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核彈MIT》計算爆炸威力

$
0
0
作者:賀立維

有了這台巨無霸電腦,我們就開始著手模擬運算,但要模擬就要有電腦軟體,問題是軟體怎麼來?這類模擬三度空間中子行為的軟體,市場上所找得到的,主要是用在商用核子反應爐的運算,想要找到核武的模擬軟體,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寫。但要編寫一套幾萬行甚至幾十萬行的電腦程式,得要有極為高段的能力,而且自己開發的程式,精確性也很難驗證。

當時的辦法是先找到商用的電腦軟體,只是,將這些商用軟體轉變成核武用的軟體,還是要費很大的工夫。

美國試爆第一粒氫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0

基本上,模擬中子臨界的基礎理論是相通的,大半是以機率的概念來運算,也就是從中子的產生,到與原子核間的相互碰撞,到被吸收消失(這一連串的作用就是中子行為模式)。但就算是商業軟體,如果沒有拿到「原始程式碼」,就無法加以修改,只能進行輸入與輸出的動作。以美國來說,有些較先進較複雜的商用軟體,若能深入了解它的功能,還是可以技巧性地在輸入端做些設計,來模擬核武的特性,所以這些軟體都會被美國政府嚴格管制,非美國公民是不允許使用的。

基本上,模擬中子臨界的基礎理論是相通的,大半是以機率的概念來運算,也就是從中子的產生,到與原子核間的相互碰撞,到被吸收消失(這一連串的作用就是中子行為模式)。但就算是商業軟體,如果沒有拿到「原始程式碼」,就無法加以修改,只能進行輸入與輸出的動作。以美國來說,有些較先進較複雜的商用軟體,若能深入了解它的功能,還是可以技巧性地在輸入端做些設計,來模擬核武的特性,所以這些軟體都會被美國政府嚴格管制,非美國公民是不允許使用的。

即使有這麼多困難,我們還是突破了種種限制,在夾縫中找到出路。只是沒想到會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因為我的長官張憲義叛逃,將所有證據交給美方,一切化為烏有。

我當時就是負責電腦運算的工作,由核分裂,到連鎖反應,到產生能量,到爆炸範圍,全由電腦模擬。因為試爆的驗證數據不可得,無法確認電腦輸出的正確性,於是又想到了一些方法,例如經由國外顧問公司的協助,我們將一組模擬核電廠的輸入數據,交給可以合法使用商用軟體的顧問公司,由他們代替我們運算,算出來的結果,再與我們自己開發的軟體做比較。若輸出值有落差,就修正到兩者接近到某一個程度為止。到了這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軟體就有信心了,之後再輸入我們真正要的參數,來模擬自己感興趣的目標。而我在柏克萊的工作,也是大同小異,就是不斷地進行驗證工作。

當時,每天都在計算爆炸威力及範圍,我們的實驗室在龍潭的石門水庫旁邊,以此為中心點,今天算到桃園,明天算到中壢,然後是新竹、苗栗……我心想為何不是算到上海、北京呢?再看看我們的飛彈部隊,沒有任何一型飛彈可以投射這麼重的核彈,也沒聽說我們有類似美軍的 B52 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可以投擲核彈。有時候,越想越害怕,尤其每每聽到心戰單位對國人喊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退此一步,即無死所」……難道有一天如果解放軍登陸,我們就要「漢賊不兩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這些念頭當時也只敢想,不敢說,否則又要被政戰官找去拍桌子問話。

在我服務期間,當時的蔣經國總統也多次無預先通知地來關心研發進度(尤其在他晚年),同仁們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照實向他面報。

按照計算的結果,爆炸中心兩、三公里範圍內是「氣化區」,而我家就位在氣化區裡。石門水庫距離實驗室也沒幾公里,如果石門水庫垮了,下游的台北也完了,當時為何會選址在此呢?不知道跟我同個實驗室的同事,有沒有人想過同樣的問題?我猜張憲義應該有想過,他家離我家只有幾步之遙。他的叛逃,不管有多少原因,也許這是原因之一,而他的叛逃也讓我們結束了這場噩夢。


《核彈MIT》書封。圖片提供:我們出版社

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作者:賀立維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5/5/25
ISBN:9789869125215

如果爆炸,苗栗以北都將化為灰燼,
全台都可能變成核子廢墟……

台灣曾在極度機密的狀態下,「幾乎」成功自製了一個爆炸威力驚人的核武裝置。但令人不解的是,它為何要設置在距石門水庫幾公里之遙的大漢溪畔?為何是固定式的?是為了「先求有,再求好」,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兩位蔣總統的盤算為何?張憲義是叛逃的賣國賊,還是救了台灣的悲劇英雄?

而尚未結束的則是因之而來的核汙染!它使得桃園竟成為沒有核電廠、卻受核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


【高雄氣爆週年】產業轉型有影無? 公民團體要陳菊兌現承諾

$
0
0
本報2015年7月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7月底,高雄氣爆事件將屆滿周年,然而暗藏地底的管線危機和整體產業轉型計畫有無任何進展?3日,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高雄氣爆一週年論壇「石化管線上的宜居城市」,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表示,未來高雄一定要轉型,但石化管線要遷離住宅區,短期內不可能做到,只能在發展經濟同時維持管線安全下,做到宜居城市。他說,經濟部提出的石化專區可能是解決管線安全疑慮的辦法,但高雄是否要繼續發展石化業,應是優先思考的課題。

不過公民團體表示,市長陳菊多次承諾中油五輕在年底遷廠後要轉型生態公園,以及大社工業區2018年由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後既有煙囪產業的去留,至今不見市府有任何規劃和作為。氣爆後,陳菊屢次發言更令公民團體對高雄未來的城市願景充滿疑慮。

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高雄氣爆一週年論壇「石化管線上的宜居城市」,檢視高雄市府產業轉型的決心。攝影:李育琴。

犧牲體系的工業才有競爭力?  學者:政府觀念太落後

去年7月31日接近午夜,高雄市發生了歷來最嚴重的氣爆意外,造成32人死亡、300多人輕重傷,除了掀起石化管線安全問題,也炸開高雄長期犧牲市民健康和環境成本,發展石化工業的爭議。自詡宜居城市的高雄,難道未來還要走石化業老路嗎?

「高雄是在犧牲的體系下去維持產業發展,」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解釋,當初高雄大量且快速複製18世紀西方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眾人在追求發展、享受時,卻未看到背後巨大的風險,包括無法復原、補償的環境污染和民眾健康。

我們的島 768石化驚爆:高雄氣爆特別報導
一年前,高雄氣爆現場。圖片來源:我們的島768石化驚爆:高雄氣爆特別報導

周桂田表示,全球經濟趨勢已成跳躍式轉型發展,台灣的困境卻是,許多人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的發電、勞動和產業發展模式,如同拿傳統手機去跟iphone比一樣。

「我們能不能找到比較乾淨的發電材料,同時供應電力又不會造成健康危害?而不只是認為禁燒石油焦和生煤會造成電力不足的問題。」他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快速朝綠色轉型,經濟部還認為在犧牲體系下才有競爭力,觀念非常落後。

台灣要如何走向更永續的路徑?周桂田認為我們需要更多想像。包括在國家的治理層次上,應有更多政府、產業和社會的對話,納入公民參與。

他表示,在風險社會,培養公民科學知識和資訊透明非常重要,參考歐盟經驗可知,讓公民參與市政規劃和充分溝通,才能促成國家和城市治理成功轉型。

災難開啟改革契機  市府卻拒與人民溝通

「氣爆發生1年了,我們卻只能不斷猜測政府對未來高雄發展的想像是什麼,」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邱花妹說,原以為災難是開啟改革的機會,對公安治理、產業發展和社區知情權,政府應有更合時宜的方案。但只發現台灣從政府到企業好像活在不同世界,唯恐市民多知道一點資訊。

不管是高雄市政府,或未來中央換黨執政,高雄市南北石化產業究竟要轉型,還是繼續擴張?說要產業轉型為何還提出石化專區?到底政府的盤算是什麼?

邱花妹說,民眾需了解政府對產業面和政策的想法,她要求市長盡快兌現已承諾的溝通平台,並開啟與市民對話,「我不希望我的小孩以後仍活在這樣世代不正義的社會。」

後勁轉型生態公園生變?李根政:陳菊需要政策決心

後勁工業區轉型生態公園何時兌現?李育琴攝
後勁工業區轉型生態公園何時兌現?攝影:李育琴。

陳菊屢次公開承諾未來高雄要污染減半、綠地加倍,但後來又說大社工業區既有污染產業可繼續營運。對此,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沈健全憤怒表示,高雄工業發展是個犧牲的體系,但某些人的犧牲更嚴重,北高雄工業區的健康風險一再超標,住在石化工業區旁居民的悲哀,市長是否了解?

他表示,從國際上頁岩氣開發趨勢看來,高雄石化產業一點前途都沒有,市府執政團隊竟看不清這個事實。陳菊掌握了都市計畫,是否真有心面對高雄的未來發展,落實承諾?

陳金德認為,產業轉型非一蹴可幾,公民團體理想陳意高,站在市府執行者的角色,卻須思考實際上要如何達成的問題。

他說,後勁五輕廠為中油土地,市府會整合公民團體、市民及市府都市計畫意見,提供給中油,最後土地利用決定權仍在中央,表達市府對後勁轉型的態度。至於建立溝通平台一事,他將回到府內轉達。

對於陳金德的回應,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市民對高雄許多重要課題和政策充滿疑慮,包括高屏大湖、大社和後勁的轉型,以及社區知情權等議題,市民不解的是,過去陳菊多次在公開場合做出承諾,為何因時間過去而轉變態度?

「對於高雄未來的願景,完全取決於政府要不要做,」李根政說。他質疑陳菊的政策決心不明確,不把人民意見放在心上,碰到問題又不願對話,讓人憂心若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是否更無反對的聲音和力量?

Malalwosu,祢的名字

$
0
0
作者:呂翊齊(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7年前,莫拉克颱風幾乎將整年的雨量都下在南台灣山區,那幾晚是霧台魯凱人的夢饜,離根的開始。我將要前往的佳暮部落,在當時被狂暴的大雨斷成孤島,135位村民受困其中,最後在4名身懷搜救技能的部落青年搶救之下,花了6天才全部撤離,被媒體稱做「佳暮四勇士」,而這趟大鬼湖台灣杉純林勘查的嚮導賴孟傳,正是其中一人。而這裡自古就是霧台的獵場和聖域,也是孟傳從小與父親在山間謀生奔馳的記憶之地。

原住民傳統領域是什麼?從大學時代接觸山,一腳踏入山林保育工作以來,那只是一個抽象概念。直到2015年1月底,半個月的大鬼湖台灣杉純林勘查,我終於有幸親眼見證台灣最高大的原始森林,同時在魯凱獵人的帶領之下,敬畏神聖,感受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而傳承下來的技能與文化。

雖然無論是實質體能或是心理負荷,這趟踏查的路之險,顯然超越了我過去所能經驗的事物。但來訪一遭所得到的震撼與感動,今生無憾。

台灣杉與檜木同樣混生於中海拔盛行雲霧帶,其高度甚高,往往超越樹冠層形成突出木;圖中錐形突出的為台灣杉,紅褐色樹冠為紅檜。攝影:呂翊齊。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撞到月亮的樹

勘查起因於陳玉峰老師的夢。身為促成1990年天然林禁伐的主要倡議者,陳老師的一生見證原始林淪為修羅地獄,看盡大林業時代的起落。他一直希望能將畢生研究檜木林的心血與感動透過影像傳遞給世人。在本會蘇振輝董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與公視柯金源導演合作,預計花兩年時間走訪全台以紀錄片為檜木林立傳。

台灣杉與檜木同樣生長在雲霧繚繞的中海拔地帶,數量較少、分佈較疏,樹型類似扁柏壯碩通直,一柱擎天,高度卻更高。最高據說曾經紀錄到90公尺,平均則在60~70公尺,但已可稱為東亞第一。也因為生長環境類似,台灣杉連帶在林業時代遭到大量砍伐,傳聞只剩下大鬼湖一帶的族群比較完整,甚至密度之高堪稱純林。然而過往消息只在林業人員間流傳,直到2002年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率隊前往,終於證實確有此事,且數量比傳聞更多更密。當時調查粗估1300公頃的範圍,台灣杉超過萬株,最大胸徑超過4米,世上僅存。

 
霧台佳暮部落的魯凱人賴孟傳,自小就與父親奔走於大鬼湖山區,為本次行程嚮導。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這趟旅程以公視攝影團隊為主體,楊國禎老師作為生態顧問,地球公民協助側拍與文字記錄,加上嚮導與高山協作共11人。除了首度以影像記錄台灣杉純林的真實樣貌,也將2002年未調查的區域列入勘查範圍,希望能進一步揭開台灣杉的神秘面紗。

最特別的是,其實魯凱族早就知道台灣杉巨木林的存在,那裡不僅是帶名的傳統獵場,也是野生愛玉子的採集地。孟傳記憶中採集到最多愛玉的樹,就是在台灣杉上。因為台灣杉甚高,老人幫祂取了個有趣名字叫做「撞到月亮的樹」,有時甚至一早開始上爬採摘,還必須帶便當在樹上吃中餐。採愛玉危險性極高,族人必須在無確保情況下徒手攀爬,因此傷亡時有所聞。可以這麼說,魯凱人或許是現今原住民中與台灣杉森林互動最深的民族。

崩塌才是歷史的必然

1月27日我們整裝從中興林道出發,預計17天後出來。從沒走過那麼長的行程,讓我前一整週非常忐忑不安。就在入山前,孟傳半跪於地,以菸和酒祈求祖靈保佑,首次聽見魯凱語揉合森林中冷冽的空氣,心中有股微微的觸動。說不出為什麼,或許是古老語言化成橋樑,讓我被某種事物安撫了下來。

在八八風災之後,前往大鬼湖的路徑柔腸寸斷,沿途大大小小的崩塌地超過20處,原本到大鬼湖的路程只要2天,如今卻要4天,許多碎石坡甚至必須敲出腳點才能通過。所有人背負極大的心理壓力,每一步都必須小心。

