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信眾擠爆朝聖路 喀什米爾高山垃圾清不完

$
0
0
本報2015年9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曾被讚為人間仙境的喀什米爾,也是印度教的聖地,每年7、8月總是吸引不少教徒前往朝聖。然而,近年來造訪的信眾與觀光客已逼近每日1萬人次,儼然是大型「進香團」進駐,嚴重汙染當地喜馬拉雅山生態。

阿瑪爾納特石窟前聚集的信眾。圖片來源:sandeepachetan.com(CC BY-NC-ND 2.0)

朝聖路途滿布垃圾 信徒也覺噁心

海拔超過3800公尺,40公尺高的阿瑪爾納特石窟,藏著一根據說是濕婆神的化身。每年的7月和8月,約有50萬信眾為了對印度教最至高無上的神祇致敬,展開為期五天的朝聖之旅。

然而,原本應該是一條維護良好的整潔道路,如今卻佈滿了塑膠廢棄物和排泄物,汙染直達沿途彎流的支流小溪和主要河川。

「朝聖之旅的意義和沿途滿地的垃圾,在我的內心產生衝突。這是一趟精神旅程,但身邊所看到的景象卻讓我噁心。」一名信眾表示,如果往後幾年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依舊存在,朝聖之旅將會因此畫下休止符。

訪客一天一萬人次 當局疲於應付

造訪神廟的不只是信眾和遊客,還包括環境專家,還有視這類情況為燙手山芋的政府衛生部門官員。根據官方數據,訪客數量已從1950年的4500人次暴增至2012年的65萬人次;遊客則從1950年的1萬5000人次暴增至2012年的200萬人次。

根據汙染防治委員會(PCB)官員最保守的估計,每天約有一萬人次造訪阿瑪爾納特石窟。

不過,缺乏後勤支援的現狀,替當地政府造成沉重負擔。為期60天的朝聖季,山區配有7000名維安人員、還有1500隻小型馬和為數不少的車夫,協助載運朝聖者及其行李。

此外,身兼牧羊河谷人民福利基金會(PPWO)主席的環境專家Riyaz Ahmed Lone表示,當地阿瑪爾納特神廟委員會(SASB)提供的垃圾處理設備和衛生設備,無法負荷成千上萬信徒的需求,導致有部分信眾必須在野外就地解決。

塑膠垃圾 排泄物汙染最嚴重

儘管當地查謨-克什米爾邦政府立法禁止使用聚乙烯(PE),信眾留下來的大多還是塑膠袋和塑膠瓶。

除了人類的塑膠垃圾和排泄物外,小型馬和驢等駝獸的排泄物,最後也會被沖進附近的小溪中,而這些小溪最終將匯集至利德(Lidder)和信德(Sindh)兩條主要河流。

一位不具名的PCB官員表示,至少需要設置六座以上功能齊備的汙水處理廠,才能處理數萬觀光客和朝聖團排放出的穢物。然而,目前當地只有二座運作不太順暢的處理廠,因此大部分的穢物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大型河流流域,約有200萬喀什米爾居民日常使用的水源受到影響。

喀什米爾公共衛生工程部(PHE)部長Ghulam Mohammad Bhat說明,約有85%印度居民的飲用水源自山上匯流下的地表水。他接著強調,當地並沒有衛生管理機制,導致河川被野地排泄物和旅館的汙水處理系統所汙染。

進香期延長 生態專家強力反對

印度教阿瑪爾納特神廟委員會(Shree Amarnath Shrine Board,SASB)於2002年成立後,把原本30天的進香期延長至60天,前往朝聖的人數隨即翻倍成長。印度官方數據顯示,直到1990年末期之前,造訪人數從未超過10萬人次。

印度人權鬥士Gautam Navlakha強調,當時有生態專家對此延長政策表達強烈反彈。Navlakha建議應採納西藏脆弱地區和恆河發源地的嚴格人數限制,除了總人數10萬人上限外,每天也要限制3000人次進入。

但是,Navlakha的建議完全被忽視。從SASB網站上得知,今年每日平均入山人次超過3000人甚多,其中單單七月六日就高達2萬人次。

香客多了 森林少了 天災更頻繁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估計,每年有3億至3億3000萬人次造訪世界各主要宗教聖地。如何控管大量旅遊人潮,已成為全球宗教聖地的關注議題。

專家 Swami Agnivesh學者指出,每年成長的香客人數所造成的生態破壞,也許就是導致2014年9月侵襲喀什米爾的大水災,釀成600人死亡,180億盧比的經濟損失。

根據喀什米爾環境生態部2014災後評估報告,全國的生態退化現象(ecological degradation)是發生自然災害的主要因素。

報告指出,1992年為因應觀光基礎建設,喀什米爾森林覆蓋率因而減少了10%,並且該地的水域面積也從1911年的356平方公里降至2011年只有158平方公里。


中國觀察 全新環保公益遊戲規則

$
0
0
中國環境調查系列報導之七
作者:林吉洋

天津爆炸之後,一大早接受電台 call out 訪問關於天津爆炸的初步想法(請參閱拙文)。

坦白說,不是天津爆炸還會有下一個爆炸,可能如友人所預言在昆明、「安寧大煉油項目」正伺機上馬,也有可能在南京石化工業園、又或者在廣州深圳。

沒想到一語成讖,8月22日在山東淄博又上演了一次大爆炸。

中國不缺爆炸案,爆炸久了其實大家也就習慣,上次引發恐慌的就像霧霾,就像土壤重金屬汙染、就像鎘米事件。一個汙染事件出來,媒體煞有其事討論一番,但是時間久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被其他事情帶走。

環保組織協助污染受害者收集證據,常見的援助力量還有媒體與學界專業人士。攝影:林吉洋

公民環保行動的天花板

7月第一天,上海金山爆發了反對PX(石化)項目的街頭散步,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在街上抗議了連續一個禮拜。

其實市民朋友也許對抗污染意志不堅,他們甚至對於PX項目一知半解,市民朋友們上街抗議的,只是因為PX項目「蓋在我家旁邊」,而影響到家庭成員的健康風險,以及購置房產的價格。

大部分的媒體關注到眼前的單一事件,例如哪裡抵制PX項目上馬有幾萬人上街散步?哪裡又發生了特大爆炸事件。今天在這,過一陣子又會在另一個地方,單一事件並不重要,這種無組織的抗議行動、群體事件或許一時很搶眼,但長遠來看,還不足以構成結構性的改變。

讓觀察者更好奇的是,這些遍地開花抵抗汙染生產者的自發行動,為什麼沒有形成更組織化的行動。少數環保組織採取進入現場大量傳播、近距離挑釁的方式對抗,也承受相當的風險與代價,但是絕對不願意成為群眾事件的組織者或要角。

環保組織謹慎地避免直接參與群眾事件、並刻意的使干預事件個案化、回到程序上、法院裡去說理或申訴、謹慎的避免越過政府對環保組織容忍的底線,這類潛規則是環保組織彼此之間很有默契地遵守,所以大多環保組織仍然是旁敲側擊式的回應現狀與課題,在公眾知情權與公眾參與權力之間琢磨,然而對於程序之內的法律救濟不足以發揮的情況下,法律之外的公民行動空間,民間社會一時間似乎仍然無法形成一個顯著的對抗力量。

似乎中國的環保運動正進入一個嘗試蛻變的階段,讓社會大眾意識到「汙染對每個人都有影響,只要環境傷害行為存在,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汙染受害者」,因此環境傷害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讓環保運動這個事情本身跳脫鄰避運動的層次,而是轉化為環境公民的意識。

污染企業到任何地方都有受害者,所以環境運動不只是把汙染生產者趕到別處之外,而更重要的是嚐試在單一個案中,進行議題的公共化。可是環境運動的進展似乎就卡在這裡,環保運動光在在個別議題上打轉,在輿論以及博弈層次的實力上,似乎難以扭轉國家政策。

例如中國目前石化產業政策、煤炭能源政策、興建水壩、全力發展核能源的政策,幾乎是地表跟地底下所有能用的資源、能夠開發的部分都開發出來提供經濟發展使用。為了滿足設定的GDP增長指標而必須高歌猛進、排除萬難(也排除了環評與安全生產)的發展。

在這一年(2015)的獨立調查行動中,我發現即便環保組織盡可能爭取程序上的合法權益、對政策旁敲側擊的干擾,這些行動的空間仍然被壓縮當中。

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政府發現民間公益、環保組織的各種活動與發展的輿論力量,已經挑戰了政府的權威地位。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政府認為這些豐沛的民間組織力量雖然某程度上和緩民眾直接與政府衝突對抗的可能性,但這些活躍的民間組織力量並不只為中央政府所用,而可能被「境外勢力」影響更多,藉由資金挹注與培訓交流正在厚植民間組織與政府抗衡的能力。

最近幾年政府民政部主辦的慈善展覽會(慈展會)規模越來越大,由民間大型基金會承辦,組織全中國知名的NGO參展,政府藉此承認NGO對社會的貢獻、甚至藉由頒發榮譽形塑一些NGO的「好榜樣」。

另一方面,對於違反「潛規則」的NGO組織或公益人士,則是藉由「嚴打」再次確認「政府底線」的存在位置。今年除了連續幾起環保人士被羅織罪名,起訴逮捕,對其他公益領域也開始釋放訊號。

3月份,五名在公交車上宣傳反對性騷擾的女權運動者被控以「尋釁滋事」遭到拘捕,所屬的女權組織「杭州蔚之鳴」也因為員工與家屬承受巨大的壓力而被迫關閉。

6月份廣州兩位推動反歧視運動的「公益老男孩」郭彬和楊占青,被警方指控「非法經營」遭到廣州與鄭州警方祕密拘捕30天,最終獲得釋放。

7月初依照「尋釁滋事」大量關押起訴維權律師,引發世界性的關注與救援。

透過一連串的事件博弈,政府似乎是在有意的宣示一些事情,政府除了開始建構一條統整NGO的統一戰線,一步一步將民間組織納入治理,另一方面政府卻又緊縮NGO的活動空間,建立新的遊戲規則。

中國政府治理民間組織的三支箭

第一是《境外NGO組織管理辦法》進入立法程序,未來將約束境外NGO組織對中國境內組織的活動。等於是直接掐住中國境內NGO的資金來源,並且在營運方式上面,對境外組織合作、資助、培訓等事務,立法約束。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以來,中國NGO組織的迅猛發展,相當大程度是受到境外基金會大量提供的資金與培訓,為有意推進社會轉型並參與的民間公益人士提供大量的連結與資金挹注。

第二是社會組織的管理規則形成,未來各個民間NGO有可能被規定必須設立「黨組」(黨組跟黨委不同,黨組扮演類似協調諮詢角色、黨委則有實質領導關係)。未來並且要求每一家NGO組織必須要擁有社工執照,藉由執照換發來管理機構營業。

