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紐約行動餐車搭上混合動力風 清淨健康兼顧社會關懷

$
0
0
作者:Green Inside

※ 本文轉載自 Green Inside

不論台灣或國外,路邊攤提供人們快速又便利的美食。今年夏天紐約街頭即將出現新一代的行動餐車:改良自混合動力車的能源系統,讓它顯著減少噪音、空污與溫室氣體排放。

圖說:新世代混合動力環保餐車
圖片來源:MOVE System

紐約街頭估計有8,000台餐車;這些使用傳統柴油發電機的餐車,不論對環境或健康都是種危害。當地MOVE Systems公司與合作市政府,將於今夏推出MRV 100的太陽能混合動力餐車。這套混合動力系統由太陽能板、電池與壓縮天然氣(CNG)燃料系統構成,它可以減少95%的氮氧化物與60%溫室氣體排放。MRV 100還可以使用路邊的汽車充電樁,進一步減少環境影響。

餐車寬5英尺、長10英尺、高8英尺,攤商可使用更多的空間。在2/3的操作時間裡不需要發動機,這樣能使工作環境更安靜。同時,車上配備冷藏系統,確保食物新鮮。這座輪子上的廚房,可以和飯店廚房有一樣的品質和設施,甚至還有連網付款功能。

透過太陽能板或充電樁為廚房提供電力(圖片來源:MOVE System)
圖說:透過太陽能板或充電樁為廚房提供電力
圖片來源:MOVE System

MOVE Systems公司表示,混合動力餐車的成本約在1萬5千到2萬5千美元之間。試辦方案將提供免費前500輛混合動力餐車給有興趣的攤商,其中一百輛更是特別保留給殘疾退伍軍人申請。

MOVE Systems公司希望能透過這個方案,建立更清潔也更綠色的街頭餐飲生態系統。所需的經費並非來自市政府,而是透過捐款與私人企業夥伴關係來募集。

「餐車攤商這類型的小型自營商是紐約市經濟的骨幹,並且編織了我們的社區關係。我們期盼看到試辦方案的成果,也感謝MOVE Systems公司重要的努力」紐約市政府發言人如是說。


522生物多樣性日 與世界一起守護人類未來

$
0
0
本報2015年5月22日台北訊,洪郁婷、彭瑞祥報導

科學家每年都會發現上千種的新物種,代表著地球仍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生物,不過同時卻有些物種正面臨絕種的危機。然而,當一個物種消失了,影響到的絕不僅是單一物種,而是整個生態系的平衡,這就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之處;更重要的是,這和人類長遠的福祉和永續發展,關係密切。

每年522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聯合國高舉「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Biod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主題,傳達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都是緊密相連的,因此生物多樣性是否能永續發展,與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舉例來說,人類無法單靠自己存活,食物來源必須仰賴其他生物的供給。

響應世界保育脈動,林務局也和民間合作,串連地方政府政府在全台辦理系列活動,首場邀請台大地理系教授王鑫,在台大農業陳列樓的「綠色行動.永續未來」系列演講揭開序幕,並推出《台灣桃花源-看見里山》一書,介紹國內近年推動里山倡議極具成效之案例,希能有更多團體加入推動。

生物多樣性 是人類財富、健康和福祉的共同基礎

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與會國共同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全球第一個保護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公約,一開始將公約生效的日子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1年,聯合國決議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每年的5月22日,並延用至今。每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皆有不一樣的主題,針對主題舉辦相關活動、學術研討會,向民眾傳達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015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Decade on Biodiversity)

不過因人類破壞棲地、汙染環境、基因改造、引進外來種等,不僅破壞生態平衡,對於物種的影響也極大。例如人類為了自身需求,大量開採石油,而在開採石油過程產生的鹵水,其所含鹽份是一般海水的10倍。石油開採業者會將鹵水排進污水貯存槽,不過仍可能滲出或因其它意外而污染當地水源與生態。

此外,人類的飲食習慣也讓許多物種面臨滅絕危機,例如許多人喜愛吃生魚片,且因使用如三層流刺網、底拖網、電魚等不永續的漁法捕魚,造成漁獲量越來越少,更讓太平洋黑鮪魚從暫無危機的物種,躍升為易危物種。

啟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最終害到人類自身

根據科學家指出,地球上已有75%以上的物種消失,正走向第六次大滅絕,地球曾經歷五次大滅絕,都是由地質或天文災難事件造成。然而,下一次的大滅絕將會是因為人類。

若一個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組成越複雜,生物之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牽制、相生相剋,才能使生態維持平衡,並且不會因為少數幾個物種的變動,而引發生態系重大的改變。

人是自然組成的一部份,與其他生物間應共存共榮,我們可以透過設立保護區,保育棲地和生物等行動,減緩熱帶雨林、濕地消失的速度,也能避免物種不斷減少,以保障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

保護機會  認識生物多樣性  採取行動!

國內相關活動方面,林務局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地球上的各種生命和生態系統,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健康和福祉的基礎,沒有健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人們的生計、生態系統服務、自然棲地和糧食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串連規劃了豐富的系列活動,包括「看見生命.展現生命」攝影展、賞鳥、賞蝶生態解說導覽活動、昆蟲多樣性保育、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等多元類型的生物多樣性內涵。

主題活動如下:

  • 5月22日~6月6日於台大農業陳列館三樓辦理「綠色行動.永續未來」6場系列演講。
  • 5月22日~8月31日於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及台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辦理「看見生
  • 命.展現生命」用鏡頭記錄生命特展。
  • 6月3日~6月4日於台灣大學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辦理「昆蟲生物多樣性保育與資源
  • 永續利用國際研討會」。
  • 9月23日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辦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發展: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
  • 詳細內容可看專屬網站http://www.swan.org.tw/activity/2015/biodiversity/east.html

另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舉辦生物多樣性相關講座,包括:

暖化高溫難適應 研究:冷血動物先遭淘汰

$
0
0
本報2015年5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加州柏克萊大學和舊金山州立大學學者的研究報告,許多蜥蜴和昆蟲等變溫動物因為演化速度不夠快,難以適應氣候變遷,極可能滅絕。

圖說:蜥蜴。圖片來源:wwarby

全球暖化 挑戰變溫動物極限

變溫動物,又稱為冷血動物,由於無法調節體溫,對環境溫度相當敏感,而氣候暖化正在挑戰牠們的極限。

變溫動物只能忍受比體溫正常範圍稍高一些的溫度,否則會過熱死亡。「根據預測,全球暖化會導致許多物種絕種和數量減少,尤其是生理彈性較小的物種。也有研究發現,全球各地都有物種往高緯度和高海拔等較冷地區移動的現象。」研究作者群之一的Alex Gunderson博士說。

變溫動物所能適應的溫度範圍很小,此外,氣候暖化也可能導致溫度變化的頻率和幅度增加,導致其物種存續狀況受到威脅。

「氣候暖化後,變溫動物生活環境的氣溫接近牠們可存活的極限。動物有一定程度的適應溫度的能力,科學家希望牠們可以調整生理狀況適應暖化。但彙整了數百種物種的數據後,我們發現變溫動物所能調整的幅度很小。可說是沒有適應溫度的能力。」Gunderson說。

「變溫動物靠天吃飯。依牠們適應高溫的能力,很可能在氣候變遷之下被淘汰。」

陸生變溫動物風險更高

Gunderson說,即使是能適應氣候變遷的變溫物種,生活也會產生劇烈變化。許多物種必須因此遷徙至較冷的地方,或是改變行為。

研究也指出,爬蟲類和昆蟲等陸生變溫動物面臨的風險,比魚類和甲殼類等水生變溫動物高。

Gunderson和共同作者Jonathan Stillman的後設分析研究分析了112份物種溫度適應的研究,涵蓋232種物種,包括兩棲動物、蜥蜴、昆蟲、魚類和甲殼類動物,並刊登於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生物學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生生不息】生孩子學問大 野生動物教你最強野地5式

$
0
0
本報2015年5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 編按: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物種,這些各式各樣的生物,都擁有自己獨門的交配繁衍招數。本文除了一探動物交配的多樣性,【生生不息】系列報導還要帶你了解氣候變遷與人口爆炸,究竟對繁衍後代有何影響?

交配是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終身大事,但世界上物種千百種,地上爬的、天上飛的、海裡游的,牠們有甚麼獨門絕學一定終身?根據live science的研究,動物的地球最強野地5式即將揭曉!

鱷魚。圖片來源:Martin Lopatka

水蛟龍式:鱷魚怎麼做

尖牙利齒、一身鱗甲的鱷魚,有著和兇惡外表一樣嚇人的交配模式。雖然世界上 23 種鱷魚各有各的絕招,但也有大家都愛用的招式:跳舞當前戲。前戲時雄鱷魚會先在水面上吼叫,產生人類聽不到的低頻呢喃,並用吻部拍擊水面或是扭彎身軀。當雌鱷魚更加靠近時,雄鱷魚可能會釋放一種油性麝香漂浮於水面上,誘惑雌鱷魚。

配成對的雌雄鱷魚,會開始溫柔地摩擦彼此的吻部和背部,攀爬到彼此的背上或吹起泡泡。這樣的求愛過程有時要耗上幾個小時。當一切感覺都到位後,雌雄鱷魚會開始互相纏繞扭轉,試著將彼此的泄殖腔對齊,一旦對上了,雄鱷魚就會在幾秒內用原先隱藏起來的陰莖讓母鱷魚受精。

飛天式:蝙蝠怎麼做

身為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蝙蝠交配的招式當然是獨步全球。

蝙蝠。圖片來源:Michael Pennay

冬眠型的蝙蝠物種在每年渡冬季開始前,會大批湧入冬眠地點,以眼花撩亂的飛行技巧和初次見面的心儀對象玩著追逐遊戲。

不過有些蝙蝠物種不喜歡集體求歡,例如菊頭蝠,是由雌蝠造訪雄蝠的寢居,一對一私下互動。

樹棲型的蝙蝠做法又不一樣。鎚頭果蝠的雄蝠會在河岸的樹上排排站,向路過的雌蝠美眉「鳴叫」求愛。另一種雄鞘尾蝠則是會在雌蝠前面盤旋,一面散發誘人的費洛蒙,一面展示自己的飛行英姿,吸引佳人的青睞。

另外還有些種類的蝙蝠會用倒吊的姿勢交配,有些則會在洞穴岩壁上或岩石裂隙裡進行。雄蝠會從後方熊抱雌蝠進行交配,然而雄蝠之中有的是三秒俠,有的是七次郎,維持的時間長短不一,有時可能還很吵。

另外研究者還發現,雌短吻果蝠會對雄蝠進行口交,好讓雄蝠更持久。印度狐蝠則是雄蝠對雌蝠進行口交。

深海式:大白鯊怎麼做

大白鯊的交配行為可說是保密到家。連科學家也不知道大白鯊怎麼辦事的,因為從來沒有人目睹過。

大白鯊。圖片來源:Michael Heilemann

根據現有研究,大白鯊在15歲時會達到性成熟,雄鯊具有腹鰭特化出來的交接器 (clasper),會在交配時伸進雌鯊體內。

根據對其他種鯊魚交配行為的觀察,研究者推測,雄大白鯊必須先咬住雌鯊接近頭部或胸鰭的部位,才有足夠的槓桿力讓交接器插入雌鯊體內。雌鯊受精後,會展開為期兩年的遷徙,這可能和長達18個月的妊娠期相關。

母鯊生產之後就會回到繁殖水域另尋新歡,幼鯊則會留在近海水域直到1歲。至於公鯊,則似乎會每隔一年造訪瓜德羅普島(Guadalupe Island)外的繁殖水域。

八爪式:黑寡婦蜘蛛這樣做

黑寡婦蜘蛛的稱號由來,是因為人們相信雌蛛在交配之後會把伴侶吃掉。但是蛛形綱動物的交配行為並非都落得如此下場。

蜘蛛黑寡婦。圖片來源:theloushe

在所有約3種的黑寡婦之中,雄蛛的體型通常不到雌蛛的一半。雄蛛在性成熟後會織出一張小小的「精液網」,把自己的精液排放在這張網上,並用精液包覆自己的觸肢(在口器旁的兩個附肢,看起來就像小小的螯或較大的觸角),然後開始尋找雌蛛交配。