這樣的景象卻非老天無情,在地質與氣候因素交乘之下,整個隘寮北溪集水區自古便是高屏溪上游最大的向源侵蝕帶。由於溪流不斷掏空,讓一路挺立3千米以上的中央山脈脊骨,從大鬼湖到霧頭山之間突然陡降為2千多米,並且向東退了好幾公里。這從沿途碎石坡、赤楊林、樟櫟林不斷輪替交織得可印證,代表這裡的地體原本便經常處於變動,才處處鑲嵌不同發育階段的林相。換句話說,於自然來說,莫拉克颱風或許只是歷史長河的一點。魯凱人過去是怎麼在這樣脆弱環境中與山林平衡共存,是非常值得深究的事情。

通往大鬼湖路程極為艱辛,需經大大小小20多處崩塌地。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我們繞過大母母山、倫原山鞍部,翻上歡喜山,直下三花奴奴溪畔後進入檜木林帶,經歷4日艱辛,終於抵達傳說中的大鬼湖。

傳統、文明與災變 

魯凱族稱大鬼湖為他羅馬琳,據說這是蛇郎君與祖先巴冷公主的家,自古以來被視為聖地,不得擅入和狩獵。孟傳強調,這裡不得喧嘩嬉鬧,嚴禁帶走一草一石,因為所有自然物都是巴冷家的,而且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帶人來這裡紮營和生火。那種頓然而生的神聖感,不管是不是魯凱人,都會強烈的籠罩上來。

大鬼湖為魯凱族之聖地,周遭植被以鐵杉、森氏櫟、昆欄樹、台灣杜鵑為主。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那天晚上我睡不著,在營火邊與孟傳閒聊了起來。他年紀不大,40歲出頭,卻是我見過將傳統與現代文明生存技能結合的最好的原住民。從20來歲就輟學回家,跟著老人上山採愛玉和金線蓮,學習狩獵、植物和一切在山中生存的技能,學習怎麼當一個魯凱人。從那時,孟傳就是部落裡參與公共事務年紀最輕的人,而在他以下,幾乎沒有年輕人來過這片森林,和他一樣擁有台灣杉的記憶。

風災前,他在山上生存的方式是種愛玉、養水鹿和開民宿;風災後路斷,他被迫野放水鹿,損失1000多萬,毅然投入部落重建工作。如今佳暮百來戶的人已經遷到山下,只留下16戶在山上。

問到遷村後的變化,他坦然的說,其實也有一點好處,因為過去族人都在各地打零工,部落只剩老人與小孩,而今大家都搬到山下住在一起,家庭、部落關係會更緊密。然而離開山上之後,文化怎麼維繫?傳統知識怎麼存續?甚至兩部落分治後,連祭典該怎麼辦都是難題。對此他很焦急,近年一直拉著部落年輕人、到山上舉辦教育活動,希望以原部落為基地,聯結兩部落,將生活經驗傳承下去。

「我最擔心的還是山上16戶的未來。」那晚火光在他臉上閃耀,我看見一個處在傳統、現代文明與災變夾縫中的原住民,沉重,卻是那麼的巨大。

台灣杉純林 首躍於世

2月3日,於大鬼湖過夜兩晚後,我們翻過中央山脈稜線,進入鹿野溪上游與本野山一帶尋找台灣杉。這裡是霧台魯凱族的傳統獵場,名叫Malalwosu,相傳原先是布農族的地盤,後來被魯凱奪下。氣候相當濕潤,下午3點一過必下霧雨,無一例外。配合著孟傳的記憶和衛星圖比對,我們終於在本野山西方找到一片密度極高的台灣杉純林,遠遠超越2002年的調查成果,甚至比林務局至今發布的任何一篇報告都來的驚人。  

這片密度極高之台灣杉千年純林為本次勘查隊伍首度發現,命名為向陽谷。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在長145米、寬30米,約0.42公頃的樣區內,共測量到台灣杉40棵生立木、3棵倒木及一棵紅檜,林下散生鬼櫟、假長葉楠、長葉木薑子、狹葉櫟等闊葉樹。台灣杉的平均高度超過60米,胸徑約2米,推測這是崩塌後於同一時間生長的同齡木,樹齡超過1200年。楊老師說他從來沒看過密度如高的台灣杉,株株立地頂天,壯美尤甚棲蘭的扁柏林。

為了尋找更大胸徑的台灣杉,接下來幾天我們翻越本野山延稜一路往南來回搜尋,陸續又測量了十來株台灣杉巨木,最大量到4.32米,平均約在3.5米,初步判定這應該是台灣杉的生長極限。族群分佈上很明顯在溪谷與紅檜混生,中坡數量最密,到稜線頂又變回散生巨木的狀態。小苗則在溪谷裸地處處可見,而且頂芽幾乎都有動物啃咬的痕跡。同時楊老師注意到東面鹿野溪集水區的崩塌似不如西面隘寮北溪嚴重,他認為或許與台灣杉族群存在有關。

台灣杉樹體通直,高聳入天,圖中勘察隊伍正在測量一棵台灣杉巨木。攝影:柯金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被黃喉貂搗亂的歸途

這趟的行程一路順利,但歸程並不完美,因為先前埋在營地的存糧被黃喉貂偷襲,逼得我們只好提早下山,還得孟傳的經驗沿路採摘野菇野菜才能補充營養。孟傳說,這幾年獵人少了,黃喉貂越來越猖獗,簡直到了「目中無獵人」的地步。崩塌、箭竹開花成片死亡、獵人與獵物相互消長,這裡的大環境隨著氣候和文化的變遷悄然的變動,而方向無人可知。

回到佳暮後,多天來沒有吃到好料的我們,發了狂的吞食孟傳媽媽準備的吉那富和阿拜。我們打趣著說想看孟傳盛裝的照片,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自己最不喜歡穿出來,因為都會被笑說是頂著一大團花圈。一旁的媽媽眼中溢著驕傲,默默地微笑。

我看著房子仍在,但卻多處人去樓空的部落。「要播出的時候說一聲喔!我要廣播叫全村都來看,那些老人一定會流眼淚的啦!」孟傳臨走前開玩笑的說。對我來說,那片森林已經不是抽象的存在,千百年來台灣杉巨木聳立著,這裡是魯凱人的傳統領域,這裡是Malalwosu。

台灣杉小檔案
台灣杉在台灣並不若檜木有名,但其學名Taiwania cryptomerioides在1906年正式發表時,可是轟動學術界,因為從化石與花粉記錄可證實台灣杉源自地質時代第三紀所孑遺下來的活化石,與中國之水杉、銀杏和美洲之世界爺等古生種並稱於世。同時也是世界上惟一以「台灣」作為屬名的植物。

雙重標準?尊重文化?反吃狗有理

$
0
0
作者:姜唯

在台灣吃狗肉、賣狗肉是違法的,愛狗、養狗的民眾在台灣絕對不是少數。每當新聞或網路出現東南亞或中國吃狗肉的資訊時,憤怒的聲音應該算是主流。不過,在這主流之外,也有一群人認為反對吃狗肉是一種「雙重標準」、「文化霸權」,甚至以「菜也很可憐啊,你還吃青菜」、「牛羊豬雞也很可憐啊,你還不是照吃」、等似是而非、偽理性的語言挑戰反對吃狗肉的立場。

I love animals圖片來源:vegansidekick

先從大絕「菜牛羊豬雞也很可憐」開始說起好了。我吃菜牛羊豬雞,就沒立場反對吃狗嗎?說這句話的人大概覺得反對吃狗肉的人都是些只愛可愛動物的草包,自詡理性打臉王。事實上,自然界所有動物都是靠吃另一種生物而存活。獅子、老虎吃肉,牛羊吃草。人為了生存,以動物為食無可厚非(當然從能量效率觀點,菜牛羊豬雞的確有優劣之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某種動物是否可憐、可愛,都是個人主觀感受。

稍微看看各動物福利團體的網站就會知道,動物福利主義反對狗肉的立論(是立論不是宣傳手法)不是只有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更重要的是怎麼吃。擺在你面前的一道肉食料理,除了美味以外,還要符合哪些條件你才能吃下肚?從衛生、人道和合法這三個底線來看,現階段我們仍有充足的理由反對部分狗肉消費活動。

牛羊豬雞等在現代社會是工業化量產的肉品,具備完整的供應鏈,合法性相對較沒問題外,生產流程的衛生、人道等條件,理應比其他小眾動物肉品受到更多的管制與監控。可是狗呢?狗肉生產的衛生、人道和合法性風險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非常高。根據Duo Duo Animal Welfare Project的取消狗肉節請願書,「狗肉節期間,上萬隻活狗被從各地長途運輸到玉林,嚴重增加了狂犬病和其他疫病散佈傳染的機會。玉林市政府自己就承認,該市是全中國狂犬病高發的重災區。2002到2006年間就有338例狂犬病案例發生,受感染者全部死亡。」未妥善管理的生產流程衍伸的另一個問題是動物的偷竊。

根據Bali Animal Welfare Association的資料,印尼峇里島每年有100,000隻狗被屠宰,其中有50%是偷來的寵物狗。未經妥善管理的狗肉供應鏈,運輸的過程往往導致動物痛苦不說,更可怕的是,峇里島每年屠宰的100,000隻狗中,有70%-也就是70,000隻狗-是還活著的時候被一塊肉一塊肉割下來料理。這樣的衛生條件、取得方式和屠宰方式,你吃得下去嗎?抵制這樣的文化,也叫文化霸權嗎?連台灣的肉牛都有被灌水增重的不人道記錄,中國和東南亞狗肉的衛生、人道和合法性,你信嗎?相信大家心裡自有答案。

狗肉的確是不少文化的飲食習慣的一部分,對這些文化來說,吃狗就如同我們吃牛豬雞鴨一樣自然。但是不論吃什麼動物,相信沒有人會反對,衛生、人道和合法性是食肉的大前提。只有在同樣衛生、人道和合法的消費環境中,反對吃狗卻接受吃豬,才叫做「雙重標準」。不可否認,也的確有很多人反對吃狗肉的原因很直覺,就是把狗當成家人。但這無可厚非,畢竟狗成為人類的同伴動物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我們可以倡導的是除了狗以外,也多多注意其他動物的生存權,但對他人維護動物福利的努力嗤之以鼻,恐怕無助改善大眾長期只注意狗、忽略其他動物權益這個事實。

【狗肉相關動福團體與資訊】

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
0
0
採訪、撰稿、攝影、剪輯:葉鎮中

不認同黑心企業唯利是圖,欺騙消費者,看不慣農民只能卑微被剝削,拒絕有錢人才吃得起有機食物,更要挽救千瘡百孔的土地環境,洪輝祥試圖翻轉牢不可破的產業鏈,革命已經走到最後一里路...

洪輝祥創立了彩虹餐廳。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有機」大家很熟悉,然而洪輝祥眼中的有機,不單只是不施用農藥、化肥、抗生素,而是人與生物依賴土地,土地哺育人與大地所有生命。生態系統誰都不能少,誰都一樣重要,多樣的生命從土地中各取所需,人不能獨占,每個環節公平分配,每個部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洪輝祥認為真正的有機應該站在生態系統的觀點。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十多年來,洪輝祥創立「綠農的家」串起一百多位農友的有機耕種與友善養殖,讓一百多個家庭受到照顧,一百多塊田地恢復生機。希望順利把這些安全食物送到消費者手中,半年前他們打造了彩虹餐廳,將綠農們種植出的作物,不添加刺激味覺的調味料,變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餚,端上認同他們環境理念的消費者餐桌上,這是洪輝祥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彩虹餐廳基地,選擇了曾經是幼稚園的台糖廢棄建築,適度改造不重建,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即發即用供應餐廳電力。頂樓雨水收集和廚房廢水回收再利用,洪輝祥將過去投入環境運動,對能源政策的抗爭理念,完全融入其中。

彩虹餐廳基地也是對環境友善的綠建築。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黃老師長期支持綠農的家,來到彩虹餐廳參觀後說,原來綠建築不是新蓋起一棟號稱「節能減碳」的嶄新房屋,而是利用現有建物依需求適度改建,否則打掉重蓋,增加廢棄物,如何能稱為綠建築?

正品嘗人道飼養豬肉料理的顧客黃先生表示,沒有人用理念在經營一家餐廳,企業大多以營利為目的。這不是單單為著每月營業額算計成本效益的餐飲業者,也不只是為了飲食正義,照顧消費者健康的有機餐廳。背後其實蘊含一個理想,想藉由消費者選擇安全食材,支持友善耕作的農民,再藉由這些農民,復甦長期被榨取的土地,進而拯救台灣環境。

彩虹餐廳選擇安全食材支持友善耕作。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洪輝祥說,一個彩虹餐廳撐起1百多位農友,若一家餐廳能支持5、60個農家,全台灣有5、60萬農戶,只要有1萬個像這樣的餐廳,全台灣農地便為之翻轉,台灣人也不需再為黑心食品無奈。

然而不計代價的理想,能觸動更多農民投入友善耕作嗎?實際行動能號召飲食業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嗎?當整套友善環境、安全食材體系建立起來後,餐廳每月營業額卻僅達損益平衡的一半,理念撐得下去嗎?

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如果彩虹餐廳經營不下去,這場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走不到,是否表示生命健康在食安風暴壟罩下,仍不敵價格考量的市場機制;是否意味環境正義終究只能向經濟利益低頭,值得社會再思考!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07/06(一) 22:00首播
07/1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高屏水荒荒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新年一過,梅雨未來,像是年度循環一般,台灣又到了缺水時刻。隨後的降雨終於稍解旱象,但是秋颱如果不能帶來雨水,又將是下一波水荒。缺水危機,其實還沒過去!

