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追蹤福島核災】不容易的育兒知識──福島集體疏散官司

$
0
0
作者:宋竑廣(中島美雪研究者)

「謹代表奧地利總理維爾納.法伊曼(Werner Faymann),感謝通知關於支持福島兒童的抗議…如同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在貴網站所說的,兒童是社會裡最弱的成員,我們希望福島兒童能得到最大的保護與支援。…」來自奧地利的支持,讓「福島集體疏散官司」受矚目的程度更上層樓。

所謂「福島集體疏散官司」(以下簡稱疏散官司),是指福島縣郡山市中小學生與其家長,為求免於核輻射、安全的學習環境,自2011年日本政府提高人體(人工)輻射容許標準20倍以來(一年20毫西弗),一連串對郡山市政府展開的司法行動,主要訴求為維護福島兒童健康,要求避難保養與救濟權利;在車諾比核災區,兒童有法定避難保養的權利,且輻射容許標準和災前一致,仍為一年一毫西弗。

而除了奧地利總理、在台灣也廣為人知的美國重量級學者杭士基之外,漫畫《小拳王》《好小子》作者千葉徹彌,電影演員(《七月七日晴》、《史上最大作弊戰爭》、《大逃殺》、《佐賀的超級阿嬤》等)暨國會議員山本太郎等人,乃至於海內外無數署名的個人或單位,對這件官司都給予長期的支持或協助,為福島兒童的健康而共同努力。

影片:小佐古敏莊辭職記者會。

專業論述的支持

自災後改變的輻射容許標準,早先即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防止核戰國際醫師會〉表達深刻憂慮;而為了「疏散官司」出具聲明的國內外醫學與核能專家,包括深川市立綜合醫院內科部長松崎道幸,美國能源部所屬國家核能研究機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莫瑞特(Leuren Moret)等人;撰文聲援的專業人士也大有人在,例如前東北大學臨床教授岡山博、日本學術會議物理學委員矢個崎克馬、前筑波大學植物遺傳育種學教授生井兵治等。

在諸多專家的協助下,活動文宣不時附有厚實的輻射風險資料。例如松崎道幸所整理的輻射標準剖析(廣島長崎被曝者之壽命調查/life span study、LLS),便長達40多頁。參與民眾可以從中得知,輻射標準(LLS)存在著「原爆後5年才開始搜集數據,樣本(被爆者)可能為對輻射較不敏感、抵抗力較強的體質。」等研究缺陷,且和其他相關疫學統計結果差異甚大。對關心福島核災的家長們來說,閱讀這些資訊、參加相關演講、讀書會等,並不輕鬆,可說是不容易的育兒知識。

認為低劑量被曝之下罹癌率增加的大型研究一覽(松崎道幸整理)。
認為低劑量被曝之下罹癌率增加的大型研究一覽。(松崎道幸整理)

其中,值得台灣人特別注意的是,據放射線計測專家、神戶大學教授山內知也2012年的調查,福島縣郡山市兩所小學裡的輻射測量器,和他在附近152處的測量數值,差距最大達40%,同樣的機器在福島縣其他地方有480台,且他所測量的這些數值,只有5.9%低於官方標準。部份台灣民眾赴日旅遊前,會利用福島縣官方測量數據,且類似問題也被國外媒體揭露過,在此作為參考。

認為低劑量被曝之下罹癌率增加的大型研究一覽(松崎道幸整理)。
認為低劑量被曝之下罹癌率增加的大型研究一覽。(松崎道幸整理)

和沖繩是命運共同體

從輻射被曝的角度出發,福島,和沖繩有著相同的被害位置。在「疏散官司」今年5月23日的街頭抗議裡,律師柳原敏夫表示:「儘管日本正向著(核)戰爭前進(修法擴大出兵範圍),但許多人應該不當回事,我原本也是這樣想,直到最近,才知道在1962年古巴危機時,在沖繩的美軍差點就要發射核彈攻擊蘇聯,沖繩民眾,是這樣一直與(核)戰爭為鄰。」

影片:在疏散官司街頭活動中,為沖繩問題發言的山本太郎。

據前美軍空軍士兵Dennis Fitzsimmons等人的證詞,當時位於沖繩讀谷村的美軍飛彈基地,接到了發射核彈的指示,要射擊蘇聯極東區域,幸虧現場發射指揮官判斷指示有誤,沖繩才免於核戰。又,一年前克里米亞公投之際,普丁認為美國暗中使力,恐將因此喪失黑海制海權,核彈箭在弦上,去年11月更表態,不參加核安全高峰會(Nuclear Security Summit)。位於美俄之間、座落著美軍基地的沖繩,在二戰時飽受蹂躪的沖繩,不成比例地被壓放著全日本、全東亞的戰爭風險。

就像其他座落著核電廠的偏鄉一樣,為了東京等大城市,福島不成比例地被壓放著核電風險,核災後,福島居民不約而同地向東京喊話;深度參與「疏散官司」的柳原敏夫說:「沖繩跟福島不改變的話,日本是不會改變的,沖繩跟福島改變的話,日本也會改變。」基於共同的處境,2015年5月,福島縣郡山市苦於輻射污染的市民,和沖繩縣抗議美軍基地建設的民眾,合組團體,為彼此苦難發聲。

※ 作者簡介:宋竑廣(臉書),男同志、寫手,目前主要以低碳生活部落格、陸敬民房屋部落格、花蓮東方報之固定專欄撰文維生;另為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研究者,為中島美雪介紹會(臉書)幕前幕後主使之一。
 

【相關文章】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肯亞版美麗灣 飯店業與居民同陣線 守護Watamu白沙灘

$
0
0
作者:許惠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面對海洋環境破壞與變遷,肯亞東岸沿海社區Watamu的藝術家、環境及生態保育團體、超市商家、觀光飯店與旅遊業者和居民,在目睹並意識到美麗白沙灘與豐富海洋資源受到破壞後,經過討論,決定集結起來,組成了Watamu海洋協會(Watamu Marine Association,簡稱WMA)共同守護海洋。

被法院撤銷興建許可的度假別墅位於海洋保護區內。圖片提供:Watamu Marine Association

提升社區與遊客環境意識

抵達Watamu卸下行李,去採買食物及找提款機領錢的路上,我就很驚喜地在超市的入口處看到了大大一面海洋保育資訊牆,上面展示著當地海龜誤捕及野放等即時更新的最新保育狀況。

原來,這間超市和海洋保育團體Local Ocean Trust都是Watamu海洋協會的會員團體,富有創意的合作方式成功提升大眾認識海洋保育資訊的管道與機會,也吸引了我對這個社區的海洋保育行動一探究竟的興趣。

Watamu海龜守望計畫在社區裡的超市門口放置展示版,即時更新救傷中心內的海龜數目、野放的數目;即介紹海龜保育概況。展示版上並創意使用海洋廢棄物做裝飾。攝影:許惠婷

海洋生態旅遊 鯨豚與遊客共存

Watamu漂亮的白沙灘吸引非常多遊客到來,而出海觀賞鯨豚更是最熱門的行程之一,這門產業也是當地人很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不過,若是操作及執行不當,賞鯨豚的行為也可能對這些美麗的生物帶來傷害、造成精神壓力、或干擾及影響自然行為。

幸好,Watamu船員協會(Watamu Association of Boat Operators)、Watamu野生動物之旅經銷協會(Watamu Safari Sellers Association)也都是WMA的會員團,因此WMA持續提供訓練課程,讓帶領遊客出海的導遊及船員知道如何才能不傷害海豚與生態,例如保持安全距離、不要追逐鯨豚以及潛水不要站在珊瑚礁上。這不只保護了海裡優游的鯨豚,也提升了遊客賞鯨豚之旅的消費品質,最終進而確保當地人後代仍有可以營運生態旅遊來賺取收入的資源。

不要不當開發 社區訴諸法律積極發聲

2007年,政府批准了一個位在Watamu海洋保護區內的私人開發計畫,核准興建面積廣達26公頃的觀光旅館和假日別墅區,預計會對海洋生態帶來巨大破壞,引起當地社群的反對。雖然觀光旅遊業能帶給社區收入,但開發商和外國投資商利用肯亞未盡周全的土地分區利用規劃與管理大肆開發,這樣的情況近年來使環境受到非常多破壞。

被法院撤銷興建許可的度假別墅位於海洋保護區內。圖片提供:Watamu Marine Association

因此,WMA的會員們,包括保育團體和當地的旅館以及旅遊業者,共同決議採取法律行動,對通過開發申請的決定,向國家環境法庭(National Environment Tribunal)提出了訴訟。纏訟18個月後,環境法庭判決WMA勝訴定讞,判決理由包括:開發商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不完善、缺乏廢水與廢棄物處理計畫、政府發的興建許可違反了沿海內陸30公尺寬的範圍內的保護法令、以及因為WMA的水文地質學家證稱該飯店興建地點經常被浪打到,並不適合人居……等。

遺憾的是,在訴訟進行期間工程已經開始進行,直到開發單位敗訴後停工。另外,WMA表示,因為若是一旦敗訴,可能必須付出很大金錢代價,所以協會必須審慎行動,不一定能以法律訴訟抵擋所有不當的開發案;但是此例勝訴對於社區居民自發保護環境的行動仍是一大鼓舞。

社區居民培力 脫貧邁向永續未來

除了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WMA期望社區也能永續發展。他們鼓勵青年透過運動培養團隊精神、領導能力、自我認同與價值感、健康,避免失業青年無所依歸吸毒滋事,他們甚至觀察到青年們在外運動,例如在沙灘上打排球的過程中對當地環境產生更多認識與愛護之心,球隊們還一起參與了淨灘、植樹等行動。

另外有一個對策社區貧窮的計畫,目標包括促進窮困的人能得到在旅遊業任職或經營的機會、建立平台讓他們的產品能進到旅遊產業中、還有投資永續且對貧困社區有助益的基礎建設。WMA首先教社區居民寫計畫書,然後讓他們為自己的事業寫計畫書向WMA申請經費;也提供管理、圖書分類保存等訓練,以確保這些計畫真的對生態和社區而言都具有永續性。

目前WMA支持的計劃包括Mida海灣獨木舟旅程;Kirepwe島傳統文化之旅,內如包括對傳統家屋、博物館、養蜂設備、植物與動物的導覽;還在2014年興建了一個塑膠與玻璃回收中心,並讓當地人以海洋廢棄物創作裝飾品販售。

Watamu的紀念品店內販售各種以回收的廢棄物製作成的精美藝術品。攝影:許惠婷

清淨海洋 廢棄物回收化為美麗藝術品

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一旦落入海裡成為海洋廢棄物,就成為海洋生態一大殺手。海龜、海豚、鯨魚、鯨鯊等會出現在Watamu海域的珍貴海洋生物都可能把塑膠誤認成食物(例如海龜喜歡的水母)吞下肚,最終因無法消化而非死即傷。海廢汙染也破壞美麗的海灘景觀,對仰賴觀光產業收入的沿海社區亦是潛在威脅。

WMA組織了一個隊伍,由貧困的青年與婦女組成,每周定期淨灘並能得到收入,經費來源則主要由旅館等觀光業商家贊助。淨灘撿到的物品有部份材質,例如夾腳拖的鞋底可以裁剪做成各式動物形狀,再販售給遊客賺取收入並提升大眾對海洋廢棄物汙染狀況的認識。WMA進而購買了可以初步處理塑膠的機器,以處理社區產生的塑膠垃圾,再將壓扁的塑膠賣給回收商換錢;未來,這座回收中心有望發展出廢棄物處理展示教育的功能,展示吹玻璃、堆肥、轉化生質能源等技術。

共同目標:讓環境永續

過度捕撈是全球海洋生態面臨的主要危機之一,依海而生的Watamu也面臨同樣衝擊。底拖網、圍網則是Watamu鄰近海域中施行的破壞力最強大的兩種漁法,它們的混貨比率高、底拖網更是對海底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破壞。底拖網及圍網都是大型商業漁船,且大多數背後都有龐大的外國資本。肯亞的漁業法的規範寬鬆且很少被遵守,WMA從2008年起努力遊說漁業署下令禁止在保護內區內使用圍網、並制定針對所有商業捕魚漁法的管理方針,WMA也提倡投資社區小規模漁業並妥善管理,以維護海洋生態及沿海居民生存的未來。

WMA成功凝聚串連各種不同身分背景的會員及會員團體,發揮各自的角色與義務且彼此配合,例如企業社會責任、監督不當開發、執行野生動物救援與廢棄物回收等保育行動、監測及研究當地生態環境等不同工作,十分難能可貴。

Watamu海洋協會的工作人員說,起初當地的人們意識到環境正在受到破壞與變遷,所以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來討論這些危機與衝突,事前並沒有人知道工作坊能有什麼成果,但到了末尾,參與的大家即決定組成協會,合作面對當地的海洋議題。對於筆者提問旅遊業者何以能和保育團體密切合作,甚至表態反對新的旅館開發案,他們強調「我們都一起住在這裡,面對同樣的問題,會受到同樣的影響,認清到這點之後我們就這樣緊密地合作了」。

作者與WMA工作人員Jane合照。圖片提供:許惠婷

後記:Watamu海洋協會的工作人員非常親切又熱情,積極幫忙協助聯絡其他會員團體,也對我們在台灣進行的海洋保育工作充滿興趣,主動問了我許多問題;訪問結束後,送給我她們自己用海廢拖鞋做的動物裝飾作為禮物。WMA和其會員團體們所執行的工作計畫非常多元,即使連載數篇也無法全部詳列;她們盡力為所有居住在此的海洋生物以及人類居民雙雙謀取最大福祉,其努力令人敬佩又感動,應可稱是肯亞海洋保育的亮點之一。

經濟學人:升溫2度 全球投資人總計損失百兆台幣

$
0
0
本報2015年7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氣候變遷當前,人類「不作為」的風險有多高?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的報告顯示,即便全球暖化可被控制在2°C以內,2100年全球私人投資者的資產,仍將因氣候變遷縮水4.2兆美元(約100兆新台幣)。

4.2兆美元約等於全世界所有上市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總值,或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年度GDP。

Christopher A. Dominic
根據科學家統計,氣候變遷將讓投資人損失4.2兆美元。圖片來源:Christopher A. Dominic

經濟學人:碳價機制應盡速確立

這份名為「不作為的成本:認識氣候變遷風險的價值」的報告揭露,如果巴黎氣候峰會未能產生具體的氣候行動,進而使地球繼續升溫5°C,那麼極端氣候災難與經濟成長減緩等效應,將使投資者資產與今日相比損失高達近7兆美元。此金額比目前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總市值還高。

EIU報告主張,金融監管機構應認清「系統性的環境風險」,呼籲建立妥善的碳價機制,並在巴黎峰會上制定有力的氣候條約。

「投資人正面臨困難的抉擇。如果氣候變遷有所作為,他們對化石燃料公司的投資會受氣候變遷相關監管行動的影響,但如果氣候變遷無作為,投資人將面臨跨產業全面性的資產損失。」EIU報告編輯Brian Gardner說。

投資行為要減碳、計算碳足跡

繼英國央行後,EIU也警告,全球氣候行動讓油藏、煤藏和天然氣失去價值,是化石燃料公司的巨大風險。倫敦議會23日發表報告,警告倫敦市由於經濟與全球接軌,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金融風險的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永續金融體系設計報告(Inquiry into the Design of a Sustainable Financial)共同主持人Nick Robins認為,金融市場不夠重視氣候變遷造成的風險:

「如果一架飛機有5%的機率會墜機,我們就不會登機。但是我們對於風險相同的氣候變遷卻不是這麼處理。」

根據資產所有者揭露計畫(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AODP)的估計,只有7%的所有人計算自己投資組合的碳足跡,只有1.4%的所有人有減少投資碳足跡的明確目標。

EIU下結論,投資人仍可以減少資產的環境風險,其中之一是投資低碳經濟概念股。不過報告也相信,氣候變遷將是許多資產所有人和管理人實現受託責任的阻礙。

太平洋兩岸小農宣言 拒絕TPP新自由主義政策擴張!