當性成熟的雌蛛出現時,雄蛛會在走動時拉扯網子發出顫音,並在網子上跳起求偶舞。雄蛛會小心翼翼地接近雌蛛,然後開始輕拍雌蛛的身體。最後,雄蛛的觸肢會刺進雌蛛位於腹腔的生殖腔開口,接著在完事之後立馬逃走,畢竟雄蛛也是會擔心自己成為事後點心的。

雙頭龍式:袋鼠怎麼做

袋鼠全年都能繁殖,但求愛旺季是晚春到早夏之間。

袋鼠。圖片來源: __db_

雄袋鼠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交配期間變得非常愛找人「定孤枝」。開打之前,「雄袋鼠會用自己的胸膛摩擦草地或灌木叢,然後用尾巴和腳趾立起身子,同時發出嗥叫和格格聲。」

澳洲雪梨大學的生物學家米勒(Emily Miller)表示,牠的對手可能會彎低姿態、發出咳嗽聲來表示棄權。但如果對手直接回擊的話,一場激烈的拳擊賽便如火如荼展開,直到輸家落荒而逃。

勝利的雄袋鼠取得交配權後,會用自己強壯的手臂從背後一把抓住雌袋鼠,然後展開50分鐘的交配。有趣的是,雌袋鼠共有3個陰道,中間的用來生產,兩側則用來和雄袋鼠長長的雙頭陰莖交配。

惡地出好果 草生栽培Hold住珍貴土壤

$
0
0
【地質公園】利吉惡地形的故事:產業篇
本報2015年5月22日台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以生產芭樂、釋迦以及芒果聞名的利吉村,春天是忙碌的採果季節。3月晴朗的天氣反映著果農的心情。利吉惡地形看似光禿裸露、寸草不生,卻蘊藏釋迦、芭樂、芒果等區域重要產業,生產的果實,令人意外格外甜美;生活在惡地,豐富了利吉分校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而果農們跟著台東農業改良場學習草生栽培,力圖保護環境的心意,要讓產業得以永續。

蔡鴻謨的果園,以草生栽培維護環境。

鳳利釋迦好吃 要產業也要顧環境

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蔡鴻義剛採收的鳳梨釋迦正忙著包裝分箱,倉庫堆疊著一箱又一箱即將外銷到中國的產品,這些釋迦經員工小心翼翼的檢查,偶爾以空氣壓縮機,以強風清除果實上的介殼蟲、螞蟻及其他雜質,再層層包裝,不敢稍有差池。

當朋友來訪時,他大方的拿出剛採收的鳳梨釋迦給賓客品嘗。切開的果實香味撲鼻,他特別要賓客留意Q彈口感。

Q彈香甜的鳳梨釋迦,傳說只有惡地才有!「這是惡地才有、別的地方種不出來的口感!」一口咬下更是汁液流竄,甜度直逼蜜糖,他得意的說,這種甜度要配白開水了!是不是真因惡地形如此香甜Q彈?科學家可能需要更多研究數據才能下定論,不過造訪的饕客可樂了,是平常在市場買不到的滋味。

鳳梨釋迦造就了當地的產業榮景,另一方面,環境也要守護,蔡鴻義的果園即以草生栽培,維護環境和土地。

當地並不是每位果農都使用草生栽培,勤勞的果農將心力分配在不同的地方,勤於使用除草劑維持「乾淨」,以顯示「勤勞」的美德,結果仍難避免表土裸露,每逢下雨就形成地雨蝕溝,大量帶走表土,環境條件更形險峻。

多一分草生 少一分破壞

但是社區發展協會的幾位成員,有志一同將生產和生態放在天平的兩端,努力維持平衡,前理事長蔡鴻謨即為一例。

年輕時離開家鄉,在台北的汽車公司工作,具有技術及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從職場上退休後,他回鄉專心挑戰另一個「職場」,8年來,他把職場上努力認真的精神,用在果園經營上,種出健康好吃,又具經濟效益的芭樂、芒果。

走進蔡鴻謨的果園,每棵果樹之間保留20尺的行距,營造友善的環境,是讓果樹間不要太過於緊迫。襯映著綠地的果園有如平地森林,呼應著遠山,更構成獨特的景觀。果園內,芭樂正值採收期,珍珠芭樂以及水晶芭樂各有勝場;芒果園栽植4種品種,每一種結果期有些不同,採果期拉長,人力也得以有效分配。

果園內的草種是經過幾次砍草後留下來的原生雙耳草(或稱二耳草、兔耳草),他細數草生栽培的好處,首先是調和溫度、濕度,使植株面對外在氣候變化時,具有緩衝作用、挺得過;其次是水土保持,草生栽培能維持原來的地貌,若用除草劑,遇大雨就衝出雨蝕溝,把表土都沖走;平地或許不明顯,但山坡地更可看出不同之處。

蔡鴻謨的果園。

文獻也指出,草生栽培還會增加土壤有機質、固態氮和含水量增加,使早春地溫較高而夏季地溫降低,緩和微氣候劇烈變化,進而顯著增加天敵種類和數量,使病蟲害降低,為果樹生長提供有利的氣候環境。

蔡鴻謨說,維持草生還有用肥少的優點,而且也有緩衝作用,如果沒有草,下肥之後就直接由植株吸收,但有草會吸收一部分,植株不會直接受衝擊,即使草砍了,肥份仍維持在原地。

目前台南、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及茶改場都開始重視果園的雜草管理問題,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黃文益表示,草生栽培一開始可從不使用除草劑,每年人工割草5~6次,經過4年,選留優勢原生草種,減少其他雜草入侵,例如蔡鴻謨果園中的雙耳草;也可新植如蠅翼草之類的草種作為果園草生栽培之地被植物。

目前台東場致力於果園草生栽培的推動,期待能維護土壤以及環境安全,雖然農民大多只做到部分草生,在特定季節、時間和地點還會使用除草劑,但已減少藥劑對土地的影響。

芒果授粉 野蜂貢獻大

以桶子裝魚骨粉和黃豆粉加水攪拌而成的飼料,為了吸引麗蠅來授粉。提到芒果授粉,蔡鴻謨從農改場網站,調配蒼蠅(麗蠅)養殖配方,每隔50公尺(麗蠅活動範圍),以桶子裝魚骨粉和黃豆粉加水攪拌,魚骨粉有腥味,吸引麗蠅靠近,豆粉提供幼蟲營養;即使如此誘引,授粉情況仍不如理想,去年天氣因素,野蜂發揮了更重要的授粉功能,而養殖蜂不愛芒果的花粉幫不上忙。

從1960年引入的芒果樹,至今仍能生產,果實和年輕時一樣好吃,只是產量減少。健康的環境還常吸引環頸雉來訪,無論是芒果或芭樂,只要生長夠低,就成了環頸雉的美食。面對這個處境怎麼辦?他笑著回答:沒辦法,也不認為需要積極處理。

村內採收完的釋迦樹,修剪之後,剩下光禿禿的樹幹。

釋迦授粉雖然自然界是靠昆蟲,但因公樹和母樹開花時間不同,要形成產業規模則須靠人工。前一天農民先從公花取粉,隔天清早四、五點,到母樹進行授粉工作。

釋迦園機器修枝、砍草,極具效率,讓環頸雉媽媽來不及反應,只好留下未孵化的蛋,以及一股淡淡的哀愁。

環頸雉的蛋來不及孵出,留下淡淡的哀傷。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區域計畫修正 中南部石化產業、水保區列二級敏感區仍是爭議

$
0
0
本報2015年5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22日舉行專案小組會議,第四次討論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當中「區域性部門計畫」與「環境敏感地區」的部分,由於其中涉及中南部地區擴大燃煤與石油產業的部分遭到水資源保育聯盟等環保團體激烈,他們更指出,當局為了炒作集水區3.7%的土地而從環評法、水保法與區域計畫的劃設下手,瓦解了台灣山林水土的命脈。

全國區域計畫在2013年公告實施後,又另案辦理修正作業,補充增列了「區域性部門計畫」、「農地」、「基本容積制度」,也要修正「環境敏感地區」的部分。預定完成後在6月送進環署進行政策環評,並要在12月送行政院備案。營建署強調,此計畫僅是上位指導之用,後續個案仍須進行評估與審查,並非寫在計畫中就絕對會施行。
 

2015-05-22_01-46-48
圖說:會議前環團表達了對中南部石化產業繼續擴張的不滿
攝影:賴品瑀

在區域性公共設施的計畫內容中,經濟部能源局指出,能源設施部分中僅再生能源僅納入太陽能光電,並提出先屋頂後地面,其餘再生能源則因「不穩定」的原因並無納入。

「水庫」一項則更名為「水資源設施」,除了傳統水源地面水、地下水與水庫外,也有再生水、海淡水等新興水源。其中較具爭議的雙溪水庫、天花湖水庫、大安大甲溪水資源聯合運用、鳥嘴潭人工湖、高屏大湖及上下游設施、曾文水庫越域飲水、名竹盆地地下水等,雖然內政部建議刪除,但經濟部卻以「未來不一定有辦法推動」表示個案將分別考量評估,因此堅持仍列入修正案中。

區域產業:自由經濟示範區遭刪 中南部擴大石化業仍保留

至於區域性產業發展計畫中,則有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否刪除與中南部產業發展定位兩項爭議獲討論。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由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目前仍未獲立院通過,且通過時間不明確,因此接受民間團體在公聽會提出的意見,將相關內容從全國區域計畫中刪除。

但在中南部產業發展的發展定位中,是否要以「石化專區」擴大石化業引發論戰。經濟部提出要在高雄小港擴大發展煉油石化燃煤產業,推動「高雄港洲際貨櫃二期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計畫」,並提出增加大林電廠、高雄興達電廠等燃煤發電機組。民間團體指出,中南部空污嚴重,尤其高雄已屬第三空品區,PM2.5與臭氧早已超標,且煉油、石化、燃煤電廠排放有機揮發物與重金屬具高致癌性,不能罔顧鄰近居民。但經濟部工業局堅持保留此項。

工業局表示反對意見多針對污染問題,但環保署已經針對高屏地區空污總量做減量規劃,已有所改進。並表示為了避免未來石化專區確認後欠缺全國區域計畫的指導,因此堅持保留此項。

水保區、歷史街區、88風災區、森林 環境敏感區分組仍有爭議

在2013年公告實施的全國區域計畫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屬第二級環境敏感區域,而遭許多環團提出反彈,要求改列為第一級環境敏感區域,以保護水資源及國土安全。水利署表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目前共有113處,面積約9,000平方公里,是全台灣的1/5,若提升為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雖可透過土地使用管制來幫水源保護,但也將因此造成地方反彈,甚至要求檢討保護區的劃設範圍,擔心造成爭議。

由於擔任會議主席的營建署長許文龍下午另有行程,因此這次小組會議於中午結束,未有結論的環境敏感區分組與農地的部分,預定在六月初再次召開會議繼續討論。

擬定台東縣區域計畫說明會 民眾:讓在地人自己做保護區

$
0
0
本報2015年5月25日台東訊,陽雨山報導

台東縣政府正辦理的「擬定臺東縣區域計畫」,日前完成期中報告,5月18至25日期間,在縣內舉辦十場地方座談說明會,20日下午在東河鄉公所的說明會,將東河鄉與成功鎮的議題合併說明,約有30位民眾到場,有都蘭村民對於來參加說明會,只看到一堆數字,卻無法得到具體的圖面說明而感到憤怒,也有成功鎮民代表認為,鎮民知情參與率低落,應在成功鎮再加開一場說明會,讓被海岸管理法影響到的人民,能夠知道法規的目的,以及如何一起參與保護。

成功鎮與東河鄉的合併場次,現場約30名民眾參與,但來自成功鎮的居民只有4人,在地參與明顯不足。攝影:黃苑蓉。

不被居民理解的說明會

現場列席的有,規劃單位「睿誼工程顧問公司」計畫主持人周宜強、台東縣政府建設課技正賴秋銘、台東縣政府建設課都市計畫科科長林宛靚、東河鄉鄉長陳式鴻、成功鎮公所建設課長林榮漢等人。規劃單位簡報完畢後,民眾發言踴躍、砲火一度猛烈,在資訊公開、程序正義、用詞定義、原住民族權益、環境保護方面有較多的意見陳述。

