程,怎麼會是產品的使用?「就像汽油是產品,可以作為汽車燃料,但不能回填農地否則會造成污染,這樣回填當然是廢棄物。」

反旗山大林回填廢爐渣自救會會長鄭妙珍則拿出證據向法官陳訴,回填水池出現藍海,魚群暴斃,農地填滿後只要下雨就出現PH12強鹼的乳白色、乳黃色水,流入灌溉溝渠,有農民引此水灌溉番茄園,整區農作物都死光光。

自救會也提出證據指出,在業者占地7公頃、深20公尺的地區內,恐怕不只回填轉爐石而已,還有其他不明廢棄物,質疑比轉爐石更毒,要求市政府趕快依《廢清法》清除。

爐碴就這樣日以繼夜的填埋到農田中。(圖片來源:黃煥彰提供)

幾年前,爐碴就這樣日以繼夜的填埋到農田中,強鹼使水池池水變藍。圖片來源:黃煥彰提供。

地政局官員受訪時表示,從2013年9月起至今已對業者開罰近3百萬元,且將本案移送地檢署偵辦,法院依業者違反《區域計畫法》判處三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業者雖繳清部分罰款,但是目前仍在進行行政訴願。

王中義認為,這樣輕的罰責,業者不僅不會把土地清乾淨,且依《區域計畫法》法院也只能輕判,使得業者肆無忌憚,在2014年又新增了四筆土地回填廢爐渣,甚至侵占國有地和水利地。

檢察官依違反《廢清法》起訴業者  法院重判四年、罰金三百萬 

針對大林回填廢爐渣案,高雄地檢署去年對業者提起公訴。今年1月,高雄地方法院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重判業者四年有期徒刑,併科罰金3百萬元。判決書指出:

  1. 「廢棄物」與「產品」並非截然二分之概念。若持有人將特定物品有棄置的行為,或依照法令規定應將該物品廢棄時,縱使該物品名義上為「產品」,也仍舊應認定為廢棄物。
  2. 被告業者辯稱行政機關已做出「轉爐石依法登記為產品,不適用《廢棄物清理法》」的解釋,如此限縮的解釋造成保障不足,與法律牴觸,法院不採用這種解釋。
  3. 被告業者向中聯公司購買轉爐石售價每噸5元,而售出的中聯公司卻須另外支付每噸220元的推廣費,顯示轉爐石無經濟上的利益存在,又被告明知轉爐石無經濟價值,且不適合回填農地,卻非法提供土地回填廢棄物。

判決書最後指出,兩名被告業者違法提供土地回填轉爐石,也未取得許可就清運廢棄物,且農地回填轉爐石時間長達一年二個月,數量近百萬噸,已明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被告犯行後也無採取清除的補救措施,且為累犯,因此重判被告。本案仍可上訴。

本案由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代理訴訟,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台南社大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到現場聲援。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本案由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代理訴訟,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台南社大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到現場聲援。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反大林回填廢爐渣自救會、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及當地居民,上法院控告高雄市政府行政怠惰。圖片來源:王中義

反大林回填廢爐渣自救會、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及當地居民,上法院控告高雄市政府行政怠惰。圖片來源:王中義

法院判決打臉高市府  環團:市府應盡快清除廢爐渣

高雄地方法院的判決明顯打臉高市府對本案的行政處分,環保團體一致認為是進步的判決。王中義表示,市政府應積極面對農地回填廢爐渣案,要用《廢清法》和《土污法》,要求業者清走廢爐渣,否則政府可強行處理後再向業者求償。

對此,高雄市環保局表示,由於本案判決未最終定讞,因此無法貿然去做其他處分。轉爐石回填農地的問題,則還要再進行研究,請教相關專家學者。環保局強調,當地環保團體質疑土壤遭其他有毒廢棄物污染的情形,環保局會持續進行查驗。

據了解,市府內部曾就開挖移除本案轉爐石進行討論,但這些轉爐石要移往何處,也造成市府的困擾,最終可能必須回到中聯公司內部。此外,市府對中央法規不明確亦多所抱怨,希望中央就此類產品不要一面認定為資源化產品,一面又禁止回填,應制定相關管理法規及規範,使地方政府能有法源可據以控管。

 

台版「神鬼獵人」如何鍊成? 再努力點,理解原住民的疼痛

$
0
0
作者:賴品瑀(本報記者)

日前奧斯卡頒獎典禮,最受世人注目的絕對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終究以《神鬼獵人(The Revenant )》奪下渴望了20年的影帝寶座,各方鄉民無不即時以創意回應此事。為李奧納多開心之餘,也不禁好奇,神鬼獵人究竟如何鍊成?若有屬於台灣的神鬼獵人,又會是什麼樣貌?

李奧納多在電影《神鬼獵人》中賣力演出,奪得本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Photo Credit:Day Donaldson(CC BY 2.0)

在我們感嘆李奧納多為了奪下影帝而奮力演出,包括與熊搏鬥、大啖生肉、鑽進馬屍躲避暴風雪,讓自己在片中大部分時間處於重傷而在荒地上爬行著狼狽模樣之外,也試著理解為何他要參演此片。

早有準備的李奧納多在致詞中不只為自己喝采,更花篇幅強調「讓我們不要把這顆星球視為理所當然,就像我並不把今晚得獎視為理所當然。」 他更以本片劇組為了雪景一路移動到南極才得以拍攝的經驗,再次提醒世人地球所面臨的氣候變遷的真實與迫切。

李奧納多不但早在1998年,他23歲那年的地球日當天成立「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基金會」開始積極推動環保意識、2007年推出獨立製作的環保紀錄片《第11小時》,多年來不斷金援與聲援環保組織。再對照他在一個多月前拿下金球獎的感言,「我想把這份榮耀分享給共同參與的第一民族,以及全球各地的原住民聚落...現在是時候,我們肯認你們的歷史並且保護你們的原住民土地,不受企業利益還有那些剝削你們的人所侵擾。該是我們聆聽你們的聲音,為下一代保護這個星球的時候了!」不但想挽救地球的未來,李奧納多似乎更試著提醒,要必須從正視過去歷史中尋求解答。

匍匐爬出復活之路  更正視百年前發生了什麼事 

神鬼獵人帶領觀眾走進1823年的美國西部,一隊為了珍貴皮毛而來的獵人,在誘人而致命的密蘇里河上遊冒險著。那裡豐富的地理條件孕育著成群的野生動物,為了生存、為了奪得發財的機會,獵人們各自有著盤算。

然而對白人獵人而言的機會之地,卻也是第一民族原住民(舊稱印第安人)的生存之地,於是雙方試著衝突、試著交易、試著違約、試著奪取、試著傷害對方。就如同從故事的一開始獵人隊遭遇原住民突擊的場面,電影採取一種沒有正反方的訴說,只讓觀眾感受到雙方槍箭相向、殺紅了眼、感到同樣的疼痛、也同樣的恐懼著。

李奧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帶著混血的兒子、也是隊上最理解當地地勢、擁有最多山林智慧的領隊,卻因為先是驚擾幼熊而遭母熊攻擊、又因試圖對母熊開槍反擊而再遭一波攻擊而濱死,並因此走上荒地裡一個人的復活、復仇之路。

雖然劇中並無明確說明格拉斯過去的經歷,但從他從濱死走向復原時所湧出的記憶與幻象中,也描繪出他過去曾在原住民部落生活過,而那個部落遭到白種人屠殺。格拉斯仍深愛、懷念著當時遭難的亡妻、更心疼著他們混血的兒子未來恐怕得持續面對「他們只看得到你的膚色」的不公平人生。

我們旁觀著李奧納多自虐般的奮力演出,更跟著主角格拉斯在壯闊的雪景中步步驚魂,虛弱重傷的獵人在荒地中與當地各族數批原住民愛恨情仇著,有追殺、有互相恐懼戒備的分食著野獸屍體、有出手相助並相伴交心、也有遭到白人殺害高吊枝頭,格拉斯也曾拯救了遭到白人擄走、強暴的女子。

這個故事不只讚嘆主角如何憑著意志與智慧在壯闊山河間生存下來,匍匐爬出他的復活之路,更正視著該年代的美洲原住民所面臨的侵擾。例如我們將慢慢理解,劇中遇上白種人便全力出擊的阿里卡拉部落,是因為酋長焦心著要尋回遭白人擄走的女兒。

活在現代的我們,在歷史書上可以知道約這個故事的半世紀後,1870年代的淘金熱時美洲原住民將與湧入西部的白人有更激烈的衝突,將死傷無數。我們在神鬼獵人片中,包括皮毛交易等衝突中感受到哀愁的預感。

「該是聆聽你們的聲音,為下一代保護這個星球的時候了!」

就在228紀念日前後,藉著李奧納多的圓夢、神鬼獵人一片激起的廣泛討論,我們也把眼光看向台灣,檢視正在討論著轉型正義風潮中的台灣,如何看待與原住民相處的歷史?

