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中科四期案是面照妖鏡

$
0
0
作者:廖本全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許可,讓我們仔細檢視這張開發許可是怎麼發下來的。

首先是選址,中科四期吞食的六百多公頃土地,恰恰位於台灣中部重要農業生產區的核心地帶,更是位在水資源匱乏以及地層下陷地區,與國土計畫體制的定位完全相違背。但國科會藉由「中科四期擴建需求及遴選作業說明」將重要選址條件(如上位計畫、水源供應與發展限制)在轉換成評選指標與權重的過程中,被排除或成為不重要,並讓開發潛力(22.08%)、開發執行(29.17%)、綜合評分(20%)等,變成真正重要的指標(佔總評量權重的71.25%),因此可以選上二林園區。

其次,在內政部(營建署)積極配合下,於2009年4月14日~6月30日間連續召開8次區域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會議(平均2週開會一次),其間有委員認為從中科三期后里農場到七星農場,再到中科四期開發,中科管理局皆對委員明言不會再有園區開發,卻又一再送審新開發,明顯欺騙區委會委員。另外,本案在2009年11月12日以召開延續會議之名,排除民眾與團體參與會議,投票通過本案,投票結果為11票支持開發(包括2票有條件支持),其中完全支持本案開發者9票皆為政府官方代表(投票部隊),而5票反對開發者皆為專家學者委員。

中科四期從選址到開發許可的取得,讓我們看到政治決定與專業臣服、科學為政治服務、行政體制自廢武功。這場醜惡的騙局,讓專業官僚成為政治工具,也讓整個國土計畫淪為笑話,更進而造成溪州搶水、濁水溪排廢水、相思寮徵收等問題,真可謂「全面失控」。

如此看司法的判決,只是要讓敗壞的國土計畫、官僚行政、專業審議體制回歸常軌,讓社會明白經濟發展、園區開發必須符合國土規範才是永續社會運作的正途。但是,此一判決更是在檢驗國家機器的掌控者,在以政治力量敗壞行政體制後,是否進一步破壞司法體制。面對判決,內政部當然可以依法上訴,但上訴正是自甘淪為政治工具、繼續自我閹割的展現,這樣的官僚體制,真的徹底沒救了。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新混合動力車問世 讓車主告別「里程焦慮」

$
0
0
摘譯自2012年10月17日ENS美國,密西根州,迪爾伯恩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2年6月15日美國密西根州國會議員 John Dingell 乘坐福特新款 C-MAX Energi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福特氣車提供)過去困擾油電混合動力車買主的「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可望獲得改善。福特公司(Ford)正準備推出一款新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多功能性車款,可行駛988公里:從底特律到紐約市,僅靠一顆鋰電池與一桶汽油。

福特C-MAX Energi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僅靠一桶汽油,就可以從紐奧良開到達拉斯,甚至還可以再開100英里;或從舊金山到拉斯維加斯後,再開55英里;或從邁阿密到查爾斯頓(Charleston ),再開55英里;或...。經美國環保署評鑑,C-MAX Energi 以997公里的行駛距離,成為美國最高效省油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從來沒有混合動力車能靠這麼少的油,行駛這麼遠的距離,美國環保署認證的C-MAX Energi ,每加侖汽油在城市中可行駛108英里,在高速公路上可行駛92英里,綜合評分為100英里/加侖(45公里/公升)。

C-MAX的首席工程師 John Davis 表示,有這麼多美國人面臨創紀錄的高油價,福特很高興能用新引擎來替駕駛們省錢。

根據環保署規定核發的汽車標籤上寫著,C-MAX Energi 上路的前五年內,駕駛人可比其他新車嫁人相比平均省下約7000美元。

大部分C-MAX Energi 駕駛上班途中可能都無需使用一滴汽油,只要下班回家時候再切換到汽油引擎即可;因為一般人的工作通勤路程平均約20英里,而C-MAX Energi 的全電動模式可行駛21英里。

駕駛在壅塞的交通中可以節省汽油也是很重要。根據美國財政部一項研究顯示,2011年全美駕駛人在壅塞車陣中多使用了1.9億加侖(7.2億公升)的燃料,約佔全年全部油耗的5%。

Davis 表示,C-MAX Energi 是第一個更好地結合純電力與汽油使用效能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我們預計許多C-MAX Energi駕駛在通勤時大多使用電力,且仍然有里程數、空間和靈活性,來作長途旅行而不用每隔幾小時就需要停車。

這種靈活性大大增加了車主面對日漸增加之通勤里程數的方便性。紐約大學魯丁交通學院(Rudi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過去10年裡,通勤里程超過90英里的人數已增加了一倍。

福特為「超級通勤者」(super-commuter)設計適合長路程、燃油效率高的車輛。這些人往往是年輕人,更多可能是中產階級而非一般上班族。

福特預計使用C-MAX Energi 與豐田的 Prius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打對台,後者在全電動模式下僅可行駛6英里。C-MAX Energi 在開始用汽油前,則可電動行駛三倍的距離。

若比較電力行駛里程數,豐田的Prius可達540英里,比 C-MAX Energi 少80英里;而雪佛蘭的 Volt 以380英里排名第三。

C-MAX Energi 也比 Prius 更有力,在充飽電的狀態下可發出195匹馬力,比 Prius 多60匹。

福特的 MyFord Mobile 程式可以透過車主的智慧手機或電腦監控車輛的電力狀態與可用里程,或找尋充電站並規劃路線。

C-MAX Energi 將於今年秋天在19個賣場有EV認證的福特經銷商開賣;明年初起即可在全美各地買到。

New Fuel-Sipping Ford Plug-in Hybrid Erases Range Anxiety
DEARBORN, Michigan, October 17, 2012 (ENS)

The range anxiety that has troubled hybrid car buyers in the past is fast-fading into the rear view mirror.

Ford is poised to roll out a new plug-in hybrid utility vehicle that can travel the 614 miles from Detroit to New York City powered only by its lithium-ion battery and one tank of gas.

The Ford C-MAX Energi plug-in hybrid can go from New Orleans to Dallas on one tank of gas with 100 miles to spare, or from San Francisco to Las Vegas with 55 miles to spare, or from Miami to Charleston with 50 miles to spare, or …

With a 620-mile overall driving range as rat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e C-MAX Energi is also America’s most fuel efficient plug-in hybrid.

Never has a hybrid traveled so far on so little gas – the C-MAX Energi goes 100 miles on just one gallon.

The EPA certifies the C-MAX Energi for 108 miles per gallon equivalent in city driving and 92 MPGe on the highway, for a 100 MPGe combined rating.

C-MAX chief engineer John Davis says that with so many Americans facing record gasoline prices, Ford is excited to be saving drivers money at the pump.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C-MAX Energi customers can save about $7,000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new vehicle, states the EPA label, now required on all new cars.

Most commuters can get to work in a C-MAX Energi without using a drop of gas, switching over to the gas engine only for the trip home. The average work commute is about 20 miles each way and the C-MAX Energi achieves up to 21 miles in all-electric mode.

Drivers can save gas even in congested traffic. This is important in view of a study by the U.S. Treasury Department showing that drivers in traffic jams burned an extra 1.9 billion gallons of fuel in 2011, roughly five percent of all the gas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year.

“The C-MAX Energi is the first plug-in hybrid to combine significant electric-only range with great overall range on a tank of gas,” says Davis. “We expect many C-MAX Energi customers will commute largely on electricity, yet will still have the range, space and flexibility to take a long road trip without stopping every few hours.”

That flexibility maximizes the ease of today’s ever-longer commutes. A recent study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s Rudi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mmute more than 90 miles to work has doubl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Ford designed this long-range, fuel efficient vehicle for these super commuters, who tend to be young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 middle class than the average worker.

Ford is targeting the C-MAX Energi to compete with the Toyota Prius plug-in hybrid, which gets just six miles in all-electric mode. The C-MAX Energi can go three times as far before the driver starts the gas engine.

When it comes to range, the Toyota Prius plug-in gets 540 miles- 80 miles less than the C-MAX Energi; the Chevy Volt is third with an overall range of 380 miles.

The C-MAX Energi i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Prius plug-in hybrid, achieving 195 horsepower on a fully-charged battery, 60 more horsepower than the Prius.