更重要的是,社工這一門行業,大量地承接政府採購的業務,而且這一職業角色開始被賦予越來越多維持社會穩定的成分,遇到災難例如爆炸或者沈船的時候,各級單位的社會工作人員被大量組織成為工作組,以緊迫盯人與疏導壓力的方式維持家屬群體的穩定。

第三是「樞紐型組織」或「中介組織」的形成,政府單位藉由一些老牌或者大型的NGO組織擔任中介組織,透過資源分配或者培訓機制去影響行業組織運作,或者直接培養一堆名人、專家大咖,扮演政府治理民間部門的輔助或直接成為對口單位。

這種塑造「榜樣」的做法同時配合輿論的興起,由於在民間社會組織在「公益」旗號下發展出多元不同的機構定位與核心價值。政府一方面舉辦全國性的民間公益展覽活動「中國慈善公益專案交流展示會」,另一方面也開始動員輿論區隔慈善公益跟帶有政治性目的NGO組織。

去年底開始,一篇文章就在批評公益組織當中有「混進羊群裡的狼」,NGO從業人士即認為,「政治性的NGO請你滾出公益圈」或強調「公民權責匹配」是典型塑造輿論。利用民間的矛盾,重建符合官方治理需要的統一戰線。

而很多民間公益人士並不清楚,或根本沒有這一層認識,甚至根本上希望能擁抱這一層關係。政府所希望的發展方向是,一步一步將這些激進的行動派孤立,然而予以打擊。

治理與反治理雙方正在調適新關係

在這些政府的治理政策之下,筆者感覺到一種詭異的局勢。民間組織一方面警覺到空間的限縮,因為多年以來,大家習慣了期待更開放的作法,但是另一方面民間組織又很清楚「天花板」存在的客觀事實,即便政府強化了治理作為,然而民間也在適應新的空間,並在空間中尋找新的做法。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不如預期,政府更迫切需要「穩定」局面,然而過去「維穩」政績導致官民矛盾更大,看似又不是一個好方法。而民間組織過去在緩和社會劇烈矛盾上基本上還是起了正面和緩作用,從這裡來看,即便政府治理民間組織可能更加保守、但也可能正在尋找更聰明的作法,畢竟輕率選擇的結果則是雙方付出的成本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民間公益與環保組織,由於境外基金可見未來將受到政府的控管影響,在資金上面民間組織也越來越必須走向獨立自主,為了避免依賴政府採購的局面,NGO直接向公眾發動籌資是一個熱門的方法學,然而另一方面,隨著公共化解決社會矛盾的空間受到限縮,以及NGO發展與自由主義經濟觀念影響,越來越多的NGO也慢慢變成一們創業的方法學,這種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未來恐怕也會成為中國NGO發展的一種風景。

中國城市污染公開評比 浙江溫州最透明

$
0
0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中國被評價的城市污染源資訊公開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8.5分提高至今年的44分,重點企業排放數據公開和環評資訊公開這兩項亟待加強。

最新的這次評價涉及120個環保重點城市,得分最高的是浙江省溫州市69.3分。圖片來源:Malcolm Moore

8月11日公佈的最新 《城市污染源環境公開(PITI)指數評價報告》顯示,中國被評價的城市污染源資訊公開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8.5分提高至今年的44分。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重點企業排放數據公開和環評資訊公開做得不好。

因為重點企業一般都是大企業,也是當地的利稅大戶,往往會受到當地政府保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這樣解釋。

PITI 的誕生起源於2008年5月中國開始實施的《環境​​資訊公開辦法(試行)》,這個辦法第一次對政府和企業環境資訊公開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要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2009年合作開發了PITI評價體系,並據此對113座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監管資訊公開狀況進行了第一次評估

最新的這次評價涉及120個環保重點城市。北京位居第四,得分67,得分最高的是浙江省溫州市69.3分。

溫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林曙說,環保資訊公開得益於溫州市民的推動和參與。另外,溫州民間環保組織多,號稱「百團萬人」,即100多個民間環保組織,1萬多名環保志願者。

溫州的成功經驗是,環保部門把所有的案件處罰都公開,讓老百姓來監督污染企業到底有沒有整改。「資訊公開讓我們嚐到了甜頭,老百姓以前認為環保部門是污染企業的庇護者,現在覺得環保部門是真正在打擊污染、取締犯罪。」林曙說。

雖然平均得分還是44分,處於不及格水平,但7年來,中國環境資訊公開實現質的飛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馬軍說,第一次PITI 評價發現各地環境資訊公開程度十分有限,內容也不完整。到2011年度評價則顯示,中國113個城市污染源監管資訊公開水平總體上持續提升,環境資訊公開制度基本確立。2013年,一些規範性文件的出台為社會公眾監督提供了資訊支持。陸續有地區開發了重點污染源自行監測資訊發布平台,向公眾公開重點污染源的實時排放數據。

馬軍說,中國環境保護多年來受制於三大難,即環境執法難、環境訴訟難和社會監督難。「深層次體制變革不是一夜之間可以解決,但擴大環境資訊公開是積極且穩妥的切入點。」 

IPE和NRDC組織專業人員組成評價小組,向所有評價城市進行資訊公開申請,根據溝通和反饋情況評價當地環保部門主動公開的環境資訊和依申請公開回复情況。

PITI指數對政府、企業也起到了推進作用。2011年PITI評價發布後,當年就有218家企業對其污染問題及整改情況做出了說明。

王燦發說,在剛開始做評價的時候,很多城市都在30分以下,這讓人很沮喪。但在國家的推動下,資訊公開有了很大進步。明年的指數還會更好,因為評價項目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要求重點企業做到數據公開並不太難。」他說。

境外再處理核廢將放烏坵? 環團批台電粗暴

$
0
0
本報2015年9月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立院明日將再審爭議性的核廢料境外處理預算案,預計以112.57億元將部分用過的核燃料棒送至海外處理。反核團體今呼籲立院全數刪除該筆預算,並指出核廢料境外再處理是騙局,處理後的核廢料還是會回台灣。並爆料指台電在6月提給立委的說帖中,已訂出將處理後的核廢料放置金門烏坵的時間表。

反核團體表示,核一二廠燃料池將爆滿,將小部分送交國外再處理,只是在爭取空間,讓核一二繼續運轉。針對反核團體的說法,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境外再處理只是核廢料處理方案之一,將尊重立院決議。至於處理後的核廢料是不是放在烏坵,也只是方案之一,尚未確定。

反核團體在立院前抗議台電計畫將核廢料境外再處理。攝影:陳文姿。
反核團體在立院前抗議台電計畫將核廢料境外再處理。攝影:陳文姿。

再處理  權宜之計或騙局?

今年2月台電上網公告招標 「核一、核二廠用過核子燃料小規模國外再處理服務案」,預計以112.57億元的預算,將1,200束、約200噸的用過核燃料棒送至海外處理。但遭立院要求,須先通過預算案才可招標。6月11日黨團協商後決議此案先凍結,交由專案決策小組決3個月內做出決定。離限期僅剩數日,立院明日將開會討論此案。

境外再處理主要是將鈾與鈽分離,做成再生鈾,剩餘核廢料會變成約原體積1/5的玻璃固化廢棄物。這次預計送海外再處理的僅是小部分試驗計畫,可紓緩核一、二廠燃料池貯存壓力,以維持核一、二廠持續運轉發電至滿40年之執照效期。

台電表示,此案將有助解決燃料池爆滿的問題,國際上也有先例,會於合約中註明再處理後的鈾跟鈽不送回台灣,剩下的玻璃固化廢棄物,未來將運回台灣併入高階放射性廢棄物一起處理。

但反核團體指出這只是個騙局,目的是延長核一二廠的運轉,將小部分用過核廢料送到國外,國內卻持續製造核廢。且再處理後仍是高階核廢料,估計至少一萬年才能降低輻射值至背景值,20年後還是會回到台灣。更甚者,連同鈾、鈽也都可能送返台灣。

選定烏坵已排時間表  台電:仍未確定

而運送回台的核廢將放置何處?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拿出6月台電於黨團協商所提說帖表示,「台電公司為呼應公民團體『本島非核廢家園』之期待,將啟動『核廢棄物處理應變計畫』,規劃遴選『無人島』或『準無人島』(例如烏坵)作為廠址,開發興建再處理殘餘廢棄物回運之貯存設施,預估106年開始進行土地取得,續於民國108年動工興建貯存庫與港口設施,於民國112年完工。」

蔡中岳嚴厲譴責台電,在未經民眾與地方溝通、徵詢過程下,直接選址烏坵放置高放射性核廢料,作法粗暴且毫無地方民眾參與機制。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周東漢更指,台電預定的再處理廠商位在法國,而法國新法已規定其他國家核廢不得留在法國。所以無論是鈾、鈽、還是處理剩下的核廢,可能全數都被送返台灣。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回應表示,目前有各種方案,烏坵只是其中之一。

地球公民基金會拿出台電說帖指出,台電已排定放置處理後核廢料的時程與地點。攝影:陳文姿。
地球公民基金會拿出台電說帖指出,台電已排定放置處理後核廢料的時程與地點。攝影:陳文姿。

核電廠除役計畫仍未成形

這筆112.57億元的預算,預計將由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管理會中支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吳澄澄指出,如將全台核廢料全數送境外處理,金額高達2,157億元,將佔基金的2/3,恐危及後續核電廠除役及最終處理工作。

台灣目前仍缺乏核廢料處理的專責機構,今年6月經濟部裁撤原「經濟部核廢料處理專案辦公室」,另成立「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籌備推動小組」。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局長邱賜聰表示,目前雖有「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 」,但高階核廢仍未訂定。已有立委研議,預定地主管機關是經濟部。

今年2月台電上網公告招標 「核一、核二廠用過核子燃料小規模國外再處理服務案」,預計以112.57億元的預算,將1,200束、約200噸的用過核燃料棒送至海外處理。但遭立院要求,須先通過預算案才可招標。

6月11日黨團協商後決議此案先凍結,交由專案決策小組決3個月內做出決定。離限期僅剩數日,立院明日將開會討論此案。

塑膠垃圾太多 研究:九成海鳥都曾吃下肚

$
0
0
本報2015年9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類貪圖便利而產生過多的塑膠垃圾,竟成為全球海鳥的腹中物!新研究估計,全球90%的海鳥曾把塑膠製品吃下肚,且到了2050年將高達99%,也就是說,幾乎世界上每一隻海鳥都曾吃下塑膠垃圾。

在一隻死掉信天翁的肚子裡發現塑膠垃圾。圖片來源:angrysunbird(CC BY-SA 2.0)