卻非常遺憾的看到,電影「大尾鱸鰻2」的導演邱瓈寬與他的幽默朋友們以 「懂得笑,就不會痛了」來反譏原住民團體控訴片中歧視蘭嶼達悟族猶言在耳,卻又發生了實踐大學展排灣族石板屋,卻在說明牌上「野人」稱呼原住民;拉阿魯哇族祭典遭遊客亂入搶走聖貝;數位原住民獵人因為狩獵移送法辦,排排站上手銬的照片在媒體散佈著 。

為何在以熱情的美麗風景著稱的台灣島上,出於缺乏理解的傷害仍如此層出不窮?台灣也有很多壯闊的原住民故事,也有很多不下李奧納多般關心環境、歷史與正義的電影工作者與藝人,卻為何淪至只有嘻笑辱罵的電影要陪我們過農曆年,要人只管著在兩個小時盡情大笑就好?

即便不是作為主角,但退一步有個不被醜化扭曲的身影也那麼難?這樣的憂傷,不只發生在電影裡,走到太陽下也仍糾纏著現今的台灣原住民。

既然談神鬼獵人,就來說台灣的獵人,每年冬天一樁樁原住民獵人因狩獵行為落入法網的憾事中,我們如何在「孝子」、「違法就是不對吧」等討論個案行為的爭論中,理解狩獵文化與據此衍生出的祭儀的真正意義?更進一步看見法律在訂定的過程中漏去了什麼,而導致衝突在現在仍無限播放?

例如昨日原住民團體為布農族獵人王光祿聲請釋憲,指出野保法第21條之1違憲,將狩獵行為限縮只能存在於傳統文化與祭儀之中,十多年來讓二百位以上原住民獵人們接連面臨6個月以上的牢獄之災,也讓獵人文化與知識面臨無以為繼的未來。

「原住民的痛苦根源就是來自文化偏見」,學者官大偉在當天記者會直指忽視多元文化存在的現行法令,由於缺乏理解,而訂出與原住民既有的文化生活衝突的規定,終究釀成用法律要求原住民要怎麼生活的荒謬結果。美洲原住民一百多年前發生的事,難道還不足以作為教訓?

讓我們再看一次李奧納多的致詞中對原住民的敬意與承諾,「現在是時候,我們肯認你們的歷史並且保護你們的原住民土地,不受企業利益還有那些剝削你們的人所侵擾。該是我們聆聽你們的聲音,為下一代保護這個星球的時候了!」

《你在浪費食物嗎?》NG蔬果同樣美味

$
0
0
作者:戴劭芸(醜蔬果大翻身共同創辦人)

食物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而所有的食物都是地球給予我們最珍貴的資產,但在現今講求效益最大化的資本社會,人類替所有的交易制定許多制式的規則與規格,執意使用框架限縮本是富含百態樣貌的大自然,只為了方便管理。《你在浪費食物嗎?》將鏡頭帶到世界各國,從生產端、通路端、消費端個別探討現今社會食物浪費的問題。

檢視超市的垃圾桶內遭丟棄的食物,大多都是完好無缺,甚至沒有過期。圖片來源: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

食物浪費是誰惹的禍?

影響作物的生長因素有很多,包含氣溫、雨量、陽光、病蟲害⋯⋯等都是,錯綜複雜的環境變因之下,農夫種植的作物通常也會有不同的樣貌。但顧及產品包裝及後續販售的方便性,規格成為「作物」處理成「農產品」的第一道篩選標準。

通路商收購時,就會要求農夫理貨,淘汰掉太大、太小以及外觀不佳的農產品。

通路端業者與政府分別制定許多對農產品規格的要求,例如歐盟明文規定小於5.5公分的蘋果不能在市面上販售,只能做其他利用如堆肥或者動物飼料。而通路商則是對小黃瓜有外型上的限制,太彎的小黃瓜會因不好包裝而遭到淘汰,「零售商為人們的生活下了定義」,不僅總結了這些潛在的規格,也是現今人類社會的最佳註解。

「這種篩選標準與營養價值毫無關係,」影片開頭,農民就道出了心聲,「當你真正了解營養概念及人類需求,就會知道這些農產品都是一樣有價值的。」農友其實樂見居住在農田附近的居民撿拾被淘汰的馬鈴薯,對他們來說,反而減少了自己的罪惡感。

在我數次自身拜訪農友的經驗,也獲得了同樣的心得。農民非常認同格外品的營養價值跟市面上販售的農產品是一樣好的,只因規格的限制無法販售。現有的處理方式會選擇自己吃、送給親朋好友或者作為堆肥使用,希望格外品即使不能發揮經濟價值,也能有效地善用它們。而在近期日漸普及的農夫市集,可以觀察到農友會選擇將格外品作為贈品,或是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出,這不僅突破了格外品無法在一般通路販售的限制,也讓消費者能夠認識蔬果真實的樣貌。

過了收購這一關,也不代表這些農產品就能平安上架。為了講求快速,以及不耗費昂貴的人力成本,處理生鮮的農產品時,通路商通常選擇大批大批的丟棄稍有瑕疵的產品。例如在運送大量水果過程,就算只有部分過熟,通路商也會選擇整批丟棄,這時的數量皆是以噸為單位計算。

而在處理即將過期的商品時,通路商會以品質控管為由,每天都丟棄大量的食品,但專家表示食品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最佳賞味期限,過期的食品並不代表不能吃,卻只因為消費者的錯誤迷思使產品必須下架。

 

還可以食用的麵包變成廚餘。圖片來源: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

我們可以怎麼做?

過去消費者習慣被動的接受通路商所提供的標準規格產品,在背後生產端及通路上的浪費無從得知也漠不關心,直到食安問題浮現,赤裸地呈現在眾人面前,消費者才開始認知到「吃的食物」有多重要,人與土地之間連結存在的意義有多深遠,於是新型態的農夫市集開始廣泛地被接受。透過消費者與農夫直接的接觸與購買,可以更深入了解我們所吃的食物被誰生產、如何被生產。

另外也有食物銀行積極回收被丟棄的食物中尚可利用的部分。在產銷體系的層層架構下,食物的商品化,使得它失去的最初維繫我們生命根本的意義,而當體系重新被檢視,我們試圖重新定義食物的意義、建立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影片中也提到:「我們確實已經失去對食物的基本敬意。」而回收再利用以減少浪費,則使我們能夠重新正視食物的價值。

現今台灣有越來越多的組織,以不同的切入點試圖改善農業的產業現況。有提倡運銷去中間化的直接跟農夫買、試圖以社區作為單位共同購買蔬果的好食機、以公平貿易作為理念的生態綠、也有呈現不被市場接受的格外品的醜蔬果大翻身等。即使這些問題看似相異且改變的路遙遙無期,但追根究底其實殊途同歸,只要我們謙卑的面對土地,以自然與環境的角度出發思考,就能以最真實自然的姿態與土地共同生存。

※ 「醜蔬果大翻身」是由幾位學生在2015年1月組成的團隊,致力推廣良善小農辛苦種出的農作,對抗大眾對醜蔬果的歧視。請點此看團隊專訪報導

因為我不願手裡描繪動物 而身上穿著皮草

$
0
0
作者:灰塵魚

拒買皮草。繪圖:灰塵魚

不用一百塊錢,就可以買到真皮草。 即使知道現實殘酷,還是看了許多資料, 包括慘不忍睹的照片,知道自己一定會哭卻還是看了, 因為我不願意成為,穿著真皮草畫動物的女孩; 老是借用動物的形象,卻不關心真實的牠們的話, 比濃妝豔抹還要做作。

 

拒絕看完即棄 一本freegan無價書

$
0
0
作者:楊宗翰

我曾經認真地想要出書……我是說真的,空屋筆記這個部落格裡的文章幾乎都是以要放在書裡的心態在寫的。然而,這個部落格裡的內容,尤其是關於我在克羅埃西亞屠宰場裡頭的經驗,本身就充滿了濃濃的反資本反消費主義思想,這樣子的概念……其實非常難被當成一本一般的書來出版,你賣一本介紹如何不花錢還是可以過得很開心的書,就好像是出一本教別人不要破壞森林,結果書裡的紙張卻是用森林裡頭砍下來的樹木做的。

出版一本書需要號多少紙砍多少樹?圖片來源:Natasia Causse

我的文字不會有智慧財產權,我不介意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去轉載或是拿去利用。

當然,我還是會希望人們不會拿去做商業用途,如果真的被拿去亂用的話……我會非常難過……

但也就只是非常難過而已。

而且,我如果出書,書裡的內容基本上會完全跟部落格一樣,甚至還沒有圖片。書本的功用主要是讓那些平常接觸不到網路訊息的人有了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的媒介,他們真的有興趣的話,去部落格裡頭看照片和影片就好了,我也完全沒打算用彩頁的或是甚麼漂亮的裝飾。(都已經說是空屋筆記了做那麼精緻幹嘛?)