The MyFord Mobile feature enables access via smartphone or computer to monitor a vehicle’s state of charge and current range or locate charge stations and plan routes to find them.

The C-MAX Energi will arrive this fall at EV Certified Ford dealers in 19 markets, followed by a nationwide roll out early next year.

※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善用天敵勝過噴農藥 蟲蟲出動救草莓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草蛉能捕食小型昆蟲,此次苗栗場即遣將派往草苺田服役,克制二點葉蟎危害。(圖片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蔬果作物蟲害防治對農民可是大哉問,農業與病蟲害奮鬥千年的歷史,若論輸贏,仍難以定論。為了抑制蟲害,農民煞費苦心,卻往往事倍功半,最近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就以繁殖成功的草蛉幫助大湖農民克制二點葉蟎,「以蟲制蟲」的生物防治,不但保護農民收成、減少用藥,更讓身體和環境都健康!

大湖草苺咬一口

時序即將進入草苺收成的季節,有別於去(2011)年苗栗大湖草苺即因二點葉蟎危害,使用大量農藥,今年,苗栗農業改良場與農民合作,在草苺田進行草蛉釋放,用以對抗頑強的二點葉蟎,洗刷草苺用藥過重的傳言。

草莓園釋放草蛉。(圖片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剛孵化的幼蟲,正需飽食一餐,只見田間草蛉幼蟲為了生存努力攝食,清掉草苺植株上的葉蟎。苗栗區農藥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長黃勝泉表示,去年二點葉蟎侵害使得草苺歉收,農民雖以藥物防治,無奈仍不敵葉蟎的抗藥性,原本可以採收到4月的草苺,2月就棄守了。農民束手無策之下,回想過去曾有草蛉釋放的經驗,於是回來找苗栗場協助。

早於1990年代,就曾在大湖草苺田進行草蛉釋放,草蛉幼蟲具有捕食蚜蟲及小型昆蟲能力,從卵片孵化成幼蟲階段,就可以釋放。但是農民想法未改變,認為噴藥比較快,而天敵昆蟲必須飼養,成效也非一兩天可見。

目前苗栗農改場與兩個草莓產銷班的農民合作,針對土地相連的10公頃草苺田進行草蛉釋放,以生物防治解決二點葉蟎的危害。

黃勝泉表示,疫情嚴重的草苺,1棵約需3-5隻草蛉,1公頃地約5萬棵草莓,則約需20萬隻草蛉。不過因每塊地蟲害情況不同,因此讓農民評估,並於災情慘重的地方插標示旗,工作人員依據標示旗,進行重點釋放。「這些天敵昆蟲建立的地盤,吃飽之後會自然繁殖往外擴散。」這項工作剛起步,12月會是關鍵期,屆時將依情況調整天敵昆蟲大隊的數量。

天敵昆蟲的應用20多年前就已經展開,一開始是由農業試驗所進行研究,之後才交由苗栗場推廣。當時因為木瓜蟲害多,農民改以網室栽培,沒想到罩起來的結果仍難逃蚜蟲、葉蟎侵害,農民噴農藥,噴到連自己都受不了,最後引進草蛉,是台灣生物防治的濫觴。

減少用藥永保健康

雖然天敵昆蟲大多為有機農民所接受,不過,苗栗場也與慣行農民合作,希望能降低用藥。這次與大湖農民的合作,即約定釋放期間不要使用防蟎的化學藥物。黃勝泉說,技術上應可克服天敵昆蟲與農藥並存,有機磷對草蛉影響不大,不過仍應慎選用藥以及用藥時機。他建議草苺一開始種植使用對環境無影響的低毒農藥,等到開花結果時釋放天敵昆蟲。

有些農民仍心存疑慮,擔心草蛉會吸引鳥類來,造成更大的農損,草苺就最怕白頭翁啄食。黃勝泉認為,草蛉擅長偽裝,會將吃完的殘骸往背上扔,背線上的黏液會黏住這些殘骸,很難被察覺,具備良好的天敵條件。

以作物耕種週期為防治對象

利用生物的習性與力量,以人為繁殖飼養方式調節某一對象害蟲的數量,使害蟲不致造成危害損失的生物防治作法,最常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以及可使害蟲罹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及原生動物等。

黃勝泉表示,之前研究人員只針對某種昆蟲防治尋找天敵,現在則改為站在種植的立場思考,研究作物栽種過程遇到的蟲害,並以數種天敵共治。例如草苺,除可利用草蛉,還有黃斑粗喙椿象、小黑花椿象以及捕植蟎都可發揮功能。

健康的生態系自然存在天敵

健康的農田生態系,是不需要引進天敵,大自然提供了昆蟲長工服務。黃勝泉舉例說,花蓮羅山村經過幾年的有機營造,土地和環境健康了,形成健康的循環,即使土地仍存在的少數蟲害,也無關緊要。有機農民多半選擇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不過,當外來的昆蟲入侵時,短期內會需要人工大量繁殖的天敵介入。「天敵來得總是比較慢」黃勝泉說,調查顯示,400多種天敵昆蟲常態性存在農田生態系。

引進外來果實蠅蛹寄生蜂

格氏突闊小蜂寄生東方果實蠅的蛹。(圖片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栗場繁殖的天敵昆蟲中,為了防治令果農十分頭痛的東方果實蠅,從夏威夷引進了針對果實蠅蛹寄生的格氏突闊小蜂,已建立大量繁殖技術。東方果實蠅之寄生蜂天敵,分為卵、幼蟲及蛹階段的寄生蜂,本土的寄生蜂只有卵、幼蟲,引進蛹寄生蜂,可更全面性進行防治。

只不過此舉難免引發外來種的疑慮,助理研究員吳怡慧表示,1985年引進的格氏突闊小蜂,已知具寄主單一性,不會跨種寄生,對周遭生態環境並不會造成影響。

讓天敵永續服務

黃斑粗喙椿象捕食紋白蝶幼蟲。(圖片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這些為蔬果服役的昆蟲大隊,是隨著作物的種植而存在,如何確定天敵昆蟲立於不敗,持續存在自然界服役,則需靠經營一個生物多樣化的環境。

這幾年,花蓮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立則於農田旁的田埂建立綠籬,種植一些吸引蚜蟲、蜘蛛的作物,並與農田適度分隔,因此不會影響作物生產。當主要作物收成後,部分天敵昆蟲能依靠綠籬作物上的小型昆蟲繼續存活,而不至於消失。

林立目前在花蓮協助有機農民建立起約2000公尺的綠籬帶,針對體型小、危害短期作物的昆蟲種植馬利筋和金露花,當短期蔬菜收成之後,部分天敵昆蟲仍可靠著這些小昆蟲維生。

等待天敵公司

近幾年來,台灣農民要求用天敵的需求明顯增加,苗栗場只能提供多餘的天敵,無法以商品來量產,此時需要有代理天敵昆蟲的「天敵公司」。目前苗栗場可提供草蛉、黃斑粗喙椿象、小黑花椿象、瓢蟲、螳螂、捕植蟎、東方果實蠅寄生蜂等7種天敵昆蟲進行大量繁殖,並且可商品化,只等著技術移轉,農民就可以到商店購買了。

荷蘭兩大天敵公司,餵養為數眾多的天敵昆蟲,他們鎖定瓜果以及花卉類蟲害進行研發,因此生意興隆。2000年曾有民間的「草蜻蛉自然農業有限公司」,不過現已結束營業。

黃勝泉計畫針對一些尋求轉型的農藥公司遊說。越來越多農藥公司轉型朝向生物科技、無毒農藥的作法,即建議撥出空間養殖草蛉。他說,民間公司一開始投入需要大筆資金,還需行銷管道,找得到需要的農民,而農藥公司基本上都具備這些條件。

【祕魯公平貿易之旅】正港公平貿易旅遊與搶救消失的傳統

$
0
0
作者:余宛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食物人類學碩士、生態綠創辦人)

旅行,有他優美的傳統與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根據聯合國與WTO的統計,全球每年旅遊的人口高達2.4億,而且逐年增加,旅遊業的產值高達全球GDP的1/10。許多國家紛紛開發國際觀光與旅遊資源,不僅可以賺取外匯,還可以讓更多國際遊客認識,打造國家形象。