$
0
0
On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peasants, family farmers, and rural workers reject the extension of neoliberal policies
聲明團體: 農民之路(LVC,La Via Campesina);譯者:蕭喬薇(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 2015年7月28日開始,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12個會員國展開為期四天的關鍵談判,除了協定中的ISDS(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投資人與地主國之間爭端解決機制)侵犯各國主權、保護藥廠專利侵害人民醫藥權等爭議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農產品市場的被迫開放,進而傷害國內小農的生產主權、國家的糧食自給以及農糧政策。台灣雖非會員國,但也積極爭取加入談判。

農民之路主張,新自由主義政策與貿易協定,將傷害了糧食主權、社會正義以及生態的健全。圖為資料照片示意用途,攝影:廖靜蕙。

我們是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的成員,分別來自太平洋的兩岸,在這裡共同表達我們反對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立場。因為TPP所謂的「夥伴關係」,事實上是新自由主義式政策的延伸,是由跨國企業主導、在各國政府的支持與服務下所推動。

新自由主義政策與貿易協定事實上已經對農民、家庭農戶、農業勞動者造成了災難性的破壞,它使得企業體逐漸增加對全球貿易市場的掌控,直接威脅到小農的生存空間、在地社群的福祉以及消費者的健康;他們的權力傷害了糧食主權、社會正義以及生態的健全。過去20年來,我們看到已有大大小小各類新自由主義式的貿易協定通過,但這樣經驗告訴我們,所謂「增加農業產品的出口量」,僅僅是為了跨國企業的利潤所服務,並沒有真正增加農民的收入與所得。

此外,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不僅僅只是「與貿易相關的協定」那麼簡單,他的規範實際上侵犯了各國主權,使各國公民臣屬於跨國企業所單方支配的規則之下,使絕大多數的民眾──特別是小農、工人與小企業主──的生活處境惡化。諸如藉由鞏固各藥廠的智慧財產權,TPP將剝奪貧窮人口取得藥的權利;而TPP其中的「投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使得企業得以聲稱自身的貿易損失而控告各國地方政府,這將進一步的使各國政府傾向放棄或修改國內的社會計畫、健康、環境等相關的政策法規。種種相關規範,將阻撓TPP的會員國政府執行與國內既有環境相符的經濟策略。

察覺TPP相關規範危險之處,群眾間出現了一股反對TPP的聲浪,直至目前為止仍盡力在阻止相關的談判達成協議。在日本、韓國、加拿大、與世界各國,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結束這樣新自由主義的相關政策與作為,並且建立另種可能的貿易體系──一套建立在糧食主權、維護環境與人類福祉上的世界貿易體系。

※翻譯按:ISDS(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外國投資者與地主國發生爭端時,為避免地主國的法院作出偏袒判決,不利外國投資者,將此類爭議交由國際仲裁機構來裁判;但實務上這類仲裁經常黑箱作業,向財團靠攏。

聲明團體:

  • 國家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加拿大
  • 魁北克農民聯盟(Union Paysanne Quebec),加拿大
  • 韓國農民聯盟(Korean Peasant League),韓國
  • 韓國女農協會(Korean Women Peasant Association),韓國
  • 日本農民連(NOUMINREN),日本

中國電網系統混亂 只蓋水壩難甩霧霾

$
0
0
作者:貝絲•沃爾克(Beth Walker中外對話文化頻道編輯)、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翻譯:Sherlock

中國政府希望透過發展水電來擺脫污染嚴重的化石能源,實現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但新建大壩本身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大壩。圖片來源: International Rivers

中國最近發布的國家氣候行動計劃受到了廣泛歡迎;計劃指出,要落實溫室氣體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的目標,中國需要大規模實現由煤炭消費向非化石能源消費轉移。在許多人看來,這對中國沿海大型城市和礦區環境來說似乎是利好消息;由於中國長期以來依賴化石能源,這些地區的空氣、水源和土壤都遭受了嚴重污染。

中國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升至20%左右。這一目標將有可能促使中國在生態脆弱的西藏地區新建一批大壩。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抵消其減排計劃所帶來的環保效益,對貧窮的西部地區而言尤為如此。

相較於煤炭,水力發電產生的溫室氣體較少,但用水電替代煤電也會帶來一些巨大的風險。風險包括:水電的發電率較低;在枯水期,需要更多儲備煤電;電網系統落後;以及在國際河流上建設大型水壩有可能引發與鄰國的衝突。

水力發電 ​──綠色救星?

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水電是僅次於煤電的第二大能源。到2020年,中國水力發電 ​​裝機容量將從如今的3億千瓦增加至3.5億千瓦。目前全世界共有8萬座大壩,半數在中國,超過美國、巴西、加拿大總和。

中國的霧霾問題已經引起了公憤,以及國內外對健康問題的擔憂。中國政府希望大規模發展水電以減少霧霾污染。一些專家表示,水電已經幫助中國減緩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今年前四個月,中國的煤炭消費減少了將近8%。「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分析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新建水電站的併網發電。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先生指出,「對於能源行業而言,水電是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節能減排的主要途徑」。

中國的大壩數量居世界首位,但其豐富的水力資源依舊沒有得到充分開發,這意味著中國目前仍然過度依賴煤炭,張博庭如是說。如果中國能夠充分開發剩餘的水力資源就可以滿足其高峰能源需求的五分之一,替代約13億噸煤炭消費,張博庭補充道。

中國大壩建設的狂熱支持者稱,中國在2050年能將水力發電能力翻倍,達到5.4億千瓦。

贏得新鮮空氣的代價

對中國沿海區域的居民而言,用水電取代煤電有可能帶來更加清潔的空氣;但生態脆弱的西南部偏遠地區(至少80%的新建水壩將建在這一地區)的環境和居民卻將遭受嚴重的損失。

中國的環保人士呼籲立即停建大型水壩,並指出由於急於修建大壩,中國的河流生態系統、魚群棲息地已經遭到了破壞。他們還擔憂在地震多發地區興建水壩將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新建大壩將集中於金沙江(長江上游)。計劃興建的梯級大壩的發電能力相當於三峽大壩總裝機(2250萬千瓦)的五倍;這些大壩不僅攔截河水,還將造成河道淤積,導致長三角出現嚴重的沉降,增加上海等大型城市的洪澇風險

其他大型梯級大壩都將集中於瀾滄江(湄公河)和雅魯藏布江等碩果僅存的無大壩國際河流;新的水壩一旦建成,就會截斷這些河流,從而加劇中國與印度以及下游東南亞國家的緊張關係。

水壩多 煤電也多

許多專家都對增加水電是否能夠降低煤炭消耗提出了質疑。四川地質礦務局的地質學家、首席工程師樊肖(音譯)認為,「水電永遠無法取代煤電」。發展「綠色」水電實際上加速了西南地區燃煤發電廠的建設,樊肖說道。「由於河流流量的季節性變化會影響水力發電,一些地區已經建設了更多的燃煤發電廠來解決高峰時期的電能負荷問題。」

實例表明,中國西南部地區每新建一座水電站,同時也會增加一座燃煤發電廠(通常作為應急發電使用)。為保障旱季穩定的能源供應,貴州新建的火力發電能力甚至超過了水電;四川、廣西、雲南等省也是同樣的情況。

浪費嚴重、效率低下

中國現有的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十分驚人,但其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卻相當低,這是​​因為中國的水力大壩的發電效率過低——其平均利用率只有31%,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利用率是指實際發電量與裝機容量之比)。

此外,由於大部分新建水電站都分佈於西南部偏遠的山區,電力需要經歷長途跋涉才能到達中國南部的製造業中心,這就意味著嚴重的線損。路透社最近報導稱,由於規劃不周、電網基礎設施落後,中國浪費的電能足以為英德兩國提供一年的電力。

隨著偏遠地區水電的發展,各省政府為了盡量消化這些額外的電能而大力發展工業,從而進一步導致高耗電、高污染行業激增,鄰近中國旅遊勝地雲南的麗江煉鋁廠就是一個例子。

氣候變化造成的極端天氣意味著未來河流流量將變得不可預測,所以水力發電的可行性也將逐漸降低。2011年,雲南出現了嚴重乾旱,水力發電​​量下降一半,中國中部的1000多座水壩也被迫停止運行。

2050年水電發展路線圖

美國學者、能源專家達林·麥基(Darrin Magee)認為,儘管財政、環境成本較高,但在未來低碳發展過程中水電依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達林·麥基已與落基山研究所、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國政府智庫「能源研究所」展開合作,共同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潛力。

今年4月發布的《2050路線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該路線圖預測,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佔中國發電總量的86%左右。能源研究所隸屬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這也是負責起草中國「十三五」規劃中能源戰略的實權部門。所以,能源研究所的觀點在中國的政策制定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電網管理得當,水電完全可以取代煤電, 因為這些電站可以在幾分鐘內開啟和關閉,從而提供基本荷載來應對天氣異常帶來的影響,麥基解釋道。

儘管採取逐步推進的方式,但中國已經具備了必要的硬體設施。在建的三條超高壓直流電路將以更加安全、節能的方式傳輸電能。這些新建的輸電線路還能促進水電與天陽能、風能的融合。位於青藏高原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水能混合發電站──龍羊峽發電站最近已經成功實現併網發電,預示著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將進入新的時代。

中國要想用可再生能源和水力發電取代煤電,就需要通過智能電網建設來應對用電量的劇增,避免運​​行過多的燃煤發電廠。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統一的智能電網;如此一來,家庭用戶和工廠將可以獲知即時電價,用電效率將有所提高。

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還存在著一些較大的阻礙。中國沒有實行可再生能源上網的管理條例,也沒有對大壩分配電力的安排做出相關規定。

「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在電能分配和操作規定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空白」,麥基指出。「目前,壩庫只能採取快速放水的方式應對難以預測的峰值負荷,這就導致水庫周圍出現山體滑坡和水土流失,對下游也造成了不利影響」,麥基補充道。

中國的電網系統迫切需要進行整頓。然而,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央政府就試圖打破電力行業的壟斷現象,將電網公司的收益與電力銷售分離,並迫使電網公司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而非煤炭和它們自己的資產,但這些目標至今尚未完全實現。

高效能低耗能

從長遠角度來講,鼓勵消費者、工廠、城市節約用電可以避免修建新的大壩。例如,據「能源研究所」 最近的一篇研究估計,如果中國能夠在2020之前用更為高效的LED照明取代白熾燈的話,每年節約的電量就相當於三峽大壩一年的發電量。

麥基在最近發表在《哥本哈根亞洲研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中國政府已經逐漸意識到在產業部門大規模推廣節能照明的巨大潛力。

這篇論文預測,提高產業部門水泵和排氣扇的能效可以節約20%的能耗,相當於中國所有大壩2013年發電量的總和。降低水泵和排氣扇的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們目前的能耗佔全球工業用電總量的50%

然而,要想提高能效依舊存在著一些困難。首先,誰來為能效升級所需的先期費用買單?有人認為應當允許企業將能效措施節省的電能賣回給電力市場。其次,中國能源和電力價格過於低廉,這意味著電力企業缺少必要的收益來投資於能效措施。

如果這意味著中國的電力供應商缺乏在價格、能效、環保等方面展開競爭的動力,那麼中國本就浪費嚴重、管理混亂的電網系統中將出現更多耗資嚴重且對環境不利的水電工程。

歐巴馬訪肯亞護非洲象 擬禁全美象牙貿易

$
0
0
摘譯自2015年7月26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父親的故鄉肯亞時表示,將禁止美國境內所有州際的象牙貿易,以保護受盜獵威脅的非洲象。

U.S. Embassy Nairobi
美國歐巴馬與肯亞總統肯亞塔(Uhuru Kenyatta)。圖片來源:U.S. Embassy Nairobi(CC BY-NC 2.0)

15分鐘死一隻大象 全球象牙市場中、美居首

歐巴馬宣布,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正提案禁止美國州際幾乎所有象牙貿易,並進一步限制商業出口。此舉加上歐巴馬政府以實施的其他相關措施,等於近乎禁止了全美境內的所有非洲象牙貿易。

去年歐巴馬政府頒佈打擊野生動物盜獵的行政命令。但儘管如此,美國仍是全世界第二大象牙市場,僅次於中國。

2013年歐巴馬的行政命令指出,野生動物走私影響野生動物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每年卻創造數十億美元的非法獲利,助長非法經濟、造成政局動盪並威脅區域安全。

為了供給全球象牙黑市,目前的盜獵犯平均每15分鐘就殺害一頭大象,導致非洲象瀕臨絕種。2010到2012年間,近100,000頭大象因象牙盜獵被殺害。大象屍體遍佈非洲主要國家公園,連過去以為是大象的庇護所的地方也不例外。

歐巴馬頒新禁令 現存製品仍可貿易

去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已大規模和相關利益團體商談,包括專業音樂家、古董商、收藏家和博物館策展人。

根據相關團體的意見,新政在特定、有限的情況下,允許已經存在的製作品貿易,如樂器、家具和象牙成分少於200克的武器等。

法律定義的古董也不包括在新政限制範圍。根據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的認定,這些物品的合法貿易與當前的象牙盜獵危機無關。

肯亞建DNA資料庫 45天清查全國象牙、犀角

肯亞野生物署於7月21日開始清查該年度國內象牙與犀牛角的總數。官員依法統計所有國內的象牙與犀牛角總數,包括展覽以及任何合法持有象牙與犀牛角處,包括司法機關、警察機關、海關和野生動物保留地等。

所有象牙與犀牛角以數位技術記錄。該數位技術已在其他非洲象活動範圍國家測試和成功應用。肯亞野生物署和英國非政府組織Stop Ivory合作,提供人員、技術和財務支援給為期45天的清查活動,加上當地大學生的協助。

清查活動蒐集象牙與犀牛角樣本,為全國的大象和犀牛族群建立DNA參考資料庫。DNA資料庫將用於分析肯亞境內和區域的野生動物犯罪法醫學證據。

animalrescueblog
為了供給全球象牙黑市,目前的盜獵犯平均每15分鐘就殺害一頭大象。圖片來源:animalrescueblogCC BY-NC 2.0

 

Obama Bans Interstate Ivory Trade to Protect Elephants
NAIROBI, Kenya, July 26, 2015 (EN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s proposing to forbid the sale of “virtually all ivory across state l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his first visit as president to his father’s homeland of Kenya, Obama told reporters Saturday he will restrict the U.S. trade in elephant ivory to protect Africa’s elephants, which are targeted by poachers for sale on the black market.

