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切斷官商勾結 中國環評機構與環保部脫鉤

$
0
0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 本文轉載自 中外對話

中國環保部所屬的環評機構將逐漸從環保部脫離,環評制度改革有望切除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權錢交易。但專家認為,應該有根本的管理體制的改革,成立第三方機構來做環評。

上海市的空氣汙染。(來源:Bert van Dijk)

「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格。」 3月7日,中國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在兩會召開期間召開記者會,談他入主環保部後將要實施的環保新政。其中環評問題是他的一個重點。

陳吉寧說,環保部將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壓縮環評審批權的空間,徹底解決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決不允許官員利用職權收賄。並進一步加大訊息公開力度,把環評項目從環評開始到審批到驗收,全部向社會公開,做到「陽光環評」。

紅頂,又名紅頂子 ,借指高官。「紅頂中介」是指政府官員透過形形色色的手續、關卡、資格、認證,蠶食著行政審批權紅利,是一種腐敗現象。

全球環境研究所執行主任金嘉滿說,環保部做出脫離的決定非常好,「紅頂中介」是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權錢交易。但環評還存在另一個交易,是企業與環評機構之間的。

她說,環評是由企業支付環評費給環評機構,環評怎能不讓企業過關呢? 環評應該有個根本的管理體制的改革。即,國家成立一個非營利的第三方機構做管理,由不同的專家成立專家組做環評審核,還要有監管部門,企業把錢交給第三方機構,不要企業直接給環評機構。再加上公民參與,訊息公開,特別是一些數據資料,才能保證監督的透明度、正確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明德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他也建議成立第三方機構來給企業做環評。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本來是從源頭預防污染和破壞生態最重要的一項環保法律制度,但卻成為了一樁買賣。環評造假,不僅毀壞了環保部門的形象,而且引起中央注意。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境保護部開展了專項巡視。

人民網報導,2月9日,巡視組在向環保部回饋巡視意見的時候,特別指出環評方面的問題突出,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方面,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等環評違法違規現象大量存在,背後隱藏監管失職和腐敗問題。「紅頂中介」情況明顯,環評機構資質審批存在「花錢辦證」現象,後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要求環保部加大對環評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懲戒力度,限期完成環評機構脫鉤改制,規範環評技術服務市場,清理環保系統領導幹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或開辦公司承攬環評項目,並追究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表示,巡視組提出的「紅頂中介」問題,指出了行政主管部門與企業間利益輸送的問題,環評應該歸還給市場,從而切斷政府與市場的利益鏈。

 

法國商業區新建物 今起必備「綠屋頂」

$
0
0
本報2015年3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法國19日通過新法,全國商業區新建築的屋頂,必須覆蓋至少部分植物或太陽能板。

屋頂上的綠意。(來源:ramson)

植物覆蓋的屋頂具有隔離作用,能降低熱島效應,減少冬天和夏天調節室內溫度所需的能量,降溫的效果只比路樹差一點,因此能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更有改善舒適度、減少空氣污染和暴雨逕流問題、改善水質和生活品質等種種好處。

此外,生態學家也指出,屋頂植被提供都會區裡的鳥類棲息地,有益生態多樣性。

美國環保署(EPA)指出,雖然綠色屋頂的佈建成本比傳統建材要高,但可從減少能源消耗和管理雨水逕流等成本抵消,綠色屋頂的壽命也比傳統建材長。

根據法國環境行動人士原本的提案,新建築屋頂上必須一律覆滿植物。但最後社會黨政府說服環團,在法案的範疇上退讓,議會通過的是比較折衷的版本。

新法規為了減少企業負擔,只要求部分屋頂覆蓋植物,或是可用太陽能板發電取代。

綠色屋頂在德國和澳洲相當普遍。加拿大多倫多則在2009年起施行工業和住宅建築物必須有綠色屋頂的規定。

太陽能板屋頂。(來源:The Climate Group)

張忠謀知道嗎? 你的中科五期是台中人的惡夢

$
0
0
作者: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 本文轉載自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這是大肚山,從山頂望高寮公園往東邊看,天空霧濛濛的。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這是大肚山,從山頂望高寮公園往東邊看,彩色的大煙囪其實是垃圾焚化爐,底下很多的建築物,有上百萬人住在這個盆地裡,張董,我也是住在這邊。你看的到對面隱隱約約的山脈嗎? 那是台中盆地的另外一端山脈,實在很不好意思,我的地理沒有念好,不知道山叫什麼名字,但是我知道圍繞著台中盆地的還有大坑頭嵙山和太平那一帶。

因為是盆地地形,所以髒空氣,也就是含著各式各樣污染的廢氣就是沉降到盆地裡頭。是的!就是我們生活,戀愛,養育小孩,讀書的地方。

張董,我想跟你說的是這個城市的天空已經時常是這樣的迷茫。

在望高寮公園往西邊拍的。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我再帶您看另外一邊,這也是望高寮拍的,朝西邊看,颱風過後,天氣晴朗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台灣海峽,還有惡名昭彰的火力發電廠那4根煙囪,是我的惡夢。在盆地裡,我只要朝西邊的天空看,西風一吹,可以很明顯的看的很清楚,灰色的雲就往盆地飄。

下過雨的台中,天空藍藍的。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當然也不是每一天都這樣,我最喜歡的是下雨天,因為下雨天之後,天空藍藍的,那是我對台中的初戀,20年前的台中讓我如此著迷,秋天的時候白雲高掛在天際,輕輕柔柔的飄過,我會哼著鳳飛飛的歌「我是一片雲,天空是我家,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 你知道的,藍天白雲綠樹野花總是讓人心情很好的。

這是台中盆地最後一塊土地。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可是我們失去了那樣的詩情畫意已經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改變是靜悄悄的,所以大多數的人沒有知覺,這是溫水煮青蛙。我們失去了很多可以耕種的土地,畫面中這是台中盆地的最後一塊土地。

但是「重劃」成供給過多的工廠和建地說是「經濟效益會比較大」。週刊上說張董你最愛台灣,根留台灣,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也為台灣帶來GDP的增長。我們真的沒有懷疑GDP很重要,但是我們不希望這樣的GDP其實是 Growth Death Pollution 。

高速公路旁燒稻草的煙。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這張圖片是高速公路旁燒稻草的煙,你可以看的很清楚,這跟其他的汙染圖片不同,請不要把空氣污染怪到燒稻草上面。

你的中科五期說要來做環保,方法是每年將收購1000公頃的稻草,好像污染來源是這些稻草。說真的燒稻草很臭,我不喜歡這個味道,特別現在的稻草會發臭的原因是用了農藥以及田裡面的水源污染也很嚴重。

但是這些稻草其實不是污染中部的主要原因,因為每一年只有幾天的收成時間在燒稻草,燒稻草其實可以讓田裡的蟲卵燒死,減少使用農藥,這並沒有不好,我願意為了這個原因去忍耐那幾天的煙。

其實,晶圓廠是不是重度污染的地方,相信張董事長你一定比我們還要清楚。

台中市13期重劃區。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再說到你說的每年要幫台中市政府掃8100公里的街,減少「揚塵」。

不!掃街其實並不能減少揚塵,揚塵的問題不是掃街來解決,是不要過度開發,試過度開發造成揚塵,不是掃街叫做環保。我不懂環保署的委員這樣專業,怎麼會不明白,想了老半天,大概他們都是坐在辦公室裡面看數據,不是真正抬起頭來看過天空。

上面這張照片是台中13期重劃區,這些大規模的重劃造成了揚塵還有許多的動物沒有家可歸,上萬棵樹不見了。

當然張董,你一定要跟我說,這不是你的錯!

泥流流往靜宜大學。圖片來源:靜宜大學搶救楓香樹林臉書粉絲團

張董,這張照片是靜宜大學搶救楓香樹林的臉書粉絲團貼的照片,你可以看的很清楚,泥流流往靜宜大學。

當然,你應該也會很無辜的說「這與我無關」。

台中沙鹿在颱風過後積水難退。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這張照片是沙鹿在颱風過後積水難退的照片,你是否注意到這裡的泥水是紅色的呢? 是的!這是大肚山的泥土被沖刷下來。從前可沒有這種事情喔。其實不只是這樣,遠到南投埔里,集集大山,甚至蕙蓀林場都可以看見髒污的天空瀰漫,不能散去。

農民說今年柳丁和橘子減產很多,原因是嚴重的空氣污染,讓果樹都不想要開花結果了。

這些跟你有關嗎?

中科五期是台中最後一根稻草了。圖片來源: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張董,是的!是跟你有關的!

你的工廠將侵犯大肚山的土地,土地上的植物和動物都會消失不見,除此之外,你的工廠會是駱駝背上最後的一根稻草。

是的!你的中科五期是最後一根稻草了!

而我和我的夥伴們,為了保護台灣而奔波的環保前輩們在這個案子當中就像是戌守著領土的戰士,但是被你打敗了,真實一點的說,我們是被「破壞環境的經濟發展」打敗了,也是被「錢」打敗了!

台積電有很多的股東,我知道現在電子產業的分析師們已經寫好了中科五期擴廠之後台積電的股價可以上看多少的報告,產能利用率和市場佔有率有多好等等,但是....... 但是多少的股價可以喚回我們那純淨的天空,那白雲悠悠飄過藍天的天空呢?