然而美夢人人會造,透過觀光發展帶來的問題也不少,像是台灣東海岸的美麗灣,為了觀光開發,不顧環評違建,威脅海岸生態。事實上,根據學者估計,全球觀光產業還是以團體行動為主,比較像是一個「關在籠子裡移動的產業」,而75%的獲利分配,進到國際航空、飯店業、旅遊業者的手裡,當地真正從中獲利有限,這跟開發觀光帶來當地發展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馳嗎?而全球大量的人口移動,又為各國社會、文化與經濟結構帶來什麼衝擊?祕魯公平貿易之旅最後兩篇,分享關於公平貿易與生態旅遊的觀察。

坐落在庫斯科山區裡的小鎮,是我們公平貿易旅遊初體驗的地方。余宛如攝。

做出傳統與多元的價值

Norma告訴了我們,連一件衣服的顏色都對生態多樣性的保存很重要。祕魯公平貿易運動的先驅者Norma女士,其實除了經營公平貿易組織Minka外,是今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背後推手之一,協助WFTO 寫出第一版的公平貿易原則,Minka也是WFTO當時第一個團體組織。我們問她Minka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後有什麼好處?她說:「為什麼要好處?我們加入是為了貢獻!」一語讓人區別出Norma的風骨與氣度。

她帶著我們參觀Minka的展示間,這個展示間通常是出清存貨的地方,我們又開始挑起了公平 貿易紀念品,眼光轉溜在駱馬毛的製品上。我們看來看去,看不出貨色的好壞,只好拼命往身上比來比去。

這時,Norma拿起一件駱馬毛衣說:「你們想過為什麼羊毛、棉花都是白色的?因為白色染整過程是最低成本的,但卻讓所有人都養白色的綿羊、種白色的棉花。在祕魯,我們有不同顏色的駱馬,不同顏色的棉花,Minka希望能繼續保存這些物種的多樣性,在產品方面展現原料原本的顏色,在生產者方面,要保存他們原始的編織技藝、也教他們新的手藝,還有處理原 料讓原色鮮明展現的方式。」

在原住民家喝到的古柯茶。余宛如攝。

公平貿易旅遊守護傳統技藝

Norma也看到了祕魯的傳統技藝正在快速的消失,她認為保存傳統技藝最好的方式,讓顧客了解傳統手工藝品的價值,就是發展公平貿易旅遊,帶顧客去 原住民部落了解Minka商品的價值。

所有色彩斑斕的藝品都是以傳統技藝純手工製造。

我們在Minka的安排下去庫斯科(Cusco)參觀他們的生產者,體驗正宗的公平貿易旅遊(Fair Trade Tourism)。接我們的就是Minka的生產者,一位住在庫斯科周圍的部落原住民,尷尬的是,因為安排疏忽沒有翻譯,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我們繞行山區許久,來到一個以傳統印加建築搭建起來的聚落,真的就是常民居住的地方,穿著傳統服飾的婦女在門口迎接我們,給了我們一個熊抱。她指指周圍、 指指樓上房間,意思好像是那間房間是給旅客住宿的地方。我們雞同鴨講的聊了不久,主人招呼我們用餐,是傳統主食黎麥做成的鹹粥,還有當地蔬果做成的沙拉, 都是不使用農藥栽種的。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蔬果的氣味與口感,都比台灣來的強烈。

傳統的器具擠壓出來工整的陶磚,但非常費力。吃完飯,主人開始一一講解傳統陶藝的製作過程,還讓我們親身體驗,從製作陶土到成品,真是有夠費工,用的都是傳統的工具,每一個細緻的關節或是眼珠什麼的,都是手工雕製,最後上色時,還分成天然染劑與強調無毒的傳統染劑。

他們家夫婦兩人,年紀也不小了,在農耕閒暇時,就是依賴手工藝活維生。我們離開前,他們把身上的衣服直接脫下來,幫我們穿上,跟他們拍照留念。就是這樣一點點、一滴滴的有夠不專業(例如沒有準備道具服讓旅客穿戴、沒把你當旅客當成朋 友),才更顯得這樣跨文化接觸的可貴與價值,我們從中分享了他們的智慧與文化。

當我們離開時,Minka讓我們把費用直接交到原住民的手上,這也是一種讓他們覺得受尊重的感覺。

在Cusco的時候,我們遇到Carlos,他是推動祕魯公平貿易旅遊的人之一,也是資深的旅程規劃者,在一家很大的旅遊公司上班。他說他剛開始推 公平貿易旅遊的時候,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小生產者跟農民,了解公平貿易怎麼改善他們的生活,因為在祕魯很多手工藝者跟小農的生活非常貧困。 Carlos認為公平貿易旅遊的推廣可以改善貧困的問題,所以後來加入了大的旅遊公司,希望能將公平貿易旅遊逐漸推到主流市場去。

手工藝生產者示範傳統樂器陶笛,陶笛的聲音一直是安地斯音樂很重要的元素。 我們跟著嚮導在小鎮居民裡亂逛,傳統市集中人生鼎沸,跟觀光區的風景不同。

我們也好奇真的有人參加 公平貿易旅遊嗎?Carlos說目前市場以歐美為主,旅客通常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看來,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在小鎮的傳統市場裡看到祕魯傳統的天然染料。

南非推出公平貿易旅遊認證

1990年代起,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旅遊帶來的負面影響,以生態旅遊為號召的南非率先發難,南非販賣天然資源,利益卻回不到當地的口袋,更對南非生態環境帶來永久性的破壞,南非政府於是於1996年開始討論「永續觀光」,希望喚起更多人注意旅遊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英國的Tourism Concern在1999年成為觀光業改革的倡議組織,也成為南非公平貿易觀光發展的強力推手,如今在NGO與政府的推動下,制定了公平貿易旅遊認證。

公平貿易旅遊確保在觀光活動中貢獻土地、自然資源、勞力、知識與文化的每個元素都可以獲得公平的報酬。近年來,越來越多發展中的國家開始發展國際觀光,也都 注意到這些議題,永續觀光的概念、公平貿易旅遊等逐漸被重視,反觀我們四周,那台灣呢?

美麗灣周邊沙灘 驚見重金屬超標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地球公民、台南社大提供在內政部長李鴻源與台東縣政府對於美麗灣一案是否為「實質違建」與該不該「撤銷建照」各執己見的時刻,環團再度踢爆在杉原沙灘上驗出重金屬超標。

早在2010年,便有環團檢舉美麗灣飯店在沙灘偷埋廢棄物,雖然當時美麗灣矢口否認,但在2011年1月,環保署勒令美麗灣「限期清除」。然而在今夏接連颱風後,又見沙灘中出現裸露廢棄物,長期關注污染的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10月4日前往當地,取樣帶回檢測,最近結果出爐,出現了重金屬鉻含量超標的狀況。

吳仁邦該小組研究員吳仁邦在今(24)早記者會上說明,此次採集的樣本,皆為取自美麗灣大飯店周邊沙灘上,當中有3件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土壤總量250ppm的標準。他推測可能是依經濟部訂定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如飛灰、煉鋼業的事業廢棄物被粉碎成粉末狀之後所混入水泥做為添加物質所致。吳仁邦認為,環保署應立即依照土污法、或廢棄物清理法,實際到當地,以「土壤總量分析方法」來採驗,並立刻嚴懲業者,要求業者限期清除。

含有重金屬鉻吳仁邦強調,鉻化合物對人體有害,已有損傷的皮膚要是接觸到,將造成嚴重的潰瘍,不但劇烈疼痛,癒合甚慢。這些廢棄物緊鄰海岸,對觀光客、周圍部落、甚至海洋生物都造成威脅。若是不幸,這些有毒物正是來自於美麗灣建物的水泥中,那麼除了拆除,也沒有補救的方法了,否則將來就算營運,也會傷害觀光客的健康。

美麗灣業者代表美麗灣業者開發課課長林弘哲也到記者會現場,出示今年6月重啟環評後委託正修科技大學所做的檢驗報告,他表示兩者之間有落差,在他們的報告書中,檢驗都是合格的。