高屏溪。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當政府展開不同階段的限水政策,美濃平原上的農民,也開始搶水大作戰。原本美濃有豐沛的地下水可以使用,然而水荒開始,地下水也跟著減少,陳馮五妹必須到外面載水回家,再用抽水馬達送到樓上蓄水,形成一條水管通樓上的景觀。

居民湯小姐面對水荒,她收集了家中各式容器,在地面排出水桶陣,蓄積滴流的地下水,度過無水之春。氣急敗壞的里長指出搶水原兇,就是水利會和水利署的深水井,抽低了地下水位,讓居民無水可用。

高屏攔河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高雄水源主要依賴高屏溪,利用高屏溪攔河堰截取水源,供應使用。但是高屏溪有豐枯水期。豐水期時,河水濁度變高,嚴重影響水質,取水變得困難。到了枯水期,水源不足,必須打深水井找地下水填補,變成從地面爭到地下的搶水大戰。

缺水之苦,讓美濃建水庫的呼聲又起,由立委提出,水利署附和,表示要進行問卷調查,看看高雄居民的意願。這讓美濃鄉親很生氣,指責水庫將破壞好山好水。2000年,美濃水庫已經遭到否決,如今再度被提起,不過水利署真想興建的,其實是高屏大湖。

高屏大湖預定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高屏大湖的規劃,成為美濃水庫的替代,從之前的吉洋人工湖到現在的高屏大湖,水利署都希望開發美濃、里港交界地區,面積大約7百公頃的台糖農地,興建平地水庫,蓄積水源,提供枯水期使用。南部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表示,利用高屏大湖來蓄水,才不會浪費豐沛的高屏溪水。

但是建大湖,將開挖農業平原,傷及地下水,美濃鄉親不願意,一直反對。美濃歌手林生祥從反美濃水庫開始,一路陪伴鄉親抗議。他帶著一把月琴,四處幫鄉親發出心聲。羅元鴻是美濃子弟,回鄉推動里山耕作。在他眼中,美濃山區利用山林保水,早已有座山林大水庫。

屏東科技大學丁澈士老師,長期研究高屏水文環境,強調平原地層就是蓄水大庫,只要透過科技掌握地下水情,進行取用補注,地下水可以提供足夠的水資源。

山區護林、地底補注,自然給了高屏兩座水庫,只是失去管理與維護,不僅超抽造成匱乏,也讓水源受到污染。屏東潮州地區,東港溪保育協會在一處湧泉地發起植樹活動,宣導保護水源的重要,另外透過水質檢驗,呼籲重視河流污染,對於地下水源的危害。

植樹活動。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6月6日,全台發起反空污大遊行,高雄大林蒲居民訴求拒絕工業擴張,讓沿海聚落無法生存。美濃居民也組隊參加,聲援大林蒲,美濃愛鄉協會劉孝伸表示,因為工業擴張,造成高雄用水不足,才會想在美濃蓋水庫。

美濃興建高屏大湖,在2013年的環評中,一度遭到否決,現在因為缺水,水利署想藉由民調,重啟開發。不過民調結果,美濃、里港高比例反對,高雄居民也並非一面倒的支持開發水庫。

美濃雙溪。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建水庫爭議不斷,鬧水荒年年上演。應該從流域水文思考,善用高屏地區的山林與地層,2座自然水庫,做到山林保水,地層蓄水,加上工業節水、回收廢水,和不高度擴張工業等多元水資源應用,也許高屏就不會水荒荒,年年為水起紛爭。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高屏水荒荒】
07/06(一) 22:00首播
07/1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美聯航投資9億台幣 要把垃圾變燃油

$
0
0
摘譯自2015年7月1日ENS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決定投資3千萬美金(約9億新台幣)在替代燃料廠Fulcrum BioEnergy;這間公司的主要技術,就是將市區的固體垃圾轉換成低成本的永續航空生質能源。

美國聯合航空致力於投資航空用生質燃料。聯合航空提供。

美國航空業首例 最大替代能源投資案

聯合航空表示,這是美國航空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替代能源投資案。

「替代燃料這個新興產業,對航空業的未來至關重要。讓替代燃料可使用和可量產是我們的第一步。投資替代燃料不但有益環境,也有助我們公司減少油價波動風險和遵循碳法規。」聯合航空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Brett Hart說。

Fulcrum公司表示,其「再生航空燃料的生命週期碳排放量比傳統航空燃料減少80%」,而且「符合飛航的技術要求與規格,供能方式與傳統燃料相同」。

Fulcrum的第一座垃圾生質燃料廠預計於2017年商業運轉。

聯合航空已經準備好迎接生質燃料的到來。聯航表示已花了超過10年時間,向Fulcrum爭取每年以「足以與傳統燃料競爭」的價格,每年購買9千萬加崙永續飛航燃料。

聯航致力研發航空用生質燃料

聯航以身為飛航生質燃料的領航者自豪。

2009年,聯航成為北美第一個以海藻和麻瘋樹做的永續生質燃料,進行雙引擎飛機飛行演示的公司。

2010年,聯航首次以天然氣合成燃料飛行,也是北美首次。隔年,美國出現第一架使用先進生質燃料的商業飛機。

2012年,聯航和波音公司、Honeywell的UOP生質燃料公司、芝加哥航管局和乾淨能源信託聯合發起中西部飛航永續生質燃料計畫。超過40個生質燃料供應鏈廠商和組織合作,加速中西部先進生質燃料商業化的進展。

此外,聯航和Fulcrum已同意在聯航的轉運站「規劃至多5個聯合開發計畫」,預計每年生產1億8千萬加崙生質燃料。

United to Fly on Jet Biofuel Sourced From Trash
CHICAGO, Illinois, July 1, 2015 (ENS)

United Airlines has invested $30 million in alternative fuels developer Fulcrum BioEnergy, a company that turns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to low-cost sustainable aviation biofuel.

United said it’s the single largest equity investment ever made in alternative fuels by a U.S. airline.

“We know alternative fuels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that is vital to the future of aviation and this is just one of our initiatives to help make these fuels saleable and scalable,” said United’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Counsel Brett Hart.

“Investing in alternative fuels is not only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said Hart, “it’s a smart move for our company as biofue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hedge against future oil price volatility and carbon regulations.”

Fulcrum claims its “renewable jet fuel” will provide “a greater than 80 percent reduction in lifecycle carbon emissions whe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jet fuel.”

This drop-in fuel meets all the airline’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 and will power the aircraft in the same way as conventional jet fuel, the companies stated Tuesday.

“We have combined the best team in biofuels with two of the largest waste services companies, two major airlines, the U.S. Air Force, the U.S. Navy, the U.S. Dept. of Agriculture, the best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a premier contractor to build out our program. I’m proud of what our team has accomplished and am very excited about the future,” said E. James Macias, Fulcrum’s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Fulcrum expects its first waste-to-biofuel plant to begin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2017.

United is convinced and ready to commit to the alternative fuel. For a minimum of 10 years, United has negotiated the opportunity to purchase 90 million gallons a year of Fulcrum’s sustainable jet fuel at a price “competitive with conventional jet fuel,” the companies said.

United takes pride in having been “a long-time leader in aviation biofuels.”

In 2009, it became the first North American carrier to perform a two-engine aircraft flight demonstration using sustainable biofuels made from algae and jatropha.

In 2010, United operated the first flight by a North American carrier using synthetic fuel from natural gas. The following year, there was the first U.S. commercial flight powered by advanced biofuels.

In 2012, United, together with aircraft giant Boeing, Honeywell’s UOP, the Chicago Department of Aviation, and the Clean Energy Trust launched the Midwest Aviation Sustainable Biofuels Initiative.

This effort by more than 40 organizations across the aviation biofuels supply chain seeks to accelera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dvanced biofuels in the Midwest.

Finally, United and Fulcrum have agreed to “contemplate joint development of up to five projects” located near United’s hubs. These, in total, are projected to produce up to 180 million gallons of fuel a year.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大故宮現勘環委缺席 居民質疑違法要緩辦公聽會

$
0
0
本報2015年7月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由故宮博物院主導的「大故宮計畫」,經2013年底環委審查決議,需二階環評審查,開發單位極力踐行環評程序。繼6月27日現勘,上週六(4日)舉辦公聽會,由於現勘時,環評委員出席數掛零,居民質疑違反環評法意旨,要求補正現勘程序再開公聽會,現場言辭交鋒猛烈,主持人故宮副院長周筑昆獨排眾議走完程序,民眾怒批「霸王硬上弓」。

大故宮計畫將開發2.2公頃,樓地板面積高達45000坪。
大故宮計畫將開發2.2公頃,樓地板面積高達45000坪。攝影:廖靜蕙。

對於民眾表示進入二階是因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更加慎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周筑昆反駁,大故宮從2011年就開始推動寫計畫,卻因民眾反對「莫名其妙」的進入二階審查,不是因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

雖然現場民眾高喊程序問題,故宮代表仍堅持己見,數十位民眾因此退席。民間律師表示,若主席仍執意進行,應於會議記錄現場民眾已針對程序問題提出異議。環保署代表也指出,目的主管機關(故宮博物院)的處理方式,是環評審查的要項。

為滿足參訪人數推大故宮  民譏:大而無當

故宮博物院以參訪人數從2008年到2014年,6年間從224萬人次倍增到540萬人為由,提出「大故宮計畫」,預計8年開發新館2.2公頃(總面積15.8公頃)、藝文特區4.8公頃,預計開發樓地板面積達45000坪,總經費222億。但居民認為,增加交通影響衝擊、缺乏基地排水滯洪規劃、土石流潛勢溪流及邊坡安全以及土方開挖運送規劃不明等條件,犧牲當地居民生活安全,只有造福財團,批「大而無當」,幾次提替代方案未果。

6月27日開發單位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2條現勘,卻未有環評委員出席,為此,在場居民及里長以退席、消除簽名等方式,表態認為環評程序無效。由於本屆環評委員即將於7月底卸任,民眾傾向8月新委員上任後再辦理。

即使民意如此,故宮博物院仍於4日召開公聽會。故宮代表解釋,公聽會早已公布時間地點,取消需於2周前,顯然來不及,因此必須兌現。

環評現勘程序不足  民眾要求公聽會緩辦

公聽會前,數十位當地里長、居民聚集文會堂前召開記者會,提出「環評現勘無效,公聽會緩辦」訴求。
公聽會前,數十位當地里長、居民聚集文會堂前召開記者會,提出「環評現勘無效,公聽會緩辦」訴求。攝影:廖靜蕙。

公聽會前,數十位當地里長、居民聚集文會堂前召開記者會,提出「環評現勘無效,公聽會緩辦」訴求,臨溪里里長郭肇富即指出,新任環評委員8月1日就上任,雖然環保署一再宣稱舊委員意見有延續性,但終究沒有親臨現場了解來得透徹,因此建議8月1日之後再辦理現勘、公聽會。當天50人里民參加現勘,卻因擴音設備太差,撤銷簽名。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主任周佳君即批故宮,只是依法跟著程序走,卻未依照行政院裁示,與民間妥善溝通、聽取民意。

大雙溪好土聯盟會長練豔村指出,本案一旦開發,將使得台北市減少2.4公頃綠地;這幾年雖曾提出以現有圖書館整建為展場疏散人潮,或遷移到故宮南院,帶動地方發展平衡也舒緩城市負擔;卻未被採納。

目前故宮周邊交通現況已經是最差的一級「F」,未來的交通不會更好。周圍已有文創產區,故宮還要為文創產區開發、花錢,政府應有整體規劃,故宮也要提出讓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而不是什麼替代方案都不行。

岩山里里長王芝安質疑,沒有環委的會勘可以成立,這是什麼程序?故宮輕視居民意見,認為要聽專家的意見,但是一個沒有環委出席的現勘,讓人無法接受。在這種條件下開公聽會,是假的民主程序、沒有民意,若故宮執意進行,將離席抗議。

周佳君說,「應會同主管機關、委員會委員、其他有關機關」,「應」是強制執行,因此上次環評有違法令。故宮代表回答,同條法令並未要求先會勘再開公聽會。因此,仍走完公聽會的程序,之後再辦會勘。

公聽會有瑕疵 民眾提程序問題批故宮霸王硬上弓

公聽會一開始,民眾便提出程序問題,要求補辦現勘再進行公聽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李律師表示,現勘沒有環委參與,召開公聽會顯有瑕疵,為避免後續送到環保署卻因程序瑕疵駁回,建議補正程序、補辦現勘後再召開公聽會。

周筑昆卻認為,現勘雖無委員參加,一部分民眾離開,但仍有一位民眾從頭參加到尾。

民眾質疑,未有現勘怎麼了解顧問公司簡報檔上的漂亮圖片和說法?若想聽居民意見,就8月之後辦現勘以及公聽會。

立委姚文智也到場,建議上次現勘當參觀、今天當說明會,等新任環委上任再補正程序。現場民眾大多支持這項主張,要求故宮承諾再辦現勘、公聽會,卻未得到故宮肯定答覆。

潘翰聲說,進入二階環評就是計畫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必須比一階環評更加謹慎。而故宮的態度是造成民眾無法好好表達意見的阻力,最後可能和大巨蛋一樣,公聽會程序不合法只好重辦。

只是周筑昆批進入二階環評是「莫名其妙」,引發民眾極度不滿,對於故宮執意繼續公聽會怒罵霸王硬上弓。周筑昆只得請出主管機關代表說明。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四科科長溫育勇解釋,故宮博物院為本案目的主管機關,根據新修正的環評施行細則,目的主管機關應落實民眾參與以及與民眾有效溝通,故宮應讓程序完備,盡量收集民眾意見,妥切與民眾溝通,這些在公聽會都是相當重要的。

民眾顧慮現勘有沒有委員參與,溫育勇解釋,委員確實需要到現場了解,以做為未來環評會議的參考依據,因此法規上規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評估書初稿後30日內,應會同主管機關、委員會委員、其他有關機關專家、學者、團體及當地居民,進行現場勘察並舉行公聽會」,完成這些程序之後,才會送到環評會進行審查,環保署收到資料後,會進行程序完整性審視。

公聽會程序是受規範的,民眾的程序發言都已提及,會議記錄必須將目的主管機關的處理方式納入;如果故宮決定重辦,可以以公文向環保署說明。


【經典童在】重溫土地親情的雋永之作——少年小樹之歌

$
0
0
作者:童心園

※編按:多數喜歡大自然的讀者應該都聽過這本書,而小編也曾於童年拜讀後愛上大自然,並開始瞭解到土地遭剝奪帶給當地原住民的傷痛。然而面對現今台灣各原住民傳統領域屢遭開發的問題,再回過頭來閱讀此書時,竟發覺那心靈的衝擊及感動依舊存在。讓我們乘著時光隧道,再回到20世紀初那動盪的二戰時代來回顧那段歷史。

「躺在鋪著柔軟鹿皮毯子,山胡桃木釘成的床上,透過敞開的窗,我可以看見橫在小溪上的樹林,在鬼魅的月光下形成的幢幢黑影。」,這是《少年小樹之歌》主角──小樹在山上的第一個夜晚。

