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會是一篇很長的文章,主要是給不認識我的人看,所以要先扯一些與這本書內容無關的。
| 《野鳥攝影入門、拍鳥達人帶路》書封。 |
|
我手邊有這本書,但是我人住在金門,壓根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那書哪來的?說來揪感心,有位不曾謀面的專業生態攝影師臉友,他很不認同這本書的內容,臉書私訊給我希望我寫一寫這本書的書評,讓一般初學者知道我的立場與看法。我沒書怎能寫書評?於是這位臉友馬上買了書,從台灣寄到金門來送我,辛苦了。
我是誰?有沒資格公正寫書評?30年以上資歷的專業生態攝影作家,獲獎出版品超過15本,曾擔任國家公園生態影片招標案評審委員、報社《開卷十大好書》全年度書評、選介委員,其他就不贅述了。
我現今在金門的生態攝影案工作繁重,答應寫這篇沒稿費的書評,起心動念緣自於在作者之一唐小姐臉書上,我曾經善意的提醒留言,結果半分鐘內馬上被她刪除了。先不管我的建言是什麼,在我心中的感受,連與我理性討論的勇氣都沒有,難道她真的心虛?還是怎麼一回事?由於很好奇這本書中都寫些什麼,當然就毫不考慮的答應寫書評。
這本書的書名是《野鳥攝影入門、拍鳥達人帶路》,先破題告訴大家我的心得,書應該比較符合「野鳥攝影入不了門、找拍鳥達人帶路準沒錯」。那問我想要學鳥類攝影,找拍鳥達人帶路好不好?不、不、不、不。
該開始正經評論了。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是資深商業攝影師,李麥克;一位是攝影界素人,唐安琪。這是一本攝影入門書籍,對初入門者而言,鳥類攝影門檻比一般風景攝影高多了,很遺憾這本書中教人攝影的第一部分主筆是唐小姐,就我的專業態度而言,一位接觸單眼相機不到三年的初入門者,似乎很難帶領讀者入門的。
新手帶新手的入門書?
基礎操作
在全書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中「小砲拍鳥入門」,雖然不能免俗的介紹了器材、配備與相機設定,細讀內容過後發現,很多部分照片雖然附註了拍攝條件,包含了鏡頭、ISO、快門、加減格等等,但是卻沒為讀者深入說明,什麼時候該用低感度、什麼狀況該選高感度,更沒有實例比較優缺點。
同樣的,為什麼這張快門挑1/3200秒?為什麼那張定1/200秒?前述那兩種拍攝狀況下,如果換1/800秒拍攝,又會得到什麼結果?也沒有實例操作讓生手知道該如何選擇。還有為什麼這張作品EV要-2/3?如果+2/3會變怎樣?通通付之闕如。
至於白平衡,「技巧5」只告訴讀者「用自動即可」。到底什麼是白平衡?作者是不清楚?還是從未手動處理過?「技巧6」只告訴讀者「拍鳥要避免光斑,若無法避免就裁圖修正。」到底什麼是「光斑」?光斑如何形成?如何避免?什麼狀況下拍鳥可以刻意納入光斑?能夠營造怎樣的氛圍?完全不提,更甭提沒有圖例了。
我的疑問寫下的字數,竟然都可以比她一個個單元中介紹的字數多,我很懷疑這是攝影入門書籍?還是教人會按快門就好?
從上段的分析,這本書對於相機配備的基礎操作原理與應用,幾乎沒有不同條件的舉例說明,對真正想學好野鳥攝影的入門者,參考價值很低。
構圖
撇開硬體設備不談,攝影的內涵與範疇,還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是牽涉到觀景窗後面的那顆腦袋。就以構圖這個重要條件為例,作者花了數頁的篇幅簡單談到畫面比例、視向空間、畫面平衡……等等,但是最令人扼腕的是整本書中超過一兩百張的鳥類攝影作品,幾乎沒有相同的長寬比,這意味著什麼內涵?
意思是書中大多數的作品是裁切過的,也就是說讀者看到的作品,並不是攝影師原創的拍攝呈現。內行者應該都清楚,經常品味、琢磨攝影大師的作品,一般人都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陶冶,沒有原創的呈現,如何陶冶第一時間按下快門的取景能力?