吳仁邦當場看過檢驗報告後回應:台南社大是以「土壤總量分析」,而業者出示的報告則是以「弱酸溶出實驗」,所以得到不同的結果。他認為美麗灣所在地為海岸,而非污染物產生地點,應以「土壤總量分析」來檢驗對於民眾才有保障。他也再次向環保署喊話,不只是美麗灣一案,還有大肚溪口,與更多的農地與道路都遭到這些有毒重金屬廢棄物的污染威脅,需正視並採取正確的檢驗方式。

從2009年便開始與中研院一起關心當地海洋生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當地的珊瑚礁資源非常豐富,如今這些有毒的砂石隨著美麗灣興建而威脅海洋生態,業者卻口口聲聲說將來營運之後污水將會處理到可飲用的等級,不會污染海洋,實在教人難以信服。孫秀如呼籲民眾加入連署,並抵制相關企業如德安百貨、美麗華百貨的週年慶。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回顧,美麗灣偷埋廢棄物不認帳的紀錄累累,早在2007年便不斷傳出廢棄物堆置沙灘的醜聞。在2011年1月環保署勒令「限期清除」後,為何現在還會驗出重金屬的污染?蔡中岳痛批環保署的督導出現問題,而在接連颱風下,一一從沙灘下露出的鋼筋與建築廢棄物都顯示,美麗灣業者毀壞美麗自然海洋風景,等同於扼殺了台東縣最能賺錢的金雞母。

台東縣府不撤美麗灣建照 詹順貴:不要臉!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東縣政府在昨(23日)行文回應內政部,表示美麗灣建照合法,將「不撤銷建照」,引起嘩然。此案民間團體訴訟律師詹順貴對此表示:「不要臉!」

詹順貴律師台東縣府在公文中解釋,最高法院所裁定的停工只是「早已失效的第一張建照」部分。而「第二張建照」不但包含「第一張建照」範圍,而且是開發案通過環評後依據建築法所核發的,是合法行政處分。而美麗灣所在土地早在「環評法」實施前的2006年,便已編定遊憩區建築用地,所以沒有實質違建問題。台東縣府更重申,基於「獎勵民間經營海水浴場的公益目的」,遠大於撤銷建照和拆除建物的爭議,縣府將不會撤銷建照。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詹順貴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他表示判決書的第69、70兩頁(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決書)清楚寫明,公眾都可以自行取得,觀看並且評論。

他重申,判決書依環評法第14條第1項規定,開發案未經環評審查,台東縣政府不得核發建造執照給美麗灣公司,否則其所核發之建造執照亦屬無效(指0.9997公頃部分),不生信賴保護問題。」因此,縱然認為本件美麗灣公司對其申請興建旅館已取得相關執照及許可,而有信賴保護問題,但依行政程序法第119條第3款規定,其因規避環評在先,屬於明知行政處分違法,或屬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該行政處分違法,其信賴也不值得保護。

而且環評法第14條第1項不僅適用在「自始未經環境影響評估」的情況,尚包括「審查結論被行政法院撤銷」的情形。所以,美麗灣公司事後以整區5.9956公頃補做環評,雖通過環評審查並據此取得相關執照及計可,但其環評結論既經判決撤銷確定,溯及既往失效,也是屬於環評法第22條所稱「未經環評法第7條通過審查結論」之情形。亦即建造執照還是失效。

詹順貴表示,這個判決當然朔及既往,而台東縣府與業者聯名上訴也早就遭到駁回,如今台東縣府依然如此玩弄文字遊戲,他以「不要臉」來痛批。

關於台東縣府以「獎勵民間經營海水浴場的公益目的」為由,詹順貴也大問「這是哪門子的公益目的?」詹順貴表示,促參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精神為「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加速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然而包括美麗灣案,現在爭議四起的BOT案,大多就是旅館飯店開發案件,詹順貴表示,放諸四海,旅館經營都是商業行為,怎麼跟公共利益有關?政府將海岸割讓給財團,反使民眾因無法負擔一晚數千甚至上萬的飯店住宿費用,而失去了享受美麗海灘的權利。

詹順貴痛心「促參法來到台灣之後,已經變質了。」反而使得美麗灣業者藉此污染破壞環境,而台東縣府從此與財團「狼狽為奸」,毫無公共利益可言。

雄中青年毒舌評 雄影綠色短片獎落《二手奇蹟》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高雄中學學生組成「綠色短片青年評審團」,透過自己的觀點,選出「少年人」心目中最喜愛的綠色短片,經過二個小時的激烈辯論,最後評出《二手奇蹟》為他們心中最佳的「綠色電影」。

《二手奇蹟》劇照

首次體驗「電影節評審團」的35位高中生,本月20日從早上10點進到戲院,一連6小時的馬拉松看片、評審過程,在激辯後,評出《二手奇蹟》為他們心中最佳的「綠色電影」。已在安錫影展奪得觀眾票選獎的《二手奇蹟》,以一對鄰居「你丟我撿」的資源再利用過程,探討「從搖籃到搖籃」的資源使用議題,充滿童趣的畫風。

擔任此評審團主席的影評人鄭秉泓表示,今年綠色短片競賽中,入圍名單令人「耳目一新」,風格差異極大、探討的議題也相當多樣,早已跳脫傳統說教形式或嚴肅議題的綠色電影形象,除了感動人心、貼近生活出發外,更是「好看」。

評審團合照,雄影提供而這些擔任評審的雄中學生,也在這一個月之間,除了認真看片、寫影評,也在網路蒐集不少環保新聞,希望當個稱職的「評審」、提供新生代的綠色觀點。

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決審會議中青年評審們不但針鋒相對、更在第一輪投票就花了近二個小時討論。即使是國內知名導演楊力州的《甦》,也在高中生不畏大導演名氣下、反而火力十足辯證片中缺點。

青年評審也對國外短片多樣性的形式與議題、覺得相當驚訝,他們認為,相較之下台灣作品遜色不少,在趣味與創意上都需要「加油」。

經過嚴格的第一、二輪討論與表決,包括印度片《貧民時尚大道》、阿根廷的《燈泡愛情故事》、墨西哥的《越過死亡線》、加拿大的《二手奇蹟》和西班牙的《小蘿莉冒險工廠》闖入第三輪的決選,最後《二手奇蹟》以一票之差驚險勝過《小蘿莉冒險工廠》出線。評審陳冠宇同學評論此片「老少咸宜、淺顯易懂,可以讓人更輕易理解什麼是綠色,很能代表年輕人的觀點」。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統籌陳姿蓉表示,「綠色短片」的規劃源自於高雄人對「工業城市」的反思,能由高雄子弟選出他們心中的最佳綠色作品,格外有意義。而這些高中生評審選出《二手奇蹟》,也顯示高雄的新生代很有想法與世界觀。

高雄電影節自10月19日起,一連舉辦17天,除了參展影片高達170部影片之外,更有高達八成五的影片為台灣首映,並有超過30場的導演講座以饗影迷。更多影片資訊及售票資訊請上官網:www.kff.tw雄影痞客邦部落格或Facebook:【高雄電影節粉絲團】。

民眾踢爆瑞芳四腳亭挖山砍樹 新北市:違反水保法將開罰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本報讀者投訴,新北市瑞八公路四腳亭附近,最近有不明人士動用多輛大型機具大興土木,興建多處工寮(現已自行拆除,僅留下貨櫃屋)與擋土牆,向多個公務機關反映,卻遭踢皮球,先是工務局簡單回以「無地址」,後農業局則回報「無發現持續施工現象」;民眾不滿,認為自身明明親眼見到施工,官員卻說查不到,認為官府包庇。記者今詢問農業局山坡地保育科官員,官員表示,日前已再前往現場勘查確認有違法水土保持法,將開罰。

四腳亭丘陵地挖山。

讀者趙六(化名)投訴本報指出,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附近,與火車鐵道交叉點相距約100公尺的瑞八公路(2丁公路),一側為丘陵,不明人士約自10年前起,即掏空該丘陵,砍伐該處森林,面積數公頃;近3個月起,不明人士又在現場還在加緊趕工,連施工告示也不設立,地方官員無人聞問。