Obama announced that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is proposing to prohibit most interstate commerce in African elephant ivory and further restrict commercial exports. This ac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action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already taken, will result in a near total ban on the domestic commercial trade of African elephant ivory.

The proposed rule builds upon restrictions put in place last year following President Obama’s Executive Order on combating wildlife trafficking. Yet despite existing regu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market for ivory, behind China.

Poachers currently kill, on average, one elephant every 15 minutes to supply the global black market, threatening the African elephant with extinction.

An estimated 100,000 elephants were killed for their ivory between 2010 and 2012. The carcasses of illegally killed elephants now litter some of Africa’s premiere parks. Elephants are under threat even in areas that were once thought to be safe havens.

As stated in the President’s July 2013 Executive Order, wildlife trafficking reduces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wildlife while generat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 illicit revenues each year, contributing to an illegal economy, fueling instability and undermining security.

During the last year, the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consulted extensively with groups that may be impacted by new trade controls for ivory, including professional musicians, antique dealers and collectors, and museum curators.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put from those groups and others, the proposed rule allows specific, limited exceptions for certain pre-existing manufactured items such as musical instruments, furniture pieces, and firearms that contain less than 200 grams of ivory. Antiques, as defined by law, are also exempt from its prohibitions.

The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recognizes that legal trade in these items does not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poaching crisis.

Kenya has begun the annual process of compiling her national stockpiles of elephant ivory and rhino horn in an exercise that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by the Secretary for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fessor Judi Wakhungu on July 21 at Kenya Wildlife Service headquarters in Nairobi.

Required by law, officials taking an inventory of all ivory and rhino horn stockpiles in the country, including court exhibits and any other that might be held by other agencies by virtue of their legal mandate such as the judiciary, police, Customs, and wildlife conservancies among others.

The inventory is being undertaken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test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other African elephant range States. KWS has partnered with Stop Ivory, a UK-based NGO to support the 45 day exercise by offering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Members of the inventory teams have been drawn from KWS and Stop Ivory with support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xercise involves collection of elephant ivory and rhino horn samples, which will be used to create a DNA reference library for profiling the national populations of elephants and rhinos. The DNA library will be a central component in analy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for use in prosecution of wildlife crime not only in Kenya but also in the region.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海岸法》成利器 暫阻棕櫚渡假村開發

$
0
0
本報2015年7月3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差異分析審查,29日進入環評委會議審理,會議一開始即有環評委員提出《海岸管理法》已上路,相關子法也將公告,應暫停審理的程序問題。經閉門會議後,決議由交通部觀光局洽內政部釐清《海岸管理法》規定後再審。

然本案即使已進行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且通過審議,諸多事項仍待釐清。包括廢水排放、該區為史前遺物密集區、珊瑚生態調查等問題,則非《海岸法》能完全解決,守護東海岸仍待後續把關嚴審。

東海岸美麗的景緻,思考開發之餘,應先善盡環境永續責任。攝影:廖靜蕙。
東海岸美麗的景緻,思考開發之餘,應先善盡環境永續責任。攝影:廖靜蕙。

開發區恐涉及海岸法保護區  停止審議

會議開始由環評委員簡連貴提程序問題,認為《海岸法》已公告實施,應等相關子法更明朗後再審。會議旋即進入閉門會議,

《海岸法》明確定義「海岸地區」近岸海域、潮間帶、海岸保護區、海岸防護區、重要海岸景觀區等7種區位,但尚未公告範圍;內政部代表解釋,此案開發利用許可已通過,但在建設工程、建築,仍有適用《海岸法》之必要;而法令相關審查和環評是平行關係,審查上並不牴觸。

由於本案位於「花東沿海保護區」,有可能列入應禁止的一級保護區或部分許可開發的二級保護區。但營建署代表強調,目前言之過早,一旦環署開了先例,恐影響目前審議中的案子。

環署法規會則主張待資訊更充足再審。因此,本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有必要釐清海岸法相關規定,再提交環評會議審議。

環署副署長符樹強指出,環評個案審查是許可申請,審查過程中有新法規適用問題。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8條雖有從新從優原則,但對於新法規禁止之事項,則強制性適用。下個月即將公告海岸地區範圍,認為應暫緩審議。

環委也表示,目前幾個法案,如濕地、海岸範圍仍有變數,資訊上不確實、不明朗,對國土保育確實有影響。未來,對於類似案件,中央法規標準法主管機關應再釐清《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8條之適用,建立處理依據。

場外許多民眾聲援守護東海岸。攝影:廖靜蕙。
場外許多民眾聲援守護東海岸。攝影:廖靜蕙。

未知空白多  審查照過

雖然原民及環團視暫緩審議為一種勝利,然而,本案已通過環評審查,而即使經過7次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且通過審議,仍有諸多事項待釐清。

依據專案小組第七次審查會做出的結論,有四項須「送有關委員、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確認後,提本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討論」,包括「承諾」生態調查區域、頻率或範圍,應納入環境監測計畫切實執行、廢(污)水處理後全數回收再利用,其廢水處理、回收再利用及緊急時需排放之方式。但該如何確認業者是否兌現?

依據會議記錄中環評委員呂欣怡的意見,計畫基地南、北兩處史前遺物密集區,經試掘評估已確定地下有完整之史前文化層,需修改開發區中建築配置規劃,避開評估者劃定之敏感區。但審查結論在考古遺址監看部分,仍做成由主管機關台東縣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及「遺址監管保護辦法」相關規定辦理。也就是說,屬公益性質的遺址保存、監管成本由納稅人負擔。

杉原灣開發案地圖;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杉原灣開發案地圖。製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依據會議記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清楚表示,開發單位應落實與當地原住民族溝通,並表示之前進行的部落會議之「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違反本要點規定,無效」,然開發單位只回以「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未完成法制作業前,計畫區位就非屬「既有原住民保留地」,也就不屬於原基法所規範之「原住民族」土地。

另外,內政部營建署表示,依現行全國區域計畫規定,海岸地區開發行為之建築基地如位於「高潮線」向岸50公尺範圍、高程7公尺以下,且無堤防保護之下列情形,應分析颱風暴潮及波浪溯上對基地之影響,並規劃適當安全防護措施,經相關技師簽證其安全性,始得辦理非都市土地設施型使用分區變更、都市設計審查等事項;並請開發單位確實遵循、逐項說明辦理情形。

開發單位則回應,計畫基地非屬省道11線與海岸之間土地,基地位於高程15公尺以上,也不是位於高潮線向岸50公尺範圍內,所以不須分析颱風暴潮及波浪溯上對基地之影響,與規劃適當安全防護措施。並已經相關技師簽證其安全性,辦理各項程序後,不會污染海岸及海洋資源。

然而在第7次會議中,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代表出席時表示,東海岸整體及都蘭灣觀光發展計畫仍在檢討中,後續將調查當地居民意見,評估《海岸法》通過後的實施方向,因此無法提供有用資料。

這些攸關國土安全與海岸保育,開發單位尚未合理交代卻仍通過專案小組審查;而環署對於本案周邊尚有7件大型開發案,會不會產生累加效應、該不該總量管制,皆未檢討評估。這些未明之處,似難僅靠《海岸法》把關。

守護東海岸  淚水如浪

原民及環團不但在審查會前夕召開記者會,號召關心東海岸的民眾支持。包括反反反行動聯盟、台東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數十個公民團體、數百位民眾,也在29日前來聲援;當地部落耆老、來自都蘭的沈太木老頭目繞過半個台灣,以母語道出原住民心聲,盼能保護家鄉:

沈太木老頭目(手持麥克風者)以母語道出東海岸居民的無奈。攝影:廖靜蕙。

今天我流著眼淚北上,
我要告訴所有在場聲音可以傳入耳朵的人們,
從美麗灣的事件,一直到最近的,政府好多BOT案,
在我們都蘭,刺桐部落附近計畫、開發、動工,
在都蘭,我從年輕看到現在,
土地逐漸地流失,
我們已經快沒有土地了,
部落瓦解中,
把我們推往更深山的裡面。

我們隨著水源或是我們所張望的土地耕種,
但是政府的勢力伸入地方,
先是東管處,
又建了一些公部門,
當我們跟他們說這裡是我們的傳統領域、生活圈時,
政府單位卻說:依法行政,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這令人生氣。

陸陸續續的開發案,
使得我們這一代的族人非常傷心,
我們好像在這個算是進步的時代,
準備要流離失所。
我們的心裡非常沉痛,
我們流著眼淚想這件事情,
卻想不透,該怎麼辦?

在座的媒體女士先生,請為我們發出聲音來。
請財團們收起你的腳步,擱置這個開發計畫,思考一下,
我們也呼籲台灣的人民,不要分政黨,好好看我們的故鄉,
希望以後,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能問我們,
因為東海岸是我們的家園。

※註:原文僅參考第7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紀錄,現已補充開發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104 年6月29日環署綜字第1040051996號函」意見。

這不是生態攝影!評《野鳥攝影入門、拍鳥達人帶路》

$
0
0
作者:張永仁(專業生態攝影師)

這將會是一篇很長的文章,主要是給不認識我的人看,所以要先扯一些與這本書內容無關的。

《野鳥攝影入門、拍鳥達人帶路》書封。

我手邊有這本書,但是我人住在金門,壓根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那書哪來的?說來揪感心,有位不曾謀面的專業生態攝影師臉友,他很不認同這本書的內容,臉書私訊給我希望我寫一寫這本書的書評,讓一般初學者知道我的立場與看法。我沒書怎能寫書評?於是這位臉友馬上買了書,從台灣寄到金門來送我,辛苦了。

我是誰?有沒資格公正寫書評?30年以上資歷的專業生態攝影作家,獲獎出版品超過15本,曾擔任國家公園生態影片招標案評審委員、報社《開卷十大好書》全年度書評、選介委員,其他就不贅述了。

我現今在金門的生態攝影案工作繁重,答應寫這篇沒稿費的書評,起心動念緣自於在作者之一唐小姐臉書上,我曾經善意的提醒留言,結果半分鐘內馬上被她刪除了。先不管我的建言是什麼,在我心中的感受,連與我理性討論的勇氣都沒有,難道她真的心虛?還是怎麼一回事?由於很好奇這本書中都寫些什麼,當然就毫不考慮的答應寫書評。

這本書的書名是《野鳥攝影入門、拍鳥達人帶路》,先破題告訴大家我的心得,書應該比較符合「野鳥攝影入不了門、找拍鳥達人帶路準沒錯」。那問我想要學鳥類攝影,找拍鳥達人帶路好不好?不、不、不、不。

該開始正經評論了。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是資深商業攝影師,李麥克;一位是攝影界素人,唐安琪。這是一本攝影入門書籍,對初入門者而言,鳥類攝影門檻比一般風景攝影高多了,很遺憾這本書中教人攝影的第一部分主筆是唐小姐,就我的專業態度而言,一位接觸單眼相機不到三年的初入門者,似乎很難帶領讀者入門的。

新手帶新手的入門書?

基礎操作

在全書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中「小砲拍鳥入門」,雖然不能免俗的介紹了器材、配備與相機設定,細讀內容過後發現,很多部分照片雖然附註了拍攝條件,包含了鏡頭、ISO、快門、加減格等等,但是卻沒為讀者深入說明,什麼時候該用低感度、什麼狀況該選高感度,更沒有實例比較優缺點。

同樣的,為什麼這張快門挑1/3200秒?為什麼那張定1/200秒?前述那兩種拍攝狀況下,如果換1/800秒拍攝,又會得到什麼結果?也沒有實例操作讓生手知道該如何選擇。還有為什麼這張作品EV要-2/3?如果+2/3會變怎樣?通通付之闕如。

至於白平衡,「技巧5」只告訴讀者「用自動即可」。到底什麼是白平衡?作者是不清楚?還是從未手動處理過?「技巧6」只告訴讀者「拍鳥要避免光斑,若無法避免就裁圖修正。」到底什麼是「光斑」?光斑如何形成?如何避免?什麼狀況下拍鳥可以刻意納入光斑?能夠營造怎樣的氛圍?完全不提,更甭提沒有圖例了。

我的疑問寫下的字數,竟然都可以比她一個個單元中介紹的字數多,我很懷疑這是攝影入門書籍?還是教人會按快門就好?

從上段的分析,這本書對於相機配備的基礎操作原理與應用,幾乎沒有不同條件的舉例說明,對真正想學好野鳥攝影的入門者,參考價值很低。

構圖

撇開硬體設備不談,攝影的內涵與範疇,還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是牽涉到觀景窗後面的那顆腦袋。就以構圖這個重要條件為例,作者花了數頁的篇幅簡單談到畫面比例、視向空間、畫面平衡……等等,但是最令人扼腕的是整本書中超過一兩百張的鳥類攝影作品,幾乎沒有相同的長寬比,這意味著什麼內涵?

意思是書中大多數的作品是裁切過的,也就是說讀者看到的作品,並不是攝影師原創的拍攝呈現。內行者應該都清楚,經常品味、琢磨攝影大師的作品,一般人都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陶冶,沒有原創的呈現,如何陶冶第一時間按下快門的取景能力?

