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東發展只提拼觀光? 公民批忽略環境、文化在地連結

$
0
0
本報2015年4月23日台東訊,特約記者陽雨山報導

2011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花東地區發展條例」,設置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總額4百億元,基金執行期程為10年,現在走到第四年,進入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流程,台東縣府上半年忙著跑程序。

上周日(4/19)縣府辦理「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草案)」聽證會,等著4月底陳報行政院。不過,發言民眾普遍反應既有提案太重觀光、輕忽環境、文化及民生層面。會議主席副縣長陳金虎表示,計畫內容還有調整空間。

20150419 花東基金 台東第二期聽證會

計畫目標彼此矛盾  環團質疑縣府未釐清根本課題

台東縣在第一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中,行政院核定28案由基金補助8.98億元,迄今已執行完畢2案,縣府針對第一期提案成果檢討,強調要「加強跨部會、跨區域整合」。

不過,在聽證會現場,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縣府各處室缺乏橫向連結,第二期計畫目標彼此矛盾。他以鄰近區域的富岡漁港與富山護漁區為例「一邊要衝遊客數,另一邊又要總量管制」。而台東的社福需求,究竟是缺館舍,還是缺人力?他質疑縣府並未釐清根本課題。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秘書莊詠婷也發現,有些計畫內容只是換掉主詞後「複製貼上」,或憑一頁內容,就要討上百、上千萬經費。

對此,蔡中岳強調:「縣府提案陳述現況時,別只用形容詞,要以具體數據說明」。

國際幸福城市願景  卻缺整體面向評估

計畫處長余明勳表明,台東的願景是成為「國際幸福城市」,而在過去的分區座談會中,發現民眾最在意的還是交通、醫療、教育、農業等課題。在各部門經費需求比例上,在帳面上,交通與農業的經費需求最多,其次是基礎建設、文化與觀光。副縣長陳金虎期望藉花東基金提案內容提升縣民平均餘命、減緩人口流失。然而,民眾還是不願買單。

「提案實質內容的比重仍偏重在觀光」,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分會長林義隆直指,「對各面向現況的評估還是看不到;台東需要各方面的發展,縣政不應只重觀光客,而排擠在地居民的垃圾清運、水資源、醫療跟緊急救援等社會成本。而台東最大的優勢是生態資源,不應被犧牲,否則台東變成跟其他地方一樣的時候,還有競爭力嗎?」

環境成本留縣民  環團籲拼觀光也須教育遊客

針對垃圾問題,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目前台東垃圾是外運到高雄焚化,現在清運費遭調漲,縣府得多花6000萬做垃圾清運(總金額達1億2千萬)。」

觀光產業為台東衝高旅遊人次,也衝高了垃圾量,卻得由縣民與縣庫概括承受,發展產業的同時,環境成本只能外部化嗎?或者,有更好、更聰明的設計,能從源頭就預防後遺症(例如廢棄物、維護成本等)的產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東工作站專案經理黃苑蓉呼籲,觀光計畫不要只為了迎合遊客而寫,教育來台東的遊客也很重要。如何在旅遊過程中,一起維護在地資源,成為友善環境的綠色旅人,例如在海洋鄉鎮宣導「永續海鮮」、「海洋廢棄物」就很迫切需要推動,當全世界已經為了海洋資源枯竭、海洋廢棄物所苦的時候,台東要等到問題很嚴重才來面對嗎?另一方面,在地的店家在商品或服務的生命週期中,也得有意識的從前端設計減少廢棄物與汙水,降低環境衝擊。

規劃未取得原民同意  縣府未回應質疑

除了生態資源,台東的獨特性還包括多元族群與文化,在日治時期以前,整個台東縣境都是原住民部落的傳統領域,也因此《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明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企盼過去因不尊重原住民而導致的侵害不要再發生,但是,縣府提案的內容仍引起疑慮。

「反對養雞場新園里自救會」發言人巫化‧巴阿立佑司痛批,面積5公頃的大型養雞場,就將設在卡拉魯然部落(Kalaluran)的傳統領域,這裡也是台東都市計劃的中心,養雞場要怎麼幫助觀光與發展,若發生禽流感疫情,誰又能承擔風險?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則談到,在利嘉部落的提案,要把張惠妹的家鄉做為主題規畫參觀,「有先問過張惠妹或她的家人或鄰居嗎?」沒考量到在地居民意願的發展,就長得很像災難。然而,聽證會當天,自始至終,縣府原住民族行政處,都沒有回應民眾相關的質疑。

不重母語反提升英文  教育計畫也偏觀光  

聽證會中,民間關心重點除了環境議題,還有教育議題。一位剛從偏鄉國中主動請辭的陳小姐坦言,現在的偏鄉教師除了教學外,還必須兼任其他繁雜業務,許多立意良好的資源(像是獎學金),在教育現場卻無法適切分配,她對現行結構已感到失望,看完這次教育處提的計畫後,更不明白,「開發陸海空教育…為什麼教育處的計畫,很像是觀光旅遊處的計畫,教育當局對於偏鄉與台東的教育問題還有想像嗎?」

教育處對原住民的教育計畫不是復振母語,卻在提升英文,有12年教育資歷的陳小姐認為,「台東孩子的未來,不是只有走觀光這條路」。

另一位游先生也發言挺教育,他提醒縣府注意花東基金的立意,也包括提供融資與人才培育,也就是說,硬體建設不是唯一選項,而人才培育不只是辦講座或課程,「政府願不願意花12年改變下一代孩子的教育?如果我們從小給孩食農教育、環境教育,他們成為破壞環境的大人的因素,是否就少了一些,請投資我們的下一代!」

會議流程設計僅各自表述  難深入討論

聽證會結束時,共有13位民眾公開發言或代讀意見單,縣府局處首長雖然對民眾發言多有回應,但流程設計並非讓公部門與民眾有深度討論的機會,而是讓雙方各自表述。

會議主席、副縣長陳金虎總結,「今日的討論有幾種類型,反對提案、修正提案,計畫外的提案,或其他施政面相上的檢討。本計畫書不是台東整體的施政,只是一部分,目前還容許修正。」

該如何看待花東基金?

  • 計畫書規劃不長遠  民批:「像一稿多投」

台東縣政府在會議中不只一次坦承,台東是窮縣,所以有什麼爭取經費的機會,就會盡量爭取,但在民眾觀感來看,計劃書像是在「一稿多投」,長期而言,看不見明確的經費爭取與運用策略,有一點經費就花掉,民眾郭小姐在發言時就直言,「難道政府只做4年內看得到的事嗎?」

  • 公民可參與提案,檢視必要、可行性,為綜觀東海岸整體環境社會之契機

不過,現行花東基金執行流程的優點,是花東兩縣政府必須讓公民參與提案,檢視提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對民眾來說,不好的計畫可以及早刪除,以免浪費行政資源;好的計畫在執行期,也要繼續被監督。

至於花東兩縣也可以趁接下來的6年時間,彼此觀摩與交流兩地的公民參與經驗,好的計畫其實花東兩縣可以並進,像在花蓮已通過的民間提案,就要運用基金投入調查最缺基礎資料,做社會監測、環境監測,還有海洋廢棄物監測,如果台東也一起做,未嘗不是整體檢視東海岸社會與環境體質的好機會。

台東縣實施方案計畫,2015年1-4月時程,民眾有機會參與的時間其實很短:

一、分區座談會蒐集民眾意見:104年1月14~16日辦理4個場次(成功鎮、關山鎮、太麻里鄉及台東市)的座談會,蒐集各方意見。

二、公開閱覽:研擬「第二期(105-108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草案),104年4月2日起至18日止辦理公開閱覽。

三、草案聽證會:104年4月19日(星期日)下午14時,假台東縣政府大禮堂辦理「台東縣第二期(105-108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草案)」聽證會

四、104年4月底前陳報行政院。


地球日種回民族植物 地利國小傳承祖先生態智慧

$
0
0
本報2015年4月23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地球發燒中,如何退燒降熱?除了節能減碳,透過傳統文化利用植物的智慧,恢復山林植被,不但兼顧永續利用、經濟效益,更能恢復生物多樣性。

4月22日地球日,南投縣信義鄉地利國小的孩子們和林管處的大人們,一起種回17種布農族傳統獨具智慧的民族植物,讓孩子跟著樹木長大,學習祖先永續利用的智慧,增加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地球日南投信義鄉地利國小布農小朋友種下民族植物守護地球。

早在兩天(20日)前,南投林區管理處的廣播車就在信義鄉趴趴走,以布農族語邀請信義鄉民,地球日當天到地利國小參加植樹活動。昨(22日)南投地利國小晴空當照,孩子們以及社區居民都聚在學校,準備參與活動,現場氣氛活潑歡樂。

即使如此,校長陳照明一開始致詞就說,今天值得紀念的還有在社區服務數十年的老牧師,今天是他的告別式,提醒孩子們不要忘了老牧師對部落社區的貢獻。

告別黑板樹  不忘貢獻

黑板樹留下的根系。最近學校因圍牆旁的黑板樹板根有破壞圍牆之虞,高而挺直的樹幹易遭風折斷,而砍除了21年種植的17棵黑板樹和2棵麵包樹。透過南投林管處林業技術及資源,協助學校種回布農族傳統植物。

因此,校長接著說,黑板樹就和老牧師一樣,曾經服務學校多年,不同的是,黑板樹已逐漸影響校園圍牆、電線,為了安全著想,不得不砍除。「今天斗膽砍除,種上新的樹木,是學校感覺有責任而且願意負擔,種起原鄉植物,希望孩子們能感謝黑板樹以及麵包樹過去為我們提供的服務以及貢獻。」

為了砍除這幾棵黑板樹,校方須提評估、砍除計畫,經過珍貴樹木保護委員會審查、議會核查之後,才能進行。

種回祖先傳承的智慧  就有未來

17種布農族傳統植物,是經與特生中心討論、贈與、以及林管處苗圃培育樹種,也是布農族傳承中,曾有過最精彩、豐富多元明智利用的典故,包括傳說中提到的植物山棕,食用植物山胡椒、肉桂、筆筒樹,動物食物青剛櫟、鬼櫟、楓香,狩獵相關植物柃木、梅樹,祭祀植物桃、李,多用途植物九芎、台灣櫸,以及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植物牛奶榕、無患子和光臘樹。

大手牽小手,守護傳統智慧為地球降溫。

在台灣社會認為用來醃漬好吃的桃子、李子,原來在布農族是重要的祭祀植物,每個族群對於植物的利用不同,也影響與物種的親疏遠近,但是透過恢復傳統利用,不但增加生物多樣性架構生態系安全網,在面對氣候變遷時更提供最即時的資源。

小小達瑪巒祈福儀式。種樹之前,地利國小師生邀請貴賓一起進行小小「達瑪巒」祈福儀式。地利村居民屬於屬於布農族「TAkMAZUAN」(達瑪巒)部落,來自卡社群(TAKIBAKHA)、丹社群(TAKIVADAN)、巒社群(TAKBANUAZ)及少數漢人。

這一天象徵性的種了17棵(種)樹,不過南投林管處還提供長遠的計畫,只要社區與部落願意,就能種回各種民族植物。

向原住民學習  守護大地

南投林區管理處處長張岱表示,原住民族有優良的傳統文化,尤其在植物的利用,純熟而豐富多元;為了讓布農族小朋友了解原住民傳統植物,特選具有象徵性的17種植物栽植到校園,並以解說牌說明在傳統文化裡的明智利用的方式,未來還將請部落耆老,將解說意思以母語拼音書寫,讓孩子們認識祖先的生態智慧外,還能習於母語。

南投林管處已與仁愛高農協調,提供經費培育包括賽德克、布農的傳統植物,並將不同種族明智利用的知識整理記錄下來,以母語傳承製作解說資料,部落若有需要,都能申請使用。

現場提供無患子、楓香、肖楠、樟樹及桂花,共1000株,分送族人。除了桂花外,都蘊含布農族傳統使用的經驗,例如以無患子果實洗滌衣物、以楓香落葉決定播種時間、利用肖楠建築,以及利用樟樹薪材煮飯和驅蚊,讓參加活動的族人攜回繼續傳承生態智慧。

林管處提供解說資料。

南投林管處表示,世界地球日這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代表了世界的平等,也象徵著人類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歧見,和諧共存。此次在世界地球日協助地利國小種回布農族傳統植物,期許族群和好,因為守護山林需與原住民維繫良好的夥伴關係,才能達成。