前段的問題要分兩種可能性來談,第一,作者將所有作品、文稿交給出版社後,任令美編依據文稿的搭配,隨意裁切圖片的長寬範圍,以利在版面的編輯呈現。這個情形若發生在其他類別的書籍,相當正常。我自己的大多數出版品都是如此,不過在一校稿中,我常會要求設計師更改裁切取景的範圍,因為美編人員畢竟不如我懂被拍攝者的特性與呈現。
但是如果我出版的書籍是攝影書籍,我必定事先聲明任何作品都不准再裁切,因為攝影是一種創作,經過設計師裁切就不是我的原創了,我不相信專業攝影師沒有這種專業的矜持。更何況一件好的創作,被攝主角在那個四方框中,上下左右都會框得恰恰好,設計師想要裁切也無從下手的。假如真是這個情況,那兩位作者在出版方面真是新手,疏忽大意了。
另一種可能,作者先將圖片裁切過了,這從《技巧6》的「若無法避免就裁圖修正」就能窺一二了。誠然如此的話,那從全書中的圖片幾乎沒有原創比例(長寬比通常是3:2)來看,我不禁要懷疑作者拍鳥是否都是亂槍打鳥?用連拍快門從頭掃到底,事後再來挑選構圖像樣的照片,挑不到,就拿畫面清楚的來裁切。假如是這樣,依我嚴謹的角度來看,這不是「攝影」,充其量叫「拍照」,講難聽就會是「按快門」。
講到攝影構圖,書中有一段「帶入周圍環境」,內文只短短數十字:「拍鳥如果能帶出其周圍環境,如市景、海景、森林……等等,可以讓人更了解其生長的環境,也能讓照片不只是鳥的大頭照,可以讓畫面生動不呆板。」相當遺憾的,整本書的所有照片中,除了拍攝一群人一堆腳架架大砲鏡頭的拍鳥照等等以外,沒有任何一張鳥類攝影作品是廣角畫面取景的。
我相信,偶爾用短鏡頭近距離架腳架遙控拍攝,應該不難;要介紹鳥類與環境背景關係之用,應該不會有人太過苛責會有嚴重干擾。我真的不認為用大砲鏡頭拍鳥,能夠有效踏實的呈現「帶入周圍環境」。更遺憾的,作者在字裡行間很得意的常提到「數毛照」,也就是說這本書中到處充斥著鳥兒上下或左右滿框的「大頭照」,這可不是出版鳥類圖鑑吧?不論是美編人員裁切,還是作者自行裁切,我不知道這些大頭照哪邊不呆板?
我想,「數毛版」、「飛行版」就是當今台灣很多非專業拍鳥者,所陷入的集體迷思與窠臼。
教學書還是商品DM
一本書的呈現,除了作者的深度、內涵外,文編、美編對作者交付內容的編輯、取捨,全都關係到這本書的成敗。老實說,這本書我沒看完就寫書評了,因為碰到非常意外的事,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是──認識手動鏡頭,作者是李先生,雖然篇幅頁數不太多,但絕對是這本書的主打重點。
這個部分所介紹的內容,完全只針對單一品牌的一支600mm鏡頭,而第一作者李先生的簡介中,就堂而皇之的表明,他就是這支鏡頭的品牌負責人。信不信,內文中有「北部手動砲〇〇600mm拍鳥團,免費帶入門,〇〇600mm產品諮詢,請洽作者「李麥克」,http://……」,兩處作者簡介中都附有電話、手機,想要買鏡頭者一定可以輕易如願的。
這本書等同於賣鏡頭的另一種夾帶包裝,我無意擋人財路,相信鏡頭非常價廉、實用,恭祝作者大發利市,財源滾滾。不過,我認為這本書應該免費贈閱才對,這樣鏡頭的銷路會更旺。真的很遺憾,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版社,在那麼多編輯的把關下,竟然讓置入性行銷出現在發行物中,專業性何在?假如這支鏡頭是出版社賣的,那我就能諒解了。
一本教人鳥類攝影入門的書中,出現面貌姣好、肌膚雪白的模特兒,手拿著書中強力推銷的鏡頭入鏡,真的有超級嚴重的違和感。不是我不愛看美女,但是要看美女我會找泳裝雜誌,或上網找更露的啊!試問消費者,花錢買鳥類攝影入門書籍,結果看到美女照片,她的胸前別著鏡頭品牌名稱的方型大牌子,手拿這支大砲鏡頭向你推銷,世上只有它最好(全書沒有提供第二支鏡頭的選擇)。更甚者,後續接上一頁誇張的內容「除了拍鳥也可以順便拍人像和生態」,又放了兩張那位模特兒大露事業線的時裝照,其中一張又在胸口別了那個鏡頭品牌的方型大牌子。再問一次編輯人員,出版一本鳥類攝影入門書籍,你們的專業在哪裡?