前段的問題要分兩種可能性來談,第一,作者將所有作品、文稿交給出版社後,任令美編依據文稿的搭配,隨意裁切圖片的長寬範圍,以利在版面的編輯呈現。這個情形若發生在其他類別的書籍,相當正常。我自己的大多數出版品都是如此,不過在一校稿中,我常會要求設計師更改裁切取景的範圍,因為美編人員畢竟不如我懂被拍攝者的特性與呈現。

但是如果我出版的書籍是攝影書籍,我必定事先聲明任何作品都不准再裁切,因為攝影是一種創作,經過設計師裁切就不是我的原創了,我不相信專業攝影師沒有這種專業的矜持。更何況一件好的創作,被攝主角在那個四方框中,上下左右都會框得恰恰好,設計師想要裁切也無從下手的。假如真是這個情況,那兩位作者在出版方面真是新手,疏忽大意了。

另一種可能,作者先將圖片裁切過了,這從《技巧6》的「若無法避免就裁圖修正」就能窺一二了。誠然如此的話,那從全書中的圖片幾乎沒有原創比例(長寬比通常是3:2)來看,我不禁要懷疑作者拍鳥是否都是亂槍打鳥?用連拍快門從頭掃到底,事後再來挑選構圖像樣的照片,挑不到,就拿畫面清楚的來裁切。假如是這樣,依我嚴謹的角度來看,這不是「攝影」,充其量叫「拍照」,講難聽就會是「按快門」。

講到攝影構圖,書中有一段「帶入周圍環境」,內文只短短數十字:「拍鳥如果能帶出其周圍環境,如市景、海景、森林……等等,可以讓人更了解其生長的環境,也能讓照片不只是鳥的大頭照,可以讓畫面生動不呆板。」相當遺憾的,整本書的所有照片中,除了拍攝一群人一堆腳架架大砲鏡頭的拍鳥照等等以外,沒有任何一張鳥類攝影作品是廣角畫面取景的。

我相信,偶爾用短鏡頭近距離架腳架遙控拍攝,應該不難;要介紹鳥類與環境背景關係之用,應該不會有人太過苛責會有嚴重干擾。我真的不認為用大砲鏡頭拍鳥,能夠有效踏實的呈現「帶入周圍環境」。更遺憾的,作者在字裡行間很得意的常提到「數毛照」,也就是說這本書中到處充斥著鳥兒上下或左右滿框的「大頭照」,這可不是出版鳥類圖鑑吧?不論是美編人員裁切,還是作者自行裁切,我不知道這些大頭照哪邊不呆板?

我想,「數毛版」、「飛行版」就是當今台灣很多非專業拍鳥者,所陷入的集體迷思與窠臼。

教學書還是商品DM

一本書的呈現,除了作者的深度、內涵外,文編、美編對作者交付內容的編輯、取捨,全都關係到這本書的成敗。老實說,這本書我沒看完就寫書評了,因為碰到非常意外的事,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是──認識手動鏡頭,作者是李先生,雖然篇幅頁數不太多,但絕對是這本書的主打重點。

這個部分所介紹的內容,完全只針對單一品牌的一支600mm鏡頭,而第一作者李先生的簡介中,就堂而皇之的表明,他就是這支鏡頭的品牌負責人。信不信,內文中有「北部手動砲〇〇600mm拍鳥團,免費帶入門,〇〇600mm產品諮詢,請洽作者「李麥克」,http://……」,兩處作者簡介中都附有電話、手機,想要買鏡頭者一定可以輕易如願的。

這本書等同於賣鏡頭的另一種夾帶包裝,我無意擋人財路,相信鏡頭非常價廉、實用,恭祝作者大發利市,財源滾滾。不過,我認為這本書應該免費贈閱才對,這樣鏡頭的銷路會更旺。真的很遺憾,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版社,在那麼多編輯的把關下,竟然讓置入性行銷出現在發行物中,專業性何在?假如這支鏡頭是出版社賣的,那我就能諒解了。

一本教人鳥類攝影入門的書中,出現面貌姣好、肌膚雪白的模特兒,手拿著書中強力推銷的鏡頭入鏡,真的有超級嚴重的違和感。不是我不愛看美女,但是要看美女我會找泳裝雜誌,或上網找更露的啊!試問消費者,花錢買鳥類攝影入門書籍,結果看到美女照片,她的胸前別著鏡頭品牌名稱的方型大牌子,手拿這支大砲鏡頭向你推銷,世上只有它最好(全書沒有提供第二支鏡頭的選擇)。更甚者,後續接上一頁誇張的內容「除了拍鳥也可以順便拍人像和生態」,又放了兩張那位模特兒大露事業線的時裝照,其中一張又在胸口別了那個鏡頭品牌的方型大牌子。再問一次編輯人員,出版一本鳥類攝影入門書籍,你們的專業在哪裡?

大家別以為我是過度苛求,在我的出版生涯中,出資的出版社對書籍內容具有絕對的生殺大權,會影響書籍銷路的任何文字、圖片,編輯人員絕對不允許在書中出現的,除非作者是出資人。再舉個輕鬆的例子:作者唐小姐在書中有一段文字,「……有人說漂亮女生比較吃香,總有人見義勇為幫忙,錯!錯大了!平時出門逛街購物有可能,一起拍照的朋友都有裝備,甚至比您的還重,沒人會幫您拿,……」。這段文字似乎暗示自己是漂亮女生,這部分我不評論,如果是我合作的出版社,編輯人員一定全刪掉,至少會全部改寫。在他們的專業把關下,或許一百個讀者中只要有一個認為自己更漂亮,對這段文字有意見;或者有人認為自己比較醜,被作者傷了玻璃心。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影響書的銷路,不行,必須刪或改。

所謂生態攝影

話題拉回核心,有關教人學習鳥類攝影,一定要提到我自己的經驗。我是資深的生態攝影師,主要拍攝對象是昆蟲,次要對象是植物,平日經常穿梭野地間,拍照、寫稿就是養家活口的工作。我也喜歡隨手拍鳥,因為幾乎都不屬於工作,就成了毫無壓力的興趣。面對興趣,我一切隨緣不強求,緣來的時候機會多的是。

記得我年輕時都開著一台大箱型車,常在台灣的許多山路閒晃,副駕駛座上會放著一台相機與一個自製的綠豆枕。講到這裡,很多專業鳥類攝影師一定知道我要說什麼,這個綠豆枕是我夜晚睡車上的枕頭,白天則是和車外鳥類不期而遇時的防震支撐架,慣用大砲拍鳥的朋友怎可能沒有這項配備?鳥類攝影入門書籍怎可能沒有介紹這個車上拍鳥的妙用配備與拍攝方法?難道這本書的作者都只會參加揪團在一堆知名鳥點排排大砲拍鳥?

以往在媒體的書評邀稿都有字數限制,很難暢所欲言,這回是網路平台,我很高興可以不必花時間斟酌、刪字。前面落落長3000餘字,談的只是我相關的一半專業,其實我更專業的另一半是「生態」。

該書推銷那支〇〇600mm鏡頭「除了拍鳥也可以順便拍人像和生態」部分,所謂的「生態」僅僅放了六張昆蟲照片,除了兩張附上拍攝條件外,其餘四張任何圖說闕如。這誤會大了!將六種昆蟲的照片裁得幾乎也是頂天立地的大頭照,沒有任何有關物種名稱、科學資訊或生態習性解說,充其量算是沒有構圖美感的昆蟲大頭照,這樣的作品是不具任何生態意義的,當然不能稱為「拍生態」。

我曾經在一篇專文中提過,在家裡拍一隻昆蟲屍體(標本)的照片,也可以成為「拍生態」的。相對的,在野外拍一隻活生生的蝴蝶、鳥兒或野獸,也未必就能稱得上是「拍生態」。那是不是拍生態的標準在哪呢?答案絕不在器材好壞、技巧高低或攝影者的身分地位。是不是生態攝影,完全決定在拍攝的訴求、態度、過程與最後呈現。我想許多人在一窩蜂的相互影響下,很容易彼此陷入無法自拔的理盲陶醉中,結果常常傷害了生態,卻又很諷刺的標榜愛生態、喜歡拍生態。

談生態攝影,就從這本書的推薦序談起,第一句話開始「唐安琪拍攝的鳥類生態照片,擁有攝影新鮮人……」,那我到底認為作者拍的照片是不是生態照呢?容我用一些照片來說明。

以1-25頁的下圖為例,那是一隻外觀亮麗的紅耳鵯。圖說寫著中名與英名,另外加上「籠中逸鳥」四個字,就因為這四個字,我認為攀得上生態的邊了。假如作者有針對這個入侵鳥種的來龍去脈詳加說明,甚至對養鳥者不慎或刻意野放外來鳥種,導致入侵鳥種對原生物種與環境的傷害與長遠威脅,能有深入淺出的報導式探討,那我非常認同這是很成功的生態攝影。可是事與願違,作者在相關描述文中寫下「……現在又迫不及待的築巢準備孕育下一窩,看您那麼美,台灣朋友還是歡迎您啦!」。我的天哪!作者書中有個單元叫「虛心學習,充實鳥知識」,我很想請教唐小姐,這種「鳥」知識是哪裡學來的?妳知不知道每年國家還花費鉅資,設法移除成災的外來生物?這是妳我的納稅款欸!拜託一下,充實鳥知識請慎選老師。

再以1-29頁的大圖為例,那是一隻目光炯炯有神的松鴉,站在林地下一段枯木上,牠的嘴喙間夾著一粒硬果,整個畫面、氣氛的營造,完美極了!一般外行人看了簡直會愛死了,當然都會稱讚連連。可是,在台灣野地穿梭超過30年的我,甭說沒機會拍到,連看都沒看過、聽也沒聽過。

若能當面請教,我會想問作者,妳知道那隻松鴉嘴巴叼的硬果叫青剛櫟嗎?青剛櫟的落果怎會整堆掉落在橫躺的枯木中央,還呈現一字型排列?是松鴉叼來排的嗎?為什麼牠要這樣做?不是松鴉排的話,那是誰排的?我猜不是作者排的,那是老師排的?還是路人甲?為什麼我這麼多疑問?因為我沒到過現場,而圖說只寫「松鴉留著八字鬍,讓人一看就驚喜的鳥兒」,就算我想學怎麼拍到的,也無據可考。這對攝影入門書籍而言,非常失敗啊!假如就是只有跟「〇〇600mm拍鳥團」才拍得到,那最少應該寫上去這個資訊,對賣鏡頭也有相輔相成的幫助吧!

再以1-46頁的下圖為例,那是一隻在青苔地上啄食滿地飼料的藪鳥。為什麼我知道那是飼料?作者自己寫的,「秋風掃落葉,藪鳥掃粟米;落葉依舊在,粟米鳥肚中~」。這是全書上百件作品中,唯一作者自行隱晦透露的野鳥誘拍照。當然,大家可以合理懷疑,可能不只一張?可能很多張?我們常常聽見網路的爭議中,有人說「又不是我餵的、又不是我擺的,我只是剛好路過拍到的。」我絕對同意這種說辭,只要一人開槍打到長鬃山羊,少說有二三十人能吃到美味山產的,不是嗎?

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

至於用食餌引誘野鳥類供人拍照的情事,我在臉書常有評論,這回就不再多談,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請到這兩篇網路的文章看看。〈鳥影羽蹤—台灣的鳥類與鳥類生態攝影〉、〈餵鳥拍照可乎?

大家都知道,「藪鳥吃粟米」不是大自然中可以看見的情形。那麼,說這種作品不自然、違反自然,剛剛好吧?怎會被人批評作品違反自然,然後就惱羞成怒要人提出違法證據,否則就道歉,要不然不排除法律途徑解決。老實說,我這篇評論就是被作者臉書中的這篇言論激發的。在我最熱愛的領域,我們不談最低標的法律啦!法律之外還有好多層次的展現,道德、良心、自律、表裡如一、虛心受教……,沒有一樣不能談的吧?

唐安琪表示不排除循法律途徑處理批評。圖片來源:唐安琪Facebook公開訊息

大家先仔細看看擷圖,作者在臉書怎麼說的。一個攝影界初出茅廬的新手,口氣好大,就算她不知道評論的人,很多都是二三十年以上專業背景經驗的前輩,那至少也去探聽一下吧!接著,我再轉述她書中自序的幾個字給大家看,「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這種前後發言所顯示她內心世界的反差,未免也大得太離譜了吧?

老實說,依我的專業與長年經驗,在這本書的照片中,還能挑出一些連作者都搞不清楚自己拍到的是什麼內容與意涵,可是我不想再花更多時間舉例細說哪些照片違反自然了。就讓另一位我不認識的專業攝影作家幫大家整理出來,看看這本書的作品哪裡可能違反自然了。

作者唐小姐的臉書中提過,「賞鳥人認為拍鳥人干擾生態拍攝,拍鳥人對養鳥人也很有意見認為限制鳥兒自由,養鳥人和拍鳥人又覺得賞鳥人沽名釣譽,彼此對立很久」,這是一種分化、打迷糊仗的託詞。試問,專業攝影作家的我,養過數次鳥、我偶爾賞鳥、我也拍鳥,要將我歸在哪一國啊?這不是對立兩字可以輕鬆帶過的,因為批判她的人,相信絕大多數是站在衡量對錯的立足點出發。

我的意思是說唐小姐錯了嗎?差不多。另一段她的臉書言論,「我拍攝到的藪鳥在地上覓食,是在杉林溪的向欣谷,有人撒了一地的栗米,我看也是鳥兒專用的飼料,有點愛心的人都不願意看到藪鳥去翻垃圾桶的食物吧!」,這種「愛」是多麼難堪的辯詞啊?請問沒有垃圾桶食物、沒有人餵食的地方,藪鳥都會餓死了嗎?為什麼不勇敢承認,我就是愛拍到美美的鳥照片,不太在意過程與手段的?

從她的另一段說詞中提到,「我很憎恨擺拍.抓幼鳥.破壞鳥巢的拍攝行為,不當的餵食更不會拍攝,餵食水果、蟲、魚……一直有爭議,至少農委會有公文告知『只要不是在國家公園內,沒有不當或傷害鳥類的餵食是允許的』」,她似乎已間接承認,只要是 「非不當」餵食,她是會拍的。我很納悶,當與不當的界線在哪?由誰來定訂?餵食水果、蟲、魚有爭議,意思是我們反對,她贊同?

何不出本「誘拍大全?

從這邊開始,不再評論那本書了。

要和那些大砲拍鳥團的人辯論餵食誘拍、放鳥音誘拍是不對的,那很多人會活活氣死的。我從不和那些人多費唇舌,這種事只要邏輯辯證就很容易找出對錯來。

現在就讓我來反串好了。不當的餵食我當然不會拍攝,我只認同餵食水果、蟲、魚來誘拍鳥類,這沒什麼不當,我愛鳥兒,讓牠們有得吃、有得繁衍,又能拍到有數百上千個讚的美美照片,何樂不為呢?告訴大家,這麼正當的事,我若出書介紹別人如何拍鳥,想要成為誘拍界的翹楚,我絕對不會藏私,這樣才能穩固我第一把交椅的地位。所以,我會每一張食物誘拍的頂尖作品旁,不但文字詳細說明哪些鳥種該用哪些食餌,食餌如何取得,食餌怎麼布置,背景怎麼安排,鳥兒靠近攝食的路線與預估,要在什麼位置讓牠入鏡,全都鉅細靡遺的傾囊相授,連誘拍失敗的穿幫畫面也會附在一旁,讓初學者知道如何避免犯錯,節省不必要的浪費,這麼一來,不出兩三年我必定大紅大紫、開班授徒,甚至,說不定哪所大學會開個選修課讓我當個客座講師呢!