非洲象恐於10年內滅絕 國際:中國要「負最大責任」

$
0
0
本報2015年3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專家在波札那非洲象高峰會上提出警告,由於象牙盜獵嚴重,非洲象數量急遽減少,很可能在數10年內野外滅絕;最快5年內,就會失去拯救非洲象的最後機會。

野生的非洲象瀕臨滅絕。(來源:Peter Steward)

自然繁衍趕不上殺戮的速度

慈善組織Vulcan的資深學者Dune Ives指出,如果盜獵持續下去,非洲象可能在你我有生之年滅絕。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峰會上發表的數據,非洲象的數量從2006年的550,000頭減少至2013年470,000頭。東非數量減少最多,從150,000減少至100,000。

「本次峰會的目的是獲得各國最高等級的政治承諾,以有效保護非洲象、大幅減少盜獵數量。目前的盜獵速度快於自然繁衍速度,危害非洲象群。」波札那環境部官員Elias Magosi表示。

犯罪集團趁火打劫 換來貧窮、嬰兒高死亡率

非洲象盜獵多半是國際犯罪集團所犯下,以販賣象牙到主要亞洲市場,部分獲利可能用於資助區域衝突和武裝份子。Magosi說,這等於是利用社會政局動盪的情勢趁火打劫。

華盛頓公約(Cites)象專家Julian Blanc指出,非洲的貧窮和盜獵之間息息相關,因此對抗貧窮是對抗盜獵的方法之一。「我們發現地區人類嬰兒死亡率(貧窮的一項指標)和盜獵嚴重程度有直接相關。嬰兒死亡率高、貧窮的地區,象盜獵也比較嚴重。因此解決貧窮問題是大象保育的重要元素。」

千夫所指 國際:中國掌握非洲象的命運

此次非洲象高峰會共有歐、亞、非各地20國參加,包括中國。其中中國被認為是盜獵的元兇。

野生動物貿易監控組織TRAFFIC指出,非法象牙貿易主要路徑是從肯亞和坦尚尼亞經過越南和菲律賓,最後到中國和泰國,製成富人喜愛的奢侈品或藝品雕刻。

「泰國仍是主要象牙市場,不過中國是最重要的進口國。」TRAFFIC成員Tom Milliken說。

波札那觀光與野生動物部長Tshekedi Khama也認為中國需負最大責任,「儘管不是很中聽,象牙盜獵的決定性因素和結果最終掌握在中國手上。」

與會者透露,中國代表認為把中國當成箭靶並不公平,應把中國當成對抗盜獵的盟友。該名代表指出,中國資助非洲的反盜獵計畫並且正在加強相關立法。

據了解,中盤商向盜獵者以每公斤100美元(約新台幣3,100元)的價格購買象牙,再以每公斤2100美元(約新台幣65,700元)的價格賣進中國。

未來,可能只能在馬戲團中看到非洲象。(來源:Good Uncle)

柯市府核定永春案 都更盟要求檢討私辦都更容獎濫發

$
0
0
本報2015年3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柯市府上任後,打算以「公辦都更」來發動廣慈院、南機場、社子島等老舊社區的更新腳步,但前朝所留下具爭議的私辦都更案將如何面對,也受重視,都更受害者與聲援團體直指,問題就在容積獎勵的浮濫發放。

P1150514

眼看永春警察宿舍都更案雖然遭遇部分住戶激烈反對,但在今年一月仍獲柯市府核定,包括永春案、萬隆師大分部、中央南路、五分埔遷建基地等都更案居民與聲援團體,26日上午前往北市府門前要求檢討舊案、撤銷涉及強拆的都更案,更點出過去市府浮濫發放容積獎率,正是房價飆高、建商四處搶地的惡源,他們要求北市府更公開審議過程,做到真正的民間參與,才能讓都更回到公益出發的精神。

2012年士林王家案引發各界檢討都更問題,也得到大法官釋憲指出都更條例部分違憲。但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指出,過去幾年,營建署與北市府反而將都更問題歸罪於不同意戶的抗爭。甚至郝市府2013年開始為了加快行政程序,以「公聽會」規格辦理釋字709號要求每案舉辦的聽證程序;將都更爭議扣上「私權糾紛」帽子、推卸行政責任;將圈地多數等同於公共利益、助長實施者製造社區對立。這些措施卻反而又引發多起居民與北市府之間的訴訟案。

都更盟理事長彭龍三以永春警察宿舍、萬隆師大分部、中央南路、五分埔遷建基地為例,更新前後樓地板面積暴增外,容積獎勵更有19.06%、41.71%、44.48%,甚至永春案高達76.07%之譜,換算起來有40億的利潤,但卻不見公益、公共建設的相關回饋,可見容積獎勵發放之浮濫。

都更盟制表

柯市府核定永春警察宿舍案 不同意戶:延續錯誤決策 

但永春案仍在2014年底選前,獲郝市府通過審議,如今更在1月獲柯市府核定。居民指出,當時審議中的爭議包括「送出超過40億的容積獎勵換算利潤」、「核准建商以強制徵收條例送案」,等都應該檢討,柯市府不該延續前朝的錯誤決策,而應該先撤銷此核定。

都更盟指出,包括永春案等「建商以強制徵收條例送案」者,依的是都更條例的25條之1。「以協議合建方式實施都市更新事業,未能依前條第一項取得全體土地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者,得經更新單元範圍內私有土地總面積及私有合法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均超過五分之四之同意,就達成合建協議部分,以協議合建方式實施之。對於不願參與協議合建之土地及合法建築物,得以權利變換方式實施之,或由實施者協議價購;協議不成立者,得由實施者檢具協議合建及協議價購之條件、協議過程等相關文件,按徵收補償金額預繳承買價款,申請該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徵收後,讓售予實施者。」

都更盟代表黃慧瑜表示,簡單來說,就是可由市府出面強徵土地後,再轉賣給建商,但此條已在修法過程中多次達到廢除共識,雖然修法尚未完成,但市府根本不需以公權力為私人作嫁, 甚至因此代替建商挨告。因此他們呼籲柯市府撤銷包括永春案等所有以此條送審的都更案。

不過北市都更處副總工程師袁如瑩回應,永春案雖引都更條例25之1條,但並不會強制徵收,而是採部分協議合建、部分權利變換的方式處理。

都更盟:檢討容積獎勵 回歸公益公共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指出,現行的都更案大多有公益性與程序瑕疵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都市機能,甚至因為高額容積、炒房獲利而讓都市機能惡化、高房價更高,容積獎勵這一點也是都更條例修法中民間版要求大幅改進的部分。

「為何真有必要更新的,反而建商不願意做?」彭揚凱呼籲柯市府,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的都更,首要檢討的就是容積獎勵,讓容積獎勵回歸到有明確必要與公益的案子才能獲得,而非私人要改建的也能享有,讓建商有暴利可圖,而一再發生衝突。

而容積獎勵屬地方政府可自行裁量的權限,因此若要杜絕容積獎勵的浮濫發放,則要從市府明確指出大原則,與審議過程更加的公開透明來做到,例如會議應該轉播與錄影,讓民眾參與而非只能行禮如儀的三分鐘發言。除此之外,他們更要求都更業者退出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辦理聽證會應符合行政程序法與大法官709號解釋,否則無效或應重開。

要農舍還是農地? 宜蘭縣議會為「農民權益」吵翻天

$
0
0
本報2015年3月27日宜蘭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宜蘭農舍議題持續發燒,宜蘭縣政府依據中央法規,具體審查務農者資格,並提出審查辦法,縣議會卻認為缺乏溝通、影響層面廣大,要求改以自治條例送審,並且自治條例未通過前,所有申請案件都應維持原來的方式進行審議。

宜蘭的未來:低開發田園調布?農業新希望?(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目前以行政命令,經過7天預告收集民眾意見,修訂後通過法規會審查,即可公告上路。若制定自治條例,須經議會審查,至少需兩年立法時間。對於媒體追問,會不會改為自治條例上路?縣長林聰賢未正面回答,只強調新制將於4月10日如期上路。

宜蘭縣議會臨時會昨(26)日上午砲聲隆隆,數百民眾旁聽,隨著議員發言鼓掌、鼓譟,夾雜「罷免縣長」的呼喊,部分民眾很激動,因為目前預告的「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要求實質審查務農者資格,要求需提出農保證明或連續兩年、每年務農天數120天。

此項規定讓部分農民氣炸,宜蘭稻田一年只有一期作,不會120天都務農;務農所得無法支撐家計,除了務農大多還需兼職,無法具有農保資格,他們認為加嚴審查、提高門檻之後,將影響申請資格,老農無力興建,他們的子女更無法符合資格、影響農地價格。

農民人口未增加 農舍蓋不停

縣長林聰賢引述宜蘭縣政府建設處及地政事務所統計資料,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至2014年底,農舍使用執照取得數為7616件,使用1900公頃的農地,佔宜蘭優良農地面積約12%,導致農地流失嚴重;其中約佔7成、5600棟農舍已因實際違規使用被改課地價稅。

宜蘭縣長林聰賢說明農舍問題。

2006年雪隧通車後,林聰賢任內(5年)取得執照之農舍高達3400件,其中以老農名義申請取得使用執照比例達80%,農舍興建完成後以買賣方式(不包括繼承及贈與等)移轉比例為64%,縣府由此推論多數為假農民利用法令漏洞興建房屋或豪宅,農舍商品化充斥於不動產交易市場。

另一方面,宜蘭縣農民從2002年到2012年,始終維持在約25,000戶左右,並無成長,農業人口數則從14萬人快速下降至10萬人左右。

宜蘭縣政府專題報告指出,農舍快速成長,多數不是為了農業經營使用;零散分布的農舍,更嚴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造成公共設施無效率投入。而農舍豪宅化,更助長農地投機炒作與農舍商品化的衝擊。因此,依據「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落實審查與管理,只是亡羊補牢,落實農地農用的精神,維護實際務農者的權益,並導正農地不當使用、農舍商品炒作。

讓農舍成為宜蘭特色

但這樣的說明並未讓現場氣氛冷卻,在場議員輪番砲轟,認為縣府不尊重民代,審查條件內容還是透過媒體報導才得知,為此憤憤不平。

議員紛紛指出,本任縣長任內,農舍興建件數最高;過去容積率限縮,宜蘭部分地區一房難求,因此才會轉向興建農舍;讓宜蘭小孩回家蓋農舍經營民宿並不為過;而嚴審務農者資格,間接使得農地價格下跌,影響農民貸款。「法令是要追殺農民,到農會借錢的(農民)會跳樓!」

有議員建議,宜蘭的發展方向應確立,農舍應成為宜蘭的特色,並做好農舍排水;雪隧開通才促成宜蘭的發展,(農舍)馬上就不能發展了,還談什麼永續發展?「現在能發展不發展,這一代發展起來,讓子孫享受,這樣不好嗎?」

宜蘭縣議會臨時會就農舍興建申請資格辦法,輪番砲轟縣府團隊。

薛呈懿:讓務農看見未來

「不要用選票思考,請以政治責任為宜蘭的永續著想。」在縣議會一片砲聲隆隆中,縣議員薛呈懿要與會民眾想想宜蘭的未來,他說,農民還有土地可以生產溫飽,年輕人什麼都沒有比農民更可憐,農地不但餵飽宜蘭人,觀光也是源自農地,「沒有農地我們什麼都沒有了。」