四腳亭丘陵地開發 四腳亭丘陵地開發,挖山砍樹

施工現場位置趙六9月間投訴新北市市長信箱,並附現場照片、影片與google地圖舉證,市府承辦人回覆「該處曾於(民國)100年10月20日因違反水土保持法經本府裁罰在案;本府101年9月13日再次前往勘查,現場除清理雜木及暫置工程用具尚查無砍伐森林之情形,故目前尚無違反水土保持法」。到10月18日,趙六再接獲市府電話,回以「前日已再度前往指定地點勘查,並無發現持續施工現象。」但同日13:00,趙六又拍攝到大型吊車在舉報地點搬運鋼管的影片。

趙六指出,兩年前就曾向林務局投訴,當時經林務局轉至新北市政府,後來卻石沉大海,懷疑是新北市政府公務員包庇不明人士吃案,因此向本報投訴,希望新北市政府能立即執法,查扣在現場破壞水土保持的機具。

目前當地施工現場既未並未設立施工告示與招牌,一般民眾無從得知適合開發案,現場機具、施工纜線都清楚可見。趙六,現場原本是完整的丘陵地林相,不應開發挖地砍樹,台電更不應該供電給工地,新北市府應要求工程停工。

市府水保官員表示,現場確實有違反水土保持法,將予以開罰,但開罰前有一定調查程序,將持續關注與處理。


路殺? 又見石虎倒臥血泊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4日台北訊,林子晴整理報導

石虎倒臥馬路。新竹林區管理處提供今年3月有民眾發現石虎倒臥通霄路旁,疑似被車輛撞死;日前苗栗卓蘭道路上,又有一隻石虎臥倒血泊,令人不捨。

專門研究石虎生態的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日前接獲民眾自行拍攝的石虎照片,照片裡的石虎已死亡倒臥在血泊中。據拍攝的民眾表示,該石虎是10月初清晨在苗栗縣卓蘭鎮附近的道路中央發現的,發現時已經死亡,研判可能是前一晚遭行駛的車輛撞擊而死。

特生中心表示,拍攝民眾留意到這隻死亡的動物有點特別,下車查看後赫然發現是珍貴的稀有動物-石虎,於是先拍了照片後,將屍體移至路邊,心想等處理完自己的事情後,回頭再將牠送往特有生物中心進行研究,可惜再回來後就找不到屍體了,推測可能是被野狗咬走或是被民眾發現掩埋處理掉了。

林育秀表示,石虎是台灣1級的保育類動物,全台目前僅苗栗、台中及南投地區有比較穩定的族群,數量已相當稀少,其中又以苗栗地區的石虎密度最高。因此要特別呼籲夜間行經苗栗地區的駕駛人,開車時請減速慢行,並隨時留意路上是否有動物穿越馬路,以避免撞擊的發生。希望透過大家的多加留心,讓石虎這樣的珍貴生物免於車輛的傷害。

每隻石虎個體都是重要的資訊來源,就算是死亡的個體或甚至只剩骨骸,都能為研究人員提供許多資訊,使科學家更了解石虎這樣神秘的稀有動物。特生中心呼籲,若發現有受傷或是死亡的石虎,可就近聯絡當地的縣市政府農業處、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或是通報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及屏東科技大學等研究單位進行處理。

當濁水溪的月亮躲起來哭泣:陳明章

$
0
0
作者:張鐵志

在立法院的一個記者會上,陳明章拿著他的月琴,哀號般地唱起了這首「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

思啊想啊起~八輕若蓋下去 我們的孩子連呼吸都會有問題

為什麼我們都一次一次用土地的污染和環境來賺那個黑錢 啊喂

大家都來想詳細 哎唷喂
天頂的鳥 和海底的魚 都在問我們 為什麼

喲喲喲~ 濁水溪的太陽躲起來在嚎 啊喂

喲喲喲~ 濁水溪的月亮躲起來在哭 啊喂

這是一場藝文界反對國光石化的記者會。

反國光詩歌會,陳明章  賴品瑀攝

這幾年,我和陳明章總是在各種社運場合相遇:環保署前的反國光石化抗議、彰化溪州農民的反搶水抗爭,在女巫店的反美麗灣記者會,和反核記者會等等。從少年時期做為他的粉絲,到現在我們成為社運的文化戰線盟友,這是我的榮幸,也是他令人感佩之處:有多少人像他這樣已經是大師身份卻仍然不懈地四處參與社會運動。

陳明章是一個非典型的抗議歌手,意思是他的歌曲內容很少是直接的控訴與批判,但他卻是從八零年代就無畏地在社運場合唱歌,直到現在。

少年的陳明章先是受國語民歌風潮的席捲,寫國語流行歌,最紅的歌曲是幫趙詠華寫所寫的「嘿!聽我」。進入八零年代,他發現了老歌手陳達,開始認識白色恐怖的真相,並且被整個沸騰的台灣八零年代所震撼;他更多地去探索台灣歷史的黑暗真相,並認真思考音樂與土地的結合。於是,在八零年代前期,他和陳明瑜合作寫下台語歌曲「下午的一齣戲」跟「唐山過台灣」。

但那仍然是一個在冰冷的戒嚴時期,不可能出產什麼抗議歌曲,只有在社運場合可以有抗議的歌聲,邱垂貞、邱晨和他成為少數的抗議之聲。陳明章自己說,可能因為他為電影「戀戀風塵」做的配樂拿下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配樂,所以如果政府要抓他,起碼還有個國際獎可以保護。

1987年解嚴後,大規模的社會與文化力量被解放,街頭更加躁動不安:工人開始罷工,學生在校園抗爭,蔣經國過世,五二零農運的流血衝突,鄭南榕自焚,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等等。在這樣的氣氛下,王明輝和陳明章與其他朋友組成「黑名單工作室」,在1989年發行專輯「抓狂歌」──這是台灣主流唱片界第一張色彩鮮明的政治異議專輯,並掀開了此後新台語歌運動的序幕:伍佰、朱約信、陳明章、林暐哲、林強,用他們的母語、用全新的音樂,從此改變台灣的流行音樂與文化政治。

陳明章自己在1990年發行專輯「下午的一齣戲」,透過他從小成長的社區北投來寫台灣的民間史,成為新台灣民謠的高潮、台灣音樂史上的經典。他說,他寫台語歌有一種使命感,因為只有這樣寫,才能讓後來的人了解那個時代的生活。

然後,在九零年代,台灣逐漸落實民主化,總統直選,政黨輪替,他們少年的夢想實現了。陳明章在這十幾年中起起伏伏,雖有失意之時,但仍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不論是為金門王、李炳輝寫下的國民金曲「流浪到淡水」,或是2004年總統大選前的二二八,綠營舉辦的「百萬人牽手護台灣」活動讓他演唱的「伊是咱的寶貝」成為島嶼之歌。對他來說,他的歌曲始終要貼近土地,因為他說,許多歌手同樣的東西一直在重複,到後來生命就死了,而「沒有生命就是因為你對土地的東西研究不夠透徹」。

所謂土地的東西,既是指意識上,也是指音樂上。這些年來,陳明章一直研究有台灣味道的音樂,他勤學月琴、南管,並融合於吉他之中,他要創造出一聽就屬於台灣味道的音樂。

過去幾年,他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他說,太幸福的日子不是好東西 ;在八零年代那個變動的時代,大家爆發力很強,但最近他又看到社會出現許多扭曲,讓「我的爆發力很強」。

的確,2008年後,台灣的新政商發展聯盟大肆推動各種開發案,不惜破壞環境,犧牲農民與原住民的生活權利,因此「土地正義」成為時代的標語,而這正是陳明章最關心的。

這首「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 就是為了反對政府計畫在濁水溪出海口興建八輕/國光石化。這個開發案會破壞濁水溪口近4千公頃的珍貴溼地,並且危及原本就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再者,這個工業區會產生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造成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症狀。此外,國光石化的巨大耗水量將造成地層嚴重下陷。尤其台灣三分之一以上的優質稻米、4成以上的新鮮蔬菜、豬肉與雞蛋、8成以上的文蛤都是由雲林彰化地區供應,會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

