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在人類捕鯨史中,長期為主要捕鯨對象。所以1851年的梅爾維爾【白鯨記】是以抹香鯨為主角也就不會太讓人感到意外,除了這點讓他們在人類歷史中的貢獻外,像是龍涎香等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產物都是從抹香鯨身上產出的,所以幾乎每個人對於聽到抹香鯨這個名詞都不陌生。而現生的抹香鯨在齒鯨類群(生物分類上的齒鯨亞目 Odontoceti)中只有一科一屬一種,而且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類,身長可達18公尺。
抹香鯨。圖片取自:Wilson, D. E. and Mittermeier, R. A. eds. 2014.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Vol. 4. Sea Mammal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而在2015年末的這一陣子,抹香鯨一家也是蠻出風頭的,有電影來刻畫出他們在自然界中的威力(2015年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也有抹香鯨的化石被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所啟發而命名的抹香鯨化石物種(學名為 Albicetus oxymycterus)。
這些都不斷的提升了抹香鯨的知名度,不過大概就好像「鯨」怕出名,豬怕肥,有了名氣,似乎不免連祖宗十八代都會被起底?!抹香鯨的家族史中有什麼人才呢?他們又是從那裡來的呢?
最古老的抹香鯨
在化石紀錄中,目前所知道最古老的抹香鯨化石大約生活在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Oligocene)。而這化石是在目前的阿薩拜疆(Azerbaijan)地區所發現的。
如果不是因為有這個抹香鯨的鯨魚化石,薩拜疆這個國家對我來說依舊很陌生。阿薩拜疆的地理位置大概土耳其的東邊,伊郎的北邊。而在2000多萬年前的時候,這一大塊地區都是沈浸在海中,也因此到目前為止發現了不少鯨魚化石的紀錄。
這件目前被認為最古老的抹香鯨化石是在1970年的時候由在喬治亞(Georgia,阿薩拜疆西邊的鄰國)的古生物學家姆契德利澤 (G. A. Mchedlidze,1931-2009年)所命名為 Ferecetotherium kelloggi的。fere 在拉丁文中有類似或是接近的意思,而 cetotherium 則為鯨魚;而kelloggi 是姆契德利澤將這新發現的鯨魚物種名稱獻給另一名在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凱洛格(Remington Kellogg)。也因此或許這鯨魚化石的中文名稱可以用凱洛格鯨。
有趣的是,當時姆契德利澤為這新鯨魚物種命名「凱洛格鯨」的時候,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抹香鯨,而是另一種已經完全滅絕的齒鯨類。
凱洛格鯨 Ferecetotherium kelloggi 的下顎骨。圖片取自:Mchedlidze, G. A. 1970. Osnovnye cherty paleobiiologicheskoi istorii kitoobraznykh. Akademia Nauk Gruzinskoi S.S.R., Institut Paleobiologii, Metsniereba Press, Tbilisi.
六年後(1976),姆契德利澤受到其他研究的影響,有了新的想法,轉而認為凱洛格鯨應該是一種早期的鬚鯨!(這一部分的細節,日後會試著在談早期鬚鯨演化的故事中來詳細說明。)
在將近40年前的時代,資訊的交流並沒有現在的那麼方便,但現在只要有心,用網路搜尋一下,大概都會搜出一些相關文章,但是當時的年代要找資料的話,通常都要等個一年半載的才會拿到相關的資料。再加上當時姆契德利澤的研究文章(1970和1976等)是用俄羅斯文寫的,所以姆契德利澤所命名或是研究的鯨魚化石並沒有很廣泛的為人所知(在當時的環境下,英語已是在科學研究中很強勢的語言)。
到了1984年,姆契德利澤於1976年用俄羅斯文寫的關於鯨魚化石研究書籍有了英文翻譯(原文的書名《Osnovnye cherty paleobiiologicheskoi istorii kitoobraznykh》。英文翻譯後的書名為《General features of the paleobiological evolution of Cetacea》),而隔年巴恩斯(L. G. Barnes)就在海洋哺乳動物科學期刊(Marine Mammal Science)寫了一篇文章,指出姆契德利澤命名的凱洛格鯨應該是屬於抹香鯨家族的人,而不是其他的齒鯨或甚至是鬚鯨。
從巴恩斯寫了這篇評論文章後,至今已經邁進30個年頭,當提到最古老的抹香鯨化石的時候,人們總是想到在阿薩拜疆所發現的2000多萬年前的凱洛格鯨,但嚴格來說,凱洛格鯨並還沒有完全被確認真正是應該被歸類在抹香鯨家族的一員(如我們在上述所講的一樣,凱洛格鯨已經至少換過兩次名字了!而這樣的情形在化石的研究中,其實很常見)。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有針對凱洛格鯨的新研究來幫他驗明正身。
而另一個抹香鯨家族的成員在認祖歸宗的過程也是挺坎坷的。
鯨魚、海象傻傻分不清楚
在一開頭的時候,我們有提到最近2015年12月有抹香鯨的化石被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所啟發而命名的抹香鯨化石物種(學名為 Albicetus oxymycterus)。