「農地賣掉就只是那瞬間的錢,可是農地再也回不去了,年輕人也無從得知農業的可能與想像。」對於農民擔心權益受損,大多出於溝通不良,要求縣府應善盡溝通責任,不應讓農民擔心。

他要求新法內容應受檢視,這不是新政,而是補救過去的錯誤,未來審查小組運作、內容都應公開,並且明確執行,避免圖利、特例出現,杜絕移轉、炒地皮,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其次,過去多起違法事件,縣府應擬出解決、裁罰的模式,有效的執行,亡羊補牢。
最終是讓農業的價值看得到。「請問,如果農業有價值,農民還需賣田嗎?」過去老一輩的人認為務農沒出息,但宜蘭有很多年輕返鄉種田,境內小農、新農,嘗試著各種農業的可能,因此,縣府應端出農業的新政策,在新法限縮之際,讓大家看得見未來,就不會急著變賣祖先留下來的農地。

儘管仍有多位議員要求發言,表達不滿,最後議長陳文昌力排眾議做成應以自治條例送議會審議後,訂定緩衝期間,減少農民權益損失;恢復農舍原來申請方式,繼續申請,一直到法令完備再適用新法。

宜蘭小農堅持宜蘭農地農用,農舍興建應保障務農者權益。

「踩在農村破敗的屍體上跳舞」

宜蘭縣議員以農地價格高低影響農民貸款,認為限縮農舍興建資格,影響農民權益。長期於農村觀察的美濃農村田野協會理事溫仲良卻認為,農地價格高低與農民貸款能力,和解決農舍問題是兩碼子的事情。

他說,正因農民的收入不是全靠農業收入,因此償還貸款的能力也不可能來自農業收入;如果農民已經到了必須賣農地來維生或求生存,那麼農地可貸額度的高低只是代表農民未來被貸款壓迫的程度而已,並不會因貸款多而更好。

反之,一旦農民受貸款壓迫的程度更大,最終結局就是抵押的農地被拍賣或另賣土地償還,因此不能因為農地房地價值高,可貸額度較高,就認為能解決農民/村破產的問題。

「縣議員的假設是,農地賣更高的價錢,農民才有更多的錢去償還貸款。」溫仲良說,將農會貸款硬是綁在農舍議題上,就像踩在農村破敗的屍體上,大跳都市有錢人的農村田園夢,「舞台下盡是屍臭」。

台灣農業枯樹也能逢春

公民團體「守護宜蘭工作坊」昨記者會上呼籲縣政府,管理農舍、停止濫建才是真正保障農民權益;相關政策的制訂應以守護環境與推動農村社區照護為宗旨,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在制度上推動,讓老農與新農雙贏的生態農業與社群經濟,創造農業農村新價值,為宜蘭與台灣創造真正永續的未來。

宜蘭農業百花齊放。

寶蓮園農場自耕農李寶蓮說,台灣農業看似枯樹,但不該被視為死亡、剷除;雖有部分的農民要賣地,但是有更多的農民是願意繼續耕作的。現在的農業對新農來說,才正是百花齊放的春天呼籲縣政府要守成也要創新,做好農村住宅規劃,保留完整農業生產環境,讓農民看到農業的未來。

台灣農村陣線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表示,中央法規有太多模糊空間,地方主管機關有責任根據立法精神,做好把關的工作。農發條例的規定是,「農民」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才能蓋農舍。「蓋農舍不是人人都有的權利,而是特許。」

他接著指出,過去宜蘭縣政府沒有做好把關工作,所以造成農舍濫建,現在只是回歸常軌,並非限縮。農舍正在台灣各地蔓延,宜縣府只是跨出回歸正軌的第一步;將進一步要求中央進行修法,讓濫建農舍的問題在全台灣徹底解決。
 

宜蘭縣政府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審查重點

因興建農舍申請人須有因為在該農業用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而產生居住之需求。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1條規定,農業發展條例的訂定是為了確保農業永續發展,促進農地合理利用。

依同條例第3條,農舍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另依據「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2條,興建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所謂農民,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3款,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自然人。故訂定申請人資格審查重點如下:

(一)興建農舍申請人因為在該農業用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而產生居住需求之證明文件。

(二)農舍配置圖

申請人於申請時需提供農舍配置圖,其農舍配置區位須滿足「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扣除農舍用地面積後,供農業生產使用部分之農業經營用地應為完整區塊,且其面積不得低於該農業用地面積百分之九十」。

(三)生產經營計畫書

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農業用地依法供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農舍、「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2條第1項第5款,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應確供農業使用;及「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第三條,興建自用農舍得申請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第十條第三項,申請人應到場指界及說明。第10條第4項,申請人非土地所有權人時,應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到場。

故明訂興建農舍申請人應到場指界、並說明農地使用現況及生產經營計畫。
基於本政策服務實際務農者的本意,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農 民,只要有居住需求而需申請興建農舍者,並不受到這個行政措施的限制。

宜蘭縣政府提供。

吸碳力大幅衰退 研究憂亞馬遜雨林「老了」

$
0
0
本報2015年3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鍾友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國際研究團隊19日指出,亞馬遜雨林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已大幅減退,原因可能和氣候變遷和乾旱造成更多樹木死亡有關。

亞馬遜雨林。(來源:CIAT)

大幅衰退 吸碳能力10年間降30%

亞馬遜是世界最大的雨林,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植物生長時會用到這種蓄熱氣體,然後在腐爛或燃燒時將之釋出。然而該研究指出,亞馬遜的樹木減緩氣候暖化的能力,恐將不如從前。

該研究針對亞馬遜未經人類活動影響的312塊地區,經採樣發現,其吸收二氧化碳的淨值已從1990年代的一年20億噸,下降到2000年代的一年14億噸,減少約30%。

這項研究成果其實出乎意料之外,因為根據一些電腦模型的推算,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植物而言有如肥料,應能透過空氣被熱帶地區森林吸收,促進其生長。

英國里茲大學指出,史上第一次,人類活動在拉丁美洲所產生的碳排放已超出了亞馬遜所能負荷的。

生長停滯 樹木長得快 死得也快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里茲大學的Roel Brienen談到這篇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文章表示,「過去10年以來,森林的生長已呈停滯狀態。」

他引用這篇超過百名研究者參與的研究,指出樹木整體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已大幅減退。與此同時,「整個森林的生命週期變短了:樹木長得快,也死得快。」

科學家們說,目前不確定這種整體生長減緩的趨勢,是否將持續或是否也會在其他熱帶雨林區域,像是剛果盆地或印尼的雨林。

或與乾旱有關 亞馬遜雨林面貌將變

該研究推測,樹木的死亡可能和嚴重的乾旱有關,像是2005年的大旱。另一種可能是,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已使樹木長得快也死得快,只是樹木的死亡變多,直至今日才變得明顯。

Brienen 指出,照這種趨勢下去,亞馬遜樹木的組成將產生變化。像熱帶藤本植物這些長得快的種類,可能會因此受惠。

Bigler 談到他在瑞士及北美的研究表示,「快速生長的樹種通常根系密度較低,可能比較容易遭受昆蟲侵襲或被寄生。」

未參與該項研究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 Christof Bigler 是一位森林學者,他指出生長快速的非熱帶樹種也是一樣,往往生命週期較短。

溪埔如何成良田? 如果明白 你不會捨得蓋農舍

$
0
0
作者:女農阿寶(寶蓮園自耕農)

※ 本文轉載自 寶蓮園

2009年,在員山內城租下五分水田耕種水稻,山青水秀的景色,天寬地闊的田野,手拂青秧,腳踩柔泥,流的汗水都透著幸福!

蘭陽平原:圖片來源:cjc0327

一天,租地給我的80多歲阿伯告訴我,這一帶的水田以前是「溪埔地」沒人要,都是艱苦人來開──溪埔全石頭,一粒一粒用手撿,大人撿大粒,囝子撿小粒,真艱苦撿才撿有一分地…沒有卡車的年代,撿出來的石頭就地利用,疊成田埂……啊!莫怪!小時候我經常納悶:砌田埂為什麼不用方正一點的石塊,偏用圓滾滾的鵝卵石,圓石不是很難堆砌嗎?如今想來,我兒時成長的冬山、柯林、三星大隱一帶,那些層層疊疊的鵝卵石田埂,是多麼珍貴的人文景觀,堪稱重要的文化財!

阿伯又說,剛開出來的田全是砂,沒土隔(牛踏層),水留不住,人和牛穩穩啊躂,踏到底土緊實才能蓄水……一年一年,為了讓土層深厚,農閒時全家出動,有牛車趕牛車,沒有牛車挑畚箕,到河溝掏爛泥,往山邊挖腐植土,一畚箕一畚箕挑回來客土…颱風大水不敢在家休息,頂風冒雨引濁水灌田、積土膏,多年辛勤,才有如今重型耕耘機下去翻耕都不會打到石頭的好田土。

另一位好友則告訴我她在濁水溪畔長大的故事:父親用扁擔挑著兩個大竹籮,前後各裝一個小小孩──她和弟弟,到了濁水溪畔,孩子在爬在甜根子草叢中歇蔭玩耍,父母從早到晚除了撿石頭還是撿石頭,日復一日撿出一片砂地。剛開出來的砂田秧苗插不下去,得用一根小木棒戳洞,放進秧苗,再把周邊砂土塞緊,才完成插秧的動作。颱風天溪水氾濫,眼睜睜看著辛苦開出來的田一寸寸被濁流刮走,土塊一片接一片崩落,消失在滾滾濁浪中!濁水滔走一家人的心血,往後那一年就註定只能吃地瓜籤,等颱風過後,一切從頭!

聽著這些開田往事,渾身因感動而起了雞皮疙瘩!我踩著深及小腿的軟泥,難以想像當年闊莽溪埔,磊磊石礫,先民是怎樣的胼手胝足……這些豐饒的耕地,一旦填土蓋了農舍,一代又一代的先人血汗,就在級配土石傾倒在沃土上的頃刻間,一筆勾銷!