少年小樹之歌(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書籍封面。
少年小樹之歌(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書籍封面。

《少年小樹之歌》曾經是一部令我廢寢忘食、深深著迷的小說。主角小樹,是一位擁有印地安血統的小男孩,在父母相繼去世後,被爺爺奶奶接到山中的家。之後的篇章裡,我跟著小樹的腳步,在大地之母的懷抱裡,認識美國印地安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法則。

小樹的野外教育

在山裡的家,小樹穿著奶奶為他縫製的鹿皮靴子,跟著爺爺在山中探索、工作。「就像奶奶說的…大地之母『歐夢拉』透過鹿皮靴子告訴我她就在這兒。我感覺得到他呼吸的起伏,毛髮的擺動和皮膚的彈性…」小樹和爺爺在山裡學習架陷阱捉火雞、帶著獵犬們和聰明狡猾的狐狸鬥智、冒險在禁酒令的時代,用印地安紅玉米釀造威士忌賣給平地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光裡,爺爺奶奶透過生活的示範,將印地安人的生命態度與價值觀傳遞給小樹。

全書中最精彩的,無非小樹與山林互動的種種情節。在<狐狸和獵犬>篇中,爺爺帶著小樹,在夜晚的山中欣賞獵犬們追逐狐狸「史利克」的過程。「當紅狐被獵犬追逐的時候,牠會兜著圈子跑…牠一邊跑、還一邊做陷阱;有時牠會假裝往回跑,有時還會跑到水裡製造假的痕跡;雖然如此,牠還是會一直維持在圓圈的軌道上,一直到它退回牠的窩中心為止。」

在小樹的心目中,爺爺對動物的習性有著深刻的了解,卻不隨便捕捉牠們。「但是對那群輕率、讓爺爺十分厭惡的山地白人而言,事情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果他們發現了一打火雞,牠們會把12隻都給殺死,一個活口也不留。」

小樹也在耳濡目染下,養成了獨自在山中,耐著性子觀察自然的習慣:「我曾蹲在小溪中間,觀察一隻小蜘蛛是如何帶著它的細絲越過小溪…它繫好細絲往天空中跳去,結果掉到水裡去了…」種種必須在大自然中獨處好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換得的細緻觀察,被作者化為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引人入勝。

白人的剝奪

主角小樹的印地安血統,也為讀者敘說了美國印地安原住民,面對主流白人社會時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和現實。爺爺奶奶告訴小樹族人在過去所遇到的事,因為「如果你不瞭解你的族人過去的遭遇,你也不會知道他們過去將何去何從。」而<回到過去>篇中,爺爺奶奶提到查拉幾人心中傷痛的歷史──白人政府在1938年,將原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東岸的族人,強迫遷往西邊的奧克拉荷馬州。

「那兒政府為他們準備好了土地——白人不想要的貧瘠土地……當查拉幾人距離他們的山越來越遠時,就開始有人撐不住了……小男孩背著自己還是嬰孩的妹妹的屍體,晚上則和他並肩睡在地上。」這段令人唏噓的故事,讓國中時初次讀到這本書的我,震撼著原來世界上存在著土地資源的搶奪,以及族群之間的壓迫,並種下了對族群議題的好奇心。

電影劇照,小樹與爺爺奶奶望著山林。
電影劇照,小樹與爺爺奶奶望著山林。

小說的時代背景,座落在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當時,通貨膨脹、失業等問題瀰漫全球,故事中也勾勒了大時代帶給小樹一家的影響。當時美國政府施行禁酒令,但是,爺爺唯一賺取金錢的方式,只能靠他們種植、收成有限的印地安紅玉米,在山裡的蒸餾場釀成少量的威士忌,再帶到鎮上販售。

在<爺爺的買賣>中,除了描述釀酒繁複的過程,小樹還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事件——執法人發現了他們的蒸餾場,小樹只好背著酒瓶,在山谷中拼命奔逃,執法人被獵狗引開,終究沒有找到蒸餾場。在進行買賣生意時,小樹也聽到鎮上的人們討論大都市的種種:「經濟蕭條來了,紐約有些人承受不住這個打擊,不是跳樓就是拿槍往自己的腦袋射…」而爺爺和小樹分享這些事情的看法時,總是有一些單純卻又不失精準的觀察。

《少年小樹之歌》最初以回憶錄的形式出版時,作者佛瑞斯特 ‧ 卡特宣稱自己有部分的查拉幾血統。他在1976年去世,本書的版權則在1985年新墨西哥大學買走、再次出版,1991年,本書獲得美國年度暢銷童書大獎(ABBY),並蟬聯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排行榜數周。

但是他的查拉幾血統卻被一位身為歷史學家的遠房親戚所駁斥,出版社才將「真實故事」的字眼拿掉,並以小說的形式上架;作者早期三K黨籍種族隔離主義者的身分,也受到大量的質疑和討論,有學者批評書中所描述的印地安文化,及對待自然的方式過於刻板且浪漫。但這些批評,並不為廣大的讀者所知、自然也不影響讀者對本書的喜愛。

雖然作者的身分與全書內容的真實性,具有上述的爭議,但是,就純粹文學的角度而言,如同本書一句廣為流佈的佳句: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你任何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

《少年小樹之歌》仍然是一部活在許多人心中、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

經典童在系列
除了踏出戶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閱讀與自然產生連結。而生態文學往往隱藏著生物多樣性秘密及人類與環境互動點滴,我們不僅能從文字中感受大自然洗禮,也能透過其傳達重視環境及保育發展的重要性。【經典童在】系列單元,介紹了各國具代表性的兒童經典生態文學作品,讓大朋友小朋友再三回味,也反思我們與自然的關係。

【七月民俗植物曆 】消憂解悶好妙方:金絲桃

$
0
0
作者: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中研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編按:金絲桃,目前盛開在山林中的黃色仙子,開花期為6月底到7~8月,您是否已經在近期的山林裡跟它打過招呼了呢?而除了鮮豔的外表之外,你知道它又具備什麼樣特殊的魅力讓許多人想進一步了解它嗎?本月的民俗植物曆就讓我們一同認識──金絲桃。

時序進入夏天,山野間似乎隨著強烈日光照射及攀升的溫度,映入眼中的顏色逐漸由多采鮮豔的「春天色」轉變成綠盈盈的「夏天色」。而林間還是有著不少美麗的植物開始進入花期,金絲桃就是在一片綠色世界中開放的美麗花朵,點綴夏天,生趣盎然。

金絲桃近照。圖片來源:王升陽。
金絲桃近照。圖片來源:王升陽。

勇敢的聖約翰草

台灣現有之金絲桃屬(Hypericum)植物有14種,其中台灣金絲桃 (Hypericum formosanum Maxim)、玉山金絲桃 (Hypericum nagasawae Hayata)、能高金絲桃 (Hypericum nokoense Ohwi)和方莖金絲桃 (Hypericum subalatum Hayata),而世界廣泛分佈種之貫葉金絲桃(Hypericum perforatum)又有著一個有趣的名字叫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也是有名的中藥材「貫葉連翹」。

聖約翰(St John)是聖經中有名的施洗者,而wort則是草。約翰是祭司撒迦利亞之子,他身穿駱駝毛所製的衣服,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淡泊心志不為名利。約翰傳教過程中總是勇敢地指出人們的過錯,有一回在約旦河中為眾人傳教時遇見了自己的表兄弟耶穌,並給他進行洗禮。

但也由於約翰在傳教的過程中並不是以甜言蜜語來籠絡人,而是嚴肅地指出他們的罪。也因此得罪了當時的國王希律安提帕斯,約翰不畏王權與自身的安危,勇敢指出希律安提帕斯的罪,因此他被希律安提帕斯下令逮捕,最後被砍頭。

金絲桃與其葉子。圖片來源:王升陽。

而約翰被砍頭後血流過的地方長出的植物,就被叫做聖約翰草。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這種野草花綻放的時間在聖約翰生日6月24日左右,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無論那一種說法,因為貫葉金絲桃的葉子的汁液為紅色如同鮮血般,以聖人St John之名所命名的它,自古就被當作是可對抗邪惡力量聖物(聽起來跟我們的抹草很像)。

天然的抗憂鬱劑

貫葉金絲桃當今著名的消除憂鬱症的保健食品,天然藥物學家自貫葉金絲桃分離出具特殊活性的成分,如萘駢二蒽酮(Naphthodianthrones)骨架的金絲桃素(hypericin)、假金絲桃素(pseudohypericin)及蒽酚(anthranol)等,這類的化合物是由乙醯輔酶為單體所形成的多酮類(polyketides)化合物,研究顯示這幾個成分具有降憂鬱及抗病毒活性。

另外,貫葉金絲桃素(hyperforin)及加貫葉金絲桃素(adhyperforin)也是其中較特殊的成分,這群化合物同樣具有解憂與抗細菌的活性,其它還有一些抗氧化、抗發炎的黃酮類,中藥名字中有「連翹」二字的有2種,一個是木樨科植物連翹(Forsythia suspensa);另一個就是藤黃科的貫葉連翹,也就是本文所介紹的貫葉金絲桃。在中草藥傳統的用途是以清肝明目、調經活血、止血生肌、解毒消炎(秦嶺植物誌),與西方草藥對金絲桃的使用是有很大不同的。

金絲桃部分成分的化學結構 。圖片來源:王升陽。
金絲桃部分成分的化學結構 。圖片來源:王升陽。

金絲桃以德國的研究與使用最具代表性,近100多年前德國醫生Kemer就發現金絲桃可以治療情緒性的疾病,因此長期以來金絲桃除了用來治療傷口、抑菌、抗發炎的用途外,特別是用來抑制憂鬱症,近2、30年來已成為西方草藥醫學研究的熱門題材之一。

研究發現,於治療輕度與中度憂鬱症患者,含有貫葉金絲桃素成分的金絲桃萃取物的治療效果明顯比安慰劑顯著,更比臨床抗憂鬱症之藥物,如益鬱平膠囊(Imipramine )相比較,金絲桃的萃取物則有較小的副作用。目前認為金絲桃萃取物對於抑制憂鬱症的活性是透過抑制5-羥基胺、多巴胺、去甲基腎上腺素等單胺類神經傳遞物質的攝取來達成。而除了抑制憂鬱症之活性外,貫葉金絲桃素可抑制HIV病毒之反轉錄酶作用之活性也被證實,同時對於數種癌細胞具又毒殺作用。

醫藥界多數藥品  仍需依靠藥用植物

亙古以來人類的文明史即是與所謂的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互動關係,無論食、衣、住、行無一不是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以植物的利用而言,除了所謂的糧食作物外,無論是東、西方的傳統醫療體系,都是以植物為藥品的主要來源。

如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估計,即使到21世紀的今日,大約還有80%的人口仍是依賴傳統醫療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事實上,許多現代的藥品也都來自於植物,如使用超過百年的阿斯匹靈(aspirin),即是以萃取自柳樹(Salix alba)樹皮的水楊酸為主要原料,又如癌症的臨床用藥,紫杉醇、喜樹鹼等,亦是來自於植物。

近年來幾種植物萃取物,如紫錐菊(Echinacea spp.)、銀杏葉(Ginkgo biloba),以及本文所介紹的金絲桃等,已被歐洲數國使用為法律許可之藥物,而美國亦以功能性健康食品於市場推廣,還修改了法律,允許以植物粗萃取物在規格化下進行臨床試驗,以發展植物藥(botanical drugs)。

從原料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植物視為一個能製造出特殊化合物的「生物反應器」,這一方面是因為植物善於製造能促使自身能適應生長環境的代謝產物,似乎可加強應付逆境或對抗外來的侵擊。換言之,能夠存活至今的多樣植物,可能在代謝物上的演化,已是經過嚴格的天擇或人擇的篩選。

許多植物體內的代謝物,除與其生化、生理系統功能有關外,亦與外在環境的互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如果能夠選擇適當的生物科技方法,將可調控植物之某些代謝產物,在持續利用的原則下更有效利用天然的資源。

【糧家賦女】小暑:童年的保存期限

$
0
0
作者:李慧宜

天氣實在太熱,孩子們愛極了玩水的爽快,只要是休假日,樂樂兄弟倆就想盡辦法下水,有時候只要準備好橘色的塑膠大盆裝滿水,他們就可以馬上脫光一擁而上,或者是我能力所及,就會幫他們安排一場日思夜想的溪流之旅。從夏至前一星期以來到現在,連續3個禮拜,我們已經分別走訪屏東泰武的萬安溪、新竹橫山的油羅溪,以及高雄美濃的雙溪翠谷。

萬安溪的嗚咽

6月中,屏東縣泰武鄉萬安部落傳來了河流遭遇浩劫的呼救聲,我在臉書上看到萬安溪滿目瘡痍的照片,整條河流人滿為患、垃圾滿坑滿谷!當下我找到萬安青年會副會長顏旭華電話,透過她知道6月19日、20日這兩天,萬安青年會將帶領部落青少年和年輕人,到萬安溪進行淨溪活動。

這些食物、飲料和烤肉用具,在遊客回家後,就變成溪流的垃圾、部落的負擔。攝影:李慧宜

6月19日前一天晚上,先跟老大樂樂講好,可以帶他一起去採訪,可是他只能在淺灘戲水,不能離媽媽太遠。隔天一早,晨光耀眼,我們母子檔早早出發到公司,早上10點,準時抵達萬安部落,樂樂在車上畫圖等我,我則是先向頭目祖樂.祖樂拜碼頭,順便請教一些部落的遷徙歷史和現況。12點半,青年會集合出發,我拿著攝影機跟著青年們的步伐走,越靠近溪谷,眼前景象越讓人心酸。

萬安溪是東港溪的上游,因為地處偏遠、周遭沒有污染,一直是部落族人重要的水源和生活依靠,可是3年前的夏天,進入溪谷的遊客突然爆增,也帶來大量的垃圾。這些年來,只要一入夏,萬安溪旁都是遊客留下來的廢棄物,沿著河岸淨溪的部落青年李澔玟忍不住說,「萬安溪的垃圾,好像永遠都清不完!」拍到這一段,我眼睛一酸,心裡突然想起淨溪前,19個年輕人聚在一起雙手緊握胸前的虔誠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今天賜給我們這麼好的天氣,求祢帶領我們在路上,都能將所有的垃圾清理乾淨!」