學者估:2050年99%海鳥都吃過塑膠

據英國衛報報導,一澳洲研究團隊研究海鳥與海洋垃圾後發現,海鳥受海洋塑膠垃圾影響的比例達90%,遠高於過去所估計的29%。

研究共同作者、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資深科學家Denise Hardesty表示,這簡直是天文數字。非屬研究團隊的美國大學環境科學家Kiho Kim也認同這項研究,認為預測結果「雖然高得驚人,但並非不切實際。」

Hardesty表示,她曾在一隻短尾水薙鳥(short-tailed shearwater)體內見過整支螢光棒和三個氣球:「我見過各式各樣的東西(在海鳥體內),從打火機、瓶蓋到玩具車。還看過玩具。」

情況很可能越來越糟。根據Hardesty的電腦模擬預測結果,到了2050年,99%的海鳥肚子內會有塑膠垃圾。

塑膠產量空前 南半球鳥類最受影響

Hardesty指出,隨著人類製造的塑膠垃圾越來越多,海洋塑膠垃圾問題也越趨嚴重。鳥類會把塑膠當成魚卵吃下去。「牠們以為自己吃飽了,但其實只吃下塑膠。」

「接下來11年間人類製造出的塑膠量,將等於1950年代塑膠工業生產至今所製造出的塑膠總量。」Hardesty說。

根據Hardesty的研究,有些鳥類似乎特別容易誤食塑膠,包括某些種類的信天翁和水薙。

為找出最嚴重的問題出在哪裡,Hardesty結合垃圾、鳥類和鳥類攝食習慣等因素,運用電腦模擬發現,問題最嚴重的地方並不是垃圾最多的地方,如太平洋中北部的垃圾帶,而是最多不同鳥種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南半球澳洲、紐西蘭附近。

北美和歐洲附近情況好一些。歐洲減少塑膠微粒後,較少在歐洲主要鳥類——暴雪鸌(northern fulmar)體內發現塑膠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途島上的信天翁寶寶。圖片來源:kris krügCC BY-SA 2.0

 

2015米蘭世博 滋養地球生命 請珍惜水資源

$
0
0
作者:Green Inside

不同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盛大炫目,2015年的米蘭世博另闢蹊徑,以傳統義大利美食為出發,以「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of Life.)為主題,從各國傳統食物的生產、加工、烹飪,再衍生到飢荒、營養不良等人道問題。

米蘭世博吉祥物。圖片來源:米蘭世博官網

不過讓我們先來談「水」,一切生命的源頭。這樣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如果人手一罐飲料,想必每天寶特瓶、玻璃瓶就要堆積如山了。因此,這次世博園區內設置了32座飲水機器,為遊客提供免費的天然礦泉水與氣泡礦泉水。根據現場觀察,真正自備水壺、水杯的遊客其實相當少,大部分的人還是買了瓶裝水再重複使用。

世博飲水機是由義大利的CAP公司提供。這家公司與米蘭市政府合作在當地設置了147座水屋,並建立水網,是意大利第一個獲得ISO22000食品安全認證的自來水公司。

米蘭世博會場的飲水機也提供氣泡水給民眾飲用。圖片來源:GreenInside

提供方便的飲水機給參觀世博會的民眾,不僅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也可避免缺乏飲水機而造成混亂。CAP公司表示,他們每天可以提供23萬公升的飲水給30萬人次使用,在世博會六個月展期中,相當於提供了4000萬公升的飲水。就環境面而言,每天就可以節省460,000個0.5公升的塑膠瓶。減少塑膠瓶使用的同時,也減少了生產、運輸過程所產生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而在台北,也有熱心民眾利用GOOGLE MAP建立了「飲水機地圖」,讓我們開始練習向瓶裝水說再見吧!

「我自己沒關係,不過我絕對不可能讓我的小孩在這種地方工作」──走訪麥寮六輕

$
0
0
作者:許菀庭(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前天我去了六輕。

雖然我自己是雲林人,卻對雲林沿海的市鎮好陌生,也很少跟朋友聊到六輕。這次經過鄉親們與松霖哥的牽線,我跟著朋友來到麥寮拜訪廖大哥。隨著廖大哥的腳步,我們走訪了這個傳說中帶給台灣「經濟起飛」的工業區。一路上從雲林最北端的麥寮走到最南端的口湖鄉;景色從一根根煙囪、一座座的支架浮棚,變換到一堆堆的蚵殼冢,我們蒐集、觀察了麥寮漁港、蚊港、台子村漁港的蚵仔,見證人類如何在大自然中刻下自己的足跡。

在六輕麥寮廠區,我們遇到一位在台塑的承包商工作的年輕人,30初歲的外表,他穿著深藍色的制服,藉午休時分在抽菸休息。廖大哥於是帶我們上前探問,做了一場小訪調。在他們流利的台語交談,間雜我們這批小夥子生澀的台語發問聲中,我們看見廠區工作人員的心聲,沒有激情或悲傷,卻平凡真實,帶著一點討生活的淡淡無奈。

我們遇到一位穿著深藍色制服在台塑的承包商工作的年輕人。攝影:許菀庭

訪談間得知他原來並不是本地人,是從嘉義上來工作,在這裡組了家庭,新出生的兒子才三個月大。

他不諱言地告訴我們,這裡空氣的確很髒,清晨5、6點騎著機車要來上班的時候,都感覺空氣霧霧茫茫的,有時候都看不太清楚路,每天回到家,臉上也都沾了不少霧塵粒子。「嘉義的空氣會這樣嗎?」廖大哥問到。「不會啊。」他答。

在六輕這裡做了五年,有沒有感覺自己身體的狀況怎麼樣,他說自己是沒有,倒是提到:「有一次,我在廠裡跟一個前輩聊天,他在這裡做18年了,說得了血癌」,我們有些好奇,廖大哥倒是問得直接:「那你感覺你會得癌嗎?」「我自己是覺得沒甚麼差啦,反正我菸都抽得那麼兇了。」他淡笑著,然後又點了一根菸。

因為這裡待遇不錯,自己也沒什麼特別的技能可以討生活,來到六輕,是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存到一筆錢最好的方法。

隨後我們聊到了家庭,提起老婆小孩,也感覺到他的神情不太一樣,「我自己在這裡做個幾年沒關係啦,不過吼,我是絕對不可能會讓我的小孩在這種地方工作。」很平實簡單的一句話,卻在我的心上留下一波一波漣漪,我想起我和朋友們總是在喊氣候變遷跟世代正義,「世代正義」聽起來那麼的學術、那麼的遙遠,不過講到最後,它的精神,就是像這位大哥說的一樣:「我自己怎麼樣」那就算了,但我想好好的保護我的孩子,我不希望他生活在這種地方。

「世代正義」聽起來那麼的遙遠,不過它的精神,就只是「我想好好的保護我的孩子,我不希望他生活在這種地方。 」

只因為這裡是能讓自己在短時間裡存錢最快的地方,他說:「我也沒想要在這裡做一世人 ,我給自己的打算就是頂多做五到十年,存到足夠的錢我就要離開了。」我問:「那你甘有想過,離開後要做啥?」沒想到他聽到這個問題,停頓了一下,望著前方思索,然後抽了一口菸,「...... 老實說,雖然我是給自己這樣講,不過我真的沒想過之後要做什麼,」

「大概就是存一筆錢,在這附近可以開一家什麼店,我也不會想要賺多少,可以照顧好我的老婆小孩這樣就好」「不用賺大錢,一家人過得平安快樂就好,像這樣嗎?」他聽著我的追問,頻頻點頭,沒有太多的話。

雖然說著「絕對不會想要在這裡做一輩子」,但他其實也不確定自己到底離開這個工廠之後,可以到哪裡去。我想起自己很喜歡的台語歌《平凡甲平安》,歌裡唱到,「...... 人若平凡,幸福對著風水輪流轉,總有一仝,天公疼到咱;人若平安,幸福伊會對咱一世人......」,沒有必要賺大錢,跟一家人過得平安快樂就好,我想很多人一輩子的心願也就是這麼的單純吧。

但假如他真的存到一筆錢,在麥寮鄉橋頭村開了一家小店,就能「平凡又平安」嗎?我想起因為學童體內硫代二乙酸含量過高而遷校的許厝國小。

自從六輕來了,麥寮鄉的風景改變了多少?而我們曾經覺得平凡又平安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願望,又曾幾何時成了一種奢願?

就像前面聊到的,這裡的薪資待遇還算不錯,我們問到「在這裡工作之後,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大概是價值觀的改變吧,「影響滿大的」,他說,「像是做差不多的工作量,你如果在外面可能只有2萬塊,我在這裡做有4萬」 他算給我們聽:「我一天工資多少,我只要工作15天,就有多少錢了,我還可以多休息幾天」,這樣在金錢價值觀的改變,他說,現在要出去做別的工作,會做不下去。

結束一整天的訪查之前,伴著橘紅色澤的粼粼水波,廖大哥帶我們在水邊坐下來,我們背後就是六輕的煙囪管,還在噗噗噗的噴著菸。廖大哥說,「從清朝時期開始到現在,蚵仔養了麥寮人200多年,當初只有三個人來這裡開墾,到現在這裡有兩萬多的人口。」

「蚵仔養了麥寮人200多年,我們竟然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外來的產業,才可以讓雲林人的生活穩定。」

六輕的煙囪管噗噗的噴著菸。攝影:許菀庭

「這些人口是六輕孕育出來的嗎?不是,是這些蚵仔,是這些蚵仔飼養著我們大漢(長大)。但是我們雲林人,竟然不相信,不相信這個產業可以養活我們自己,我們甚至根本就不把他當成一個產業。然後我們竟然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外來的產業,才可以讓雲林人的生活穩定。」聽著廖大哥說的話,我想起在六輕廠區抽著菸的那名年輕人。

海風濕濕鹹鹹的,身體有點黏黏的,廖大哥在結束前問我們的一段話,我也在心裡一遍一遍問著自己:你想要一個怎麼樣的雲林?你希望讓你的小孩子呼吸什麼樣的空氣長大?