但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出在現代書籍、出版社跟作者的生存模式。一整個就超級不永續、不環保的!今天假設我們去書店買了一本書,不管他寫得再好,我們看了一遍,最多兩遍,就把書放到書櫃上一放好幾年,然後就變成廢紙或是二手書……

這樣超浪費的阿!

今天一本書經過那麼多道手續被印出來,結果只給一個人看過一次兩次就被丟掉。在我眼裡,不管它的材質有多麼環保、用甚麼再生紙或是甚麼環保油墨都一樣不對。

我可以理解,在現行的體制下,出版社只能依賴這種方式才有利潤,作者們也必須依賴銷量才能生存。但是,我想試試其他的方式,至少這本我自己的書,我要怎麼搞沒人管的了我。

我想出一本無價書,目前只打算印300本或500本(或者更少),因為數量有限,所以,我只會把書給我信任的人,無價書當然就是無價的,不是不用錢,是沒有價格,你要付多少就付多少,用錢用香蕉用擁抱都行。

但是,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拿到書的人,必須在一個月以內把書看完,隨意地在書上做筆記,然後在最後一頁簽名,寫日期,以及一句留給下個讀者的話,之後,把這本書,送給你的一個朋友,跟他說:一個月以內把書看完,然後簽名留言,再送給下一個朋友,而且要報備,不准收藏!(想看就自己回部落格看。)

這樣一來,這本書就不會因為被一個人看過了以後就變成二手書或廢紙,反而會因為被越來越多人看過而變得越來越特殊,之後,每本書就會真正的成為無價的書。

預計一本書被十個人或二十個人看過以後,我會回收。然後……再看看要幹嘛囉,也許放到各個圖書館去或是再送出去繼續流浪吧。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計畫注定失敗,免費的書不會有人想看,或者真的搶的太兇可能有人會偷去拍賣,但那都無所謂,我不打算做甚麼太強硬的規定,我希望大家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也許,我們真的有機會可以改變「書本」這項商品的產業模式。

但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同樣的,我最多也只是非常難過而已……

 


花間F16 玉帶弄蝶

猴城恩仇錄

$
0
0
採訪、撰稿:邱偉淳、柯金源;攝影:柯金源;剪輯:陳添寶

猴子佛前跳來跳去,來回穿梭古廟內外,讓人彷彿置身西遊記的花果山。只不過,山林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果點心,堆疊成小山貌,還有連綿山峰似的古蹟三峰塔。這是泰國古城華富里一年一度的猴子宴...

泰國古城華富里的猴子宴。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今年是猴年。這趟尋猴之旅,從台北到曼谷,再開車朝北方150公里;不只一探究竟,也為千里尋親。泰國長尾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日本獼猴(Macaca fuscata)、台灣獼猴(Macaca cyclopis),皆可溯源自印度恆河猴(Macaca mulatta)。獼猴雖分布各地,卻像難兄難弟,同樣面對人類爭奪地盤、棲地都市化的種種後果。

棲地都市化產生許多問題。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華富里是聞名世界的猴城,城裡有26,500人口與2,000隻左右的猴子混居。市中心8萬平方公尺內,就有近1,200隻猴子。相傳印加神話中,羅摩神(Rama)為白猴神哈奴曼(Hanuman)發出一箭,便落在華富里,封為猴子猴孫的應許之地。著名古廟遺跡桑普凱宮建於西元六世紀,猴子來得更早;據記載,這裡以前是森林。

泰國長尾獼猴的適應力強,自然棲地為原始林、次生林、紅樹林、沿河或沿海森林;野生猴吃水果、嫩葉,也會抓昆蟲補充蛋白質。牠與身形等長或更長的尾巴,是顯著特徵;又名食蟹猴,會在水邊用尾巴釣蝦蟹吃。不過,從森林猴變成都市猴後,已經失去野外覓食的學習機會。

森林猴已經變成都市猴。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城市居大不易,都市猴失去樹林,取而代之攀爬建築、電線,墜落和觸電時有所聞,嚴重恐致死。馬路如虎口,猴子又不會看紅綠燈,城裡每天發生車禍。至於吃,平時全仰賴居民和觀光客餵食,不夠時,則會闖進果菜市場與人類住居搶食。

人與猴混居城市,時時引爆衝突,部分居民為防堵猴子侵擾,會用棍棒、水槍、彈弓、鱷魚娃娃驅趕,並在建築外加裝柵欄、鐵絲網及電網,避免猴群闖入或破壞天線。有人討厭猴子帶來麻煩,但也有人受益而心存感激。居民感謝猴子帶來的觀光效益。

人與猴混居城市。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每年11月最後一個週日籌辦的猴子節,花費近40萬泰銖,準備2噸的食物宴請猴子。猴子活絡當地觀光,鄰近商家旅社、流動攤販、景點皆受惠,並間接造就更多工作機會。

猴子節活動。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人類因猴子得利,猴子卻因人類受苦。棲地破壞,猴林變成猴城,猴子只能險境求生。人猴的和解之道,泰國、台灣都還在尋找...

1400公頃的開發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台中城市周圍環繞著農地,保留著歷史紋理,然而1400多公頃的重劃開發,不斷吞噬這些土地。有些居民高興土地增值,有些居民卻惋惜生態消失,在兩極化爭議下,台中的未來,該往何處去?

大樓。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春耕開始,江慶洲在農地上,進行土壤改良,希望改良後的土地,能實現友善耕作心願。他去年也做過同樣的事,在另一塊田區改良土壤,收成一年後,農地面臨開發,無法再耕種,只能再找農地,重新來過。

江慶州。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江慶州不是個案,因為在台中市,目前有高達1400多公頃的土地,面臨重劃都更。這裡的土地重劃規劃歷史已久,原本有限制開發規範,卻因為地主抗議,不斷訴訟,市政府於是全部開放,形成現今1400公頃土地,分期公辦都更的狀況。

台中市南屯區,因為鄰近高鐵,規劃有高鐵門戶計畫,將近140多公頃土地,也將要進行重劃都更。面臨開發的鎮平、中和里一帶,是台中城市開墾的源起,有悠久歷史。在重劃區域內,大面積是農地,居民依然維持耕作,田埂旁的大樹,成為居民口中的台中金城武樹。

大樹。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農地、老樹以外,更有許多老屋,四合院的建築結構,有著高聳屋身,精美雕花,說明老屋不凡歷史。研究歷史文化的黃慶聲,在老宅圍牆上比劃著,說明當時如何利用圍牆,防禦盜匪。

老屋。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來到另一棟古宅,屋主特地走到屋後,展示保存良好的水道系統,說明當時如何用水、排水,老屋如何建立生活系統。對徵收重劃,屋主表示,老屋要不要保留可以商量,但多年來政府沒有明確表示,讓他們不知該如何因應。面對重劃開發來臨,黃慶聲為老宅子奔走,希望透過文資審議,保留這些歷史建築。

台中市土地高度開發,讓許多環境團體相當憂慮,擔心城市的激烈變動,造成農地與人權的衝擊,青年姜盈如舉辦討論會,邀請官員與專家學者到場和民眾對話,釐清重劃開發憂慮。

台中市土地高度開發令人憂慮。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面對開發引發的種種問題,台中市府官員表示,重劃開發必須進行,徵收手段也無法避免,市府也鼓勵地主自辦都更。姜盈如指出,過去已開發的重劃區,蓋了一堆豪宅,成為炒作工具,卻讓很多居民流離失所,重劃都更的意義在哪裡?

面對都更問題,學者指出,以徵收方式來重劃都更,並不是唯一的更新方式,其實透過公共設施改善,老屋修繕,都可以顧及地方歷史脈絡。

南屯區中和里下牛埔庄,一棟社區老屋正在修繕,當地發展協會,透過老屋再生方式,希望打造一個社區故事館,帶動地區發展。下牛埔庄也是台中歷史悠久的古聚落,有著百年土地公廟,和眾老屋與老樹,幾年來推動社區發展,吸引許多遊客到訪。不過社區同樣面臨重劃都更,土地可能被徵收開發,社區努力將化成泡影,部分居民希望能保留庄頭,讓人看見過去歷史。

牛埔庄。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農地上長出新的秧苗,江慶洲的農耕計畫,希望種出土地價值,讓人瞭解農地在都市滯洪和生態保育的功能,不該完全用來開發。開發巨輪改變著台中,1400多公頃的重劃開發,讓台中走上不歸路,在流離失所與破壞生態問題中,打造一座水泥之城...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1400公頃的開發】
03/07(一) 22:00首播
03/12(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在東海岸生活的人們

$
0
0
作者:東海岸原住民口述;莊慕華整理(地球公民基金會教育推廣兼任專員)
 
美麗的東海岸上遊人如織,強力發展觀光的時候,生活在此的人們存在感變得淡薄。攝影:廖靜蕙

東海岸原住民

今天的海很溫柔,水流緩慢,他沿著礁岩走上岸,把身邊的魚簍暫時放下。弟弟們已經在岸邊生火。他喜歡這個片刻。

有海、有朋友、有新鮮的魚,今天打到cuying(粗皮鯛)是老人家們喜歡的滋味,等會要帶回去。

他是一個阿美族,住在東海岸。

為什麼生活在這裡?