垃圾當中,最多的是各式免洗餐具、烤肉用具,和大小不一顏色多樣的垃圾袋或塑膠袋。青年會的夥伴們,沿著河岸一邊走一邊撿垃圾,遊客們無視部落族人的淨溪活動,繼續大聲喧鬧聊天吃東西,而要離開的時候,也是理所當然地把垃圾堆在河畔,形成一堆一堆的小垃圾山。

部落青年在淨溪,遊客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還繼續亂丟垃圾。攝影:李慧宜

青年會副會長顏旭華,是發動淨溪活動的主辦人,她很生氣遊客來部落玩,享受大自然,卻把垃圾留下來,大罵遊客不懂大自然的規矩、不尊重原住民的祖靈,她說,「垃圾那麼多,颱風天下大雨沖走就好了,為什麼我們要撿垃圾呢?這是因為,我們想到垃圾都會流到大海,最後還不是大家一起承擔海洋污染的後果!」

樂樂在我身邊很乖巧,雖然早已經全身溼透,但是也認真地聽著我和青年們的對話。採訪完之後,我背著器材牽著他的小手一起走在回部落的路上,他拉了一下我的手問道,「媽媽,還有這麼多垃圾,我們不帶回家嗎?」我說,「沒有關係,明天大哥哥大姐姐還會來撿。」他又再問,「我聽老師說,要少用塑膠袋,不然地球會發燒,河邊這麼多塑膠袋的垃圾,現在又好熱害我每天都想玩水,是不是我們的地球已經發燒了?」

幫地球退燒

6月26號,同樣是星期五,我帶著兩個孩子回新竹娘家的第3天。沒錯,從萬安溪回家後,我們現在都會說,「地球發燒了,媽媽帶你們玩水。」孩子們很天真,總是開心地大叫說,「喔!耶!我們要去幫地球退燒囉!」這一天,目的地是我從小玩到大的河流-油羅溪(新竹地區第一大河頭前溪的上游之一),同行的人還有他們的外婆、阿姨,和表兄弟小哈哈。
白鷺鷥停留的水域,也曾經是我小時候玩水的淺灘,可是自從堤防興建後,下水變得非常不方便也不安全,現在村子裡的孩子們,雖然住在油羅溪畔,可是卻跟河流變得很疏離。攝影:李慧宜

我在油羅溪畔生活了13年,直到國小畢業離開鄉下搬到城鎮就讀國中前,每年夏天都在溪邊釣魚或游泳。30年前的油羅溪,遇到大水氾濫或颱風來襲,總是會有一堆魚被打上岸或被沖到老家後門,而平日風平浪靜之日,河中魚蝦依然豐沛。我非常喜歡釣魚、抓蝦,自製釣竿、抓蚯蚓當餌的功夫不在話下,爸媽會把我每天的漁獲清洗好放進冷凍,一個星期可以料理出一大盤好菜;有時候,我偶爾也會幫隔壁鄰居淑婆嬸嬸,到河裡挑水澆菜。這當中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因為爸爸養了20多隻兔子,我每天都會當他的小跟班,牽著爸爸的厚厚粗粗的大手,一起到溪邊河床找野生萵苣或是兔兒菜。那一段在油羅溪走跳的日子,是我至今最美好的人生回憶。

可是今日的油羅溪,卻完全變調!我小時候的夏日天堂天然游泳池,現在已經被堤防覆蓋,我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那兩年迷上釣魚天天報到的深水池,如今已經堆滿俗稱肉粽的消波塊,我開著車載著媽媽、妹妹、孩子們,在油羅溪邊四處尋找,真的,真的找不到我心裡的那條河流了!我想起萬安溪的慘況,想起部落青年們心裡的憤怒,突然間,我懂了!我們的家鄉、童年的記憶,還有我跟爸爸在河床上嘻鬧的笑聲,都一起不見了!

又高又厚實的堤防,阻隔了大水,但是卻也阻隔了人和河流的往來。攝影:李慧宜
消波塊沿著堤防放置,是要保護堤防,但是卻也破壞了河中生物的棲地和多元性。攝影:李慧宜

老大樂樂問我,「媽媽,是不是我不乖?」我收起悲傷,「沒有,你很乖啊,還幫媽媽、阿姨照顧兩個弟弟。」他又追著問,「那你為什麼看起來很難過?是不是地球真的不能退燒了?」這個孩子說的話讓人心疼。我只好說,「媽媽一定會努力幫忙地球退燒,那你也要幫忙喔!」樂樂很高興地說,「媽媽,沒問題的啦!我們一起努力。」我很慚愧也怕孩子聽不懂,其實我真的想說的是,「樂樂,我們大人真的很對不起你們,我們沒有把地球照顧好,也沒有辦法把最美的回憶留給你們。」

童年的保存期限

帶著孩子回油羅溪拼湊過去,雖然過程並不順利,可是我也因此更加惦記著,要帶孩子們建立屬於他們的童年。7月4日,星期六,媽媽休假日。一早起床簡單討論,我和樂樂共同決定,「今天再來幫地球退燒吧!」這天要去冒險的地方,就是美濃著名的景點、也是原本美濃水庫預定地的雙溪黃蝶翠谷。

我開著車,載著樂樂兄弟倆和他們的堂兄弟睿睿。3個小男生陪著我這個急驚風媽媽(伯母),吃了不少苦頭,我們一處找過一處,不是遍佈垃圾的溪谷沙丘,就是人聲鼎沸的橋下涼爽之地,還有一些下水處佈滿小魚小蝦的屍體。我不死心,繼續入溪谷更深處摸索,終於在某一個溪流轉彎的位置,找到了樹蔭下一池20來坪大小的水窪,水流平緩、水深及膝,非常適合孩子們戲水,而且只要一抬起頭,就可以看到5隻大冠鷲乘著熱氣流盤旋翱翔天空。

小樂個性惜命命,愛玩水但是也跟媽媽跟得緊,我只要稍微離開幾步,他就會對著我大叫,「媽媽、媽媽,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一旦我回到他身邊坐下看著他,他又馬上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自顧自地拍著水面說「小樂打鼓、小樂打鼓」,或是拿著他最愛的大象、恐龍,放進水中大洗特洗一番。

大樂和睿睿堂哥玩得可瘋了,大樂一就定位馬上全身脫光光,睿睿堂哥斯文些還懂得自己換上帥帥的泳褲,他們一下水,整個水池就是他們的地盤,因為這兩個堂兄弟年紀接近,競爭心強,總是想比出個勝負。一會兒是大樂說看誰游得快,一會兒又是睿睿提出要比賽潛水,但他們總是拿我當終點又硬要我當裁判。玩累了、玩餓了,我還要負責切芒果給這3個頑皮鬼補充水分和熱量!

在陽光下,沁過水的孩子閃閃發亮。如果童年有顏色,這樣的光線就是最好的底圖!攝影:李慧宜

雙溪有名的黃蝶,一陣一陣地飛過我們這片山谷,薰風柔柔輕輕走過吹動著岸邊血桐的葉子,孩子們安靜地大口吃芒果好似惡鬼出籠,突然間,小樂哭了起來指著石頭說,「怕怕、怕怕」。我翻開石頭看了好笑,原來是兩隻小螃蟹受到我們打攪正努力尋找安全的石頭縫,而小樂明明是擾蟹之人還哭得比誰還大聲。

大樂看到哭哭的弟弟和害怕的小螃蟹,竟然做了一個讓人好氣又好笑的動作。他順手拿起水面上漂浮的一片心型葉,蓋住兩隻小螃蟹說,「給你們一個家喔!」我想小螃蟹應是更害怕了又到處竄逃,大樂不斷再蓋住牠們好聲好氣地說,「給你們一個家喔!不要跑啦!我不會害你們啦!」看到這樣,我實在忍不住了,我牽起樂樂的手說,「樂樂,你想想如果你是小螃蟹,媽媽又不在家,然後你看到一個好高好大的一個小孩子,一直拿葉子要蓋住你,你會不會很害怕呢?」大樂看著我停了許久,用他招牌的抓抓頭對著我說,「媽媽,我知道了!那讓小螃蟹自己去找他的家好了!」

大樂就是硬要拿這兩片葉子,給小螃蟹當家,可是小螃蟹還是喜歡自己的石頭縫,孩子也要學著尊重牠!攝影:李慧宜

過了中午,陽光曬到孩子們嬉戲的水域,正要收拾物品回家之際,又一陣黃蝶往下游翩翩飛舞緩緩移動,大樂看著黃蝶又望向我,「媽媽,蝴蝶好像是告訴我們回家的路耶!」是的,蝴蝶飛向之處正是我們回家的方向。大自然教我們好多事,孩子是最好的轉譯者,他們讀寫自然的能力,實在比我們好得太多。

晚上回到家,腦海裡不斷迴盪溪谷裡的水聲和笑聲,翻看一張張孩子們在每一條河流留下的笑容,我暗暗地思量著,我的小時候和孩子們的童年。如果每個人把自己的本份做好,那麼所有人的童年,應該就可以保存無期限了!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

全球暖化升溫 聯合國首次發布熱浪警示準則

$
0
0
本報2015年7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今年6月間,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數百人死於熱浪,緊接著全歐各地發佈高溫警告,氣候變遷讓熱浪變得頻繁、強度漸增。

有鑑於此,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共同發佈一系列新熱浪警示指導原則「熱浪與健康:警示系統發展準則」,以因應熱浪造成的健康危機。

逐漸劣化的土地、生態系,將影響數以萬計的人類生計。攝影:Binh Thuan, Thien Anh Huynh/Vietnam。圖片來源:UNEP

熱浪警示準則的內涵,包括系統性的發展早期熱浪警示系統、警告決策者、健康服務提供者和一般大眾及早準備,減少極端炎熱氣候對健康的影響。

1995年美國費城實施全球首創熱與健康警示系統。熱浪警示準則以該次的經驗為基礎,將許多因素納入考量,包括指出最容易受熱浪影響的族群,列出評估熱壓力的方法以及因應的策略。

此外,作者也表示,熱浪警示準則將「提供有效的氣候服務,並拯救全世界最容易受熱浪傷害的族群。」

「熱浪是必須正視的危險天然災害。雖然不像熱帶氣旋或洪水那樣突然地爆發,後果仍可能相當嚴重。」WMO氣候預測和調適部門主任Maxx Dilley和WHO公衛、環境與健康社會因子部門主任Maria Neira在準則前言中寫道。

WMO和WHO指出,全球出現熱浪的頻率正在增加,強度也越來越強,氣候變遷的加速是主要原因。過去幾週,熱浪已造成印度和巴基斯坦數百人死亡。2003年北半球夏季的熱浪也曾造成歐陸數萬人死亡。

熱浪警示準則發佈前,WMO曾揭露,有史以來最熱的15年中,有14年發生在21世紀。災難性的氣候事件加上越來越高的溫度,顯見全球暖化確實是危險的趨勢。

經濟救星或環境殺手? 陸客觀光政策體檢 藍缺席、綠保守

$
0
0
本報2015年7月7日台北訊,葉人豪報導

2008年7月6日,馬政府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至今正好7年整。面對大量的中國觀光客來台,政府是否限縮陸客人數?昨(6)日各政黨代表共思解決之道,但不僅執政的國民黨缺席,明年有機會翻轉政局的民進黨,卻也只談「循序漸進」。

開放中國觀光客政策是否已走到盡頭?
開放中國觀光客政策是否已走到盡頭?攝影:葉人豪。

由經濟民主聯合、地球公民基金會主辦的「開放中國觀光客七年政策體檢論壇」,邀請各政黨、各縣市觀光局、以及相關的從業業者,一起探討台灣觀光業的瓶頸與出路。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表示,從開放陸客來台以來,每年來台數額已經從一開始的9萬人,到去年的333萬人,以每2年增加100萬人的速度急遽增加中,但這樣的效益,真的是人潮=錢潮嗎?

來台人數已飽和  思考轉型才有出路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佘健源開頭就下結論:「中國團客創造效益不足!」他提到現今學界大致都認同觀光資源屬於俱樂部財,也就是它不具有完全的共享性,當市場飽和就產生排擠效果,所以不應該以「極大化觀光人數」作為經營目標。

他提到,根據「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觀光團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支出為264美元,其中購物費用161美元,剩下的包含旅館、餐飲、交通、娛樂僅為103美元,高達6成以上的購物費代表行程主要以購物為主,而眾所皆知購物的內容都是以珊瑚、珠寶、玉石等為主,但台灣真的有產這些高價精品嗎?根據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其中又有許多是港資,這也意謂台灣分到的錢真的屈指可數。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宏政認為,陸客觀光就是一種「依賴」的政治經濟學,從馬政府上任開放陸客來台後,台灣的經濟慢慢從沒利益、沒依賴,轉變到現在的有利益、有依賴,未來很可能依賴已養成,但利益已經沒了。因此,這種看似互利自願性的商業行為逐漸形成一種路徑依賴,退出的成本越高,逆轉回原先狀態的可能性越小。蔡宏政認為經濟一條龍源於政治的一條龍:「台灣從來都是政治定位的問題。」

經濟民主聯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現在他們正在努力阻止人數繼續增加,並提出五大缺失:

  1. 因為許多團體(如員工旅遊、郵輪團等)都不在限額內,等同無上限增加中國觀光客,總量管制名存實亡。
  2. 未進行衝擊影響評估,對生態環境、旅遊品質、社區居民生活與勞動條件,並對國民旅遊造成排擠效應。
  3. 只有中國特許的中國旅行社,才能擔任「組團社」,行程買方壟斷市場,殺低台灣接待方的團費與服務品質。
  4. 默許中港資利用「一條龍」的方式經營,不僅台灣實際沒有利益,更毫無有效對策。
  5. 針對民眾批評,提出自由行及高端團的政策,卻沒有降低團客的配額。

除了利益  外部成本更應審慎評估

當然觀光不僅只談利益,更牽涉到環境承載、勞動權益、旅遊品質、居民生活等外部成本。來自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的助理教授遲恆昌分享一個有趣的現象,花蓮有67間紅珊瑚店,但是麻糬店居然只有30~40家。