跟著布農族學習植物使用智慧
 
名稱布農名明智利用
鬼櫟 Qalmut殼斗科中海拔大喬木,鬼櫟的果實燒烤之後香甜可口,同時也是飛鼠愛吃的食物之一,獵人們偶而守候樹下等待狩獵。鬼櫟的樹幹可用作木塞。
厚葉柃木 Qutdusaz / dalis-lisaz柃木類生長在中海拔林緣或林道兩側,通常可作建材、食品調味料等,狩獵時用做陷阱吊子,其中厚葉柃木做成的吊子非常強韌,連水鹿都能套捉。
羅氏鹽膚木 Qazaus羅氏鹽膚木,亦稱山鹽青,布農族人取果實外層結晶或取果實浸水做為食鹽代替品。獵人將自然枯死的木頭埋在土裡多年,取出燒成炭後混合硫礦和雞糞土,煮乾提煉硝,用以製作狩獵火藥。其材輕色白,適合做成飯匙(haida-dasu)或椿米的杵。打耳祭典,則混與小梗黃肉楠和桃樹同燒,火發出嘎嘎之聲越大聲時,表示今年行大運,祭典才可開始,燒後的灰用來洗頭祈福。
山棕 asik山棕葉綁紮,適合製作掃帚,莖部纖維用來釣溪裡蝦子。布農族射日傳說提到,由於山棕生長潮濕地區,獵人即躲在山棕之後,伺機射日才得成功。山棕的黃色果實乾澀,卻是白鼻心和松鼠愛吃的食物,布農獵人因此以山棕追蹤捕獲。
牛奶榕 Pusqaivaz / Pusqaivun牛奶榕為灌木或小喬木,採折葉片後會流大量乳汁,其汁液為灰白色,布農語pushiv即為灰色之意,可剝樹皮槌製做成男子腰帶。
九芎 Naluung九芎是秋天轉紅的落葉樹種,生長迅速表皮光滑,而又有「猴不爬」的俗稱,木材適合用作弓身、槍托、陷阱支架,更是絕佳的柴薪來源,耐燒而無濃煙。嫩葉揉鹽可用來止瀉。據說蒸餾糯米酒時,用九芎作為薪柴,可保酒美味,布農族人列為一級木材。
無患子

 Daqu(丹社、巒社、卡社)

 Dahu-zumu(郡社)

無患子含有皂素,布農族人撿拾果實,取厚實果肉保存,使用時加水揉洗衣物產生泡沫,清潔去污。此外無患子木材適合製作槍托,播種祭時,則與高山芒插在新墾地上用以祈福。
台灣櫸 tulbus (丹、巒)
 tulbuc(卡)
櫸木材質堅硬細緻,可作房屋橫樑或支柱,適作各項生活用具,諸如杵臼、砧板、刀柄、鋤頭柄、槍托和米桶等。剝下樹皮所圍成的圓圈,則用來儲存小米防止老鼠偷吃。若逢部落舉行五月的孩童祭典,家長隨主祭到青芋田拔起芋頭後,則經由櫸木和竹子搭成的拱門返回部落。
山胡椒

 maqav / makamun lukis(丹、巒)

  Qaimus(丹、巒)

 Qaimuc(卡)

山坡生長的小喬木,全株充滿橘子加胡椒的刺激性香味,mahav 布農語意思是辣椒,lukis 是木材,山胡椒為常見的胡椒代用品,除了晒乾食用也會採取鹽醃、混入醬油等等保存方法。山胡椒之木材易燃燒而火力旺盛。
筆筒樹 tanabas取嫩莖髓、嫩心葉可煮食或炒食。去絨毛剝皮洗淨後川燙可製涼拌。亦有栽植於庭院做為觀賞植物,樹幹可當牆壁。
青剛櫟 Qavutaz青剛櫟果實或嫩芽是飛鼠、白鼻、山羊和台灣黑熊喜愛的食物,青剛櫟之木質部分可作為槍托或槍把。
楓香 Dala楓香木材是很好的椴木,可用於種植椴木香菇;亦可作為築屋的樑材,其嫩芽亦為飛鼠喜愛之食物之一。以前布農族播種小米時以楓香為準,落葉後就可開始播種,出芽後就不可再播種了。
光臘樹 Qainunan(卡、丹、巒)
 Nahailusun(郡)
適造林樹,通常用來蓋房子,做工具的柄,如鋤頭柄、鎌刀柄、打米的杵。
肉桂

 Paisaz(丹、巒)

 Paicaz(卡、卓)

肉桂的根具有特殊味道,可作為布農族人解饞之零食用。
梅樹 Banuaz busul(丹、巒、卡)梅樹木材堅韌卻富彈性,彎曲時不易龜裂,其布農名即弓之樹的意思。

 Qalup(丹、巒、卡)
 Halup(郡)

布農族打耳祭主祭liskadan lusan祭典上,用於燃燒宣告祭典之木材。

 Banuaz(丹、巒、卡)
 Bunuaz(郡)

同上
台灣肖楠 Qalmut適合造林,樹幹適合用來建築、蓋房子。飛鼠喜歡吃它的嫩芽,所以布農族人要打飛鼠時,常去肖楠樹林等待就能獵到飛鼠。
樟樹 Qutdusaz / dalis-lisaz布農族煮飯的時後當材火燒,有香氣而且可驅蚊,常做為雕刻製品、家具用品,禱米的臼和房屋建材。

資料來源:南投林區管理處提供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水保法》重啟修法大刪保護區? 環團批加速水庫死亡

$
0
0
本報2015年4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立院經濟委員會23日進行《水土保持法》部分條文修正,雖然經濟部指出目前78%山坡地都列為保留區,農委會認為保留範圍太大,佔了2/3,應行檢討。但此草案涉及限縮水庫集水區、廢除水庫周邊保護帶,甚至刪除了集水區禁止任何開發,並授權地方政府廢除「特定水土保持區」的權限。環團憤而在場外抗議,直批在缺水乾旱、水庫淤積狀況下,還談放寬,根本是加速水庫死亡。

立委劉建國、尤美女與田秋堇等也到場,指出目前相關水土保持法令充足,缺的是認真執法,尤其農委會至今未公告「特定水土保持區」影響更大,因此表示將盡力阻擋。

2015-04-23_01-10-49

大敞開發方便門?  修法大幅限縮特別保護區域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環團指出,此次修法草案中,遭到質疑的部分包括了第16條、第3條、第19條、第17條等。第16條將使172萬公頃的水庫集水區不受「特別保護」,僅剩22萬2500公頃屬特定水土保持區。第3條更將廢除水庫保護帶,再配合第19條,等同原水庫邊的保護帶可進行興建飯店、碼頭等開發,而水庫集水區更可做蓋旅館、飯店與民宿等開發。第17條更將授權地方政府可廢除特定水土保持區。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指出,雖19條拿掉「禁止任何開發行為」字眼,但會直接引用水保法第12條禁止採礦、修路、建築用地等,使禁止開發行為更明確化。

陳文德強調,目前保留地範圍過大,「蛋黃區佔了2/3」應有所檢討;環境律師詹順貴則認為,的確可以進行務實檢討,但檢視目前草案,卻採「大筆一揮」的方式大幅限縮,但卻未釐清到底哪些土地將屬「特定需保護」。

「特定水土保持區」公告未完成  保育難落實

田秋堇、尤美女與詹順貴更指出,農委會的水土保持局至今未完成「特定水土保持區」的公告是問題癥結之一,目前近200萬公頃的水庫集水區僅有1萬8千公頃已獲公告為「特定水土保持區」,使相關保育工作沒有妥善落實。若水保局認定僅有33萬2500公頃是特別需保護的「特定水土保持區」,就應盡快公告,明確訂出不得進行開發的地段為何,釐清後再談檢討修法。

此草案推出後遭民間反彈,之前舉行的公聽會更是砲聲隆隆,將此案排進議程的經濟委員會召委翁重鈞,遭環團點名,甚至前往其嘉義的服務處抗議,今次在委員會澄清並沒有急著通過此案,更要求農委會在逐條審查前,要讓各界瞭解此修正案不影響水資源保育、水庫安全、土石流、圖利財團,更先跟環團與專家學者再討論。

立委高志鵬也提出,應公開提出法規影響評估,並具體說明特定區的限縮為何,與相關配套措施。

太陽能追蹤 學者解密「少年海龜的奇幻漂流」

$
0
0
本報2015年4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龍吟欣編譯;蔡麗伶審校

就像莎士比亞和梅林一樣,年輕海龜也有牠們的「迷途歲月」(the lost years)──年滿一歲的海龜會往海裡游去,並且在漫漫大海中「消失」整整十年。

拒絕「隨波逐流」的海龜

然而,靠著太陽能追蹤裝置,研究學者開始追蹤在墨西哥灣深海中「遊歷」的44隻野生幼龜。他們驚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相對於一般的臆測,年輕的野生海龜並不會「隨波逐流」。

參照僅有的資料,科學家原本猜測,年輕海龜在所謂的「迷途歲月」裡,僅只是被動地在海裡隨著海流進行「漂流」的動作。

美國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海龜研究團隊的領導人曼斯菲爾德(Katherine Mansfield)意欲驗證「被動遷徙」的假說,因此,她需要6個月大到2歲之間的年輕海龜──如此處於「迷途年歲」時期的海龜,非常不容易捕獲(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認為其在海洋中「消失」),有時甚至在60哩的範圍內都找不到任何一隻幼龜。

歷盡千辛,曼斯菲爾德和她的團隊終於捕獲了足夠的樣本數。他們總共標記了20隻肯氏龜和24隻綠蠵龜,並且在每一隻幼龜身上都裝配了太陽能追蹤裝置,隨著同樣裝載了追蹤裝置的浮標,一起釋放到海裡。

生物行為新發現 盼能加強海龜保護方式

從裝置上送回研究團隊手中的資料,和原先對於年輕海龜遷移方式的假設產生了矛盾:這些海龜並不只是在「漂移」,而是相當自主地游動著。幼龜們以每秒數公分的穩定速率游離浮標;驚人的是,牠們甚至控制著自身游動的方向。

「舉例來說,綠蠵龜大多時間都是往東游動。」團隊中的普特南(Nathan Putnam)博士表示,「而肯氏龜,在大多數受追蹤的區域內都是往北游動。」

小海龜。(圖片攝影:郭芙)

這些動物的行為仍有待更深入的了解──對於幼小的海龜寶寶來說,衛星追蹤裝置太過龐大,因此在資料蒐集上產生了顯著的漏洞。然而,在此同時,曼斯菲爾德和普特南表示他們的研究可以對海龜以及海龜研究者產生立即的助益。

曼斯菲爾德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包含了早期的海龜生存和行為表現,而這能促使保護這種瀕危生物的創新方法誕生。」這篇研究在9日刊登在Current Biology期刊。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太陽能烤肉爐 熱能電池晴雨無休

$
0
0
作者:Green Inside

※ 本文轉載自 Green Inside

如果你還以為太陽能鍋只是再生能源教育的「教材」,來看看這款由GoSun推出的最新型太陽能鍋:外型大小與一般烤箱類似、更具備儲熱功能,永遠不用插電也沒有油煙,是戶外料理的最佳選擇。

太陽能烤肉爐外觀。圖片來源:GoSun

太陽能鍋(太陽灶)的原理很簡單:反射太陽光、蓄積熱能來煮熟食物。只要有個一般的鍋子加上足夠的反光板,很容易就可以DIY。缺點則像是需佔用較大的空間、耗費更多時間,陰雨天或夜晚更是無法運作。GoSun Grill聰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以下是它的特徵:

  • 高效率的傳導可以在20分鐘內升溫到290℃;
  • 與一般烤箱類似的造型與尺寸,使得它容易攜帶;
  • 模組化的設計,蒸煮烤炸、烘培都難不倒它;
  • 以有機臘為主要成份的「熱能電池」,讓它可以全天候運作。

GoSun Grill特製的真空管內徑達5英吋,烤雞或烤魚都可料理。穩固的底座使它成為BBQ的完美替代方案。GoSun Grill比用木炭健康、也比用天然氣友善環境。為了減少烹調所需時間,同時克服日照問題,GoSun推出了創新的熱能電池。

最大化太陽光收集,讓GoSun Grill幾乎可全自動烹調。圖片來源:GoSun網站

熱能電池中的有機臘有比混泥土或沙更好的儲熱能力。在全日照下,有機臘約兩個小時會完全融化(吸滿熱能),這個過程可升溫到155℃,之後再慢慢釋放、恢復固態。先將熱能電池放在托盤上將真空管預熱1小時,就可以再將鑄鐵鍋放在電池上、重新推入真空管開始烹調。GoSun表示,光熱能電池續滿熱就足以供應8人一餐(4磅雞肉或4塊麵包)。

GoSun也是Global Alliance for Clean Cookstoves的一員,他們在瓜地馬拉教導當地人使用太陽能鍋,減少因吸入濃煙而導致的疾病;同時減少伐木、保護森林。GoSun Grill正在進行群眾募資,相信很快就能上市了!