大家別以為我是過度苛求,在我的出版生涯中,出資的出版社對書籍內容具有絕對的生殺大權,會影響書籍銷路的任何文字、圖片,編輯人員絕對不允許在書中出現的,除非作者是出資人。再舉個輕鬆的例子:作者唐小姐在書中有一段文字,「……有人說漂亮女生比較吃香,總有人見義勇為幫忙,錯!錯大了!平時出門逛街購物有可能,一起拍照的朋友都有裝備,甚至比您的還重,沒人會幫您拿,……」。這段文字似乎暗示自己是漂亮女生,這部分我不評論,如果是我合作的出版社,編輯人員一定全刪掉,至少會全部改寫。在他們的專業把關下,或許一百個讀者中只要有一個認為自己更漂亮,對這段文字有意見;或者有人認為自己比較醜,被作者傷了玻璃心。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影響書的銷路,不行,必須刪或改。
所謂生態攝影
話題拉回核心,有關教人學習鳥類攝影,一定要提到我自己的經驗。我是資深的生態攝影師,主要拍攝對象是昆蟲,次要對象是植物,平日經常穿梭野地間,拍照、寫稿就是養家活口的工作。我也喜歡隨手拍鳥,因為幾乎都不屬於工作,就成了毫無壓力的興趣。面對興趣,我一切隨緣不強求,緣來的時候機會多的是。
記得我年輕時都開著一台大箱型車,常在台灣的許多山路閒晃,副駕駛座上會放著一台相機與一個自製的綠豆枕。講到這裡,很多專業鳥類攝影師一定知道我要說什麼,這個綠豆枕是我夜晚睡車上的枕頭,白天則是和車外鳥類不期而遇時的防震支撐架,慣用大砲拍鳥的朋友怎可能沒有這項配備?鳥類攝影入門書籍怎可能沒有介紹這個車上拍鳥的妙用配備與拍攝方法?難道這本書的作者都只會參加揪團在一堆知名鳥點排排大砲拍鳥?
以往在媒體的書評邀稿都有字數限制,很難暢所欲言,這回是網路平台,我很高興可以不必花時間斟酌、刪字。前面落落長3000餘字,談的只是我相關的一半專業,其實我更專業的另一半是「生態」。
該書推銷那支〇〇600mm鏡頭「除了拍鳥也可以順便拍人像和生態」部分,所謂的「生態」僅僅放了六張昆蟲照片,除了兩張附上拍攝條件外,其餘四張任何圖說闕如。這誤會大了!將六種昆蟲的照片裁得幾乎也是頂天立地的大頭照,沒有任何有關物種名稱、科學資訊或生態習性解說,充其量算是沒有構圖美感的昆蟲大頭照,這樣的作品是不具任何生態意義的,當然不能稱為「拍生態」。
我曾經在一篇專文中提過,在家裡拍一隻昆蟲屍體(標本)的照片,也可以成為「拍生態」的。相對的,在野外拍一隻活生生的蝴蝶、鳥兒或野獸,也未必就能稱得上是「拍生態」。那是不是拍生態的標準在哪呢?答案絕不在器材好壞、技巧高低或攝影者的身分地位。是不是生態攝影,完全決定在拍攝的訴求、態度、過程與最後呈現。我想許多人在一窩蜂的相互影響下,很容易彼此陷入無法自拔的理盲陶醉中,結果常常傷害了生態,卻又很諷刺的標榜愛生態、喜歡拍生態。
談生態攝影,就從這本書的推薦序談起,第一句話開始「唐安琪拍攝的鳥類生態照片,擁有攝影新鮮人……」,那我到底認為作者拍的照片是不是生態照呢?容我用一些照片來說明。
以1-25頁的下圖為例,那是一隻外觀亮麗的紅耳鵯。圖說寫著中名與英名,另外加上「籠中逸鳥」四個字,就因為這四個字,我認為攀得上生態的邊了。假如作者有針對這個入侵鳥種的來龍去脈詳加說明,甚至對養鳥者不慎或刻意野放外來鳥種,導致入侵鳥種對原生物種與環境的傷害與長遠威脅,能有深入淺出的報導式探討,那我非常認同這是很成功的生態攝影。可是事與願違,作者在相關描述文中寫下「……現在又迫不及待的築巢準備孕育下一窩,看您那麼美,台灣朋友還是歡迎您啦!」。我的天哪!作者書中有個單元叫「虛心學習,充實鳥知識」,我很想請教唐小姐,這種「鳥」知識是哪裡學來的?妳知不知道每年國家還花費鉅資,設法移除成災的外來生物?這是妳我的納稅款欸!拜託一下,充實鳥知識請慎選老師。