「大故宮」擴建說明會 民眾不支持 建議以南院為替代方案

$
0
0
本報2015年9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推動「大故宮計畫」以人潮增加、展場與典藏空間不足為由,計畫擴增故宮,並規劃文創園區;然而,包括前立委王拓在內的不少鄰近居民和退休員工均持反對意見,建議故宮以目前規劃在嘉義太保的南院為替代方案。

律師李菁琪發言時,也請支持與反對本案的人舉手,現場無人舉手表示支持,卻有多數民眾舉手表示反對。不過,民間所提意見被故宮一一反駁。

王拓:南院應分攤故宮人潮  柱柱姊曾支持

「大故宮」擴建案目前正進行環評程序,但因前次現勘時,環評委員均缺席,遭民眾砲轟違反環評法,因此開發單位2日再度補辦現勘及公開說明會。「大雙溪好土聯盟」在會中提出南院分攤故宮館藏等替代方案,獲得前立委、士林區臨溪里居民王拓大力支持。

王拓表示,他擔任立法委員時,曾質詢過當時的館長杜正勝,既名之為「故宮南院」就應展出故宮館藏,而非收購東南亞藝術品。當時還曾提案附帶決議,洪秀柱也共同簽署,故宮南院一定要分攤故宮展場、典藏場地不足的問題,解決過多人潮。

故宮南院。圖片提供:練艷村。

故宮:南院定位「亞洲」藝文  大雙溪好土聯盟:不違背

由於目前故宮的環評書替代方案零,居民認為沒有誠意,並提出民間版替代方案,位於嘉義、腹地廣大的南院出線。

公聽會上,31位民眾登記發言,不少民眾做足功課自備簡報檔說明,對於大故宮無替代方案,民眾再批傲慢、無誠意,大雙溪好土聯盟、「老宮人」以及幾位居民不約而同倡議以故宮南院為替代方案。

大雙溪好土聯盟會長練艷村建議:

  1. 妥善運用故宮南院70公頃的院區,將明星館藏如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典藏於南院,以分散台北人潮並帶動南部經濟發展。
  2. 將故宮正館的賣場全部遷出,再加上圖書館、行政大樓,三棟中國式建築全部作為展場;在於山下至善天下旁的停車場和衛勤學校用地另建辦公室、賣場及圖書館,如此,社區居民更可有效利用圖書館。

然而,故宮回應,南院定調是亞洲藝術博物館,根據觀光局資料,每年到台北的遊客,一半以上會到故宮一遊,南院不符合觀光客的參觀慣性。

練艷村則說,故宮典藏華夏文化,也屬於亞洲藝術,並未違背南院目標;觀光慣性可以政策引導,能帶動台灣整體文化觀光。

故宮博物院續辦大故宮計畫公聽會,視聽中心座無虛席。攝影:廖靜蕙

故宮博物院總面積15.8公頃,以參訪人數從2008年到2014年,6年間從224萬人次倍增到540萬人為由,提出「大故宮計畫」,預計八年開發故宮藝文園區4.8公頃、新館2.2公頃,包括數位藝術展演研發中心、文物科技保存研究中心、故宮創意基地、以及區內停車系統;建築物體地上樓高17公尺、地下開挖深度約19公尺,總樓地板面積約44,285坪,總經費222億,其中展示空間只占6,600坪。

開發必要性無法獲得居民信任,環說書中,交通影響衝擊、深開挖後的排水、地基塌陷、空氣汙染、土石流潛勢溪流、邊坡安全以及土方開挖運送規劃不明等,居民每次提出相同質疑,開發單位未曾給予滿意答覆。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任律師李菁琪發言時,請支持與反對本案的人舉手,現場無人舉手表示支持,卻有多數民眾舉手表示反對。

※ 附註:依據故宮南院網頁, 行政院核定在嘉義縣太保市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為南台灣重大文化建設、愛台12建設之一,目的是為了「平衡南北‧文化均富」,帶動台灣中南部地區發展,「與故宮台北院區相輝映,成為「南北雙星」文化觀光雙亮點。」並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園區面積約70公頃,籌建總經費79.34億元,預定今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


內政部修正農舍辦法 明訂三類「農民」才可興建

$
0
0
本報2015年9月4日台北訊,詹嘉紋整理報導

為落實農地農用精神,內政部3日通過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訂三類資格的「農民」方可興建農舍。另一方面,購買、移轉農舍的規範,則切割留待農委會修正「農業發展條例」處理,將送入立法院審議。

農委會強調,此次修法,可有效解決非農民炒作農地、農舍及農地違規使用之情形,但對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之農民權益完全沒有影響,期待社會各界與立院支持。

農舍開發應受更多管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農舍開發應受更多管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資格加嚴  真務農者才可擁農舍  

此三類「農民」包括:參加農保者、全民健保第三類被保險人(如農會、水利會會員,或年滿15歲以上農業工作者等)、有心從農且有農業生產佐證資料者。本該長出糧食的土地上長出豪華別墅,影響的除了飆漲的地價,也衝擊國內糧食安全。歷經各界討論,內政部提出新版農舍辦法中,強調必須是「真農民」才可興建房舍。

而在購買農舍方面,行政院會3日也通過農委會所提「農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明定從事農業生產一年以上,且無自用農舍的「農民」才能購買、接收他人名下的農舍。

盼遏止過去因非農民也可買農舍、變賣農舍給非農民,並炒作農田中的民宿、別墅,墊高農舍房價等等問題。

但草案中訂有「例外條款」,若農舍是透過繼承、配偶或二親等內直系血親贈與、法拍三種管道接收者,不限制必須是「農民」身分。但受贈與、循法拍購買者,若名下已有農舍,就不能再擁有第二棟以上農舍。

苗栗火速拆違建  民眾抗議「殘害假日農夫」

在內政部和農委會發布施行修法後,苗栗縣即於3日上午火速拆除獅潭鄉「林間雅境」違建案,逐一拆除十戶小木屋,住戶齊聲抗議政府矯枉過正,打壓「假日農夫」。

縣府工商處表示,該處全沒申請水土保持及建築等執照,違法使用山坡農牧用地。並表示本月將再拆除後龍及通霄二件違建案。

但據中時報導,也有當地住戶坦言,早在2014年購買時就已知是違建,而縣府知情卻放任建商擴建、銷售,有瀆職之嫌。

對此,苗栗縣工商處強調,縣府在2013年針對該建案違反水保法、區域計畫法分別開出八萬、六萬罰鍰,並依規定公告,消費者購買前也需向相關單位徵詢。

反對聲浪起  國民黨團:恐影響選情,盼暫緩推動

聯合報報導,農發條例修正草案對現況衝擊不小,已有不少農業縣市立委反對。國民黨立院黨團將舉辦黨政平台會議,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將到現場說明、溝通。

而因大選將近,國民黨團希望農委會暫緩推動。黨團幹部私下指出,農舍「豪宅化」是因地方政府未依土地使用分區主管權責,落實管理,「農舍農有」反倒是較枝微末節問題,農委會不應本末倒置。

國民黨立委廖正井則說,「農舍農有」阻擋青年返鄉務農,將使無農保資格青年投入農業困難。但陳保基表示,從事農業生產一年以上就能興建、購買、接手農舍,青年農民不受限。

排雲山莊擴電必要性沒交代 網路登山社群不買單

$
0
0
本報2015年9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海拔高度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提供玉山攻頂登山客住宿休憩功能,每日提供92個床位。近日玉管處以方便山莊照明、供餐炊事、通訊網路、緊急救援及醫療等項目,認為需要擴電,不排除透過電線傳輸市電。此舉引發社會輿論,網路登山社群調查壓倒性反對擴電,強調登山是親近大自然,不是享受山屋服務。

排雲山莊。攝影:詹嘉紋。
排雲山莊擴大供電必要性說不清,多數網路山友社群皆持反對意見。攝影:詹嘉紋。

拉電線工程費一億  環境成本莫宰羊

排雲山莊目前電力來自太陽能板以及柴油發電機,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山上雲霧多,收電時間有限,柴油須從山下背上山為由要擴電。但在未釐清用電缺口到底有多大、用電規劃、生態影響衝擊等問題前,卻先行以國家發展委員會經費,委託業者進行供電可行性評估。

2日可行性評估座談會上,據業者吳夏雄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若以市電以11.4kV(電壓單位,千伏)高壓電線,沿著8.5公里步道,遇土石地段採下挖、岩石地形採附掛,83座棧橋則以懸吊附掛方式施工,工程費需一億,年維修費543萬。

專家:供電使用綠能、成本轉嫁使用者

回過頭來看,排雲山莊的用電需求量究竟是多少?與會專家、福華飯店資深經理藍明鑑表示,台灣山屋的條件和國外不同,擴增建都不可能。他曾擔任阿里山、合歡山飯店開發評審,也住過不同山屋,包括未供電的翠峰山莊,卻不覺得因供不供電而造成差異,「因為到那個環境是享受那種氛圍。」

他坦言,國家確實應重視行銷玉山,面對未來發展,供電是必要的,但應思考不衝擊環境、景觀,取得最有效、不傷害環境的發電設施,供電聚焦在多元綠能,並將成本轉嫁到使用者身上。

「玉管處若計算出供電需求,扣除已有電力,配合小型水力發電,電力應就能解決了。」藍明鑑指出,為了供電開發所造成的污染更嚴重,既然排雲山莊每天都處於額滿狀態,就應以價制量,將供電開發所造成的污染,反映在造價成本上,由每個登山客分攤。

以五星級飯店用電需求:照明、熱水、烹煮,分析排雲山莊用電需求,登山烹煮不是到山上吃大餐,在野地就能煮食,用電需求不高;熱水供應考參考阿里山飯店,就曾考慮熱泵的設計--把白天產生的所有熱能收集起來再利用。在山上,不能以滿足人的需求為首要考量,因為人的慾望無窮,應先思考環境承載量再行規劃。

支持意見:安全舒適降低山難

現場山友多支持擴增電力。山友表示,玉山屬一級大眾步道,「如果一級步道不能供電,那合歡山松雪樓也不該供電。」不少山友提出各國登山經驗,例如阿爾卑斯山山屋海拔三千多公尺,也沒聽說破壞環境,台灣卻擔心這麼多。也有意見表示,登山不須辛苦,安全舒適的環境也能降低山難的發生。

山友紛紛指陳,玉山是台灣國家門面,應比照馬來西亞神山用電無虞;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理事長杜麗芳表示,玉山是台灣國家門面,應供電無虞,鼓勵更多人登山。「越多人爬山就不會有土石流,不會有山老鼠。」

玉山是台灣最高峰,每年吸引國內外登山客攻頂一窺美景。攝影:詹嘉紋。
玉山是台灣最高峰,每年吸引國內外登山客攻頂一窺美景。攝影:詹嘉紋。

林務局:環境條件不同,山屋雖陽春山友會諒解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遊樂科科長羅尤娟則表示,現在全球氣候變遷,山上常遇到暴雨,例如烏來地區一天1,300公厘的雨量,南勢溪崩坍相當嚴重,河床墊高約一層樓高,在此氣候條件下,排雲為了大量供電而需大規模開發,對環境也會造成影響,台灣地質脆弱環境下,排雲山莊供電應考慮以滿足基本需求為設計基礎,「即使無法像馬來西亞神山這般舒適,相信山友也能諒解,這是台灣特殊環境。」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潘正正也指出,研擬供電應考慮玉山步道沿途地質條件。去(2014)年12月中央地調所公告山崩與地滑潛勢圖,整個步道都在大規模崩塌潛勢範圍內;無論是埋設或架高,或水力發電,都該考慮管線如何鋪設,計畫幾乎不可行。