GoSun Grill構造簡單、容易使用與清潔。圖片來源:GoSun

從英國藍事件 思考人和地球的相處方式

$
0
0
作者:譚偉恩

英國藍茶品被有農藥殘留。圖片來源:hjw2234月22日是地球日,一個適合思考人類、食物與自然環境三者互動的日子。

食物的生產源出於自然,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映射出我們對於大地之母(Gaia)的依賴。為了生存和慾望的滿足,人類必須攝取食物,同時確認食材本身的安全和具體之營養價值。但在取食之餘,人類不該對於獲得及消費食物的種種作為採取一種放任態度。

恣意使用水資源是人類在取食過程中最普遍的疏失,不管是蔬果、肉類、甜品、飲料,通通必須耗費大量的水資源。生產1公斤的小麥約需1,500公升的水,而生產1公斤的牛肉則需要至少10倍以上的水。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在上個星期二(4月12日)發出警告,指出水資源的稀缺將嚴重衝擊全球各地區的糧食供應。以台灣為例,正面臨68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倘若中央因缺水問題頻繁要求各地農民停灌或休耕,其衝擊不只是犧牲農民的權益,偏重維護工商用水之需求,還會導致本土小農無法獲得休耕補償,進而讓糧食自給率本已偏低的台灣更加喪失糧食安全的自主性。

再以近日「英國藍」引發的殘留殺蟲劑風波為例,其進口的中國茶葉是極易含有農藥殘留之商品,早在2012年,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便在一份調查報告(Pesticides: Hidden Ingredients in Chinese Tea)中指出,在所有取樣調查的18種茶葉中,隨意一種樣本都至少含有3種農藥殘留。而18種中有6種茶葉樣本含有10種以上的農藥殘留,其中一款鐵觀音更是含有高達17種之多的農藥殘留。

台灣茶飲市場龐大,但103年度的邊境食品查驗結果卻載明,進口茶類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相當嚴重,「英國藍」事件爆發後,冀盼食藥署等有關單位能強化邊境查驗的力度,為國人食安把關。持平而論,使用農業本無可厚非,對於提高產量和質量有所裨益,同時可節省人力,間接降低成本以優惠消費者。然而,不當使用農藥,導致藥劑殘留超標,不但衍生食安問題,更污染土壤及水源。此外,農藥施作的劑量與稀釋倍數的換算都涉及水資源之適當使用,過度與不及的用水均是浪費和危及人體健康與生態安全之行為。

地球上的確還有許多人因為受限於經濟能力而無法消費價格較高但相對安全與友善環境的食物,但在台灣的多數民眾絕對有此能力。環顧一下駱驛不絕的3C商品市場,還有各種購物網上不斷累積的會員數和攀升的交易量,就可以知道多數消費者只是沒有意願把錢投資在自己的健康和更好的生態品質上,而非沒有能力或知識,在取食的消費過程中試著與餵養我們的地球維持和諧互惠的關係。地球雖然只有一個,但每一天都可以是地球日。千萬別等到潔淨的自然環境凋零,安全的飲食遙不可及,才明瞭豐沛的物質享受實無助於我們和下一代的生存。

【救球任務】適應洪災 孟加拉讓學校、農場通通浮起來

$
0
0
【他山之石.地球日45週年系列報導3】
本報2015年4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編按:根據科學家預測,至2050年時因氣候變遷問題,可能造成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度,且地球上有1/4物種將遭滅絕。為了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我們必須努力尋找與地球和平相處的方式。今年是地球日45週年,編輯室準備了3篇系列外電,將帶您一起從教育、時尚、能源等各方面,認識友善地球的行動計畫。

如果無法躲避洪災,那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打造一個漂浮社區。

根據Co.Exist網站報導,除了馬爾地夫等島國面臨遭海平面上升淹沒的危機,孟加拉面臨的氣候變遷威脅也不遑多讓。

位於恆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國土不是被水淹沒就是和海平面差不多高。1億5千4百萬位居民中,約有1/4人口每天收入少於2塊美金。不只許多人生活貧窮,居住的建物結構也往往無法對付嚴峻的天氣型態。根據預測,到了2030年,升高的水平面可能使孟加拉20% 的國土都不再適宜人居。

面對滅頂厄運,除了打造昂貴的杆欄式建築或想辦法阻擋洪水侵害,發展出能漂浮的水上設施是唯一的上上之策。近12年來,非營利組織「Shidhulai Swanirvar Sangstha」已著手實踐這個想法。他們先從學校開始,接著應用到圖書館、診所和訓練中心,最近還設計出漂浮農場。現在一共經營111艘漂浮船,包含一艘在教室上方建置操場的新式雙層學校。

孟加拉漂浮學校。(圖片來源:Gates Foundation)

「在孟加拉,我們清楚地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雨越下越大、河水越漲越高。」Shidhulai Swanirvar Sangstha的 領導者,同時也是漂浮系列設計者Mohammed Rezwan 說。每年6月到10月的雨季,Shidhulai Swanirvar Sangstha 的所在地 Chalan Beel 地區就會水滿為患,無法以傳統農法耕作,漂浮農場於是因應而生。

一座漂浮農場有足夠的空間,讓10個家庭在布袋蓮 (water hyacinth)做成的水床上面養鴨、種菜。「能直接使用表水來灌溉是個好主意,」Rezwan 表示,「我們預期接下來幾年將會遭遇大洪水,使得耕地縮小。」而漂浮農場可讓居民留在家鄉耕作,不用因水患而遷徙到更高處的耕地。

目前為止,22艘漂浮學校已經為1,800位學童提供教育服務。但是Rezwan希望創造出可以讓孩子奔跑的校園,而非只有上課的教室。因此,他打造出一艘雙層漂浮學校,長65英呎 (約20公尺),能同時容納30位孩童,船頂還能作為舉辦社區活動的場所。

孟加拉的漂浮圖書館。(圖片來源: Gates Foundation)

除了漂浮學校,Shidhulai Swanirvar Sangstha 還經營10間裝滿書和電腦的漂浮圖書館、7間診所和7間訓練中心,用來舉辦農業訓練和推廣人權教育等議題。根據 Rezwan 的估計,每年有10萬人因此受益。

現在,柬埔寨、菲律賓、尚比亞和奈及利亞也打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漂浮學校,雖然和 Rezwan 的設計有些出入。Rezwan 批評,有些地方以鋼鐵船取代以在地材料打造的船隻,有的甚至改採平底設計,無法在暴風雨中保持平穩。他建議應有國際機構介入指導,才能讓漂浮計畫兼顧永續與安全的目標。

疑上游掩埋場有毒廢棄物污染 恆春滯洪池現紫潮

$
0
0
本報2015年4月24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恆春鎮東門滯洪池日前出現大片紫紅色污水,溪流並出現死魚,民眾懷疑是上方掩埋場滲出有毒廢水流入滯洪池,擔心生活和耕種仰賴的地下水源遭到重金屬污染。

屏東縣環保局日前進行水體採樣檢測,並與鎮公所及民代、議員等前往掩埋場現場勘查可能滲漏的原因,昨(23)日環保局在恆春鎮公所公佈檢驗數據。

恆春滯洪池出現紫水環保局進行採樣(屏東環保局提供)

屏東縣環保局長魯台營表示,滯洪池污水經檢測驗出鉻、銅、鋅、鐵、錳、鎳等重金屬,不過都合於放流水標準,2口地下水井採樣則出現硬度、錳和大腸桿菌超標。為何池水會成紫色?魯台營表示,應是掩埋場排水箱涵年久使用產生裂隙,滲出污泥、污水隨日前大雨排至下方東門滯洪池,留下污泥經陽光照射後反射出紫色。

為避免再有污水滲漏,魯台營表示將補強箱涵,定期抽走蓄污池污水,增大原來蓄污池;此外改善滯洪池,增加水泥鋪面,讓污水不致影響地下水。

民眾要求地下水監測、清運掩埋場廢棄物

儘管水樣檢驗低於放流水標準,屏東縣議員陳文弘表示,鎮民關心的是日常抽取地下水使用是否安全?農民灌溉仰賴的東門溪,流經掩埋場和滯洪池,未來可否繼續使用?此外,掩埋場過去收受大量外地事業廢棄物,就算這次檢驗過關,能保證未來水和空氣都安全無虞嗎?

民眾要求清運掩埋場廢棄物

縣議員張榮志要求環保局定期監測掩埋場周邊地下水井,確保底層防水布未破損造成滲漏。山腳里里民黃先生指出,目前環保局做的地下水井水質檢測並無檢測重金屬項目,如此無法確定是否有來自掩埋場的污水,要求增加檢測水井數量和頻率,讓民眾安心。

墾丁里里長張昌益則拿出民眾拍攝的死魚照片,他說,這是在掩埋場3公里附近發現,他質疑3年前鎮長同意接收外地事業廢棄物,可能掩埋了有毒污泥、醫療廢棄物等,要求環保署和環保局開挖掩埋場,進行調查,若有非法廢棄物應全數運走。

現任恆春鎮鎮長盧玉棟則憤怒指出,掩埋場收外地廢棄物的政策,他在擔任鎮民代表時就反對,大家都要求搬走這些廢棄物。他說,要環保署長南下向鄉親說明,為何當初會讓這些外地污泥運來恆春。他也要求環保局監測東門溪流域17個里的地下水井,如有問題一定要把廢棄物全部運走。

收事業廢棄物  環保署:是鎮公所權責

環保局、鎮公所、環保署人員進行說明

對於盧玉棟的說法,環署南區督察大隊列席人員表示,根據《廢棄物清理法》,廢棄物處理的執行機關是鄉、鎮公所,因此當初要收受外地事業廢棄物,是恆春鎮公所規劃執行,依規定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不得限制之。

根據資料顯示,恆春鎮公所自2011年~2014年間,共收了將近15萬公噸的一般事業廢棄物,估計增加鎮公所收入近2億元。

環保署人員表示,所有廢棄物進場作業都是鎮公所的權責,環保署僅規定可進場的項目,由鎮公所提供每日進場貨物的三聯單登記。對於民眾質疑當初是否有違法廢棄物進場的情形,魯台營說,目前檢調已經介入調查。

現場恆春鎮民、里長及鎮長,將矛頭指向環保署和環保局,一再要求把廢棄物清走,環保署人員私下表示無奈。屏東縣環保局則表示,會持續監測地下水井,定期公佈數據,並同步修補既有的箱涵漏洞,如地下水質監測超標,就可能要開挖進行處理。


非核家園做不到? 部落率先發綠電 反核更爭自主

$
0
0
本報2015年4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4月26日「車諾比事件日」即將來臨,非核家園議題再獲討論。台東排灣族的達魯瑪克部落(Taromak率先提出利用當地水力與太陽能的「能源自主計畫」,除了證明2025非核家園可行,更盼藉此爭取部落自主。

台東排灣族的達魯瑪克部落(Taromak)率先提出利用當地水力與太陽能的「能源自主計畫」。

做到能源自主  爭取部落自主

目前仍屬台東的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部落,去年提出了獨立建鄉的訴求,當時建鄉自治推動委員會主委蘇金成指出,該部落有3000人口,除了生活圈集中、且所在區域全為原保地外,更擁有水源、東興水力發電廠等資源,極有條件率先做到部落自主,如今推出能源自主計畫,宣告他們要來真的。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胡進德表示,他們的計畫包括運用台電現有東興水力發電廠、水圳、小水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其中東興水力發電廠是利用大南溪發電的小型川流式水力電廠,為日治時代興建,至今仍在服役,各種設備保存非常良好,在部落眼中,是能源自主計畫的要角。但對台電而言,此發電廠功效不敷成本,其實有意廢除,甚至現在已是無人電廠。