也因此,這個開發案引發台灣公民社會巨大的反彈,不論是一般中產階級或是學術界, 藝文界更是史無前例地不分世代、不分藍綠大動員反對。例如,運動的精神領袖、長期關心土地與農村問題的前輩詩人吳晟寫下傳頌甚廣的「只能為你寫一首詩」;席慕容、鴻鴻等資深詩人也有相關作品發表在報刊上。音樂上,年輕的抗議樂隊農村武裝青年寫下「濁水溪出代誌(事情)」,搖滾樂隊董事長樂隊和嘻哈樂隊拷秋勤合作「石化亡國」,陳昇的新寶島康樂隊則唱出「恁祖媽是媽祖魚」。而陳明章再一次回到台灣的音樂根源,透過改編思想起的台灣古調,來吟唱現代台灣的傷痛,批判八輕對環境的汙染以及背後的「黑錢」。

濁水溪上的月亮和太陽躲起來哭了,陳明章在演唱時也掉下眼淚,但是他沒有躲起來,而是拿著他的吉他月琴,和許許多多人站出來,為這條台灣的母親之河而唱。而最終,在一次次的抗爭、在一首首詩歌之後,政府宣布停止國光石化計畫。

月亮可以暫時笑了。

愛上噪音愛上噪音

作者:張鐵志、柴子文/編著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90698
裝訂:平裝

本文轉載自愛上噪音一書,不符合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歡迎訂閱陽光時務週刊

倫敦鐵路工程對英國濕地的貢獻

$
0
0
作者:Olivia Boyd;翻譯:李楊

Jeff Kew手裡握著一大把泥土:準確地說,是7百萬立方公尺的泥土。

作為歐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基金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的業務經理,Kew正領導著一個計畫,旨在恢復英國沿海地區脆弱生態環境中古代濕地。這個計畫將會耗資5000萬英鎊、預計10年完成 。他的團隊計畫通過拆除海堤、墊高地面等方式,將一片原作為耕地的小島歸還給大海。他們誓言要在鹽沼、瀉湖和防波堤中建起一片鳥類的天堂。

這個濕地恢復計畫非同小可,因為實現目標所需要的泥土大部分將來自倫敦地下;總長21公里、預計將於2017年建成的倫敦橫貫鐵路(Crossrail)目前正在施工,而開掘隧道挖出的廢土就將用於濕地恢復計畫。還需要更多泥土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又盯上了被稱為「超級下水道」、目前仍在規劃中的泰晤士河潮汐工程。他們目前正在與有關方面聯繫,希望能施工廢土也能交給他們。

Kew和他的團隊相信,這些工程掘出的廢土可以在沃勒西島變廢為寶。

沃勒西島是位於英格蘭東部克勞奇河與羅奇河交界河口處的一片農田。據稱島上自西元13世紀或14世紀就開始築堤,但水位如今以每年6公分的速度上漲,小島面臨嚴重的威脅。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表示,將這片670公頃的土地變成濕地可以保護海岸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並為鳥類和魚類營造一片新的棲息地。Kew說雙方都很開心:橫貫鐵路找到了處理廢土的地方,皇家鳥類保護協會也獲得了營造自然保護區所需的原材料和資金支持。

大型公共工程與環保NGO聯手或許是一種創舉,但沃勒西島所面臨的問題絕非特例。全世界的海岸低地都面臨著海平面上漲的威脅,而要建造足以抵禦災難的海防工事似乎越來越成了一種價格高昂的挑戰。與此同時,開墾荒地仍在侵蝕對野生物種保護和洪水防治至關重要的濕地。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僅僅在中國,過去40年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就已經造成半數沿海濕地流失。

當世界各國想盡辦法要解決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的雙重問題時,沃勒西島的計畫能否給我們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圖片來源:RSPB

退耕還海

Kew當然希望如此,他說:「我認為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也是一樣的——大約在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開墾了大量沿海濕地,之後海平面不斷上升,但地面的高度仍保持在開墾前水準。很多這樣的地方根本沒辦法抵禦海水的入侵,要退耕淮海就得把陸地填高一些。在我看來,沃勒西島項目的很多經驗都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

他解釋說,沃勒西計畫並非單純地拆掉海防堤。「如果任由海水從海防堤的口子灌進來,那就意味著每個潮頭都會灌進1100萬立方公尺的海水。那將加快河口主河道內的水流速度,造成水土流失,擾亂通航和貝類捕撈等活動,並將損害其他海防工事。」

墊高地表還有其他好處。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希望新的沼地和瀉湖可以為那些早已離開英國的鳥類提供一片樂土。「在這裡我們將可以看到更多品種的鳥類,特別是像黑雁這樣的越冬鳥以及濱鷸、紅腳鷸和Great Plover(一種鴴)這樣的涉禽。我們也希望把環頸鴴這樣已經至少50年沒有在英國繁衍的鳥種吸引回來」Kew說。

他補充道,這個計畫還將用於氣候變遷教育,以及在當地社區和海岸生態圈之間「重新建立聯繫」。這一地區的土地多為私人或國防部所有,公眾此前基本無法進入。基尤說,通過在沼地內築堤的方式有助於「把公眾請回海邊」。

慶幸的是,沃勒西計畫所使用的廢土不需經過任何特殊處理:「這些材料本來就來自大海——都是數十萬年前大海留下的海相粘土、沙和碎石」Kew說。「我們只是把它們帶到地表,然後重新放回一個海洋環境中。因此根本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Kew又告訴我們,計畫完成後基本不需要任何後續工作,因為「大海都會替我們做」,新的沉積物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

生物多樣性補償:一個新方案?

儘管如此,這個計畫並非沒有任何挑戰。所需泥土需先用兩千噸貨船自倫敦沿河向北運到沃勒西,再卸到一個專門的碼頭,用傳送帶運到施工地點。系統的建立、獲得土地以及雇傭技術人員都是要花錢的——基尤說,算上船運和堆填廢土,計畫總價超過5000億英鎊。

經濟這麼不景氣的時候要花這麼多錢,難怪一個非政府組織想要跟一個耗資數十億英鎊的開發工程聯手。無論如何都要為處理廢土花錢的橫貫鐵路專案同意負責將廢土運到沃勒西,這已經為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節省了一大筆開支。Kew說:「我們希望沃勒西計畫可以證明,只要肯於攜手合作,多謀出路,就一定可以找到能對雙方都有益的解決方案。我覺得,一堆監管規定加一系列商業風險,這樣的逆境反而可以催生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生物多樣性補償便是其中一例。所謂「生物多樣性補償」指的是,一地因開發或氣候變化造成的棲息地破壞,可以通過在其他地區創造新的自然棲息地而得到補償。作為沃勒西計畫參與方之一的英國環境部將劃出一片155公頃泥灘和鹽沼,用於補償埃塞克斯沿海地區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生態損失。雖然「橫貫鐵路」的行為並未出自相關規定的要求,但其本質上也應算作是一種自發的生物多樣性補償。這對於橫貫鐵路來說顯然好處多多:既找到了一個快速處理廢土的管道,保證了隧道鑽通施工的正常進行,又符合了「建築垃圾除非別無他法否則不可填埋處理」的相關規定。

生物多樣性補償的概念由來已久,但如今正很快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英國政府的資料顯示,超過30個國家制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開發商以某種形式補償其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比如,美國有所謂的(生態)「補償銀行」,開發商可以購買恢復和保護濕地的「存款點」數(註,Credit,1英畝為1個「存款點」),以抵消他們對附近生態系統的破壞。而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原生植被管理體系規定,只有那些保證原生植被總量增加的項目才能獲批。英國政府效仿上述成功案例,並於今年在全國6個地區推出了將生物多樣性補償列入規劃考慮因素的試點。

但Kew強調,執行「生物多樣性補償」方案應謹慎:「這個概念只有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無法避免時才是一個好主意。重點還是應該放在保護並維持現有自然棲息地上,因為要營造出一片同等品質的替代棲息地是很困難的,誰也說不準新棲息地到底是否能起到補償的作用。你不能說:『噢,沒關係,反正很容易彌補的。』因為實際上沒那麼簡單。」

此外,正如荷蘭近期的經驗證明,「生物多樣性補償」往往還會遇到社會方面的挑戰。在與歐盟委員會鬥爭了兩年之後,荷蘭政府今年4月終於同意將澤蘭省的300公頃耕地恢復成沼澤,以補償開挖一條通往安特衛普的重要河道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損失。這一決定令當地農民大失所望。省長Carla Peijs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當地居民很可能會繼續抵制這一規劃:「澤蘭省人民反對水淹耕地。那簡直就是在他們心頭割肉。」