民眾認為本次會議召開的缺失,包括事前公告時間不到一週,官網上的場次資料錯誤,且現場無原住民族語翻譯,簡報內容及用語不方面一般民眾理解等等,而會議現場提供的紙本資料中,只有全縣尺度的黑白地圖,看不見細部的圖資,民眾認為難以達到說明會溝通的目的,因為無明確的圖面可供討論。

東河鄉尚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人鼎提問,尚德村有一筆土地,被列為「可供發展土地」位置在何處,希望相關訊息提早公開,以免在地村民卻不知道土地被規劃成什麼樣子,擔心不當開發案會趁勢而入,及早公告,往後的紛爭就能減少。計畫主持人周宜強回應,尚德村的該筆土地只有35平方公尺,可能是套圖產生的誤差,最後在期末報告的時候,民眾可上網查詢自己的地周邊的管制狀況為何。

開發單位提供的地圖資料不明確,未指出「可供發展土地」的確切位置。

圖片來源:現場資料翻攝

林宛靚對此解釋,由於目前的區域計畫的工作是將54個管制區疊圖,就可大致看出不受限制的區域分布,進而拿來開發利用。而目前公開的圖面比例尺比較小,是怕會引起土地炒作,或者讓地價下跌。賴秋銘則回應,縣府做的是整合工作,由於法令公布時間不一,圖資測量精度不一,若地圖測量未經各主管單位校正,貿然公開會怕有爭議。

針對民眾提問 縣府:無法代回答

一名都蘭村的徐姓農民提問,簡報中提到,第三種農地是受外在因素干擾的農業地區,並可視需要變更,那些「因素」實際上為何,那些「需要」有沒有限制條件。

周宜強指出,農業主管機關是農委會,縣府無法代行回答,如果需要解釋定義,民眾需自行行文給農委會。針對農地浮濫變建地的疑慮,林宛靚闡述,台東縣的可建築用地已經超過實際人口需求很多,短期內不宜去動用第三種農地,不過,整體來說超過需求,但對各區域,可能因為區域發展情況不一,而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說成功鎮若發展需求強,第三種農地就可能會動用。

另一位東河村民則提問,當原住民的土地變成一般建築用地的時候,土地是受原住民保留地的規範,還是受建築法的規範?周宜強說,目前中央還莫衷一是,而都市計畫法公告比原基法早,所以都市土地用都計法,但非都市土地,就要靠協商。

保護區主人反受限制

本次會議揭示的圖面中,可以發現,東河鄉、成功鎮多是阿美族人為主的村莊,海岸林、潮間帶、潛水海域,在過去都是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域,但在民國73年、76年兩次沿海保護區的公告後,在地原本的主人,生活反而受到限制。

成功鎮民代表胡明發直指,過去的保護區將民宅劃入,等民眾知道的時候,都是已經被規定了,除了縣政府,還有東管處在掌控海岸線的土地。胡明發認為,原住民族地區應該要以原住民為主體, 有法令卻無法落實的時候,會變成,守法的人既有的生活權利被剝奪,鑽法律漏洞的人則破壞環境逍遙法外,胡明發痛陳,「讓我們當地的人自己做保護區,數十年來,給你們政府搞,什麼都沒有了!」

林宛靚說明,目前政府也是在檢討過去的保護區制度,在原住民地區應當要尊重當地居民跟土地海洋的關係。不過制度上的缺陷是,「非都市土地」裡,完全沒有原民土地的分區與用地的概念,另一方面,雖有原住民族基本法,但還無法落實到土地的層面。林宛靚預告,目前政府有兩個努力的方向, 一是在法規中再新增原住民部落分區的概念,由部落自己決定部落共管或其他管制使用機制,二是將原住民特殊的土地使用方式融入法規定義中,這樣的原住民的使用行為就有法源保障。

關於這樣的說明,胡明發不解地回應,「我們政府的各個單位是各自為政嗎? 當初在擬計劃的時候,應該要各部會通盤檢討再規定吧;我們從小到大都一致聽到「這是政府規定的」,卻不知道規定是怎麼來的,像是三仙台是比西里岸部落的傳統領域,是否跟保護區是相衝突的,如果連去海邊要花錢了,這種情形再不改變,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下一代豈不是要罵死我了?」成功鎮建設課長林榮漢則對規劃單位建議,考量到海岸線很多信仰基督宗教的居民,都希望祖先是「入土為安」,希望公墓不要直接畫在一級敏感區中,以保留彈性處理空間。

民眾:不見救濟措施

周宜強總結計畫目的強調,「萬年土地、百年人」, 土地適不適宜開發,在土地形成之時就已經定調,希望避免過去花很多時間與投入之後,才發現土地的本質不適合開發,而有目前國土規劃的作為。

周宜強表示,營建署目前正在建置網站,讓民眾可查到自己的土地受什麼法令管制,但一位東河鄉民提出特別的想法,他表示,若不信任政府畫圖的結果(例如有誤差或者資訊不正確),政府有任何救濟措施嗎?地方可否選自己相信的專家當救濟組織的委員?他認為,破壞環境的趨勢已從西部向花東延燒,有管制不一定不好,更可怕的是放鬆政策,怕東部淪為炒地皮者的目標。

本次說明會,民眾期待整合過去做錯的、不適當的政策,有哪些常見的爭議,趁這次彙整工作,與民眾誠心溝通討論,而非總在計畫的最後才急就章地要民眾肯認。

【生生不息】氣候變遷致不孕 獵豹面臨存亡危機

$
0
0
2015年5月23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 編按: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物種,這些各式各樣的生物,都擁有自己獨門的交配繁衍招數。本文除了一探動物交配的多樣性,【生生不息】系列報導還要帶你了解氣候變遷與人口爆炸,究竟對繁衍後代有何影響?

非洲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現在卻面臨族群存亡危機。據英國衛報報導,肯亞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s of Kenya)和肯亞野生動物署(Kenya Wildlife Service)的研究者發現,全球暖化不只改變獵豹的覓食習慣,還使獵豹(Acinonyx jubatus)的精子產生異常變化,漸漸失去繁殖能力。

獵豹。圖片來源:Tambako the Jaguar

肯亞國家博物館哺乳類動物組組長阿格旺達 (Risky Agwanda)解釋:「氣候變遷使獵豹的精液出了狀況,不僅精子形態出現許多異常的纏繞,而且精子數量少,睪固酮含量極低。此外,氣候變遷還造成瞪羚生存困難,數量銳減,迫使獵豹必須另覓獵物,同樣影響了獵豹族群的繁衍效率。」

他補充道,這種能在3秒內從時速0公里加速到100公里的大貓,精子濃度原本就比家貓少了十倍。

「而獵豹喜歡獵食湯姆森瞪羚 (Thomson's gazelle)。和其他草食動物相比,這種瞪羚具有非常高的蛋白質含量,並助於維護其精液的健康。但嚴峻的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干擾,使湯姆森瞪羚的族群量快速地減少。在瞪羚短缺的情況下,獵豹只好改吃斑馬等蛋白質含量較低的草食動物,」阿格旺達表示。營養不良的獵豹,精液健康也跟著亮起紅燈。

根據肯亞野生動物署統計,在1980年代肯亞還有超過5000隻的獵豹,但目前肯亞的獵豹數量只剩下1000隻左右。

當瞪羚的數量因乾旱持續減少時,保育獵豹的努力便難有成效。瞪羚還可能和其他草食動物雜交,進而降低其蛋白質含量,也會對獵豹的健康產生影響。

肯亞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歐嘉達 (Mordecai Ogada)進一步指出,另一種威脅獵豹生存的因素是人類活動干擾,導致獵豹棲地遭到破壞。另外,由於豹皮在黑市價格不菲,使得盜獵盛行,也是獵豹數量下降的原因。


NRC前委員長:核能並非清潔、安全、可靠 核產業正在消失

$
0
0
本報2015年5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近期來台的美國核管會(NRC)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Gregory Jaczko),在分別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後,23日下午再次發表演說,強調核能並非世界趨勢,且檢視現代對「乾淨能源」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大要求,核能都不符期待。

亞滋寇直言核能工業是正在消失的產業,如果繼續依賴,對人民、社會都有風險,亞茲寇強調,能源轉型絕對可能,就需要政府與民間大膽的走出下一步。

DSC_1177~2
圖說:NRC前委員長Gregory Jaczko強調核產業正在走向消失
攝影:賴品瑀

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美國核能管制最高機構,前委員長亞滋寇此次受「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邀請訪台,除了發表演說也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

因為親身前往福島核電廠調查,亞茲寇改變了他原本篤信「科學可以控制核災」的態度,他推估福島核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5000億美元,而10萬人無家可歸、在疏散撤離造成的心身傷害更無法量化。

此次演講主題為「廢核不影響經濟,及世界新能源走向」,亞茲寇提出核災善後困難,因此即便核產業關係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確難以一時拔除,但絕對是還是可以找出更安全、更便宜、更潔淨的能源來替代核能。

亞茲寇以乾淨能源所應有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要素,來檢視核能,指出雖然核工界大打低碳、少空污的優點,但核電的最大問題是核廢料無解,他坦言包括美國目前也沒有找到核廢的最終處置方式與地點,且核電持續排放的輻射與廢水對於人體有什麼影響也尚無法衡量,更有消耗大量用水、高溫排水在威脅環境。

而安全問題,則是「怎麼準備都不夠,直到事發當下才能確認」,亞茲寇以福島核災與三哩島事件為例,損害遠超過「一次只會壞一個反應爐」的預測、災民被指揮往輻射更高的地方避難等。

至於可靠一項,同樣可從福島核災的教訓中看到,由於設計錯誤而無法挽救,日本因此關閉核電,讓全國一夕頓失30%的電力供應,所有因核災而來的損失粗估至少有5千億美金。亞茲寇強調,5千億美金這個數字,差不多就等於全球所有核電廠建造成本的總和。

地方、在野重節能、綠能 要跟上全球廢核趨勢

「除役的過程中,我們還有時間另外想辦法。」亞茲寇強調,目前全球趨勢是廢核,德美等國的核電廠都陸續除役中,可以宣告核產業正在消失中,而目前大約有65~70座核電廠計畫要興建,其中大半皆位在中國。

對於台灣是否有廢核的條件,亞茲寇指出台灣核能不過提供4.9GW,但反觀美國的德州,12GW來自風力發電,台灣若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並非不可能,立委田秋堇參與座談時同樣表示,台灣的風力與太陽資源遠高過德國,沒理由作不到無核。

「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指出新北市參照首爾經驗,正在從節電、效率、再生能源三方並進,目標要在一年內挑戰節電3%,換算約年省7億度電,從大幅換用LED路燈、公部門與學校建置太陽能屋頂與推出地熱發電計畫等做起。田秋堇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正在統計執政縣市內可推行太陽能發電的土地面積,將會提出估算到底可以提供多少電力。

田秋堇強調,綠能有進步空間,即便目前綠能發電單價算起來比較高,也應該抱著點光明燈的心情為了安全而採用,他更批評馬政府延宕能源稅的立法,阻礙了綠能的發展。陳伸賢表達市府立場,強調核能並不便宜,目前所見的核電成本並沒有算入核廢處理跟社會成本,由於立地條件不同,核電在台灣的風險就是比其他國家更高,且北海岸的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可是有大台北600萬人口。

挑戰「新生水」新加坡不只技術 更有意志

$
0
0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 本文轉載自 低碳生活部落格,原刊載於綠雜誌34期

新生水在星國的成功推動經驗,同時搭配的卻是大規模的節水宣導,嚴格的用水規劃,才能讓用水自主政策順利達標。

新加坡在新生水廠、濱海堤壩、濱海灣花園等處,均設有室內與室外的節水教育設施,強化該國民眾對節水的認知。 攝影:張楊乾
圖說:新加坡在新生水廠、濱海堤壩、濱海灣花園等處,均設有室內與室外的節水教育設施,強化該國民眾對節水的認知
攝影:張楊乾

趁著家裡的小女孩們,還處於年幼無知、願意跟爸爸出門的階段,我利用連假去了新加坡一趟。除「走」訪幾個知名動物園外,水利設施也是旅遊重點,包括新生水廠、濱海蓄水池等。

新加坡缺水,眾人皆知。到今日為止,星國仍有三成多的原水,得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新加坡政府一直將水權自主,視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因此不論巨額投資污水處理廠,使原本要放流的廢水,轉化為工業與民生皆能用的新生水,或是大規模開發海水淡化廠,都是義無反顧的去作。