土地是無法增加的資源,人口越多,土地越是可貴,以台灣目前的人口,需要74-81萬公頃農地,才能達到糧食自給率40%,而根據農委會的全國農地總盤點,尚在耕作的農地僅餘68.6萬公頃,且其中1/3是山坡地農牧用地,水土保持不易,生態敏感高;真正具生產效力的優良農地僅餘44.6萬公頃—其中還包括以農舍為名,實際已經成為花園豪宅、地下工廠、庭園餐廳、高級民宿……等等已經無法耕作的農地。如果數字會說話,這說的就是:台灣的農地再也經不起任何損失!

且不提國家安全或世代公平,光是這些先民開田的過程,都足以確認:土地即使是私有財,也具有相當的公共性!但眼前社會大眾對農地興建農舍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農地所有權人處分私有財產,是人民的權利和的自由」的觀念裡!這些承襲自先民的可耕地,世世代代生產糧食哺育他的子民,未來,還要傳承下去餵養無數世代,實不應該放任這一代人為所欲為,讓先民血汗在我們手中毀棄!

上網連署:「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 

阿寶 於梨山 2015.01.22


把森林種回去 亞、美、非3大洲接下「波昂挑戰」

$
0
0
摘譯自2015年3月23日ENS德國,波昂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21日,在第二屆國際「波昂挑戰」(Bonn Challenge)森林重建研討會上,由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各國聯手,宣布全新的森林地景重建計畫。

波昂挑戰的新目標,是在2020年前重建全球1億5千萬公頃劣化與被砍伐的森林,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6千190萬公頃。

森林。(來源:Sara y Tzunki (Cecilia e Francesco) )

劣化森林重建 達標近4成

研討會召集了中國、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衣索匹亞、瓜地馬拉、印尼、賴比瑞亞、南韓、瑞士和美國的政府官員和代表;主要捐款國,如德國和挪威;以及企業領導人和保育組織。

「全世界逐漸意識到,森林重建有助解決全球的重要問題,包括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和經濟成長。波昂挑戰絕不只是種樹而已,更是在解決當代最迫切的生存問題。」IUCN總幹事Inger Andersen說。

波昂挑戰始於2011年德國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合辦的活動,隨後受到2014年氣候峰會的認可,紐約森林宣言更訂下2030年重建2億公頃森林的目標

IUCN指出,若達到1億5千萬公頃的目標,每年可帶給地方和國家經濟超過850億美元的收益,和價值60億美元的收成增加,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至17%。

沙漠到此為止 非洲提「大綠牆」計畫

研討會上,薩爾瓦多提出新的中美洲合作重建森林計畫。非洲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宣布「大綠牆計畫」(Great Green Wall Initiative)的新行動,透過重建森林阻止撒哈拉沙漠擴張。東南亞也宣布加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森林重建合作。

根據新氣候經濟組織的分析,如果提高波昂挑戰的目標至2030年3億5千萬公頃並達成目標,每年可從水資源保護、作物收成和森林產品以及碳封存增加獲得1千7百億美元收益。

新氣候經濟組織是全球氣候經濟委員會的重要計畫,提供獨立和具權威性證據,證明經濟成長和緩減氣候變遷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經費挹注 國家、私人組織同心重建森林

除了國家和組織的重建承諾外,主要捐款者也宣布將增加全球重建經費。

「現在光是減少碳排放已經不夠。我們必須主動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森林重建是目前最有效的碳捕捉方法。去年的新氣候經濟報告顯示,保育和強化森林是可行的,而且能和經濟成長一起達成。」挪威氣候與環境部長Tine Sundtoft說。

來自私人組織的資助也逐漸增加。

「重建數百萬公頃的劣化土地是當代最重要的想法。不意外地,各大洲的政治和財務能量都在成長。」世界資源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Andrew Steer說。

Global Forest Restoration Goal Grows
BONN, Germany, March 23, 2015 (ENS)

New forest restoration initiatives were announced by Latin America, Southeast Asia and Africa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Bonn Challenge conference on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taking place in Germany on the weekend.

With these announcements, a total of 61.9 million hectares have been contributed to the Bonn Challenge – a global movement to restore 150 million hectares of degraded and deforested land by 2020.

The conference brought together environment ministers and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from China, Costa Rica, El Salvador, Ethiopia, Guatemala, Indonesia, Liberia, Republic of Korea,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ong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key donor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and Norway, business leaders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To mark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 proclaim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on March 21, the Bonn Challenge participants planted a maple tree together as a symbol of their joint efforts.

The Bonn Challenge was launched in 2011 at an event co-hosted by Germany and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It was endorsed at the 2014 Climate Summit and supplemented by the New York Declaration on Forests with a goal to restore an additional 200 million hectares by 2030.

According to IUCN, achieving the 150 million hectare challenge could bring more than US$85 billion per year to local and national economies and US$6 billion in additional crop yields.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could reduce the current CO2 emissions gap by 11 to 17 percent.

El Salvador revealed its plans to launch a Central American partnership for restoration.

In Africa, Ethiopia and Liberia announced further action on the Great Green Wall Initiative, which aims to curb the spread of the Sahara by restoring forests.

In Southeast Asia new goals to extend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es on forest restoration were announced.

“The world is recognizing that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offers a critical contribution to addressing some of our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food secu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said Inger Andersen, Director General of IUCN.

“The Bonn Challenge is about much more than simply planting trees. It’s about addressing the most pressing issues of our generation, and of future generations,” said Andersen.

An analysis by the New Climate Economy found that achieving the expanded Bonn Challenge goal of 350 million hectares by 2030 could generate USD170 billion per year in net benefits from watershed protection, improved crop yields and forest products, alongside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New Climate Economy is the flagship project of the 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 It provides independent and authoritative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ons which can strengthe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ose which reduce the risk of dangerous climate change.

In addition to restoration commitments from countries and organisations, key donors noted today that they would increase their support for global restoration

“We are now at the point where just reducing emissions will not be enough,” says Tine Sundtoft, Norway’s Minister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We must actively remove carbon out of the atmosphere. Forest restoration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carbon capture option we have. The New Climate Economy Report from last year showed us that conserving and enhancing the forest can be done. And it can be done while also achieving economic growth.”

Support for restoration is also increasingly coming from private sector sources.

“Restoring millions of hectares of degraded land is one of the great ideas of our times,” says Dr. Andrew Steer, President & CEO of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No wonder, then, that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momentum is building across every continent.”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行動參與】「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

$
0
0
2015-03-27 11:37
2015-03-27 11:37
主辦單位:守護宜蘭工作坊

連署訴求:


「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  行動宣言

雪隧通車不到10年,宜蘭快速淪陷!

曾經任一角落都可遙望龜山島(宜蘭人的心靈故鄉) ,如今一幢幢的豪華農舍劃斷無垠天際線……曾經反六輕拒污染,捍衛了好山好水,如今最美的水田地景上,挖良田蓋農舍,每年挖走一百甲,土地破碎了,耕作困難了 ,水鳥棲地破壞了,還掏空了土壤的芬芳養分……

農舍問題起源於2000年《農發條例修正案》,大幅放寬農地分割買賣的門檻,且對象不限農民,加上農地可以興建農舍、地方政府執法不力,從此農田消失破碎、農地炒作、社會資源使用不公、農業生產環境惡化、農村地景迅速劣變,耕者無其田的世代也再度來臨!

全國的新建農舍有7成集中在宜蘭,雪隧開通後變本加利,2010年以來,以平均每年700棟的速度增長,等於每天增加2棟!這些豪華農舍多做為渡假別墅,或變相經營民宿餐廳、家庭式工廠,散佈的農舍不僅破壞完整的田園地貌,也讓農業生產環境埋下污染隱憂,增加公共設施的成本。農地快速流失,讓地狹人稠的台灣,難以因應迫切的糧食危機。種種惡果,在在凸顯了《農發條例》早已悖離立法意旨,亟需檢討修正。

農地承載著糧食生產、生活文化,水資源涵養,以及生物多樣等多重價值,不是金錢所能量化!遠山橫黛,阡陌縱橫的蘭陽地景,是先民留下的珍貴遺產,是宜蘭人共同的驕傲,更是全台灣人所共享的文化景觀!搶救蘭陽,就是搶救台灣的文化價值!

如今,已有一群宜蘭人為守護家鄉田園挺身而起,我們張臂歡迎所有來到宜蘭的朋友,也和我們一起呵護好山好水,參與我們的行動,發揮您的影響力,號召更多朋友加入!農舍議題的權益關係人不僅是地主、建商和仲介,更是所有張口吃飯的台灣人!讓我們一起督促政府:落實「農地農用、農舍農用」!

為此,我們鄭重提出下列訴求:

  1. 落實農地(舍)農用。
  2. 要求縣政府訂定地方自治條例,保護宜蘭地景與優良農田。
  3. 要求中央政府修改農發條例第18條等相關法規,遏止農舍濫建。
  • 發起團體:守護宜蘭工作坊
  • 聯名發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社團法人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宜蘭社區大學、羅東社區大學、宜蘭縣教師會、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惜根台灣協會、綠色陣線、台灣農村陣線、宜蘭縣生態教育協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美濃愛鄉協進會、旗美社區大學、合樸農學市集、竹蜻蜓綠市集、台南社區大學、綠水滴聯盟、屏東環保聯盟、綠農的家、宜蘭農田水利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宜蘭小農團體】:穀東俱樂部、倆佰甲、友善生活小舖、有田有米工作室、月見學習農場、土拉客實驗農家園、小間書菜。
  • 連署團體: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永和社大、好棒綠市集、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行為與演化生態研究室(持續邀請中)。

行動FB:https://www.facebook.com/lanfarmhouse

  • 個人連署單(雙面列印,1份50人)

http://ppt.cc/wP3Z

  • Q&A

http://ppt.cc/2lp

雲縣將升空污旗 民間:總量管制、禁燒石油焦才是真的

$
0
0
本報2015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雲林縣校園將升起空汙旗,提醒師生戶外空氣品質情況。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國內逐漸重視空污問題,長期名列全國PM2.5空污前茅的雲嘉地區也展開對應措施。雲林縣更將從下月2日起,於全縣國中小學校園升起空污旗 ,以綠黃紅紫色旗警示以保護學童健康。但民間要求縣府拿出更積極的政策處理空污問題,例如儘速訂定 「雲嘉南空品區總量管制」, 或明確中止六輕燃石油焦與煤發電。

