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珍重再見 冰河、旅費與 Dan Fredinburg

$
0
0
作者:吳郁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 本文轉載自 低碳生活部落格

觀察冰河的消融速度是反映全球暖化的重要物理現象。站在觀光客的立場,冰河消融速度也代表著旅費燒光的速度。

福克斯冰河健行。攝影:吳郁娟

2011年,我曾在紐西蘭南島的福克斯冰河(Fox Glaciers)參加徒步健行團,選擇徒步不是因為我比較會負重,或很會在冰上行走,而是因為,徒步是體驗冰河景觀中最便宜的套裝行程,一日遊含裝備,約台幣1500元有找。

正當我們一行人亦步亦趨跟著嚮導,深恐迷失在雪白世界時,遠方傳來轟隆隆的聲響,嚮導輕鬆告訴大家,別擔心 ,不是冰河崩了,而是另一團空中遊客來了!接著,大夥抬頭看到兩架直升機,盤旋上空,上頭的乘客開心跟我們揮揮手。原來是「搭直升機賞冰河」的高檔行程阿!直升機團比起健行團費用高出 6 倍以上,多數人還是傾向參加健行,近距離體驗。

坐落於福克斯冰河旁的小鎮,居民約 300人。自1928年以來,小鎮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帶領國內外旅客健行、攀爬或空中俯瞰冰河地景。今年初,紐約時報刊載一篇專題報導,肇因暖化,福克斯冰河恐無法全程以「腳踏實地」的方式。冰河消退,改變水道與逕流的走向,也改變了過去熱門的健行路徑。

福克斯冰河健行。攝影:吳郁娟

IPCC 2013年發表最新氣候評估報告指出,不論是哪一區域的冰河全都呈現退縮,且速度仍在增加。在1971~2009年間,冰河每年消退的速率為 2260億噸冰;在1993~2009年,每年消退速率增為 2750億噸冰,其中又以北極海冰面積消融最快。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WGI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妙的是,根據2014年紐西蘭觀光局調查,即使只能藉由直升機前往Fox and Franz Josef area,仍有約66%的應試者願意前往。只有20%的人不願意支付直升機費用。而且抱著親眼見到冰棚融解或崩塌地心態的遊客還變多了!當地嚮導說,以商業觀點來看,這是暖化帶來的正面效益。(怎麼聽起來覺得有點阿Q心理?)

喜愛冰河行程的人,多半有點冒險特質,非營利組織 Save the Ice 抓住人們這點傾向,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熱點」,利用探險活動喚起公眾對於氣候變遷的意識。例如「Viking Campaign: Circling the Baltic Sea」,以當年維京人探險路線,繞行波羅的海周圍國家,傳遞過去維京人團結抵抗外敵,現今維京人後代則必須對抗暖化。又如近期攀登喜馬拉雅山計畫,Save the Ice 利用影像傳輸,讓電腦前的「網鄉宅」朋友們能藉由該團隊攀登過程,一起見證珠峰的壯麗與暖化危機。

攀登喜馬拉雅山 。圖片來源:Save the Ice

上個月,尼泊爾大地震時,該團隊正在珠峰基地營準備攻頂行程,地震引發的雪崩讓該組織的創辦人 Dan Fredinburg 不幸過世。地震與雪崩讓今年的珠峰登山季提早結束。

或許有一天,科技將會發展出登山客不需穿冰爪、戴頭盔,只需輕鬆搭機,便能飛上珠峰頂端,站上世界的屋脊。希望那一天來臨時,珠峰頂上還是一片白皚皚的雪景;福克斯小鎮的居民仍然以冰河嚮導為主要行業,徒步健走是主流體驗行程。全球暖化已經是歷史名詞。

Dan Fredinburg 生前最後幾日在聖母峰基地營張開 Save the Ice 的旗幟,上面的 NEAT 是組織的口號,大致是「很酷」的美式俚語。保護冰河、對抗暖化,是很酷的事情啊。圖片來源:Dan Fredinburg Facebook

【延伸閱讀】

  • 美國媒體 MSNBC 以古今照片對照,呈現冰河國家公園中每條冰河消融的狀況。

轉型綠色城市「別無選擇」 高雄推多功能經貿園區做示範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上週(27日)在都發局主辦的邁向綠色城市國際經典論壇上表示,綠色城市是市府核心施政目標,因為「別無選擇」。他細數高雄成為工業城市的過往,造就今日石化和重工業落腳於此的現況,工業創造了台灣經濟,也造成高雄環境上沈重的負擔,而極端氣候帶來水、旱災,事實上與各種污染和工業過度開發相關,「因此發展綠色城市,高雄無從選擇。」

論壇中,都發局邀請到英、美等地學者專家,聚焦綠色城市的空間規劃策略,推動制度和執行績效評估等議題。都發局長李怡德表示,高雄市石化產業發展管理、亞洲新灣區和中油五輕煉油廠遷廠後的工業用地轉型再生,都須借鏡國外推動綠色城市的經驗,也亟待各界參與討論,加速高雄轉型。

打造綠色永續交通,高雄環狀輕軌將於8月試營運。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
打造綠色永續交通,高雄環狀輕軌將於8月試營運。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

全球邁向都市化  綠色交通解決永續城市挑戰

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是2015年歐洲綠色首都,英國皇家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艾斯丘(Janet Askew)指出,永續發展是英國城市規劃的核心價值,布里斯托獲選的理由,在於社區和公民參與、綠色經濟和企業、資源回收再利用、綠色能源和交通,最重要的是民選市長的政策決心。

英國學者分享歐洲綠色城市布里斯托案例。攝影:李育琴。
英國學者分享歐洲綠色城市布里斯托案例。攝影:李育琴。

根據該學會做的民調指出,民眾選擇居住環境的重要因素,有將近50%的人認為可步行的環境(walkability)很重要;此外,生活花費成本、社區安全、綠地空間、醫療設施和好的公共運輸等,也是主要考量。

美國華盛頓大學都市設計與規劃系教授沈青指出,全球邁向都市化,經濟和社會活動更集中於城市,城市使用了全球2/3的能源,更製造70%的溫室氣體,然而目前城市並未承擔起面對氣候變遷應負的責任。

未來城市的永續發展將成為主要關注議題,其中交通產生的大量碳排放是一大挑戰,小汽車的使用把環境成本外部化,是環境污染的元兇。不過沈青說,現在年輕世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已逐漸改變,根據統計,在1983-2000年間出生、也就是目前16-32歲的美國年輕人,更常使用公共運輸,開車的人比過去減少15%。

因此沈青認為,政府可透過土地利用規劃、綠色交通政策,增加大眾運輸的可及性,同時提出單車共享、共乘、塞車費和居家就業等新概念,來應對永續城市的挑戰。

高市議員:打造多功能經貿園區為綠色永續運輸示範區

高雄市議員吳益政表示,南高雄的多功能經貿園區是打造高雄成為綠色永續運輸城市的首選示範區。

多功能經貿園區。圖片來源:高雄市都發局。
多功能經貿園區是高雄綠色永續運輸城市的首選示範區。圖片來源:高雄市都發局。

多功能經貿園區是1999年開始的都會開發計畫,其土地利用以經貿、商業開發為主,上週(28日)在市議會舉辦的綠色永續運輸城市示範區公聽會中,吳益政指出,此區是新興的都市開發區,且具備輕軌和捷運路網,市府應透過都市設計規劃、綠色交通政策,讓土地開發朝向永續。

此外,此規劃也符合高雄市爭取2017世界生態交通節(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的目標。「生態交通」指的是對環境友善、以人為本的交通運輸方式,也是綠色城市規劃的一項指標。

開發案建置大量停車空間  不利推廣綠色運輸

在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都市計畫土管規則中,要求開發業者將停車空間納入規劃,總樓地板面積每100平方公尺須設置1個停車位。學者估計,全區開發完成將高達10萬個停車位。

但提供這麼多的停車位,是否讓民眾更容易選擇開車進入本區,反而造成道路交通阻塞、環境污染。以人為本的綠色運輸政策,要如何透過都市設計和大眾運輸的配套措施,鼓勵民眾不要開車?

在交通管理上,滿足停車需求和交通量是相應的,交通局科長陳志鶴表示,目前該區的夢時代商場提供免費停車,因此週末常造成周邊道路塞車,若改採收費停車,民眾可能會考慮搭捷運和接駁車前往。

陳志鶴說,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都市設計規定是20年前以小汽車為主所做的規劃,然而目前市政府推動多元運輸方案,或許應修正相關規定。

對開發業者來說,100平方公尺設置1個停車位的規定,必須增加地下室開挖建置成本,因此相關業者也表達希望政府規劃好大眾運輸配套方式,改變民眾開車出門意願,然而目前僅有捷運紅線和未來的輕軌捷運,並未看到更友善的接駁和配套方式。

高苑科技大學講師楊欽富認為,城市規劃必須以20年後的生活想像來進行,從國際綠色城市的案例可以發現,未來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以人行為目標,因此應重新評估都市規劃,不應吸引大量車潮進入市區。

都發局:開發業者應負擔環境成本  提出改善配套可調整

儘管減少停車位規劃能節省開發成本同時改善交通和環境,不過都發局認為,滿足停車需求是開發業者須負擔的環境成本,但規定中明定,若業者能提出相關改善策略,有效提升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誘因,經都市設計審議同意,可調整停車位數量。

都發局副局長王啟川認為,在配套措施未提出前,業者本應規劃滿足該開發案的停車需求。在此共識下,與會者認同暫不需修改規定,然而為了推動此區綠色永續運輸的目標,都發局應提供開發業者更明確的配套方案選擇,交通局也要積極改善大眾運輸和配套服務,以朝向綠色城市邁進。

鈽鈾不返國、體積縮小好處理? 法核工學者:核廢境外再處理是騙局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電只是在花錢買時間,藉此延遲20年尋找高階核廢料貯存場址的時間」,法國核工學者伊夫·馬里格納克直言。

Yves Marignac (伊夫·馬里格納克),綠盟提供
伊夫·馬里格納克直言,再處理並非真正的核廢處理政策。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年初台電提出核廢料境外再處理招標案,捲起台灣對「無解」核廢料處置的正視與討論,不論選擇延役、除役,已經產生的核廢料都是必須面對的難題。2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邀請法國「核裂變物質國際小組」(International Panel on Fissile Materials,IPFM)成員伊夫·馬里格納克(Yves Marignac)來台進行演說並參與立院公聽會,帶來關於核廢料再處理計畫,台電以外的說法。

馬里格納克在1990年代曾在AREVA負責核廢處理與核電廠除役工作,後加入WISE-Paris(世界能源資訊服務組織)、參與法國與歐盟核電、核廢相關政策的分析評估,在下午公聽會時得知台電僅與AREVA公司討論過再處理計畫,語重心長的建議台灣各界應與AREVA以外的法國機構、民間組織多交流才行。

台電企圖將核一二廠的8%約200噸用過核燃料棒送出國進行再處理,遭民間反核團體指責藉此抒解眼前核一二廠燃料池已經爆滿的窘境,以求能繼續發核電。目前全球僅剩法國的AREVA集團的再處理場La Hague有能力承接此合約,然AREVA卻已面臨破產,馬里格納克直言,再處理不但無法降低核廢放射性、也沒有減少體積,且台灣若在此時委託AREVA再處理核廢料,只怕日後要成為AREVA解決財務危機時的分母。

再處理未真正處理核廢 體積縮小但毒性更強、更不穩定

馬里格納克強調,再處理並非真正的核廢處理政策,台電聲稱的縮小核廢體積、鈽鈾不返國,都是徹底的誤導。

馬里格納克反駁台電及核工業說再處理可以大量減少核廢料體積,有利核廢處置的說法。因為核廢料的體積大小並不是最終處置場址選址的關鍵條件,再處理後送回台灣的高階核廢料,還是一樣有高強度的熱能產出和輻射,並不會因為將鈽取出就讓未來最終處置場址,可以避免輻射洩漏汙染環境的風險。而再處理過後經玻璃固化的物質,反而更毒、更不穩定。