我從出生到當兵前都在部落裡,當完兵有工作一陣子,但還是想回到部落,所以就回來了。

生活的還習慣嗎?

我去過大城市,知道那裡五光十色的樣子,但我就是想回部落。在城市裡的時候覺得自己對Amis的東西瞭解太少,回來後就跟著哥哥們學習。學著下海,重新認識海的樣子,射魚是每個阿美族男人都要會的事,要給家人吃,跟朋友分享。其實我記得小時候跟家人下海的感覺,全家都到海邊一整天,邊玩耍邊游泳邊撿貝殼海膽。回來以後我覺得很習慣,這裏是我的部落,我的家。

你對這裡的想法是什麼?

剛回來的時候可能有點陌生,而且還不會射魚。但其他朋友放假時候就都去下海,久了我也跟著下海。每次的時間沒有固定啦,要看海讓不讓你下去打。天氣好,水不混濁,流不要太快,才可以下去啊。而且我們下去不會說要打什麼,要看海給你什麼,如果什麼魚都沒有打到也可以撿海草,最少也可以撿到漂流木吧?整個東海岸都是我們的冰箱,通常跟朋友一起去,上岸後就生火一起烤來吃,跟哥哥弟弟的默契就是這樣,常常去打魚,常常一起吃,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

魚越來越少,我們這一代下海都必須在海裡待更久。以前漁獲量很豐富時,大概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上岸,但是現在要游很久還是碰不到魚。

上個月有兩個哥哥打魚被抓,真的很奇怪,那些法律根本不懂阿美族,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要吃魚,客人要來、或是老人家要吃,還有pakelang的時候,我們去打魚不是去玩,但每次打魚還是被海巡當成小偷,很奇怪。

對於東海岸這麼多的開發案,你有什麼想法?

這個我沒有什麼要說的。

東海岸新移居者

南瓜藤爬在玉米小徑間,茄子架下是一叢叢黃豆田。各種深綠淺綠顏色蔓延在眼前。這裡是她每天工作,也是每天休息的地方。

生活不是切割成上下班,而是需要與不需要。

想喝茶時就拿牆角收集好的柴薪,稍微使力劈開還能聞見木頭的香氣。
不一會火點著了,炊煙微微升起。

她是一個新移居者,住在東海岸。

為什麼生活在這裡?

有好友住這裡,幾次來找他後覺得這裡就是我理想中可以跟自然共生共息的地方。

生活的還習慣嗎?
沒有所謂習不習慣,都是嘗試學習和磨合。我們搬到鄉下不是想把這裡生活的像都市一樣。有些用水泥把自己關起來的人對鄉下想像是輕鬆浪漫的,但我們一直都在學習。

你對這裡的想法是什麼?

這裡很棒呀,因為是跟大自然一起生活,走到海邊不用500公尺,可以去運動,去放鬆。不過如果說到跟人相處,鄰居彼此照應和認識是有,但更多關於村子裡的事就不太敢管了。之前已經聽說地方勢力不太友善,如果去抗議就會被恐嚇,所以幾乎不參與。

我之前在別的地方生活也有這樣經驗,例如去抗議一些浪費政府公帑,破壞大自然又沒必要的工程,但當時的經驗也不太好,大概小地方都是這樣吧。所以現在只好說也不是不關心,但不想再面對處理那樣的對立。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

觀光客太多了!

而且不只是人多的問題,以前路上的車都慢慢開,老人家小孩走路都不用特別擔心。現在只要寬一點的路,車子「咻!」就衝過去,相當危險。

而且因為觀光客變多,整個鎮的物價都在上漲。麵店的價格都快跟臺北差不多如果有新開的店也是服務觀光客,我們可以選擇的基礎生活功能越來越少,普通的炒飯都變成賣一兩百元套餐,東海岸的觀光造成當地人生活花費飆高。

對於東海岸這麼多的開發案,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所謂的開發是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說有那個必要性,公益性,我覺得我是可以接受(雖然也是不希望啦,但至少心裡願意試著接受)。但零星的開發,沒有規劃的開發,或是往山裡往海邊的開發,這些應該要禁止的。

東海岸公務員

他走出辦公室時,天已經全黑了。

自然空氣裡的溼度和辦公室乾燥空調十分不同,他彷彿聞到海的鹹味。

每天處理不完的程序、開不完的會,他有時真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公務員?

走在街上舉目所及是闔家外出聚餐、情侶逛街......
眾人的生活與這塊土地在白日辦公室中是一串串數字,在夜裡卻是一幕幕溫馨。

他是一個公務員,住在東海岸。

為什麼生活在這裡?

我想要好好過生活,又希望能夠學以致用。所以努力考來這裡,想要協助規劃公共事務。

生活的還習慣嗎?

剛來的時候發現每天都要處理一大堆程序,非常冗長煩悶。但工作越久,才發現是這些程序保護了我。在地方擔任公職不只要面對工作內容的專業挑戰,最難處理的其實還是鄉野政治。公務員應該要秉持專業做資源的合理分配,但大家知道你有資源就會想要左右你的想法。土地就是利益,各種地方勢力都想從中介入。有時候光是不妥協就得想盡辦法,程序反而成為一種緩衝。

你對這裡的想法是?

我們這裡人口外流的很嚴重,所以當務之急是必須創造能夠讓人口回流的產業;觀光業(例如重要賽事或活動)帶動服務業,就會把流失到外縣市的人口找回來,這是較快又不會太高成本的方式。

不過觀光產業很浮動,人帶回來後就要發展一些跟在地鏈結的產業,例如中階的休閒農業,經營行銷一些在地知名農產;但若是談到長期發展,除了休閒產業外,這裡也適合社福、教育等產業。台灣面臨老年化,我們的好山好水也是一種潛在資產。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

最大的困難就是溝通。民眾不曉得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很多時候是資訊不對稱,他們想得很直觀,但公務員有很多考量。即使有時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但為了能夠達成各類規劃,時間就必須拉長才有辦法做到。

基層公務員每天處理小東西就耗費很多精力,沒有辦法把各種資訊和規劃公佈給大家,這個責任應該是中高階主管要對民眾溝通,要培養信任感。

所以其實不只是處理事務,還得要處理關係。這真的很難。

對於東海岸這麼多的開發案,你有什麼想法?

現在東海岸許多大型開發案都是以前通過的,是地主在私有地上進行開發。當中央都已經核准核發,委員們都通過,以一個地方公務員來說,再用合法刁難實在有失公允,所以大多時候束手無策。當然也有除非民眾的輿論夠大,中央單位諸如觀光局願意撤案,那地方政府才有時機可以配合。
未來在東海岸不會沒有開發,因為基本如港口、道路的公共設施一定要維持,會隨著產業與人口的狀態調整。

氣球、糖果紙卡腸胃 年輕綠蠵龜陳屍金沙灣

$
0
0
本報2016年3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上個月底,美灩山安檢所人員發現一隻死亡的綠蠵龜,靜躺於東北角金沙灣。經通報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初步研判這隻海龜為青少母龜,年約十歲上下,除前肢有一些缺口外,外部無明顯外傷,解剖後發現消化道塞滿人造垃圾,數量「非常誇張」。其中不乏塑料製品,象徵歡樂的氣球、糖果紙也入列;研究人員研判,疑因難以消化的塑料佔據食道、胃部,無法進食致死。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海漂影響海洋生態議題已延燒半世紀,但因遠離人類生活,切身感不高而未有警覺;國人關注海龜處境之餘,應思考處理廢棄物的習慣與態度。

20160307_金沙灣死亡綠蠵龜腸胃中的糖果紙。攝影:郭芙。

死亡綠蠵龜腸胃中滿滿的塑膠垃圾。攝影: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20160307_金沙灣發現死亡綠蠵龜胃中的糖果紙和氣球。圖片提供: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

綠蠵龜胃中的糖果紙和氣球。圖片提供: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塑膠袋、氣球像水母  海龜易誤食