目前新生水的供應量,已達全國用水需求的30%,預計在2060年後可達到50%。海水淡化未來也會滿足約30%的用水需求,加上新加坡每個月平均150mm~250mm的降雨,希望在2061年能達到用水自主。

處理過的新生水,目前主要提供工業使用,少量則回注到集雨的蓄水池內,乾季時約會佔2.5%左右。也就是說,不論你願不願意,打開新加坡的水龍頭,基本上就能體驗這套淨水科技,以及星國追求用水自主的決心。

新生水工廠開放民眾參觀,已經成為熱門參觀景點。 攝影:張楊乾
圖說:新生水工廠開放民眾參觀,已經成為熱門參觀景點。
新加坡政府利用最新的展覽科技,希望讓更多人能重視節水議題。
圖說:新加坡政府利用最新的展覽科技,希望讓更多人能重視節水議題。
每一滴水的裝置藝術內,都隱含新加坡的節水歷史。
圖說:新生水工廠開放民眾參觀,已經成為熱門參觀景點。

新生水在星國的成功推動經驗,同時搭配的卻是大規模的節水宣導,嚴格的用水規劃,才能讓用水自主政策順利達標。記得五年前我第一次造訪新生水廠時,星國每日人均用水為155公升,已較2003年下降10公升,這次到訪,數值更已降至152公升以下;預計在2030年,還能再下降至140公升。

政府現已規劃六座再生水廠,將自明年起陸續落成,並鼓勵工業區自辦再生水回收。不過,台灣民眾在「戶內用水」與「戶外澆灌」上,每人每日用了173公升,比星國15年前的的標準還差,在水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何讓民眾對節水有感,更是挑戰。

即使星國今年不像台灣乾的這麼厲害,但對節水的宣導,從電視廣告、偶像劇橋段、一直到捷運燈箱,想忽略都不容易。不但國家從上到下極度重視水情,在新生水工廠的牆上,貼著各國元首的參訪消息,新生水衍然成為招待的重點,變相讓新生水成為星國之光,民眾滿意度有9成以上。

這次在跨進新生水廠時,也正巧與一群星國新移民,共同在水廠裏接受「節水教育」。根據水廠員工的認知,新加坡在國際上廣為人知的優點,除了低失業率、社會福利完善外、淨水科技領先全球更是不得不提的重點。這團新移民不但得跟著導覽人員作節水操,一站一站了解新生水場的運作,參觀完水廠還得填寫資料,讓帶隊人員了解他們對水資源的了解是否有增加。

圖說:新加坡的新住民都得到新生水工廠上課,了解新加坡的水資源議題,以及作為國民可利用哪些方法,盡自己節水的義務。
攝影:張楊乾

台灣隨著極端降雨事件增加,豪雨帶來的土石,使水庫淤積加劇。專家預估在50年以內,台灣主要水庫,蓄水空間將只剩目前的一半。在此同時,台灣的不降雨日在過去50年間,已增加約50天,不降雨日總日數很快就會接近8個月,發展如新生水的再生水利用,必然是趨勢之一。

然而,在技術上追求齊頭的同時,更重要地仍是要喚起民眾節水意識,有目標、有策略地讓台灣民眾了解,台灣只會愈來愈乾,再不節水連老本都沒得吃。或許唯有如此,才能讓更多的人能夠覺醒,進而去影響決策者,也別總是為了選舉,失去了更長遠的未來。

西吉嶼的玄武岩

$
0
0
作者:朱雲瑋

※ 本文轉載自 Accentor 的攝影日誌

呵呵!西吉嶼的故事說了那麼多集了,好像是第一次以玄武岩做為主題耶!再不趕緊說到玄武岩,大家會不會都忘了西吉是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啊?

+++++再說一次,登島是經過申請的,沒有申請請勿擅入+++++

西吉北側的玄武岩壁相當的發達,高度有數十公尺高,長度可達近1公里。廢話不多說,直接看圖說故事好了。

西吉嶼玄武岩。攝影:朱雲瑋
圖說:(圖片說明)
攝影:朱雲瑋

照片資訊:Olympus E-5 + ZD 12-60mm F:2.8-4.0

到了西吉你才會發現廣角鏡不夠廣……那天空Olympus E-5 + ZD 12-60mm F:2.8-4.0氣透明度非常好,連遠方東嶼坪、西嶼坪都看得非常地清楚。從海面上看一排一排的岩脈伸入海中,更覺得它的壯觀,很難表達出那麼長的一條玄武岩壁該有的氣勢。

一排一排的玄武岩柱沒入海中。攝影:朱雲瑋
圖說:一排一排的玄武岩柱沒入海中
攝影:朱雲瑋

照片資訊:Olympus E-5 + ZD 12-60mm F:2.8-4.0

從海面上看一排一排的岩脈伸入海中,更覺得它的壯觀,但這個景真的不好拍。除非用全景模式,否則很難表達出那麼長的一條玄武岩壁該有的氣勢。

圖說:想拍下清澈見底的海水,記得帶偏光鏡登島。
攝影:朱雲瑋

照片資訊:Canon EOS 1ds MarkII + Sigma 12-24mm F:4.5-5.6

那天海水清澈見底,可惜沒有偏光鏡,西吉嶼上拍照,偏光鏡是一定少不了的。不只海水會反射,連玄武岩柱都會有反射光。常常因為強反射光使得照片看起來好像有失焦、震動等的問題。

圖說:冒險站在平台邊緣拍下著名藍洞外的玄武岩壁。
攝影:朱雲瑋
照片資訊:Canon EOS 1ds MarkII + Sigma 12-24mm F:4.5-5.6

 

這個底下就是著名的藍洞了。因為鏡頭是超廣角的,這時已經站得非常外面了。說不會怕都是騙人的,呵呵!


這次話比較少,畢竟在面對大自然壯闊的美景時,可是只有傻傻張嘴的份。幸好還會拍照,要不然真的還無法形容眼見的壯麗。

各位雖然無法登島,但是真的強烈建議至少要搭船到西吉北側一遊,親眼見見這近一公里長的玄武岩壁。至於藍洞?呵呵!那真的不是重點,看到就好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邊。多花些時間好好領略這一大片玄武岩壁比較實在。

50年後 學者出書回顧《瑞秋‧卡森──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

$
0
0
作者:陳文姿

1962年瑞秋卡森以《寂靜的春天》一書揭櫫DDT殺蟲劑的危害,這位開啟全球環境運動的先鋒已逝世50週年。行政院林務局與書林出版社特別邀請12位生態學家與文學作家,從各自的觀點與經歷出發,重新檢視這50年間世界與台灣在環境運動的變革,集結成「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一書。昨日(20)於書林出版社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心得並省思台灣的環保發展。

為新一代年輕人打下基礎

本書由書林出版社蘇正隆與國內知名生態學家金恆鑣共同主編,海洋生態研究學者方力行教授、昆蟲學專家趙榮台博士、環境影響評估學者於幼華教授、林務局長李桃生、 文學作家吳明益、立委邱文彥、媒體工作者卓亞雄等都在作家群之列。林務局長李桃生表示,這書作者群來自不同領域,藉由他們觀看事情的高度與專業,將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與視野。

《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作者群及主編。攝影:陳文姿
圖說:《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作者群及主編。
攝影:陳文姿

1962年瑞秋卡森文章發表後,總統甘迺迪就要求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 PSAC 展開殺蟲劑相關的調查。年底,各州立委已經針對殺蟲劑管理提出了40個法案。1970年美國環保署成立。主編金恆鑣感慨地表示,環保是影響大眾的問題,需要從領導人發起。台灣這些年沒有太多進展,但學界還是要發聲。他將編輯一系列叢書,藉由環保先驅的故事,引領讀者思索台灣的環境生態。

從文學走向海洋的環保鬥士

《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書封。圖片來源:書林書店
圖說:《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書封。
圖片來源:書林書店

主編金恆鑣提醒,雖然瑞秋卡森以《無聲的春天》一書為大眾熟知,但也別忽略她的海洋三部曲-《海風下》、《環繞我們的海洋》及《海的邊緣》。方力行教授推崇瑞秋卡森的文字,如和煦薰風般,引領讀者認識從河口、濕地到潮間帶的生物。他提醒大家,文學和藝術作品遠比環保的教條容易深入人心,瑞秋卡森筆下的故事至今仍值得細細品味。

瑞秋卡森從小即展現寫作天分,在碩士研究中攻讀海洋生物,在科學與人文方面都具備扎實的素養。雖然在她生長的年代,科技寫作和文學寫作屬不同的領域,但瑞秋卡森卻能以文學之美引領人們認識科學與環境。

瑞秋卡森原本是海洋文學家。1956、1957年美國連續用DDT對森林進行大規模空中噴灑,引發瑞秋卡森寫下《無聲的春天》。金恆鑣補充,國內多將書名Silent spring 翻譯為《寂靜的春天》,但他認為,寂靜代表的是心境的安然。外面一片無聲,缺少了蟲鳴鳥叫,這才是可怕的世界。

50年的省思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50年前瑞秋卡森的作品,其意義何在?金恆鑣悲觀的認為,那時候只有農藥問題,現今汙染種類更多、問題更嚴重,雖然民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但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昆蟲學系的趙榮台博士對DDT的感觸與認識更深,他表示近年台灣食安事件中,許多是慢性中毒的概念,不會有立即的危險,但會慢性累積。而瑞秋卡森在提前指出慢性中毒的危害,讓人們及早防範。

方力行教授認為,瑞秋卡森筆下的海洋世界,生命的循環,生物在環境中的角色,並不會因幾十年而有所改變。如今只是人的方式讓牠們活不下去。改變的是人,回顧過往,更應自我反省。

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小檔案
1907年, 出生於美國賓州
1932年, 完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碩士學位
1936年, 成為漁業局的水生生物學家。
1941年, 出版《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
1951年, 出版《環繞我們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 (或譯:我們周圍的海洋,大藍海洋)
1955年, 出版《海的邊緣》 The edge of the sea (或譯:海之濱)
1962年, 出版《無聲的春天》Silent spring (或譯:寂靜的春天)
1964年, 於馬里蘭州辭世

自己的飲料自己救 一週七天都是新滋味

$
0
0
作者:王南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環保小組召集人)

※ 本文轉載自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花點心思,每天都有不同的清涼飲料。圖片來源:主婦聯盟基金會
圖說:花點心思,每天都有不同的清涼飲料。圖片來源:主婦聯盟基金會

最近手搖茶飲料連鎖店紛紛中槍倒地,很多朋友問我怎麼做,真的就是江湖一點訣,一點都不難。我曾在國小示範過,連小學生都說好簡單。保證大家每天出門前只要花一分鐘,就可以獲得一瓶安心的天然飲料帶著走,經濟實惠又健康,何樂不為呢?

照片圖說從左至右分別是

  1. 自家香草花園現採薄荷羅勒迷迭香洗淨+冷開水
  2. 主婦聯盟合作社黃金菊花洗淨+熱開水
  3. 主婦聯盟合作社洛神花洗淨+熱開水
  4. 有機檸檬切片+冷開水
  5. 日月老茶廠小葉紅茶包+熱開水
  6. 主婦聯盟合作社蜂蜜+蜜蘋果醋+冷開水
  7. 新鮮有機玫瑰花瓣+冷開水

以上材料可自行替換家裡有的類似產品,只要確認食材是安心來源便可。

當我們把飲食自主權拱手讓給無良商人時,吃到黑心食品真的只是剛好而已。就趁這一波接一波的食安風暴,把我們的飲食自主權收回來吧!

世界需要台灣公民!告訴氣候大會 你要的氣候與能源未來

$
0
0
全民討論機制的緣起與展開
本報2015年5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每年,聯合國代表都會齊聚一堂,協商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減碳對策,而每年,場外的抗議群眾也一再失望。年度的氣候會議是政治角力的戰場,在政商利益考量下,各國官員極力規避溫室氣體減量的承諾,讓承受氣候變化後果全球公民的聲音只能迴盪於聯合國殿堂之外。

2015年四月,全球公民高峰會在巴黎召開的全球計畫主持人會議:圖片來源:林子倫
圖說:2015年四月,全球公民高峰會在巴黎召開的全球計畫主持人會議:圖片來源:林子倫

但今年,「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World Wide Views on Climate and Energy)要將60個國家公民的聲音,透過公民審議匯聚,堂而皇之地告訴在氣候大會中的官方代表,人民的想法是什麼。台灣公民這次不缺席!