另外,未考慮環境承載量,並非有需求就要開放讓大家登山,玉山是台灣最高峰,也是地質敏感區,不是1,000人能背重裝上山,就開放1,000人上山,要求玉管處謹守國家公園管理者的專業倫理與本分。

反對意見:登山不是享受電力和山屋服務

登山補給站站長蔡及文則以網路投票質疑大多數山友支持擴電的說法,該站以「排雲山莊要供電,贊成或反對?」透過登山網站、臉書登山社群,以及網友分享蒐集民意,至截稿前已有超過3,500人投票,贊成擴電佔8%,反對則達92%。

對於以醫療及通訊穩定為由擴電,他認為是假議題,體外去顫機(AED)、供氧瓶以及高壓艙(PAC),都有不用電力的替代方式。另外,台灣用電覆蓋率高,稜線附近通訊毫無影響,從玉山附近幾處打卡數,看不出缺電的理由。

健行筆記編輯溫心恬也以個人經驗指出,紐西蘭部分山屋收費昂貴,也有未供電的山屋。無論是神山或日本,地質條件適合供電,不代表台灣也相同。排雲山莊供電充分和國家有無門面是兩回事;無論國內外,到山裡是享受大自然,不是電力的方便。他建議應加強山友的登山教育。

環團則於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以225W的太陽能咖啡車,示範太陽能加上儲能電池,以700W的咖啡機,煮咖啡送給營建署官員,協助官員頭腦清醒,了解世界綠能、低碳之趨勢。訴求如下:

一、高山環境敏感不宜施設電纜線:台灣高山地質、生態敏感、天災頻繁,施設與未來維修電纜線之工程,不只是預算黑洞,對於敏感的高山環境會造成不斷擾動,特別是對台灣最高山之玉山,是台灣人環境教育最佳場域,在簡樸的登山行程中,培養台灣人親山愛土、敬天畏地之精神,不應將排雲山莊營造成一般營利山莊。
 
二、營造低碳國際景點:玉山是向國際宣揚台灣節能減碳與綠色能源產業的最好示範點。國際知名高山山屋並不缺乏百分百綠能案例,爾卑斯山脈2883米高的羅莎峰站就是一個以太陽能及能源效益建築的實驗站也是吸引登山者造訪的地景世界上競相在高山測試太陽能電廠,例如少女峰,德國最高峰楚格峰。
 
三、緊急醫療不缺電:太陽能系統加上儲能電池,可提供穩定電力,高山症患者搶救關鍵在於快速運送至低海拔地區,不宜停留過久,氧氣製造機功率約500W,比用太陽能煮咖啡需耗電700W還省電。
 
四、有許多省電措施:玉管處提出的電力需求仍有許多改善空間,如高山不須裝液晶螢幕、照明可以改成感應式照明、用電尖峰管理,可以節省更多電力。特別是山友通常早睡早起攻頂,為確保山友晚間有足夠休息,避免高山症狀,夜間應適度保持節電狀態。

核廢料海外再處理爭議不休 專案小組籲王金平出面解決

$
0
0
本報2015年9月4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今年2月台電上網招標,預計以112.57億元的預算,將1,200束核一、二廠用過的部分燃料棒送海外處理。消息揭露後遭批違反預算法而暫停。6月間,立院召開黨團協商,決定先凍結預算,將本案將交由專案決策小組,於3個月內做成決策。

4日上午,立院召開專案決策小組第一次小組會議,討論該筆預算案。但會議一開始,卻因「三個月」的起始日究竟是哪天而爭論不休,議事一度中斷。最後決定請王金平出面,再度召開黨團協商以解決此爭議。

「三個月」起始點不明  台電恐強行闖關

6月11日,立法院長王金平針對本預算進行黨團協商做出結論:預算照列,全數凍結。由立院1/4立委按政黨比例組成專案決策小組,於三個月內做成決策。15日院會三讀通過此項決議。

今日專案決策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但會議一開始,朝野就對「三個月」的起始點產生嚴重分歧。國民黨團認為應從預算案三讀當日6月15日起算,立委王育敏則提議從小組成員名單產生日6月29日開始;民進黨團認為,今天才召開第一次會議,所以應從9月4日開始。

關鍵在於,如果是6月16日起算,代表小組須在12天內就做出決議,時間緊迫。而檯面下另一爭議點是,若不能在三個月內產出決議,預算是否持續凍結?由於當初白紙黑字,並未說明三個月內若無結論,預算是否仍凍結。民進黨團擔心,到時候台電可能強行闖關,逕行招標。

會議甫開始便爭議不斷,會議臨時主席翁重鈞直接宣布休息,要求立委去找王金平解釋,引發不滿。過了一小時,翁重鈞才宣布再度開會。國民黨迅速推舉翁重鈞為決策小組召集人。日期爭議則留待王金平再召開黨團協商決定。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最後提議,小組開會過程應比照委員開會,議事過程公開轉播,不要動不動就朝野協商。

右:會議臨時主席翁重鈞宣布休息,議事暫停。攝影:陳文姿。
右:會議臨時主席翁重鈞宣布休息,議事暫停。攝影:陳文姿。

核廢料

此計畫運送的核廢料僅佔核一、核二廠部機組運轉年的數量,預計2016年底前先運送首批300到國外再處理。

經濟部長鄧振中於會中表示,因乾式貯存設施興建進度落後,如未能增加核廢料貯存容量,核一二廠之四部發電機組將自2016年底,因燃料池問題而陸續停止運轉。

鄧振中受訪時強調,為了經濟發展,不能有缺電風險。將核廢料送出國,只是增加處理選項。他說明,國內還沒有處理高階核廢的技術跟場地,將核廢料送出去可大幅度降低輻射量跟強度,大眾會比較放心。

至於反核團體所聲稱的,處理後的核廢料可能會被送回台灣,估計至少一萬年才能降低輻射值至背景值。鄧振中表示看過報告,但「印象中是百年」。對未來高階核廢料的選址問題,鄧振中表示,目前優先處理低階核廢料選址,還在溝通中。 

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 為了經濟發展,不能缺電。 國內尚無技術跟場地處理高階核廢,送出國是增加選項。攝影:陳文姿。
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 為了經濟發不能缺電。 國內尚無技術跟場地處理高階核廢,送出國是增加選項。攝影:陳文姿。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爸爸非核陣線等反核團體昨、今天都在立院群賢樓外召開記者會,表示反對核廢料境外再處理的立場。

反核團體指出,預定處理的法國今年已通過能源轉型法,也規定「源自其他國家核廢不得留在法國的原則,包括再處理他國核廢料過程中產生的核廢料。」核廢料去國外旅行20年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台電急於核廢料送到海外,僅是為了解決燃料池問題,延長核一二廠運轉時間,並無法真正解決核廢。

立法院外反核團體靜坐抗議。攝影:陳文姿。
立法院外反核團體靜坐抗議。攝影:陳文姿。

 

【周末環漫畫】熱・血沸騰——隨暖化崛起的叮叮勢力

$
0
0
文字:詹嘉紋;漫畫:玉子日記

※ 單元介紹:將將將將~消失許久的環境時事漫畫終於又要重出江湖了!看了一個禮拜的文字覺得累了嗎?今天起,編輯室推出「周末環漫畫」單元,貼心小編群將挑出一則當週環境新聞,找來FB人氣漫畫家玉子日記,透過畫家之眼加入不同元素,讓環境訊息變「萌」、變「Q」、變「無厘頭」,打開電子報回顧一周環境大事時,請和我們一起輕鬆瞭解環境議題,敬請多多支持!

全球暖化影響的不只是北極融冰和北極熊,吸血家族——蚊子,也隨之昌盛繁榮起來。今年台南本土登革熱病例突破四千,讓人「蚊」之色變。政府、民間無不卯足全力,用盡物理、化學、生物常識,以消滅似乎無所不在、無孔不入,善於匿蹤的蚊族女戰士為首務。

越熱越嗨的吸血一族

然而,這些辦法僅是治標,在全球暖化的氣候條件下,蚊族勢力版圖不斷拓張,活躍、繁殖季節變得更久又更長。據研究,月均溫高於18℃的比例越高,登革熱流行風險就愈高,尤其都市地區人口稠密,更易爆發叮咬致病大流行。

雖然防疫工作看起來總是如火如荼,媒體也會跟追某些政治人物清理水溝、抓孑孓等作為。但一旦疫情稍緩,全體官民似乎就自動進入遺忘模式,更不用提非處於疫區者,可能根本完全不關心疫情。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關心?

全球暖化  「蚊青」勢力大擴張

先來看看距今九年前,在義大利舉辦的「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中,聯合國(IPCC)的科學家們就已憂心忡忡發表氣候變遷將衝擊人類健康的警告。

他們說,許多傳染病疫區正因全球暖化,往高海拔寒冷區域或高緯度國家移動。以登革熱為例,除了常見其肆虐東南亞國家之外,台灣與海南島漸受影響。

檢閱環資中心的關鍵字驗證一下,會發現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地點遍及巴西、烏拉圭、印度、拉丁美洲、亞洲。甚至日本東京也在暌違69年後,於2014年再次出現本土病例

可見九年前科學家們的預言正在實現,而台灣學者也發表報告指出,若全球持續增溫,未來中部、北部及東部流行風險都會提升;當新世紀來臨時,全台高風險鄉鎮數將為現階段的2.6倍。

「蚊青」別來叮!  及早防疫遠勝事後治療

所以,不是只有南部需要擔心,其他地區的政府和民眾,也必須提前加強整合防疫體系,並規劃預防性策略。目前的防疫方式,除了清潔居家及四周環境,今年高雄採海水灌溝似乎獲得成效,不過許多人對此法提出駁斥、質疑,認為高雄市政府放錯重點。而英、美等地幾年來也一直有以「基改蚊子」對抗登革熱的呼聲,但同樣也有許多人擔憂、不信任,認為此舉恐造成生態系浩劫。

處於暖化趨勢、吸血族昌盛榮景,可別小看那惱人的「蚊鳴」,除了能讓你夜半翻來覆去,若掉以輕心,以該族神出鬼沒、叮了又叮的功力,絕對足以讓人類卑躬屈膝!