研究人員正在量測死亡的綠蠵龜。圖片提供: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塑膠袋會被海龜或海豚視為牠們最喜愛的食物水母或魷魚而吞食,造成牠們窒息或阻塞消化系統。這些塑料依成分不同,大約需要20~450年才會被分解;過程中,塑膠垃圾不斷地破碎成塑膠微粒,釋放出有毒物質污染海域、土壤,並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上。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連續幾年「國際淨灘行動報告」,塑料製品廢棄物盤據前十名不下,包括塑膠瓶蓋、吸管、免洗餐具、玻璃瓶、寶特瓶、外帶飲料杯等,九成以上與民生用品有關。

這些陸上使用的器具,因為處理不當進入海洋,又因分解緩慢而逐漸累積,對於海洋生物造成威脅,包括海鳥、海龜、大型魚類,都因此受影響。(延伸閱讀:2015台灣淨灘報告:瓶蓋滿沙灘 環團籲減少「塑膠足跡」

廢棄物管理策略  學者籲調查全台海岸垃圾熱點

「海洋本身不會產出海洋垃圾,海洋垃圾主要來自陸域及海岸被丟棄之固體廢棄物。」環保署2014年5月核定的「陸源污染造成海洋垃圾之因應對策」一開始即點明這個現象,當陸地垃圾如未妥善處理時,很容易受雨水沖刷及風吹落入海洋,成為海洋垃圾。

海漂議題雖常被解釋為跨區域整合性議題,不過學者認為台灣沿岸垃圾仍佔80%以上,影響沿海生態。在這項因應對策中,環保署針對各類污染源,包括河面垃圾、污水截流站、船舶廢棄物、海漂垃圾、掩埋場封閉後管理、港區進港船舶廢棄物、非法棄置廢棄物、河川行水區廢棄物及海灘活動等,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機關確實執行各種防範及改善措施。

但由於台灣分工過於細緻,岸邊、海洋、河川分屬不同管理單位,廢棄物的管理單位因落點而千變萬化,外界認為難以立竿見影。

程一駿指出,台灣四周因洋流強,容易捲動岸邊垃圾到四處,使得一些位處人煙罕至的海邊,仍存在大量廢棄物。他建議啟動台灣海岸全面調查,找出垃圾分布熱點,並分析材質,針對結果提出解決策略。塑膠製品通常來自人類的消費習慣,每個人都應謹慎使用資源,「用到不能用再丟,至少能做到減量,以及珍惜資源」。

人造海洋廢棄物,成了海龜的頭號殺手。圖為北海岸國聖埔海灘垃圾。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建立獎勵機制  有助漁民通報誤捕海龜  

台灣沿岸發現誤食塑料救傷的海龜,這並非第一例,但不是每隻通報的海龜都來得及救治存活下來。但是通報卻能避免或減少類似的損失。

海龜通報尤其應重視混獲誤捕造成的傷亡。「漁船誤捕後讓海龜嗆水,造成休克或暈倒,這時候如果丟回海裡,可能導致直接死亡或浮出海面一直到死。」海生館收容中心獸醫師李宗賢即曾建議漁民一旦發現誤捕海龜,勢必要通報海巡署送救傷中心,而非放回海裡,因為過程中,海龜可能已或吃到魚鉤、保麗龍塑料,無法潛入水中覓食;但漁民往往怕罰錢直接海拋。

程一駿即常收到漁港邊通報發現海龜,但這些地方照理說不會有海龜,可能是因漁民誤捕小龜怕被罰,而在近港時釋放,又擔心海龜危險而通報。因此,他認為應建立獎勵制度。「漁民並非故意捕捉海龜,對於通報誤捕的漁民,應給予記功獎勵。」若能及時送收容中心檢傷,存活率可增加10~20%,對全世界海龜保育,有益無害。

海龜是世上最古老的航海家,卻因棲地破壞、海洋廢棄物、油污污染及誤食延繩釣的魚勾、漁網誤纏、混獲等傷害,而面臨瀕絕處境。民間發起將每年的5月23日訂為「世界龜日」;聯合國也將2012年5月22日生物多樣性日,訂為「海洋生物多樣性」,呼籲全球關注海洋生態。

海龜是世上最古老的航海家卻因棲地破壞、海洋廢棄物、油污污染及誤食延繩釣的魚勾、漁網誤纏、混獲等傷害,而面臨瀕絕處境。。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都更一定要迫遷? 聖胡安市用「土地信託」改頭換面

$
0
0
本報2016年3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高妙嬋編譯;蔡麗伶審校

老舊都市活化是一大課題,拆遷更是台灣常見的都更手法,但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San Juan)藉由社區土地信託計畫(community land trust)成功讓都市再生,將高度污染且以淹水出名的社區改造成安全又欣欣向榮的區域,並獲頒2015-16年聯合國人居獎(2015-16 UN World Habitat Award)

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市。圖片來源:聯合國人居獎網站。

這項計畫主要是著手處理馬丁佩納水道(Fideicomiso de la Tierra del Caño Martín Peña),當地有超過2萬5000人住在這個長期以來以污染及淹水出名的地區。當地居民決定進行一項非常有抱負的計畫,要在水道附近一片200英畝左右的土地,創造一個安全、永續且適宜人居的社區。在促進社區進步的同時,沒有增加居民任何財務上的壓力,也讓這項計畫豎立起了典範。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廖桂賢指出,「沒有迫遷的都市改造」(Urban improvement without displacement)就是這個計畫的精髓。

「這項計畫關注了許多關乎適宜人居的核心元素,例如確保那些住在沒有土地使用權的住戶能保有自己的居住地、社群的參與以及土地的保護。」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法拉(Leilani Fahra)說,「獲頒這座獎項顯示出大家認同居住是人類的權利,而不只是身外之物。女性是社群的領導者,而這項計畫能確保他們名正言順地擁有自身的財產。」

該信託計畫「Fideicomiso」執行董事戴華耶(Lyvia N. Rodríguez Del Valle)表示,這項計畫主要是建造基礎設施系統以及重新安置500戶以上的家庭。「這個體認對聖胡安這座城市的社區有很重大的意義。」她說,「我們能藉由這次機會,呼籲大家關心這裡正在發生的事情,鼓勵大家繼續支持我們社區,因為我們需要實現隧道的環境修復,以及處理影響我們人民的公共衛生問題。」

Amber Porter

當地長期受嚴重污染困擾。圖片來源:Ambah(CC BY-NC-ND 2.0)

「獲頒這座獎項,我們都深感榮幸,不只是為了我們社區,也是為了波多黎各。」草根團體the Eight Communities Adjacent to the Martín Peña Channel(G-8)主席Carmen L. Febres-Alméstica說。

G-8發言人莫卡杜(Mario Núñez Mercado)指出,社區正在討論如何運用這個獎項來促進此計畫的發展。「對我們而言,這個獎項肯定了我們15年來所做的努力。」他說。

「我們相信社區的社會正義,最重要的是,住在適宜人居的住所是大家的權利。許多人就住在隧道附近,沒有暴風雨排水系統,所以只要每次淹水,那邊就會氾濫。」莫卡杜說。

他解釋,多年來的污染以及水災已經大大影響孩童的教育,也造成社區早期居民的窘境,「特別是那些受洪災非常嚴重的地區。」同時是社區重新安置委員會的一員,也是居民的佩根(José Caraballo Pagán)說道,當地一直為拯救河流而戰,這條河流已經漸漸遭受污染。「我們為了活得有尊嚴而奮鬥,而這座獎項則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大步。」

家鄉核廢怎解? 北海岸居民邀青年312訪核電廠

$
0
0
本報2016年3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週六312廢核遊行即將展開,這是2011年福島核災後,台灣第六度舉辦大型反核行動,今年訴求「告別核電、面對核廢」,而身處核一二四廠的北海岸居民,跟向遊子們喊話,廣邀當天上午青年返鄉走訪核電廠周邊,回顧建廠前地方樣貌、人文與生態,更要一起討論核電廠除役後對地方的期待與想像。

20160307北海岸312活動記者會

北海岸居民邀請312上午實地走訪核一二四廠。攝影:賴品瑀。

此活動將由遭核一二廠夾擊的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對抗核四至今36年的鹽寮反核自救會主辦,他們將在當天上午從北市自由廣場、新北市淡水捷運站、基隆客運終點站發出三台「返鄉核廢專車」,邀請當地出身的青年們在參與下午凱道出發的大遊行前,先回鄉面對核一二四廠,向反核先烈前輩致意,更宣示將承先啟後,要求政府面對老舊核電廠與核廢料處置這些刻不容緩的難題。(延伸閱讀:金山青年拍「北海老英雄」 再現北海岸反核身影