我是在鬼扯蛋嗎?不,我大學時修習過的商業攝影課,老師就是這麼教授如何取材、如何擺設、如何打光的。什麼樣的攝影題材都有人教,什麼樣的攝影書籍都有人寫,那為什麼誘拍沒有?現在就讓我不顧情面的拆穿很多人的謊言,簡單說就是那些人的拍攝動機、態度與過程,全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所以只能私底下偷偷教、偷偷學,拍越多、拍越久的人就越低調,只有新手才敢公然和他們口中所謂的「衛道人士」對嗆,這個實例就擺在眼前,網路世界比比皆是。他們從來不敢公開所有的拍攝過程與手法,只把最虛華的一面展現在別人眼前,萬一讓人看見照片是怎麼拍得的,那英雄假象鐵定瞬間幻滅的。

不信的話,我來幹件很殘忍的事,在台灣,一堆人拍攝過翠鳥衝入水中抓魚的經典畫面,他們幾乎都是下圖這種布置下拍攝的,幻滅了沒?

為拍攝翠鳥捕魚所做的布置,極容易造成翠鳥受傷。圖片擷自:攝影家手札

衝著「虛心學習、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這句話,我必須以資深者的身分苦口婆心一番,送給汲汲營營的初學者一句話,「一切隨緣吧」。我以往演講時常在幻燈秀最後獻上兩句話「用眼睛拍照、用心看生態」,這樣才有機會真正謙卑的和大自然相處。報告一個小祕密,昆蟲攝影是我最主要的家計,但是我到現在還拿不出一張像樣的寬尾鳳蝶照,然而我也從未讓妻小餓過肚子啊!

接近自然,何必非得拍到別人都拍得到的?拍了一百種,你會想拍兩百種,有一天三百種都不能滿足,越陷越深,就越來越不快樂的。真的,暫時放下相機,用眼睛取景吧!還要記得常閉上眼睛,感受濃霧在汗毛上輕撫,深吸一口含著青草香的沁涼。有一天,你終於能體會如何謙卑地和大自然相處,因為你已經是自然。到那時候,老天爺不會虧待你的。


環保旅館大考驗 不開空調照樣涼

$
0
0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泰北清邁公主飯店獲得Earth Check 環保旅館的銀及認證。攝影:張揚乾
因工作的關係,每年到6、7月,我經常有機會到泰國北部,與當地華文學校交流,也會入住泰北城市不同的旅館。今年入住的旅館與往年相同,櫃檯服務臉孔也沒變,但檯前多了一張認證,寫著這間剛被連鎖旅館集團收購的旅店,方通過「 Earth Check」銀級認證,是間環保旅館。
「Earth Check」是專門針對旅遊業作綠色認證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87年,客戶包括了金沙酒店集團(Sands)、泰姬陵酒店集團(TAJ)等。他們提供一套環境指令,讓消費者可以了解入住的旅館,是否對於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Earth Check 組織Logo。圖片來源:Earth Check

我所入住的這間「Earth Check」銀級認證旅館,價格與台灣相比並不貴,除了沒提供牙膏牙刷外,另在每個房間列出十條,目前作了哪些節能省水的努力,也提供希望房客配合的環保住宿指南。飯店列出的標準其實也不高,包括提供在地食材、僱用當地人,並推廣單車通勤、使用節能燈具及回收灰水澆灌、以及希望房客刷牙時能記得把水龍頭關閉等。旅館也根據「Earth Check」的要求,提供一位專職人員,針對房客作綠色咨詢。

當然,有機會住進環保旅店,免不了會想要作些測試,看看飯店是不是真環保。我首先試著不開冷氣,看能否籍由開窗通風來降低用電。結果飯店窗戶全部打不開,而且房間即使不開空調,還是冷到晚上必須要蓋被,不禁讓我懷疑房間是否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空間的朋友。

此外,每當外宿時我因都用不到冰箱,總會嘗試把旅館冰箱的插頭拔掉。可惜這間旅館不像台灣某些飯店,將冰箱電源獨立作成開關,所以還得花力氣把冰箱整個搬出來,才能將插頭拔掉。

雖然經過國際認證,本不見得就是綠色保證,但也不能抹煞當地旅館業者的用心。像我後來抵達另一個泰北城市,住進一間每晚只需台幣720元的旅館,在下雨時可以開上半面牆的窗,自然通風將室內熱氣散去,房間也就不需開冷氣。後來甚至發現,旅館老闆在大廳人數較少的時段,乾脆把大廳冷氣關上,將落地玻璃門打開通風,讓穿梭大廳的旅客,感受到適逢大旱的泰北,喜逢乾霖的滋味,也是一絕。

目前在「Earth Check」的網頁,沒有查到台灣的旅館列名其中,但在台灣確實也有經其他國際認證的綠色旅館。過去兩年,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就曾幫助兩間台灣旅館申請Sustainable Tourism Eco-Certification Program (STEP)的認證。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秘書長鄭丹妮說,她們所推動的認證主要是在綠色意識的提升上,包括採用經「搖籃到搖籃(C2C)認證的裝潢材料、從地毯到壁紙,可生物分解的的盥洗液體,使用亞麻仁油替代石化材料等。

獲得STEP認證的台北福泰桔子西門店,採用的裝潢材為經過C2C認證的綠色、無毒材料。攝影:張揚乾建築設計上也有所巧思,地下一樓的餐廳便鑿開天窗,適度引進大廳光線。攝影:張揚乾

除了國際標章,國內推動環保旅館認證,也已有一段時間,甚至還提供特別的折扣,讓想入住的房客有特別的優惠。不過,就像經過「Earth Check」認證的旅館,房間關了空調仍像冰箱一樣,也有曾獲得環保旅館大獎的飯店,餐廳可以冷到落地窗起滿了霧,服務人員還「貼心」地幫客人準備披巾,免得被凍著。

鄭丹妮觀察,在台灣推環保旅館,常常是需要業主本身有環保概念,否則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業主會詢問改成環保旅館後,是否真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她說,歐美的消費者對於環境意識有較高的水準,許多的旅遊勝地很自然就會朝向環保旅館發展,如果「環保」不能帶來人潮,對台灣的業者而言多半興趣缺缺。

斧底抽薪,看來還得要更多具永續意識的旅行者,才能讓環保旅館在台灣更加普及,旅行更加永續。

【高雄氣爆周年】石化管線怎麼管? 從中央地方與立法看氣爆檢討進度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2014年7月31日,深埋高雄地底23年的丙烯管線,在這一夜爆炸了。連環巨響,火光四起,傷亡慘重,路面碎裂塌陷,也暴露出工業管線管理的問題。一時間,中央地方檢討聲浪四起,掀起互相指責的論戰。除了廠商管理維護懈怠外,內政部、經濟部、勞動部,與地方機關誰該負起管理之責?

一年過後,我們從立法角度出發,檢視各機關的修正與進度,是否足以避免下一個悲劇?

2014高雄氣爆。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768石化驚爆:高雄氣爆特別報導
氣爆後的馬路已修復、房舍也重建,但管線安全如何確保?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行政院】廠外管線納入工廠法規管

原則: 行政院2014年8月「石化產業發展及工業管線相關事宜」專案會議決議短期、中期,均將廠區外工業管線視為工廠延伸。長期以設定石化專區為目標。

短期:各部會公告將丙烯納入管理

中期: 經濟部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 廠外地下工業管線視為工廠設施設備延伸

長期:石化產業管理另訂專法。設石化專區,不讓管線存在市區。

管理模式:中央立法監督,地方監理檢查,業者自主管理。
目前狀況:高雄市府反對「工廠管理輔導法」,理由是未能顧及轉型正義,恐讓非法管道就地合法。  (2015.1)

回應1:「這一年來的立法幾乎完全沒有進度。用「工廠管理輔導法」等於是把所有管線變成工廠的延伸,把高雄市住宅區或商業區都變成工業區,這樣的方式太誇張了, 我們沒辦法接受!這等於是把所有既有管線合理合法化。」(高雄市議員張豐藤)

回應2:行政院希望修工廠管理輔導法,把管線管理做得更周延。不同的意見很多,民眾安全是第一要務。石化專區的部分牽涉更廣,要召開工作小組討論,高雄市府也在小組成員中,還需要更多時間討論。(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

【立法院】藍綠立委提不同方案  本屆恐難過關

「石油管理法」比對石油管理石化製品  均被退回

  1. 修法原因:「石油管理法」和「天然氣管理法」中規範的管線歸經濟部管轄,包含中油及台塑等。但丙烯是石油化學材料業,不受這兩法管制。
  2. 修正內容:5位綠營立委分別提出石油管理法條文修正草案(林岱樺版陳亭妃版趙天麟版李昆澤版邱議瑩版),內容不盡相同。但主要是將石化製品納入石油管理的條文中,並要求業者提供管線配置與異動資料。
  3. 目前狀況:均被退回程序委員會。

「共同管道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 被退回

  1. 修法原因:「共同管道法」現行定義公共設施管線指電力、電信(含軍、警專用電信)、自來水、下水道、瓦斯、廢棄物、輸油、輸氣、有線電視、路燈、交通號誌....等認定供公眾使用之管線。​ 不含丙烯
  2. 修法內容:邱議瑩版  將輸油(含石油與石化油料)、輸氣(含石油、石化、天然氣)納入公共設施管線。
  3. 目前狀況:被退回程序委員會

「工廠管理輔導法」與政院原則一致 交付審查

  1. 修法原因:配合政院政策,將廠區外地下工業管線視為工廠設施、設備延伸。
  2. 修法內容:立委林國正提出增訂工廠管理輔導法,明定廠區外地下工業管線視為工廠設備延伸。
  3. 目前狀況:交付審查

立法現況:由於本屆立院只剩最後一會期,新立委上任後,未完成立法法案均須重新提出,本屆立委員成修法可能性低。

回應1:民進黨的提案沒有出程序委員會,國民黨的法案在經濟委員會中也沒有排入審查,雙方沒有積極對話。氣爆已經一年,執政黨這一年根本是空轉,如果再發生事情,還是處在責任不明確的狀態。(立法委員趙天麟)

回應2:石油管理法管制石油及石油製品,屬能源局管轄。丙烯不屬能源範圍(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

【高雄市】地方自治法闖關失敗 不通過就斷管?

法案:高雄市議會三讀通過「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2015.5)

內容:105年12月31日前石化業總部南遷、提送年度管線維運計畫、繳納管線監理檢查費。

理由:暫時允許管線使用權利,進行管線管理,以等待產業調整轉型。

目前狀況:

  1. 高雄市:如自治條例被函告無效,2016年就斷管。 (2015.5)
  2. 中央:法務部發函經濟部,指該條例違反地方制度法,相關罰則無效。(2015.7)

回應1:自治條例牽涉到跨部會,彙整意見後,再到行政院會討論出結果。(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

回應2:「這條例只是過渡時期的條例,是不得已的。未來市府、中央、跟願意留下的廠商一起努力,先得到市民認同,才可能成立石化專區。以汙染減量,產值增加為前提,打開一條路,否則依照現在的模式,石化產業將完全沒有願景。」  (高雄市議員張豐藤)

回應3:對於高雄所提出的條例,中央政府可以有不同意見,但應積極作為提出中央的版本,而不是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個不審,那個不審,完全放棄治理。(立法委員趙天麟)

繼續閱讀其他專題報導

【高雄氣爆周年】石化管上的宜居城市? 陳金德:建立管線資訊平台、緊急應變機制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氣爆現場,孫凡甯攝。
高雄氣爆現場,孫凡甯攝

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7月3日出席地球公民基金會主辦的氣爆一週年論壇,說明其負責的公共安全和環保業務下,如何確保未來高雄的石化管線安全,及市府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的運作方式,期望未來高雄在管線安全無虞下同時發展經濟,朝向宜居城市目標前進。以下為其發言內容:

高雄在幾百年前可能是天生麗質,但是經過日據時代的煉油、石化,一直到現在的重工業發展,高雄早已殘破不堪。宜居城市是我們的目標,但是石化管線上怎麼可能會有宜居城市?

回溯731氣爆

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回憶731氣爆當晚。攝影:李育琴。
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回憶731氣爆當晚。攝影:李育琴。

去年7月31日那天晚上發生什麼事?從中油前鎮儲運所輸送丙烯的管線壓力紀錄來看,大量洩漏是在晚上8點22分,當時壓力急劇下降,不過傍晚時民眾看到煙霧冒出,就已微量洩漏。

8點22分,管線中7公分乘以4公分的口爆開,才大量洩漏。從8點22分到11點56分有3個半小時,消防、環保、毒災應變小組都來了,就是沒辦法判斷是誰家的管線、洩漏的是什麼。

直到爆炸前幾分鐘,前鎮儲運所才關掉丙烯輸送管。等測到是稀丁類,發現是丙烯時,大概離爆炸只剩1分鐘,就爆炸了。

20幾年前,高雄市政府做排水箱涵時把3根管子包在裡面,而箱涵裡是水和空氣,長期下來金屬管就容易鏽蝕。廠商雖說平常都有提維護管理計畫,有陰極防蝕、緊密電位檢查和人工巡視等,但事實上這些都沒有做。

當時無法立即知道是哪家公司的管線,無法令其立即關閉,整個因應措施不足,造成這樣的遺憾。

氣爆後,如何管控管線風險?

未來要避免石化管線的再次洩漏、爆炸,就要降低風險。如果洩漏了,緊急應變措施要降低造成傷害的風險。

氣爆後,市府召集石化業,要求他們把所有管線資料提供出來。高雄石化管線當初都是中油建置的,設計監造的中鼎公司、李長榮併購的福聚,都是中油的轉投資公司,因此資料全部在中油。而這些下游業者根本沒有管線資料,維護管理是中油委託金茂公司在做,權責非常不清楚。

後來我們強烈要求他們提供所有的管線資料,包括輸送物質等,現在總算提供出來,建立一個資訊平台 ,大概有439根石化管線,以及3家輸送天然氣的公司,地下管線密密麻麻。

把資料平台建置之後,第一個要做的是找出底下有多少管線是穿越箱涵的。水利局把箱涵與環保局的管線交叉位置比對,然後去現場看管子是否在箱涵裡,若在箱涵裡且是金屬管,要優先遷移。

這些管子今年4月水利局已經全部遷移,把所有跟箱涵交錯的管線遷走,至少讓這些管子全部在泥土裡面,相對安全很多,一般正常管線在泥土裡面20~25年沒有問題。

至於管線資料是否要公開給公眾知道,目前還無法全面公開,初步的資料是可以提供的。

氣體外洩,市府如何緊急應變?