小河灣灣──大杓鷸

$
0
0
作者:陳秀竹;孫麗婷:手繪
退潮後的浯江溪口大杓鷸群。繪圖:孫麗婷

/浯江溪
/金門人的
/母親河

/潮間帶
/生機
/蓬勃
/長長
/彎彎的嘴
/掀開
/食物鏈
/一場
/生活的戰爭

/底棲生物
/貝類蟹類
/成就了
/鷸蚌相爭的智慧

/浯江溪的水
/總在
/漲退間
/輕唱
/長長彎彎的嘴
/像一張張忙碌生活的網
/鷸蚌相爭的故事
/都在
/這裡上演

《河貓》小霸王金針

$
0
0
作者:隱匿(寫詩的人、有河貓奴)

「金針」是流浪貓,大約2011年春天來到有河,成為貓咪食客之一。牠毛色金黃亮麗,容貌俊俏,和當時的貓咪老大「金沙」有點像,背部橘黃像金針,腹部白底像金針菇,故取名金針。

小霸王金針,康復後成為一隻迷人的貓咪。攝影:小南

金針來到有河時已是成貓,猜想是因為發情而長途跋涉、四處找尋對象,無意中發現了伙食還不錯的有河,因此就留下來了,但也開始了我煩惱不堪的日子……

過去也有許多強勢的公貓,新來乍到,卻欺負本來就在這裡定居的貓,但很少有像金針這麼兇悍的!那陣子,每天我都會聽到貓咪淒厲的慘叫聲,跑出去看時,百分之百都是金針正在欺負弱小!牠霸凌的手段非常兇殘,不僅將別貓驅之別院,還會一路追打過去,趕盡殺絕!那陣子唯一足以和牠對峙的貓只有貓老大金沙而已,不過就連金沙也經常掛彩,可見打鬥的激烈。當時金針確實趕走了好幾隻貓咪,而且牠們再也沒有回來了……

我知道貓咪佔地盤是天性,不應該、也沒辦法干涉,不過當我親眼見到金針正在攻擊非常弱小的貓咪時,實在無法坐視不管!我經常出手干預,通常是口頭威嚇和噴水,但這些都是無效的,有幾次發現貓咪有受傷的危險,我抄起木棍就爬上屋頂去,把金針趕走!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怕人的金針,當然就變得更怕人了。不過偶爾也有幾次,當周遭沒有其他貓咪,而金針又乖巧地在旁休息時,我也會跟牠說些甜言蜜語,比方:「金針,其實你很帥又很可愛,如果不要欺負弱小,你就是宇宙無敵大帥哥了!」這時我發現金針或許有親人的可能,因為牠其實聽懂我說的話,至少知道我此刻是對他釋放善意,所以牠會很放鬆地將眼睛瞇起來又張開,接著就用牠圓滾滾的雙眸溫柔地望著我。可惜這情景總是無法維持,很快其他貓咪就會出現,金針立即翻臉,斜眼歪嘴,將身體撐大,怒瞪著我身邊的貓,嘴裡發出可怕的低吼!於是我又開始罵牠,如此惡性循環,我和金針的關係總是無法修復!

這情況一直持續到2011年12月中,突然,我發現四周變得好安靜,一片祥和,原來是金針不見了!這是第一次,有貓咪不見,我卻感到有些竊喜。我很樂觀地猜想,或許金針發現了更好的地方,不想回來了吧?

2011年12月20日,右前腳掛著捕獸鋏的金針,在附近被人發現,當時牠被捕獸鋏所傷已經四、五天了,右前腳開始腐爛,僅剩皮肉藕斷絲連,身體機能衰退,甚至連跳蚤都集體遠離了牠!志工們緊急救援後,立即送醫施行截肢手術,大難不死的金針活下來了!之後便暫時安置在中途家,而我也寫了送養的文章,積極發布出去。

不過坦白說,我對送養不抱希望。因為金針不親人,少了一隻腳,並且還是愛滋貓。送養網站上那麼多親人可愛、活潑健康的幼貓,任君挑選,誰會選一隻不能靠近的三腳愛滋貓呢?但是無論如何,我總得試試看。我的送養文是這麼寫的:

「和浪貓相處的這幾年,我知道了一件事:你對貓的付出,永遠比不上貓對你的回報。甚至我想說,人的生命是不完整的,養一隻貓,絕對可能是讓你生命完整的方式之一。事實上,中途照顧不親人的金針一陣子之後,金針凶狠的眼神變溫柔了,開始願意讓人摸頭,甚至也會短暫地撒嬌,可見金針將來仍然可能是親人的。只要你對貓咪好,貓咪都知道。而且以金針來講,牠沒有其他的依靠了......懇請大家幫忙。」

意外的是,送養文發布不久,有位有河的會員「小南」寫信來,表示願意到醫院探視金針。更意外的是,小南看了金針之後,被牠圓滾滾的雙眼電到,立即表示願意收養牠!所有參與此事的朋友都大感震驚!但也開心得不得了!後來金針在中途家調養一陣子,小南也已做好準備,金針就住進了新家。小南從此自稱姊姊,金針就成了有人疼愛的弟弟。

此後當然也經歷了陣痛期,金針在床上或沙發上尿尿、大便,在地板上暴衝引發鄰居抗議,每天躲在沙發底下不肯出來......等等。幸好這些小南都忍下來了,度過這段時期之後,成果是豐碩甜美的!令人不敢相信的是,過去的街頭小霸王,竟然變成了甜美可愛的小貓咪!每天讓小南姊姊抱在懷裡親,對著姊姊訴說沒完沒了的甜言蜜語。而小南也為金針開了一個粉絲頁,每天向金針的粉絲公布最新照片,每張照片都因為愛,而煥發出美麗的光彩。姊弟情深,得來並不容易,而旁觀者也只能說,這一切是因緣天注定呀!

最近,我終於有空去探望金針了。上次見面,牠全程躲在沙發底下,這次再見,已經是兩年後了,牠完全脫胎換骨!一見到我,就不斷地對我撒嬌、磨蹭、滿地翻滾,滿口都是可愛的叫聲……我和小南一邊聊天,一邊撫摸金針,大家都很開心。突然,金針像是想到了甚麼,牠跑到旁邊發呆,接著就不見了!小南到處找了一陣子,不停呼喚牠,牠才終於從沙發底下出來。小南疑惑地說:「牠已經很久沒有躲在沙發底下了!」

接下來金針也一直躲著我,就連看牠都惹牠不快。牠吃飯時,因為表情太可愛,我忍不住笑出來,牠就氣得不吃飯了!後來甚至有一度,躺在牠最愛的小南姊姊懷裡,卻發出一陣可怕的哀鳴!我們都愣住了……這時我已確定,事隔兩年多以後,金針還記得我,並且因為我的來到,把過去的悲慟回憶也一起帶來了!我頭上開始冒冷汗,心裡也糾結了起來……後來默默靠近,將我多年來養成的貓奴摸摸絕招全力施展開來,讓牠頗為開心,終於稍微地平息了怒火,不過還是看得出來,牠依舊對我心懷芥蒂,不久,我就告辭了。

當然,金針我的看法如何,這一點都不重要,就算牠把我當成放置捕獸鋏的惡人,那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此刻牠和小南過得那麼幸福,這樣就夠了!我滿心歡喜地走過夜晚的街道,也回想起金針過去種種……

那位發現金針進而通報的人,其實是有河後面的住戶,後來他來關切金針近況,當我們告訴他金針已得到幸福了,那時他是多麼開心!當然我也還記得,那些默默救援和盡心盡力的中途朋友,還有那位讀過金針的報導之後,來到有河,二話不說就把一把千元大鈔塞在我手裡的朋友……這些人,幾乎像是在為全人類贖罪一樣,也讓這起人類犯下的惡行,不致於無法彌補。我是多麼感激他們,是這些人,在黑暗中燃起的微弱光亮,讓我們不致於陷入絕望。

最後,就讓我用多麗.萊絲的文字來為這篇記錄作結:「在我與貓相知,一輩子和貓共處的歲月中,最終沉澱在我心中的,卻是一股幽幽的哀傷,那跟人類所引起的感傷並不一樣:我不僅為貓族無助的處境感到悲痛,同時也對我們人類全體的行為而感到內疚不已。」


《河貓》封面。圖片來源:有河BOOK

《河貓》有河book街貓紀錄

作者、編輯:隱匿
出版社:有河文化
ISBN:978-986-84712-5-2
出版日:2015/05
定價:380元

本書收錄了書店開幕至今八年多以來,隱匿描寫河貓的文章共48篇,書末並收錄安石榴、沈眠、阿米、潘家欣、店狗、假牙......等人的詩文創作,配上各式各樣的貓咪照片。

※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

《亞曼的樸門講堂》世界各國掀起樸門城鎮風潮

$
0
0
作者:亞曼

在世界上近200個國家,已有許多人使用樸門設計方法來改善生活與生產方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能在年雨量10英吋的約旦沙漠裡種出蘑菇,即使是最貧瘠的土地也能讓人們填飽肚子。而近年來,有更多國家或城市,運用樸門原則來應用在都市環境生態多樣性、水資源再生、糧食自主、社群經濟以及能源永續等課題。

工業化後農業也大量仰賴大型機具,改變了土地倫理與生產方式。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

《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指出,全球各大城市中的「都市農業」正呈現蓬勃發展,隨著這種「餐桌和農田距離越來越近」的趨勢,反映著人們已經更加注重水源、土壤等食品安全議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貴湖市(the City of Guelph),也有研究者開始把樸門的0∼5區概念融合進城市的官方規劃中,希望讓都市的土地使用不只是劃分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而能多一些生態與永續考量。

為了因應極端的氣候變遷、能源匱乏,經濟衝擊問題,十餘年前從英國開始,許多國家發展出城市轉型運動(Transition Town),小城鎮的水電要設法自給自足,而倫敦西南方的金斯頓(Kingston),是一個立基在樸門基礎上的轉型城鎮,市議會訂了一個十年計畫,把近郊的公有地轉作為出租農園,不但營造了許多小規模的食物森林,提高糧食自給率,也成為地區的樸門環境教育中心,讓許多人能夠在自然裡沈思、得到提醒,反省現代生活模式,改變自己,更真實簡單的過生活。

危機是轉機 古巴轉型有機大國

以樸門理念改變國家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古巴。蘇聯解體以後,古巴面臨石油禁運危機,進入「非常時期」,來自國外的石油、化學肥料、機械設備一律斷絕,甚至連糧食生產也不足,全國陷入饑荒。

當時,城市的每一塊空地都被用來種菜,1983年,澳洲的樸門專家來到古巴,教導民眾種植、設計屋頂農園、舉辦課程訓練種籽農業人員,成立樸門訓練中心,復育土壤,推動間種和小規模種植,創造食物森林……。這場危機改變了古巴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往古巴多半是殖民地下的莊園經濟,倚賴種植甘蔗、煙草輸出,而大量的食物需求則依賴進口,但自此之後,哈瓦那220萬人口所需的食物,有超過50%是由都市農業所提供,小型城鎮的自給率甚至高達80%,市區方圓五公里的所在,都被視為都市農業區,提供當地食物,減少了食物里程。

現在,80%的古巴農業生產是有機的,農藥使用減少至以往的1/20,不只古巴人吃得更健康,農夫成為高收入者,吸引各式各樣的人投入,都市農業也是國家經濟重要的一環。也讓古巴成為全世界最有機的國家。

 

《亞曼的樸門講堂》封面。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亞曼的樸門講堂》

作者: 亞曼(唐嚴漢)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5/08/07

本書作者為台灣樸門設計師之一的亞曼,他已在陽明山所經營的野蔓園成功經驗為例,用一個個輕鬆的故事、淺顯的說明和範例圖片,告訴讀者,樸門設計是一門有著開放、分享、與學習精神的實用哲學,只要理解了樸門的原則,更重要的是實踐!