核電廠就在家附近  北海岸居民籲蔡英文宣布停建核四

北海岸面臨核一二廠冷卻池的用過核燃料棒爆量存放、露天乾式貯存計畫又遭質疑非常危險,在核廢料貯存廠址難產的狀況下,恐怕未來仍要長遠以核廢為伍。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當地團體今年的行動提出訴求為「核一二廠冷卻池滿就停機,降低核災危險;反對未經核廢選址、設施選項廠內現行乾貯;除役的目的,在還我乾淨土地、非變相開發;未來廠址再利用,需考量居民的期待與發展;核四廢止不封存,趕緊變賣、歸還或再利用;核廢墟專責管理,檢討立法管制;非核家園入法,莫讓台灣成核廢亂葬崗。」

「核四應該直接廢掉,別再封存繼續坑錢!」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重申將核四直接廢掉,原址改建成博物館、遊樂場或還地於民等再利用,並對即將上任的總統蔡英文喊話,要求明確宣示核四停建,不要再拖延。

也因此,主辦單位向北北基宜首長與當地選出的新科立委喊話,點名柯文哲、朱立倫、林右昌、林聰賢、吳思瑤、呂孫綾、黃國昌、蔡適應、陳歐珀,邀請他們參與當天活動,更要求他們出來帶領社會面對核廢問題。郭慶霖強調,去年年底大選期間,雖然很多政治人物表態反核,但卻無人明確對核廢問題表達意見或給出承諾,這些政治人物不能再以拖待變。

核廢是全國問題  不該讓偏鄉獨自承擔

「政府現在想盡辦法,只想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就好。」目前已急迫卻難解的核廢處置問題,當政府分別向偏鄉居民下手,因此有「弱弱相殘」的困境。

「這不是北海岸、貢寮、蘭嶼居民個別的責任,這是整個社會都要承擔、都要面對的責任!不應該有少數地方來承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核廢料問題我們永遠不會有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只能努力找到傷害最小的方案。」但這樣的方案會是什麼,或是對誰的傷害最小,是要社會與承受核廢的「核廢災民」要一起討論、一起面對的。


閒置燃氣機組加劇紫爆? 台電喊冤:為夏日發電儲備

$
0
0
本報2016年3月7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中南部空污有解?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以3月6日為例,指出閒置未發電的燃氣發電量比燃煤發電量高,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短期就可解決4月到9月秋冬中南部紫爆,若要達到全年非核無煤,則每家戶每月須多付85元。

台電回應,過去的電力調度確實是經濟考量,燃煤優先,但因應全民對乾淨空氣的需求,現已研議環保調度方案。不過,天然氣發電仍有儲存槽容量不足及發電時數的限制,要完全取代燃煤,仍須進一步規劃。

立委與學者要求台電減少使用燃煤發電。左起:蔡培慧、洪慈庸、何欣純、蘇治芬、莊秉潔

立委與學者要求台電減少使用燃煤發電。左起:蔡培慧、洪慈庸、何欣純、蘇治芬、莊秉潔。攝影:陳文姿

全年度天然氣取代燃煤  每月每戶多付85元

今(7日)莊秉潔與立法委員蘇治芬、洪慈庸、何欣純、蔡培慧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台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解決每年4月到9月中南部的空污紫爆。

莊秉潔以3月6日紫爆日的發電狀況為例指出,當天台電與民營燃煤電廠的淨發電量為8554.6MW,同時間,公民營燃氣電廠卻有10,169.3MW的閒置容量,台電只要在電力調配上以燃氣優先,中南部的空污問題將大幅減低。

莊秉潔並以去年11月台中火力發電廠降載後的空污模擬資料證明,減少燃煤機組發電確實有助於減少中南部空污。

根據莊秉潔教授之模擬評估,若台中電廠、中龍、六輕所有燃煤機組停機,台中地區紫爆區域明顯減少。台中、彰化北部,南投地區及雲林海線 PM2.5明顯改善,但在彰化二林無明顯改善。圖片來源:莊秉潔

根據莊秉潔教授之模擬評估,若台中電廠、中龍、六輕所有燃煤機組停機,台中地區紫爆區域明顯減少。台中、彰化北部,南投地區及雲林海線 PM2.5明顯改善,但在彰化二林無明顯改善。圖片來源:莊秉潔

雖此法只適於秋冬春季用電需求較低的季節,不過,這段時間剛好是中南部空污最嚴重的時節。如要全年達到非核無煤,以天然氣發電取代燃煤的話,莊秉潔估計,每戶每月要多繳85元。

台電回應:提環保電力調度  天然氣全面取代燃煤仍有限制

對於民眾嚴重關切空污,台電發言人蕭金益指出,過去電力調度確實偏重經濟成本,以燃煤優先;不過現在台電內部已提出環保調度的做法,須等上報經濟部。至於調度後的電價,由於現行採浮動電價,燃料成本將反映在電價公式中,調幅則視天然氣使用量而定。

蕭金益也說明數個全面使用天然氣的困難之處,一、天然氣儲存槽容量有限,目前容量僅可供應七天,中油正在規畫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二、天然氣有氮氧化物(NOx)的排放總量限制,如果要增加運轉時數,氮氧化物排放勢必增加;而若要增加排放量,須經環保署同意。

台電解釋,並非蓄意讓天然氣機組閒置,而是其有安全運轉時數限制,因為夏日為用電尖峰,所以把大部分運轉時數留在夏天,冬天排歲修或不發電。

從廠區望向台中火力電廠四個煙囪, 攝影:陳文姿

台電有辦法從燃煤改為燃氣發電,拯救中南部空品嗎?圖為台中火力電廠四個煙囪。攝影:陳文姿

2025全面非核無煤要成真  立委:現在就該開始規劃

對於這些問題,莊秉潔同意,要全面以天然氣取代燃煤並非一蹴可幾。但建議天然氣發電機組可排在5月歲修,並增加氮氧化物防制設備。排放總量方面,電力公司應提出環境差異影響評估送環保署審核。此外,台電也應重新檢視與民間的購電合約。

立委蘇治芬等人今天也在立法院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台電檢討每年9月到4月間的發電比例,天然氣淨發電量/裝置容量比應達95%以上,購電以燃氣機組優先於燃煤機組,且於一個月內提出電力調度計畫。

蘇治芬表示,希望台電現在開始規劃,今年9月就開始執行。何欣純也呼籲經濟部調度電力應以環保、國人健康為主軸,雖然在看守內閣期間,行政部門也應有所作為。

立委蘇治芬等人在經濟委員會提臨時提案 要求檢討電力調度計畫

立委蘇治芬等人在經濟委員會提臨時提案,要求檢討電力調度計畫

 

高雄工業城轉型綠能關鍵? 台日共尋「氫經濟」發展利基

$
0
0
本報2016年3月7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工業城市高雄面臨氣候變遷、產業轉型的呼聲下,「氫能」是否成為未來的關鍵產業?5日由立委趙天麟辦公室主辦的「氫能城市論壇」在高雄登場,邀請全球領先推動氫能經濟的日本政府代表和專家學者,及國內產官學界一起探討高雄發展氫能產業的可能。

論壇發起人趙天麟表示,高雄擁有發展氫能的條件,過去高雄作為工業重鎮,對台灣經濟有重大貢獻,卻留下沉重的環境污染整治課題。隨著近年城市基礎建設改善,高雄在面臨產業轉型的此時,原有的雄厚工業基礎,可發展乾淨環保先進的能源產業,成為氫能的製造、儲存、運輸中心。

他強調,希望能夠借鏡日本發展氫能的經驗,促進台日能源合作,讓氫能成為高雄翻轉工業城市命運的契機。

5日高雄舉辦氫能城市論壇,邀請日本推動氫能發展的產官學界與會分享日本經驗。攝影:李育琴

5日,高雄舉辦氫能城市論壇,邀請日本推動氫能發展的產官學界與會分享日本經驗。攝影:李育琴

氫能:21世紀最乾淨的能源  日本致力發展20年

氫能雖然並非再生能源,卻被譽為21世紀最乾淨的能源。氫氣可由許多物質中取得,包括石油、天然氣、生物燃料和污水、污泥等,或者是電解水中產生。其能源的產生過程是由氫和氧結合的化學反應產生動力,而使用後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只會產生水蒸氣,在綠色能源中,有能源效率高、可儲存、運輸和低污染的優點。

日本是目前致力於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至今已研發超過20年,擁有全球最多的氫能專利技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氫能源訂為國家重點政策,在國內推動氫能示範城市,政府也投入大筆資金推動氫能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

Toyota「未來」(Mirai)氫能車,在氫能城市論壇上展示。攝影:李育琴

Toyota「未來」(Mirai)氫能車,在氫能城市論壇上展示。攝影:李育琴

論壇會場展示了全球第一台氫燃料電池車。這台由豐田汽車研發製造的氫能車,在2014年開始量產上市,儘管售價高達700多萬日圓,在日本政府大手筆補貼下,一開賣即有亮眼成績。為了讓氫能產業更加普及化,豐田汽車也將該公司擁有的5680項專利技術免費釋出,希望帶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同時降低開發成本。