反觀純化取出的鈽,馬里格納克指出僅需8公斤反應爐等級的鈽就可以製作出當年日本長崎核爆等級的原子彈,而台電的200噸用過核燃料棒,將可提出2噸的鈽,足以成為250個核子彈頭,也因此在跨國運送除了有污染環境的風險,更可能引起恐怖份子的覬覦,這是抵觸目前全球反對核子擴散共識的行為。

鈽鈾不返國?倒貼都沒人要

至於台電所宣示的「鈽鈾不返國」,計畫委託法國轉售鈽和鈾,馬里格納克卻指出鈽和鈾目前在國際市場根本沒有人要,不可能有買家,恐怕倒貼鉅額也不見得可以找到買主。根據法國2006

年通過的「放射性廢料與物質永續管理相關計畫」法,明文禁止於法國境內存放來自外國的核廢料,以及來自外國經過再處理所產生的核廢料。所有他國生產的核廢都必須返回原國,未來極有可能經過再處理的鈽與鈾,必須依法國法規全數回台,台灣沒有任何政府單位可以百分百保證,最高毒性的鈽與鈾不會回到台灣。

雖然鈽鈾可轉做MOX燃料,但馬里格納克指出,法國目前能使用MOX燃料的機組約剩下20個,且都在快速老化中,不但40年期滿就要除役關閉,且這些機組每年約能消耗10噸MOX燃料,但法國目前手上有自己產生加上代其他國家處理的核廢,卻是每年產出80噸了等待消耗,因此若台灣將核廢送往法國再處理,恐怕當法國無力消化時,便有相當大的可能循上述「核廢永續管理計畫」將核廢料送回台灣。

「政府不能用核廢料綁架人民,強迫全國一起短視近利直到無法挽回的那一刻。」馬里格納克直言,再處理不是真正的核廢處理政策,台電打算進行的再處理計畫違反了國際社會對保防安全和核安的重視。他提醒台灣,不管要選擇直接地質處置或是再處理,都一樣要面對找不到最終處置場的選址問題,因此他直接點出再處理只是台電用高達113億台幣經費、藉由小規模輸出的方式換取相當有限的20年時間,他不認為這是一個負責的核廢政策。

至於身為核電大國的法國目前對能源的態度為何,讓聽講民眾相當好奇,「德國真的做到了,我們的風向也變了。」馬里格納克指出眼看鄰國德國發展再生能源,法國從訕笑不可能到開始學習,目前風向已逐漸轉向從核電,要走向再生能源,而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則不是考量的選項。

油價便宜?騙人的! 化石燃料補助每秒吃掉500萬台幣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黃教彥、吳郁娟編譯;蔡麗伶、彭瑞祥審校

人們自以為清楚化石燃料的價格,但這類燃料對氣候和健康的影響,卻遠高於我們過去所認知。Climate Change期刊上一份新論文指出,「我們正在根據錯誤的成本分析去做決定。」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更指出,全球化石燃料公司每年獲得5.3兆美元補貼,相當於每分鐘接受1千萬美元,比世界各國政府投注在醫療費用的總和還要多更多。

chesbayprogram

燃燒化石燃料。圖片來源:chesbayprogram

化石燃料補貼全球一年5.3兆 專家都跌破眼鏡

據IMF估計,5.3兆美元的補貼占全球GDP的6.5%。世界衛生組織更提供數據指出,為了治療空汙受害者、彌補因病或早夭而減損的經濟收入,各國政府被迫花費約2.65兆預算,是補貼化石燃料的一半費用。

若以補貼金額排列,中國仍是全球最高(2.3兆美金/年),其次是美國(700億美金/年)、俄羅斯(335億美金/年)、印度(227億美金/年)、日本(157億美金/年)。歐盟28國總計補貼330億美金。

負責撰寫〈全球補貼了多少化石燃料?〉(How Large Are Global Energy Subsidies?)報告的IMF研究員David Coady強調:「一開始看到5.3兆數字時,我們還想這最好要再次確認。但數字會說話,我們確實對化石能源補貼這麼多!」

IMF財政部門主管Vitor Gaspar對此數據非常驚訝,表示「這是非常震撼卻又確實的研究結果,也代表能源價格依舊無法反映真實成本。」

「這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此補貼費用粉碎化石燃料很便宜的謠言。此補貼亦缺乏正義,並且破壞市場機制與經濟體,特別是較貧窮的國家。」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著名的氣候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補充。「如果納入因化石燃料而造成的氣候變遷災損的話,此補貼費用可能還比報告結果低估許多。」史登表示。

環境損害+社會付出 一公升汽油應漲30元

「如將環境稅及健康捐算入成本計算公式中,燃燒化石燃料的成本將遠高於官方推估值。」

杜克大學氣象科學家Drew Shindell刊登在Climate Change期刊的研究,則提供決策者更精準的架構,以分析化石燃料、工業、生質燃燒與農業排放對於健康、氣候與環境損害所增加的成本。

據他估算,如果考慮這些成本,一加侖的汽油約比目前價格高出3.8美元(一公升約新台幣30元),而柴油約為4.8美元(一公升約新台幣38元),天然氣的價格應該倍增,燃煤發電的價格則為4倍;然而,太陽能與風力的價格相較便宜。

Shindell的論文提及,「目前的市場未將空氣污染排放定價,因此,汙染者不需對其付出任何成本。取而代之的是整個社會付出的額外成本,譬如死亡率或疾病風險上升、較高的醫療成本、較低的收成,無法上學上班的天數增加,極端氣候或洪水導致的保險理賠支出,和其他社會成本。」

不過他也指出,因為模型的複雜度及環境健康傷害數值會根據不同地區有所變化,將這些社會成本加入考量不是那麼容易。但Shindell認為,「現在把成本當作『零』絕對是錯的。」

Shindell的計算架構,是由2010年一個協助美政府評估碳排放成本方法的模型加以強化而來。此模型涵蓋更多汙染物以及影響,包含「為期短暫但影響性強的氣候汙染物(簡稱SLCPs,如甲烷及氣懸膠)」;以及存在期較長的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新模型同時加上最新的數據,讓決策者能更精確計算財政上的損失。

暖化元凶 煤炭補貼佔比最高

煤是汙染最高的燃料,不但會造成當地汙染與全球暖化,也是全球碳排升高的元凶,卻是接受補貼最高的能源,超過一半。

而多使用於交通運輸的石油,約佔補貼總額的1/3。若以國家區分,全球人口最多且重度依賴燃煤發電的中國,年度補貼額達到每年2.3兆美元。

IMF指出,接受此鉅額補貼的公司卻沒有支付當地政府,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所排出的汙染費。這不僅讓當地民眾暴露在空氣汙染之下,同時也間接導致氣候變遷引起的乾旱、水災與風暴。

再來看看補貼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

化石燃補貼導致碳排量提高,因此而導致的氣候變遷災損約1.27兆,約佔總補貼的1/4。此數據是以美國排放每噸二氧化碳約支出42美元(約新台幣1,260元)計算得出。不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卻認為這個價格「極可能低估」。

報告也統計各國政府針對柴油或燃料實施的折扣。直接補貼給消費者的比例估計約只佔總額6%,其他像是降低燃料營業稅、處理塞車和車禍的成本等等,都是補貼結構的一環。

環境成本精算 中型車一年需負擔6萬台幣

IMF強調,油價上漲是最直接可能讓消費者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因素。

Shindell計算出,假設每加崙汽油的社會成本約3.8美元(一公升約為30台幣),那麼一台典型的中型汽車每年造成環境損害約2000美元(約新台幣6萬元);如果是電動汽車,其電源來自於燃煤,每年約造成1000美元的環境損失(約新台幣3萬元);天然氣約為300美元(約新台幣9千元);使用再生能源則最低。

以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估算的數據來看,每發一度電的成本,燃煤為10美分(約新台幣3元)、天然氣為7美分(約新台幣2元),太陽能跟風能分別為13及8美分(約新台幣4元及2.4元)──天然氣最便宜。然而,Shindell把環境跟健康危害考慮進去後,發現天然氣高達17美分(約新台幣5.2元),燃煤更高到44美分(約新台幣13.47元)。

不同燃料選擇所造成的環境損害成本。本報製表。

扶貧、經濟轉型、抗暖化 停止補貼好處多

IMF的報告更提出,停止化石燃料補貼可減少20%的全球碳排。這是全球抗暖化進程的一大步。

終止化石燃料補貼,還可大大減少每年50%因空氣汙染而患病死亡的人口,推估約160萬人。甚至,終止補貼所釋出的資源可能會改變許多國家的經濟結構,例如轉為投資基礎建設,以刺激經濟成長與扶貧,還有教育與醫療支出、減稅等。

另一個好處是,如果化石燃料的價格能反應其真實成本,各國對再生能源的補貼也就用不到了──儘管現在的補貼其實很少,合計每年僅1200億美元。

各國陸續終止化石燃料補貼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Christiana Figueres,今年肩負的重大挑戰,必須讓年底於巴黎舉辦的締約國大會達成新的氣候協定。Figueres說:IMF提供許多論證基礎,各國政府必須終止化石燃料補貼。終止補貼可以保護貧窮與易受害人民,況且對社會發展是有益的。

事實上,各國在阻止暖化的速度上做得還不夠多。

2009年,歐巴馬政府和G20國家曾共同呼籲終止化石燃料補貼。然而,直到今年初油價下跌之前,此呼籲行動幾無進展。

今年4月,世界銀行主席金墉(Jim Yong Kim)表示,各國政府仍然高額補貼燃煤、石油與天然氣,實在太瘋狂!必須立刻取消化石燃料補貼!

受益人是最富階級 補貼政策改革困難

雖然改革補貼制度會增加能源支出,但是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皆提醒,現有的補貼主要惠益對象是富人,前20%最富有階級所享有的補貼,是中低收入國家窮人(財富排名在倒數20%以內)的6倍。

許多國家已開始進行補貼改革,例如埃及、印尼、墨西哥、摩洛哥和泰國。印度更在2014年10月終止補貼柴油。「當時人們還說印度不可能這麼做。」 Coady補充。甚至中國的燃煤總量已經開始下降,這是本世紀以來第一次。

針對再生能源研究,Coady強調:「如果我們讓化石燃料的價格合理,對於補貼再生能源的爭論就會平息。再生能源會瞬間變得十分吸引人。」

Gaspar則表示,目前油價與煤的價格頗低,這是終止補貼的最佳時機點,還可以增加稅收來扶貧。

英國智庫組織(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補貼研究專家Shelagh Whitley說:「這份報告還沒點醒全球政府,我們還在用100年前的方式消耗地球能源。我們自己的研究也指出,肇因補貼機制,驅使許多國家的能源公司更加積極地開發地底下化石燃料的蘊藏量。如果我們想要避免災難與氣候反撲,那麼我們得把這些能源存在地底下,不要開挖。」

城市綠化不只是遮蔭 星國搬整座森林顧生態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黃淑玲報導
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攝影:黃淑玲。

「新加坡是個『超乎尋常綠』的國家,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這是全世界最綠的國家。」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說。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與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1日共同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分享新加坡城市綠化的成功經驗,除了景觀相關領域,包含公部門、NGO以及有興趣的民眾,有近百人參與。

「就算我們同為孔夫子的子弟,被教導應該要謙虛,但是,我還是要自豪地這麼說。」他說。而新加坡為什麼這麼「超乎尋常綠」呢?陳培育分析出以下3個主要原因:

  • 政府提出願景,並且有政策上的支持。
  • 政府提供很好的工具架構。
  • 公家帶頭努力去做。

新加坡特殊的政治型態與地理位置,地處熱帶,並無颱風雨地震等天災,土地面積只有約700平方公里,人口卻由30年前只有300萬增至現在的500萬,密集城市化發展之下,土地使用與都市化對於生態的威脅,如何能夠繼續維持「城市花園」的美稱,讓在都市裡的人民能夠在接近生態的環境下生活,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運的是新加坡主政者的遠見,政府早在50年獨立時,就了解到城市發展將會帶來的問題,開國不久就已訂下全國綠化植樹的政策。前總理李光耀在1960-70年之間新加坡還有全東南亞最大貧民窟時,就有遠見提出植樹政策(Rapid urban greening with tree planting)綠化城市,並且落實到政策執行面。打開新加坡地圖,可以看見不同規模的大小公園、綠地、屋頂花園、社區裡的綠色開放空間、行道樹…..連停車場依規地也要有一定數量的植栽,逐年的成果累積,才有今日「城市花園」的榮景。

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

新加坡的摩天綠化。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Dr. Tan Puay Yok)。

植樹政策的特色有:

  1. 新加坡選擇樹種採多樣性,只要能綠化的都可以種,全國擁有7-800不同樹種。
  2. 每條新建的道路,都要有行道樹。法令嚴格規定,小的道路兩邊要有植栽區,大的道路中間也要有植栽區。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非常高,那表示道路的密度也非常高,此項規定,自然增加綠化的區域。其實新加坡綠化的土地只有3.7%,卻能達到這麼好的效果。
  3. 1990年執行「道路綠化籃圖」要求植栽要有多樣性。要求模仿森林的結構,不再只是遮蔭,同時增加生物多樣性。
  4. 填海造公園,增加綠化面積,目前有名的東海公園是新加坡最大的公園。1980年起,設計公園不只是休閒,還要創造不同地方的特色。
  5. 目標九成的人在10分鐘之內可以走到一個公園裡。
  6. 造新社區的綠地約占了20%,不論私人或政府組屋,規定設計平面圖裡必須包含一定的綠色空間。
  7. 垂直綠化(或稱摩天綠化)以及屋頂綠化,將綠植栽的元素融入建築,雖然2000年才起步,但至2014年面積已達61公頃,目標在2030年達到200公頃。

聽完新加坡經驗,反觀台灣和新加坡不同之處,是擁有許多活躍的NGO團體,為綠化做努力。從預算編列,可以看到政府對此項政策的支持程度,除了有政策、法令規定,執行的體系以外,雖有美麗的願景,更要有足夠的資源,成為重要的推力。

隨著人口密集城市開發,人離大自然越來遠,如何將綠化的元素融入都市建築之中,保留大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又能不甘擾人的生活?比如人們很開心看到台灣藍鵲在都市的公園裡築巢,但是當育雛期攻擊人時,卻又要趕台灣藍鵲走。兩者的平衡點,還有更多協商的路要走。

發展觀光不產糧? 山坡地農牧用地就該開發嗎?

$
0
0
作者:李寶蓮(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呂翊齊(地球公民研究員)

6月2日立委陳超明在拜會過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之後,就直接代行政院發佈新聞稿,宣布暫緩農地農舍修法。理由是「苗栗縣有七成農地屬於山坡地農牧用地,因為缺乏水源而無法種植大量糧食作物,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當地農民的活路。」這個喊卡的理由有三大謬誤。

一、休閒農業還是農業,限制農民資格有何不對?

休閒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多元化農業經營,本質上還是農業,限制農民資格有何不對?將休閒農業開放給資金雄厚的投資者,真正的農民勢必無力競爭,那才是打壓真正的農民!如果陳委員指涉的休閒農業是不必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因此主張非農民也可從事,那就不叫農業,而應屬於觀光業,拿農地來進行觀光建設,就必須經過地目變更,進行環評。

二、陳委員認為山坡地農牧用地的農業產值沒有優良農地高,實是大錯特錯!

台灣的優良農地大多種植水稻,在平抑糧價的政策下,主食的稻米反而是售價最低的作物之一,山坡地因種植高經濟作物,農民收入反而高於平地稻農。放任山坡地炒作,是毀棄台灣重要的高經濟農業。

三、山坡地的價值不比特定農業區低。

雖然在糧食生產上較為不利,但山坡地肩負著水土保持、生態保育、水源涵養等多重國土保安功能,優良景觀與空氣調節更是全民所共享的重要生活機能。農地的價值絕不等於農業產值,山坡地的失守,同樣危及國家安全!

在農舍炒作風潮中,以山坡地為主的農業縣市,情況確實不同於宜蘭!宜蘭的特定農業區有著農地重劃時規劃完善的道路系統,因此個別投資門檻甚低,但山坡地因地形複雜,道路開發不易,通常由建設公司大規模圈地、整地、開路,再將整個山頭切分為多筆小農地出售,例如這個名為「北埔夢田」的建案就十分經典。建商以農舍為名,買下5公頃的山坡地,切割成22塊,每塊在757坪內,總售價350~500萬之間不等。

「北埔夢田」的建案建商以農舍為名,買下5公頃的山坡地,切割成22塊,每塊在757坪內,總售價350~500萬之間不等。圖片來源:呂翊齊
「北埔夢田」整塊山坡分割售出的資料。圖片來源:呂翊齊
單筆售出的土地,買主可以選擇自己蓋,也可以依照它的樣品屋,讓建商來幫你蓋。圖片來源:呂翊齊

建商把道路做好,做些簡單的水土保持工程,整片山頭就開發成一個小社區,買主不必為道路、水土保持等問題傷腦筋,可以輕鬆入主。若依環評法,超過1公頃以上的山坡地社區就要環評,但如此切割山坡地蓋農舍販售,並未構成需要環評的要件。只要資本夠雄厚,就可以隨意切割山坡地來販售。

建商還會假裝在上面種點蔬菜,維持假農用的狀態避免罰單。圖片來源:呂翊齊

如此陡峭的地勢,草率的工法,是在為國土的災難預留伏筆。像這樣的大大小小建案於南庄、三義到處可見,更別提南投清境地區的違法民宿,全部都是農舍違章加蓋,這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凸顯目前山坡地農舍已氾濫成災!

陡峭的地勢,草率的工法,是為國土的災難預留伏筆圖片來源:呂翊齊
像這樣的大大小小建案於南庄、三義到處可見。圖片來源:呂翊齊

總結幾個山坡地興建農舍的問題:

1. 像這樣本質上是個社區的建案,理應環評,但切割農地就可以規避。

2. 明明是社區開發案,卻以農舍為名,規避各類稅賦。如果政府要放任這樣的開發,不如直接將山坡地變更為低密度住宅用地,依法管理,依法課稅,以符公平原則。

3. 如果不是農發條例的錯誤,這裡無法容納那麼多的山坡地建築。而若位於環境敏感區,如土石流、地質敏感區、水源區等,像這樣的建案完全無法可管,國土規劃終將破局。

註:97年~103年間核發的農舍建造,宜蘭縣第一4926件,南投3046件排第二,苗栗2423件排第三,新竹桃園各1600件。其中宜蘭縣大多位於平地農田,南投、苗栗、新竹、桃園大多為山坡地農牧用地,也是山水最佳處。

阻《水保法》修法硬闖關 環團疾呼搶救集水區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黃小玲報導

為反對《水保法》修法,3日上午,環團演出行動劇,表明台灣水資源保育不容少數人亂來,要讓財團和與其掛勾的立委現形,展現居民憤怒心聲。

環團表示,今年4月22日才在立院門口疾呼,希望立院聽到,沒想到1個多月後,迫不得已又要站出來,再次疾呼立委翁重鈞懸崖勒馬,莫亂修《水保法》成歷史罪人。

環團擔憂修法後將大開集水區開發便門,引發土石流、淹水、山崩等危害。攝影:黃小玲
環團擔憂修法後將大開集水區開發便門,引發土石流、淹水、山崩等危害。攝影:黃小玲

人民選出的官員要透過修法   破壞、汙染台灣水資源

台灣才剛剛歷經8個月的缺水期,前不久才解除缺水警報,各地水庫也淤積嚴重,以致水庫見底。但農委會水保局配合《水保法》修法,竟要刪除水庫集水區禁止任何開發的重要條文,更要刪除水庫重要的「保護帶」,把水庫周邊禁止開發條件放寬成可以進行旅館、休憩、遊樂設施的開發,等於是為財團開啟方便大門。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副會長吳麗慧納悶地說,台南市議長李全教跟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到底是選票選出來的?還是財團支持出來的?今日聚集在此的諸多團體一同表達對此事的憤怒,阻止今日委員們再度強推修改《水保法》以及再度開公聽會,目的就是執意要讓修法通過,到底背後有何力量在推動不得而知。

她質疑,李全教為何一再要通過修改《水保法》? 難道是中資已在台灣山林地買地,急著開發嗎?希望各界一起來追查此事真相。水庫集水區是救命的水,絕不可汙染,請李全教出面說清楚,也提醒立法院絕對不能通過《水保法》修法。

行動劇中的角色分別是台南市議長李全教跟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兩人,握緊雙手似乎合作無間。攝影:黃小玲
行動劇中,台南市議長李全教跟國民黨立委翁重鈞握緊雙手,表示合作無間。攝影:黃小玲

修法後水保區可興土木  民生水質沒保障

特地北上抗議的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指出,目前已劃定的特定水保區僅有烏山頭水庫、白河水庫集水區,有部分是屬李全教選區,所以翁重鈞除了阻止耗水費開徵,也一再地推動《水保法》修法。一旦通過修法,此兩處特定水保區就可用來興建旅館、蓋大飯店,這也是李全教選舉時所提出的「廢除特定水保區」的政見。

種種跡象顯示,烏山頭水庫的水質優養化已相當嚴重,如果解編修《水保法》,可任意在水保區大興土木,往後民生用水或水庫水質都可能遭受污染。陳椒華表示,政院版《水保法》修正案荒腔走板,第一、去除水庫保護帶,未來將無法可管。第二、《水保法》若修法通過,「水庫集水區」內須特別保護之「特定水土保持區」僅33萬2500公頃,這是在水庫集水區內「有崩塌地或土石流潛勢溪流」的面積,約佔集水區面積16.2%。環團反對其餘「172萬工頃的水庫集水區」不列入特別保護,又去除開發限制,如此一來,將難遏止83.8%的水庫和水庫集水區遭開發。

陳椒華進一步解釋,因水庫集水區多為生態環境敏感區,一旦廢除特定水保區,水庫淤積將會更嚴重。下午公聽會將提出重要概念,在全國區域計畫修訂中,把關係到民生用水、工業用水的台灣重要64座水庫皆劃定為特定水保區,更重要的是放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區,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修法與否始終無進展   應進行聽證會產生最後定案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梁蔭民。攝影:黃小玲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梁蔭民。攝影:黃小玲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總幹事黃秋鳳表示,《水保法》修法以後,水庫的「保護帶」即將被刪除,再配合修第19條,刪除水庫集水區禁止任何開發,如此一來「保護帶」就可開發,包括興建民宿、飯店、遊艇碼頭,修法後就沒有原條文的保護效力,恐造成台灣國土危機。

而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梁蔭民則呼籲,《水保法》要修法已談論多時,水土保持局和北、中、南的NGO團體也開過多次座談會、公聽會,建議主辦單位直接開聽證會,不管開了多少場座談會、公聽會或談論到什麼內容,都不具法律約束效力,此事已耽擱多年,需做個總結。

山坡保育區上蓋飯店? 金山國際觀光旅館開發疑慮未解

$
0
0
本報2015年6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旅館A區外觀。圖片來源:翻攝環評報告投影片。
旅館A區外觀。圖片來源:翻攝環評報告投影片。

新北市金山區預計興建五星級「雲端國際觀光旅館」,4日環保署舉行第三次環評審查,雖開發單位已配合環評要求修改若干設計,但在水質分析、停車空間、滯洪池、回收水、及土方管理等事項仍未能提出完整規畫。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商再補件說明,並決議加開第四次審查會。