耐人尋味的是,這化石抹香鯨已經被寄養在海象家族90年了!去年(2015年)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所發表的新研究才將他正名,正式歸回抹香鯨家族。
大概很少人會將海象和抹香鯨搞混。但是在古生物學的世界裡,非常有趣的是,我們常常要靠著僅存的化石來判斷,雖然我們藉著看更多的標本來減低誤判的機會,但是出差錯的狀況也是時有所聞。
Albicetus oxymycterus 的學名是由拉丁語的 albus(白色)和 cetus(鯨魚)組合而成,所以有白鯨的含義,是博爾司馬(A. T. Boersma)和派恩森(N. D. Pyenson)紀念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所取的名稱。而 oxymycterus 是在1925年的時候,由 凱洛格(R. Kellogg)用希臘語 尖銳(oxy)和鼻子(mycter)所命名的,所以有尖鼻子的意思。也因此這個化石抹香鯨的中文名稱或許可以被翻譯為──尖鼻白鯨(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抹香鯨家族的人,不是在大家另外熟知的小白鯨家就是了)。
尖鼻白鯨 Albicetus oxymycterus頭骨的復原圖,灰色的部分為化石有保留的部位,右下角的比例尺為 20 公分。圖片取自:Boersma, A. T. and Pyenson, N. D. Albicetus oxymycterus, a new generic name and redescription of a basal physeteroid (Mammalia, Cetacea) from the Miocene of California, and the evolution
尖鼻白鯨首先在1925年時由凱洛格 (R. Kellogg,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凱洛格鯨的名稱擁有者)所研究並且命名為 Ontocetus oxymycterus。當時凱洛格認為這件新發現的鯨魚化石和在1859年由萊迪( J. Leidy)所命名的一種鯨魚化石 Ontocetus emmonsi 很像,所以在1925年的時候將新的鯨魚化石命名為 Ontocetus oxymycterus,已呈現出這兩種鯨魚的相似性。
但其實在1869年時,萊迪就已經意識到他在10年前(1859年)所命名的那個新鯨魚物種,有可能根本就不是鯨魚,而有可能是海象。
一顆牙齒定終身
為什麼會有鯨魚、海象傻傻分不清楚這樣的情況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萊迪在 1859 年命名的 Ontocetus emmonsi只有依據「一顆牙齒」!
|
J. Leidy(萊迪)於 1859 年命名新的鯨魚的模式標本。目前確認其真實身份為海象的犬齒!圖片取自:Kohno, N. and Ray, C. E. 2008. Pliocene walruses from the Yorktown Formation of Virginia and North Carolina, and a systematic revis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Pliocene walruses. Virginia Museum of Natural |
這樣的想法在之後及最近的研究(像是 M. Chruchill 等人於2015年在演化期刊 Evolution 所發表的研究文章)都指出當時萊迪在 1859 年所命名的那個物種確實應該就是海象,而不是鯨魚化石。所以 Ontocetus這一個生物學分類上的屬(genus)是應該被歸在海象這一個大家族裡,而當時在1925年由凱洛格所命名的 Ontocetus oxymycterus 則是屬於鯨魚中抹香鯨這一家。
因此很明顯的,Ontocetus oxymycterus 需要一個新名字來正名!而結果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尖鼻白鯨(Albicetus oxymycterus)。
尖鼻白鯨生活在大約1千6百萬到1千4百萬年前的東太平洋沿岸,在現在的美國加州附近。
現生的抹香鯨幾乎分布在全球各個角落。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種抹香鯨的化石物種被發現及命名,而其廣泛的地理分布(如生活在目前中亞一帶的凱洛格鯨及太平洋東岸的尖鼻白鯨)及長遠的歷史(如2000多萬年前的凱洛格鯨和1500萬年前左右的尖鼻白鯨)都暗示著抹香鯨家族史在全球海洋歷史中佔有一席的地位(但化石紀錄目前還是只能說著斷簡殘篇的家族史,像是凱洛格鯨和尖鼻白鯨到目前為止都各只有這麼一件標本被發現)。
而台灣除了最近(2015年10月)及2004年全球注目的爆炸抹香鯨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之外,目前還沒有在抹香鯨的化石留下正式的紀錄。不論是現生或是化石的抹香鯨都遍佈了天涯海角,其抹香鯨的形象,不論是因為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最近的新電影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人類長期以來對於抹香鯨的獵捕或是因為他們龐大的體積及在海中優雅、迷人及難以捉模的蹤跡,都在人們的心中佔據了一個角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從台灣發現的化石紀錄會在抹香鯨的家族史中寫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