對此,原民會公共建設處副處長章正文則表示,部落進行部落會議取得共識後,原民會將出面與經濟部、台電進行協調。

達魯瑪克有豐富水利資源可運用

大同大禮舊部落點燈  朝向生態村努力

而在花蓮秀林地區的太魯閣族大同、大禮部落,日前也展開「點燈」計畫,面對多年來舊部落沒水沒電的狀況,他們也選擇以太陽能自力解決問題。之前以人力背著太陽能板上山回部落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後,也引起討論。

同禮兩部落在1970年代遭到遷村,之後傳統領域也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飽受各項法令限制。部落成員洛金表示,目前仍有22戶居民在舊部落生活,多年來卻無法向政府爭取到水電道路等設施,只得克難使用小型柴油發電機,忍受噪音、污染。「我們就只是要點個燈!」洛金對於政府長年的掠奪與忽視感到氣憤。

半年前部落與台南社大搭上線,開始討論運用再生能源自行發電,經過評估後,選擇以太陽光電來滿足基本照明需求。但受限於經費募集困難,因此以人力將太陽能板一片片背上山;即便如此,目前仍有8戶尚無太陽能板可用。

台南社大理事長吳仁邦認為,這個點燈行動不只滿足了夜間照明所需,更可能是更多部落族人回鄉的契機。同禮部落有意運用山林資源朝向生態村發展,雙方也計畫於下一個階段展開工作假期、生態旅遊、能源課程等結合,讓有興趣的民眾到部落學習部落知識、架設再生能源設備等,並藉此取得能源自主經費,也讓更多族人能在部落謀生。

吳仁邦透露,後續還有約3個部落或社區也將與台南社大合作發展社區型綠能,而這些公民自主的再生能源計畫也正是反核民意的正面表達。吳仁邦表示,當公民的能源能夠自主,自然不再只有接受核電一途。

「I got the Power」不只反核反核廢 公民也要參與綠能 

立委田秋堇點出,能源的英文即為「Power」,正說明了有自主能源才有自主能力,這不只是部落的追求,整個台灣過度仰賴進口能源也是如此,有能源的自主權後,便不再受牽制。

雖然目前國民兩黨的黨主席都喊出「2025非核家園」,但時間只剩10年,該如何落實?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召集人高茹萍表示,目前國際能源策略也是走向分散式的區域模式,台灣應走向「公民發電」,讓民眾可用入股等方式參與,營造出「跟我有關係」的氛圍,才可能真正推動。

談到反核,原民非常不滿核廢料總打算往偏鄉部落送的態度,直指部落用的電最少,甚至無電可用,為何要承受最毒的「核大便」?台東大學休閒學系副教授廖秋娥指出「部落是綠能先鋒,不是核廢料的丟棄地點」。台東除了反核、反核廢,更該推動綠能。

而已承受低階核廢料30年以上的蘭嶼,更在有了核廢場後才有了柴油發電廠,如今除了核廢帶來的健康威脅,更面臨發電廠與遊客使用的機車排放空污。蘭嶼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斛古提出在島內建物全面裝設太陽能板的希望,認為雖然蘭嶼日照率約30%,但若再加上風力與黑潮等資源,至少能讓柴油電廠改為備用角色,減少污染。

莫讓璞玉田成「大埔第二」! 各地自救會、農陣聯合聲明

$
0
0
作者:台灣農村陣線

※ 本文轉載自台灣農村陣線FB粉絲頁

日前報載新竹縣長邱鏡淳為強行開發俗稱「璞玉計畫」的「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公然「關說」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政務委員蕭家淇,撂話表示若案子不過,明年總統大選將支持小英,國發會旋即於3日後(4/17)通過台知園區為國家重大建設計劃,並送行政院核定。

台知園區必要性、公益性不足,農民抗議政府濫爭,農民抗議政府濫徵良田。圖片提供:台灣農村陣線。

針對此種中央地方聯手圈地、藍綠政客共謀以政治利益交換踐踏居民權利的強盜行為,竹北璞玉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共同表達最嚴厲的譴責。我們提出以下6點聲明:

1. 「台知園區」乃一地方提出、地方擬定、地方執行之「都市計畫」,假產業發展之名行炒地造鎮之實,根本沒有作為「國家重大建設」之正當性與合法性。之所以申請國家重大建設,僅是為了規避土地徵收條例第3之1條第4項「特定農業區原則上不得徵收」之規定,是明顯的脫法行為。國發會顛倒黑白通過審議,不只嚴重失職,更是公然護航。

2. 「台知園區」計畫中,作為產業用途的面積僅有13%,而作為炒房炒地用途的住商區卻高達3倍之多,且產業發展內容一變再變,不變的是堅持以區段徵收大規模掠奪人民土地,先射箭再畫靶,完全不符作為土地徵收前提的公益性、必要性與最後手段性。

3. 「台知園區」在中央營建署推動審議期間,當時的內政部營建署署長為已因弊案遭判刑的葉世文,而現任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當時則任內政部政務次長,與葉世文密切共事。簡太郎曾在都委會以謊言推翻大埔案「原屋保留」之政院承諾,最終導致大埔四戶被拆除,現又在邱鏡淳當面請託後,國發會迅速通過台知園區重大建設審議案,難免令人質疑是否簡太郎對國發會下指導棋,暗中護航?

4. 土地徵收涉及人民受憲法保障之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侵害程度嚴重,然國發會審議重大建設期間完全沒有通知居民參與程序,且何謂「國家重大建設」之標準在法律上完全沒有規定,僅憑參審委員個人決定甚至私相授受,黑箱程序已嚴重違法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意旨。

5. 「台知園區」計畫範圍447公頃,其中特定農業區超過9成,盛產稻米為北台灣的重要糧倉,區內農友更是連年屢獲稻米競賽獎項。我國如今糧食自給率僅約3成,糧食安全岌岌可危,自總統以降各級單位無不宣示保護優良農地之重要性,甚至提昇至國安等級。若本案竟被徵收,將違反國家基本施政方針,更是政府謊言欺騙、失信愚民的又一鐵證。

6. 竹北璞玉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為守護台灣糧食安全、捍衛優良農地、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堅決反對「台知園區」浮濫徵收計畫,絕不容許必將成為「大埔第二」的本案繼續推動。我們要求政府還給土地及人民公道,國發會撤銷「國家重大建設」決議,否則人民也已經準備好再次進行「拆政府」的強烈抗爭。

假建設真炒作、圈地炒房圖利政商

「台知園區」前身為「璞玉計畫」,編定面積447公頃,其中超過9成屬特定農業區,最初以發展「IC/SOC」產業作為號召,然而本案產專區面積僅佔13.37%,顯見是假藉「產業型」都市計畫之名,行偷渡人口成長型都市計畫之實。且新竹都市計畫已過於浮濫,其目前的都市計畫人口高達42萬餘人,而現況人口卻僅有29萬餘人,既有都市計畫之人口達成率僅70.1%,尚有近13萬人之缺口。根據新竹縣政府自己的資料,本案鄰近之高鐵特定區發展率為73.3%、台科大案為70.41%、縣治三期更僅有56.23%,皆未達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所要求之最低80%的水準。

目前新竹縣之住宅數約為16萬,其中空閒住宅仍有2.7萬戶,空屋率高達16.8%,且新建餘屋兩年內亦增加了208%;2010年至2014年第2季,新竹縣市取得使用執照的新屋高達9萬餘戶,取得建照的新屋更高達12萬餘戶,但實際增加人口僅有不到4萬人。單就竹北來說,內政部2012年的資料也顯示,低度使用的住宅戶數高達7,978戶,新建餘屋也有1,140戶,顯現新竹根本沒有急迫的住宅需求,大規模的徵收造鎮只是為了炒作土地與房產,圖利產學與藍綠政客。至於所謂引進「知識產業」云云,其周邊以同產業為目的所設置之矽導研發中心與台元科技園區,迄今仍有逾60公頃的閒置土地可供利用,顯見本案根本沒有開發的必要性。

迎合黑金派系、踐踏法律人民奮起

邱鏡淳不僅以選舉利益交換公然「關說」中央官員通過本案重大建設審議,還大張旗鼓地邀請地方派系大老范振宗擔任本案「指導總召集人」,甚至揚言將要求農委會解編本案特定農業區。根據土地徵收條例第3之1條之規定,特定農業區原則上不得徵收,若真有必要時應依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會。邱鏡淳此舉,擺明是為了加速開發圖利派系,規避法律規定,是明確的脫法行為。身為一縣之長,與地方派系沆瀣一氣圈地炒房、強奪人民土地已是嚴重失格,公然無視正當程序、踐踏法律的作為,與土豪強盜無異,已經不配作為一名地方首長。

我們在此對中央政府提出嚴正質疑,是否真的要因為一個地方土豪劣紳的恫嚇言辭,就對這種黑金派系圈地套利的行為卑躬屈膝?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執政者對一個黑金派系妥協,明天更多的人民就會站到執政者的對立面。我們要求政府審慎思考,撤銷國發會審定本案為「國家重大建設」的決議,同時農委會亦應堅守保護優良農地之立場,不得解編本案特定農業區,否則動搖的將不只是明年的大選,失望人民「拆政府」的行動必將如火如荼地再次展開。

調度管理苦撐旱情 高雄仍須三階限水 南水局:盡力了

$
0
0
本報2015年4月24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全台水情吃緊,繼8日北、桃等縣市進入供五停二的三階段限水,經濟部24日討論高雄地區進入三階段限水日期,初步決議5月4日再由中央抗旱小組做最後確認。

雖然仍得採取三階限水,但對旱澇極度不均、苦等不到降雨的南部縣市來說,究竟是如何「撐」到現在?早於去(2014)年9月,南水局就意識到旱象,並提早將高屏溪的水北送,得以在關鍵時刻回供,再加上嘉義一期水稻停灌,得以將限水日期一延再延;如今,因雨量不足高雄即將進入三階段限水,卻足足比中北部晚了將近一個月。

高屏溪攔河堰提供高雄市每天130萬噸民生用水。

依據水利署資料顯示,台灣年平均雨量約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雖然每年雨水豐沛,卻常來得又急又短暫,78%的降雨集中在每年5到10月,每年約900億噸的降雨中,大約有500億噸逕流迅速入海;又因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期差異極大,北部的旱澇比約6:4,中部和東部約8:2,南部則為9:1。

觀測旱象 端賴多年監測經驗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雖建議高雄市5月1日進入三階段限水,但工作人員仍然等待來一場雨解渴;按照過去南部的經驗,清明、5月中旬,都可能為南部帶來雨水解渴。長期處於水資源旱澇比極度不均的南水局人員,抗旱早有經驗,只是今年更加艱鉅。尤其是沒有蓄水空間的高屏溪,更需與老天爺打好關係,但這也不過是用來自我嘲解,遇到長期未雨,端賴綿密的調度管理。

南水局經管課課長黃信融表示,高雄市每天用水量平均為160萬噸,其中30多萬噸來自東港溪,進入自來水公司管理的鳳山水庫,由於東港溪上游受畜牧養殖業影響,水質差專供工業用水,如林園、大發、臨海工業區,還有一些小工廠;其餘124萬噸全靠高屏溪流域,95 %以上取自高屏堰地面水及伏流水。

另外,台南民生用水每日約92萬噸(含南科、永康、柳營等工業用水),依賴兩大供水系統:曾文烏山頭串聯系統以及南化水庫,其中尤以南化水庫每天供應55萬噸最為吃重。

去(2014)年9月,天兔颱風在全台蹦蹦跳跳,卻沒有帶來預期中的雨水,過去颱風過境就能蓄滿的南化水庫,一直到9月仍未滿庫;10月,高屏溪水位立線已經到達1月水平,也就是說,枯水季提早兩個月報到。

高屏溪水北送 緊要關頭回供來救

南水局意識到旱情比以往嚴苛,於是趁著高屏溪還有豐沛的川流水之際,從12月1日起,每日沿著河岸引4萬噸水到南化水庫,一直到今年4月7日,高屏溪水位急遽下降前,共儲存了500萬噸水。

流域最大的高屏溪沒有水庫。

這個決定不容易,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但流域面積最大的卻是高屏溪。黃信融解釋,高屏溪無論上游農業用水或民生用水全靠川流水供應;上游農業用水由水利會分配,其餘則交由自來水公司使用,為了移撥農業用水,水公司每年以2000多萬經費做為水權移轉費用。