相關連結:

經濟不景氣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法

環境補償受認可 美國溼地vs公路20年爭議落幕

美國佩恩濕地銀行 取得華盛頓首位認證鑑定

英國友善動物農法 挹注鄉村經濟10年有成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10月1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金門小學生拍白海豚動畫 躍芝加哥國際影展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5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圖片來自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金門金寧中小學等4所國小合作拍攝的動畫電影《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從全球近1000部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與其他34部影片角逐「兒童自製電影獎」。參與的學童將於26日搭機前往參展,出席28日影片放映及小導演映後座談。

據中央社報導,該片是由金門金寧中小學與正義國小、安瀾郭曉與中正國小師生11人共同製作。師生團隊2位教師、2位家長及7位國小六年級學生一度受出國經費困擾,經泰偉電子公司捐贈及縣府、外交部NGO委員會補助,終於解決。另有2位家長是自費陪同。

《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影片為仿皮影戲呈現方式,由金門縣4個鄉鎮的金寧中小學、正義國小、安瀾國小、中正國小的林豈弟、莊昱潔、李宗駿、翁子恒、陳文 瑾、張培芳、王瑞婷、陳丕堯8名小學生,由張淑滿監製,林永進、陳志偉、姚語歆3位老師指導,花了一學期拍攝。主題曲是由林豈弟花費1個月時間創作詞曲, 曲由指導教師陳志偉請人幫忙修改。

報導指出,林豈弟已製作了具有團隊特色的名片,準備影展及小導演映後座談與其他團隊交換;王瑞婷會將每天的心得紀錄寄回報社投稿刊登,團隊並設計精美英文版解說折頁,介紹團隊影片及金門簡介。他們都已準備好影片的英語解說內容,必要時使用。

林永進談到,他們從2011年8~12月,跨校邀集有興趣的老師學生參加,利用假日製作700多張的紙偶、仿照皮影戲,以紙箱與燈管做成光桌投影,連拍5000多張照片,其中3000張編製成動畫《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希望透過動畫呼籲人類,要為環境負起責任。

圖片來自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本片今年3月入選公共電視「第5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他們是去年在新聞看到國光石化爭議,憂心白海豚生存,於是決定拍攝影片。林豈弟是發起人,未來想從事生態保育工作,拍攝生態紀錄片。

劇情安排白海豚面對國光石化的汙染,透過「螢光水母」向50年後的人類求助,蒐集破壞環境的證據,合力打贏官司,白海豚重回幸福生活。拍完這部片,林豈弟確信自己想成為生態保護家,拍攝生態紀錄片。

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影片介紹請見:http://activity.pts.org.tw/PTS/PTSTICFF/FilmIntro.aspx?MovieNum=124

【祕魯公平貿易之旅】生態旅遊的幻境與現實

$
0
0
作者:余宛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食物人類學碩士、生態綠創辦人)

馬爾多那多(Puerdo Maldonado)是祕魯鄰近玻利維亞省份Madre de Dios區域的市鎮,Madre de Dios河,原住民語意思為母親之河,是亞馬遜河的支流,近年因為開採金礦,大量的人口擠進Puerdo Maldonado,在雨林小鎮內形成一個人聲鼎沸的交易市場,但也帶來許多社會、環境、文化上的問題,例如雛妓、走私、盜採金礦、濫砍雨林等。尤其深入 Madre de Dios河中段,嚴重盜採黃金已經將大遍雨林變成月球表面,煉金過程產生的重金屬廢水,未經處理直接倒入亞馬遜河裡,不僅摧毀河川生態,更威脅當地用水安全。然而盜挖金礦利益誘人,沿著Madre de Doris的原住民為了生存,在外來採礦者的利誘下大開家門,甚至加入採礦工作,對社會文化造成連鎖負面影響。

Tambopata河邊小艇的港口

我們特別選了在Madre de Doris區最具盛名的生態旅遊民宿Posada Amazona拜訪,該民宿是由祕魯生態旅遊公Rainforest Expenditions與當地的一個原始部落Ese’eja合作經營,位於Madre de Doris的支流Tambopata上。生態旅遊自1980年代在全球興起,以觀光客的話語來說,是體驗生態環境的一種旅遊模式,例如到南非看草原上奔跑的長頸鹿或羚羊等。

沿途經過雨林區部落的民宅。 河邊部落的居民,以河為家,在河裡洗澡、洗衣、戲水

Puerdo Maldonado的機場很小,但是非常多金髮碧眼的國際旅客穿插其中,我們從機場搭民宿安排的車先往Tambopata的港口開去,一上車每人分發到一 盒點心,裡面是巴西堅果、香蕉與香蕉片等當地物產。我們的導遊Rodalfo是Infiernoi部落的人,路上經過一座座橋墩,導遊似乎很抱怨當地政府就是蓋不了橋,讓他們的旅客必須一路顛簸才能到港口。

我們途中經過導遊的部落,沒有特別繞進去,不過看到火耕的田,也看到雨林居民的房子。到了港口,停靠 了許多小艇,都是屬於Tambopata沿河民宿的,居民的港口跟小艇在另外一邊。我們坐了一個小時的船,才來到民宿,靜靜的坐落在叢林中,似乎完全融入 在一起,我們的房間兩面沒有牆、沒有燈,旅客排泄物是採生態分解,丟垃圾需要分類,總之盡可能不打擾到雨林的生物。主要行程我們安排了去高約七層樓的瞭望台賞鳥、夜間看雨林中的昆蟲與生物、還有去看「Discovery」裡面才看得到的金剛鸚鵡吃泥土的畫面。

上岸的港口,看倒許多美麗的蝴蝶五彩繽紛的停在沙灘上,原來土壤裡有特殊的礦物質,吸引蝴蝶們吸食。民宿的其中一個活動是觀察金剛鸚鵡,他們會去吃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泥土。
Posada Amazon民宿的房間兩面通風,隨時可以感受雨林的脈動。一早起來,就看到猴子在周遭跳來跳去。

民宿裡的生活與導覽的行程真是非常愜意、但是經營民宿的原住民又面對什麼難題呢?

站在高處看巴西堅果樹,樹上圓形的果實就是巴西堅果。當晚我們訪問導遊,沒想到他竟然一度黯然到快要落淚,讓我們也跟著沈重起來,一切要從頭開始說起。Rainforest Expenditions是由兩個祕魯人所創辦的,1990年代他們來到Puerdo Maldonado來照顧金剛鸚鵡,因為感覺資金不足,所以在1992年決定要做生態旅遊,一方面帶人去叢林裡了解生態,一方面取得資金投入生態保育。

剛開始最大的困難是坐船到叢林裡要長達8小時,於是他們決定要建造民宿,開始請Infierno部落的人工作。Infierno部落是祕魯政府於1976第 一個給予領地的原住民部落。但是傳統部落只知道火耕,隨著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傷害,社區經濟重擔也越來越大,部落原本傳統上就注重環境,於是他們畫出了一小塊地方作為保育區,但是保育對他們的成本太高。一些在Rainforest Expenditions的部落成員,帶回了生態民宿與旅遊的概念給部落,於是Infierno部落決定跟Rainforest Expenditions談合作,發展生態觀光,一方面保護生態,一方面解決經濟需求。

俯瞰Posada Amazon附近的河域,雨林區被保護的很完整。

1995年Infierno部落向Rainforest Expenditions公司提出要求,1996年簽訂一份20年的合約,公司負責管理民宿、訓練部落的人,而部落負責營運,1997年開始建設民宿。

Rodalfo回憶說,他的父親那時與公司的人一起去南非參加一筆NGO資金投資的徵選活動,光是Tambopata這條河上去參加比賽的案子,就有 200多個,競爭非常激烈,他們得到了第二名,取得美金30萬,成為第一桶金,但是這錢也不是這麼好用的,不但要在預算內建好民宿,這筆錢三年內還要歸 還。合約明定民宿的利潤所得40%歸公司所有,60%歸社區。一開始獲利的使用是部落開會決定,久了大家意見分歧嚴重、開會又經常缺席,雖然部落有5人組成的小組委員會,但常常不知道如何善用資金,逐漸變成每家分錢。