萬一有氣體外洩時,市府怎麼緊急應變?透過緊急應變系統的建立,包括消防、警察、工務、水利局、經發局和1999中心都有密碼可進入,假設民眾在四維民權路口聞到味道,打給1999。1999馬上通知消防局、環保局等,各局都有密碼可打開這個系統,知道四維民權路口有4根管子屬於中油的,輸送內容是什麼,判斷是什麼管,第一時間就通知業者。

現在的速度大概打開電腦1~2分鐘就能知道是什麼管,但是這些管線資料有一半屬於中油的,管線位置都定位清楚,但屬於其他石化公司的管線,因為沒有經過詳細定位,只有用Google map去畫,所以只知道在哪一條路上,正確位置並沒有建置。

這些資料以後要慢慢建置,不過就現有資料,我們認為來應付緊急應變夠了,可以畫出50公尺範圍或100公尺半徑範圍有什麼管,拉大一點自然就知道了。

高雄市管線緊急應變小組成員,包括6個局局長、承辦科長、3位副市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市長辦公室主任、隨扈,都在群組裡。

我們有治安會報,為了要測試每個局處是否真的能夠處理,已經在治安會報連續測試兩遍,哪裡氣體洩漏了,馬上進行。

應變措施除了這些工具,我要求不要再去測洩漏物質是什麼,而是用排除法,輸送物質就是天然氣或石化原料,乙烯或丙烯,不然就是烷類或甲苯,平常對這些物質熟悉一點就可以處理。環保局有採購即時檢測的設備,但是緊急應變當下不要一個一個去測,市府各局處對應變要再熟悉、正確一點。

今年6月7日晚上,欣雄公司的瓦斯發生洩漏,情形跟去年丙烯洩漏完全一模一樣,大量洩漏在水溝裡,而且濃度高達5萬ppm,結果發現那根管同樣有靠近箱涵或水溝的因素。

當晚還發生一件事,我在香港機場轉機,晚上10點多,我以為把閥門關掉就好了,既然知道是欣雄瓦斯,只要關了就好了,等到12點多,訊息傳來說還沒有關,還在找哪裡漏。我說,上次丙烯爆炸就是這樣子啊,還在找,你就叫欣雄關就是了嘛。

不過當場的同仁要求欣雄關,欣雄是不關的,因為低壓管線很複雜。事後我們檢討這樣的情形,認為關掉上游閥門是第一要務,不管廠商損失多少。當然如果是石化業會損失很多,如果是瓦斯業很多人會受影響,客戶會罵他們。但我說安全最重要。

第一個先關管線閥門,消防局監視,警察局封鎖,環保局判斷是什麼東西,經發局負責下令業者關掉,這是目前我們做的緊急應變措施。

自治條例  要求業者檢測管壁厚度

但是我覺得這樣還不夠。大概幾個月前,某家石化公司拿了資料給我,他們用荷蘭的技術去檢測管線到底有沒有問題,這個技術是從管子裡面用壓力打,之後用超音波掃描,資料會傳輸管線受損的情形和厚度。

那家公司檢測後發現有兩個地方有問題,一個是中油油廠裡面,一個是他們這邊。他們發現問題後現場開挖,果然發現已經凹下去,快出問題了。那兩個地方一個是穿越水池,一個類似在箱涵上面,比較潮濕,那個方向有6根管,所以他們就換掉,有的強化管線外圍。

所以我們才發現,不管平常做什麼,例如陰極防蝕、防止鏽蝕,或緊密電位檢測哪裡受損,事實上測不出那種很特殊的情形,比方管子穿越箱涵,或者穿越水池,用了20、30年,這些特殊情形你測不出來。

我就在本會期的《高雄市環境維護管理自治條例》中,要求高雄市所有管線業者必須在明年年底前,做一次這種「smart pig 智慧豬」的檢測方式,向環保局報告管壁厚度,以後每三年做一次。因為每根管子的管壁厚度是固定的,若有變化,就知道哪裡受損,以此逼迫石化業者釐清管線情況。

這個自治條例在環保署還未核定,我相信他會核定。這個條例我們已經第三年送了,前兩次都被議會反對,這次因為民進黨議會過半所以獲得通過,這個是目前管線的作法。

至於《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是由經發局訂定,要求管線業者總公司2016年底前遷移至高雄,目前還在中央行政院等候備查,中央會不會准予還在未定之天。(編按:日前法務部發函經濟部,指該條例違反地方制度法,相關罰則無效。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則表示2016年底前,若擁有這些石化管線的總公司未南遷,照樣可斷管。

每個縣市首長都以推動宜居城市為政策目標,要達到宜居城市有很多要件,高雄很多公共建設拿到宜居城市獎,但坦白講我們離宜居城市還太遠,真正的宜居城市應該是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最宜居的城市,那是我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繼續閱讀其他專題報導

印度教三百年祭典 今起不再屠殺動物獻祭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三百年來盛行於尼泊爾的印度教祭典,在廟方28日的宣達之下,將終止一切殺生獻祭的行為,也為這場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宗教屠殺畫下休止符。

oriana.italy
每次殺生祭典都有上萬牲畜遭到屠殺。圖片來源:oriana.italy

尼泊爾250萬信眾 祭典今後不得再殺生

每五年舉辦一次的印度教殺生祭(Gadhimai  Festival)以屠殺數千萬隻動物聞名,每次都吸引數十萬信眾湧入尼泊爾南方的廟宇參拜,祭祀象徵權力的印度教女神Gadhimai。

最近一次殺生祭於去年11月舉行,近250萬信眾在印度、尼泊爾邊界的Bariyapur村莊「貢獻」了約莫200,000隻動物。

負責組織殺生祭的Gadhimai信託基金,於27日決定中止這項全球規模最大的祭典獻祭活動。廟方書記Motilal Prasad表示:「我們決定完全終止宰殺動物的儀式。我發現動物跟我們很像,跟我們有相似的器官,也感受到相同的痛苦。」

「結束三百多年傳統的宗教儀式並不容易...但我們有四年的時間說服人們,他們不需要犧牲動物來討好神明。」Prasad說。

外界長期努力 印度法院也支持

動物權人士為此歡欣鼓舞。他們花了多年時間遊說各大廟宇和尼泊爾政府,並獲得英國影星瓊安娜‧盧利和法國影星碧姬芭杜的支持。

「我們努力了非常久...我們的立場堅定,最後終於成功了。」尼泊爾動物福利網領導人Manoj Gautam說,「我們發現人們受迷信影響很深,因此建立公眾意識非常重要。我相信2019一定能有一場零血腥的祭典。」

印度最高法院甚至於本月稍早行文全國,指示印度各省研擬施行辦法,以防止再有動物被運送至祭典現場宰殺。

尼泊爾衛生當局:樂見廟方新規

殺生祭在尼泊爾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信徒提供山羊和水牛供宰殺,祈求健康和快樂。

根據尼泊爾動物福利團體(Animal Welfare Network Nepal)在2014年亞洲動物大會上的說明,整個祭典活動通常為期數個月之久,而在2009年的祭典上,總共有35萬隻動物集中在2天內被殺害,包括2萬頭水牛和數萬頭山羊等各種類的動物。並且除了在特別指定的獻祭場所,祭典期間,人們還可以不限時、地,經常性的在任何環境下,以獻祭的名義殺害任何種類的動物。

中國動物園觀察(China Zoo Watch)代表龍緣之表示,就2009年祭典影像中出現的動物,要計算出實際的死亡數字的確有很大的困難;整場獻祭在電視、廣播上播出,人與動物健康主管部門卻忽視相關責任,情勢非常糟糕。

尼泊爾政府中央動物檢疫辦公室的Bodh博士則說,殺生祭面臨了幾個難處,包括印度和尼泊爾的國界地域標示不清,且在動物檢疫方面有很大的困難等。

Bodh認為,動物獻祭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他也對廟方終止Gadhimai Mela屠殺傳統的結果表示肯定,希望日後能在民眾教育、媒體合作、動物檢疫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將受難動物的數量降到最低。

尼泊爾嘉蒂麥神廟信託基金,於2015年7月28日同意日後的祭典將不再宰殺動物。

 

【參考資料】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48家農會表態 拒貸款給違規農舍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台北訊,陳瑞賓報導

農地炒地、農舍違建爭議不休,農會身為農舍的貸款單位,是否認同保護農地的理念和政策?此外,受理農民貸款申請時,農會是否考量農舍、農業設施的興建與買賣有無符合法規精神與規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籌畫、製作問卷,發送至全台農會。共收到60份回函,其中有九成表示支持保護農地政策;若得知農舍違規使用,有七成會拒絕或撤回貸款。

環團製作問卷調查,全台農會超過九成支持農地農用政策。圖片來源:湯譜生
環團製作問卷調查,全台農會超過九成支持農地農用政策。圖片來源:湯譜生

根據問卷結果顯示,91%農會回函表示支持保護農地的理念和政策;84%知道或聽聞農舍變相淪為民宿, 餐廳或地下工廠的情形;69%知道或聽聞農業設施變相使用的狀況;超過75%的回函表達不願貸款、或者會取消貸款給違規使用的農舍或農業設施。

對於有意將農舍或農業設施轉為民宿、餐廳或地下工廠的投資者而言,未來除了因違法而面臨罰款、拆除違規房舍或設施外,也可能面臨被農會取消或中止其貸款。

多家農會也進一步陳述支持及反對意見,在可能同意修法部分,嘉義縣東石鄉農會表示,希望嚴格限制農舍之興建,及興建後之違規增建;台北市士林區農會則認為,需頒布配套措施,避免農地價格崩盤影響農民權益。而修法前的農舍不溯及既往,以免影響基層金融穩定。

可能反對修法部分,宜蘭三星地區農會表示,政府不清楚農業政策,沒有人要管農藥施放。過去鼓勵興建農舍,現又修法禁止,公平正義何在?該有的農舍管理條例現在都有,只是地方執行不力。民宿、餐廳是否違法,要由政府裁定,申貸者只要不違反不動產抵押權,就會受理貸款。

此問卷針對全國300家農會進行調查,自2015年7月23日~7月30日,一周內共回收有效問卷60份,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5個直轄市;縣除了澎湖縣和金門縣未回傳外,其餘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連江縣均有填寫回傳。回傳者佔主要行政區達80%。

【填答農會補充意見】

機構名稱(請填全銜)(公開)

6, 其他補充之意見:(如不願公開本意見,請在意見框中註明)

台北市士林區農會

要發布配套措施,避免農地價格崩盤影響農民權益。
修法之前的農舍不溯及既往,以免影響基層金融的穩定。

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

政府沒有清楚農業政策,沒有人要管農藥施放。政府過去鼓勵興建農舍,現在又修法禁止,公平正義何在?其實,該有的農舍管理條例現在都有,只是地方執行不力。民宿、餐廳是否違法,要由政府裁定,申貸者只要不違反不動產抵押權,我們就會受理。

宜蘭縣壯圍鄉農會

1. 違法與否,不在農會管轄範圍。農會信用部是要輔導資金融通,農民有需要,我們就要辦理。2. 問卷背景資料提供單位,已經足夠,還要填答人提供姓名負責,並不合理。

屏東縣麟洛鄉農會

雖為保護農地不為非法使用,而定訂法規,希望不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對於真正自用而興建的農舍及農業設施不公。

苗栗縣三義鄉農會

中央主管機關新修訂興建農舍辦法草案,經本鄉農民集體反映並提請本會建議興建農舍辦法應請維持現狀,其理由如下:
一、不應設限參加農保及第三類健保、實際從農者才可興建農舍,政府應該就目前的法令嚴格執行。如有違法濫建情形應嚴加取締或重罰才是。(農地以2500平方公尺為例,農地10%的面積可蓋農舍,90%要農地農用)不要因為政府監督不嚴或取締不力來怪罪農民,致犧牲大多數農民權益。
二、不要因為幾個農運人士說年輕人想要從農買不起農地就來犧牲農民權益,試問目前房價很高可以請政府讓建商或房屋持有人把房價拉下來讓大家都買得起,可能嗎?(農委會應該編列預算補助年輕農民承租16公頃休耕農地,或釋出台糖優良農地給農民承租,讓有心從農的農民容易取得耕作土地)。
三、目前都市房價、地價節節高漲,政府沒辦法壓制,農地這幾年也漲了一些,政府就要設限打壓合理嗎?持有農地的農民是二等公民嗎?建地可以漲價,農地不能漲價,公平嗎?老農的農地家中年輕人不接要轉業,賣個好價錢不行嗎?
四、興建農舍辦法如設限會影響:
(一)減少農地流通性。
(二)會使農地價格下滑損害農民權益。
(三)會影響以農地乘做貸款抵押經營的鄉鎮農會營運。
(四)會阻礙鄉村繁榮發展。
1.對於合法的農舍,我們非常願意承做貸款,對違法者當然反對。
2.目前政府對興建農舍辦法立意良好,很遺憾,政府並沒有認真去管理。對違法興建之農舍及農地為農用者,應落實取締並重罰才是。
3.最近政府對興建農舍要修法設限,我們認為不妥。貿然修法將造成農地價格崩跌,影響全國持有農地之農民權益,也會影響配合政府推動農業發展而貸款與農民之農會正常營運。
4.對於真正想從農而買不起農地者,我們認為農委會應該編列預算補助並輔導農民承租16萬公頃的休耕農地,或政府釋出台糖優良農地給農民承租。

高雄市甲仙地區農會

又要保護?又核發執照給有錢(權)人士?標準?