由於缺乏蓄水空間,遇到缺水,就需透過由水利會、自來水公司以及南水局等單位組成的高屏溪流域委員會,每天密集的溝通,南水局更需以公益立場決定水資源分配,維持不同縣市及管理單位間的平衡。

到了4月4日高屏溪攔河堰測得流量僅約每秒10.4立方公尺,為營運15年同期最低水量,相較歷年同期平均流量每秒17立方公尺,短少許多。清明連假那幾天,高屏堰上游因取水行為改變,河川流量直線下降,除了停止北送,並緊急調度3萬噸南化水庫的水,解決高雄市用水的燃眉之急。

困境中激發管理彈性

除了北送、回供紓解用水需求,另外還搭配停灌措施。有別以往一停就是整個嘉南地區,此次只停灌嘉義全部以及一部分白河灌區一期水稻,共8493公頃,但仍讓春季雜作得以順利澆灌。此一決定,共減少一期作8800萬噸用水,使得嘉義得以維持一階限水,並惠及台南、高雄等地。

不過,雖然已有第一口傍河取水的輻射井,南水局監測過程發現,伏流水的水位是隨著高屏溪變化,當高屏溪水位降低,輻射井能使用的水,比預期水量腰斬了一半。而對於伏流水可能造成地層下陷的疑慮,水文課課長林美香解釋,地層下陷是當含水層水抽乾了,將土地壓密而形成;但是輻射井是傍河取水,就在河道旁邊,水源補注速度快,就沒有地層下陷的機會。

目前高雄可能進入三階段限水,台南市二階限水仍在苦撐,如果南化水庫再不進帳,到6月底前勢必得研議進一步限水;工作人員都繃緊神經,因為影響民眾生活,絕非任何人所樂見。

大旱以來過程雖充滿挑戰,不斷與各方溝通,屢屢化險為夷,過程中承受的壓力卻難以言盡。南水局人員對於八八風災印象深刻,風災前,南水局還忙著抗旱,只是好不容易盼到水來,卻用3天的時間給足了一年份,造成慘重的災情,隔年一期作又休耕。

節水、多元利用 不蓋水庫也成

隨著季節流轉,水利署一邊亢旱,另一邊防汛演練也沒有停止。為了蓄水空間,南水局經歷了美濃水庫、高屏大湖興建計畫,以及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停擺種種挫敗。「如果不蓋水庫,就要節約用水,在水資源運用上更多元。」黃信融說,例如伏流水輻射井建置、工業用水中水回收以及汙水廠、再生水利用等,分攤缺水風險。

高雄人均每日用水量是273公升,台南則為256公升,但依據國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世界幾個文明都市,如倫敦154公升、荷蘭128公升、哥本哈根120公升,民眾用水似乎仍有節省空間。

「拆蛋護樹」3千人遊行 排大字籲市府解約遠雄

$
0
0
本報2015年4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拆除黑心巨蛋 還我森林公園!」高舉「拆蛋」手勢,25日下午3000多名群眾參與了松菸護樹志工發起的「拆一顆蛋、救一座城」的大遊行,行經大巨蛋工地、松菸文創園區、台北市政府與遠雄集團辦公大樓。

25日「拆蛋」遊行,約有3500人參與

數百民眾排出巨大的「解約」二字,他們從護樹出發,除了訴求原地保留光復南路、忠孝東路這33棵路樹外,更提出大巨蛋選址不當、弊案叢生,北市府應立即與遠雄終止大巨蛋契約,拆除大巨蛋及周邊商業設施,讓森林回來,還市民一座可共享的松菸森林公園。

游藝等居民從8年前開始反對大巨蛋案,但至一年前松菸護樹志工為了搶救大巨蛋周邊光復南路、忠孝東路的行道樹,而展開長達一年的護樹紮營行動後,其長久堅持與市長改選的機會,讓大巨蛋案終獲重視,此次遊行吸引了3000多人與許多公民團體聲援,比起2011年2百多人的規模,已是10多倍成長。松菸護樹志工更發起將大巨蛋變更為森林公園的公投,需要募集一萬多名台北市民的連署。

松菸護樹提供

看到幾千人現身的場面,松菸護樹志工團召集人游藝感到非常欣慰與激動,游藝指出,八年抗戰下來,雖歷經監院糾正、環評撤銷等,但大巨蛋與及背後的政商關係卻還是難以撼動,讓他曾經一度非常灰心,卻是在建築師彭喜埶製作了一個「趣遊碗」,展現了松菸重回森林公園的夢想,與一年來「打死不退」的志工團,日夜守護、甚至肉身擋卡車的堅持,讓大巨蛋案如今全民熱議,北市府也開始出面處理。

「我們不為任何人來,我們就是為了自己。」參與護樹行動的志工陳民表示,就是為了守護環境與對抗黑心的政商結構而挺身。游藝也強調,「趙藤雄應該知道,他在對抗的是整個世代,我們要找回這個城市的良心與溫暖。」

「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怎樣的大人。」台北市議員高嘉瑜對遊行文宣中這句引自電影「藍色大門」的經典台詞感觸很深,強調台北市民要自己決定未來,每個人的小小力量集結,將是市府現在處理此案的最大後盾,更呼籲市長柯文哲不能與遠雄妥協。高嘉瑜指出,先前也曾數次質詢大巨蛋案,卻始終如「狗吠火車」,此案有資料隱匿、O權利金等不合理現象,但媒體總是對此噤聲,可知背後的共犯結構複雜緊密。

綠黨、台聯、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島國前進等政黨團體也參與了這場遊行。綠黨北北基支黨部主委甘崇緯打扮成一棵斷枝的樹人,表達對不當移植的不滿。表示樹木當然要盡可能的留在原地,若有打算移植,絕對要有妥善的討論、確實的執行移植SOP。而綠黨護樹的立場也相當鮮明,早期有成員溫炳原爬上松菸老樟樹以身護樹的行動,近期更有王鐘銘為搶救江翠國中、華光社區老樹而與警方衝突,陸續為此入獄服刑。

包括大埔、航空城、灣寶、文萌樓、南鐵東移等案居民與公民團體也到場聲援,同時爭取更多民眾的理解。這些案子有些人民獲勝、有些悲傷收場,也有更多還在努力爭取中。爭取文萌樓保存的日日春協會也正在與市府尋求解決之道。此案日前再次進入文資大會,討論維護管理計畫,日日春成員吳若瑩指出,市府目前傾向以把文萌樓劃入公辦都更的方式解套,至少可由市府取得維護管理的權利,但日日春擔心此舉仍可能讓炒作戶以「有償捐贈」的方式得到暴利,如此一來,等於市府還是向容積蟑螂妥協了,市民要還為此買單,還是會覺得難以接受。

「布」可限量 三重碧華布街巡禮

$
0
0
作者:黃小玲

一進入國豐布行,店外放著零碎的碼布販賣給散客,店內整捆布匹則是主要售給批發客,店內甚至擺放巨型的公雞和母雞布偶,相當討喜,另外也做出小型的公雞和母雞,可當做婚嫁時帶路雞的替代品,不同花色製作的布偶可增添趣味與紀念價值,讓布有不一樣的延伸。

布行店內擺有巨型的公雞和母雞布偶,相當討喜。

家庭即工廠 寸布難行的榮景

現年38歲的陳建任,經營布店已有3、40年,是第二代的經營者,陳建任說:「是這條街把我養大的!」一點都不誇張,會繼承父業,也就衝著這一點。加上父親多年經營的人脈,是花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友情,若斷然結束經營,不僅是失去老客戶;更是失去老朋友。

小的時候就生活在這五顏六色的布堆裡,從玩樂到休憩都離不開布堆,家中永遠有高高低低的布堆,擠滿所有空間,連走路都很困難,小時候只知道玩,根本不懂這些布的重要。直到升上國中,才開始幫忙搬布和儲貨。後來選擇念高中夜間部,一方面白天可在布店裡照看生意;另一方面晚上又可兼顧學業。真正以賣布為志業是到他退伍後,才跟著父親參與管理。

現年38歲的陳建任,經營布店已有3、40年,是第二代的經營者。

談到布,最怕的就是淹水,早期三重碧華街非常容易淹水,陳建任回憶起淹水時總是非常忙碌,各自要爭取時間將布匹搬運到高處,能堆高的就盡量堆高,房屋前後門連門檻都會特別增高,延緩進水的時間。

父親陳子木是第一代的經營者,當時布的銷售是以整捆整批在作買賣,批客很多,來自各地,而且銷量大,都是現金交易,無論是經濟層面或心理層面都給人帶來很大的成就感。自陳建任接手後,布的銷量已大不如前,僅止於養家活口的程度,即便捷運開通,吸引較多的散客購買碼布,但銷售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他也認為布匹銷量銳減,是由於布商逐漸外移,他正引頸期盼布街的能見度可以有所提升,改善目前的困境。

萬用好神帶 隨身袋著走

文創品就是讓原有文化加上創新概念而產生跳脫框架的產物,同時,碧華布街上,正發展出「布」一樣的文創品──好神帶。

宜佳布行店門口正以電視螢幕展示好神帶的使用教學,新奇的事物總是非常吸睛,一下子就引領人潮進去一探究竟。一側的牆上掛滿色彩豐富的好神帶商品,好神袋可以延伸至背帶、手提帶及鑰匙圈。另一側的牆上掛滿好神帶展示品,不同材質和色彩的背帶搭配絲巾、皮革包、尼龍包等等,有著不同的風格,隨時可與穿著或場合做不同元素的搭配,甚至臨時找個塑膠袋,好神帶也能讓它變得不一般。

宜佳布行店門口正以電視螢幕展示好神帶的使用教學,新奇的事物總是非常吸睛,一下子就引領人潮進去一探究竟。

宜佳布行的老闆表示,好神帶這項文創商品是他兒子所發想的,看到人們總是大包小包的提在手中,手指間的痛楚每個人都很有感觸,靠著小物件可以輕鬆提物,這就是好神帶可以發揮的效用,讓提物不再困窘,輕鬆讓你肩上扛。好神帶靠著兩端的鐵環,直接可以結合布巾或各式包包,不到一分鐘就可上手,任何人都難不倒,只要一「帶」在手,隨時「袋」著走。

※ 本文為三重社區大學公民記者培力工作坊實作作品;圖片提供:彭瑞祥

用20面鏡子 煮一鍋太陽地瓜湯

$
0
0
作者:邱姿蓉(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 本文轉載自 低碳生活部落格:能不能讓太陽當主角

今年地球日台達基金會和台南社大規劃透過「太陽能烹調有機食材」推廣綠色能源,籌備過程的種種討論,卻先檢視環境工作者的工作心態,究竟是為觀眾設計「一個趣味的體驗」還是「一個觀念的轉變」?


※ 二部200W的太陽能車提供一日活動的大小電器。

提到再生能源,很容易讓人就想到太陽能發「電」,但太陽作為人類所使用最古老的能源,並非只有「電」這單一形式,還有「光能」、「熱能」、「食物能」推翻能源只能轉化成電的單一想像,理解能源特性,擺脫電的依賴,更應是回應氣候變遷的基本態度。

對於辦倡議活動者,總是會顧慮民眾參與度和好不好執行,通常也會設定達到體驗效果就好了,通常以趣味為重,希望大眾認知對於環保節能的門檻不要太高,避免曲高和寡的下場;今年地球日台達基金會和台南社大規劃透過「太陽能烹調有機食材」推廣綠色能源,籌備過程的種種討論,卻先檢視環境工作者的工作心態,究竟是為觀眾設計「一個趣味的體驗」還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是為了設計活動「方便」,還是認知地球資源珍貴而更謹慎經手的環節?

如果把「太陽」當做主角、要民眾重新認識太陽能源,那麼首先要認知主角登場時間絕非一個小時、二個小時或者一個上午而已,它的每時每刻變化都在提供能源給地球萬物;但以活動執行來看,但如果一跨中午,府城烈日當空恐怕活動真的會沒有人來等等;但在熱烈討論過程中,台南社區大學的晁瑞光老師獨排眾議很堅持就是活動時間就是太陽時間,「要玩就是要玩真的,這又不是造勢活動,辦這個,我們不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太陽能啊!!」

太陽變變變!