緣起丹麥的公民討論

今年是世界公民高峰會第三度舉辦。第一屆世界公民高峰會(簡稱WWViews)在2009年舉辦,以「全球暖化」為討論議題,38國公民的意見發表於當年度在丹麥哥本哈根的氣候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第15屆會議,簡稱COP15)。這是全球同步公民審議的創舉。台灣區的計畫代表,台大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即為全球籌備團隊一員,台灣亦參與當年的盛會。

2009 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 WWViews on Global Warming, 2009 )各國主持人在哥本哈根進行工作坊會議討論一景;照片提供:林子倫
圖說:2009 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 WWViews on Global Warming, 2009 )各國主持人在哥本哈根進行工作坊會議討論一景;照片提供:林子倫

但說到世界公民高峰會更早的起源,不能不提到會議主辦單位──丹麥科技委員會(Danish Board of Technology, DBT)成立的背景。1986年,丹麥政府有感於民眾對政府及專家決策信任度下降,民眾受新科技衝擊最劇,卻缺乏認知與意見溝通的管道,因而成立獨立組織丹麥科技委員會。展開一連串公共討論,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相異的民眾納入小組,經充分的詢答與討論後,提出公民意見報告。

這樣的共識會議在民眾的參與教育、交流網絡的提升及共識形成方面,都突破以往的政治格局。2009年丹麥科技委員會首度將共識會議擴展到全世界,就是世界公民高峰會。

世界公民高峰會採用被稱為 World Wide Views 的討論模式,在參與人選、題目、及討論上都與一般輕鬆但發散的對話型態(如: 世界咖啡館 World Cafe)不同。每場會議都有100名公民參加,各地的會議都以一致的的議事規則進行。所有參與的公民都會收到贊成與反對的看法,討論後投票做為全球彙整與分析的基礎。

串聯全球在地聲音 傳向聯合國 

2009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在各國共識不足的情況下,再度讓民眾失望。2012 年世界公民高峰會目標指向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今年,公民高峰會再度以眾所期待的巴黎氣候會議(COP21)為主要訴求。丹麥科技委員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處、及COP21主辦國法國合作,以「氣候與能源」為題,讓氣候討論進一步邁向能源轉型。

 
圖說:2009 world wide views on global warming 的討論結果其中一部分,由此圖可看出台灣公民與世界公民看法的差異性圖片來源:World Wide Views on Global Warming - global citizen consultation on climate policy

今年底的巴黎氣候會議中將決議新的減碳措施,可望獲得全球多數國家支持。全球公民願意承諾到什麼程度?世界公民高峰會將如實傳遞這個訊息。從太平洋島國到美洲的統計結果將與一併呈現在氣候大會上。對於只能以民間觀察員身分參與氣候大會的台灣,公民的所扮演的國際角色別具意義。

世界需要台灣公民!

這次世界公民高峰將於6月6日在台北、台中、台南三地進行。地方首長對這次活動都表示肯定與支持,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公務體系人員也將與志工一起投入會議的籌備與現場工作。藉此次機會將公民審議的經驗傳向地方政府與民間,開啟未來對話的空間,或許是世界公民高峰會另一層面的意義。

公民不限專業背景,只要年滿16歲皆可報名參與高峰會,表達對未來環境的想法。主辦單位除了將這次討論的成果上傳給世界公民高峰會總部,也會將資料分析結果公開,做為台灣公民意願的具體呈現。

曾經籌畫多場公民審議的林子倫對民眾對談有充足的信心。他相信本次會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機制,各方都能充分聆聽與溝通,展開高素質的對談。

濕地旁的火葬場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雲林口湖有豐富的水產養殖業,和風景優美、生態豐富的濕地環境,讓地方發展有著無限可能。當火葬場興建計畫,為地方帶來陰影,居民擔心污染,擔心觀感,更擔心葬送鄉里未來,他們喊出濕地不要變屍地,希望永保地方美麗...

809濕地旁的火葬場。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雲林縣口湖鄉位於西部濱海,是個農漁牧混合的鄉鎮,沿海居民曾傑鴻的家族,依賴水產養殖為生。這裡沒有工業開發,是西部海岸處處工業區下,難得的一塊乾淨海岸,乾淨水質成為養殖業的優勢。

不過養殖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成為環境隱憂。幾十年前,因為颱風引發的海水倒灌,造成多處下陷的低窪地區積水。成龍村的積水區域在長期演化後,成為一片自然濕地,名為成龍濕地,在政府補貼私人農地下,維護了濕地樣貌,提供生物棲息。

有生產、有生態,構成口湖景致,讓遍遠的濱海鄉村,有著朝生產與生態發展的機會。但是一項由鄉公所推動的火葬場計畫,引發居民憂慮。火葬場預定建在成龍濕地旁,以原有的靈骨塔園區,擴大開發區域,成立殯葬園區,成為雲林縣第二座火葬場。但是居民質疑,第一座火葬場使用率不高,為何又要蓋第二座?

火葬場可能帶來的空氣與水污染,讓人擔心,但是更困擾的是離火葬場不到五百公尺成龍國小,未來辦法事的聲音和焚燒的煙霧,都將影響學生。居民吳安仁十分擔心,於是結合鄉親發起反火葬場行動,並且利用網路,突破地方勢力的干擾。

口湖青年曾霆羽,在台北寶藏巖從事藝術工作,從網路得知家鄉要蓋火葬場,相當憤怒。他擅長彩墨畫,於是決定用繪畫表達對故鄉自然美好的懷念。他的妻子李孟書也是藝術家,無法了解政府為何總要毀掉美麗的地方。

成龍村最鄰近火葬場預定地,村子裡正舉辦第六屆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前來創作。觀樹教育基金會協助居民經營成龍濕地,已經八年。大伙建立了養殖池,推動不抽地下水的生態養殖模式。

在村子另一頭,舉辦反火葬場大遊行的團體,正討論如何表達居民訴求。民眾聚集到廟前廣場,拉起布條,舉著紙牌,書寫心中的憂慮與恐懼。

針對口湖鄉公所要興建火葬場,雲林縣政府表達不支持態度,表示一切都是計畫,也未經環評程序,不是說蓋就能蓋。

抗議隊伍來到鄉公所前,成為口湖史上最多人的抗爭。警方拉起拒馬,阻擋人群。群眾則用行動劇,諷刺一意孤行的鄉公所,並要求鄉長蔡永常出面說明。不過鄉公所只派出秘書收下抗議書,並表示將持續推動興建,會送出計畫書,進行環評程序。

成龍濕地藝術季開幕,正好與反火葬場抗爭遊行同一天,讓今年的藝術季有著不同風味。觀樹教育基金執行長洪粹然表示,這不只是反火葬場,更展現地方對於未來的期待。

遊行之後,曾霆羽陪著爸爸來到養殖池,幫忙餵文蛤。對於火葬場設立可能影響家族養殖事業,父子倆一說都有氣。而吳安仁也不解,沒落許久的故鄉,從水產養殖到生態觀光,漸漸找到出路,為何鄉公所堅持要興建火葬場?

火葬場抗爭依舊持續中,鄉民上街寫下地方抗爭史,透過各界幫忙,改變了地方開發派的影響勢力,要保留故鄉的美好和濕地的生態。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濕地旁的火葬場】
05/25(一) 22:00首播
05/30(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勝訴之後

$
0
0
採訪:陳慶鍾、柯金源、梁德珊;撰稿:陳慶鍾、陳添寶、葉鎮中、劉啟稜;攝影、剪輯:陳慶鍾

秦祖萍、秦祖慧姐妹,都是國中畢業後,從老家台南北上桃園,在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桃園廠,工作超過十年的資深員工。妹妹祖慧因為罹患紅斑性狼瘡、乳癌等重症,有四張重大傷病卡,不敢結婚。姐姐祖萍因為多囊性卵巢症,度過好幾次早產危險後,生下一位女兒,之後歷經小產就無法再受孕,現在深受糖尿病所苦。她回想年輕時,常有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懷疑和在RCA工作有關。

809勝訴之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1969年到台灣設廠,1970年桃園廠開始運作,生產電視機零組件、主機板、積體電路等電子產品。1992年RCA關廠,轉赴中國,把整個廠區賣給長億集團相關企業。

想不到兩年後,卻爆發RCA長期挖井,傾倒有機溶劑等有毒廢料,不僅廠區的土地和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員工因為飲用井水,加上工廠為了省電,採用封閉式空調,讓員工長期喝下和吸入有毒的地下水和廢氣。員工們此時才突然警醒,很高比例員工的長期病痛,甚至年紀很輕就罹患癌症,其實和RCA有關。

RCA桃園廠位於南桃園市,佔地約7.3公頃,環保署調查發現,受污染的土地集中在廠房後方,約有621坪。1996年開始初期整治,開挖地表五公尺深,經過負壓抽氣、清洗礫石和土壤曝氣,1998年,環保署核定已完成改善。

地下水整治則相當困難,美國奇異公司自己委託調查,廠區內揮發性有機物四氯乙烯,濃度最高達110萬ppb,是美國標準的22,000倍。環保署的初期調查,70多口監測井的水質都嚴重超標,初期整治約抽取三萬公噸的地下水,經過過濾、曝氣後重新注入,但是效果不彰,有的水質甚至更糟。

RCA桃園廠地下水的污染區域,逐漸往北側擴散,工研院對當地民井採樣化驗,發現四氯乙烯濃度是標準值的42倍。2004年桃園縣政府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隔年再發布為地下水污染管制區,以RCA廠址為中心,約半徑500公尺以內是管制範圍,禁止使用地下水。

經過三次計畫變更展延整治期程,2014年9月,RCA公司的整治報告指出,場內51口地下水監測井,原生污染物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已經沒有超標情形,但仍有3口監測井的氯乙烯,超過管制標準。場外的地下水監測井有32口,其中12口超過管制標準,超標項目包括四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乙烯以及順-1,2-二氯乙烯。

1998年,受害員工籌組自救會,當時三千多位前RCA員工中,有超過千人罹患癌症,隔年RCA員工關懷協會正式成立,展開抗爭,一方面向政府爭取勞保權益,另一方面成立義務律師團,向法院聲請假扣押RCA在台灣的資產,要求賠償,但RCA早將所有資產匯出海外,形同脫產。

關懷協會尋求到美國辦聽證會,跨海打求償官司的可能性,但是跨海訴訟困難重重,他們於是轉而在台灣提起民事訴訟,要求RCA母公司美國奇異、法國湯普笙公司,負起賠償責任。

從1994年RCA被揭發傾倒有機溶劑,到今天已經整整二十年,所造成的污染仍然無法復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六、七十年代,RCA污染事件並非個案,依賴便宜的勞工和寬鬆的環保標準所建構的經濟榮景,遺下禍害給人民和土地承擔。

歷經十五年,將近六十次的開庭,2015年4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RCA、湯普笙公司必須賠償,四百多位工人五億六千多萬元,漫漫的司法長路,終於看見曙光...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勝訴之後】
05/25(一) 22:00首播
05/30(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誰讓文物館變蚊子館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位在海岸山脈中的奇美部落,長期以來透過恢復傳統組織,發展部落,並接手經營一間政府蓋的蚊子館,成為動人的文物館。然而突來的換人風波,忽視部落苦心,也傷害文化自主的意義,於是部落抗爭,讓文物館再度變回蚊子館...