高雄市燕巢區農會

敝人淺見:
悠關農業(糧)政策是一項十分複雜之工作,就算能了解問題點出在哪裡,也不一定有解決問題方法,就算有解決方法,實務上卻不見得能實施,對此問題回歸於供給面與需求面。
供給面應從了解各區域(鄉、鎮)農產品生產種類、面積、產量;需求面真正之需求數量,如有生產過於需求時形成產銷失衡,是否有農民從事種植一些已經飽和之產品,如是;能否針對產量不足之產品,透過在保證價格收購下對各鄉鎮去種植最有利之產品(因為各鄉有專門生產之產品)。
另一方面,經統計分析如藉由生產重分配,仍無法供給足夠之農產品時,問題點在於農地不足時,是否考量藉由最大土地擁者台糖公司釋放出土地,讓有意從農之青年以承租方式去從事種植所須要不足之農產品,能一改在高山上看到種植蔬菜,卻在平地上看到造林之劃面。

雲林縣水林鄉農會

本會目前未辦理農舍貸款。

新北市樹林區農會

本問卷問題設計模糊且不完整, 以偏概全, 恐無法表達農地及農舍貸款問題; 且有誤導整體農地使用及金融單位受理農舍及農業設施貸款政策。

嘉義縣六腳鄉農會

蓋農舍未保存登記本會不受理申貸。

嘉義縣東石鄉農會

請嚴格限制農舍之興建,及興建後之違規增建。

嘉義縣阿里山鄉農會

配合政府政策。

彰化縣和美鎮農會

農民辛苦一輩子,給建個農舍應可行吧,一分地合法百分之十不過分。包括財團炒作建地,更需加強執行。至於農舍贈與子女應允許,希望政府有良好配套措施。如排放汙廢水,彰化農田水利也實施勘查。農地貸款:我們會評估債權風險,5p原則。農民較弱勢,希望能照顧農會,才能照顧農民。

 

全球首份調查:四成民眾沒聽過「氣候變遷」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你聽說過氣候變遷嗎?一份國際研究首次針對全球90%人口進行調查,發現119國的成年人中,每十人就有四人沒聽過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已變成全球各國的棘手問題。圖片來源:本報資料。

全球十人有四人「不知情」 開發中國家占多數

由耶魯大學主持的國際研究團隊,以2007至2008年蓋洛普全球119國民調的資料為基礎,發現「整體而言,全球有40%的成人完全沒有聽說過氣候變遷。其中65%來自開發中國家,包括埃及、孟加拉和印度。」研究作者、美國耶魯大學氣候變遷溝通計畫(Yale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主持人Anthony Leiserowitz說。

台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柯佳吟也參與了這項前所未有的跨國研究,並於27日獲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

富裕程度影響環境資訊傳播

研究顯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異相當驚人。

在北美、歐洲和日本,超過90%人口知道氣候變遷。但在大部分的開發中國家,雖然許多受訪者反映有觀察到當地天氣規律的變化,知道氣候變遷的人口比例仍相對少。

「這是首次也是唯一真實的氣候變遷意見調查,蒐集來自超過一百個國家的資料,讓我們比較世界各地的發現。」研究主要作者、普林斯頓大學學者Tien Ming Lee說。

教育是關鍵因素 國家間差異大

研究團隊也發現,教育程度是與氣候變遷認識的獨立預測因子。

然而研究中也發現國家間的預測因子差異性極大,如美國公眾意識的關鍵影響以公民參與、傳播訊息的可受性和教育程度為最;中國則是和教育程度、鄰近都市區域和家庭收入有較大的關聯。

亞洲人:空氣變差最有感

但在許多非洲和亞洲國家,風險感受與實際的當地天氣變化高度相關。

針對具有氣候變遷意識的公眾,當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其對氣候變遷的風險感知時,卻獲得相反且有趣的結果:較高比例的開發中國家民眾認為,氣候變遷是嚴重的威脅。不同的預測因子也顯示出國家間的差異,譬如在許多亞洲與非洲國家,民眾對於當地溫度變化的感知同時影響其對氣候變遷風險的感知。

圖片來源:耶魯大學。
國際研究發現,教育程度是影響民眾氣候變遷認知的關鍵。圖片來源:耶魯大學。

在風險感知上,國家間的差異性更大。研究團隊分析風險感受的預測因子發現,了解人類是氣候變遷主要肇因的拉丁美洲人和歐洲人,更傾向認為氣候變遷是嚴重威脅。而以全球來說,研究者發現與認識比例完全相反的現象──開發中國家民眾比已開發居民更認同氣候變遷是嚴重威脅。

綜合而言,被廣泛使用的國家特徵因子,如人類發展指數、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對於目前了解公眾對氣候變遷問題意識與風險感知的預測能力有限,需要測量更多的社會與文化因子。

學者:需要更多對話 媒體可助一臂之力

奧塔哥大學氣候變遷社會認識專家Debbie Hopkins博士表示,許多人仍認為氣候變遷和自己沒有太大關係。

此外Hopkins博士也指出,精確的媒體報導和地方與民眾的對話交流可以幫助溝通氣候變遷的威脅,如海平面上升和熱浪頻率增加。「此研究明確顯示,我們必須為各國、甚至一國內的不同地區量身打造氣候變遷傳播策略。」Lee表示。

「本研究也指出,改善基本教育、氣候素養和民眾對地方氣候變遷現象的認識,對於促進公眾參與和支援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至關重要。」Leiserowitz說。

震南電鍍污水將排二仁溪 居民怒告黑箱環評

$
0
0
本報2015年7月31日高雄訊,編輯室整理報導

已獲環評通過的震南鐵線公司開發案,將於高雄新園農場設置線材加工及螺絲製造工廠,產生電鍍酸洗廢水將排入二仁溪,對下游養殖業和農業造成嚴重傷害。

開工前,該公司29日下午召開公開說明會。當地居民聯合組成「新園農場自救會」,同時舉辦抗議記者會,並委託律師提出行政救濟,誓言反對到底,最後成功讓說明會流會。

圖片來源:環境法律人協會。
新園、九鬮農場開發案圖片來源:環境法律人協會。

議員到場支持 說明會流會

記者會現場聚集了數百位鄉親,李長生、陳明澤、張文瑞、陸淑美等議員均到場聲援。現場十數位年輕鄉親曾一度打算搬開說明會桌子,與警方產生推擠。

議員陳明澤以現場環保局、經發局等公務員喊三次都沒人回應視為未出席、場地太小許多人沒位置坐、不應選在上班時間召開等理由,認定本次說明會有行政程序瑕疵,不算召開。議員李長生則以沒有在地人簽名簽到單,不算召開。

下午三點後,震南公司代表宣布本次說明會流會,會將鄉親的訴求帶回公司。

環評都通過 居民才被告知

根據《台灣南部區域計劃》及《高雄縣綜合發展計畫》,原規劃新園農場為北高雄都會公園,在阿蓮設大崗山宗教文化公園,推展自然環保農業。

然而,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楊品妏說明,2006年台糖公司配合行政院「大溫暖大投資」政策,將新園農場釋出給6家具有高汙染性質的廠商進駐開發(註1)。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占地13公頃的震南鐵線公司,於去年4月25日有條件通過環評(註2),將排放電鍍酸洗廢水入二仁溪,直接衝擊湖內與茄萣養殖與農業用水品質。

更誇張的是,位於二仁溪下游的湖內里養殖業漁民,從審查、通過至公告都未獲告知,一直到今(2015)年4月17日才由環境法律人協會、地球公民得知高雄市府已核發本案開發許可。居民知悉後向高雄市政府表達反對意見,也被嚴重漠視。

高汙染廢水排入 二仁溪整治恐白費

震南鐵線公司及熱處理製程其中廢水排放至二仁溪的管路路線不明,將對下游湖內區養殖漁業產生影響;酸霧及廢水皆可能汙染新園農場土地、農作物、地下水及影響居民健康。

湖內區養殖漁民代表李耀慶先生表示,震南鐵線公司的電鍍酸洗廢水將直接衝擊二仁溪下游1,200公頃養殖虱目魚、石斑、白蝦的「湖內養殖區」用水、農田灌溉用水及民生用水之水質。

李耀慶氣憤指出,影響這麼大,開發審查過程都沒有知會湖內與茄萣人,實在吃人夠夠!

路竹新園農場促進協會會長蔡春紀則表示,震南回收的製程廢水會用於廠區內的澆灌,恐怕會汙染地下水,大雨一來,更可能溢流到附近農田,汙染路竹、阿蓮的農地。地球公民基金會蔡卉荀主任指出,震南鐵線公司的開發將打擊北高雄打拼多年的農漁產業成果。

自救表示會絕對抗爭到底,若震南鐵線公司不停止預定即將之開工,將不排除會提高抗爭的強度,以保衛自身的權益。


深化搶救水獺行動 民間呼籲復育金門未來

$
0
0
水獺保育回顧:連署之後,我們能做的事
本報2015年8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去(2014)年11月由民間發起的「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連署,隨著新任縣長宣誓除了3個已簽約及動工中的開發案,不再啟動新案,且工程施工必須兼顧環境,而完成部分階段性任務;然而,占地4.5公頃的「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BOT」,因緊鄰水獺棲地,仍無法讓民間團體安心。由金門島嶼愛鄉協會發起的「保育水獺,保障金門的未來」連署,深化保育內涵,更進一步倡議,以可永續的生態旅遊取代大型觀光,保育水獺,也思索金門未來發展方向。

民間:保育水獺是救環境

去年大選後,金門縣破天荒首位非國民黨籍縣長就任,不少意見指出,是對過去執政者過度開發未顧及環境平衡的一種反彈。其中,尤以去陸續發生5起水獺路殺及3隻小水獺幼獸收容案件,引發全國民眾的關注,也讓金門居民思考為何連水獺都無法在自己的棲地安身。

台灣最後一隻水獺是在楠梓仙溪發現,近30年未來本島發現,金門估計只有120隻,族群數岌岌可危讓保育更沉重。(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近30年來本島未發現水獺,而金門估計僅剩120隻。水獺族群數岌岌可危,讓保育更沉重。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由民間啟動的「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連署,即以歐亞水獺的處境為訴求,開發應兼顧環境永續,停止縣內十幾個興建、營運及移轉案」(BOT)開發案。隨著新縣長上任開發的步調也減緩,但3個已經簽約或動工的開發案仍同意持續進行。

「金門歐亞水獺保育聯盟」共有30多個來自全台各角落的保育團體,發言人之一翁明志表示,民間要求停止開發,網路上也有各種主張與意見,政府卻說是少數人的意見,所以聯盟就思考將這些主張與意見凝聚起來,看看是多少人的意見。「還給水獺一個家」連署,就是把民間關心保育的力量連結起來。

這股力量也於選舉時爆發出來。隨著新任縣長允諾,連署階段性任務也告一段落,但3個開發案仍影響水獺棲地,尤其是金門縣政府林務所的「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興建、營運及移轉案」,就緊鄰南莒湖,是水獺重要棲地,去年只是探勘、整地,就造成前後幾起水獺路殺死亡,以及發現小水獺不得不收容的案件。翁明志解釋,雖然死亡、發現的地點非於南莒湖附近,仍合理推論可能是遷移找巢穴過程死亡。

最近由同為金門歐亞水獺保育聯盟成員發起的「保育水獺,保障金門的未來」連署,訴求以全島環境考量水獺保育,終止「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契約,及其他BOT案招標,以金門原有特色發展在地旅遊,平抑房價避免土地炒作影響水獺棲地,以及青年返鄉的機會。他形容有如進階版,更加深化保育的內涵。

「我們並不反對開發,但是必須合理、取得與環境的平衡,尤其不該剝奪珍貴稀有的水獺生存空間。」翁明志形容這項連署是進階版,他說,聯盟保護的不是水獺,而是因為水獺具有環境指標意義,唯有環境是完整、水系清淨,牠才能活。事實上,全世界13水獺,幾乎都面臨滅絕的命運,為了保護環境而必須保護水獺。

過去的訴求都是針對政府政策,要求停止不當開發,但是民眾的行為正是政府施政的風向球。翁明志說,開發慾望無法無止境擴張,恐怕我們都該節制,並且反省過去造成傷害環境如何修補,否則這些惡果最終回到人類身上,現在的環境是水獺、鱟這些原生物種活不去,最後連人都活不下去。

縣府:工程導入友善環境概念

保育團體關心綠色休閒渡假園區開發案影響水獺棲地,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農林科長鐘立偉表示,開發公司除諮詢台大教授李玲玲等專家的意見,進行隔離區與水域環境規畫調整外,開工前與過程中的紅外線影像監測記錄發現,南莒湖的水獺活動仍持續發生,無明顯改變;縣府也將持續監測環境變化,確認水獺不受工程影響。

鐘立偉表示,縣長陳福海上任後,除承諾任內不再啟動新的BOT案件外,也要求金門重大的工程案件,應導入友善環境的概念,由近期規畫的環島北路部分路段拓寬計畫,要求相關單位整理近年水獺路殺地點紀錄,納入生物廊道設計概念,以降低水獺路殺情況發生可見一斑。

而縣府正著手的「擴大水域治理整合」及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執行「金門縣水域環境保護工法之研究」,在農委會林務局的協助下,計畫從核心的棲地破碎及不當水泥化工法著手,改善目前水獺生存環境劣化問題,此舉也將保育金龜及大鱗梅氏細鯿等保育類動物。

此外,縣府也加強與外部單位的聯繫,學習水獺保育知道。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即派遣獸醫及研究人員,進行水獺死亡個案解剖分析,釐清水獺死亡原因及其他的潛在的環境問題;並與台北市立動物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期使水獺保育與通報更加順暢。

由金門籍旅台獸醫返金成立的「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及保育協會」已於7月正式成立,除解決離島野生動物醫療不足問題外,也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及縣政府斡旋,利用釋出的軍事營區,籌措金門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終極目標是希望讓水獺留在金門當地處理,不須後送到台灣。

送到台灣救傷收容的「金莎」。(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送到台灣救傷收容的「金莎」。(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金管處:串聯水路減少路殺

去年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降低水獺走陸路導致路殺的機率,首度於陽明水庫壩堤架設6處人工階梯,當作水獺通行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的動物廊道,今年2月,陸續發現水獺活動蹤跡以及排遺,而且越來越頻繁,顯示水路的串聯有助於構築生物廊道,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金管處為此信心大增,期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學者,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之後適當改善,提供水獺良好的棲息環境。

這幾年來持續委託學者進行「金門水獺分布變遷與族群生態研究」,藉由排遺DNA鑑定歐亞水獺族群數量,並提供可行之建議供管理處參考與執行,但是保育行動卻有賴社會大眾支持、付諸行動。

金管處保育研究課課長邱天火表示,水域環境的縮減、阻斷、水質汙染,或因為抽水而乾涸、堤岸改造設計不良、水域沿岸植被減少等因素,造成水域棲地減少,是水獺無法透過水路移動,而被逼到陸上活動遭撞死的主因;因此,水獺保育工作重點在於保護現有自然水域,恢復與改善舊有水域的連結、以及維護水質水量,

若居民能了解水獺所面臨的困境,就能從行為中檢視,降低不利保育的因素,並能參與水獺保育行動,邱天火說,由於歐亞水獺主要在夜間活動,民眾若能協助通報、紀錄歐亞水獺活動情形,成為「公民科學家」,這些資料即能提供較完整比對族群變動情形,及評估周遭環境完整性的重要依據。

至於水獺族群數量不破百,是否該考慮域外復育?「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發起人莊西進表示,域外復育需克服相當多問題、成效有限,最終還是需要良好棲地,因此原地保育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並應致力於棲地的保護。

翻飛 小黃星弄蝶

$
0
0
文字:陳秀竹;攝影:孫金星
小黃星弄蝶。攝影:孫金星

/飄忽的軋跡
/是一條生存的定律
/美麗
/不是代名詞
/醜小鴨
/像為自己訂製的面具

/李氏禾
/舖天蓋地
/就是生命的豐年
/李氏禾消失
/醜小鴨
/冬眠
/等
/一個春

/飄忽的軌跡
/是生命的密碼
/藏在基因裡
/一顆晶瑩的卵
/就是
/一個延續的開始

/飄忽的軌跡
/蝶蝶不休
/翻飛
/翻筋斗
/大地處處
/是蝶
/說故事的舞台

李氏禾是小黃星弄蝶的寄主植物。圖片來源:Harry Rose

※ 註:小黃星弄蝶(Ampittia dioscorides)本種是台灣的弄蝶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弄蝶,別名:「小黃斑弄蝶」。幼蟲目前在台灣已知以李氏禾為寄主植物,成蟲會在寄主植物附近活動。(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羽的奇蹟》她帽上的那根羽毛

$
0
0
作者:索爾‧漢森 Thor Hanson
在羽毛業景氣最好的年代,《麥考爾》(McCall’s)和其他流行時尚雜誌封面上最潮的代表,就是各種羽毛帽子和配件。圖片提供:左岸文化