※ 用十幾個方鏡聚熱煮地瓜湯,晁瑞光老師鼓勵民眾用手感受鍋子溫度

如果太陽會說話,也許會說出像晁老師一樣的話語吧,一個環境倡議人在面對各樣難題而不改其志,才是真正最能彰顯影響力的時候,因為持守立場,主角太陽的登場就可以充分發威:

  • 熱能

用十多片小鏡子聚焦熱能,歷經6小時煮熟一鍋地瓜湯,而用玻璃集熱加溫也是太陽能熱水器的原理。另外也在鐵鍋裏平鋪小鏡子,將香腸裝在玻璃罐中,不過6小時後,還是半生熟,也許下次香腸要切片。

另外用大地旅人提供的太陽能鍋,在紙板上貼鋁箔紙將太陽光反射到深色鍋子,用來持續保溫太陽能電力煮出來的雞湯。

  • 電能

透過二台太陽能車即時的轉換太陽能成為電力,提供現場所需各種電力使用,從電磁爐、電風扇、爆米花機、烤箱、微型投影機如下圖列表等,總計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總共使用13.16度電。

電器

使用時間(小時)

每小時瓦數(W)

總瓦數(W)

聲寶電磁爐

4

800

3200

小電磁爐

3

700

2100

大同電鍋

3

800

2400

爆米花機

1

500

500

小烤箱

1

700

700

QUMI投影機

4

65

260

工業用電扇

4

800

3200

小循環扇

4

200

800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同能量特性互補,發揮了不同聚眾效果,比如就有社區民眾從一早為了看地瓜湯會不會煮熟,從早上守到下午念念有詞「到底熟了沒?」,期待著掀鍋的那刻好像等待名店麵包出爐;也有大人耐心在學煮太陽能料理的時候,小孩群圍著接著太陽能電力的爆米花機,開心的瞪著嗶波嗶波的黃色玉米在鍋裏起舞,連掉在桌上的玉米花粒也珍惜的吃下肚。


※ 小鏡子舖滿鐵鍋準備利用熱能烤香腸,這也是自製太陽能烤肉架


※ 美味太陽能爆米花讓孩子笑開懷。


※ 台南社大料理達人們在大樹下用太陽能電力烹煮新鮮美味的青梅料理。

太陽原味

當然太陽不只作為「電能」、「熱能」,太陽光滋養地球萬物,也成就了讓人飽肚的食物,但現代食品化工技術進展,太陽賜給食物的原味卻離我們越來越遠;這次料理原則就挑戰運用「青梅」作為中西料理的天然調味料,好替代人工化學調味,「青梅」則更有段隨著氣候變遷的故事,它們是來自於因八八風災重建後的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校園一角的老梅樹。


※ 民權國小的師生與職員,一起摘收校園裡無農藥的青梅。

以往校園裡的梅子銷售所得可作為貼補綠建築校園的修繕收入,但今年梅價崩盤,校方無力雇工採收。除了由學校廚娘自行採收、醃製作為校內食材外,大部份翠綠果實都掛在枝頭無人問津,連帶的連以往孩子打梅的活動也都終止;師生們為了讓活動民眾品嘗有機無毒梅實,在周會時間合力打梅子湊足了20台斤送給台南社大,希望能讓大家能嘗嘗,陪伴著原鄉學校一起對抗氣候變遷的梅子滋味。

在調理之前,我們鼓勵民眾先試吃青梅原味。「怎麼那麼苦喔!」有民眾皺起眉頭、也有人咬了一口就吐在旁邊,這是因為今年山區缺水,影響了梅實。大家平常總是吃著經過糖份醃漬的青梅,卻沒料到原來梅子原味會因為氣候條件而改變,有時清甜,有時苦澀,就像山區居民面對大自然的心境一樣。「好苦喔」,我想這就是氣候變遷的味道吧!

盼你平安長大 黃魚鴞「小豬」展翅離巢

$
0
0
作者:臺北動物園;攝影:李毓文、陳瑋玥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黃魚鴞寶寶「小豬」離巢了,兩個多月大的「小豬」已經會四處趴趴走,不論是爸爸瞭望的高台、洗澡的水池、保育員擺放食物的餵食台及媽媽活動筋骨的樹幹等,都留下牠的足跡。但到目前為止,保育員還沒有觀察到「小豬」自己叼食物吃,仍舊要靠爸爸、媽媽的愛心餵食。

小豬離巢活動。攝影:詹德川

「小豬」剛孵化時都在巢台內活動,媽媽保護得更是滴水不漏,當時想要看到牠的廬山真面目極為困難,隨著個體成長,慢慢的「小豬」會偷偷探頭觀察外面的世界,看到有人在展場附近出現,也懂得趕緊把頭藏回巢台內。一個多月大以後,「小豬」開始跟媽媽一樣站在巢台邊,最近活動範圍更加擴大,從監視器可以發現「小豬」已經把欄舍內所有的棲架都玩過一遍了,而親鳥則淡定地待在各自習慣的位置休息。

凌晨和清晨是「小豬」一家活動高峰期,天亮後則夜行性的牠們較常停留在同樣的位置休息。由於貓頭鷹的動作可以很細微、緩慢,如果不仔細觀察難免以為牠們是不會動的雕像,加上「小豬」體型跟爸爸、媽媽幾乎一樣大,就算羽毛顏色有差異,還是讓許多遊客容易認錯,對著媽媽「嘿美」或爸爸「愛洛」,興奮得猛喊「小豬」。。黃魚鴞一家總是化整為零,分散風險,除了餵食時間,很難看到一家3口聚在一起,白天「小豬」有時跟媽媽站在巢台邊,有時選擇跟爸爸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如果自己單獨休息,爸爸和媽媽的視線也會不時的關心著「小豬」。

親鳥眼神關心小豬。攝影:張庭瑜

「小豬」經常去餵食台探索,但是還沒看到牠自己取食,現階段比較常看到媽媽「嘿美」負責取食及餵食「小豬」,保育員還曾經觀察到「嘿美」抓了一隻類似蛇的東西餵「小豬」吃,連「愛洛」都跑來幫忙,跟「嘿美」一起將蛇撕成兩半,再餵給「小豬」吃。

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教授的研究顯示,野外的黃魚鴞在孵化後約60日齡會離開生活了兩個月的「窩」,這時體重約親鳥的7成,飛行技巧則尚待學習。動物園內出生的「小豬」,在親鳥的認真照顧下,成長符合野外的進度,甚至還稍微超前了一些。

黃魚鴞一家,單獨休息的小豬。攝影:張庭瑜


歡樂滿屋 明日香志工協力打造的「百笑天國」

$
0
0
作者:黃苑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
傳說在明日香村的某座山頂上,有一個快樂的地方,聚集了為維護地方景觀而努力的人們,充滿了歡笑與人氣,但這一切不是憑空得來,且聽我娓娓道來

百笑天國‧初印象

百笑天國隱身在雲霧繚繞的森林裡。攝影:黃苑蓉

在工作假期開始前一天,台灣志工一行5人就抵達明日香村,志工會成員帶我們往山裡移動,隨著海拔升高,雲霧環繞,不一會兒,那間位於山頂的小屋出現在眼前,這就是今晚的下榻之地──百笑天國,景觀志工明日香會(以下簡稱志工會)的俱樂部屋。

一進門,玄關牆上就可以看到多年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志工會簽訂的備忘錄,還有本場所的使用須知、志工寫給百笑天國的詩句,宣告了這個空間的存在意義,用來照顧志工以及乘載回憶。由於天快黑了,在等待現任會長新開先生抵達一起開飯前,前會長三木先生快速地為我們介紹環境設備使用方法。

百笑天國是間和洋混合的民宅,室內空間有玄關、客廳、志工房間、儲藏室、廚房、浴室、廁所,室外空間有景觀露臺,周邊有柿子與柑橘的果樹、露天澡堂、竹炭窯、木作工寮、菜園、迷你小白球推桿練習場、樹屋、吊床、雨水蒐集桶…應有盡有。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空間應該是客廳與露臺,因為這裡是大家交流的中心。

客廳的一角陳列著志工會與各地志工交流的紀念品,日本志工來台灣參加生態工作假期的軌跡,則用一張台灣全島地圖標示著地點、照片、年份,簡單明瞭,值得我們借鏡。客廳裡還有一整面牆的展板,展示著打造「百笑天國」過程的全紀錄。

牆上記錄著百笑天國的打造歷程。攝影:黃苑蓉

俱樂部屋的誕生

志工會的核心成員約20人左右,年齡層多為退休族群,乍看之下,會令人先入為主地擔心體力能否負荷這麼多志工事務,事實上,年齡完全不成問題,因為長輩們懂得在行動中運用青年志工的體力,且志工會成員臥虎藏龍,等於擁有各領域的專業經驗,隨時可以按照個人專長發揮,而其餘志工可以充當小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出時間!

2010年,當志工會需要整理一間老房子作為俱樂部屋時,很會做木工設計的新開先生,就成為這個任務的領班,帶領其他志工一起,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間,每個周末上山工作,中間還經歷冬季大雪的考驗,歷經7個月的時間完成任務。

俱樂部屋的原地主是藤本光一郎先生,這間山頂上的小屋,在1980年就已存在,但已經很久沒有居住使用,2010年10月志工們進駐施工時,屋子附近已成為一片叢林,因此初步的工作就是選擇性伐木,把應該有的腹地與活動空間清出來,整理出車道,讓施工車輛可以方便開到工地內,疏伐後,從馬路上也可以一眼見小屋,不再是深林中寂寥陰鬱的空屋了。

百笑天國的室外陽台。攝影:黃苑蓉

由專業的木工師傅新開先生所帶領的志工團隊們,大夥合力完成剪枝伐木、裝修門窗、家具、隔間…等等的工作,根本就像在看「全能住宅改造王」之類的節目,令人欽佩志工會的專業與執行力。

一個屬於志工們的家

在百笑天國,我們看不到太多購買來的成套現成物品,室外小設施也幾乎都是就地取材打造的,志工利用環境中的素材,就地取材,自行製作,或是蒐集各種二手物資代替購買。因為村中很多竹林或造林地,像是景觀露臺所使用的建材,來源為疏伐下來的竹材或木材,由有專業背景的志工們發揮創意,做成桌椅欄杆,甚至連活動式的晴雨棚都是自己做的。

客廳和露臺是大家的交流中心。攝影:黃苑蓉

而志工會還是有些必要的開銷需要花到錢,財源在哪裡? 目前志工會販賣自製的竹炭,整理好的柴薪則賣給窯燒業者,以這些收入彌補支出,大筆的金額則偶有企業或公益基金贊助。

漫步在百笑天國屋外的樹林裡,腳踩的是鬆軟的腐植土,舉目所見是樹屋、菜園、竹子工寮、小鳥木屋...可以感受到志工們在此度過許多時光的痕跡,整體氛圍是對環境友善的,且志工不只對環境友善,也懂得善待人,樹林裡的露天湯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信任帶來新生活

三木先生說,屋主原本還很擔心志工會的能力,不過,看到改造完成的成果後,屋主非常滿意,從此以後也很放心將土地借志工會使用。工程結束時,志工會舉辦了一場宴席,由具有烹飪專長的志工山本先生主廚(連辦餐會也不必靠外賣外食,真是太棒了!),邀請屋主與志工們共享佳餚,讓大家的辛勞得到安慰。

除了百笑天國的環境外,在志工會協力整理環境過的重要地點,像是植樹區、停車場、重建橋梁…等地,志工會設立的公告欄或紀念板,都很專業漂亮,復古的設計融入周邊環境,除了感受到滿滿的用心,也讓路過的人能從看板上知道,該地點曾經發生過的事,並一起關注後續變化。

明日香村人口已不到6000人,且還在減少中,隨著專業農戶減少,農民高齡化的關係,放棄耕作的土地面積也急增。景觀志工明日香會,由一群熱愛明日香村的志工組成,為了守護日本的心靈原鄉,照顧因少子化、高齡化而無力管理的村中地景,從整理荒廢雜亂的竹林開始,志工會招募國內外志工,除了單日型的志工會行動外,每年還會辦理一次三天兩夜的國際志工營隊(工作假期),活動內容為協助修復景觀,並可參加認識村中文化的自費遊程。2002年開始,至今已修復了6處聚落,23個地方的景觀,並持續累積中,連在地人也一起參與行動,並得到許多單位的肯定與贊助。

明日香村景色

格陵蘭的夏天

$
0
0
採訪、撰稿:于立平;攝影、剪輯:陳慶鍾

當飛機開始接近格陵蘭,機上的乘客紛紛拿起相機,朝著窗外拼命拍照,從空中鳥瞰,海面上滿佈碎冰,陸地幾乎是白色的世界,還沒踏上冰之島的土地,我們就已經感受到它的魅力...