再以1-29頁的大圖為例,那是一隻目光炯炯有神的松鴉,站在林地下一段枯木上,牠的嘴喙間夾著一粒硬果,整個畫面、氣氛的營造,完美極了!一般外行人看了簡直會愛死了,當然都會稱讚連連。可是,在台灣野地穿梭超過30年的我,甭說沒機會拍到,連看都沒看過、聽也沒聽過。
若能當面請教,我會想問作者,妳知道那隻松鴉嘴巴叼的硬果叫青剛櫟嗎?青剛櫟的落果怎會整堆掉落在橫躺的枯木中央,還呈現一字型排列?是松鴉叼來排的嗎?為什麼牠要這樣做?不是松鴉排的話,那是誰排的?我猜不是作者排的,那是老師排的?還是路人甲?為什麼我這麼多疑問?因為我沒到過現場,而圖說只寫「松鴉留著八字鬍,讓人一看就驚喜的鳥兒」,就算我想學怎麼拍到的,也無據可考。這對攝影入門書籍而言,非常失敗啊!假如就是只有跟「〇〇600mm拍鳥團」才拍得到,那最少應該寫上去這個資訊,對賣鏡頭也有相輔相成的幫助吧!
再以1-46頁的下圖為例,那是一隻在青苔地上啄食滿地飼料的藪鳥。為什麼我知道那是飼料?作者自己寫的,「秋風掃落葉,藪鳥掃粟米;落葉依舊在,粟米鳥肚中~」。這是全書上百件作品中,唯一作者自行隱晦透露的野鳥誘拍照。當然,大家可以合理懷疑,可能不只一張?可能很多張?我們常常聽見網路的爭議中,有人說「又不是我餵的、又不是我擺的,我只是剛好路過拍到的。」我絕對同意這種說辭,只要一人開槍打到長鬃山羊,少說有二三十人能吃到美味山產的,不是嗎?
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
至於用食餌引誘野鳥類供人拍照的情事,我在臉書常有評論,這回就不再多談,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請到這兩篇網路的文章看看。〈鳥影羽蹤—台灣的鳥類與鳥類生態攝影〉、〈餵鳥拍照可乎?〉
大家都知道,「藪鳥吃粟米」不是大自然中可以看見的情形。那麼,說這種作品不自然、違反自然,剛剛好吧?怎會被人批評作品違反自然,然後就惱羞成怒要人提出違法證據,否則就道歉,要不然不排除法律途徑解決。老實說,我這篇評論就是被作者臉書中的這篇言論激發的。在我最熱愛的領域,我們不談最低標的法律啦!法律之外還有好多層次的展現,道德、良心、自律、表裡如一、虛心受教……,沒有一樣不能談的吧?
|
唐安琪表示不排除循法律途徑處理批評。圖片來源:唐安琪Facebook公開訊息 |
大家先仔細看看擷圖,作者在臉書怎麼說的。一個攝影界初出茅廬的新手,口氣好大,就算她不知道評論的人,很多都是二三十年以上專業背景經驗的前輩,那至少也去探聽一下吧!接著,我再轉述她書中自序的幾個字給大家看,「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這種前後發言所顯示她內心世界的反差,未免也大得太離譜了吧?
老實說,依我的專業與長年經驗,在這本書的照片中,還能挑出一些連作者都搞不清楚自己拍到的是什麼內容與意涵,可是我不想再花更多時間舉例細說哪些照片違反自然了。就讓另一位我不認識的專業攝影作家幫大家整理出來,看看這本書的作品哪裡可能違反自然了。
作者唐小姐的臉書中提過,「賞鳥人認為拍鳥人干擾生態拍攝,拍鳥人對養鳥人也很有意見認為限制鳥兒自由,養鳥人和拍鳥人又覺得賞鳥人沽名釣譽,彼此對立很久」,這是一種分化、打迷糊仗的託詞。試問,專業攝影作家的我,養過數次鳥、我偶爾賞鳥、我也拍鳥,要將我歸在哪一國啊?這不是對立兩字可以輕鬆帶過的,因為批判她的人,相信絕大多數是站在衡量對錯的立足點出發。
我的意思是說唐小姐錯了嗎?差不多。另一段她的臉書言論,「我拍攝到的藪鳥在地上覓食,是在杉林溪的向欣谷,有人撒了一地的栗米,我看也是鳥兒專用的飼料,有點愛心的人都不願意看到藪鳥去翻垃圾桶的食物吧!」,這種「愛」是多麼難堪的辯詞啊?請問沒有垃圾桶食物、沒有人餵食的地方,藪鳥都會餓死了嗎?為什麼不勇敢承認,我就是愛拍到美美的鳥照片,不太在意過程與手段的?