規劃中的雲端國際觀光旅館坐落於金山五湖里地區,台2甲線(陽金公路)旁,離金山市區車程約5分鐘。預計開發面積達6公頃,除旅館房間142間外,另有餐廳、婚宴及SPA水療等休閒設施,預計將為金山地區帶來觀光人潮。

但開發基地位在山坡地保育區,鄰近野溪河川行水區,又是灌溉用水之上游,保育區內有稀有動植物及特有種動物,如穿山甲、大冠鷲等,開發必要性有不少疑慮。

旅館地理位置。圖片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
旅館地理位置,點圖可放大。圖片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

此開發計畫由雲端開發公司申請,岩谷環境工程公司進行規劃。由於山坡地開發受地形限制,依據「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規定,本區內不可開發區佔38.8%,保育區佔27.23%,可開發面積僅佔34%,屬低密度開發。廠商承諾將以低能源建築、生態建築、風土建築等綠建築之手法興建,預計可以取得銀級綠建築標章。

針對環評委員質疑,此興建案侵佔野溪河川河水區,影響水流生態,卻聲稱生態工法保護生態。開發單位表示,已經修改設計,將建築退縮離水路3公尺,並採挑空設計,不擾動原有地形地貌。

基地內有野溪等自然生態,施工單位承諾不進行野溪開發。圖片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點圖可放大。
基地內有野溪等自然生態,施工單位承諾不進行野溪開發。圖片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點圖可放大。

至於原有溝渠圳路已取得農田水利會同意,加蓋作為車輛進出。開發單位承諾不影響灌溉排水之功能。但對灌溉水水質問題,雖開發單位已提出設置汙水處理廠改善放流水水質,但環評委員指出,廠商目前採用的水質模擬評估方式並不適用於山坡地,應另做評估。

環評委員亦擔憂本開發區對外聯絡道路不足,面對未來極端氣候,可能會遇到溪水暴漲或其他緊急事件,希望開發單位能與消防單位合作,補上緊急撤離計畫。同時,環評委員認為,目前區內僅提供停車位120位,區內停車空間不足,停車問題將延伸外部化,須重新審慎規畫。

聯外道路及水溝加蓋皆是環評委員關心議題。圖片來源:翻攝自環評報告投影片。
聯外道路及水溝加蓋皆是環評委員關心議題。圖片來源:翻攝自環評報告投影片。

本基地全區位在山坡保育區內,農牧用地佔63%,其餘為林業用地或未編定。依據「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規定,平均坡度在40%以上之地區,其面積之80%土地應維持原始地形地貌,為不可開發區。而保育區的70%以上應維持原始之地形地貌,不得開發。對於保育區內的道路與開發行為,可能造成棲地縮減與切割,開發單位提出5個替代方案,希望能兼顧開發與生態。

此外,本案目前取得私有土地65%,另有35%為公有地。雖開發單位已取得國有非公用土地開發同意書,將該地規劃為不可開發區,似有將公有地做為法定不可開發區的比率數,對國有地之土地經濟效益不利。

由於本案仍有多項規畫待釐清,雖本案已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議3次,環評委員決議給予補件機會,預計在1個月後進行第四次審查。


瑞典公司研發太陽能系統 號稱全世界效率最高

$
0
0
本報2015年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宣稱全世界效率最佳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來源:Jeffrey Barbee)瑞典Ripasso能源公司宣稱開發出全世界效率最佳的「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

根據Ripasso公司,照射到聚光鏡片的陽光,有34%可直接轉換成電網可用電力,效率是一般太陽能板的兩倍。傳統光伏太陽能板僅能將23%的陽光轉換成電力,但進入電網前又會減少至15%。

限於陽光普照的國度

結合軍事科技和19世紀蘇格蘭工程師兼牧師的獨特想法,這是全世界唯一可運作的小規模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目前這座發電系統正在南非喀拉哈里沙漠進行測試。Ripasso利用南非酷熱的陽光和當地工程師的專業打造這個測試站,並表示即將進入商業架設階段。

英國IT Power能源顧問公司的獨立研究證實,Ripasso一個反射鏡片一年可以產生75至85百萬瓦小時的電,約可供給24戶一般英國家庭的用電。而燃煤發電要產生相同的電量,會排放約81公噸的二氧化碳。

斯泰倫博斯大學太陽熱能源研究小組主任Paul Gauche表示自己親眼見到這組系統運作,相信它的確能符合效率目標,而且海軍已經使用這個技術多年。

Paul Gauche指出,此技術必須讓成本夠低,方可和光伏太陽能競爭。但光伏太陽能成本逐年降低,並不容易追趕上。而且聚光太陽能熱發電僅適用於陽光持續普照的地方。

乾淨有效率的發電機,是乾淨能源的關鍵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以巨大反射鏡面將太陽光聚焦在一個小熱點,驅動零排放的史特林引擎。

英國牧師羅伯特史特林(Reverend Robert Stirling)1816年發明史特林引擎,用來作為蒸汽引擎的替代品。史特林引擎以氣體在冷熱環境轉換時的熱脹冷縮做功驅動活塞,活塞進而轉動飛輪。因為當時材料的限制,史特林引擎直到1988年才進入商業開發階段。這時瑞典國防承包商Kokums將史特林引擎用來作潛水艇。

Ripasso能源公司執行長Gunnar Larsson在瑞典國防產業工作了20年,體認到乾淨有效率的發電機對於乾淨能源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於是辭去Kokums執行長職務,取得技術授權後成立Ripasso能源公司。

計畫一開始遇到融資困難,因為銀行不願意投資太新的技術。不過現在Ripasso已經有足夠的私募資金資助首次大規模裝設。

G7催動「全球阿波羅計畫」 要讓綠能更便宜

$
0
0
本報2015年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群頂尖的英國科學家、經濟學家和企業家2日啟動「全球阿波羅計畫」,欲每年募集經費150億英鎊,投入綠能和能源儲存的研發,計畫10年內讓乾淨能源的成本低於燃煤發電,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精神和相同的資金,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阿波羅8號拍攝的地球,成為著名的經典照片。圖片來源: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成本很重要 G7國家推展綠能

全球阿波羅計畫的發起人包括英國氣候大使David King、史登爵士(Nicholas Stern)、Adair Turner和前BP石油公司執行長John Browne。

King指出,與化石燃料相比,綠能具有大幅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的優勢。不過降低綠能成本相當重要:「只要能成功降低綠能成本,許多問題將能迎刃而解。」金恩說。

已經走訪60個國家的氣候大使King說,許多國家對阿波羅計畫感興趣,包括英國、美國、日本、中國、韓國、墨西哥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綠能抱持高度熱情的印度首相莫迪(Narendra Modi)更是興致勃勃。

G7能源部長已經就全球阿波羅計畫展開討論,並排入本月7日德國G7領導人會議議程。King表示,希望阿波羅計畫能於11月巴黎氣候峰會訂定全球氣候公約前正式啟動。

阿波羅計畫 各國拿出0.02%GDP研發乾淨能源

目前全球投入綠能、能源儲存和智慧電網的研發經費,僅佔全球總研發資金的2%,阿波羅計畫目標是將綠能相關研發經費加倍。參與這個計畫的國家必須承諾投入0.02%的GDP於綠能相關研發,並加入全球協調委員會,確保各國的研發不會重複。

阿波羅計畫成員、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家Richard Layard表示,全球僅花2%研發經費於人類最迫切的問題,相當不可思議。「我們認為,除非讓乾淨能源的成本比化石燃料更低,否則問題不可能解決。」Layard說。

阿波羅計畫沒有中央資金,各國可以自行控管各自的資金。英國和部分已開發國家已經投入0.02%的GDP於乾淨能源,但還有許多國家尚未這麼做,也還沒有最大化研發結果的國際機制。

Stern說,燃煤發電看似比較便宜,是因為沒有考慮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的成本。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計算,化石燃料補助金每年高達5.3兆美元,等於每分鐘1千萬美元,其中半數補貼給了沒支付任何空氣污染健康成本的汙染製造者。

第一步 聚焦能源儲存技術突破

改善能源儲存技術是全球阿波羅計畫的重點,因為這樣的技術可以解決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供電間歇的問題。

阿波羅計畫成員指出,目前的再生能源可以供電給國家電網,不過若要在2050年達到100%乾淨能源,需要有地方規模和全國規模的、具有經濟效益的能源儲存技術。

阿波羅計畫的標的能源儲存技術包括電池、水、土壤、熔鹽等蓄熱技術、空氣加壓、飛輪儲能和氫能源儲存等。

一場PX爆炸案 牽出兩岸石化夢

$
0
0
本報2015年6月4日福建漳州訊,特約記者林吉洋報導

※ 環境無國界,汙染亦無國界。中國近年追求經濟發展,忽視環境成本,吸引商人赴中壓榨環境謀取利潤,台商亦未缺席。一味追求高利忽視環境和安全的後果,比方說2014年崑山工廠爆炸案、2015漳州PX廠爆炸案,都是悲傷的事件,也都是台商投資項目。兩岸互動對環境的影響究竟多深,環資特約記者林吉洋前往中國進行獨立調查,將為讀者帶來一系列台商在中國的環境表現、中國草根環保行動以及中國農村社造案例的相關報導,敬請期待。

「PX」專指石油化學工業生產的原料「二甲苯」,但在當代中國語境,「PX項目」則用以代稱石油化學工業,即台灣一般所謂的石化業,由於中國的石化原料產能僅只有需求量的一半而須仰賴進口。目前中方政府正積極籌劃在昆明建設新的PX項目,因此4月份發生在漳州古雷半島的翔鷺騰龍石化廠爆炸案,再次引發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對於PX項目的敏感神經。

漳州PX廠爆炸,照亮黑夜如晝。攝影:iSea海滨。圖片來源:iSea海滨微博

漳州古雷的PX廠則屬於台灣東帝士集團前總裁陳由豪所主導的翔鷺集團,追根究底該廠的身世,則幾乎是1994年七股七輕的轉世投胎所化身,而廈門發展石化業則可以追溯到台塑集團的「海滄計畫」,對照台塑六輕在2014年3月的爆炸案,引發台灣民間對發展石化產業的質疑聲浪。

這一場發生在福建漳州的爆炸案,冥冥之中,似乎也反映出兩岸政府同樣追求經濟快速發展,選擇耗能耗水高風險的石化產業政策,巨大的環境與社會成本難以承受、卻又無法放棄的結構性困局。

台灣「七輕」化身「翔鷺」轉進廈門

1980年代初期的台灣環保意識興起,各地民眾自力救濟、反公害運動風起雲湧,台塑六輕投資案在宜蘭受挫,轉移到雲林麥寮興建六輕廠後,新的石化設廠項目則不斷受到阻擋。1994年東帝士和燁隆提出於台南縣七股濱海地區設置七輕,在地方人士、環保運動與民代串連反對下,宣告終止。

在地方人士和環保運動的努力下,台灣七股溼地逃過七輕計畫。圖片來源: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

同時期1990年代初期兩岸關係開始接觸,隨著島內各個石化擴建投資案受到反對,相對中國大陸則不斷向台灣石化大亨招手,台塑提出「海滄計畫」在福建廈門海滄區建設新的石化大廠。但這個方案因為與當時李登輝總統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違逆,遭到投審會否決,這個打造兩岸「石化王國計畫」從此胎死腹中。

台塑投資海滄計畫終止後,計畫興建七輕的東帝士集團,則鴨子滑水推進廈門海滄石化廠投資案。2000年9月,東帝士總裁陳由豪一方面向政府及銀行團要求金援紓困,另一方面又召開記者會否認廈門翔鷺的石化投資案與他或東帝士集團絕無關係*1。然而2001年,東帝士透過印尼台商「整廠輸出」的方式,以翔鷺化纖、翔鷺石化公司名義向廈門市政府提出建設案。