722融冰之島

格陵蘭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寒冷之境曾經默默無名,冬季永夜的黑暗世界,更讓人望之卻步,現在格陵蘭卻因為全球暖化,成為世界知名之地。

夏天的格陵蘭是永晝,暖暖的太陽一直掛在天空,沒有黑夜的日子,是當地居民最開心的時刻。來到格陵蘭時,剛好遇上了他們的國慶日,這天也是格陵蘭一年之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教堂前居民穿著傳統服飾,祈禱歌唱,山丘上舉辦著冰山前的演唱會,一旁居民帶著烹煮用具,全家合力升火,料理著海豹肉等傳統食物,他們歡喜慶祝,開心迎接日不落的夏天。

夏天的格陵蘭是永晝,居民歡喜慶祝。

在寒冷的國度,陽光的到來是一種禮讚,溫暖是一種奢求,為了儲備過冬的存糧,趁著好天氣,漁民開著小船出海捕魚,船在冰山和浮冰間穿梭,整座海洋宛如冰雕藝術品的展示場,遠方傳來冰山融化崩落的聲響,大大小小的崩落,在海面激起一波波海浪,漁民看著眼前的冰山裂縫,擔心危及航行安全,趕緊加快速度,脫離危險地帶。

大自然是他們的獵場,格陵蘭居民在自然中討生活,懂得風險,也懂得它的律動,不過近年來,格陵蘭居民發現,溫度讓這座島嶼不一樣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海水變暖,漁民開始捕到一些不曾在格陵蘭海域出現的魚種,氣溫升高,冬天愈來愈短,大冰山融化不見了,冰河也開始退縮,當地居民回憶起20年前的冬天,格陵蘭有整整3個月以上的冰封大地,沒有船隻可以在海上航行,他們必須駕著雪撬犬,在結冰的海面捕魚或到冰原狩獵,這是因紐特(Inuit)人的傳統,也是生活模式。現在他們漸漸不必依賴雪撬犬,因為海面結冰的時間縮短到3周左右,船隻整年可以進出港口。

海面結冰的時間逐年縮短。

溫度,讓腳下的永凍土層開始融化,蓋在土地上的房子,呈現傾斜不平衡的狀況,維修房子成為生活中的常態。夏天,建築工人正在敲敲打打,因為許多住戶不是門關不起來,就是窗戶打不開,他們說現在蓋房子愈來愈貴,必須在房屋底部加隔絕層,即使如此也未必擋得了房屋持續下陷。

逐漸溫暖的格陵蘭,有新的危機,也有新的契機,擺脫冰的束縛,格陵蘭的土地開始「綠化」,就如同它的英文名字一樣,成為真正的Green land,原本低溫酷寒的氣候,農作物無法生長,長久以來蔬果只能倚賴進口,在格陵蘭的伊魯利薩特,有些居民為了吃到自己種植的新鮮蔬果,在屋子旁蓋起溫室,靠著暖氣設備的呵護,農作物才得以存活下來。不過現在作物漸漸不需要暖氣房,真真實實在土地上生根,居民興奮的帶著我們看露天花園,他剛播下花朵的種子,一旁馬鈴薯正冒出新芽,他期待可以豐收,期待花園裡可以開滿繽紛的花朵,期待自己是個lucky man。

人們努力適應大自然的變化,而一些原本生活在寒冷氣候的生物,卻受到很大影響,德國弗萊堡大學的本瓦‧基特勒博士,從1988年就開始在格陵蘭進行動物研究,他們的研究經費,有一半是來自民眾從格陵蘭寄送明信片的郵票收入。本瓦‧基特勒,主要研究旅鼠族群數量的消長和掠食者之間的關係,他觀察到,不只小小的旅鼠受到氣候變遷的干擾,北極特有的冰原動物麝香牛和北極熊,都有生存威脅。

以前他在冰原上做研究,北極熊總在遠遠的海冰上,當海冰消失,北極熊的棲地減少,於是牠們開始往人們居住的陸地靠近。早期,他們3、4年才會遇到一隻北極熊,現在北極熊不時就會進入研究基地,本瓦‧基特勒感嘆的說,失去海冰,北極熊無法獵食海豹,上岸的北極熊是又餓又瘦。另外,當冬季不再像往常一樣冷,提早融雪讓冰層變硬,麝香牛很難挖開冰層找到食物吃,最後往往筋疲力盡而死。

北極特有的冰原動物麝香牛和北極熊,都有生存威脅。

然而,格陵蘭的每一塊融冰,每一滴水,似乎都牽動著全球,格陵蘭的冰蓋是世界第二大,根據學者研究,如果冰蓋全都融化了,海平面會上升7公尺左右,世界上許多島嶼國家,包括台灣都會受到影響,如今融化的速度是愈來愈快,冰河是年年再退縮。

雅各布港冰川是格陵蘭最大的冰川,也是全世界移動速度最快的冰川,崩解下來的大大小小冰山,流入冰峽灣,絕美寧靜的自然景色宛如仙境,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伊魯利薩克冰峽灣,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不論搭船、健行都可以欣賞冰峽灣的美,它的美帶著心痛,雅各布港冰川已經退縮了30公里,有百分之十的冰融到海裡,退縮速度相當驚人,對於漁業、氣候引發的連鎖效應,正慢慢浮現。

當暖和的陽光照耀著格陵蘭,因紐克(Inuit)人的期待與憂慮,同步而生,他們知道這座融冰之島正在改變,但是卻不清楚,未來將走向何種結果...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救球任務】省下一張電費帳單 麥肯錫:來和鄰居PK吧!

$
0
0
【他山之石.地球日45週年系列報導 4】
2015年4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 編按:根據科學家預測,至2050年因氣候變遷問題,可能造成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度,且地球上有1/4物種將遭滅絕。今年是地球日45週年,為了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我們必須努力尋找與地球和平相處的方式。

誘導民眾改變用電行為的方法之一,就是和鄰居比較。(來源:影片截圖。)

追蹤鄰居的電費帳單可以刺激省電嗎?麥肯錫管理顧問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不要輸給你的鄰居!

「不要讓未使用的電子產品保持待機狀態」是省電兼省錢的箴言。但就像其他過度宣傳的訊息一樣,很容易被聽眾當成背景噪音而忽略。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的研究指出,英國近年來已經省下非常多家庭用電,但是美國節能科技公司 Opower 的創辦人Alex Laskey認為,仍有20%的家庭用電在不知不覺中被浪費了,這些浪費主要來自照明、暖氣和多餘的房間。

這時利用比較心態來誘導民眾改變浪費電的行為,就可以派上用場。就算你不關心地球,至少應該會樂意為荷包省點錢吧。

人都有好奇心想知道鄰居到底在搞什麼。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的報告以Opower 的研究為基礎,該研究認為結合了誘導、社會規範和其他技巧的行為經濟學,將能改變人們使用能源的方式。

例如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鄰居靠節能省了不少錢,可以激發民眾省電。理由是當別人做得比自己更好時,人們往往會不甘示弱、更躍躍欲試。為此Opower已經和一些電力公司合作,提供客製化的家庭能源報告。追蹤結果顯示,民眾省電成果提升,而且效果相當持久。根據 Laskey 的估算,2014年Opower預估省下了2兆瓦小時 (TWh)的電力,等同於50萬人口城市一整年的用電。

Laskey的目標,是為每位消費者提供量身訂做的省電建議和秘訣。在近期一場由英國智庫 Policy Exchange 舉辦的演講中,他舉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為例:只要消費者下一筆訂單,就會接收到依照個人消費習慣而客製化的訊息,而非亂槍打鳥式的資訊轟炸。

智慧電表 改變行為模式

節能信託組織(Energy Savings Trust)的能源效率政策顧問David Weatherall認為,Opower 的未來大有可為。「根據我們去年的調查,有45%的家庭想要和生活型態相近的鄰居們比較節能成績。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其他人的行為,是刺激人們採取節能和省錢行動的關鍵。」

自古以來人們都想偷窺籬笆外的鄰居在做什麼,而 2015 年即將推出的智慧電表 (smart meters) 妥善利用了這種心態。「智慧電表激起了關於隱私權的爭論,」Weatherall 表示,「它可能會讓不知名的第三方取得用戶的個人資訊。但若不同電力公司能共享消費者的用電資訊,就可以讓民眾掌握其他家庭節能省錢的狀態。」

另一個行為經濟學的誘導策略,是讓做對的事變得更容易。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永續發展經理 James Dixon-Gough 在自己的辦公室做實驗,靠著收走桌子下的垃圾桶,成功地驅使同事們把垃圾拿到垃圾間做分類。「10年前,做垃圾分類被視為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現在則變得理所當然。在工作場所中,這和組織的文化和規範有關。如果人人都這樣做,你會更有可能跟著做。」

企業聯合響應地球日 萬里國聖埔百人淨灘行動

$
0
0
本報2015年4月27日台北訊,洪郁婷報導

為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台北國賓大飯店、台灣米其林輪胎、美國道富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暨新店家扶中心,共133人,在4月25日來到萬里國聖埔海灘,響應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淨灘行動。

短短1小時內,清出沙灘上480公斤的廢棄物,多位參與者不約而同表示,沙灘垃圾撿不完,源頭減量才是根本。

涼爽的天氣最適合到海邊淨灘了。攝影:洪郁婷

4月25日天公作美,沒有烈日驕陽,也沒有寒風刺骨,是淨灘的好天氣,萬里國聖埔海灘一早就聚集了1百多名淨灘志工,頂著海風努力恢復沙灘乾淨面貌。短短500公尺的沙灘,1小時就清出480公斤垃圾,參與志工們無不感到驚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展整合部主任陳炳燕表示,這次地球日淨灘消息一發布,就有多家企業響應,顯示環保概念已逐漸成為潮流,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共襄盛舉。她表示曾有塑膠製造業主詢問過淨灘行動內容,最後因為海灘上大多是塑膠圾垃而卻步。陳炳燕表示,藉由參與淨灘行動,企業能實際了解環境現況,有助於公司發展出友善環境的經營策略,她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環境守護行動。

淨灘前。攝影:洪郁婷淨灘後。攝影:洪郁婷

淨灘前後的沙灘。

改變環境  從生活細節做起

沙灘上常見的垃圾幾乎都曾出現在日常生活裡,比方說,人們不經意使用又輕易拋棄的一次性免洗用具,或是飲料杯瓶和各種食品包裝。另外也有一些陸地上看不到的垃圾,例如:浮球、漁網、漁用燈泡、漁用保麗龍、假餌等漁業廢棄物。

台灣米其林輪胎淨灘志工王勝凱表示,上次的淨灘經驗是在金門當兵時,當時在料羅灣清理的垃圾很多都來自中國。汙染無國界,垃圾隨海浪一波波上岸。王勝凱感嘆地說,如果源頭不減量,沙灘上的垃圾永遠都撿不完啊!

台灣米其林輪胎董事長Fredric Chouquet。攝影:洪郁婷

台灣米其林輪胎董事長Fredric Chouquet也戴起手套、拿起夾子參與淨灘,在這片沙灘上,他看到人們每天如何生活,並表示若要改善沙灘上的垃圾問題,勢必要在每個人的生活裡做點改變。他認為購物時應仔細分辨是否真的「需要」,避免衝動購物,並且思考物品淘汰後對環境的影響。

現場也看到帶著孩子一起淨灘的家長,台灣米其林輪胎的淨灘志工陳苑儒看到沙灘上各式各樣的塑膠吸管、飲料瓶罐,把握機會對孩子機會教育,拒絕使用塑膠吸管。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她說,為了養成孩子對環境友善的態度,她必須帶孩子進入環境現場,才能落實環境教育。

當塑膠碎裂成微粒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隨著大魚吃小魚的規則逐漸累積,直到被漁船捕獲出現在人類餐桌,人類終究躲不過自己製造的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傷害。

興業銀行營運長涂秀招。攝影:洪郁婷為了不讓塑膠碎屑再次進入海洋,有些志工專注在從沙堆裡挑出塑膠細屑;這次法國興業銀行同仁們帶領的新店家扶中心小朋友們則不畏辛苦,專門挑戰漁網、漁用保麗龍等大體積垃圾,阻止這些垃圾分解成更細小的海洋垃圾。興業銀行營運長涂秀招更表示,以前總以為環境髒亂就是單純把圾圾清除乾淨就好,經過今天的體驗才深知要改善環境必須從源頭做起,調整我們過於便利的生活方式才是關鍵。

台北國賓大飯店淨灘志工江茱宜雖然是第一次淨灘,對滿布垃圾的沙灘抱持正向態度。力行環保的她,不僅隨身攜帶環保袋和環保餐具,購物時也會主動要求老闆不要使用塑膠袋。她以自身在教會的經驗為例,雖然多數人知道應該避免使用免洗餐具,但總有許多人以衛生或方便等各種理由繼續使用,直到某天教會全面停止供應免洗餐具,人們漸漸地也適應了使用環保餐具的生活方式。她說,只要決心去做一定能有所改變!