從她的另一段說詞中提到,「我很憎恨擺拍.抓幼鳥.破壞鳥巢的拍攝行為,不當的餵食更不會拍攝,餵食水果、蟲、魚……一直有爭議,至少農委會有公文告知『只要不是在國家公園內,沒有不當或傷害鳥類的餵食是允許的』」,她似乎已間接承認,只要是 「非不當」餵食,她是會拍的。我很納悶,當與不當的界線在哪?由誰來定訂?餵食水果、蟲、魚有爭議,意思是我們反對,她贊同?
何不出本「誘拍」大全?
從這邊開始,不再評論那本書了。
要和那些大砲拍鳥團的人辯論餵食誘拍、放鳥音誘拍是不對的,那很多人會活活氣死的。我從不和那些人多費唇舌,這種事只要邏輯辯證就很容易找出對錯來。
現在就讓我來反串好了。不當的餵食我當然不會拍攝,我只認同餵食水果、蟲、魚來誘拍鳥類,這沒什麼不當,我愛鳥兒,讓牠們有得吃、有得繁衍,又能拍到有數百上千個讚的美美照片,何樂不為呢?告訴大家,這麼正當的事,我若出書介紹別人如何拍鳥,想要成為誘拍界的翹楚,我絕對不會藏私,這樣才能穩固我第一把交椅的地位。所以,我會每一張食物誘拍的頂尖作品旁,不但文字詳細說明哪些鳥種該用哪些食餌,食餌如何取得,食餌怎麼布置,背景怎麼安排,鳥兒靠近攝食的路線與預估,要在什麼位置讓牠入鏡,全都鉅細靡遺的傾囊相授,連誘拍失敗的穿幫畫面也會附在一旁,讓初學者知道如何避免犯錯,節省不必要的浪費,這麼一來,不出兩三年我必定大紅大紫、開班授徒,甚至,說不定哪所大學會開個選修課讓我當個客座講師呢!
我是在鬼扯蛋嗎?不,我大學時修習過的商業攝影課,老師就是這麼教授如何取材、如何擺設、如何打光的。什麼樣的攝影題材都有人教,什麼樣的攝影書籍都有人寫,那為什麼誘拍沒有?現在就讓我不顧情面的拆穿很多人的謊言,簡單說就是那些人的拍攝動機、態度與過程,全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所以只能私底下偷偷教、偷偷學,拍越多、拍越久的人就越低調,只有新手才敢公然和他們口中所謂的「衛道人士」對嗆,這個實例就擺在眼前,網路世界比比皆是。他們從來不敢公開所有的拍攝過程與手法,只把最虛華的一面展現在別人眼前,萬一讓人看見照片是怎麼拍得的,那英雄假象鐵定瞬間幻滅的。
不信的話,我來幹件很殘忍的事,在台灣,一堆人拍攝過翠鳥衝入水中抓魚的經典畫面,他們幾乎都是下圖這種布置下拍攝的,幻滅了沒?
|
為拍攝翠鳥捕魚所做的布置,極容易造成翠鳥受傷。圖片擷自:攝影家手札 |
衝著「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這句話,我必須以資深者的身分苦口婆心一番,送給汲汲營營的初學者一句話,「一切隨緣吧」。我以往演講時常在幻燈秀最後獻上兩句話「用眼睛拍照、用心看生態」,這樣才有機會真正謙卑的和大自然相處。報告一個小祕密,昆蟲攝影是我最主要的家計,但是我到現在還拿不出一張像樣的寬尾鳳蝶照,然而我也從未讓妻小餓過肚子啊!
接近自然,何必非得拍到別人都拍得到的?拍了一百種,你會想拍兩百種,有一天三百種都不能滿足,越陷越深,就越來越不快樂的。真的,暫時放下相機,用眼睛取景吧!還要記得常閉上眼睛,感受濃霧在汗毛上輕撫,深吸一口含著青草香的沁涼。有一天,你終於能體會如何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因為你已經是自然。到那時候,老天爺不會虧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