目前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依綠、黃、紅、紫區分為4個等級,空品旗也比照,35ug/m3以下屬綠,PM2.5超過 36至53屬黃色,建議敏感族群減少戶外活動,54至70紅色,建議室內上課關閉門窗,大於70時屬紫色,體育課、校外教學都建議改至室內或取消延期。

雖然空污旗的警示可減少學童健康危害,但若空污不減,學童的教育權利將持續受損。據環署監測資料顯示,斗六市PM2.5已連續3年居全國最高,26日雲林縣府宣示「清新雲林行動計畫──PM2.5減量策略」,其中包括在空氣品質不良日於校園內掛立空污旗,民間雖肯定此舉,但認為縣府更應勇敢面對境內六輕空污問題, 否則民眾只能繼續「望旗興嘆」。

雲縣府端空污整治政策 民間:問題在六輕

雲林縣長李進勇26日在「PM2.5污染成因及管制因應對策說明會」中表示,除了空污旗,
將持續辦理該縣研擬制訂中多項自治條例及加嚴標準,包含禁燒煤及石油焦、營建工地專案管理、電力業排放、石化業設備元件等;也將針對PM2.5高濃度時之相關應變作為持續辦理,如加強污染源查核、通知轄內大型污染源加強防制設備效率、停止鍋爐吹灰、加強街道清洗等;並打算加強原生性污染源改善,其包含營建工程管制、裸露地表復育、柴油車廢氣加嚴、道路洗掃及禁止露天燃燒等。

但同日多位民眾也以戴口罩快閃行動表達不滿,要求縣府須提供完整、即時、有效的空氣品質資訊、提出校園緊急應變SOP、確實找出境內污染源,有效管理、立即公告並實施「雲嘉南空污總量管制」等措施。 口湖鄉長蔡永常更直指六輕工業污染就是禍首。指出當地魚塭防風網在秋、冬曾附著疑似煙燻的污染物,且六輕設廠後,養殖烏魚亦時常暴斃,懷疑都和六輕有關。要求六輕為居民進行健康檢查、設空氣污染監測站、成立水產指導中心。

民團:石油焦與煤何時終結?

當地團體「自從六輕來了」重申,要求縣府立即公布縣內電業設備石油焦與煤使用許可證的最終期限。「自從六輕來了」成員吳松霖指出,從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研究可知,全台最大的PM2.5排放源是六輕工業區,年排放量高達14餘萬公噸,甚至還遠高於第二名的中鋼與第三名台中火力電廠年排放量的所加總的12餘萬公噸。六輕設廠之後,不但當地罹癌率暴增,在六輕煙囪下風處以及鄰近六輕居民尿液中,也皆監測檢驗出高濃度的石化指標性毒物與致癌物。 因此縣府要著手面對縣內空污,便該對六輕有明確的政策, 尤其是台塑電業設備燃燒石油焦與煤一事,即將到期的使用許可證到底要怎麼處理,縣府一定要明確宣示。

雲縣府對此訴求,一向以「依法行政,從嚴審核」來回應,但吳松霖指出縣府至今只願表示展延期限縮短為兩年,但兩年後能不能不再展延卻一直無正面表態,他認為李進勇應該立即公布縣內電業設備石油焦與煤使用許可證的最終期限,才有可能實現禁燒。

吳松霖解釋,倘若李進勇無法現在就明訂許可證的最終期限,那麼六輕必然認定縣府還有「喬」的空間,也就不會即刻開始進行設備更換,屆時一再爭取設備更換的緩衝期,反而造成反覆展延的局面,禁燒也就遙遙無期。

核災區食品安心吃?衛福部「緊急檢驗」遭批草率

$
0
0
本報2015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日前爆出大量福島核災災區內食品以造假的製造地進口販售,依法下架後,衛福部食藥署宣布380項全數無輻射超標,讓民眾稍稍放心,但立委田秋堇2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質疑食藥署「食品緊急計測之放射性含量檢測方法」是在核災發生當下快速的選出輻射較低的食物勉強下肚用卻無公開檢測方式,且檢測時間過短又無搗碎,可信度仍有待商榷,懷疑是草率護航業者。田秋堇更要求食藥署盡快下修食品的輻射值標準以保護國人健康。

立委田秋堇質疑衛福部採用應急篩檢方式,過於草率,護航業者。攝影:賴品瑀

福島核災後,台灣將福島及其外圍的千葉、茨城、櫪木及群馬等5縣食品禁止輸入,此次以造假製造地的方式所進口的災區食品,包括泡麵、飲料、零嘴及醬油等日前已依法下架,但若真含有高劑量的碘131、銫134、銫137甚至鍶 90等輻射,吃下肚的輻射物質會累積在人體中,仍具危險性,最嚴重可能造成甲狀腺癌、血癌、肺癌、乳癌等癌症的風險,甚至如骨髓或肺功能異常低落。女性則可能不孕、較易流產,或生下畸形胎兒等後遺症,因此檢測的結果受到重視與關注。

但田秋堇指出, 在食藥署公佈檢測結果全過關的同時,卻無依食藥法公佈檢測辦法,食藥署自身就是主管機關,之前對於消基會、主婦聯盟等團體所公佈的相關資訊一律嚴格要求,如此自己卻沒有做到實在相當諷刺。而食藥署主秘羅吉方與食管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澄清,檢測方式已在原能會協助下訂出,也早已公告,此次檢測方式依規定辦理,至於無隨檢驗結果一同附上的疏失將會檢討改進。

但事實上,這批食品的輻射檢驗食藥署並無能力執行,仍是由原能會進行。而採取的檢驗方式是先定性,確認當中是否有人工核種輻射反應後,若有則進行「精確定量確認」檢測程序 、檢查其劑量高低,每件產品檢測時間為1000秒,約17分鐘。

田秋堇質疑,此檢測方式為「食品緊急計測之放射性含量檢測方法」,算是「快速定性篩選」是在核災發生當下快速的選出輻射較低的食物勉強下肚用,如今並非緊急時刻,食品又都已經下架,原能會應當以更嚴謹的方式進行檢測,至少得將受檢食物搗碎、反應時間拉長至24小時等。

原能會保健物理科簡任技正兼科長廖家群表示,由於原能會的儀器為全世界最精準的等級,可檢測到10貝克,因此反應時間僅需1000秒,「輻射有就是有,如果有馬上就能檢測到,與檢測時間無關」,廖家群強調,在儀器夠靈敏的狀況下,反應時間1000秒或12小時、24小時,都將是無意義的差異,至於遭田秋堇一再質疑的「緊急」兩字,廖家群表示原能會將考慮修改。

潘志寬解釋,這些食品的檢測結果都無顯示數值,便表示它們輻射都在10貝克以下。至於田秋堇抨擊目前台灣對食品的輻射容許基準制定為370貝克/公斤太高需要下修,潘志寬表示目前仍正在研擬修法,且食品的進出口的規範「從嚴」,以較嚴國的標準為準,例如日本是100貝克,那麼從日本進口的食品就必須符合100貝克以下。

守護阿塱壹 生態旅遊和古道共榮共存(三)

$
0
0
作者:朱雲瑋

※ 本文轉載自 Accentor 的攝影日誌

變心的女友,或許會有回頭的一天,被偷的腳踏車,或許有路邊重逢的機會,只有青春的肉體是一去不復返的。

但是……但是在抓浪花蟹的那瞬間,突然發現,起碼我還有青春的心情。

──朱子語錄,阿塱壹生態旅遊第三卷、第一段

+++++++++  以上是想念青春肉體的哀悼文 +++++++++++

浪花蟹究竟是蝦米東西呢?居然可以讓人有找回青春的錯覺?

是迷幻藥嗎?還是某種巫術的媒介?呵呵!牠……牠不是螃蟹喔!

在分類上浪花蟹和螃蟹離得還有點遠。雖然都是十足目,但是螃蟹是短尾類,浪花蟹可是異尾類,和寄居蟹同一類的。浪花蟹大多是蟬蟹屬的一員,至於是什麼蟬蟹…..橢圓蟬蟹?太平洋蟬蟹?側指蟬蟹?

對不起大家,當天玩瘋了,沒有仔細的拍一些鑑種照,所以不敢亂說話。

阿朗壹社區的浪花蟹體驗,由村長親自帶隊。圖片來源:朱雲瑋

這次阿塱壹的另一個社區行程就是浪花蟹體驗了,而且是由村長親自帶隊的喔!

一行人到了旭海社區的海邊,先聽聽村長介紹村落,以前海邊的狀況。

不過,今天湧浪有夠大的,要衝下去挖浪花蟹需要算一下湧浪與湧浪間的時間,全身濕掉事小,被湧浪捲到海裡才是最恐怖的。

浪花蟹。圖片來源:朱雲瑋

浪花蟹在海洋生態系中是很重要的,牠是屬於有機碎屑食物鏈中的一員。可以將大型的食物經由攝食作用後變成較小塊的碎屑,利於下一個分解者食用。該蟹因為多隱藏在碎浪區的沙中,也因這樣而有浪花蟹的名稱。

牠的外型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兩支很大的第二步足,這兩支特化的步足就是類似槳的作用,呵呵!所以牠們很會向後潛退到沙中避敵,也因此不管是哪一種的蟬蟹通通稱作「倒退嚕」。

把小卷插在竹竿或鐵絲上做浪花蟹的誘餌。圖片來源:朱雲瑋

因應牠們覓食、棲地的特性,將小卷插在竹竿或鐵絲上,然後整個插入海灘裡。串的時候,突然有種在準備烤肉的感覺,哈哈哈!

與海的方向相反,把誘餌斜插在沙灘上。圖片來源:朱雲瑋

記得喔!插入的時候要斜插,而且斜的方向還要和海的方向相反,這樣浪打上來時,誘餌比較不會被浪打掉。

誘餌插下去後大約等候5至10分鐘即可前往捕捉了。

把簍子插進灘地捕捉浪花蟹。圖片來源:朱雲瑋

捕捉時將簍子向下斜插入誘餌後方的灘地中,接著用雙手將誘餌四周的砂石儘量撥入簍子中,然後就是趕緊逃離浪區。呵呵!因為當天湧浪大,並且抓蟹時是背對著海,所以要有同伴幫忙看浪況。

整個過程真的是緊張又刺激。我很厲害的挖到兩隻浪花蟹呢!