廈門街頭的數千人「合法散步」行動

2006年11月翔鷺集團在海滄各項建設工作陸續開展。然而開始運轉的海滄石化廠卻開始受到質疑。幾個月後,105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在中共的「兩會」(人民代表大會及政治協商會議,是體制上最高的立法機構)期間,透過政治協商會議提出「關於廈門海滄PX項目遷址建設的提案」。理由是海滄地區在廈門市區,距離人口稠密的廈門島僅僅一水之隔,影響廈門數百萬人口生活,建議遷廠。

105政協委員聯名要求搬遷的政治壓力成為罕見的兩會提案,透過媒體報導,廈門市市民群情激憤,2007年5月30日,廈門市政府宣佈暫緩翔鷺公司的PX項目。然而6月1日,透過網路與手機短信傳播,仍有數千名廈門市民自發地走到廈門市政府門口散步,平和地表達對於該投資案的抗議。

由於鄰近的漳州市下轄漳浦縣古雷半島具有天然良港,正好適合擴建港口,方便運輸原料的船舶停泊。因此漳州爭取翔鷺集團設廠投資,翔鷺在海滄的後續建設終止後移轉到漳州,此時集團已經擴大更名為「翔鷺騰龍集團」。

古雷曾經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即將讓位於石油化工。攝影:林吉洋

古雷半島:從漁鄉風情到石化煉獄

古雷半島位於福建漳州(地級市)南端,行政上屬於漳浦縣古雷鎮。縣志記載由於古雷半島尾端古雷山於漲潮之時聲鳴如鼓擂,引此得名「古雷」。古雷半島三面臨海,漁獲頗豐,居民世代以捕魚、養殖為業。

2015年的4月6號晚間7點,福建省南端的古雷半島的石化廠發出巨響,爆炸之大,鄰近住家的玻璃都被震碎。由於正值晚餐時間,受到驚嚇的居民紛紛避難。

民眾回顧,當時爆炸威力驚人,半島北側遠離廠區數公里遠的杜潯鎮都能感受到震動,烏雲蔽日彷彿末日降臨,大火夾帶著陸續引發的爆炸接連數日,驚嚇的民眾不敢返家。

接受訪談的居民阿昆(化名)表示,爆炸之後的廢氣隨著風勢向西南飄往東山半島,他聽聞東山的朋友轉述,除了惡臭難聞之外,災後的大雨使得窗戶都淋上一層淡淡的黑漆。

災變之後,政府下令廠方停止營運,並給予避難民眾每人每日100元的避難慰問金。而原本為了古雷半島的石化廠擴廠,已經推展的補償拆遷作業,則加速進行。對於爆炸事件本身,則定調為工業安全的「責任事故」,將針對企業內部管理以及地方政府監管不到位進行究責整改*2。然而,這已經是古雷石化廠兩年以來第二次的爆炸起火,公共安全令人堪憂。

當筆者前往現場勘查時,居民已經大多搬遷至半島北側的新高樓住宅區,只剩下少數居民,仍為了補償條件「談不攏」而拒不接受搬遷方案。

漁民搬遷上樓固然欣喜,然而卻永久地失去自己的文化與熟悉的海岸。攝影:林吉洋

古雷人立足三百多年,有生存之道

居民阿昆說,大多數村民其實也不是很樂意接受補償拆遷。古雷半島全長26公里,物產豐饒海岸景色怡人。除了個人情感之外,古雷三百多年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古雷有天然海港,居民長年討海維生、近海養殖「養什麼都可以!」近年發展的鮑魚養殖、紫菜、海帶、扇貝都是高經濟收入,漁戶人家一年收入至少是在20萬(人民幣)以上!

但是阿昆提出一個矛盾的說法,以前養殖討海是能夠過生活,但是漁業非常辛勞,經常是天未亮,4、5點就得出門下海工作,現在「補償金幾百萬的比比皆是」,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拿到手上再說」,「至於健康的問題…那是50年之後的事情,以後再來打算。」

阿昆表示爆炸案發生之前,居民就經常在早上聞到一種臭雞蛋的味道。爆炸之後,廢棄由東北風吹到西南東山半島、生活影響較大反而沒有補償,實在也是無奈。但如果吹起南風,則受影響的可能就是廈門,屆時300萬人口的大都市受到影響則非同小可。

筆者與廠區工作人員攀談時,該員工強調,爆炸案發生的是「騰龍」並非「翔鷺」,現在停工損失都是老闆自己承擔,「況且7月能不能開工還說不定?」該員也認為古雷半島原本的生態環境就非常好,但是「騰龍換鳥」這是漳州市政府要來的項目,現在發現已經得不償失,「未來這種原生態的海岸跟漁村,已經找不到了!」

筆者走訪在古雷的海岸線上,碧海藍天確實是個絕佳的海岸景點,如今卻成為囤積廢土的海岸,目睹此景兩相對比則讓人無語。

古雷半島上的絕美海岸線淪為傾倒廢土的垃圾場。攝影:林吉洋

官方定調工安事故,環團批評無良企業

廈門當地的環保人士也批評,翔鷺集團在爆炸案發生後,從未有正式的公開道歉、說明、提出整改方案,從「企業社會責任」到「內部管理」來看根本都不及格,此等行徑根本是「無良企業」。

爆炸案後,中央政府以「工安事故」定調,播報受限於報導「救災消防公安人員的辛勞與勇敢」。然而平面媒體《南方週末》*3、《經濟參考報》*4報導,依據一份短暫公開事後被撤下的公告顯示,古雷石化廠的環評程序仍然存在爭議,媒體指出環保部曾經就古雷石化廠的環評問題,向發改委的開發審批許可提出異議。

媒體指出由於石化PX項目在中國仍然是個高度敏感的產業,因此翔鷺騰龍集團能夠取得環評許可,一來是政策性扶助、二來是企業公關能力。環評程序經常帶有政治性的判斷,如果政府不再支持,則環評程序若必須重提,勢必將影響到銀行融資及擴廠建設審批等程序。

後記:「騰龍再起」或「騰籠換鳥」?

古雷半島台資石化廠的案例有幾層的意義,東帝士集團被批評「債留台灣落跑中國」不僅僅只是一個投機行為而遭受道德上的譴責,更是一個時期的代表性案例。翔鷺騰龍集團作為曾經高調歡迎的台商樣板企業,如今地位每況越下,看似有可能已經成為政府眼中的燙手山芋。

一方面在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升級的轉型階段上,對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環境及工安標準越來越高,台商若僅僅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資,則可能置身於「被騰籠換鳥」的風險當中。

另一方面,早年中國需要引進外資投入,以增強自身技術,如今中國扶持自身國企集團當中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都是規模數十倍於台資石化業的規模,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古雷石化廠的擴廠與環境衝擊問題,仍有許多未知數在眼前。

筆者實地走訪古雷半島,古雷半島擁有絕美的海岸景觀與,漁業資源更是豐富,而漁村聚落文化正是當代中國急速流失的傳統文化。然而這些亟需保存的生態文化資產、卻因為一時眼前的短期利益,將要永遠的消逝。

離去前,筆者難以釋懷的是,這樣一個生態環境與漁村文化的悲劇,背後的資金來源居然還是來自於台灣納稅人的債務!此等際遇讓人不勝感慨。

逐步逼近的石化廠區即將吞噬古雷的漁村聚落。攝影:林吉洋

【參考資料】

斷開電網鎖鏈 「大電池」助再生能源自立門戶

$
0
0
作者:沃爾特‧帕特森(倫敦查塔姆研究所能源、環境與發展副研究員);翻譯:孫超

※ 本文轉載自 中外對話

再生能源電力儲存已對歐美傳統的電力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將會重塑中國的電力市場。

香港太陽能發電。攝影:WiNG。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香港太陽能發電。攝影:WiNG。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世界各地,電力行業結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生劇烈變化。在電力生產、儲存、分配和使用中崛起的創新科技給傳統電力行業的壓力越來越高。在德國、丹麥、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風能、太陽能、光電等小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正在取代傳統的大規模遠程火力發電。

風力發電機越來越大,能效也越來越高,並且通常在海上和陸地上成群而建,看起來很像是傳統的單體電廠。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可能比風能更具顛覆性。隨著成本的降低,太陽能光伏電板可以成組安裝,和常規電廠一樣批量供電。而另一項技術創新──大容量電池則有助於釋放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能,從而給傳統電力行業帶來壓力。

目前,安裝在建築物上的太陽能板通常接入當地的電力系統。電力用戶可將富餘電量出售給電網,並且在夜間或太陽能電板無法供應足夠電力時使用電網供電。

「死亡漩渦」襲捲傳統電力公司

然而現如今,價格便宜、品質可靠的電池的出現給用戶提供了其他的選擇。例如,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很多家庭現在都在自家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板,很多還加裝了電力儲存設備,並逐步斷開與本地電網的連結。他們不再將多餘的電力輸送給國家電網,而是存儲​​在自家的蓄電池裡夜間,這些蓄電池便能夠為照明提供電力美國西南部也開始出現類似的趨勢。

因此,家庭用戶可以完全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自己發電自己用,不再依靠當地的電力公司。這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電力公司來說顯然是個壞消息。它們失去的可不僅僅是電力用戶它們失去的還有用戶對電網貢獻的電量。為了籌措足夠的資金維持電網的運營,澳大利亞和美國首先採取的辦法是上調其餘用戶的電價。

不用說,這個做法立即促使更多的用戶選擇了安裝太陽能光電板和蓄電池,並斷開了與電網的連接美國電力領域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傳統電力行業的「死亡漩渦」已經開始顯現。

蓄電池技術的驚人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全球最大的網上支付公司貝寶(Paypal)和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Tesla)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4月底宣佈建立特斯拉能源(Tesla Energy)公司。該公司的標誌產品是一款名為Powerwall的蓄能電池,其蓄電量可以滿足一戶家庭一到兩天的用電需求,零售價僅為3500美元。

馬斯克口中批量生產這款既可以用作車載電池又可作為家用電池的「超級工廠」已經開始興建。其他企業也在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型電力存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所謂的「液態電池」。這種電池可將能量儲存於電解液中,而這種電解液既可以注入蓄電池也可以從蓄電池中取出,就好比將汽油儲存在油箱裡一樣。

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巨大潛力

太陽能及蓄電池技術的發展對中國電力行業又意味著什麼呢?和很多新興國家一樣,中國的用電需求也在大幅增加,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因此中國也承受著巨大的供電壓力。與傳統大規模電廠相比,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與蓄電池相配套的局部供電方式或許是一種更具吸引力、更快捷、更簡單易行、同時也更清潔的技術解決方案。

建設這種局部供電系統或許還有助於使那些電力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的農村地區人口不再一窩蜂地湧入城市然而,與其他新興國家一樣,在中國,電力不僅僅代表著經濟實力,也代表著政治實力。受地方管理的這種清潔能源發電與蓄電池相結合的分佈式發電方式已經使西方國家的傳統電力企業面臨著被瓦解的威脅。而在中國某些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地區,可能會非常不希望傳統的秩序被打亂。

另一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能源技術生產國,如在太陽能光電技術領域。2014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其中小型分佈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

不斷創新的潛能,尤其是電池技術的創新,對中國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來說顯然是一個契機。對於那些跟意欲打入中國市場的西方企業合作的行業來說,這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此外,為了降低石油進口,中國非常希望能夠發展電動汽車行業。

治理燃煤電廠及汽車尾氣帶來的空氣污染目前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項挑戰因此,以蓄電池為後盾、能夠保證日夜供電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似乎越來越有吸引力。但這需要從技術和政治的角度謹慎佈局。一旦取得成功,中國將再一次給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案例。