氫能日常應用  實現氫能社會、低碳家園

除了氫能車,日本政府也補助加氫站的建置,讓目前仍相當昂貴的氫能基礎設施能夠普及,促進產業穩定發展。東京都政府則希望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將奧運村打造為氫氣城,接駁巴士、電力和熱水100%由氫氣供應,並在奧運後改建為學校或住宅商業區,讓民眾入住。

受邀出席論壇的日本福岡縣知事小川洋,分享自2004年起福岡縣推動氫能城鎮的經驗。位於九州的福岡是日本重工業和經貿重鎮之一,政府將縣內大型鋼鐵製造產業衍生的大量副產品氫氣,發展為替代能源,且將氫能源實際應用於日常家電設備和交通工具。目前在北九州地區,有全球第一座氫能示範社區,實踐低碳永續家園。

台灣工業餘氫發電  可抵一座核一廠

針對台灣在氫能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可能方向,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楊正宏表示,高雄有發展氫能的先天地理優勢,且氫能產業的上中下游都有,可惜分散在各地,產業未能整合。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現場展示的各式氫能車。攝影:李育琴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現場展示的各式氫能車。攝影:李育琴。

此外,政府並未積極推動能源回收,因此工業廢氣、廢水當成廢棄物處理,事實上可在石化工業區內就地應用廢氣製氫,提供在地居民氫能源的民生應用。

台灣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召集人左峻德則指出,台灣的工業餘氫大約有60億立方米,如果把工業餘氫用來發電,可以抵一座核一廠。對於新政府面對減碳、非核家園和2025年使用綠電須達20%的政策目標來說,發展氫能是重要的選項。

學者:2025綠電要占20%  發展氫能、補助強項產業

「但是新的能源科技做起來沒有想像中容易,」左峻德說,燃料電池產品要商業化,若沒有政府補助下很難發展,包括日、韓、德等企業都是如此。儘管日本氫燃料電池已經商業化,日本政府仍在2014、2015年補助相關產業超過200億日圓。

日本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豐田正和指出,為了解決日本能源自給率低的問題,日本政府投入氫能發展20多年,當初就意識到有門檻問題,在產業初期需要很大的研發成本,因此做了很多事扶植產業。隨著產業發展穩定,成本也會隨之下降,就像今天的太陽能產業一樣。

左峻德分析,台灣的燃料電池零組件產業很強,國際燃料電池大廠的零組件是台灣做的,只是我國產業整合能力不足,缺乏系統性產品。此外,台灣的燃料電池摩托車在市場上有相當競爭力,相關的低壓交換儲氣罐技術也很傑出,是產業發展的利基。

台灣的燃料電池機車研發低壓儲氫交換瓶,有產業優勢。攝影:李育琴

台灣的燃料電池機車研發低壓儲氫交換瓶,有產業優勢。攝影:李育琴

對於台灣氫能產業發展方向,日本九州大學氫能能源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佐佐木一成建議,政府應針對已有紮實技術但風險高的產業進行補助,發展產業強項、高成功率的產品,集中在聚焦的產業,他認為台灣的氫燃料電池機車很有發展的市場。

受邀出席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致詞時表示,「為了建立永續的能源系統,以及實踐非核家園的目標,氫能可以說是台灣能源轉型的一個戰略選項。」

蔡英文進一步說明,在開啟綠能新時代的做法上,未來政府將結合產官學的資源,全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會協助氫能或燃料電池的研發進一步商業化。對外,針對氫經濟,則希望擴大與日本的產業合作。

 

【三月民俗植物曆】尚好ㄟ天然驅蟲植物:苦楝

$
0
0
作者: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中研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我常開車在高速公路上南來北往,路旁開著不同花色的樹提醒著我春、夏、秋、冬的四季演變,年復一年、週而覆始。這幾天,中山高速公路台中路段即將要上場的是開著淡藍色花朵的苦楝樹(Melia azedarach Linn.)。

如果不是名字有個「苦」字,苦楝應該會有更多人會喜歡它的。對我而言,我還真的喜歡苦楝這個樹種。前一陣子,台中市政府要我陪著建設局的同仁到各中、小學看看能不能再種一些樹,一長串由林務局東勢處育的樹苗清單中,就有苦楝這株台灣的鄉土樹種。

只要學校的主任、校長開口問我,「教授啊!您覺得我們學校種什麼樹好呢?」,我一定跟他們說「種苦楝好!」而我總可以講出一堆苦楝的好處,諸如為台灣原生種、樹型很美、花很香、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氣照顧...等,通常這些學校的同仁看我這麼認真的推薦後,都會申請幾棵苦楝來種。

苦楝,圖片攝影:王升陽

苦楝,圖片攝影:王升陽

苦楝花香 一點也不苦

但也有人一聽到苦楝就馬上反應,「不要啦!名字那麼苦,種別的好了。」呵呵!取名字很重要吧?不過對文人而言,反而因為苦楝與「苦戀」、「苦念」發音相近,使古代出現不少歌詠苦楝的詩詞。如宋朝的楊萬里就說:「我來官下未多時,梅已黃深李綠肥。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開」。謝逸的詞也講到楝花:「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萍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

您有聞過苦楝樹花的香味嗎?有一年我從中興大學中興湖旁開著花的苦楝樹下走過,就被那股淡淡的清香所吸引,於是我趕緊請學生帶著樣品瓶來採了四、五朵花,立刻回研究室用頂空微固相萃取法配合氣相層析質譜儀(HP-SPME-GCMS),避免掉溶劑的干擾,直接分析苦楝花自然揮散出的氣味成分。

對我們的研究室來說,要瞭解像這樣揮發性成分的組成,大概只要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苦楝花香味成分的分析結果是以安息香酸和安息香酸甲脂為主要的成分。說到苦楝花精油(經水蒸氣或低極性溶劑萃取)成分組成的研究還不少,但像我們這樣直接收集花香的研究大概是沒人發表過的。

多樣驅蟲功效成為天然的殺蟲劑

苦楝除了木材是優良的家具及裝潢材料外,在中草藥的利用上苦楝皮與苦楝子都在典籍上有所記載。如李時珍《本草綱目》就認為楝樹皮具有清熱解毒、去肝火、止痛、治疝、疥、驅蟲的活性。而《中華本草》中也載明苦楝子具有行氣止痛、殺蟲、治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等功效。

自1980年代起,在環保意識下農業領域開始減少合成殺蟲劑的使用,於是從自然界中尋找生物性農藥來管理病蟲害成為一個受注意的研究課題。楝科植物中的印度苦楝樹(Azadirachta indica;Neem tree),因具備殺蟲、滅菌的功效,長期在印度傳統民族藥學(阿育吠陀)被當成草藥來使用,印度苦楝樹所分離出的印楝素(Azadirachtin)及其數十種衍生物就具有抗蟲活性,目前已被證實可防治十目400餘種農林、倉庫和衛生害蟲,是理想的生物殺蟲劑。

苦楝果實,圖片攝影:賴鵬智(CC BY-NC-ND 2.0)

苦楝果實,圖片攝影:賴鵬智(CC BY-NC-ND 2.0)

在天然生物農藥中同樣受到注意的另兩種楝科植物還有今天的主角苦楝以及原產中國四川的川楝(M. toosendan)。中國的學者對苦楝以及川楝的研究已累積了相當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成分為苦楝素(Toosendanin;亦稱川楝素),是從苦楝皮中分離的具有驅蛔作用的楝烷型五環三萜類成分,無色針狀結晶,其存在於苦楝的樹皮和川楝的果實及根皮與樹皮(於香椿樹皮中也有發現)。

苦楝素具有驅蛔蟲作用,能透過蛔蟲表皮,其直接作用於蛔蟲肌肉,使蟲體自發活動加強,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和麻痹,最後使蟲體不能附著於腸壁而排出體外,由於苦楝素能興奮腸肌,使張力和收縮力增加,故驅蟲時不必服瀉藥,是理想的驅蟲藥。除了三萜類成分成分,苦楝皮中也含有黃酮類melianxanthone和阿魏酸的衍生物,如阿魏酸二十六醇脂(hexacosylferulate)。

至於在苦楝子中的成分是與根皮或樹皮不同的,主要的成分則包括苦楝新醇(Melianoninol), 苦楝酮(Melianone);苦楝醇(Melianol)、苦楝二醇(Meliandiol)、苦楝子三醇(Meliantriol)、香草酸(Vanllic acid ) 、香草醛( Vanilin ) 、 苦楝素及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4-benzenedicaboxyicacid dimethylester)等。