當然囉!現在是講求環保的年代,不要說抓走或是抓去吃掉,連拿在手上看久一點村長都會催促著大家快把牠放回去,要看反正還會有別隻。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是大家真的是玩的十分的盡興。在浪區裡面又叫又跳的,我也才會說青春都回來了。彷彿回到了當年在海邊踏浪的小屁孩時期…….

想找回逝去的青春嗎?來旭海抓抓浪花蟹吧!

歡迎找我借東西!Pumpipumpe:分享的力量

$
0
0
作者:楊宗翰

※ 本文轉載自 {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

人們總是這樣告訴我們:「需要的話就自己買一個吧,將來要用到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了。」

買一把電鑽吧,或許哪天用得上。圖片來源:Yuan-Chou Lo

然而,我們有必要每個人家裡都放一把可能一年只會用到一次的梯子嗎?我們有必要,在每個人家裡都放一本帶給我們幾天充實時光的好書,然後擺在家裡塵封數年只為了將來搞不好會想要再拿來看個幾秒鐘嗎?

同樣的,車子、相機、果汁機、大烤箱、禮服、玩具......這些東西,我們是否真正有效的利用了呢?為何不將他們分享出去做更有效的運用?東西應該是被拿來使用的,而不是被拿來擁有的。

其實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減少消耗的資源,降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而且,不用降低生活品質,為什麼不做呢?共同廚房、免費商店、自由工具室、沙發衝浪、汽車共享......有很多方式分享資源。

Pumpipumpe網站圖示

Pumpipumpe 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創意,如果家裡有平常不太會用到的東西,就可以去跟他們要那樣東西的貼紙。像是腳踏車、雪橇、投影機、投影幕、腳架、望遠鏡、帳篷、影印機......甚至是報紙和無線網路都可以。你願意的話,也能把wifi借給需要的人。圖片來源:pumpipumpe

話說,無線網路也太感人了吧,尤其是對在國外旅行的人來說......可以直接去別人家裡借網路就真的太方便了。有時候,人們共用同一個網路,均擔網路費,卻會有些人瘋狂的下載電影或是玩遊戲,拼命浪費網路流量,擠壓其他人的權利......只為了不吃虧。

但如果,我們是自願將網路分享給別人,我想大多數的人並不會白目到還敢亂用吧。 

這家人的信箱上貼了這些貼紙,可以借打氣機、電鑽、梯子,還有wifi。圖片來源:楊宗翰

比如說這家的信箱上貼了這些貼紙,有人腳踏車沒氣了就可以去跟他們借打氣機,或是家裡需要整修就可以去跟他們借鋸子或是梯子。

有些人會覺得借東西給別人會吃虧,或者是覺得很煩,這絕對可能,但一定也有不少人非常樂意和別人分享,甚至為此感到光榮的。就像搭便車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希望那些覺得自己吃虧的人載我,相反的,我非常希望載我的車主因為自己能載我一程感到開心驕傲。

畢業典禮可見許多祝福花束。圖片來源:pixabay

我很喜歡之前學校畢業典禮時,有些同學人緣很好、親友團很給力,拿到許多的花束或是禮物。不過大家也擔心有一些人可能沒人送花......那畫面多尷尬啊。

許多同學收到花後,回頭就把花捐出來,送給下一個要上台的人。那些花就一直傳一直傳,幾乎都是同樣的幾束。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窮酸、沒誠意。

但我覺得這樣超棒的啊!

花束的價值,幾乎只在對方收到的那一個瞬間,得到最完整的呈現,下一秒......就變累贅了。像這樣子不斷的傳遞下去,增加它的價值不是很好嗎?

快樂,只有在被分享的時候才是真實的。

真味只是淡

$
0
0
作者:孟琬瑜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菜根譚》  明.洪自誠

去年的食安風暴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自身「食物主權」與「生活健康權」的淪喪。

一位博士班學長還發起一個「自己的健康自己顧」活動(名稱記不太清楚了),分享他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準備的餐食。點名到我的時候,我卻很不好意思地卻步了,遲遲不敢分享,總是自認為廚藝不佳......,端上桌的都十分清淡、簡單又樸素......應該是跟我的本質很接近吧。

今天聽完張瑋琦老師的食農教育講座之後,卻讓我有點想分享自己簡素的餐桌:

  • 紅米、糯小米飯(花蓮光復旱稻、台東糯小米、南埔友善耕種白米)
  • 豆腐蒸蛋 (主婦聯盟綠主張板豆腐--非基改)
  • 茄子(主婦聯盟)
  • 小黃瓜(主婦聯盟)
  • 春菊(主婦聯盟,很特殊的滋味,介於野菜與茼蒿之間)

小咕嚕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不太能接受「彩色的飯飯」,這幾年似乎漸漸地習慣了糙米飯、五穀米飯。

而今天最美味的就是那一鍋「彩色的飯」了,混合了旱稻和糯小米,讓整鍋飯變得好Q。

我們的餐桌。圖片來源:孟琬瑜

我喜歡一邊品嚐著飯菜的真滋味,一面思想著台灣原來生產種類十分豐富的糧食種子。

這些深具多樣性的作物種子,一直由台灣極富多樣性的族群與部落代代相傳及保存,也讓台灣各地的食物呈現多樣的特色與風貌。

這一週,斷斷續續地閱讀著幾篇關於地方感的文章,瑋琪老師的講座,讓我同時連結起食物、在地作物和特色食物,與和地方感之間的關係。

都會區的孩子幾乎一出生就面對著全球化的潮浪,最直接的滲透或衝擊,很可能就是透過食物。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能夠透過「食」,「守」住些甚麼?

作為一個母親,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來自土地的真食物當中,體會「淡」裡原蘊含豐厚的真滋味,而知所珍惜;也試圖將母親的本質與性格,悄悄地寫入孩子們對於食物氣味的連結與記憶......。


海綿城市就靠它!雨天儲水,晴天散熱:雨撲滿

$
0
0
作者:peterman167

※ 本文原載於 PTT八卦版

在進入本文之前,大家應該要先了解滯洪池的概念。所謂的滯洪池係指,是於河溪湖泊內、或鄰接處、或支流上開挖出的區域,將地表逕流暫時儲存以收調節洪水功效,降低因為暴雨尖峰流量對下游低勢地區所帶來的傷害。

進入正文,一言以蔽之,所謂的雨撲滿,就是希望讓降下的雨能夠暫存的在大地之中並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拿出來使用。如下圖,左右兩個盆栽其實都剛過澆水,只是在台灣,景觀工程常常不在乎土壤性質,再加上人為的踐踏,使得雨水往往成為逕流(降水落至地面上後,一部分自地表面或地下流入河流或海洋者),使得雨水滯留或無法有效利用。

左盆栽澆水後滲透入土,右盆栽則形成逕流,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而柯P的主張主張台北市成為一個水冷散熱的「海綿城市」,將道路及廣場盡量改成透水性的鋪面,下雨時可以讓水透過縫隙滲到地底下,不會積在地面上,當太陽出來時,這些水又可以蒸發來降低整個環境的溫度。

此外,在空曠地廣設貯水池,讓屋頂跟路面上的積水可以流進去,同樣達到「雨天儲水,晴天散熱」的效果。其實就是想像左下圖一樣,減少逕流量,增加雨水暫存量。讓雨水存在也就像是土壤之中,就像是地下滯洪池的概念(右下圖),能夠將雨水回收集中再利用。

海綿城市下雨時水能滲入地下,減少逕流量。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地下滯洪池示意圖。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如右上圖,地下滯洪池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在地下挖個洞,周圍再用不透水的結構如水泥,包圍住,等待有需要時再將水抽出,平常就是存在那;又或者是另外一種,使用雨水箱,周圍再用可以透水的材料如不織布包裹住,讓其使用毛細現象等,讓水分可在有需要時自然的流出。

第二種舉個簡單實例如:高架道路橋下植栽區的地下滯洪池。

首先鋪設合宜的土壤(絕對不要使用回填土,或其他黏性過高的土壤,不然水透不過去一點用都沒有),然後填塞雨水箱後,再進一步覆上合宜的土壤,接下來就可以在上面設置植栽綠美化之,成為一個具有地下滯洪池的安全島(如下列圖),新加坡綠林保護區(Greenwood Sanctuary)就是使用這種工法。

在地下埋入水箱。圖片peterman167提供水箱上覆蓋透水良好的土壤。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地表經過綠美化後的地下滯洪池。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新加坡綠林保護區。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其實這一系列政策都是貫通的,就如同柯p之前所提出的政見,城市菜園,都是為了增加城市的綠覆率。

下圖說明了增加綠覆率後在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好處。除此之外其實各行政中心配合市長的政策在規劃或嘗試屋頂或露臺的綠化,進而增加綠覆率,也許再過一陣子就會看到成效了。

增加綠覆率有助雨水回收。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最後,給大家看一下當初新莊體育館綠屋頂做出來的樣子,由於後續維管問題,現在已經看不太出當初的設計了。

剛完工的新莊體育館綠屋頂。圖片由作者提供新莊體育場的綠屋頂。圖片由peterman167提供

吃進輻射?

$
0
0
採訪、撰稿:張岱屏、于立平;攝影:陳忠峰、陳添寶、陳慶鍾;剪輯:陳忠峰、陳慶鍾

台灣禁止進口福島、群馬、櫟木、茨城、千葉五縣的所有食品,2015年3月,因為產地標示不實,300多項產品流入市面,消費者驚覺,可能已經吃了有輻射汙染疑慮的食物,台灣的進口食品中,日本食品佔了大宗,政府如何把關食品輻射污染?是否能阻絕人工核種被吃下肚呢?

政府如何把關食品輻射污染?