30年昆蟲研究 台大教授楊平世開創保育格局

$
0
0
本報2015年6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即將於7月31日退休的台大昆蟲學系教授楊平世,30年來為台灣昆蟲保育貢獻心力,如今桃李天下,無論致力於草根獨立研究、傳承學者衣缽,或任職公部門的學生,在此時藉著舉辦國際研討會,向尊師致敬。昨(3日)楊平世發表簡短演說,摘要台灣昆蟲保育的現況與展望未來,這位從研究農業昆蟲起家的宗師,也不忘為台灣農業請命。

台大昆蟲學系教授楊平世即將於7月31日退休。攝影:廖靜蕙。
台大昆蟲學系教授楊平世為台灣農業請命。攝影:廖靜蕙。

「所有的學生一定要比老師好!」今年7月31日即將退休的楊平世,自稱至今還是很認真地罵學生,要學生認真學習,說完之後,露出會心微笑,他認為要有胸襟讓年輕人有機會嶄露頭角,甚至從年輕學者學習。

他是雲林縣水林鄉的庄腳小孩,母親是小學老師,初中之前都在水林、北港成長學習,高中到台南唸書,然後大學、研究所在台中、台北。他認為農村生活對他一生幫助很大,知道一步一腳印的道理,庄腳小孩認真、腳踏實地的精神,展現在他的研究生涯中。

年輕的楊平世,研究主題便選擇以農業昆蟲為主,從寄生蜂到農業昆蟲越冬生態;1974年台灣缺野外昆蟲研究者,他毅然踏入昆蟲生態學研究,只是昆蟲種類何其多,資料又很有限,分類學也剛起步,為了賺外快買外文書,他利用閒暇寫稿,又因參與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視野也放寬了,從那時決志走向昆蟲保育。

重現翩翩飛蝶

昆蟲多樣性與永續利用國際研討會海報。

1981年學者指出台灣對於蝴蝶的利用過度(Overcollection),國外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每年1500萬隻到5億隻蝴蝶,這麼龐大的數字很難想像,卻是經過考據,過度捕捉的形象對台灣殺傷力很大。

農委會為此提供兩年研究計畫,調查台灣昆蟲產業的現象,楊平世卻自願花了3年的時間調查,重振當時已接近谷底的蝴蝶生態。他說服當時規模最大的蝴蝶園,以教育替代捕捉販售,說服老先生經營小型蝴蝶園做教育;起先農民不信任他,認為抓蝴蝶怎麼會讓族群變少,認為學者的言論沒有根據。

但是這段與民間的對話,逐漸開創蝴蝶生機,也發展了休閒觀光農業的前景,只是如此一來,又造成另一種過度,浮濫的生態園卻不盡人意,2010年建議農委會昆蟲野放及蝴蝶經營管理為主題,為過去台灣30年來的蝴蝶研究批判,評估未來走向,做個總結,並制定了評估模式,讓蝴蝶保育有個依據參考。

不但蝴蝶以永續利用達到保育目標,楊平世再度挑戰螢火蟲復育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在幾位日本友人協助下,摸索出屬於台灣的保育之道,並在學生勤奮的整理下,從日治時代的32種,增加到近70種,其中更發表多項新種,也因此保護了黃胸黑翅螢,否則恐已絕種。

如今,螢火蟲為阿里山春天賞螢帶來10億的產值,第四屆全世界的螢火蟲大會也將在2017年於台灣召開,目前台北市政府積極在都市復育螢火蟲,雖然艱鉅但楊平世接受挑戰,在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贊助下,將選擇大安森林公園試辦。

永續利用 吃蟲解糧荒

昆蟲的另一項永續利用,是食用昆蟲的研究。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糧食短缺是人類未來要因應的重要課題之一,科學家們也開始,昆蟲能否提供人類身體上的營養及作為糧食。

楊平世說,水林的名稱來自埤塘多,水池林立,現在則大多數填平,從填平的埤塘地貌的改變,代表著人口快速增加。聯合國估算2030年人口將從70億暴增到90億,2050年人口達100億,則可能引發糧食戰爭。

因此,提倡吃昆蟲,非基於喜歡吃昆蟲,而是面對2030年糧食危機;吃昆蟲也不是首創,小時候在鄉下和鄰居小孩「灌豆伯仔」,再帶回家讓媽媽炒來吃,既美味又可口,昆蟲是食物之一。

農地不見了 農業價值也蒙塵

然而攸關糧食安全的農地,卻不斷失落。楊平世認為農地必須農用、要永續經營農地,讓農地能健康持續生產糧食,將健康的農地交給子孫,台灣才有希望。

台灣糧食自給30%,農地雖號稱70多萬公頃,實際可耕作的可能僅剩40多萬,現在又拿來種屋,沿著雪山隧道,未來則跟著蘇花改、花東快暢通無阻,所有東部都種屋。

西部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從雲林到屏東,逐漸沙漠化,但是更可怕是彰化污染很嚴重,電鍍、地下工廠比種屋子更可怕,鎘米也只是剛好而已。

另一方面,山地農業問題也非常嚴重,種植的人,並非土地所有權人,為了種高麗菜,不斷下肥、下藥,把雞糞、農藥運上山,再將高冷蔬菜運下來,改變了高山生態。

種種現象都顯出國土規劃出問題,卻連內政部長李鴻源都說無法解決農地問題,聽到這句話,令楊平世甚感憤怒。「土地之所以發生問題,是反映政治結構出問題!」

楊平世說,日本提倡恢復、重建里山、里地、里川地景,就是要讓人能生活在農村,靠著生產糧食、人文地景、體驗行程的產值生活;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致力推動綠色保育標章,也是從有機農業的精神出發,政府必須思考如何讓農民保有農地經營下去。

他擔任台大農學院長3年期間,除了為台大募得20億辦學經費,推有機農產品,並於校內設置展售中心。

重工輕農  《農基法》躺立院10年

由台大農學院很多教授研擬的《農業基本法》,為台灣農業價值定位,保障農民基本權益,近10年來,立法委員怠惰審理,躺在立法院乏人問津。

楊平世認為《農業基本法》不受重視,是造成農業不斷受貶抑、忽視的主因。政府從1970年開始,以農業挹注工業的政策,並讓不懂農業的人,以為農業的基本產值每年只有4、5000億,比不過台塑、幾兆的鴻海王國,但是農業不是用基本產值來計算。

楊平世說,農業加工、休閒產業這類次級產業,都應計入農業產值,如此一來,農業產值絕對不只GDP(生產總值)1.3~1.5而已,則應介於3~15之間,這還不包括GGDP(綠色生產總值)。農業生產具有涵養水源、保護野生動物、吸納二氧化碳等多樣生態功能,「農業部門絕對不能妄自菲薄。」

台大農經學者已提出各項環境津貼的建議,至今不受採納,原因出在政治因素控制著農業環境。為此,楊平世鼓勵公民支持有理念的候選人,缺糧、缺水,甚至缺氧的時代,不過就在數十年之後,政治人物要有擔當,擬定好政策,帶領人民邁向永續的未來。

盜獵變屠殺? 坦尚尼亞象群5年大減6成

$
0
0
本報2015年6月5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坦尚尼亞政府6月1日公布的普查數字,該國境內的大象數量在5年內大幅減少60%,讓坦國躍升非洲大象盜獵熱區。

在非洲最高峰之下的象群。圖片來源:MarcProudfoot

在非洲最高峰之下的象群。圖片來源:MarcProudfoot

擁非洲最大象群 坦尚尼亞無力抵抗盜獵

坦尚尼亞象群是非洲最大的象群之一。不過資料顯示,2009至2014年間坦國大象數量從109,051頭降至43,330頭。納入出生率5%後,死亡大象總數為85,181,減少情形比上周莫三比克公布的數字更嚴重。

坦國政府因未能有效遏止國家公園大象大量遭盜獵而飽受抨擊,統計結果出爐後政府將承受更大壓力。

坦國自然資源與觀光部長Lazaro Nyalandu表示,盜獵「可能是」導致大象數量驟減的原因,而坦尚尼亞的大象數量創下歷史新低,政府可考慮將森林巡守員當做準軍事部隊訓練,以打擊盜獵。

不法象牙最大來源國 坦尚尼亞只剩8千頭象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指出,政府的統計數字和TRAFFIC計算的象牙出口數量一致。2009年起,至少有45噸的象牙從坦尚尼亞進入國際黑市,讓坦國成為非洲最大盜獵象牙來源國。

坦國內大象減少情形各地不一,Ruaha–Rungwa、Malagarasi-Muyovosi和Selous-Mikumi三區數量減少2/3,最為嚴重。這些地區的大象死亡率是自然死亡率的4倍。

2009年,Ruaha–Rungwa有超過34,000頭大象,2013年減少至20,000,2014年大幅減少到只剩8,000隻。

工業式的大屠殺 環團指向跨國犯罪集團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物種總監Carlos Drews認為,Ruaha–Rungwa大象數量短時間內如此快速減少,唯一的解釋就是跨國犯罪集團涉入,以工業化的規模屠殺非洲大型動物。

「Ruaha–Rungwa數千隻大象遭屠殺,很明顯地是坦尚尼亞貪汙腐敗和執法能力不足,讓跨國犯罪集團予取予求。必須即刻加強因應措施,在剩下的大象被殺光前阻止盜獵歪風。」

已經成為盜獵熱點的Selous保護區,大象數量從45,000減少至15,000隻,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世界遺產。

一滴也不能少:日本有感節水妙招

$
0
0
作者:宋竑廣(文字工作者)

想想如何來節水吧,雖然台灣自來水處也有教人節水,各位讀者從小到大或多或少也學過一招半式,但,若你遇到死小孩不關緊水龍頭還反問你:「囉嗦,是有浪費到哪裡去?」來自日本的節水建議,可讓你瞭若指掌地回答這個問題。

水。圖片來源:pixabay。授權方式:CC0 1.0
水。圖片來源:pixabay。授權方式:CC0 1.0

「一般洗手洗臉時的水龍頭出水量,要耗費12公升的水呢!相當於2.4克的二氧化碳,這樣就流掉了3日圓左右(每一公升的水費在日本為0.24日圓)。」(東京都水道局資料)而且節水等於節電,想想,從抽水馬達、下水處理場到淨水場,無不需要電力,送到你家的涓涓滴滴,都不是直接從天下掉下來的,省下一公升的水,約等於省下0.98kWh的電呢(平成20年度水道統計,日本水道協會,轉引自TOTO衛浴設備資料)。

TOTO衛浴網頁中,詳列每種節水器材的省水原理與省水量,也換算成省下的電力,供民眾比較。圖片來源:TOTO網站

家中馬桶如果有大小便分開的兩段式沖水裝置,一個月約省下720公升的水(以4口之家為模型),相當於節電0.7kWh,每天開電視一小時左右的用電量;洗臉台水龍頭如果有裝省水閥,一個月約省下1,296公升,為前者的1.5倍左右;把如廁、洗手洗臉、泡澡水再利用來洗衣、用蓮蓬頭洗澡等,7個代表性的生活省水層面都做到的話,一個月可省14,316公升,差不多60個浴缸的量,每天16個小時開電視用電量(TOTO衛浴設備)。

當然,節水都來不及了,怎麼能漏水呢。水龍頭若有持續洩漏1公釐左右的水流,一個月可會漏掉6立方公尺(1立方公尺等於1度水),若是 2 公釐,則是16立方公尺;而當你發現馬桶出水處,有約一根筷子的尖頭那麼小的水流持續注水,可不要大意啊,一個月下來會漏掉20立方公尺的水量!(想想你家才多高)要是馬桶內水面有些微的小波動持續著,一個月下來會漏掉150立方公尺的水量!──注意,當你沒有在用水,卻發現水錶在跳錶,請回想起坐計程車的心情,趕快找人來抓漏。(東京都水道局資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本政府跟業者也提醒你可以選構一些小工具。像是可以直接在手把切換開關的蓮蓬頭與(澆花洗車用之類的)噴嘴,或者利用浴缸水的儲水槽兼抽水馬達等等(福岡縣水道局),而除了常見的洗碗機、定時關水水龍頭這些節水機器外,若你正要裝潢或有餘裕更換衛浴設備的話,也可以選購廠商的最新節水機型。