他也觀察到幾點特別的現象,例如這些紅珊瑚店收益高,也帶動地價上漲,而且門口還站著習近平;此外他們只會在特定的時間開門營業;很多甚至用「博物館」的概念在經營宣傳;而因為這些現象,造成日常居民需要的消費空間場所消失。他觀察到中國努力在推紅珊瑚,而台灣政府的政策是:漁業署開放捕撈、文化部找珠寶協會辦紅珊瑚設計相關競賽。

在高雄西子灣的居民對於陸客影響最有感觸,哈瑪星願景聯盟發言人彭渰雯提到當地最在意的就是遊覽車問題,以前中山大學開放停遊覽車,後來在聯盟的勸說下改成每時段只有35台,而政府原本的政策居然是蓋停車場與改用觀光街車方式,交通局的簡報更是寫清楚目標一年增加200萬人,今年5月18日交通局規定每小時只能通行45台並要申請,雖然當地居民有感,但還是繼續觀察。

除此之外,當地其實還有許多挑戰,例如徒步區觀光客的消費依然少;改善環境後的導致房租上漲的地區縉紳化問題;公部門急於推動文史保存以發展觀光的拉皮速成途徑;以及和社區內少數團體、里長溝通等。

政黨表態時間:藍缺席 綠保守

中央政府近年來努力推動觀光,但也造成許多爭議,雖然邀請公部門觀光局參與,可惜現場沒有人到場。

在政黨上邀請到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綠黨、社會民主黨等前來分享他們對於台灣觀光的整體政策,但身為執政黨的國民黨缺席,而明年有機會輪替的民進黨,也被現場聽眾認為「循序漸進」式的方針不夠積極,以下便是個政黨的整體政策:

民主進步黨觀光問題亂是政府對觀光發展沒有用心。大部分認為擴大自由行,降低低價團的數量,減少一條龍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是總量管制還是會有無辜者受牽連,因此應該要先提升品質再考慮數量增減。今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可得知台灣觀光資源還有許多努力的目標,民進黨的目標發展唯一的台灣,現在政府應該要更有魄力。
綠黨
  1. 觀光政策應該要納入政策環評
  2. 最適生活人口應該帶入都市計畫中
  3. 思維要從以需定供改為以供定需
  4. 觀光預算分配,應轉移硬體部分比例減少,增加軟體和整理的比例
  5. 改變陸客的質應該可以解決一條龍的問題
  6. 要解決在地經濟問題,由社區負擔社會管理
台灣團結聯盟
  1. 限縮中國旅客
  2. 熱門旅客應設配額
  3. 訂定中國人犯罪處理機制可以增加業者擔保
  4. 花蓮到蘇澳可改搭郵輪
  5. 清查一條龍式的旅遊方式
社會民主黨目前規定陸客低銷最低是60美元/天,這是不夠的,駕駛從2012年每天規定只跑250公里,到現在還要強迫購物,勞動條件愈來愈差。統計這7年來,收入最多的旅館業上升377%,但薪資只上升1%,效益並不平均,應降低團客數量提高自由行。

 

捍衛家鄉之路 新園反養雞場遊行有感

$
0
0
作者:林廷益(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二年級生)

回想今年4月在台九線上的遊行,微微細雨中,新園里里民都站了出來,為自己的土地發聲,而這樣的遊行和那天的儀式,都只是這波抗議設置養雞場行動的一環。

從最早成立反對養雞場新園里自救會以來,歷經縣政府廣場訴願、縣議會座談會、成立粉絲專頁、雞在人亡音樂會,還有縣議會靜坐與苦待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的通過,這一連串行動,每次都展現了里民與聲援者堅決反對的毅力。

攝影:林廷益。
反新園養雞場遊行。攝影:林廷益。

進入抗爭現場

當台東縣議會第十八屆第一次定期會於6月9日結束後,「臺東縣新設置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經逐條審查通過三讀程序,明確規範新設置畜牧場必須離社區1千公尺以上,因此還未正式取得建照的新園里養雞場,便因不合規定而被擋了下來。

這階段性的勝利讓新園里的里民們欣慰不已,我也跟著感到雀躍無比。這樣的感同身受,想來是從我開始投身此事件漸漸去認識了解之後所產生的深刻感觸吧!

話說當初有這機會從旁參與並了解反對養雞場事件,一開始其實只是因為課堂上準備交期末作業的緣故,就這樣讓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場抗爭活動的我,一股腦兒進入了抗爭運動的現場、觀察抗爭的發展,從行前說明會到縣政府和縣議會的抗議、遊行的抗議、部落的會議……,深刻和當地排灣族人與里民共同參與這麼多行動後,開始與他們為土地奮鬥的心有了共鳴與連結,毅然決然地也想自主付出一點心力、就算能做的很有限也想跟大家站在一起,想要看見這樣的力量,是如何萌芽茁壯到最後而能開花結果。

就這樣,從寫出第一篇文稿投到環境資訊電子報開始,我從旁觀者的角度,漸漸轉換了自己的心態與視角。直到現在,騎車經過台九線,一路上還是可以看到當初為了抗爭而高高掛在路燈桿上的標語旗幟「抗爭到底,雞在人亡」、「汙染滾出家園」,這些述說的是里民為了整個大臺東的奮戰。每次經過這裡看到這些布條標語的點點滴滴,都會讓我回想起那天還飄著毛毛細雨的遊行,大家如何從大南橋一步步走到新園里、來到養雞場的預定設置地。當初這場名為「走自己的路」的抗爭遊行,如今都成為所有參加者的回憶,因為一同走過這樣艱辛的抗爭,覺得大家一起打了一場驕傲的勝仗。

回顧新園里的每一次行動,總是有許多人前來支持,除了友好部落的耆老或青年會一起前來聲援外,一些在社會中各領域表現優異的朋友也都不分族群站了出來,一起異口同聲對養雞業者說「不!」

驅趕外來邪惡勢力塗黑臉的部落青年攝影:林廷益。

聽見原住民的聲音

除了這些站出來聲援的人以外,還有一些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大眾。

從4月12日這場「走自己的路」遊行中,可以清楚看到許多明顯的訴求旗幟,不管是遊行的口號,還是插在路燈桿上的控訴,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都是最具體的支持行為。

「我們不要雞大便!」、「我們不要禽流感!」看著幾位個頭還不高的小朋友,拿著和自己身高一半長的布條,在馬路上跟著大人一起嘴喊抗議,小手也跟著有模有樣揮動時,真心覺得任何對原住民與土地造成影響的決定,是否應該要重新檢視,到底是多麼糟糕的佈局,讓原先應該要快樂成長的小朋友,也需要將自己的童年轉化成捍衛土地的力量。

小孩們這樣的吶喊,震懾了我的心。生長在西部的我,鮮少有機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或許這樣的聲音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只是我沒有注意到罷了。更讓我驚訝的是新園里里民團結的程度,不分男女老少,全都現身在此,而自救會的幹部們也因為抗爭行程的變動與對策的商討,經常需要請假或犧牲掉自己的時間,有了這些付出,才能造就今日新園里抗爭成功的局面。

走在遊行隊伍最前端的,是卡拉魯然(Kalaluran/Kadraluljan)也就是新園里所在地這個部落的青年會成員。男孩子身著傳統服裝,以傳統抵禦外族入侵的方式,手拿武器,包含長矛、獵槍和盾牌作為隊伍前鋒,勇氣則是他們每個人都具備的強悍。

勇氣是武器

走到養雞場預定地的前方,青年升起了熊熊烈火,臉上塗滿了黑色的木炭灰,手持矛棍和盾牌,在耆老低鳴為這片土地哀悼後,就是青年會勇士們憤恨跳著宣示保衛家園的戰舞。族人在養雞場預定地外圍掛上了蘆葦草,又插上了一隻高大的旗幟,上頭寫著「我們不要養雞場」的字樣。旗竿最上方還插著一顆椰子,眼前這些象徵性的傳統儀式,都代表了Wuhua牧師口中所說:「我們是來真的。」

Wuhua牧師說:「這個儀式是要有很嚴重的事情發生才會進行的。」對排灣族人來說,蘆葦草有驅除邪靈和不好事物的含意,那顆椰子則是象徵從前出草獵下的人頭,養雞場業者現在就有如邪靈般要入侵部落,將來一定會對部落造成傷害,且其傷害一定會是永久性的,所以部落決定用這個儀式來進行阻擋。

我問這些面塗黑炭的青年,在進行這個儀式或整個行動時,心中難道都不害怕嗎?我得到的是他們堅定的回答:「從小部落就有青年會所,在那裡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勇氣,我們有保護部落的義務,勇氣是我們拿來對抗外族入侵的武器。」

提到家鄉這個詞,總是會在遊子心坎裡掀起陣陣漣漪,也是維繫我們與土地的情感,碰撞出的都是最真摯的想念。這讓從西部來到台東念書的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遠赴他鄉求學,需要暫別的事物是那麼多,不在家鄉的我,想起家鄉時總是感到無限美好。而每次返鄉下了火車後,總會對著最喜歡的土地微笑,因為我感覺到它與我心靈最深處的連結,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因為這裡就是我的家鄉。對家鄉的情感,展現在新園里居民的團結無私,展現在里民們對這個地方的向心力,大家團結一致地想要保護下一代的健康,而下一代的孕育,也是這塊土地的責任,因此守護土地的工作,就成了里民們肩膀上的義務。

新園里里民用雙腳走出捍衛家園的路攝影:林廷益。

學生不缺席

抗爭這一路上,臺東大學的師生也沒有缺席過,有人寫文章、有人做動畫、也有人拍了紀錄片,里民們積極的面對,而我們也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呈現,具體的支持抗爭。回首走過的那些路,眼前的勝利是里民們美好的豐收,也許要為台東這塊淨土奮鬥還有一段漫漫長路,一股團結的力量把在地的我們凝聚在一起齊心發聲。新園里里民用他們的雙腳邁開捍衛土地的第一步,用他們的堅持打響守護家園的第一槍,更用行動去證明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與珍惜。

從3月以來幾場堅決的抗爭表態和軟性的凝聚共識音樂會後,加上不斷的請願與堅持,終於盼到了公部門的正面回應,縣議會提出養雞場必須與民宅距離1千公尺以上的規定,這是新園里里民與關心此事的戰友們一起努力過的見證。這個力量不僅守護住了自己的家園,更為臺東未來畜牧場的設置有了進一步的把關,讓好幾個月以來的奔走擔憂,如今能夠流淚歡呼。

7月11日晚上7點鐘,也就是卡拉魯然部落小米收穫祭期間,將有一場「新園里反對興建養雞場事件回顧與紀錄片分享」暨青年交流之夜,放映《我家住在養雞場隔壁》這部紀錄片,也與各部落青年及各界反對養雞場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卡拉魯然部落表示,歡迎大家一起來,與新園里里民共享這份努力過後的甜美果實。

新園收穫祭。
卡拉魯然部落小米收穫祭攝影:林廷益。

 

「不是怕沉沒,而是為了前進」 學者談氣候變遷立法藍圖

$
0
0
【《溫減法》停看聽.系列報導3】
本報2015年7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今年6月,攸關台灣未來氣候變遷政策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終於在立院通過。各界除了表示肯定,也紛紛從不同觀點解析法案。研究氣候變遷法多年的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3日邀請5位學者,以「溫減法,然後呢?」為題,提出學界的剖析,並提醒政府、學術及社會各界,勿僅滿足於溫室氣體減量,未來應更積極參與實踐,邁向完整的氣候變遷立法。

「不是怕沉下去,而是為了往前進」葉俊榮以此說明國家氣候變遷藍圖應有的格局,他認為氣候變遷應成為經濟轉型與社會結構調整的動力。施文真、林春元、高仁川、汪信君、許耀明等學者也應邀出席,分別從現行溫減法解析、國家政策、能源議題、財務結構及國際連結等面向,為氣候變遷的治理框架提出建言。

左起:高仁川、施文真、葉俊榮、許耀明、汪信君、林春元。圖片提供:李彥麟。
多位學者分別從不同面向解析現行溫減法,為氣候變遷的治理框架提出建言。左起:高仁川、施文真、葉俊榮、許耀明、汪信君、林春元。圖片提供:李彥麟。

溫減法後  氣候變遷治理藍圖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自2006年提出,歷經爭議、延宕,近乎停滯,事隔9年,今年終於取得共識通過立法。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締約國成員,能將國際規範帶入國內法規,葉俊榮首先表示肯定。

但葉俊榮也提出,溫減法停滯的9年間,國際在氣候變遷治理的角度已從溫室氣體減量,進展到全面性的架構,台灣版的溫減法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這也反映出台灣當前的格局、動機及情境,因此,法案雖有不足之處,仍必須接受。

「千萬不要認為氣候變遷立法藍圖已經完全定位」,葉俊榮指出,現行版本企圖心不強,更不用說氣候變遷帶動綠色經濟、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競爭力、甚至生活形態的改變等面向。未來須要更好的立法,也需要國民、學術界、社會各階層不斷努力。

葉俊榮認為台灣版的溫減法反映出台灣當前的格局、動機及情境,因此法案雖有不足,仍須接受。攝影:陳文姿。
葉俊榮認為台灣版的溫減法反映出台灣當前的格局、動機及情境,因此法案雖有不足,仍須接受。攝影:陳文姿。

剖析現行溫減法  學界怎麼看

講座首先由政大國貿系教授施文真分析並解讀新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評論之前,她先肯定溫減法通過具有重大意義,隨後她就各條文內涵提出以下評析:

  • 溫室氣體具體減量目標入法,具備很大的政策指引功能。
  • 在法案的「立法說明」跟「附帶決議」中,有很多明確的政策方針,將來其法律效果是什麼?
  • 法律條文中相當大的程度授權給環保署,也有相當的彈性。
  • 重要政策方向入法,例如對降低石化依賴、逐年採取配售、進口化石燃料稅費、非核家園等。可惜缺乏負責的機關與權責。(第5、6條)
  • 管制方案要定期回報,如未達成目標,應提出改善方案(第10條),顯示法案具有管考機制。
  • 盤查並非減量對策。具體的減量對策只有碳排放交易。
  • 明訂境外碳權使用的比例。
  • 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的成立,但「附帶決議」的第二項(關於空氣污染防制基金之撥款)與第三項均未入法,將來如何執行?
  • 針對進口化石燃料課稅費部分,能源稅條例已經停滯很久,稅制需要立法,但如採用類似空污費的規費,就可能納在「溫減法」中實施。
  • 名詞錯置造成管理問題:例如allowance 是指碳交易(Cap and trade)中被分配的排放額度。但在「溫減法」中,排放額度卻可來自核配、拍賣、配售、先期專案、抵換專案、效能標準或交易等。兩者間易產生混淆。
  • 受到罰則後,排放額度應怎麼處理?是不是繳完罰款就沒事?
  • 限制境外碳權交易不得超過核配額10%,但對國內碳權交易減抵則沒有設定。
  • 排放配額儲存( banking )或借貸( borrowing )及碳價穩定機制等未入法。
政大國貿系教授施文真
施文真評析溫減法各條文內涵。攝影:陳文姿。

法的格局:是管制溫室氣體 還是國家政策藍圖?