家扶小朋友專注挑戰大體積海廢。攝影:洪郁婷

自然物不要撿拾  用照片留下回憶

這次淨灘行動,主辦單位要求只清除人造廢棄物,其他像漂流木、海藻、魚貝屍體等自然物則留在原地。有志工問道,能不能把自然物帶回家做紀念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洋專案執行徐巧玲表示,自然物在自然界中各有其功能,例如貝殼、蛤蜊殼、烏賊骨等屬於碳酸鈣,是許多海洋生物的生長所需,她建議民眾用照片留下回憶,讓自然物留在環境裡。

工作人員解釋為什麼應該讓自然物留在自然裡。攝影:洪郁婷

台北國賓大飯店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許雅綉表示,台北國賓大飯店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連續4年以淨灘方式響應環境保護精神,也獲得公司員工熱烈迴響,有些同事甚至主動向她探問今年的淨灘行動何時舉行,也有員工連續3年參加淨灘行動,對海灘垃圾清不完的情況深有所感,已經養成自備購物袋、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孫秀如對淨灘志工表達感謝,肯定每一位淨灘志工的努力,但她強調海洋垃圾問題並不會隨著淨灘行動結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13年開始在國聖埔定期淨灘,每次淨灘結束沙灘都明顯變乾淨了,但是隔天海浪又會再把垃圾帶上岸。她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做出改變,比方說以竹柄牙刷取代一般塑膠牙刷,以不鏽鋼吸管取代塑膠吸管,看似簡單的小小改變就能夠幫助環境。

活動最後,主辦單位邀請所有志工在明信片上,寫下這一天的心情和感動,以及自己能為地球做的事,投進地球日郵箱,寄給3個月後的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一天的感動和對地球做的承諾。

把對地球的承諾投進信箱。攝影:洪郁婷

神話或謊話? 韓國「新萬金」犧牲環境 填海萬頃造長堤

$
0
0
【「河流公民」運動.系列報導 3】
本報2015年4月24日韓國群山市訊,特約記者林吉洋報導

※ 編按:韓國環團在世界水資源論壇中,抗議政府一面宣揚護水、一面卻任意破壞河川、溼地、海洋。本系列報導最後一篇,為讀者介紹的便是韓政府自我矛盾的極致:在追求經濟起飛的過程中,所打造的「新萬金」計畫。一個世上規模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毀棄了自然資源,凋敝了在地漁村,迎來不斷釋出利多招商卻招無商的窘況。這哀傷的故事對台灣來說,應能勾起似曾相識的感受。為了經濟,犧牲了什麼?又換得了什麼?

新萬金計畫填海造路的範圍空照圖;圖片來源:網路

「新萬金計畫」位於韓國西南部全羅北道群山市,是世上最大規模的圍海造陸工程,興建長達33.9公里世界規模海堤。計畫圍堵面積約是3萬公頃,而開發的陸地面積約是2.83萬公頃,相當於首爾2/3面積規模的新陸地,是台灣六輕(雲林麥寮)圍海造陸工程的12倍以上。

1989年,軍人出身的盧泰愚政府以韓國糧食自給不足為由,效法荷蘭推動雄心萬丈的圍海造陸工程,當時口號是要為「每位韓國國民增加1平方公尺的陸地」,建設後造就的良田將優先分配給農業生產使用。

新萬金開發計畫的反對陣營,則以KFEM為首,串連起反新萬金海堤建設的民間環保組織。這場長達23年的抗爭,曾3次對政府提出法律訴訟對簿公堂,「新萬金計畫」成為韓國環境水運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4月12日台灣河川社群交流團的代表來到全州市拜會全州KFEM,全州KFEM是極為活躍的支部之一,擁有5位全職工作人員。交流團一行人由秘書長李廷炫引導考察「新萬金海堤」。而這個世界級的海岸開發計畫,在韓國環保組織眼中,是人與自然環境最大的衝突事件,也是心中永遠的痛。

全州KFEM秘書長為參訪團介紹新萬金計畫的位置

全州KFEM秘書長為參訪團介紹新萬金計畫的位置。

圍海造地:為每位韓國國民增加1平方公尺陸地

新萬金計畫實施以前,本區本是一大片灘塗地,是著名候鳥過境棲息溼地,每年約有20萬隻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候鳥來此棲息後繼續向南,這裡也是東亞重要鳥道之一。

新萬金灘塗上游有3條江河,分別是錦江、萬江與東津江(音譯),3條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是韓國最重要的糧倉。而3條河川帶下來的有機質則是灘塗地最重要的養分來源。

環團主張造堤工程對生態環境衝擊太大,土壤鹽化嚴重、堤內水質無法改善,農業無法於本區發展,造陸工程已失去其意義。因此提出特別訴訟,最高法院在2003年要求工程停工。2006年,開發單位因應環團意見,修正計畫,將目標改為建設「兼顧生態環保的新興城市」。

最高法院衡量已投入巨資的開發工程若再耗巨資拆除恐不利財政,另開發單位也提出降低環境衝擊的改善計畫,最後環保組織敗訴。「新萬金計畫」獲法院許可繼續施工,整個海堤在2006年完成封門圍閘。

工程期間,海水淡化失敗,堤內水質惡化嚴重,不得不開放水閘,讓海水進入堤內交換以改善水質。環保組織最後的期待是,既然無法解決水質問題,不如保持海堤水閘開啟,讓僅存的海岸部份恢復成為自然海岸生態。

開發工程進行同時候鳥受到驚嚇而於現場徘徊;圖片翻拍來源:KFEM

開發工程進行同時候鳥受到驚嚇而於現場徘徊;圖片翻拍來源:KFEM

「新萬金」解套  改為自由貿易區

2010年海堤完成時,隨著韓國加入WTO大規模開放糧食進口,農業用地需求已獲紓解,2.8萬公頃用地雖然分配給國土、環境、農業等6個部會作為開發用地,卻始終沒有開發動靜。2012政府年推出《新萬金特別法》,將「新萬金計畫」改為自由經濟特區,開始對外招攬投資,目標對象特別是以中國為主的資金。

這次政策使得「新萬金計畫」再次受到矚目,新萬金自由貿易特區將與仁川空港經濟特區、黃海經濟特區同時成為面向中國招商的三大自由貿易區,政府將之宣傳為當地發展的契機。開發區當局甚至遠赴美國、日本、中國等地招商,卻仍毫無外資青睞這一大片新建開發區。

李廷炫表示,這個自由貿易區計畫的宣傳,一開始受到當地政治人物支持,甚至將推進「新萬金自由貿易區」列為政見藉此贏得選票,然而事實上,目前新萬金特區仍然是一片空蕩蕩。

新萬金計畫區將原本遼闊的海岸濕地變成眼前的荒蕪

新萬金計畫區將原本遼闊的海岸濕地變成眼前的荒蕪。

漁業生態資源枯竭  徒留悲傷家園

李廷炫指出,新萬金一帶原是黃海傳統漁場,由於漁獲頗豐,這裡的人多以捕魚維生,沿岸也多是漁業相關產業與餐廳。但因新萬金圍海造地,當地民眾分為反對開發、支持開發兩派,兩派對抗甚至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台灣交流團實地走訪新萬金計畫區,李廷炫帶領一行人參觀一處舊漁港,當地村莊原以海產店以及漁船、補網業維生。他提及,支持開發派者認為,新萬金開發計畫將帶來地方的繁榮與就業機會,面對反對開發以及環保人士的抗議,不惜以暴力、恐嚇威脅。

在開發過程,居民們領取了補償金,仍樂觀期待會有新產業進駐。但隨著時間越拖越長,補償金有的早已用盡、有的投資失利,不得已只得垂頭喪氣回到村莊,然而村莊早已凋零,海產店無人光顧,只留下陳舊的啤酒廣告繼續招攬生意。

車上一瞥新萬金開發區內漁村僅存乏人問津的海產店

車上一瞥,新萬金開發區內漁村僅存乏人問津的海產店。

李廷炫表示,按照政府規定,領取補償金後漁民就不能繼續出海捕魚,但越來越多村民回到漁村,重操舊業開始登船捕魚,政府也只能默許。不過漁場早已破壞殆盡,留給村民的只剩殘破家園。

當年新萬金是著名漁場,漁獲豐富,然而由於開發案推進,漁民認為既然阻擋不了開發案,當地漁場遲早會填平,便紛紛使用拖網,以「破壞漁場的方式」進行捕撈作業。這種無差別的捕撈法會將海底生態徹底破壞,李廷炫悲傷黯然地回顧這段不堪的過去。

堤壩完工後,環保組織還在持續監測干預,對於新萬金的前途,李廷炫與當地環保力量仍在思考、不願輕言放棄。

當地環保組織長期追蹤干預開發計畫對環境的衝擊

當地環保組織長期追蹤干預開發計畫對環境的衝擊。

反思  開發與環境平衡

對當地環保人士而言,新萬金開發案是個瘋狂的計畫,也是個開發主義迷思導致的環境悲劇。為了填平、墊高新萬金一大片海岸溼地,開發當局不惜削平鄰近的海滄山。

反對新萬金開發的抗爭行動持續了23年,環團進行跨領域串連,從生態組織、漁民團體到宗教領袖都長期參與抗爭。反對團體曾「六步一叩」從新萬金步行到首爾,表達反對決心。一位參與行動的年紀稍長者,因為參與數百公里的步行請願行動,導致膝蓋過度耗損,餘生必須借助輔具步行。

站在當年抗議的地方,李廷炫似乎有些感慨,請我們協助他再次於此留影紀念。他反思,1989年以來,新萬金計畫的瘋狂與慘淡收場,來自於當時韓國處於獨裁體制轉型,國家機器不顧一切推行經濟建設,發展經濟的後果;而民間當時的環保力量不足,對發展主義的思考、反省也不夠。

「這個巨大而且瘋狂的開發計畫,對環境生態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卻沒有一個任何官員因為受到制裁。」李廷炫淡淡地說。

李廷炫秘書長回想當時的串聯與抗爭歷程仍十分感慨

李廷炫秘書長回想當時的串聯與抗爭歷程仍十分感慨。

《新萬金計畫》的省思

交流拜訪行程同時,韓國政府於4月7日宣佈進一步修訂放寬外資準入的《新萬金開發區特別法修訂案》。修法後,政府進一步提供租稅優惠、開發區內也不受韓國境內勞工保護法令的約束、甚至直接由政府提供資金援助。韓方希望與江蘇連雲港建立合作,在自由貿易架構下將取得「Made in Korea」的品牌優勢,將中國沿岸的資金產業引進開發區,可惜至今仍未有廠商願意投入。

韓政府為「新萬金計畫」極力尋求資金回收與解套,目前以生態綠能方式發展休憩產業。這個誇耀耗資1兆韓元、耗時19年,興建33.9公里的世界第一長海堤,正以「海上長城」為噱頭,開始發展旅遊業;另將保留的溼地,建設為模範溼地公園,以創造渡假住宅投資。

另一方面,也尋求大型財團進駐提出能源產業,預計前期以研發風能、太陽能等發電裝置提供能源;但李廷炫也更擔心,假使開發計畫失敗,韓政府的最後一步,可能會將新萬金作為新建核電廠的預定地。

對李廷炫這樣在地的環保人士而言,韓國政府為了顏面、也為了回收新萬金計畫的投資,勢必要持續包裝推銷「新萬金計畫」。然而再怎麼修飾眼前一片荒蕪,也無法挽回那一片一望無垠的海岸溼地,還有23年的抗爭歲月。(系列報導完)

Viewing all 199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