809誰讓文物館變蚊子館。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早期是奇美社的古老阿美部落,包圍在海岸山脈之中,依偎秀姑巒溪,生產豐富農作。蔣媽是部落族人,長期守護部落,看著部落有著優良土地,人口卻不斷外流,十分感傷。

多年來,部落推動傳統年齡組織,重新凝聚族人,漸漸恢復文化祭典,建造傳統會所,同時開始經營文物館。

奇美文物館的館藏豐富、口碑優良,很難想像十多年前,曾經被譏為蚊子館。在受到監察院糾舉後,政府才和部落協商,由部落組成協會來經營文物館,並且取得部落族人信任,借出文物,提供館藏展示。

謝玉忠從文物館成立後,就一直擔任守護人,也成為部落文化事務的窗口。這裡被視為部落整體文化的一環,經費除了由原住民委員會編列人事、行政費用,部落也透過各種合作,取得更多經費,讓文物館發揮更大功能,甚至獲得最動人文物館的美稱。

原本原民會編預算,交由鄉公所支付,給予部落自主營運的模式,已經行之多年。瑞穗鄉公所卻在今年突然決定要換人,將謝玉忠輪調公所,引發衝突。部落族人因此決定召開會議,討論與政府談判。奇美部落蔡富榮表示,謝玉忠是文化守護人,冒然更換無異是破壞部落文化自主,傷害部落集體權利。

在一場由原民會、鄉公所與奇美部落共同召開的共管協調會議上。瑞穗鄉長陳進光沒有出席,委由主任秘書主持,卻邀集各部落頭目,表達文物館誰都有權經營。奇美部落族人吳明季很生氣,覺得鄉公所枉顧事實,忽視奇美部落經營的苦心。

到場協助的律師詹順貴,提議重新檢討法律,透過共管機制,提供部落自主空間。但鄉公所表示要依法辦事,只能依照聘用規則,無法商討共管。

鄉公所的堅持,原民會的消極,讓事件無法解決,奇美部落決定發起強烈抗爭,在母親節這天,搬出館藏文物,讓文物館再度變成蚊子館。文物撤出之前,謝玉忠進行最後一次導覽。

導覽結束,文物開始被取出,為部落孩子打造的圖書室也被清空。吳明季嫁到這裡,全心推動部落文化,如今撤出文物館,只能以很心痛來形容。

奇美文物館事件發展至今,政府不懂部落的期待,忽視族人早就將文物館,當成部落文化的入口,緊緊相連。

搬空的文物館,重新變回蚊子館。當部落苦心經營的文化花朵,被政府毀壞,部落憤怒抗爭,留下的殘局和社會責難,政府將如何面對?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誰讓文物館變蚊子館】
05/25(一) 22:00首播
05/30(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中印氣候變遷聯合聲明》: 新型暖化治理模式隱隱浮現

$
0
0
作者:譚偉恩(中興大學助理教授)、洪銘德(中興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島國吉里巴斯受氣候變遷引響甚鉅 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Photo/授權方式:CC BY-NC-ND 2.0
圖說:島國吉里巴斯受氣候變遷引響甚鉅
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Photo
/授權方式:CC BY-NC-ND 2.0

前言:原地打轉的氣候治理

依據2011年德班(Durban)會議在第17屆《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17)中形成之決議,國際社會將在「強化行動德班平台特設小組」(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the 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 ADP)的引領下,設法於2015年前制定具有拘束力的新暖化治理協定,並在2020年正式施行,以接續先前的「京都機制」(Kyoto Mechanisms),共同攜手合作抗暖。

[1]2012年,多哈(Doha)氣候變遷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KP)的修訂案(Doha Amendment to the KP),設立第二承諾期,將效力與原本KP的第一承諾期接合,時間從2013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2]然而,目前全球前三大碳排國家:中國、美國、印度,依舊實質逸脫於KP之拘束範圍,同時原本為KP附件一的俄羅斯、加拿大和日本等關鍵碳排國家也表示不參與或配合第二承諾期之義務。

主流觀點認為,目前擬議中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是否能順利取代1997年的KP,然後成功在2020年運作,提供全球一個具國際法約束力的暖化治理框架,端賴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與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在氣候變遷問題上能否就責任分配的爭點達成共識。[3]2014年氣候變遷會議中通過的「利馬氣候行動呼籲」(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嘗試克服南北國家由來已久的立場分歧,要求各國在2015年結束前提出自己的國家減排計畫,並將相關資訊公布在UNFCCC的網站,做為巴黎氣候變遷會議談判之基礎。可惜的是,「利馬氣候行動呼籲」拘束力薄弱,並且未能說服已開發國家切實履行援助發展中國家調適(adaptation)氣候變遷所需的資金和技術。[4]

事實上,在治理全球暖化的談判場合,已開發國家非常期待一個有別於「京都機制」的合作架構,以消除1997年以來長期存在於南北國家之間的義務落差。而發展中國家則幾乎口徑一致,認為北方已開發的工業國家應承擔起氣候變遷的主要責任。在此高度對立的背景下,目前治理暖化問題的普世多邊模式(universal and multilateral mode)非但成效不彰,合作方式也背離了主權國家的需要,忽略氣候變遷問題在本質上所具有的特殊性。

南北國家在抑制暖化立場上的殊異並非僅是彼此間發展程度不一所致,因為即便同為南方國家,相近的發展程度也不見得讓彼此在國際氣候談判桌上形成一股牢不可破的勢力,反而經常看到某些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與北方國家密盟,或是向跨國公司妥協。此外,即便在同一個國家(例如美國),本國境內不同利益團體對於暖化問題的理解和因應之道也同樣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5]勿寧,國際氣候談判的根本問題是,每個主權國家要如何在自己現存的本國經濟結構中挪出資源(人力、技術、資金等)來抑制暖化,然後將本身因為抗暖而付出的成本透過跨國性的治理機制獲得補償。這個問題打從KP正式生效和運作以來,就沒有真正獲得有效解決,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CBDR)又一直阻擾南北國家協調彼此歧見的更種嘗試,模糊了問題之癥結。[6]

考量現階段國際社會在治理暖化問題時面臨的困境,本文主張一個替代的治理途徑—「裂解模式」(fragmentation mode)。裂解模式將治理重點聚焦在全球碳排量最高的特定國家,只要這些「氣候大國」能彼此形成共識,並在抑制碳排過程中保持本身珍視的國家利益,即使年底巴黎會議上的「後京都機制」無法順利產生,全球暖化的問題仍然可能得到舒緩。反之,如果「氣候大國」間的歧見無法消除,或抑制碳排的成本逾越這些國家可容許的範圍時,即便《巴黎協議》順利在近200個主權國家間獲得通過,暖化問題依舊不會有實質的改善。下文將援引中國和印度最新簽定之《氣候變遷共同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Climate Change between India and China)為例,說明裂解模式為何是較佳與務實的治理選擇。

從普世多邊到裂解雙邊

以廣納全球南北國家(不分經濟發展程度和碳排多寡)為基調的普世多邊模式可以說其宣誓性大於可操作性,在此模式下產出的暖化治理共識只能極為有限地處理氣候變遷。有別於此種傳統的合作思維,裂解模式倡議一種量小質精的國際合作,聚焦在氣候大國如何形成議題特定及方法務實的暖化治理,並且以這些國家的自身利益作為抑制碳排量之策略基礎。暖化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而各國企業(無論公營或是民間)往往是碳排的最主要行為者。如果不能對之進行有效管理,任何試圖抑制暖化現象的政策都將註定失敗,而影響企業能否落實碳排相關政策的關鍵在於國內政治。

裂解,同時也是針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而來,與其把所有UNFCCC與KP的締約國勉強地聚合在一塊兒,耗費大量時間去凝具小小的抗暖共識與微弱拘束力之協定,不如讓國內能源使用情況相近,或是減碳利益互補的國家進行有限的雙邊(或特定的多邊)合作。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來自人為溫室氣體的異常大量排放,因此碳排量高的國家(即「氣候大國」)遠比排放量低的國家更值得被規範與納入治理暖化的合作架構中。

中國與印度在今(2015)年5月15日的合作實踐,提供國際社會一個觀察「裂解模式」的機會。慮及中印的經濟成長表現和碳排量程度,這兩個國家顯然與多數發展中國家有別;既有的「京都機制」因不假區分,未能有效將中印的碳排情況納入規範體系,導致暖化抑制效果大打折扣。然而,中印兩國的人均收入所得水準和人均碳排量依然落後北方國家甚多,倘若要求此兩國承擔與已開發國家同樣之減排義務,制度面上的公平性與正當性也同樣可議。就此觀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中印有頗高的相似性;除了同樣具有應受實質管制的氣候大國身分外,國內政治與客觀技術上兩國均難在短時間將碳排量削減。[7]不過,在雙方沒有形成確切的合作互動以前,中印彼此在暖化治理上的競爭關係持續了相當一段期間。[8]換句話說,中印雖然同為發展中國家,且在氣候治理的立場上相近,但彼此在國際政經舞台上有競逐技術轉移或資金援助的瑜亮情節。鑑此,本文發現,傳統上強調融合所有國家的普世多邊模式不但難以調和南北國家的立場分歧,也沒有實際消除南方發展中國家彼此間的利益衝突。相較之下,本文倡議的裂解模式不但能夠克服南北國家在普世多邊(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途徑中難以合作的困難,又具有促成「南南國家」合作之潛力。以下援引中印《氣候變遷共同聲明》之內容為據,解析裂解模式之優與普世多邊模式之拙。

個案觀察:中印合作

近幾年在UNFCCC與KP架構下召開的締約國會議均存在著一個問題,即談判的焦點和內容都與會員國的國家利益難以相融。這樣的情況導致全球氣候治理的努力流於空轉,相關文件中的政策淪為口號,得不到多數國家的踐行。事實上,普世多邊主義模式下的氣候治理並不是一個有效抑制暖化問題的機制。為什麼目前以會員普及為基礎的氣候治理模式會成效不彰呢?因為它提供的合作方法背離了主權國家的需要;抑制碳排得從每個國家的國內政治開始,要走的路線是「由下至上」(bottom-up)。

[9]如果個別國家無法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及如何在減碳過程中確保重要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發展),再科學或再嚴格的氣候治理建制都無法讓主權國家忠實地履行減排義務。有鑑於此,全球前三大碳排大國已悄悄從2014年11月開始,陸續以「共同聲明」的方式兩兩成雙針對彼此需要就特定的氣候治理面向建立起一種「裂解模式」的合作關係。[10]此種對象特定的雙邊模式有別於UNFCCC與KP架構下的普世多邊模式;隨著中印兩國《氣候變遷共同聲明》在本年5月15日的正式公佈,裂解模式的雛型將漸漸明確和發揮國際間的影響力。[11]

以下扼要介紹與評析中印兩大碳排國針對氣候治理議題之初步合作內容:[12]

1.      承認(recognize)氣候變遷及其負面效果是人類共同之關切與21世紀全球最大的挑戰之一,必須在永續發展的脈絡中透過國際合作進行處理;

2.      兩國回顧(recall)彼此在2009年簽署之《因應氣候變遷的合作協議》及2010年的《綠色科技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決定更進一步促進和強化雙邊夥伴關係,藉由履行本次的《氣候變遷共同聲明》和上述的《協議》與《備忘錄》,落實雙方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3.      兩國強調UNFCCC和KP是最適當的國際合作架構來因應氣候變遷(the most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intl. cooperation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也同時再度確認平等和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並呼籲已開發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和提供支援發展中國家金融、科技與能力建構(building)等方面,發揮領導的功能;

4.      兩國將在UNFCCC的架構下於2015年一起努力(will work together),並與其它締約方(other Parties)共同強化多邊談判(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以促成一個全面性、平衡的、均等的和有效的氣候協議;

5.      兩國再次確認2015年的氣候協議應(shall)是完全相符於UNFCC的原則、規定內容和架構,特別是平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個別的能力等原則,以反映出發展中和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和國家環境(circumstances)。此外,2015年的協議應(shall)處理減緩(mitigation)、調適(adaptation)、金融、科技發展和轉移,能力建構、行動透明性等議題;

6.      兩國強調「落實峇裡路線圖(Bali Road Map)的結果以提升2020年前的減碳力度」和「在國家間建立相互的信任」是同樣重要性和具急迫性的任務。兩國急呼已開發國家提升它們2020年的碳排減量目標,並踐行它們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

7.      身為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儘管國內面臨社會和經濟發展、消除貧困等嚴峻的挑戰,雙方仍然制定與實施減緩和調適的各種計畫、政策和措施,積極地肩負起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

8.      為了在2015年協定的脈絡(context)中落實國家自主決定之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兩國正為此全力做出準備,並盡可能設法在巴黎會議前提交;[13]

9.      兩國相信,彼此在氣候變遷上的夥伴關係是互惠的,且能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做出貢獻。針對此點,兩國決定要強化關於國內氣候政策和多邊談判的高層對話,以進一步深化彼此在潔能技術、節能措施、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永續運輸(包括:電動汽車、低碳都市化和調適)上的合作。

在上述《氣候變遷共同聲明》的9點內容中,有5個面向值得各界注意與持續關注。本文透過表格方式加以呈現如下:

面向

意涵

評析

合作方式/基礎

雙邊為主,多邊為輔

第1點未言明是「多邊」還是「雙邊」的國際合作;第2點則清楚表明共同聲明的實質合作基礎是中印過去所簽署的兩個雙邊文件,而不是UNFCCC或KP等多邊性的國際條約。

核心顧念

經濟發展、公平性、

義務區別性、

資金、技術

第1點雖然提及「永續發展」,但對照其它各點內容,恐怕「發展」得到的關注遠大於環境永續;在第3點的基礎上願與其它國家合作以促成2015年的巴黎會議(詳見第4點),但能不能成功是個未定數;第5點、第6點則是重申UNFCCC與KP中對自己有利之面向。

宣誓條款

口頭為主、踐行為輔

第7點並沒有任何具體規定,也沒有國際檢示,效果上因此形同空頭支票,除非第8點最後得到落實,但不確定性又很高。

裂解模式

兩國在具體事項的合作

第9點完全以兩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發展)為中心,言明在潔能技術、節能措施、能源效率、再生能源和永續運輸上進行合作。若對照2014年美中與2015年美印的氣候合作內容,[14]全球氣候三大國已然在普世多邊模式外構築起新的暖化治理途徑。

來源:作者自行彙整

整理觀之,中印《氣候變遷共同聲明》的兩個主軸分別是:(1)以口惠而不實的宣誓政策表達兩國願意配合目前UNFCCC與KP架構下的安排,但能否成功在年底會議中達成共識,其它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有更多的責任;(2)將過去半年內美中印三方的氣候合作進一步建構地更為紮實,尤其是美國期待的能源效率(而不是減碳措施)融入中印的合作夥伴關係中,呼應美中、美印氣候合作文件中的投資再生能源計畫(或類似的項目)。[15]

結論:展望裂解式暖化治理

繼美中、美印之後,中印雙方也在聯合國的多邊架構之「外」達成了初步的雙邊合作。全球前三大碳排國間的暖化治理可以說已經雛型具備;展望未來,美國參與此一裂解模式的主觀積極度與客觀投入水準將會左右目前三方在暖化治理上的合作關係。

氣候大國彼此間以《共同聲明》的方式進行暖化的相關治理工作代表了幾件事;首先,聲明的內容反映了美中印在全球氣候談判桌上的底線。以今年年底的巴黎會議為例,如果屆時國際社會要求這三個國家承擔較為具體的減碳責任時,美中印也會要求它們的談判對手比照聲明中的內容做出實質性的承諾。倘若這些國家拒絕,美中印便可援引裂解模式下的合作文件來迫使國際社會讓步,或是至少為自己的義務不承擔進行辯護。第二,裂解模式下的聲明內容一方面引進美國這項外部壓力來幫助北京或新德里當局於國內層次推動能源轉型的改革,一方面透過聲明中的具體內容向美國爭取核能相關技術的移轉或再生能源的合作計畫,是個一魚兩吃的策略操作。最後,裂解模式的國際法拘束力相對低,因此倘若美中印無法依據聲明文件的內容落實宣稱的目標,也不會使自己陷入被國際社會控訴或指責的窘境,為自己保有了脫身的彈性。

一言以蔽之,今年年底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遷會議(COP21)不可能在傳統普世多邊的舊模式中產出任何具有實質效益的抗暖機制,因為治理暖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面對這種高難度的跨國問題,國際合作的思考宜重質而非重量,並且由下而上(重視國內政治勝於國際政治)。此外,義務或目標的設定要盡可能貼近主權國家的利益與能力,否則治理績效必然不佳。美中印三方目前踐行的裂解式暖化治理模式掌握了這些原則,將會是一個運作較傳統模式良好與影響力具體的治理示範,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1]“Kyoto Mechanisms: Background,” UNFCCC web site: http://unfccc.int/kyoto_protocol/mechanisms/items/2998.php; 「京都議定書三機制」,台灣碳排放交易推廣協會,網址:http://www.teta.org.tw/talket-1.htm

[3] David Held , Charles Roger and Eva-Maria Nag, Climate Governanc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3): 1-6.

[4] Curtis Doebbler, “The Lima Climate Summit: A Failure in All but Name,” Counterpunch (Dec. 22, 2014). Available at: http://www.counterpunch.org/2014/12/22/the-lima-climate-summit-a-failure-in-all-but-name/.

[5] G. Bryner, “Failure and Opportunity: Environmental Groups in US Climate Change Policy,” Environmental Politics, Vol. 17, No. 2 (2008): 319-336.

[6] Ved Nanda, “The Kyoto Protocol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hallenges to its Implementation: A Commentary,” Colorad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Vol. 10 (1999): 319-323; Paul G. Harris,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 The Kyoto Protocol and United States Policy,” New York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Vol. 7 (1999): 38-40. 譚偉恩,「氣候會議:緩不濟急的坎昆談判」,低碳生活部落格(2010年12月7日),綱址:http://lowestc.blogspot.tw/2010/12/blog-post_6074.html. 此外,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2001年曾公開表示對「京都機制」的不滿,“I oppose the Kyoto Protocol because it exempts 80 percent of the world, including major population center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from compliance.” 完整內容可參考:White House Press Release (13 March, 2001), available at: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03/20010314.html.

[7]有關兩國在內政上的空污或能源短缺壓力將於本部分的(一)與(二)進行說明。

[8]可參考:Ryan Hodum, “Conflict Over the Brahmaputra River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vailable at: http://www1.american.edu/ted/ice/brahmaputra.htm

[9] Vítor V. Vasconcelos, et al., “A Bottom-up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Cooperative Governance of Risky Commons,” Nature Climate Change, Vol. 3 (July 2013): 797-801.

[10]譚偉恩、洪銘德,「治理暖化的新途徑:裂解模式」,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觀念平台),網址:http://csil.org.tw/home/2014/12/13/;譚偉恩,「解析美印氣候合作」,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觀念平台),網址:http://csil.org.tw/home/2015/02/23/

[11]“China and India Call on Rich Countries to Step up Climate Change Efforts,” The Guardian(Friday 15 May, 2015). Available at: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5/may/15/china-and-india-call-on-rich-countries-to-step-up-climate-change-efforts

[13]根據筆者的理解,INDC的主要內容是各締約國預期的減碳目標與執行方法,實質內容方面可能包括(但不限於):減緩及調適政策之規劃、願意提供之資金或需要國際援助的額度、經濟預期成長率等。各國提出的INDC內容將開放給國際社會檢視與參考。詳見:UNFCCC網站,http://unfccc.int/focus/undertakings_in_adaptation_planning/items/8766.php

[14]煩請參考本文註釋10中的相關連結。

[15] Dan Lashof, “What Now? China and India Are In,” available at: http://nextgenamerica.org/climate-change/what-now-china-and-india-are-in/幫我們改版,再請他設定一個好用一點的圖說呈現方式。目前請先將就吧......不清我。老或行數設來檢失的生統法一想所道,言口紀新那省現動的包指家館她留所這,總自樣。

圖說:(圖片說明)
攝影:(人名)/圖片來源:(網站或單位)/授權方式:
CC BY-

 

 

 

 

 

 

 

能的十是智;提人關電,並理衣報年團民局分義寫,環知臺賣主人重、子速書樣企。

 

圖說:(圖片說明)
攝影:(人名)/圖片來源:(網站或單位)/授權方式:
CC BY-
圖說:(圖片說明)
攝影:(人名)/圖片來源:(網站或單位)/授權方式:
CC BY-

力要心他,實內是止,風劇管收……立朋自現中約們錢電對自錢男?

圖說:(圖片說明)
攝影:(人名)/圖片來源:(網站或單位)/授權方式:
CC BY-

達了量思主國操?的在對想民兩不果……者運立的:在看話樂,對神然出何水性此。

 

 

 

 

 

 

反水庫拒大湖 美濃民眾:退回引導式民調!

$
0
0
本報2015年5月2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慧宜報導

雖然梅雨來到,高屏溪川流量已經上看230CMS(立方公尺/每秒),高雄市缺水危機暫時宣告解除,可是經濟部水利署連日來提出的美濃水庫、高屏大湖,以及作為參考是否推動水庫大湖的民調,卻正在高雄 旗山、美濃和屏東里港地區,持續引發反對效應。

23日早上,來自旗美、里港將近百名的鄉親,在旗山手巾寮廣清宮舉行記者會,要求政府退回粗暴民調、拒絕水庫大湖。

反水庫大聯盟開會。攝影:李慧宜。

反水庫大聯盟 再度集結成軍

過去長期以武場手法反對美濃水庫聞名的反水庫大聯盟,也在前一天22日早上集合,共商如何與旗山、里港鄉親串連,共同為反高屏大湖發聲。

22日早上的美濃市區,梅雨陣陣不止,地面上積滿小水窪,街道行人不多,不過,反水庫大聯盟的辦公室卻人聲鼎沸,在進入正式開會前,每個年逾70、80的老人家,都搶著講話,大罵政府重提美濃水庫,並且藉美濃水庫案來脅迫高雄人接受高屏大湖開發案。

合和里里長林作松表示,「高屏大湖開發的地方,是農民公認廣大肥沃適合務農的台糖地,拿來做大湖,非常要不得」,坐在林作松對面的耆老黃光雄聽到這裡馬上補一句,「政府不是要蓋水庫、做大湖,背後的目的是要炒地皮!」

「美濃水庫」這4個字,是美濃人心裡集體的痛苦記憶,自民國81年政府宣布要推動美濃水庫開始,美濃人就活在水庫的陰影下!

在斷層河蓋水庫? 美濃人團結同抗爭

這些一輩子在田裡打滾的農民不解,為什麼政府不好好維護森林,不把水資源管理做好,卻要在有斷層經過的美濃河上游興建一座離槽水庫?

經過多年的抗爭,民國89年,當時總統陳水扁終於公開宣示不在任內興建美濃水庫,美濃人暫時鬆了一口氣。沒想到,國民黨立委黃昭順5月7日卻在立法院重提美濃水庫,而備詢的經濟部次長楊維甫在場回應,同意會在1個月內進行「是否興建美濃水庫」區域性民調,預計6月中出爐;另外,針對高屏大湖,楊維甫強調,「吉洋人工湖(高屏大湖)是美濃水庫的替代方案之一,高雄市政府已明確表示全力支持、配合,目前正在進行環評,如年底能通過,開始施工後,加上用地取得,預估3至5年可完工。」

反高屏大湖自救會總幹事黃森蘭振臂疾呼反對粗暴民調。(攝影:李慧宜)一聽到這樣的說法,美濃人義憤填膺,尤其是出身反水庫大聯盟的老將,莫不認為政府是利用大高雄人來逼美濃人就範,脅迫美濃人在美濃水庫和高屏大湖之中兩選一。

身兼美濃環保聯盟總幹事和反水庫大聯盟幹部的林英清用客家話大罵,「政府什麼都想做,誰軟門(虛弱)就壓迫誰!也因為這樣,美濃人和住在高屏大湖附近的旗山人、里港人,一定要團結起來。」

而林英清的弟弟林俊清,目前任大聯盟總幹事,他強調,「政府看起來很有心,但是問卷設計都是誘導式的提問,會讓住在高雄市區的民眾中計,以為興建水庫或大湖,就可以避免缺水危機。這樣的做法,簡直是迫使人民對立、社會分裂!」

過去只要是反水庫活動,大聯盟成員一定不會缺席,燒稻草人、潑機油,甚至把當年經濟部送到美濃的上百輛腳踏車等抽獎禮品,原封不動載到旗山分局檢舉經濟部賄絡的往事,也因為這次的水庫大湖案,再被提起,當年大聯盟成員中最年輕的邱紹樺說,「以前反水庫,我們是以拿命跟你拼了的這種心情,為了捍衛家園不惜一戰,因為我們是鄉下人,沒有退路,根本不需要計較形象問題,抗議中的武場手法,我們來負責。」

反高屏大湖自救會總幹事黃森蘭振臂疾呼反對粗暴民調。(攝影:李慧宜)

反高屏大湖自救會總幹事黃森蘭振臂疾呼反對粗暴民調。攝影:李慧宜。

引導式民調恐引發社會分裂

不只反水庫大聯盟注意到城鄉對立、社會分裂的問題,美濃愛鄉協進會、反高屏大湖自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和台灣農權總會,針對水利署委託成功大學調查統計研究中心進行的電話民調,誤導民眾傾向「贊成推動興建美濃水庫及高屏大湖等大型蓄水設施」,設計明顯為「結論引導式」題綱一事,也在23號早上,在旗山手巾寮廣清宮,共同召開「拒絕鴨霸民調、終止水庫大湖」記者會,要求政府退回粗暴民調、停止城鄉分裂,並提出拒絕水庫大湖、發展多元取水的訴求。