中原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春元從國家整體政策來看溫減法。他表示,現今國際在氣候變遷的治理已經不是傳統的溫室氣體管制,而是涉及能源結構、產業政策調整、國土安全、及整體環境等整體國家政策,與一般環境管制法規有明顯差異。

林春元分析,台灣的溫減法處在這政策與管制兩者間,架構有些奇怪。既有對溫室氣體管制的內涵,又想對氣候變遷政策性提出總體框架。一方面賦予環保署權責減量管制,但另一方面,又必須拉高層級到行政院,以管理國家政策。

林春源提問:在這樣的架構下,如果2050年沒有達成目標,誰來負責?如何負責?而「溫減法」雖有納入政策的企圖,但提及調適、國土規劃、評估氣候變遷衝擊、中央地方權責劃分時,僅是點到為止,未能進一步釐清。

台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高仁川則從能源政策來看「溫減法」。他質疑「溫減法」中雖有「逐步降低化石燃料倚賴」、「發展綠色技術與綠色產業」、「提高資源與能源使用效率」等文字敘述,卻缺乏相關規畫,顯得抽象。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汪信君認為台灣已經面臨異常氣候變化引發的災難,而「溫減法」第19條減量基金目前還限於減量計畫的執行與補助等層面。面對巨大氣候災害的頻傳,台灣欠缺調適工具及保障機制。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許耀明從國際角度看「溫減法」存在的意義,尤其台灣是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國家,當其他國家採取低碳的管制措施時,台灣產業將會受到影響,而且這是目前已經發生的現象。

但即便不是為了國貿理由,許耀明認為,從本質來看,台灣本身就值得一個更好的環境。

溫減法的下一步

如今溫減法已經通過,下一步該怎麼走?葉俊榮非常憂心政府及社會滿足於現行的溫減法,認為台灣已經完成對國際的承諾,反而就此停住。他認為現行溫減法有許多不足,無法做為氣候變遷政策的長遠目標。

他提出三種改革的可能途徑,一是為氣候調適另外立法,二是以目前溫減法做進一步修正,三是另提一步更完整的法律。

「不是怕沉下去,而是為了往前進。」葉俊榮以游泳中悟得的道理來看氣候變遷,他說不是怕制裁,而是該思考怎麼向前進步。


深坑老街百年樟樹蛀出大洞 樹醫生搶救

$
0
0
本報2015年7月7日新北訊,彭瑞祥報導

到深坑老街,街底的老樟樹或茄苳樹是令人難忘的旅遊地標,也是居民成長的記憶。不過,其中一棵百年老樟樹最近生病了,主幹蛀出足以讓一名成年鑽入的大洞,幸好經過樹醫生診治,目前正在進行清創、修剪、防治蟲害等工作。

深坑百年老樟樹蛀出大洞,救樹師傅進入洞中清創。彭瑞祥攝。
深坑百年老樟樹蛀出大洞,救樹師傅進入洞中清創。攝影:彭瑞祥。

新北市綠美化環境景觀處課長張仕勳說,深坑老街的百年老樟樹是新北市列管的珍貴老樹,去年底樹身出現枯枝,居民察覺有異後向上通報,市府找來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協助診治,便安排從7日起展開為期一週的搶救工程。

福田基金會偕同天蕊樹木保護公司、樹藝工作室雷時生與香港攀樹專家組成搶救團隊,6日先於現場進行預備工作,將有蛀洞的枝幹切除,沒想到,原本外觀約一個巴掌大的蛀洞,切開後,發現內部已蛀得相當深,蛀洞直達主幹,洞穴大得讓一名師傅進入清創還有餘裕,裡面還發現一棵大靈芝,救治團隊趕緊調來通風設備,維持師傅舒適的工作環境。

攀樹達人以人工進行修枝。攝影:彭瑞祥。切開病枝,大蛀洞現身。攝影:彭瑞祥。
攀樹達人以人工進行修枝。攝影:彭瑞祥。切開病枝,大蛀洞現身。攝影:彭瑞祥。

專長樹木病害的福田基金會專員陳香伊可說是樹木的主治醫生,他在現場坐鎮督工時表示,這次的搶救工作,主要是將枝幹腐朽處妥善清創,由攀樹專家替老樟樹修剪作人工修枝並上藥,防治樟白介殼蟲危害,避免老樹吸收養分及水分的功能受阻。陳香伊說,人工作業比大型機具更能細緻的處理枯枝、雜枝和病枝。另外,師傅也幫老樹改善棲地,進行鬆土及施肥,幫助根系透氣。

天蕊公司的老師傅說,老樹本來就需要細心照顧,他建議老樟樹救助後,需要定期修枝,視狀況約3年一次,以健康管理的角度,修枝能夠讓樹身有夠多的陽光穿透,避免病蟲或病菌滋生。

深坑百年老樟樹,是居民成長的回憶。彭瑞祥攝。
深坑百年老樟樹,是居民成長的回憶。彭瑞祥攝

這棵老樹,在蔣經國時期險些因道路拓寬而移植,經居民請命才搶救下來。福田基金會環境部主任黃奕珣表示,該基金會的「搶救老樹大作戰」計畫是接受民間掛號申請,經專業審查,目前已鎖定全台13棵老樹,現今搶救的深坑老樟樹,即是其中一棵。他希望透過基金會的救樹行動,讓更多人與政府更重視老樹保護工作。

福田基金會目前提供免費的樹木診斷服務,民眾若發現身邊的樹木有異狀時,都可以上網線上掛號,直接寫信或電話預約看診也可以,聯絡方式:02-26623166,email:nach_huang@futien.org.tw

漁業如何永續? 從漁業管理、海洋保護區到責任漁業

$
0
0
作者:徐承堉(臺灣責任海鮮指標(RFI)及湧升海洋公司創辦人)

漁業捕撈不是今天漁源枯竭的唯一原因,卻可能是受影響最直接的產業!

無主的資源叫做「公共財」,1968年學者[1]就指出公共財的下場就是悲劇;在討論公共財時,漁業資源可能是最常用來當作說明的例子!可惜如今在台灣大多數人仍然視海中的魚為公共財,加上台灣漁業管理制度的落後,即使台灣海洋生態豐度及多樣性是世界一流,然而現在台灣海洋資源卻是世界220個專屬經濟水域(EEZ[2])中的最後段(海洋健康指標中排行第199名[3])!要避免台灣的海洋資源成為悲劇就要加以管理,漁業管理在許多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不是無法可管的。

曾經是漁產豐富的婆娑之島,如今將面臨無魚可抓的窘境。圖片攝影:牧鄉

漁業管理有4步

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在fishwatch網站[4]提供的建議,漁業管理有以下步驟︰

  1. 建立科學基礎 - 取得正確的數字及認識生態
  2. 管理辦法 – 依據科學基礎建立管理辦法(投入管理/產出管理/配額管理 )
  3. 落實管理
  4. 回到第一步 – 依管理結果修正

漁業管理類型有3類

目前的漁業管理類型主要分為3大類:

一、投入管理

針對漁撈努力量進行限制:包括船筏數量,漁具限制(如漁網、漁鈎的種類、數量及規格 ),限制作業時間(如禁漁期 )、限制作業海域(如禁漁區 ),限制漁民人數 (如禁用外籍移工 )…等。

二、產出管理

針對漁獲量進行限制,包括魚種限制(如禁/限捕撈魚種 )、產量限制(如總量管制 )、體型限制(如體長體重 )、性別限制(如開花母蟹 )、混獲管理(超過一定比例就要停止作業 )、拋棄管理(如鯊魚鰭不離身 )…等。

三、配額管理

將可捕撈的總量分配給漁業人員,由他們自行決定最佳作業時間,管理對象分成︰以船隻為管理對象,如東港櫻花蝦產銷班;以漁民為管理對象,如遠洋漁業的鮪魚配額;甚至是可以交易的配額(ITQ[5]),如澳洲的黑鮪捕撈配額,或是保障弱勢的社區配額(CDQ[6]),如姑婆嶼紫菜採摘配額。

由於漁業管理的是動態的自然資源,因此很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完全有效,幾乎所有有效的管理計畫都會需要同時由多種不同類型的管理辦法組成,而且這些管理計畫都需要常態性地依資源狀況調整,所以需要很高的維護費用,更重要的是當國家要把資源分配給個人時,分配的公平性是最受挑戰的!

配額分配的依據是什麼?

配額管理可以避免所有的人在同一時間一窩蜂地捕撈相同的魚類,造成經濟價值的減損。但是如何公平地分配配額?目前分配的原則由對資源依賴程度來決定。比方說在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就有最優先的鮭魚捕撈權利,因為這不但是他們文化中必要的食物,也可能是他們冬天唯一的食物。另外漁業生產者依賴這個漁業生活的程度也是重要的分配依據,而這一點經常就需要以漁獲的記錄作為佐証。因此我們也鼓勵台灣沿近海作業的漁民落實漁獲申報,這對未來取得配額的分配很有幫助!

這也是這2年來雖然黑鮪的捕撈很受爭議,但是政府仍然放任近海漁民在北太平洋盡量捕撈黑鮪的重要因素;因為北太平洋是目前世界唯一未公告黑鮪捕撈配額的區域,而這個黑鮪配額管理也即將要完成科學調查,並且進行國際的捕撈配額分配。世界各國都希望利用這幾年的捕獲量來爭取未來較多的捕撈配額!這對黑鮪魚來說或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漁業資源銀行 海洋保護區(MPAs[7]

由於漁業管理需要大量的時間及金錢來建立及維持,因此在資源管理上海洋保護區的設立相對有效。海洋保護區必需設置在可以有效管理的海域,通常設置在海洋生物的繁殖區有最好的效果,而且範圍越大效果越佳!海洋保護區為什麼是成本最低的?因為不需要有額外的投入費用,讓大自然這個萬物之母來照顧萬物,所以不只是幾個物種的保育,更是整個生態系的保育!

海洋保護區的成效不只是針對保護區的範圍內而已,由於海洋生物有移動的能力,因此海洋保護區會產生資源外溢效果,就好像存了一筆基金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孳息。一個資源生長力最高的海域也是一個海洋保護區最佳的場所,而這經常位於海洋與陸地交接的潮間帶及大陸棚區域。目前台灣的國家公園就類似這樣的觀念,但是我們現有的海洋保護區數量及對保護區的管理仍然不足[8]

台灣在海洋永續利用上仍有許多急迫且重要的工作要進行,海洋的永續利用是環境、消費者及生產者共同的最大長期利益,但是這是一件很漫長而複雜的工作,需要全體公民共同努力,也因此聯合國提出一個由所有人共同參與的「責任漁業制[9]」,作為達到這個目標的行動依據。一個健康的海洋將是我們可以留給後代的最佳資產!

註:
[1] Hardin(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2] exclusive economic zone,專屬經濟水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正式認可
[3]http://www.oceanhealthindex.org/Countries/Taiwan
[4]http://www.fishwatch.gov/wild_seafood/managing_fisheries.htm
[5] 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
[6] Community Develop Quota
[7] Marine Protected Areas
[8]全球劃設海洋保護區 臺灣應如何見賢思齊
[9] 漁業責任制

藍山咖啡產地 牙買加入手第一座世界遺產

$
0
0
摘譯自2015年7月3日ENS德國,波昂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口感與香味獨步全球的「藍山咖啡」,其產地牙買加藍山(Blue Mountain)3日正式成為該國的第一座世界遺產。

牙買加的藍山。圖片來源:WELS.net。(CC BY-NC 2.0)

人文與自然兼具 牙買加第一座世界遺產

3日,聯合國將藍山與約翰克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且因此處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均相當特殊,並列為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成為一座複合式世界遺產。

此處茂密的森林曾是奴隸原住民泰諾人(Tainos)和18世紀非洲黑奴(Maroon)逃亡時的藏身之處。除了提供逃亡期間所需的所有物資,黑奴和約翰克羅山之間堅強的情感連結,從宗教儀式、傳統醫藥和舞蹈等文化遺產可見一斑。

日後,他們將逃亡路線、躲藏處和安身處串連成網,抵抗歐洲殖民系統。這些網絡就是後來的保母鎮路徑遺址(Nanny Town Heritage Route)。今日,當地的黑奴後代社群仍將這裡視為聖地,積極參與管理。

不同於牙買加最高峰石灰岩高原,藍山與約翰克羅山擁有全島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棲地,也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完整的淨土和生物多樣性熱點,特有植物物種比例高,尤其是地衣、苔蘚和開花植物。這裡半數開花植物是特有種,生長在海拔900至1000公尺的約翰克羅高原,獨特的山地熱帶雨林遍佈藍山的陡峭山坡和崎嶇地形上。

南非好望角 遺產擴張獲准

同時,南非好望角植物保護區(Cape Floral Region)和越南峰牙─己榜國家公園(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的擴張申請,也都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核准。

2004年列入世界遺產的南非好望角植物保護區,面積增加一倍,從553,000公頃增加至1,094,741公頃。

好望角植物保護區位於南非最西南角,是全世界陸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點之一。延伸區域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野外地區、國家森林和山地集水區,將能適應地中海氣候和週期性森林火災的「Fynbos」植被(源自荷蘭語「fijnbosch」,意指細葉灌木植被)與相關原生種納入保護。

好望角植物保護區涵蓋的13個保護區總面積不到非洲0.5%的土地面積,但卻擁有非洲大陸20%的植物物種。9,000種植物物種中,有70%是特有種。世界遺產涵蓋面積增加後,有更多物種能獲得世界級的保護,也加強各保護區之間的連結。

越南石灰岩地形 遺產擴張獲准

越南峰牙-己榜國家公園2003年因珍貴地理價值列入世界遺產,原本的面積是85,754公頃。擴張後面積增加為126,236公頃,和寮國東部的Hin Namno自然保護區接壤。

延伸區域位於安南生態熱區,是許多瀕危大型動物的棲地,包括雲豹、大麂叉鹿角和極度瀕危的中南大羚。這裡也是白臀葉猴葉猴和南部白頰長臂猿等瀕危靈長類的重要棲地。

這座國家公園是石灰岩高原和熱帶雨林組成,擁有高度生物多樣性和許多特有種。此外地理多樣性更是豐富,大量的天然洞穴和地下河流形成獨特的地景。

世界遺產面積擴張讓當地生態系統更加完整,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同時也保護了具有維持石灰岩地形功能的集水區。

Jamaica’s 1st World Heritage Site: Historic Mountains
BONN, Germany, July 3, 2015 (ENS)

Jamaica’s rugged Blue and John Crow Mountains, where thick forests once sheltered fleeing slaves, today became the Caribbean island nation’s first World Heritage site.