福島核災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物質,除了隨著氫爆,往大氣中擴散,人工核種也不斷地釋放到地下水層與海洋。根據日本方面的資料顯示,福島核電廠的核燃料,早已經貫穿反應爐,導致嚴重的地下水污染。

根據東京電力提供的訊息,2013年8月,福島冷卻水儲存槽洩漏了300噸輻射污水,主要污染核種是鍶90。2014年2月,更有100噸高輻射污水外洩,其中鍶90的濃度,高達法定標準的400萬倍,鍶90的污染,也成為日本人關注的問題。

銫137、碘131都屬於γ核種,但鍶90卻是β核種,目前衛福部每天都會抽檢日本進口的食品,送到輻射偵檢中心與核研所做檢測,但是這些儀器只能測量γ核種,測不出β核種。如果要測量β核種,檢驗時間則長達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實際執行上有困難。

一般偵檢器只能測量γ核種

原能會輻射檢測中心人員指出,過去根據車諾比的經驗,雖然測不出β核種,但γ核種可以當作污染指標。旅日作家劉黎兒質疑,福島流出的高輻射污水中,大部分核種都是鍶90,污染性質跟車諾比根本不一樣。

我國的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標準,是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之後制定,至今沒有修改過,其中碘131的上限,是每公斤300貝克、銫是每公斤370貝克,然而對於其他的人工核種,像是鍶90等等,都沒有訂出標準。2012年6月,衛福部計畫修改食品輻射安全容許標準,增列鍶90、鈽238、239等人工核種,同時將原本銫的上限,放寬到每公斤600貝克,引起環保團體的反對,修正計畫也跟著不了了之。

日本政府在福島核災之後,一度放寬食品的輻射容許量,銫137到每公斤500貝克,但自2012年4月起,又將容許量下修到100貝克。我國的容許量卻仍維持在370貝克,比起日本、韓國都要寬鬆。雖然環保團體不斷呼籲調降容許量,然而衛福部表示,日本進口食品都是比照日本國內標準,目前沒有計畫調降。

民間團體抗議接收日本輻射污染食品

經過環保團體爭取,衛福部每天都會將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污染檢測結果,公佈在網站上,從福島核災至今驗出有銫137污染的產品項目,以茶葉的檢出率最高,但是都在法規標準之下。主婦聯盟認為,衛福部應該比照香港,只要有輻射污染就公布廠商名稱。但衛福部堅持,食品輻射値在標準之下,只能公布品項,不公布廠商名稱。

這次爆發核災地產品闖關台灣事件,引發各界關注,但其實早在一年前,主婦聯盟就已經注意到在市面上和網購,都還是可以買到這些地方的酒、一葉干等產品,另外日本輻射污染範圍其實遠超過這5個縣市,跟鄰近國家相比,中國禁止日本10個縣所有食品進口、韓國禁止16個縣所有的水產品、美國禁止14個縣特定品項,台灣相對來說更寬鬆。

在檢測數量上,目前原能會輻射偵檢中心的檢驗室內,只有12台γ核種的檢測儀,能夠檢驗的數量有限。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認為,政府應該要求進口商,提出更清楚的產地證明以及食品無輻射污染的檢驗証明,而不是耗費本國的人力、物力,來做檢測。

應請進口商提出產地及輻射檢測證明

另外,我國秋刀魚等遠洋漁業的漁場,也在日本外海,這些遠洋漁獲又該如何把關?漁業署表示,所有送檢的漁產,輻射污染都合乎標準,但是目前福島污水所排放的β核種鍶90,台灣既沒有標準,也無法即時監測,萬一這些魚類受到鍶90污染,能否檢出將是一大問題。

2014年1月,監察院針對日本食品輻射污染疑慮,提出調查報告,建議衛福部應該援引鄰近國家的管制措施,從嚴認定輻射限量,並擴增全面禁止水產品進口縣份,但衛福部至今沒有做出回應。

核災產生的人工核種會因為空氣、洋流以及農漁產品,漂洋過海進到我們的環境、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中,影響我們的時間,長達30年以上。然而食品的輻射檢測資訊,掌握在政府手中,不是任何一個民間團體能力所能及,政府對於食品輻射污染的把關,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才能確保環境與民眾的健康。

 

浪犬零安樂

$
0
0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張光宗

1998年動保法頒布後,平均每年有十萬隻流浪動物。十多年來,上百萬隻流浪犬因收容所爆滿,被迫安樂死,再也見不到外面的天空。2014年12月,動保法修法,預計在2017年做到流浪動物零安樂,台南市與新北市搶在2015年開始實施,但流浪動物的進出量能否達到平衡?老弱傷殘個體如何處理?零安樂真的能做到嗎?

零安樂真的能夠達成嗎?

台南市政府2015年起,要做到零安樂,健康的狗狗透過工作犬計畫與鼓勵認養,增加離開收容所的機會,老病傷殘的,則是與民間團體合作,終生安養。

莉丰慧館的徐園長,長期救援各地收容所安樂名單上的死刑犬,是台南市收容空間最大的民間團體。2015年起,無條件免費接手台南市收容所中老病傷殘的犬隻,平均每個月要處理30多隻。這天,來自灣裡收容所剛出車禍的小黑,和善化收容所被棄養的老柴犬,運上車後,直奔動物醫院。

莉丰慧館長期救援安樂名單上的犬隻

為了接手傷病犬,原本作為認養平台的莉丰慧館,增加了成犬的醫療室與靜養區。醫療室裡已經住了許多傷犬,傷口的照顧,是每天必須耐心面對的考驗。靜養區有獸醫師早晚巡視,固定投藥,照顧內科疾病的狗狗。

充滿愛心的民間團體,是台南推動零安樂的支柱之一,長期幫街犬結紮的另一群人,讓流浪犬數量下降,是零安樂的另一項關鍵。多一點認養,少一點流浪,趁著假日,在鬧區辦理認養活動的郭順雄老師,是台南街犬絕育的重要推手。2009年起向台南市府爭取TNR補助,努力到現在。

TNR就是捕捉、絕育、原地放回,溫和的狗狗能在安全的地方終老,搭配愛心人士固定照顧,確實減輕了收容所的負擔。郭老師和太太每天晚上要照顧30多隻流浪犬。做好絕育的狗,數量不會再增加,但還是有人故意把狗棄養到他們的餵養點。

TNR讓溫和的狗狗能在安全的地方終老

執行了6年的TNR,搭配今年上路的代養制度和其它配套,台南市收容所的安樂數量,終於從每年上萬隻降到零。新北市則宣布從2015年3月起零撲殺,配套之一是在定點試辦絕育、捕捉、打疫苗、原地放養的TNVR,要從源頭減量。

新北市幅員廣大,究竟有多少家犬與流浪犬,尚待調查,目前新北市家犬植入晶片的比例只有4成,除了提供10,000片免費晶片,與200多家動物醫院合作輔導民眾,動保處也會趁著到偏鄉施打狂犬疫苗,加強宣導飼主責任與犬籍登記。

疫苗施打降低狂犬病的風險

疫苗施打,降低狂犬病的風險,落實寵物登記,加強飼主責任,寵物走失容易找回來,減少飼主任意棄養,也減少動物進收容所的機會。

至於如何從收容所增加輸出,新北市推動工作犬與陪伴犬計畫,位在三芝區的動物之家,細心的謝獸醫早在零安樂政策前,就建立了一套訓練計畫,能讓不親人的流浪犬,變得友善聽話。90歲的簡伯伯,就從三芝動物之家領養了一隻小狗,獨居的日子,從此不寂寞。

新北市推動工作犬與陪伴犬計畫

台南市與新北市,認養速度能否跟上動物進所速度,老病傷殘個體的代養制度,是否只是暫時將問題轉到民間單位,當民間單位也飽和時,該怎麼辦?政府打算在2017年推動全面零安樂,那麼兩年內,怎麼關上產生流浪動物的水龍頭?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多年來透過下鄉絕育與教育推廣,想辦法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絕育,讓流浪的痛苦到牠們為止,只要民眾能帶到活動現場,不管是家犬或流浪動物,台灣之心團隊都受理。這天,有130多隻動物等著結紮。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常務理事林雅哲:「我們下鄉,民眾自己帶來,從收容者變成飼主,幫他解決繁殖、寵登的問題,從此只有這隻狗,這是一種交換,絕育很有效率。」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下鄉進行絕育與教育推廣

台灣之心的免費結紮,舉辦一場需要大約10萬元,經費完全來自民間募款,在每次活動的人力募集中,最難找的就是獸醫師,他們很希望在地獸醫師能加入,一起做好偏鄉的絕育行動。

目前只有台南市與新北市零撲殺,其他縣市收容所的狗狗,一樣面臨滿12天無人認領就撲殺的命運。而進到收容所的,不一定是被通報的問題犬,民眾的安全沒有真正獲得保障,無辜友善的流浪犬卻不斷被捉進收容所,林雅哲醫師認為,零安樂是道德標準,要有好策略,才能慢慢趨向這個理想。

理事長林文鮮特別懂得照顧癱瘓犬

絕育,避免產生更多流浪動物,那已經存在的無辜生命呢?2014年,農委會宣布平均認養率達到57%,其實當中有許多是被民間團體認養,帶到自己的狗園,再努力為牠們找新家。台中市大肚山上的犬山居,有許多大型犬與癱瘓犬正等待奇蹟。理事長林文鮮本身在醫院負責復健醫療,特別懂得照顧癱瘓犬。白天癱瘓犬有各自的輪椅,可以在廣場運動,晚上有專門的減壓床可以休養。這樣的單位,將是未來推動零安樂,政府非常需要的夥伴。

長期救援流浪動物的小勳,半年前開起咖啡屋

長期救援流浪動物的小勳,半年前開起咖啡屋,經營溫馨空間,讓救來的流浪狗,有機會被看見。

讓救來的流浪狗,有機會被看見

台灣是個溫暖的地方,各地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彌補官方收容制度衍生的問題。零安樂,開啟了官方與民間團體的對話,也開啟了新的合作模式,但光靠政府與民間團體還不夠,關鍵在於全民意識的提升,愛是不離棄,當動物不再被棄養,絕育能落實,全面零安樂時代才可能開啟。