在記者會現場的孩子們,年紀尚小還不懂得自己的未來,也很有可能面臨政府和產業的雙重壓迫。(攝影:李慧宜)記者會上,有將近百位的民眾、學生和里長、議員、立委共襄盛舉,成員包括反高屏大湖總幹事黃森蘭、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台灣農權總會成員戴振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楊俊朗、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美濃吉和里長劉富麒、吉洋里長曾順昌、獅山里長鍾明福、里港鄉代莊清和,美濃歌手林生祥、台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以及旗美區立委邱議瑩、市議員鍾盛有、羅鼎城等人,記者會一開場,眾人同聲高喊「拒絕鴨霸民調、終止水庫大湖」、「人工湖開挖、地下水光光」。

會中,反高屏大湖自救會總幹事黃森蘭表示,過去蕭萬長任副總統、王志剛任經濟部長時,曾提及只要有50%的美濃人不同意,就不會蓋美濃水庫,但是今天卻變成只要有超過85%的高雄人同意,就要來重新規劃。他強調,「美濃人口只有4萬1千,整個高雄市有兩百萬以上的人口,旗美9鄉鎮加起來也只不過14萬7千人,這種民調合理嗎?」

再加上高雄市的自來水漏水率高達20%以上,政府不好好補水管,卻一心想興建大型蓄水建設,是反其道而行,黃森蘭說,「就像我們家庭用水水管破了,漏水了,我們不修水管,卻跑去買一個新水塔,這樣的做法大家覺得合理嗎?」

農田是根本 糧食自給率不能再降

退隱山林務農種番茄的前立委戴振耀,也站出來呼籲各界反水庫、反大湖。(攝影:李慧宜)記者會開到一半,雨水開始漸漸落下,打在廣清宮這座天上聖母的廟堂屋頂上,不過人潮越來越多。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表示,美濃愛鄉協進會不僅反水庫,也反高屏大湖,因為水資源的運用,必須建立在永續的基礎上,他強調,「不是說今天不興建水庫,那別的替代方案就可以接受,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

而在台下偏遠角落坐着,頭戴棒球帽、下半身著牛仔褲的一位阿伯,是曾經為反美濃水庫運動出力現在專職務農的前立委戴振耀,他靜靜聆聽台上講者發言,然而輪到自己講話的時候,卻鏗鏘有力。

戴振耀強調,現在身為農民才發現,農田、農水很重要,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才百分之30多一點點,比韓國、日本還要低,政府應該要以提高糧食自給率為目標,怎麼會犧牲良田?犧牲地下水源呢?他口氣堅定地表示,「為了我們的土地、為了我們的子孫,我覺得我不能只在山上務農,還是要出來表達我的意見,盡到我農民的本分。就是因為高屏大湖會取代良田,我堅決反對,政府看到廣大土地下有豐沛地下水,就想挖湖蓄水,可是卻沒有考慮良田的消失、地下水的流失,這樣可以嗎?」

質疑水庫將供應石化業 都市人也反水庫

其實,南部地區也出現越來越多聲浪,質疑高雄市政府的立場和作為。

5月14日,經濟部次長楊維甫就曾提到,由於高雄地區欠缺大型水庫,再加上根據高雄市政府評估,若相關開發案持續進行,預估至民國110年高雄用水需求將達188.2萬噸,將出現39.3萬噸供水缺口。針對經濟部這樣的說法,地球公民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楊俊朗指出,過去14年來,高雄市的自來水供水量逐年下降,那為什麼用水缺口會增加呢?「其實是跟南星計畫區填海造陸石化專區有非常大的關聯,現在高雄市政府跟中央政府,就在喬這件事情。」

楊俊朗表示,高雄市市民平均年齡比台北市市民少4歲,眾多因素中的其中一個就是高雄的石化工業,那為什麼政府還不檢視這些重工業的必要性,甚至還反其道而行擴大高雄的石化專區,他強調市區居民也有責任監督政府,「雖然我住市區,可是我跟大家一起反對高屏大湖,其實是反對高雄的石化專區再擴張,我不贊成這種花大錢挖大湖的取水方式。」

而來自屏東的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最後一個發言,他在現場邀請民間團體共同維護水質、打擊畜牧業廢水對東港溪的污染。他同時抨擊,仁武大社工業區的特權井,他說「光是台塑,就挖了四口深水井在高灘地上,所以工廠不怕停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私人水井啊!而這些特權井是在高雄縣政府時期核准的。」

而對高雄市政府經發局的做法,周克任也很不以為然,他說,「高雄市政府說反美濃水庫,可是高雄市經發局卻提出40萬噸的用水需求。經發局在做什麼?誰報計畫你就同意,誰報用水需求你就同意,可是你卻說反美濃水庫,反火大的嗎?不要為了選舉,玩這種遊戲,要認真面對真相。」

回到最關鍵的重點,周克任認為,美濃水庫不是美濃人的事,而高屏大湖也不只是在地人的事,要聯合各區域人民監督政府,共同反水庫、反大湖。

從5月7日黃昭順提出重啟美濃水庫計畫案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個星期,高雄旗美和屏東里港的民眾,逐漸擬出共識,將區域聯合視作反水庫反大湖的第一步,對他們來說,這步踩穩,反對才夠力!

電訪題綱

先生/小姐您好:
我是成功大學調查統計研究中心電訪員,茲受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南水局)委託,主要為瞭解大高雄地區民眾對於區域缺水風險認知及解決方式建議,特設計此問卷調查表,問卷提問至完成約3-5分鐘,懇請您撥冗協助完成問卷,謝謝!

1. 您知道高雄地區民生供水主要來自高屏溪嗎?
 □知道 □不知道 □不清楚

2. 您是否知道高屏溪久旱不雨時,流量會降低,取水量會減少,有供水不穩定風險?
 □知道 □不知道 □不清楚

3. 您是否知道高屏溪豐水期有好多水因無大型蓄水設施蓄存,而流入大海?
 □知道 □不知道 □不清楚

4. 您是否知道高雄地區最近因枯旱而宣布於5月初開始實施三階限水警戒?
 □知道 □不知道 □不清楚

5. 您認為高雄地區降低缺水風險的方式,以何者最適合?
(1.)自來水減少漏水,自來水淨水能力需要提升。
(2.)產業及民眾都少用一些水,節約用水共體時艱。
(3.)更多水源開發方式,例如增建大型蓄水設施,豐水期多蓄存一些水量留到枯水期使用。
(4.)以上措施都應該實施,水源比較穩定。

6. 政府曾計畫興建美濃水庫及高屏大湖等大型蓄水設施,希望降低高雄之缺水風險,惟遭地方居民及團體組織反對而停止或暫緩,請問您是否支持政府持續溝通並推動興建?
□贊成 □不贊成 □沒意見

基本資料
您的性別:□男□女
您的年齡:□20-30□30-40□40-50□50-60□60歲以上
您的職業:□軍□公□教□工□商□農□漁□林牧業□家管□學生□無業□其他
教育程度:□不識字□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含以上
居住區域:□楠梓區□左營區□鼓山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鹽埕區□前鎮區□旗津區□小港區□鳳山區□茂林區□甲仙區□六龜區□杉林區□美濃區□內門區□仁武區□田寮區□旗山區□梓官區□阿蓮區□湖內區□岡山區□茄萣區□路竹區□鳥松區□永安區□燕巢區□大樹區□大寮區□林園區□彌陀區□橋頭區□大社區□那瑪夏區□桃源區

我們的電話訪問到此,謝謝您的寶貴意見!

嬰兒塑膠固齒器 檢出內分泌干擾素

$
0
0
摘譯自2015年5月20日ENS德國,法蘭克福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市面上10種嬰兒固齒器後發現,經過嬰兒吸咬,有2款會釋出干擾人體內分泌的內分泌干擾素,隨著唾液進入嬰兒體內。

圖說:嬰兒容易受到內分泌干擾素影響。圖片來源:Scott SM

固齒器驗出化妝品常用防腐劑

研究發表於當期《應用毒理學期刊》,不過沒有指明固齒器的品牌。

內分泌干擾素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影響發育、生殖、神經和免疫系統。此次研究檢出的物質,包括甲基、乙基和丙基對羥基苯甲酸酯,會模仿人體內的天然雌激素,並抑制睾甾酮等雄性激素的作用。

2款釋出內分泌干擾素的固齒器中,一款含有化妝品常用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另一款含有6種未知內分泌干擾素。

「好消息是大部分我們檢測的固齒器沒有任何內分泌干擾素。不過,有固齒器檢出對羥基苯甲酸酯相當不可思議,因為這種添加物並不常用於塑膠玩具。」研究作者之一、法蘭克福大學水生態毒理學系學者Martin Wagner博士說。

歐盟早禁用 嬰幼兒健康風險更高

為了避免兒童接觸內分泌干擾素,歐盟早在2005年起禁用鄰苯二甲酸鹽製的塑膠軟化劑。而由於對羥基苯甲酸丙酯會透過龜裂肌膚進入人體,歐洲執委會近期已禁用以羥基苯甲酸丙酯作為嬰兒肌膚霜的防腐劑。

「根據研究結果,以冷卻凝膠填充的塑膠固齒器,可能釋出對羥基苯甲酸酯。然而,對羥基苯甲酸酯用於固齒器的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加入填充凝膠作為防腐劑,結果進入塑料並釋出。」Wagner說。

對羥基苯甲酸酯改善產品品質的效果有限,但卻造成健康風險,尤其嬰兒的發育牽涉多種荷爾蒙複雜地交互作用,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內分泌干擾素的傷害。

同樣的內分泌干擾素劑量,對嬰兒的影響比成人更嚴重,因為嬰兒體重較輕。

「問題是,許多用於塑膠製程的化學物質欠缺內分泌干擾相關資訊。此外,企業為了保護商業機密,不揭露塑膠製品的詳細化學成分和釋出物質。」作者指出。

研究作者認為,塑膠材料的內分泌干擾素風險很可能被低估了。

Toxic Teethers Identified in Lab Tests
FRANKFURT, Germany, May 20, 2015 (ENS)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which can interfere with the actions of hormones in the body, are present in some plastic teethers for babies, new research reveals.

The chemicals can leach out of plastic teethers when they are chewed or sucked and enter the babies’ bodies through their saliva.

Endocrine disruptors are chemicals that may interfere with the body’s endocrine system and produce adverse developmental, reproductive, neurological, and immune effects.

Researchers at Goethe University at Frankfurt am Main found that of the 10 teethers they tested in the lab, two released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One product contained parabens, which are often used as preservatives in cosmetics, while the second contained six as yet unidentified endocrine disruptors.

The findings were reported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 but the brands of the teethers containing the endocrine disrupters were not named.

“The good news is that most of the teethers we analyzed did not contain any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parabens in one of the products is striking because these additives are normally not used in plastic toys,” said Dr. Martin Wagner of the Department of Aquatic Ecotoxicology at Goethe University, one of the study’s authors.

The substances detected – methyl, ethyl and propyl parabens – can act like natural estrogen in the body and, in addition, inhibit the effects of androgens such as testosteron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recently banned propylparaben as a preservative in skin creams for babies because the chemical can enter the body through cracked skin.

“Based on the current study, plastic teethers filled with a cooling gel can be expected to leach parabens. However, no clear conclusion regarding the function of parabens in teethers can be drawn. It appears plausible that the parabens were added intentionally to the gel filling as preservatives and they subsequently migrate to the plastic and leach from the product,” the authors state.

The additives have only limited benefit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but can present a potential health issue, Wagner warne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babies and infants, whose development is orchestrated by a delicately balanced hormonal control and who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chemicals exposures than adults.

At the same dose the effects of endocrine disrupters in babies is higher than in adults due to their comparatively low body weight.

To protect children from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the use of plastic softeners known as phthalates has been restricted in toys in the European Union since 2005.

“The issue is, however, that for many chemicals used in plastic manufacture no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ir endocrine activity is available,” the authors state. “Moreover, the exac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ost plastics and their leachates remains unknown due to corporate non-disclosure.”

The authors say plastic materials may be an underestimated source of human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