Extensions of South Africa’s Cape Floral Region Protected Areas and Vietnam’s 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were also approved at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meeting taking place in Bonn through July 8.

Jamaica’s Blue and John Crow Mountains has been inscribed as a “mixed” site, in recognition of both the area’s natural uniqueness and its cultural values.

The site encompasses a forested, mountainous region in Jamaica’s southeast, which provided refuge first for the indigenous Tainos fleeing slavery and then for escaped African slaves known as Maroons. They resisted the European colonial system in this isolated region by establishing a network of trails, hiding places and settlements, which form the Nanny Town Heritage Route.

The dense forests offered the 18th century Maroons everything they needed for survival. They developed strong spiritual connections with the mountains, still manifest through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legacy of, for example, religious rites,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dances. Today, local Maroon communities still identify with the area and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its management.

Combining Jamaica’s highest peak with a contrasting limestone plateau, the site contains the greatest diversity of ecosystems and habitats on the island, also among the most intact in the Caribbean region.

The site is a biodiversity hotspot for the Caribbean Island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unique plant species, especially lichens, mosses and flowering plants.

Half of the flowering plants growing at 900 to 1,000 meters on the John Crow plateau are found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 while unique montane tropical forests hang on the steep slopes and rugged landscape of the Blue Mountains.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this morning also approved the extension of two natural sit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Cape Floral Region Protected Areas in South Africa and Ke Bang National Park in Vietnam.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doubled the extent of the Cape Floral Region Protected Areas in South Africa,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2004, from 553,000 to 1,094,741 hectare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extremity of South Africa,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enters of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 The extended site includes national parks, nature reserves, wilderness areas, State forests and mountain catchment areas.

These elements add endemic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Fynbos vegetation, a fine-leaved shrubland adapted to both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and periodic fires, which is unique to the Cape Floral Region.

While the 13 protected areas that make up the site represent less than 0.5 percent of Africa’s landmass, together they host 20 percent of the continent’s plants.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9,000 plant species are found nowhere else on Earth. The extens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vegetation types under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allows better connectivity among all the site’s components.

The 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inscribed 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n 2003 for its geological values, originally covered 85,754 hectares. With this extension, the site covers a total surface area of 126,236 hectares – a 46 percent increase – and shares a boundary with the Hin Namno Nature Reserve in Laos.

The park is shaped by limestone plateaux and tropical forests harbors a high level of biodiversity and many endemic species. It features great geological diversity and offers spectacular phenomena,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caves and underground rivers, said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The extension ensures a more coherent ecosystem. It now includes protection for ecological and biodiversity values while providing additional protection to the water catchment areas that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integrity of limestone landscapes.

Located in the Annamite ecoregion hotspot, the extended area is home to globally threatened species, including large mammals such as the Clouded Leopard, the Large-antlered Muntjac and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Saola. The park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primates, such as the Red-shanked Douc Langur and the Southern White-cheeked Gibbon.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陽明山國家公園勿餵食 流浪動物也不例外

$
0
0
本報2015年7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國家公園裡的遊盪動物,該怎麼管理才能達到國家賦予的保育任務?最近陽管處預告新修訂的公告禁止事項,增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卻招來「只管野生動物保育,不管流浪動物死活」的批評。對此,陽管處回應,餵食流浪動物已逐漸改變棲地型態及野生動物生存,必須正視;雖禁止餵食,但陽管處將針對園區內的遊蕩動物進行救援安置。

流浪犬。圖片來源:California Chan。(CC BY-NC 2.0)
流浪犬。圖片來源:California Chan。(CC BY-NC 2.0)

國家公園成棄養樂園 影響生態食物鏈

依據《國家公園法》,國家公園存在的目的是永續保育國家特殊景觀、生態系統,保存生物多樣性及文化多元性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並得依據同法第13條第8項,公告禁止事項。

陽管處現行禁止事項為2002年所公告,最近於6月25日預告6項修正事項,其中,第7點增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

過去陽管處雖已公告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卻無法杜絕餵食遊蕩動物的行為,由於民眾長期餵食野生動物、遊蕩動物等,讓野生動物棲地環境、繁殖演替遭受威脅。

陽管處秘書張順發表示,園區流浪犬攻擊野生動物事件頻傳,他本身即目擊過低飛的五色鳥以及鼬獾遭受攻擊,尤其台灣仍未擺脫狂犬病疫區,這類事件尤其令人擔心。

園區內發現民眾棄養的動物,包括狗、貓、台灣獼猴、巴西龜及美國螯蝦等動物,不僅影響生態環境食物鏈,對於遊客安全及媒介傳染疾病問題都造成威脅。

野生動物受干擾:遭攻擊、飲食習慣改變

陽管處也於去年(2014)發現2起麝香貓疑似接近人類餵食動物地點,而被流浪犬襲擊死亡。張順發表示,麝香貓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國家公園原應維護其棲地保育,但不當餵食造成遊蕩動物群聚及族群擴大效應,已影響野生動物自然生態棲地環境的破壞。更有甚者,民眾以餵食遊蕩動物為由,躲避禁制公告事項規範,然而,野生動物也會來吃這些人類提供的食物,造成食性的改變及依賴。

長期置放食物,造成環境污染,而且不但遊蕩犬貓會吃,野生動物如麝香貓、鼬獾也會吃,改變覓食習慣也會干擾生態系。這2個月為了誘捕浪犬使用誘捕籠,沒想到沒捉到狗,反而捕到麝香貓和鼬獾。

依據監測調查,園區內常有愛心民眾騎摩托車沿途置放食物,一天之內就有30~40處餵食點,雖然公告禁止事項早已規範禁止餵食野生動物,但餵食民眾辯稱是餵食遊蕩動物,再三勸導仍不見果效,初步估計,園區內浪犬約150隻。

公告禁止餵食遊蕩動物之餘,陽管處將針對園區內現有遊蕩動物持續監測、調查、控制,並與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及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合作,進行絕育以及救援安置。

完整生態系 人類也受惠

這一切努力是希望能回歸保護區功能,維護棲地,讓野生動物回歸生態系角色,架構完整的生態系,人類也因此得到生態系服務功能。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表示,《動物保護法》並未規定可以或不可以餵食遊蕩動物,禁止餵食並無違法與否的問題;而動保法精神,依據同法第1條是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應適用其規定。

也就是說,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民眾還應遵照管理處授權公告的禁止事項。而禁止事項第7點「禁止放生、棄養動物、及餵食遊蕩動物」,並不牴觸動保法。

至於不准餵食涉及虐待?江文全解釋,既然是遊盪動物,就代表無主,沒有第5條飼主責任的適用問題,也不構成虐待,因為虐待必須有具體行為以及行為人。

也有關心保育的民眾支持陽管處這項決定,認為「很有勇氣又值得鼓勵」。

陽管處再次呼籲民眾勿將飼養動物任意棄置及放生,更不要餵食任何野生動物、遊蕩動物,共同守護在都會區週邊的自然山林及為保育生態資源而努力。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修正要點

一、為維護國家公園範圍內之自然生態環境並配合國家公園範圍內禁止狩獵或捕捉魚類規定,有效防止獵捕行為,增訂國家公園範圍內禁止設置獵具。(修正規定第一點)

二、因應目前遙控技術之廣泛應用,實際仍有應用遙控機具進行各項監測、研究之需求,爰將原操作遙(線)控機具之完全禁止行為修正為部分限制行為。(修正規定第4點及第8點)

三、配合新型態遊憩活動,增訂禁止於指定地區以外地區從事攀岩、溯溪、搭設棚帳、舉辦活動、播放鳴器等行為。(修正規定第5點)

四、為免餵食遊蕩犬貓造成環境問題,增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修正規定第7點)

五、為維護民眾安全,修訂禁止進入區域(含未開放時段)規定。(修正規定第8點)

六、因應國家公園範圍內部分開放區域未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規定,為免影響汽機踏等車輛使用影響人行安全、遊憩活動及服務功能,增訂車輛使用禁止規範。(修正規定第9點)

催生《溫減法》 立委:「並不完美,但要與時俱進」

$
0
0
本報2015年7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自環保署2006年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並送至立院,至今已9年。歷經3屆立委、政黨輪替,無數爭議,遲遲無法通過的《溫減法》卻在今年以黑馬之姿,1個月內完成「溫室氣體減量法」委員會審查與二三讀。

國民黨立委邱文彥曾擔任環保署副署長,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從《溫減法》提出時,便擔任立委至今,兩位立委都曾提出《溫減法》草案,也積極推動黨團協商,在過程中與產業界(如工總)逐字逐句攻防。《溫減法》何以成為現今版本?本報特於法案通過後,專訪兩位立委,暢談《溫減法》10年歷程。

立委田秋堇談溫減法。攝影:陳文姿。
立委田秋堇談溫減法。攝影:陳文姿。

《溫減法》推出  現實困難中展企圖心

「京都議定書」2005年生效,國際間減碳入法的議題如火如荼展開,氣候變遷不再僅止於科學界論述,而是全球最新的政治議題。在這波浪潮下,2006年環保署推出「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做為國內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法源依據。當年,不僅產業界大力反對,連主張溫室氣體管制的環團也不看好。

田秋堇回憶當初局勢,她說,當時的社會氛圍對溫室氣體論述仍抱持懷疑,有些科學家聲稱全球暖化只是地球氣候的週期,非人為因素造成,而許多國家都盡可能規避溫室氣體減量。

台灣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要領先推動《溫減法》並不容易。這種背景下,早期《溫減法》版本既未列出減量目標,又為碳交易鋪路,環團擔憂溫室氣體未能實際減量,反而淪為一場買空賣空的交易。

各方拉扯  停滯的《溫減法》

立委邱文彥。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立委邱文彥認為,溫減法能通過是大勢所趨。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從1998年起,無論是全國能源會議,或在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上,減碳期程的討論未曾停歇,也是各家必爭焦點。減碳議題被放在能源、經濟、環境等不同面向中檢視。

邱文彥指出,《溫減法》牽涉甚廣,他舉例:早期認為發展核能有助於減碳,《溫減法》一度被質疑是為核四護航;而環團則盼優先推動能源稅法;近期則有空污PM2.5等問題。這些都是《溫減法》推動困難的原因。

行政院連續6、7、8屆都將《溫減法》送入立院,但減量時程、目標及排放量核配機制等無法形成共識,加上屆期不續審,《溫減法》陷入停滯。2012年環保署遂將「京都議定書」管制的6種溫室氣體,逕行公告為「空氣汙染物」,納入空污法,要求企業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登錄。

2015為解空污  溫減法重回議場

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問題,放在空污法中,不易訂定環境涵容能力標準,當年環保署因此被指責為「便宜行事」,卻在今年修訂空污法時,意外成為《溫減法》回到主戰場的導火線。為解決空污法無法管制溫室氣體的問題,立委鄭汝芬同意將《溫減法》排入議程。

以往談到《溫減法》,總是在核四存廢的脈絡下展開,反核團體擔心溫室氣體管制成為擁核的理由,儘管IPCC並不為核電作為減碳選項提供背書。「非核家園」政策已確定,今年少了這層顧忌,加上藍綠立委、產業界都希望《溫減法》通過,可能性極高,最終關鍵仍在減量目標是否可退讓?田秋堇認為,惟有減量目標入法,未來執行時才能要求各部門配合實際減量。

對於外界指稱,這次是因為工總改變風向,轉而支持《溫減法》。邱文彥認為,這10年來,國際氣候變遷治理已有重大發展,低碳成為國際趨勢。台灣是外貿為主的國家,當多數國家都將綠色產品或碳哩程標示納入法規時,台灣就算沒被制裁,也會受到很大的壓力。

在各方努力協商中,工總最終同意減量目標入法,但「2050年回歸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改成「2050年回歸2005年排放量的一半」,差距1800萬噸,雙方達成共識 。

從5月「溫室氣體減量法」被提出討論, 18日排入社福衛環委員會審查,審查3日後,爭議條文送交黨團協商。6月15日即通過3讀。《溫減法》今年能迅速通過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溫減法》未來  一場無止境的奮鬥

兩位立委都認為,今年《溫減法》能通過跟國際局勢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這10年來世界局勢已有了很大的轉變。首先,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的論述愈加肯定指出,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而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數度溝通失敗後,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COP21)也可望產出「巴黎協議」來取代「京都議定書」。再者,綠色產品的需求也逐漸融入生活,國際間對於能源、環保法規約束愈來愈多,通過減碳法規的國家也增多,這些因素都間接促成國內《溫減法》通過。

雖然《溫減法》通過,但中期目標及核配方式等都尚未明定。而產業輔導與配套措施尚未出爐,各界仍在觀望,而業界也感到憂心。未來,階段管制目標的目標及管制方式之準則將由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組成諮詢委員會訂定。真正的政策與社會討論才正要開始。

這次通過的版本也加入氣候變遷法的新觀念,不再是苛責產業,而是要住商、交通、各部門都共同來減碳。田秋堇承認,此版本並不完美,但要先建立制度。

田秋堇進一步解釋,法不會一開始就完美無缺,法令要與時俱進,例如食安法每年都修。但可確定的是,未來將有一連串施行細則與階段目標的討論,需要更多公民參與,共同訂定未來氣候變遷法規的藍圖。

※註:2005年排放量24,520萬公噸,2000年排放量 20,936萬公噸,兩者間差距約1800萬公噸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