福岡市水道局也以圖示的方式,教大家多家選用省水設備。圖片來源:福岡市水道局

有些家庭主婦聽到節水設備,會疑慮洗淨力的問題,但像國際牌的節水馬桶,儘管用水量不到傳統型的一半,仍強調洗淨力不減;TOTO的節水蓮蓬頭,也在最適流量(最好使用與最有感覺的流量)的標準上,以空氣混入水滴、大水滴化的方式,減少3成5的用水量,若是再搭配手把開關的款式,可以減少48%。

※ 影片:國際牌節水馬桶

跟日本政府宣導節電時,是站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是會更好的基礎上來做一樣,日本民間廠商也似乎一眼就看穿消費者的疑慮,在仔細說明節水的貢獻時,不忽略「便利」、「感受」,或許有人覺得反樸歸真才是正途,但像這樣的節水之道,也不失為一種方便法門吧。


反映真實成本 水價調整一致化6月底送審

$
0
0
本報2015年6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灣水價有兩套計算方式,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為讓兩者水價計算方式拉近差距,經濟部、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及台灣自來水公司已成立平台推動,4日由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主持召開第1次專案會議,會中就北水處所提「水價計算公式及詳細項目修正案」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月底有望將修正案提送至「經濟部自來水水價評議委員會」審議。

翡翠水庫在石碇的集水區。攝影:莫聞。(本報資料照)
未來水價將反映保護水源、水質供應等真實成本。圖為翡翠水庫石碇集水區。攝影:莫聞。

依據《自來水法第59條,自來水價之訂定,應考量自來水供應品質,以水費收入抵償所需成本,並獲得合理利潤。

在成本項目,包括原水費用、淨水費用、供水費用、業務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營業費用等7項,其中原水費用較以往新增了保護水源所需的費用;另外,也將考量未來幾年營運所需的成本,以及如乾旱以及因應乾旱所需的費用的經營風險,以平衡自來水事業經營之需要。

依《自來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自來水價之訂定……計算公式及詳細項目,由主管機關訂定;其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訂定者,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因此會議就水價公式結構詳細項目檢討後,預估6月底由經濟部召開自來水水價評議委員會審查定案。

未來水價公式定案後,北水處將接續進行水費表的調整,由台北市政府核定,再報經濟部備查後實施。

調整方向將朝向「拉大水價級距」,讓用水較多者負擔較高;以及「兼顧弱勢、對社經衝擊最小及提升服務效能」來研議,對於基本生活用水量應以較低單價水費,保障其生活必需水量;但對於用水量大的用戶,則應以累進用水量加大差價,以反映自來水成本與公平正義。

由北水處供水的區域(台北市全區、新北市中、永和以及新店)部分用戶將面臨水價調漲的處境,北水處網站也提供「水價調整專區」說明,供民眾參考。

註釋依據《經濟部自來水水價評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第1條,經濟部為審議自來水水價有關事項,特依《自來水法》第60條規定,設置自來水水價評議委員會。

國家成炒地皮幫兇 竹北農民找特偵組捍衛土地正義

$
0
0
本報2015年6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新竹竹北農地未徵收已開賣,每坪8萬元,1公頃上億元,這些炒地行為,是行政院核准的國家重要建設?耕田超過一甲子的81歲老農陳發生,日前才獲得全國模範農民,而陪伴他多年、種出好米、具有公益性的良田,卻面臨徵收,成為目的不明的產業園區。

5月,國發會與行政院在未通知在地農民的情況下,通過「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為國家重大建設,審議過程黑箱不透明,逼得農民再度北上。昨(4日)在行政院前以稻穀排出「土地正義」,要求行政院長毛治國出來面對;隨後前往特偵組按鈴申告、具狀起訴。

竹北農民再北上爭取居住耕種權,拒絕假經濟發展之名真炒地的台知園區。
竹北農民再北上爭取居住耕種權,拒絕假經濟發展之名真炒地的台知園區。攝影:廖靜蕙。

竹北農民帶著昨天才從當地電線桿上蒐集來的仲介廣告牌,指出在行政院、新竹縣政府與地方黑金派系的聯手炒作下,當地農地價格節節上升,現在又要以都市計畫與區段徵收程序,徵收農民的良田與家園。

仲介業者明知是田地,卻因為台知園區開發有恃無恐炒作地皮,當地居民表示,短短幾年間已經從每坪3萬開價到8.5萬。
因台知園區開發有恃無恐炒地皮,短短幾年地價已從每坪3萬開價到8.5萬。攝影:廖靜蕙。

新竹縣長邱鏡淳4月在縣務會議上公開表示,已當面向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政務委員蕭家淇撂狠話,台知園區不過關,明年大選就要「棄藍投綠」。經媒體報導,幾天後國發會火速通過本案為國家重大建設;5月初簡太郎會簽核定,效率令人瞠目結舌。

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直批,執政黨為了選舉利益,拿人民的家園土地當籌碼交換政治利益。

竹北璞玉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提出訴求,包括譴責行政院長毛治國、秘書長簡太郎及國發會,以無法源依據的國家重大建設行政審議程序,規避土地徵收條例「特定農業區原則上不得徵收」之規定。他們認為「台知園區」本質上為地方提出、地方執行的「都市計畫」,根本不符「國家重大建設」之定義,行政院應撤銷核定。

所謂「國家重大建設」的標準,在法律上完全沒有規定,卻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後門條款,農團認為應立即重啟「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刪除不當條款,確實避免浮濫徵收優良農地。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即質疑,「國家重大建設」核定公文中以近乎空白授權的方式交由內政部恣意認定重大建設的範圍,那麼以後任何地方開發案,是否都可以循相同模式向中央要求重大建設的核定,待核定後再來任意擴張範圍?

陳義旭說,「台知園區」預計徵收447公頃土地,其中作為產業用途的面積僅有13%,可供縣府標售標租的住商區卻高達3倍之多,且所謂的「產業」內容一變再變,「廠商需求」也僅以發放問卷的方式草率認定。目前竹北農地1坪已漲到8萬多元,根本不是正常農地的價格,「如果這不是炒作土地,什麼才是炒作土地?」

徐世榮以周邊都市計畫發展數據指出,高鐵特定區發展率為73.3%、台科大案為70.41%、縣治3期更僅有56.23%,皆未達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所要求之最低80%的水準。

至於「產業需求」不僅語焉不詳,本案周邊以相同產業為目的所設置的矽導研發中心與台元科技園區,迄今仍有超過60公頃的閒置土地可供利用。

「土地徵收是對人民權利的完全剝奪,因此必須通過最嚴格的公益性、必要性、最後手段性的檢驗後才能動用,絕對不是多數人同意就可決定。」徐世榮說。

與會農民要求行政院撤銷本案重大建設的核定,並責成內政部否決本案都市計畫,農委會堅守保護優良農地之立場,不得解編本案特定農業區。

打造竹屋新時尚 到峇里島一定要造訪的「綠村莊」

$
0
0
本報2015年6月5日綜合外電報導,林翊婷編譯;鄒敏惠審校
TEDxUbud
埃落‧哈迪(Elora Hardy)。圖片來源:TEDxUbud

「在過去,如果不是窮到不行,或是身處鄉野,你根本不會想要住在竹子建造的房子裡。」Ibuku創辦人哈迪(Elora Hardy)在一場TED演說中表示。

據世界知名建築網站《ArchDaily》介紹,哈迪原是美國三大設計師之一唐娜·凱倫(Donna Karan)旗下的品牌設計師,但現正帶領一間印尼公司以大量便宜、永續的竹子,在峇里島建造前衛、奢華的建築物。

哈迪認為,竹子是理想的建築材料。她解釋說,竹子具有混凝土般的抗壓性,又兼具鋼筋般的抗拉強度,可以耐震,也易於搬運。「因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僅需少數人工搬運,甚至一位女性就可以完成。」哈迪笑著說。

此外,竹子也是傳統木材的永續替代方案,除了讓裸露的森林得以有喘息的機會,竹子的成長還相當快速。哈迪說她曾看過竹子在一個星期內長高了1公尺;有些種類一小時可以長高2英尺,或甚至每天長高1.5公尺。

了解到竹子作為建材的巨大發展潛力,儘管在紐約有著大好前途,受到父親的啟發,哈迪還是辭去時尚圈的工作,回到印尼蓋房子。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印尼峇里島的「綠學校」(Green School)。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哈迪的父親第一次使用竹子當建材,是用於當地「綠學校」(Green School)的建築中,而這也是其對峇里年輕學子的承諾,給當地學童一個永續的學習空間。

受到綠學校及附近全部為竹子打造的「綠村莊」(Green Village)所啟發,哈迪依照傳統的設計、採用被動式空氣調節原則,持續建造永續、易於維護且融入當地文化的建築。

印尼峇里島的「綠村莊」(Green Village)。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印尼峇里島的「綠村莊」(Green Village)。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自16世紀起,竹子便已是全世界熱帶地區的建築材料,也是新興建築或室內裝修的材料。然而直到近日防蟲技術有進一步突破前,人們普遍認為竹造建築屬於一種臨時搭建的結構,因為竹子最終將被蟲子及白蟻蛀蝕。

不過,Ibuku克服了這個困難,採用低毒性的硼作為解決方案,讓蟲蟻難以消化竹子。

但在全竹建造的理想上,並非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上廁所的聲音仍然是一個難題。「我最後搜尋了『馬桶沖水聲音姬』。」哈迪說,「有一些事情我們仍在努力,但是我從中學到的事情是,只要我們使用得當,竹子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綠村莊。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西部水泥礦案開始佈局 環委:環境影響難切割需合併審查

$
0
0
本報2015年6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4日下午,環保署對亞洲水泥所提出石灰石礦產復採一案進行環評審查。本案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金山里及玉山里地區,與羅慶仁及羅慶江分別擁有的兩個礦區屬同一位置,設備及道路共用、水泥均供亞洲水泥使用。環評委員認為其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無法切割,建議經濟部礦務局協調3案合併提交環評審查,否則難以評估。

亞泥第5640號礦業權所在位置。鄰礦A即為羅慶江所領臺濟採字第5647號礦區,鄰礦B為羅慶仁(代表人)等所領臺濟採字第5645號礦區。資料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
鄰礦A為羅慶江所領臺濟採字第5647號礦區,鄰礦B為羅慶仁(代表人)等所領臺濟採字第5645號礦區。資料來源:環境影響說明書。

礦業歸西悄悄復活 環團提政策環評

政府於1986年推出「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引導水泥產業東移。2009年,礦務局一度公告解除西部12個石灰石礦礦業保留區,恢復開採。消息曝光後,引發各地強烈反彈,加上莫拉克颱風來襲,全台重視環境與水土保持的呼聲極高,礦務局又將12個保留區全數劃為礦業保留區

但在2013年,經濟部參照新竹縣政府建議後,又再度公告解除新竹縣轄區內石灰石礦業保留區,同時也開始審核礦業權申請設定案。當時,並未引發關注。直到今年4月9日羅慶仁(代表人)等所領之第5645號礦業權申請核定礦業用地案進行環評審查,亞泥重新開採西部石灰石的佈局終於浮上檯面。

截至目前,礦務局共受理4件申請案,其中2件已送交環評審查(即本日所審之亞泥第5640號礦業權,與4月所審之羅慶仁第5645號礦業權)。另2件申請案據推測,一是與前兩案相鄰之羅慶江第5647號礦區,另一申請案目前無法得知。

地球公民基金會潘怡庭指出,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的情況下,民眾已經知道水泥業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新竹石灰石礦礦業區的解禁,實際是開啟水泥產業西返之先例,應對此先進行政策環評,並在政策環評前停審所有採礦案。

綠黨、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於環評前共同召開記者會。
綠黨、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於環評前共同召開記者會。攝影:陳文姿。