由目前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來看,楝科植物,特別是苦楝與川楝的殺蟲作用是相當顯著的,主要的作用機制為忌避 、拒食、抑制昆蟲生長發育、接觸毒及攝食後的毒性(胃毒) 。因此,在強調綠色農業及生態農業的潮流下,如苦楝萃取物之天然、低毒性以及容易在環境中被分解之特性,在農業病蟲害管理以及環境保護工作中是具有應用前景的,值得學界深入開發。

除了農業的用途外,苦楝自古即是著名的驅蟲藥,現代的醫學研究也證實苦楝皮的乙醇萃取物具有不錯的抑菌活性,對綠色木黴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均為0.5%;而甲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濃度為 2%。

也有研究指出苦楝甲醇萃取液對黃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等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時苦楝皮乙醚部分提取物對串珠鐮孢菌的MIC值(最小抑制濃度)為5mg/mL。也有研究指出苦楝成分可抑制病毒的RNA合成;其熱水萃取物可亦制多種肺癌細胞株的生長。

另外亦有研究利用小鼠甩尾試驗證實苦楝的75%乙醇萃取物具有些許的鎮痛活性,但可抑制胃潰瘍及減緩腹瀉。最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研究證明苦楝素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肉毒中毒治療藥,它能有效阻止肉毒中毒病人和動物(小鼠、大鼠、兔和猴)死亡,並使之恢復正常活動。一般認為苦楝素的多重活性是組隔鉀離子的通道,並促進鈣離子的流通所造成,目前有許多研究團隊正針對苦楝素的生理作用機制進行探討中。

森林是我們的答案

有機會時我常會跟我的學生、聽眾或讀者這樣說,「Trees are the ansers」,森林是我們的答案,不是嗎?樹,不止是木材而已,以醫療保健系統而言,無論是東、西方的傳統體系,很多都是以林木所製造出的特殊成分,作為藥品的主要來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目前仍有80%左右的人口依賴傳統醫療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森林特產物(special forest products),又稱為非木材森林產物(non-wood forest products),是指來自於森林、林地或森林以外的林木,所生產的「非木材」產品。這些產物可以是採集自原始林或是人工林,也可以是生產於混農林業(agroforesty,結合林業與農業間土地利用的研究科學或實作方式)的產品。

森林特產物的種類可包括食物類、醫藥用品、香料及工藝品等。事實上,植物資源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舉凡食、衣、住、行,無一不與其緊密的結合。我們也要記得,森林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也就是綠色環保的資源,我們應該發揮萬物之靈的智慧,善加利用森林資源,為後代子孫與這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留下永續的好環境。

歐巴馬野生動物日談TPP:史上最「重環保」貿易條約

$
0
0
本報2016年3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吳郁娟編譯;蔡麗伶審校

今年的世界野生動物日(3月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接見動保團體,細數任內保育成果。歐巴馬也不忘將保育計畫跟頗具爭議的TPP掛勾。他表示,TPP是史上對環境保護最嚴格的貿易條約,並且特別呼籲保護大象,並聲稱若無法拯救大象,「對自然界與人類都是無法原諒的。」

野生大象正在消失。(來源:Harvey Barrison)

歐巴馬:剩餘任期內將持續保護大象

歐巴馬表示,美國在保護國內野生動物,與協助非洲對抗非法獵捕都取得重大成就。然而,他仍對部分動物族群慘遭滅絕感到憂心。

「我們正面臨失去野生大象的風險。不管是對人類或是自然界,這都是無法置信也不可原諒的情況。」歐巴馬說,「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來拯救這地球上最巨大的物種,對於非法捕獵象群、象牙交易的犯罪網絡予以制裁。」

歐巴馬在野生動物日這天接見動保團體,強調政府已對取締非法捕獵投入資源,加強查緝,更使中國同意禁止象牙進口。他更進一步表示,在剩餘任期內,保護大象的計畫決不鬆懈。

「TPP最重環保」 歐巴馬:部分保育條款已施行

根據聯合國調查資料,許多非洲大象因為象牙而慘遭殺害,約60%的大象死於盜獵者之手,這也代表象群的族群量正在減少。在中國與部分亞洲地區,大象代表極高商業利益,導致大約每20分鐘就有一頭大象死於非法獵捕。

美國政府一項調查更指出,至今已有20起關於非法交易、走私象牙或犀牛角的案件在美國法院宣判。至今美國政府已訓練來自40個國家的2000多名查緝人員在其母國執行保育計畫。歐巴馬還細數他任內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數項成就,包含打擊非法漁獲、大猩猩研究,還有保育艾草松雞(greater sage-grouse)——北美最大的松雞——的計畫。

歐巴馬也不忘將保育計畫跟具有爭議性的TPP掛勾。他表示TPP是史上對環境保護最嚴格的貿易條約,而其中針對物種保育類的條款已經在美國執行。

「在美國,我們史無前例地成功保育一些族群數量下降、一度瀕臨危險的物種,例如座頭鯨與路易斯安那黑熊。黑熊很大,我可不想跟牠打交道,但我很高興我的孩子跟孫兒還能親眼見到這些動物。」歐巴馬說。

「然而,我們的星球仍然面臨物種滅絕危機。政府已將此列為優先計畫,挽救劣勢,並且嘗試各類有效方法保護自然資源,這也是為了下一代著想。我持續關注保育議題,也獲得許多成果,特別在保護野地與水資源上,超越任何一位卸任總統。」

面對核廢玩真的 民間籲新國會提預算、法案

$
0
0
本報2016年3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8日上午於立院舉行「福島核災五週年省思 台灣的廢核關鍵」座談會,強調核廢問題將是新政府、新國會最艱困的挑戰,除了要落實對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遷場承諾,即將除役的三座既有核電廠的萬束用過核燃料棒等核廢該何去何從,更到了面對的時候。

20160308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座談,提醒新政府新國會面對核廢。攝影:賴品瑀。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言人崔愫欣表示,在本週末的312廢核遊行訴求中,對於新國會的期望有包括,非核家園法排入優先法案,核電除役時間表入法;刪除核四封存預算,直接廢止核四;經濟部儘速啟動低階核廢料遷出蘭嶼計畫,落實承諾;刪除核廢料境外再處理預算,儘速啟動核廢相關立法;積極推動能源稅立法;輻射食品嚴格把關。

因此遊行主辦單位正在邀請立院各黨團,希望他們能在遊行當天上台跟人民說明將在新國會如何運用立法的力量落實非核家園。崔愫欣更指出,相對於核四封存、核一二三除役,都已在近年已取得社會共識,目前核廢問題仍無共識,甚至無解。

落實核廢料遷出蘭嶼  希婻‧ 瑪飛洑:提出預算與法案才是真的

「立法院明確提出遷場的預算才是真的」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希婻‧ 瑪飛洑表示,蘭嶼從1991、1995年就開始不斷要求台電提出遷場時間表,卻直到1999年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簽訂新伙伴關係,承諾2002年將核廢料遷出蘭嶼,卻至今仍未遷出,即便土地租約已經到期, 蘭嶼居民已在2012年發表土地永不續租聲明,但未盼到當局明確的作為。希婻‧ 瑪飛洑認為,蘭嶼低階核廢料遷場不能是口號,新國會新政府在預算與法案有實際動作,才能獲得信任。

希婻‧ 瑪飛洑表示,目前蘭嶼訴求的是全面檢測輻射、擬出除污計畫;土地租約過期、儘速遷離蘭嶼;島上居民健檢、調查流行病學;制訂特別條款、保障蘭嶼權益。希婻‧ 瑪飛洑更指出,蘭嶼持續要求全面健康檢查,與流行病學研究,確認族人所受的核廢影響,尤其之前蘭嶼貯存場的檢整工程,島上約有2000位中壯年族人曾參與,卻從未有任何的後續追蹤。

福島戒嚴令解除  已回歸日常?

福島核災事發五年,日本當局宣布解除疏散令,但是否等同於核災已經過去,災民生活已回歸日常?旅日作家劉黎兒強調,除了日本現在現在還是處於核災緊急狀態,戒嚴令根本還沒有解除外,目前災區仍有不少是「放空的鬼城」狀態,即便疏散令解除,回去的人數不到原先1/10,且大多是只有遷戶口。而之前福島縣也已經宣布放棄對山林的除污,劉黎兒質疑,僅對住家的土地進行除污,但一陣風雨便讓山林的輻射再次擴散,並無意義可言。(推薦閱讀:追蹤福島核災系列報導

綠色和平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提出「福島/車諾比 2016核能之殤報告」摘要,檢視五週年的福島核災、30週年的車諾比事故的後續輻射污染情形,及對災民在健康與社會層面所造成的影響,指出除了當時從核電廠到政府無法即時反應外,從災後緊急疏散、長期管理數十萬流離失所的災民、到廣大受污的社區與農業用地,政府始終無法提供完善支援與賠償。而這份報告將在9日當天開放全球下載。

Viewing all 198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