本書精選59個根據台灣風土氣候設計,並且多次實踐成功的樸門手作訣竅和設計心法,亞曼把實踐樸門十多年的經驗累積,不藏私傳授想過樸門生活的你。你可以搭配全套實踐一個完整的都市農場,也可以挑選幾個適合你的設計打造陽台菜園或螺旋花園…,跟著亞曼,Just do it!

※ 講座訊息

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喝掉還是倒掉? 第一泡茶的迷思

$
0
0
作者:陳雪樺

許多人在泡茶的時候,總是把第一泡給倒掉不喝,最主要的顧慮就是:「灰塵雜質、農藥殘留」,擔心喝下肚的茶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

茶葉,烏龍春茶 Oolong Tea。圖片來源:Formosa Wandering。CC BY-NC 2.0

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有產銷履歷認證的台灣茶!第一泡,安心喝
根據植物保護手冊,在台灣常見的茶園農藥分為抑制病害和蟲害兩種

  1. 病害:三得芬(系統型)、百克敏 
  2. 蟲害:加保利、益達胺(系統型)、大利松、殺蟎劑

台灣允許茶園使用的農藥大多都是脂溶性,不溶或是難融於水,因此在泡茶的過程中,能溶在水中的農藥量是極少的,況且,在茶葉經過加工以後(發酵、揉捻、烘焙、殺菁),不但能抑制細菌生長、抑制酵素活性、去除雜質,農藥也會隨之慢慢衰退。

因此,具產銷履歷認證的台灣茶,第一泡絕對是可以放心喝下肚的!《補充:如何辨識產銷履歷 》

東海岸的漫長戰役

$
0
0
採訪、撰稿:陳寧;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剪輯:陳添寶

經過24年的等待,海岸管理法在今年1月三讀通過。當大大小小的開發案,慢慢占據東海岸第一排,海岸法真的能及時發揮效用,守住不斷消失的自然海岸嗎?

海岸法能夠守住自然海岸嗎?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7月29日這天,一群來自東海岸的居民,還有上百位聲援群眾,在環保署前集結。這次,他們不是為了抗議美麗灣飯店而來,而是為了同樣位在台東杉原海岸,開發面積是美麗灣四倍大,占地500公頃的棕櫚濱海度假村。

早在2003年,棕櫚度假村就通過環評,不過遲未動工。幾年來,環保團體不斷提出開發基地地質不穩定、有考古遺址、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問題,歷經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之後,今年3月已經通過專案小組審查,只要再通過環評大會,就可以正式動工。成為海岸法立法後,第一個闖關的大型海岸開發案。

環評大會一開始,環評委員就提出程序問題,希望釐清在海岸法相關施行細則,還未公布的空窗期,是否要繼續審查,最後,環評大會做出暫緩審查的決議。

海岸法通過後,真的就能阻擋一連串的開發案嗎?海岸法的宗旨,是要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法案規定,從平均高潮線開始,一直到第一條濱海道路或山脊線的範圍,都屬於海岸地區,並且要在兩年內制定出海岸保護計畫,其中又依照自然條件的不同,分為完全禁止開發的一級保護區,和可以有條件開發的二級保護區。

東海岸大型開發案示意圖。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目前,東海岸正在準備開發的案件,包括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擴建案、花蓮豐濱鄉山海劇場、台東三仙台旭塔飯店、寶盛水族遊樂區,和台東杉原海岸旁的棕櫚灣度假村、黃金海度假村,以及娜路灣大飯店等等大型開發案。

根據海岸法規定,一級保護區是由營建署訂定,二級保護區範圍則由地方政府來劃設,但這些開發案,將來可能會落在有條件開發的二級保護區,過程仍充滿變數。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便表示,自然海岸最多的花蓮、台東,這兩個地方的父母官,都是以發展觀光產業,吸引大量資金進到地方投資建設為主要方向,所以對他們而言,劃設二級保護區,當然是越小越好。

東海岸的發展,該走什麼方向?不同力量仍在互相拉鋸。一群長期關注東海岸開發問題的的居民,紛紛嘗試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總統府前反美麗灣的群眾。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在距離杉原海岸不遠的都蘭部落,人稱龍哥的賴進龍,正在山坡上的工寮,用阿美族傳統工法,打造竹筏。從1970年代開始,杉原灣周圍的土地,就陸續被私人買入,並規劃了美麗灣、棕櫚度假村等數個大型開發案。族人只能看著部落土地和文化不斷消失。在他的記憶中,現在的棕櫚度假村預定地,過去其實是族人耕種的地方。

2013年,龍哥曾經和一群反美麗灣的運動者,用17天時間,從台東徒步到台北總統府前,表達反對東海岸開發的決心。由於東海岸開發經常牽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問題,海岸法也特別納入了公民參與的機制,部落居民期望,這能讓他們的聲音更加受到重視。

同樣也長期參與反美麗灣運動的林淑玲,每天上午都會和媽媽一起去砍牧草、餵羊。她就住在杉原灣旁的莿桐部落,受到一連串開發案的影響,部落居民申請增劃原住民保留地的過程,一直不順利,他們現在養羊維生的這塊地,也是向退輔會承租而來。她認為如果沒有這些開發案,現在部落的土地可以繼續維持農用,老人家是有能力在部落裡生存下來的。

業者和地方政府,雖然打出投資會帶動就業的口號,在幾次業者和部落居民接觸、溝通的過程中,林淑玲觀察到,雙方的期待其實有不小落差,部落中的青壯年,期待可以承包工程,但業者卻說,可以提供飯店接待、廚師等工作,沒有正面回應部落訴求。

不願意進到企業和政府主導的大型投資項目中就業,留在部落生活的青年,有人像林淑玲一樣,選擇務農維生,也有人開始經營部落深度旅遊,花蓮豐濱鄉磯崎部落的陳健瓏,就是其中之一。

陳健瓏之所以返鄉,除了希望能發展永續的生態旅遊,增加族人收入,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阻擋山海劇場開發案。預計以原住民歌舞表演吸引遊客的山海劇場,曾經選址在靜浦、石梯坪等地點,都引發在地居民抗議,於是花蓮縣政府又選中閒置的磯崎國小校舍,希望能順利推動開發。

這樣的展演模式,不但讓部落青年擔心傳統文化遭到消費,根據東管處調查,磯崎海岸從1987年以來,因為海岸嚴重侵蝕,已經退縮將近100公尺,現在的磯崎海水浴場,也因為沙灘消失,遊客數量大幅減少。要在緊鄰海岸的位置興建劇場,不但有安全疑慮,也可能影響海岸生態。

磯崎海水浴場沙灘消失。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20年來,看著海岸不斷倒退,縣政府的規劃中,卻沒有將環境因素納入考量,陳健瓏期望,海岸法立法之後,相關單位能更仔細的評估開發行為對海岸環境的影響。

正當這群東海岸居民,勾勒著美好生活的願景,未來兩年,海岸法相關子法能不能順利公布,保護區範圍的劃設,是否會涵蓋目前仍存在爭議的開發案,將是攻防焦點。

反美麗灣運動掀起的社會輿論,成為推動海岸法立法的一大助力,這也是東海岸守護運動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但這場漫長戰役,還沒有真正劃下句點...

守護東海岸尚未劃下句點。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川內原發再稼働啟示

$
0
0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2015年8月11日,川內居民在核電廠前抗議三天後,九州電力公司派出層層警力管制,沒有任何回應,在上午10點半,正式重啟川內核電廠。大家都在觀望,日本的能源政策將走向何方?而日本的能源動向也深深影響台灣,讓我們決定前往採訪這次重啟事件......

川內核電廠正式重啟。攝影: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和小山清丸相約那天,我們遲到了。

在導航裡輸入小山清丸的地址,我們在約定時刻前就抵達。打電話給小山清丸,他說要出來接我們,一分鐘即到。但等候半小時不見,方知導航將我們帶向完全相反的方向。當地住戶沒有門牌,也沒掛上姓氏,我們如無頭蒼蠅般亂繞、四處詢問,才終於抵達。報路的人說,要到小山清丸家,得先經過一處墓地。

平房建築座落在小斜坡上,很陡,至少5、60度。斜坡直向車庫。我們喊了幾聲,無人回應。拉開拉門,未上鎖。才意識到空無車庫裡恐怕原本有車。撥電話,不響,正當我們愧疚地想放棄告辭,小山清丸駕著一台藍色的車回來。他倒車入庫,開門,顫顫巍巍下車。那是我們為何愧疚,小山清丸已高齡88歲,左半肢體因老邁而退化無力。

拾著拐杖入門,他先以右手扶牆,才「嘿呦」一聲將自己送入玄關。窄暗小路,向左會先經過廚房,然後書房,對面是廳堂,和式榻榻米擦拭得十分乾淨。矮簷前有一搖椅,木地板上有熨斗,乾淨衣衫疊疊,佛龕在側,髮妻已逝。僅剩一有塑膠碗的貓食,宣告有貓伴小山清丸寡居。

我們在書房訪問。矮桌上有泛黃剪報本,掀開剪報,一一探問,讓小山清丸帶我們跌入40多年前,川內核電廠未進駐九州鹿兒島川內市的時光。

回顧川內核電廠未進駐的時光。攝影: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川內市,是鹿兒島的偏遠農鄉。靠著九州第二大河-川內川,灌溉農田、孕育稻米生產。早期川內川兇猛無比,時常氾濫,讓下游的川內市經常淹水,河川整治因此取代農業成為主要產業。但隨著河川整治結束,川內市也失去了經濟來源。

二次大戰後,日本被美國接管七年。在迎來東京奧運後,開始戰後的經濟復興。也是在這段期間,美國輸入「核能和平利用」口號。1966年,日本第一座核電廠-東海核電廠成立,開啟了日本核電利用的快速發展期。

小山清丸回憶:「就在1973年,玄海核電廠與川內核電廠兩座核電廠都想興建。市政府說,核電廠如果進駐,就會有相關工程帶來就業機會,加上我們都相信核電是和平利用,對川內市民來說,可以說是急奔渡口,恰有停舟。於是,包括市議會與川內市民都舉雙手贊成,歡迎九州電力公司來川內建設核電廠。」