三案同一地 合併審查無可避免

本礦(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領臺濟採字第5640號礦區申請核定礦業用地)申請面積約26公頃,為玉山石礦之舊礦場。石灰石可採礦量約482萬噸,年產量66萬噸。開發單位承認,未來本礦及2個鄰礦外運的之礦石全數均由鄰礦的索道系統運輸。同時,本礦的東北側因與鄰礦相連,未設緩衝帶。開發單位指出,將會把連接處設為不開採區,但委員認為並不符合礦區規定。

地球公民基金會呂翊齊質疑,3個礦場所有道路,運輸設備都相同,為何切割成3分環評?假若一個礦場通過,另一個沒過,該如何處理?環評委員討論時也認同,3案分開,對生態的影響無法評估,合併是必然的。並且,倘若一案進入二階環評,另一案沒進,也很難審查。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15 條規定,同一場所,有2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但該法規並無強制性,且3案分屬不同開發單位。最後環評委員希望礦務局做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能協助輔導廠商合併提案。

本案最後請開發單位宜與鄰礦合併再審,並對擋土牆龜裂、鄰近潛勢溪流、有無背離水泥東移政策、過往採礦過程復育成效、下游水質影響及民眾參與監督礦場之機制等問題提出進一步說明。

三礦場相對位置圖及鄰近的土石潛勢溪流,點圖可放大。資料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3礦場相對位置圖及鄰近的土石潛勢溪流,點圖可放大。資料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安全與開發的拉鋸

新竹立委徐欣瑩派代表到場關切。她指出民眾陳情,當初亞泥曾在關西開採石灰石留下的四分子捨石場恐有龜裂走山、也憂心過往飲用水受到汙染、爆炸時有飛石,粉塵落在果樹上影響農作收成等問題。只要4項問題能獲得保證,則認同採礦有助於帶動地方發展與就業。關西鎮民代表劉德樑、玉山里黃譽仁里長、金山里羅金基里長及亞泥新竹廠企業工會代表也都到場表示支持開發。

金山里居民羅政宏請問民意代表,有什麼權力可以決定在地居民的生死。他說:「我們土石流的隱憂,飲水的污染不是你們能瞭解的。」金山里居民宋明光控訴,1990年亞泥在該地生產石灰石,破壞水源導致居民沒水喝;1998年亞泥炸山時,炸到他家,答應的保險、健檢都沒做,礦區還曾發生6人被炸死的意外。他懇請大家不要再忽視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金山里居民帶多項證據指控亞泥在原地的舊礦區曾發生土石流及水源問題;攝影:陳文姿。
金山里居民帶多項證據指控亞泥在原地的舊礦區曾發生土石流及水源問題;攝影:陳文姿。
亞泥舊礦區土石崩落,沖毀居民田地。資料來源:新竹關西金山里居民
亞泥舊礦區土石崩落,沖毀居民田地。資料來源:新竹關西金山里居民。

新竹縣政府代表認為本案可使礦產資源有效利用,並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繁榮地方經濟,增加稅收等。當縣政府代表陳述「以前本案開採的作業並沒有發生礦災或土石流」時,旁聽民眾譁然,指責「說謊」。宋明光補充,「我嬸嬸的弟弟就是在礦場被炸死的。」

新竹縣議員周江杰提醒,不要忘記10年後,15年後,這些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一樣會消失,而現在關西正在追求永續的觀光發展,也將隨石灰石開採全部泡湯。

水泥業節能減碳? 還是挖土賣外國?

亞泥代表指出,新竹所生產的石灰石將全數供國內使用,不再需要自東部運輸或國外進口,是「節能減碳」的做法。此言一出,群眾抗議四起。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水泥製成中,旋窯須燃燒煤炭,產生大量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碳污染物,造成酸雨、臭氧、PM2.5及溫室效應,均為空氣污染物。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謝孟羽律師指出,歷年來都是供過於求,到2014年,還外銷349萬噸,並且水泥開放進口,所以沒必要開發石灰石礦。此外,亞洲水泥每年超過30%以上外銷(2014年是31.82%),為什「挖台灣的土賣給國外的人」?

亞泥水泥及熟料生產及銷售表,點圖可放大。資料提供:謝孟羽。
亞泥水泥及熟料生產及銷售表,點圖可放大。資料提供:謝孟羽。

自從「看見台灣」的影片推出,美麗山谷間水泥開採斷頭山的景象令群眾驚愕、不敢置信。然而,台灣人熱愛使用水泥。根據天下雜誌2012年的報導,1993年台灣每人每年水泥使用量到達高峰,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3倍。台灣需要怎樣的水泥產業,全民都應思考。

【糧家賦女】芒種:停格的稻浪

$
0
0
作者:李慧宜

※ 陽曆6月6日前後,稻子已經結實成「種」,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故稱芒種。

從去年9月19日水利署發現颱風雨量不足開始,到今年5月25日,水利署宣布台南降為一階限水、高雄解除限水降為水情稍緊的綠燈為止,整整乾了8個月的旱季,創下台灣68年(有紀錄)以來的紀錄,而解除旱象的大功臣,正是在5月底延續了一星期把台灣灌飽飽的梅雨鋒面,整個台灣,從南到北,莫不雨露均霑。

跟微風吹拂下的稻浪比較,這一大片風雨後停格的稻浪,顯得壯烈許多。攝影:李慧宜

對世紀旱災來說,這波梅雨,真的很補。農村入夜後的蟲鳴蛙叫,「聲」猛有力有如開趴歡慶,乾涸的高屏溪滾滾濁水與日俱增,5天內河川流量飆漲上千倍,連高雄一直以來鎮日灰濛濛的天空,在梅雨稍歇陽光露臉的短暫時刻,也變得藍白相間清晰透淨(其實不少工廠也趁機大排特排,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翻開每天的報紙,新聞標題振奮人心,「水情轉好」、「水庫進帳」、「旱象有解」、「解旱大利多」......可是,我們家,稻子還沒有割呢!我的婆婆每天屋前屋後來回踱步望天興嘆,「啊哉!這下子美濃的禾仔仰介煞*1啊?」

在美濃,梅雨落下的第一天是5月20日,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這一天原本是我們家收割稻穀的日子,但是卻因為大雨,割稻行程被迫延期。5月27梅雨離開的第一天,我開車帶著小樂四處晃逛訪友巡田,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黃澄澄的阿勃勒依然高掛枝頭,綠葉在湛藍的天色下特別顯眼,可是入目所及,美濃的稻子,幾乎全倒,嚴重的是整片田的稻株往同一方面緊趴地面,受害較輕的是迎風面之處倒趴一整排直到被田埂撐住才停下,還有一些倒伏方向立體洶湧如風似浪,真實紀錄下大雨滂沱強風吹襲那一刻大自然的力量。

成熟後的稻子一旦倒伏,在溼度、溫度的交互作用下,非常容易發芽,一旦發芽,這一季的收成就會變成飼料米了!攝影:李慧

一邊開車、一邊拍照,遇到的農民只有兩種,一種是還沒有排到割稻機的人,他們面如苦瓜呆立田邊,一種是割稻機已經下田的農民,他們目光銳利意志如劍正推著轟隆隆的大怪獸在田中搶救稻穀。30多台割稻機,在美濃平原上奮力割、拼命跑,如果說一部新型割稻機,平均一天可以收割3、4公頃以上的面積,那麼美濃一天就可以收到上百公頃的稻田。

美濃區農會供銷部主任劉相登說,「前天晚上(應該說5月31日凌晨),我們小姐收穀收到早上4點才回家,我是5點回家洗澡,8點又回到米廠上班。」我問他,「那這一天,美濃區農會收了多少稻穀?」他抓抓頭,「從來沒有這麼多,創紀錄,總數是1640公噸,1570公噸是公糧,70公噸是良質米。」

1公頃平均可以收割10公噸溼穀,那1640公噸產量對應的收割面積即是164公頃,也就是說,2015年5月30號締造紀錄的這一天,美濃一共收割了164公頃的稻田(1公頃是3025坪,約莫50萬坪)。在小島小農的台灣農村裡,這樣的產量和面積,有些嚇人。但不只美濃如此,全台灣稻農都在想辦法追高單位產量,而且一遇到雨天,非得搶割保住這一季的收成不可。

等待繳穀的車龍。新型割稻機越來越厲害,速度快又靈巧,一遇到下雨搶著收割的時候,就能展現其效率,可是收割完後烘乾、倉儲的流程不變,導致雨後割稻的當晚,總是免不了要大排長龍等待繳穀。攝影:李慧

一般人看到倒伏,會覺得是天災難測,農民真難為,只能看老天爺吃飯,但其實稻子倒伏的背後,還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推波助瀾,那就是全世界只剩台灣還在推行的公糧收購制度。

所謂公糧收購,根據政府政策的說明簡要來說,就是基於穩定糧食價格、保障農民收益,政府每年會編列預算來收購稻農所耕種的稻米,每公頃收購的乾穀數量,計畫收購額度是2,000公斤,每公斤26元,輔導收購額度為1200公斤,每公斤23元,餘糧收購額度3000公斤,每公斤21.6元,其他不在額度內的收成,全部以私人糧商的收購市價計算,約莫每公斤10元到15元之間,因此如果一個農民種一公頃稻作,在無天災人亂的豐年之際,他一年至少可以有14萬4400百元*2的收入。

這筆錢是農民的保障,可是跟現今台灣收入水平來比較,種了3025坪的稻子,一年只有收入14萬餘未免太少,所以如果要增加收入,那就得想辦法增加產量,只有產量越多,收入才會增加,因此形成了一種搶種風氣,每個農民都費盡心思挑選高產量品種,撒盡肥料為的就是創造每個單位的最高產量。

可是如人一樣,吃太多太飽變胖變不健康,稻子的下場,就是熱天病蟲害、雨天一片倒伏慘狀,所以說,倒伏是天災嗎?如果一期稻作遇到梅雨倒伏、二期稻作遇到颱風倒伏,只要雨下大一點、下多一些,稻子就倒伏,而且年年都在倒,這還可以說是天災嗎?老實說,在我看來不是,那絕對是制度誘導的結果。

發芽的溼穀、欲哭無淚的心情攝影:李慧

或許,將近半世紀前開展的公糧收購制度,立意良善,可是原本自給自足的台灣主食稻米,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遊戲規則下,政府被迫年花百億推動休耕政策降低生產面積,卻又一樣年花百億推動公糧收購制度支持農民種稻,一手休耕、一手收購兩相矛盾的制度,來來回回花了將近一年200億的支出,再加上在加入WTO後,每年開放14萬餘萬公噸的稻米進口,台灣自產稻米庫存嚴重,浪費的絕對不僅僅是田間倒伏的稻子而已。

稻農收入不是比高是比低、務農價值受到漠視,稻米是糧食過剩的主要農業品項,從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角色,搖身一變成為台灣農業發展中最沈重的負擔,我不禁要說,這年頭稻子的倒伏不是因為風雨,而是來自於台灣政府臣服已久的全球化潮流,是這股浪潮,每年趁著梅雨和颱風,吹出台灣農村裡那一道道停格的稻浪!

稻子可以說的故事很多,稻作的農村文化、稻農的生產智慧、稻業的環境管理和生態效益、稻豆輪作和稻麥輪作的嘗試,甚至是百年前稉稻育種所呈現的台灣被殖民史與20世紀下半葉飲食西化的變遷,實在說不完。今天是「芒種」,梅雨季剛過,無論倒或沒倒,美濃的稻子已經收割泰半進入尾聲,「停格的稻浪」只是試圖透過田裡的倒稻,抽絲剝繭讓大家更加了解,景象背後的真相!

全球化浪潮吹出農村裡一道道停格的稻浪!攝影:李慧
 
註1:仰介煞,就是「怎麼辦」。
註2:2000公斤*26元+1200公斤*23元+3000公斤*21.6元=144,400元。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