在好萊塢電影相當有名的一幕中,年輕的投機小子傑克為他的心上人蘿絲素描,只見她斜躺長沙發,一絲不掛,唯有項鍊上一顆碩大藍鑽擱在胸口。他們所在之處,不消說,就是幾個小時後便要沉沒的鐵達尼號特等艙裡。這部片子成了賣座鉅片,傑克與蘿絲之間的愛情故事,和片中那顆虛構的無價珍寶「海洋之心」的命運緊緊交纏在一起。

然而在現實裡,鐵達尼號並未載運著珠寶、黃金或其他特別顯眼的財富一起航向覆滅。當時的貨運清單留存了下來,上頭列出的物件從日常物資(1963袋馬鈴薯)、罕見貨品(28袋手杖),到詭異的玩意兒(76箱龍血竭─一種樹脂)都有。其他還包括沙丁魚、蘑菇、蕾絲衣領、一箱牙膏、蘭花,還有一大堆去殼的核桃等等。但船上最貴重的貨物中,有樣東西據稱投保金額超過現值的230萬美金,那便是羽毛。鐵達尼號裝載了40箱精緻的羽毛,準備運往紐約市區的仕女帽產銷店;時當1912年春季,羽毛在全球最高價的商品上可是名列前茅。如果以重量來看的話,當時只有鑽石的價格比羽毛還高。

全球羽毛貿易的高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其規模之大我們今日殊難想像。光是在倫敦,羽毛批發商和加工製造商聘用的全職員工就超過2萬2000人,這一行在巴黎、紐約和那個年代的其他時尚城市裡也同樣蓬勃發展。雖然羽毛也被用來製造扇子、撢子、女用圍巾、插花擺設以及斗篷和披肩的邊緣裝飾,但整個羽毛工業卻是由這項時尚熱潮所撐起:帽子。

女人不僅喜歡羽毛帽而已,她們根本是需要它。出門要是沒戴帽子,那簡直是難以想像的畫面,而任何一個體面的衣櫥裡,搭配各種季節跟場合所需的羽毛便帽和軟帽更是缺一不可。最為珍貴的羽毛會被當成傳家寶,在不同的帽子之間轉換以便緊跟潮流,然後由媽媽留給女兒,代代相傳。畢竟,羽毛在近半個世紀的時光裡都是高調時髦的代表,沒人能料想到羽毛會有退流行的一天。

那個年代,每年春夏都有幾種野鳥的羽毛登上時尚舞台,業界稱之為「珍禽羽毛」(fancy feathers),但有種羽毛卻是終年不退流行:鴕鳥。有個國家在當時掌控了鴕鳥產業,其他國家皆難以望其項背。在南非的鴕鳥牧場中,馴養的數量曾高達一百萬頭,羽毛採收可一年兩穫,而鴕鳥羽毛是當時該國第三大外銷出口品,跟羊毛並駕齊驅,僅次於黃金和鑽石。當初大把大把鈔票就這麼靠鴕鳥賺進來,至今那些奢華的「羽毛豪宅」依舊是放蕩的象徵,蓋這些豪宅的富人在南非可是人盡皆知,就像早年美國的石油大亨、亞馬遜盆地的橡膠鉅子,或是印度殖民地上揮霍無度的王公貴族一樣。鴕鳥業者曾經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1911年時,他們曾說服南非政府資助一項秘密行動,該行動的目的便在於確保南非持續主宰這個行業。在這場全球羽毛熱,以及目標遠大的「橫越撒哈拉鴕鳥遠征計畫」(Trans-Saharan Ostrich Expedition)中,金錢和權力朝不保夕的劇碼展露無遺。


《羽的奇蹟》書封。圖片提供:左岸文化

羽的奇蹟

作者:索爾‧漢森 Thor Hanson
譯者:吳建龍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ISBN:9789865727208

俗話說,「二足而羽謂之禽」,隨著科學家的觀察累積,這句通則背後,其實滿是神奇發現。

鳥類如何控制羽毛,進而操控飛行?如此輕盈的羽毛為什麼能夠保暖?羽毛為什麼能夠樣式繁多、色彩鮮豔,甚至發出聲音?

羽毛不只與鳥有關。珍・奧斯汀創作時需要它(鵝毛筆),紅磨坊裡的妮可基嫚也需要它(華麗的舞衣),天使飛向神聖之境需要它(宗教之翼),詩人狄金森的靈感需要它(「那希望披覆羽翼/在靈魂深處幽棲」),毛鉤釣需要它(模仿落水的昆蟲,引魚上鉤),戶外用品廠商需要它,機翼的設計靈感需要它……

讓我們來一場羽毛的驚奇之旅吧。※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

小小生態攝影展:走,我們去探索自然!

$
0
0
作者: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一群年紀小小的孩子們,在家長們陪伴與成福國小謝基煌老師用心帶領下,走進自然環境中,拋開任何框架、盡情去感受、挖掘、探索,親自與自然來場對話。

生態攝影須熟悉拍攝器材、在拍攝前更要先認識拍攝倫理,這些對小孩們皆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慶在謝基煌老師的帶領下,小孩們無不睜大了眼、吸取了每一滴養分。他們在豔陽下,穿著青蛙裝的小小身影,在水及腰部的水草塘裡奮力行走著,午後更蹲在路旁慢慢等待鳥媽媽的歸來。孩童們走踏在生態豐富的成福國小與校園後山中,小小手掌拿著有些重量的單眼,記錄下他們在自然饗宴中看見的寶藏,學習感受自然的節奏。在課堂中與爸爸媽媽協助下,終於,一同完成了小小生態攝影代表作!

年幼的孩子們,拍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他們要用影像表達對自然的感謝和尊敬。身為大人的我們,似乎要向這群孩子們學習,更努力的守護不斷供應我們的母親大地。現在誠摯邀請您,一起來跟著小小生態攝影師的步伐,重新探索自然吧!

作品欣賞:

 

小小生態攝影展《夏日的水草塘,與青紋細聰的第一次相遇》。作者:曹瑞瑄。圖片來源:自然之窗。更正說明:照片內之物種,非青紋細蟌,為脛蹼琵蟌。


 

小小生態攝影展《小黑狗,你在想什麼?》我們只是路過而已,等下回來再找你玩。作者:鄭雅之、鄭雅鍹、鄭惠文、鄭旭志。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小白粉蝶在黃花上吸花蜜,非常漂亮》。作者:蔡育華。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我最喜歡......生態池》青蛙裝好可愛,生態池小魚好多。紅蜻蜓好漂亮,下次還要再來生態池。作者:黃奕森、劉玉梅。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五色鳥媽媽真辛苦每天都要去覓食20~30次,真是辛苦。作者:黃紹恩、劉玉梅。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第一次拍蜥蜴拍得那麼清楚,身上的鱗片也清晰可見蜥蜴彷彿與我四目相望,人與自然的互動就該是這樣互相尊重吧。作者:彭玉曦、甘雅嵐。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小小生態攝影展《在倒映著水草的池中,隱約看見萍蓬草的綠意,一抹紫紅自在地停留在水草上,彷彿看見靜止的美好。能在生態池中親近自然是盛夏最棒的享受。作者:鄭恩、鄭汶河。圖片來源:自然之窗。

 

※ 本文節錄自 自然之窗更多精彩照片>>請點此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那些追鷹的日子 專訪紀錄片導演:李偉傑

$
0
0
作者:陳文姿

李偉傑導演以《九九蜂鷹》榮獲日本 2011年「世界自然野生生物映像祭野生生物大賞」,以及國內2012「電視金鐘獎」最佳攝影獎。短短的50分鐘影片,是東方蜂鷹求偶、育雛、獵食的生命故事。在無數肯定的背後,是他長達7年,在野地研究、追蹤與記錄蜂鷹的艱辛結晶。

紀錄片中目光精銳的蜂鷹。翻攝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九九蜂鷹》的拍片計畫要追溯至2004年,由中央研究院劉小如教授帶領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員在台灣中部的九九峰地區進行東方蜂鷹的生態研究計畫。李偉傑以研究員、攝影與導演三種身分參與團隊,用鏡頭寫下蜂鷹的動人故事。

如何讓蜂鷹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呈現真實樣貌?李偉傑應自然之窗邀請,分享拍攝《九九蜂鷹》的技巧,帶領觀眾一窺生態攝影的眉角。

東方蜂鷹翱翔於九九峰上空。翻攝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問:影片中無邊際的九九峰壯闊景象,還有鷹在山谷飛翔的畫面,讓人感到自然中壯麗遼闊之美,請問這些空中拍攝,導演是如何拍到的呢?

答:九九峰的山景是租用輕航機拍攝的。為了得到穩定的畫面,拍攝時必須將攝影機固定在輕航機外面,操控上並不是很方便。

實際拍攝時,也遇到很多狀況,因為雲霧氣流不合適,又遇到輕航機場被取締,我從春天等到秋天,才等到合適的天氣。除了天候因素,拍攝也受到氣流、飛機馬力、飛行時間許多的限制等,無法隨心所欲拍出內心想要的效果。我想用畫面模擬出蜂鷹飛行時的視野,拍出蜂鷹隨著山巒而上的層次感,但飛機駕駛員說辦不到。

至於蜂鷹在山谷飛翔的畫面,是由山邊的制高點往下拍攝的。老鷹飛翔的速度很快,須要經驗累積才能順利捕捉飛翔的畫面。

原來李偉傑將攝影機固定在輕航機外面來完成空中拍攝。照片由李偉傑提供

問:印象中野生的動物是會怕人的,是不是要有絕佳的經驗跟運氣才能遇見蜂鷹呢?您又是如何降低他們的警戒,補捉到許多珍貴的畫面,像是育雛的畫面?

答:我是劉小如老師研究團隊的一員,影片中的蜂鷹,都是以前曾抓到並綁上發射器的,所以找到牠們並不難。我們長期追蹤蜂鷹,對牠們的生態跟習性有相當的了解,比一般人更容易找到蜂鷹。

我不敢把昂貴的攝影機直接擺在野外,所以,拍攝蜂鷹靠的是長期的守候。偽帳是生態攝影中常用的設備,作用是掩護拍攝者。但蜂鷹視力很好,偽帳在哪裡,人在哪裡,都逃不出鷹的雙眼,其實牠都「知道」。

有了偽帳,就可已降低蜂鷹的戒心,此為偽帳外部。照片由李偉傑提供。

但有了偽帳,就可以降低蜂鷹的戒心。人在附近時,蜂鷹會盯緊人的一舉一動,但是當人躲進偽帳後,蜂鷹看不出動靜,久而久之,警戒心就會降低了。

搭偽帳的地方常隨周遭地形決定,有時在樹上、有時在山邊,我們沒太多經費買現成的,常常廢物利用,必須自己想辦法搭建出來。不管你怎麼掩飾,蜂鷹還是會「知道」偽帳,這個山裡頭突然出現的「怪東西」。但是看久了,也就習慣了。

倒是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蜂鷹在5月初下蛋,6月初孵出小鳥。如果選在這時期去架設偽帳,會讓蜂鷹警戒而在空中盤旋。如果母鳥離巢過久,蛋的溫度冷掉,胚胎就有死掉的危險。而剛孵出的小鳥也需要保溫,千萬不能停留過久。

因同時兼具研究員、攝影的身分,李偉傑得以更深瞭解東方蜂鷹特性。照片翻拍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在這樣的狀況,我們一天只工作半小時到一小時,例如今天把偽帳的材料搬運到現場後,就趕忙離開。像這樣,每天只進行一小部分,用很多天才慢慢地把偽帳架設完成。

問: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獼猴去攻擊鳥巢,還有蜂鷹集體去衝撞蜂窩,這些時刻非常珍貴,甚至發生在一瞬間,可是在片中,卻看到你用多角度,很生動的畫面去呈現這些事件,請問你是以多部攝影機同時拍攝嗎?

答:其實獼猴早已在現場觀察許久,才發動攻擊;而蜂鷹攻擊蜂窩的照片,也進行了很多天。你看到的這些畫面,其實並不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追蹤這故事。

獼猴在旁早已不還好意多日,藉著長時間的紀錄與剪輯師的後製,得以呈現獼猴攻擊的刺激畫面。照片翻拍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不過很可惜的是,漏網鏡頭也不少呢,例如隔天才發現鳥已經不見了,或是蛋已經掉到樹下。其實,現場有說不完的故事,影片所能呈現的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用的高清ENG 鏡頭,能記錄下特寫跟廣角的畫面,依狀況切換不同鏡頭,畫面看起來就不會那麼呆板。如果現場環境許可的話,鳥巢的四周也可以架設多個偽帳,但主要都是我一個人在拍。

我們拍了許多巢穴,很多天,很多年,有許多角度,也有許多影片。最後影片呈現出來,像是從不同角度同時記錄的,這就要歸功於剪接師了。

蜂鷹攻擊蜂窩的刺激畫面也是歷經長時間拍攝,有了很多不同角度畫面後,才能切換增加畫面豐富度。照片翻拍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問:請問導演追蹤蜂鷹這麼多年,在野外應該有許多難忘的經驗吧,這麼多蜂鷹中,有導演特別有感情的鳥嗎?

答:蜂鷹的活動範圍很大,要靠開車入山林才能追蹤蜂鷹蹤跡。有時候已經偵測到蜂鷹就在附近,但前面就是沒路可走,也只得放棄。幸運的是,我們也目睹許多一般人無緣見過的美麗景緻。

至於山區落石,樹木倒下,或是午後雷陣雨,河水暴漲等這些都不曾少過。我們團隊只有兩三個人,遇到這些狀況,只能搬石頭,或繞路,也有過手牽手勉強渡過雨後爆漲的湍急溪流。在野外拍攝遇到蛇或被螞蝗叮咬也是無法避免的。

我們繫放過兩三百隻的蜂鷹,但許多都沒再看到了,聽說南部還有人專門在捕捉蜂鷹。少數幾隻每年都看到的,特別有感情。李來福是其中一隻,名字雖好,際遇卻很慘。牠喜歡在枝幹分叉的地方逐巢,但第一年生的小孩翅膀受了傷,送到南投特生中心醫治;第二年的小孩腳有殘疾,在自然界,動物有傷就特別容易死;第三年,牠的巢被風雨打落;第四年,巢又被猴子弄毀。

其實,在來福的巢被毀的前一天,我們已經發現一旁虎視眈眈的猴子。隔天看見來福的巢被毀了,我一直回想,如果,我們當時可以把猴子先嚇跑,或許就有不同的結果。但,這也是自然界的法則,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我不知道。我們最後決定把李來福背上的發報器取下,不再干擾牠,希望牠有個比較好的未來。

來福築巢的不順利,李偉傑看了很不捨,但他明白這都是自然界運作的過程之一,最好的方式仍是尊重自然了。照片翻拍自九九峰鷹紀錄片。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