由於原子彈曾轟炸日本,國內曾有一段反核潮。為了撫平居民對鈾的疑慮,九州電力公司還帶著居民去參觀核電廠。小山清丸回想,當時核電廠人員讓他們觸摸鈾礦原石,摸了以後,覺得不痛不癢,因此放心。「後來深入學習相關知識,才知道輻射線的特質就是不痛不癢,無色無味。但當它開始發電,輻射就會不斷累積,一旦發生事故,釋出到大氣中,就會帶來大災難,所以才轉為反對。」

小山清丸回想,川內核電廠欲興建的前一年,九州電力公司來設立川內火力發核電廠,居民擔憂火力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會污染農作物,反對興設。九州電力公司卻說,二氧化硫不是污染物,是肥料,對農作物很好。當時因為居民抗議,九州電力公司承諾改善製程和污染管制,有了抗爭經驗,原先由居民長屋創辦、反對火力發核電廠建設的「川摩發展思考會」,開始聯合當地團體反對川內核電廠興建,最後組成「川內核電廠建設反對聯絡協議會」。

剪報上,記載了居民各式各樣的反抗策略。比如宮里地區的義消團,認為沒人有能力對抗核災,於是將制服還給政府,表達抗議。伊田里民中心的自治會,也不再協助政府發文宣。有一次九州電力公司為了順利施工,在影響核電廠安全的地質鑽探資料上動了手腳,居民憤怒集結,推倒九州電力公司架設的圍籬,中止電力公司的鑽探工作。

然而,川內核電廠的建設土地早已全數徵收完畢,核電廠最終還是在1984年順利運轉。而核電廠營運的30多年來,當初川內市期待的繁榮,並未實現...

2004年,因為政府財政困難,鹿兒島縣政府將人口快速流失的川內市和其它村莊,合併成薩摩川內市。儘管如此,人口依然流失,從合併前的11萬人,下滑至10萬左右。川內核電廠所在地的久見崎町一所百年小學,因此廢校。而核電廠興建至今,也只有一家中越株式會社進駐。早年還有運作的久見崎漁港,也變得冷清蕭條,只剩檢測人員定期抽驗水質。

久見崎漁港也變得冷清蕭條。攝影: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大家都不想待在這裡,因為很害怕。如果叫他們退休回川內,他們會說,為什麼要回到有核電廠的地方?老人也因為有核電廠存在,所以都到鹿兒島的療養院。」城下義博在1967年進入市公所上班,本來是個循規蹈矩的公務員。一次偶然參與小山清丸舉辦的反核講座,從此成為小山清丸的戰友。

城下義博說,偏鄉地區,少有企業願意進駐,但因電力公司會給予地方政府回饋金,核電廠因此成為偏鄉爭取投資的對象。「但相對的,來自國家的補助金也會減少,我覺得這一來一往後,沒有實質上的經濟效果」。

川內市議員佃昌樹也認為,川內市政府對補助款的運用很不恰當,而目前川內市的預算裡,國家的核電補助金和核電廠的固定資產稅,才占市政府預算總額約2%,「跟沒有一樣,在財政上,核電變得沒有半點魅力。」

就在川內市政府陷入財政困境的同時,九州電力公司動念擴增第三號核電機組。川內市政府於是在2010年11月通過同意新增三號機組。但四個月後,發生了福島核災,反對使用核電的民調從此高達五成以上。由於核電廠每14個月就要歲修,日本政府要求核電廠在歲修後,必須通過新的壓力測試標準才能重啟。

停用核電期間實施嚴格節電政策。攝影: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配合停用核電,日本提高燃煤發電比例,加上實施嚴格的節電政策,順利度過三個酷暑。但因為使用火力發電讓電力公司的成本提高,關西電力公司在2012年7月要求重啟位於福井縣的大飯核電廠,引發數萬名國民包圍國會。

反核聲浪高漲,讓大飯核電廠在短暫重啟後,重新停止運轉。日本政府重新要求核電廠必須通過新的壓力測試標準才可以重啟。但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以日本進出口貿易值由順差轉為逆差,且連續三年呈現赤字的理由,在去年4月公布「能源基本計畫」,將核電當成基礎能源,並且快速審查九州電力公司提出的川內核電廠一號機重啟案件。

這項決定讓世界各國擔憂,日本在能源政策走回頭路。由於日本的能源動向深深影響台灣,使我們決定前往採訪這次重啟事件。

民眾反對重啟川內核電廠。攝影:陳慶鍾。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氣候變遷攸關未來 台青年自辦訓練營爭COP21發言權

$
0
0
本報2015年9月7日台北訊,鄒敏惠報導

年輕人的公民意識覺醒,自去年太陽花學運可見一斑。同樣關係到年輕世代的未來,卻更加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問題,即將在今年底引起國際社會的目光;身處受暖化威脅的小島國家,台灣年輕人也不缺席,陸續展開一連串的培訓計畫與公民倡議行動。

「青年將是未來氣候變遷最大的受害者,而青年也是最有能力扭轉惡化局勢、改變未來的生力軍!」主辦單位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長期推動氣候變遷青年培訓,今年也不例外地因應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COP21),於4日至6日舉辦模擬談判訓練營。

模擬氣候變遷大會現場。攝影:鄒敏惠。

訓練營仿照大會議程,邀請資深成員、國外環團、學者專家分享經驗,從認識問題、分析解決方法到倡議推廣一應俱全。「日內瓦會議的最新進展顯示,『世代正義』、『人權』、『性別』與『健康』的倡議是最大贏家,為今年巴黎協議的內容奠定重要基礎。」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表示,目前台灣青年參與的YOUNGO(青年NGO聯盟),是唯一在聯合國談判主會場享有發言權的團體,而今年也將有台灣青年代表前往與會,爭取發言機會。

「當地球跨過2℃界線,那裡是否有著你所渴望的世界?當你的心跳與大地之母的律動合拍,新世代的未來也將逐漸明朗。」

除了認識大會議題與談判技巧,訓練營的重點之一還包括發揮青年的強項——籌畫公民倡議行動。經過美國知名環保團體賽拉俱樂部(Sierra Club)資深專員的訓練,憑著創意和強大的行動力,在只有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壓力之下,訓練營學員現場改編「悲慘世界」名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發起2分鐘的快閃活動,呼籲社會團結一心,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並成功吸引模擬會場上「各國代表」的目光。

模擬COP21會議現場。圖片來源: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模擬COP21會議現場。圖片來源: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除了創意行動之外,學員也嘗試以英文寫正式提案,以YOUNGO的名義提交給大會,意味著青年的聲音將有機會出現在巴黎會議的文件上。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歷年參與COP會議的成員,也到場傳授經驗。

太陽花學運暴露出年輕人對上位者的信任危機。「政治人物的承諾總是落空的時候比較多,最後真正要解決問題的人,還是年輕世代的我們。」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創辦人張良伊表示,不論巴黎大會結果為何,氣候變遷危機永遠會是青年的課題,相關的倡議行動也不會隨著年底會議的結束而停止,青年將會持續監督政府、促進相關政策的落實。

廣賣土地種棕櫚 西非成森林消失新熱點

$
0
0
本報2015年9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最新分析顯示,2014年全世界有多達兩個葡萄牙國土的森林覆蓋面積消失,且西非躍為新興的森林消失熱點,而人們對棕櫚油的需求,顯然是背後的主要原因。

2014年全球森林覆蓋消失面積相當於兩個葡萄牙。圖片來源:Harlz_(CC BY-NC 2.0)

西非國家發展快速 森林亦加速消失

根據全球森林展望(Global Forests Watch)公開的衛星資料,去年總計有1800萬公頃面積的森林,因為人為或自然原因消失。

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學者分析了衛星資料後發現,獅子山、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利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都在樹木消失前10名內。據英國衛報報導,2000年以來,樹木消失速度最快的前10名國家中,西非就佔了4個。其中馬達加斯加去年的森林面積因為農業、礦業和伐木業的開發減少了2%。

WRI森林研究主持人Nigel Sizer指出,資料顯示森林砍伐不再只是巴西和印尼的問題,「森林砍伐的重心漸漸移往過去環團沒那麼重視的第二線國家。這些國家正從數年的內亂中復原,對尋找新機會的投資者來說,是最新的投資標的。」

西非政府廣賣土地 棕櫚油商聞風而來

WRI的分析指出,快速成長的棕櫚油業是西非森林消失加速的主因。世界約半數的包裝食物,從洗髮精到清潔劑到各種食物產品,都可在包裝上的成分中發現棕櫚油的蹤跡。

雖然多年來,西非的棕櫚油業規模並不大,但現在政府開始出售大片土地,提供給想做棕櫚油生意的私人公司。隨著全球需求成長,加上商人看上歐洲需求成長的機會,企業轉往距離最近的棕櫚油產地——西非。

賴比瑞亞財務部長Amara Konneh表示,該國對於棕櫚油的生態後果感到憂心,卻又必須靠著棕櫚油業的成長創造工作機會。

巴西、印尼森林消失速度微幅增長

而印尼雖然是世界最大產棕櫚油國,但近年在減碳壓力下,實施原始森林開發禁令。印尼80%的碳排來自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改變。

分析顯示,去年有超過62%的樹木消失發生在巴西和印尼之外,2001年才僅有47%。這兩國是全球最大熱帶雨林所在地,森林砍伐對原民社群和瀕危物種的影響最為環團所關注。

Sizer說,資料顯示巴西和印尼的森林消失速度在長期減緩後又開始成長,2013年分別成長16%和30%。Sizer認為現在還看不出這是否是顯著的長期趨勢,但也預測這波成長是棕櫚油、大豆、牛肉和木材等農產品需求增加所致。

森林砍伐碳排放量 列年底氣候談判重點

柬埔寨是2001年起森林年減速度最快的國家,2014年已是2001年的4倍。主要原因是天然森林轉換為橡膠園。WRI的分析顯示,橡膠價格和森林砍伐數字之間有高度相關。

保育人士預測,如果砍伐趨勢持續,接下來20年間將有數億英畝的樹木受到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遊說更有力的保護區政策和計畫,藉此吸引各國減少砍伐,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各國政府6月擬定聯合國森林保護協議草案後,減少森林砍伐的碳排放,將是12月巴黎峰會的談判重點之一。

Sizer表示,小國小規模的森林砍伐增加將是環境組織的一大挑戰,「氣候談判時見到這般森林砍伐趨勢相當令人頭疼——我們難以將問題提高至全球層級,必須針對各個國家去談判,對於鼓勵政府參與的環團來說會是相當大的挑戰。環團需要應付更多國家,付出更多心力。」

Viewing all 199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