主婦聯盟針對「大宗改標進口禁售的日本核災五縣食品」事件之聲明

$
0
0
聲明團體:主婦聯盟基金會

輻射食品上餐桌。圖片來源:主婦聯盟基金會

2012年衛福部欲放寬國人食品中輻射安全容許標準時,本會即開始關注輻射食品的議題。同時與立法委員林淑芬、田秋堇協力,透過各種管道向主管機關反映,可以輕易透過網購、大型鋪貨超商與日本觀光旅展取得五縣市禁止輸入食品,各國更早有甲地乙送跟甲地乙賣偽造產地的情況。無奈政府反應遲緩、衛福部延宕至今仍沒有任何行動,以拖待變,對於民間團體的呼籲與各種抗議消極以對。

就連監察院於2014年1月指出日本輸台食品仍存有輻射疑慮,國內管制標準卻太寬鬆,衛福部邊境鬆散無效,並要求農委會應繼續監測途經日本遠洋或近海漁船所捕撈漁獲及海水輻射含量,確保國內水產品食用安全無虞之時,而行政部門仍是一派故我,除忽視國際上早有26個國家皆要求日方檢附輻射檢測或產地相關證明、日本部分民間自主檢測與地方政府更規定超過10貝克/公斤以上的食品便不得販售外,我國官方更屢屢強調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台灣需要強化日本食品輸入管制的措施。在把關不嚴又大開門戶之下,輻食闖台的情況可想而見,本會深感既無奈也痛心。

日本核災區生產的食品。圖片來源:主婦聯盟基金會

此次日本災區食品改標矇混入關事件爆發,本會認為事出原因有二點:

一、結構性的問題,包括:

長期以來國家以經濟發展優先,偏重國際貿易與廠商利益,棄民眾健康與食安為後;行政部門不採源頭管理,反以耗時耗力耗人的逐批查驗制度取代,同時並未隨時更新日本輻射食品最新資訊,適時彈性調變管制標準與措施。銷售通路的業主則未盡企業社會責任,無視民間自主把關機制之重要性。消費者則是對食品遭受核污染無感,有事發生時除被迫學會認識繁瑣的生產地代碼外,其餘一切則繼續依賴國家管制,缺少對食安風險的認知來調整個人飲食習慣。

二、執行面上的問題,則包括:

本國海關食品查驗機制漏洞百出,人力檢驗設備嚴重不足。行政怠惰,長期採業者自主管理之無效模式。最後,則是企業廠商利潤導向,結合部分民代為其利益代理人,對源頭管理等新措施極力反對施壓。

對於此次事件,本會立場與訴求如下:

  • 針對日本五縣市食品是否解禁開放之問題:
  1. 我國政府如不採源頭管理與邊境有效管制措施,沒有可信賴之查驗資料累積,亦沒有針對國人飲食習慣與低糧食自給率之現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我們仍堅決反對開放災區五縣市食物進口。
  2. 日本核災發生後不僅災害資訊不透明,核污流向管控與處理方式仍未明未決。近來輻射冷卻水四處排放竄流的新聞資料不斷出現,福島地區亦同時開始大量建造焚化爐,公開燃燒各種核污廢料。我們認為,在日本官方資訊透明公開之前,我國政府絕對不能重新評估開放事宜。
  • 對於日本災區食品違法流入國內事件,本會訴求:
  1. 落實源頭管理,輸入應檢附「日本原產地證明書」、「官方輻射檢驗證明」這項新措施未落實的空窗期間,務必加強人力在邊境與市場上密集查驗,並禁止高風險品項輸台,例如綠茶、菇類等。
  2. 政府立即公布此次查緝與下架貨品輻射檢驗資訊,包含檢驗方法、儀器、時間與詳細數據、結果等。承認未超標不等於零檢出,公開釐清輻射沒有安全容許值,提醒國人關注低輻射污染食品對人體不可逆的嚴重傷害性。
  3. 國人消費時,應盡量遠離不易管理之外國輸入食物,改以在地低碳飲食為主;積極以具體行動要求廠商與銷售通路負起社會責任、共盡把關之責,並時時關注核災後日本人民與災民生存處境,居安思危。

世衛認定草甘膦致癌 農藥商孟山都震怒

$
0
0
摘譯自2015年3月26日ENS法國,里昂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常見農藥草甘膦可能致癌。(來源:the weed one)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本月將全世界最普遍的農藥「草甘膦」(又稱嘉磷塞)歸類為「強烈懷疑的人類致癌物」(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本月稍早,來自11國的17位專家在里昂IARC舉行會議,評估5種有機磷農藥的致癌性:殺蟲威、對硫磷、馬拉硫磷、二嗪磷和草甘膦,最後決議將草甘膦歸類為強烈懷疑的人類致癌物,並將結果發表於頂尖的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全世界最普遍的農藥

草甘膦是一種廣譜性農藥,產量目前全世界最高,有超過750種不同的農業、林業、都市和家庭應用。

美國跨國農化與農業生計公司孟山都,1970年代推出草甘膦產品「年年春」,並和其他公司開發出基改抗草甘膦作物,讓農民可以除去雜草而不傷害作物後,草甘膦用量大增。

2007年,草甘膦是美國農業用量最多的殺草劑,總計超過84,000噸,大多用於基改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草甘膦也是美國家庭和園藝市佔率第二的殺草劑。此外,美國工業、商業和政府2007年也使用近6,800噸的草甘膦。

空氣、水、食物都可見 草甘疑致癌

IARC專家團體指出,草甘膦噴洒期間,空氣、水和糧食中都能發現其存在,甚至出現在農工的血液和尿液中,顯示草甘膦是會被人體吸收的。

專家指出,草甘膦對人體致癌的證據有限。研究者引述美國、加拿大和瑞典的病例對照研究,排除其他殺蟲劑的影響後,發現職業上接觸草甘膦,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風險增加。而以大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發現,接觸草甘膦的大鼠出現腎、胰腺和皮膚癌。

土壤中的微生物將草甘膦分解成AMPA。草甘膦中毒後,能在血液中檢測到AMPA,顯示腸道微生物的確會代謝草甘膦。

「草甘膦和草甘膦製劑破壞哺乳動物、人體和體外動物細胞的DNA和染色體。一篇研究發現,許多社區噴洒草甘膦製劑後,居民血液中的染色體破壞標記物(微核)增加。」

美國環保署(EPA)表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可說明飲用水中含草甘膦可能致癌。」不過,EPA也發現,急性吸入高於最大污染物容許濃度(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的草甘膦會導致肺充血和呼吸速率增加。

根據EPA的技術文件,長期暴露於高於MCL的草甘膦可能導致腎臟和生殖系統損壞。

農藥商不服 孟山都經理:意識形態涉入研究

孟山都對IARC的分類表示憤怒。孟山都技術長Robb Fraley表示,「這個結論和全世界權威機構數十年來的安全審核結果不符,世界權威機構皆同意市面上的草甘膦對人體是安全無虞的。這個研究結果很明顯是依某一意識型態特意挑選數據而來。」

孟山都在一項聲明中表示,「IARC的研究結果不具強制力,不影響草甘膦的標示方式及目前的註冊或使用。」

非營利倡議團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呼籲EPA重視IARC的結論,因為每年農民都使用數百萬磅的草甘膦,EPA應確保草甘膦應在不傷害農民、消費者或農場動物的情況下使用。

Common Herbicide Glyphosate a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LYON, France, March 26, 2015 (ENS)

Glyphosate,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herbicide,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an agency with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new classification emerged from a meeting of 17 experts from 11 countries earlier this month at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in Lyon. The experts met to assess the carcinogenicity of five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tetrachlorvinphos, parathion, malathion, diazinon, and glyphosate.

Their conclusions were published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he Lancet.”

Glyphosate is a broad-spectrum herbicide, currently with the highest production volumes of any herbicide in the world. It is used in more than 750 different products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urban, and home applications.

The publicly-traded American multinational agrochemical and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ompany Monsanto brought glyphosate to market in the 1970s under the trade name Roundup.

Its use has increased shar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lyphosate-resistant crops by Monsanto and others because it allows farmers to kill weeds without killing their crops.

In 2007, glyphosate was the most used herbicide in the U.S. agricultural sector, with roughly 84,000 tons applied – most commonly to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soybeans, cotton, and sugar beets. It is the second-most used herbicide in the U.S. home and garden market with about 3,600 tons applied. In addition, industry, commerce, and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approximately 6,800 tons that year.

The IARC expert group said “glyphosate has been detected in air during spraying, in water, and in food.”

“Glyphosate has been detected in the blood and urine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indicating absorption,” the IARC experts wrote in “The Lancet” article.

There was “limited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glyphosate,” the experts said. They cited case-control studi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Sweden that reported increased risks for non-Hodgkin lymphoma that persisted after adjustment for other pesticides.

The experts cited studies of mice that showed renal, pancreatic and skin cancers following glyphosate exposure.

Soil microbes degrade glyphosate to aminomethylphosphoric acid (AMPA). Blood AMPA detection after poisonings suggests intestinal microbial metabolism in humans, the experts wrote.

“Glyphosate and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induced DNA and chromosomal damage in mammals, and in human and animal cells in vitro,” the experts noted. “One study reported increases in blood markers of chromosomal damage (micronuclei) in residents of several communities after spraying of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Monsanto, which sells Roundup Read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eeds as well as the herbicide itself, reacted with anger to the IARC classification.

“We are outraged with this assessment,” said Dr. Robb Fraley, Monsanto’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This conclus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decades of ongoing comprehensive safety reviews by the leading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have concluded that all labeled uses of glyphosate are safe for human health. This result was reached by selective ‘cherry picking’ of data and is a clear example of agenda-driven bias.”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ays,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to state whether or not glyphosate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cancer from a lifetime exposure in drinking water.”

However, the EPA has found congestion of the lungs and an increased breathing rate can result from acute exposures at levels above the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

“Glyphosate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the following health effects from long-term exposures at levels above the MCL: kidney damage, reproductive effects,” the EPA says in a technical fact sheet.

“IARC has no regulatory authority and its decision does not impact glyphosate’s label, current registration or use,” Monsanto said in a statement Monday.

The IARC conclusion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farmers, and industry, warns the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 nonprofit health advocacy group based in Washington, DC focused on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policies.

“Considering that farmers use millions of pounds of glyphosate each year, the EPA should ensure that the herbicide only be used in ways that do not endanger farmers, consumers, or farm animals,” said CSPI Biotechnology Director Gregory Jaffe.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Viewing all 19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