夜間去看昆蟲,也不小心看到要睡覺的峰鳥。一早起來時,也會看到峰鳥很勤奮的在工作-採花蜜。Rodalfo痛苦的說,經營民宿真的很難讓所有的人參與,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所謂「責任」(就我的理解是:大家都只想分錢了事,但卻不管民宿未來營運的死活。)眼看2016年合約到期,Infierno部落即將擔任起所有民宿的經營責任,部落的年輕人卻只想繼續耕地種田。「大部分的人不想為了責任而工作」Rodalfo說。Rodalfo一開始就投入了這個案子,被公司送去上學、學英文、當導遊,對民宿有著深厚的情感,透過這樣的成長過程,他從經營民宿看到部落的未來,但是大部分的部落居民不懂,他們享受民宿營收帶來的教育、醫療、資訊網路、水、電等,卻不願意為工作扛責任。

最後一天,我們來到利馬Rainforest Expenditions公司訪問正在該公司受訓的Infierno人。他們分別是負責會計、行銷與作為民宿與部落間協調的人。他們被公司送到利馬念書, 接受專業訓練。從一開始參與這個生態民宿計畫迄今,看到民宿的營運為部落帶進錢,讓他們不用砍樹,保護了更多的原始雨林。而部落的人對於他們的文化更有自信,收入也增加,獲得教育機會。

因為生態民宿,他們是這邊附近唯一有中學的部落,部落的人可以留在故鄉生活,不用外出。民宿的經營,有特意區分開部落的生 活場域,讓部落不被觀光客打擾。部落的人參與民宿的經營,不但必須要遵守政府的規定,也必須遵守生態旅遊公司的規範,符合社會與生態的永續性,而這個學習 過程,也讓部落的人更珍惜環境與尊重自己的文化。

生態旅遊目前的旅客多是歐美觀光客,少見華人的蹤跡。他們認為最大的負面影響其實來自公路。從巴西經過祕魯的高速公路開通後,湧進很多人,打台計程車就可以到部落去,所以經常有人闖入部落裡,把部落的資源拿去市場販賣。另外,很多巴西的公司跑來,希望跟原住民買土地,而生態民宿的數量在這幾年也有增加,有些未必正規經營。

相較與公平貿易旅遊的模式,Posada Amazona的生態旅遊模式,雖然已經達到讓當地參與,卻沒辦法全部動員。在消費者的導向下,生態旅遊的經營方式必須投旅客所好,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產生 了間距,原住民在這個「間距」中不斷的拉扯:到底要不要改變?

已經投入生態旅遊的部落成員,接受了教育,不僅自己改變了,也看到了部落的改變,覺得不能夠走回頭路,而部落其他沒有參與經營的人,卻只看到分紅,不去思考部落的未來,而固守傳統,到底這樣的改變是好還是壞?

對我而言,讓部落有受教育的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與決定,或許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至少在沒有受教育之前,他們是沒有選擇機會的,然而一個受教育的機會,對當地部落居民來說仍然是困難重重的。

迪士尼:拒用破壞破壞印尼雨林的紙張

$
0
0
摘譯自2012年10月22日ENS加州,伯班克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迪士尼公司最近宣布新的紙張採購政策,將拒絕使用源自世上任何雨林或侵犯人權的紙張或纖維,並特別點名了印尼。

迪士尼11日發表政策聲明表示,「由於印尼雨林砍伐問題的急迫性,迪士尼公司要求其授權產品製造商避免使用來自印尼、不符合森林管理委員會木材控制標準的紙或纖維。只要還有自然雨林被砍倒,這項政策就會持續。」

華德迪士尼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童書出版商(照片出自ellebookshop)

娛樂業鉅頭迪士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童書及兒童雜誌出版商。它新的全球政策將影響其全球包括中國境內超過1萬家的工廠在內,分佈超過100個國家約2萬5千座工廠。

迪士尼的公民環境及自然保育部副總裁Beth Stevens博士表示,「這項紙張政策是迪士尼以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方式開展業務的一個範例。公司對全球生態系及社區承諾給予持久、正向的影響。」

這項政策期望能降低紙張消耗、並排除含有「採收過程不負責」纖維的紙張;舉例說明,來自高保護價值地區纖維即在前述「採收過程不負責」範圍內。

迪士尼公司表示,他們將盡可能使用回收紙、及符合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紙類纖維來源。

環團合作制訂新政策

總部設在加州的非營利組織「雨林行動網路」執行董事Rebecca Tarbotton表示:「我們認為迪士尼在眾多公司中一枝獨秀,證明我們每天使用紙張而不需要去犧牲瀕絕的森林或動物這種精神值得讚揚。」該組織與迪士尼在在這次政策制訂中合作。「由於印尼是目前還在砍伐熱帶雨林作為紙漿的主要地區,這項政策將對印尼影響特別重大。」

根據「雨林行動網路」的資料,印尼是全世界森林砍伐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內只剩下1/2的原始林。

 2008年,印尼金寶半島僅存的沼澤森林中,伐木仍在進行(照片提供Greenpeace Esperanza)雨林行動網路表示,「保守估計,印尼的雨林每年被清除或喪失達240萬畝。」因而衍生出無限環境與社會問題。爪哇虎已經滅絕、猩猩正瀕臨滅絕。燃燒清除雨林產生濃厚的煙層影響區域空中交通及導致大眾健康問題。農業及工廠排放物污染了土地及水。

印尼熱帶雨林的破壞也提高地球的溫度。「雨林行動網路」警告:「雨林及沼澤生態系儲存了數十億噸的碳,對它們的破壞導致碳被排入大氣中。印尼目前是全球三大碳排國,僅次於美國及中國。而印尼排出的碳85%來自雨林及沼澤生態系的退化與喪失。」

由於造紙業,印尼正在失去它們的森林及權益。「雨林行動網路」描述:「產業對土地日益增長的控制嚴重侵犯人權,並造成社區與這些公司間持續的衝突。」

不永續伐木  不僅發生在印尼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Ruth Nogueron表示「全球的森林正面臨多重壓力,迪士尼的行動促進對紙張用量及紙漿供應鍊的認知,該公司瞭解這項議題的嚴重性。」

迪士尼在政策聲明中表示,「對迪士尼而言,自然保育是重要優先事項;我們非常關心由於紙漿需求導致熱帶雨林被清除的議題。」

印尼Riau的非法木材(照片由Sofi Mardiah拍攝,國際林業研究中心提供)迪士尼2011年ˇ月發表的「企業公民報告」(Corporate Citizenship Report)中,其中一個目標為非授權產品及其包裝紙100%來源需是永續的:這些來源包含回收紙、源自經過認證的森林或是來源清楚的。

迪士尼下一步將在全公司建立紙類政策,將推展這個目標至所有包含迪士尼人物、商標品牌的授權產品及包裝紙。

此新政策是迪士尼進行中支持森林及自然保育計畫的一部份。

過去20年來迪士尼全球保育基金已經贊助了112個國家的保育項目,包括在印尼執行超過70個項目來保護蘇門答臘雨林及與村莊合作有效的管理森林棲地。

2009年起,迪士尼也投入超過2700萬美元在美國、秘魯、巴西、剛果民主共和國及中國的森林碳排項目上。

華德迪士尼公司的環境政策包含保育水及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最小化浪費及生態系保育等項目。迪士尼表示,期待他們的政策能激勵他們的員工、演員、訪客及生意伙伴來對環境採取正面行動。

Disney Rejects Paper from Indonesian Rainforest Destruction
BURBANK, California, October 22, 2012 (ENS)

As part of its new paper sourcing policy,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has renounced the use of paper and fiber associated with rainforest destruction and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ywhere in the world – particularly in Indonesia.

“Due to the urgency of the deforestation issues in Indonesia, Disney is asking all its licensees, vendors and suppliers to avoid using paper or fiber from Indonesia that does not meet the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s Controlled Wood Standard until needed reforms to stop further clearance of natural rainforests are implemented,” the company said in its policy statement, announced on October 11.

The entertainment giant is the world’s largest publisher of children’s books and magazines. Its new global policy will impact nearly 25,000 factories in over 100 countries, including 10,000 factories in China alone.

“The paper policy is an example of how Disney conducts business in an environmentally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 and demonstrates the Company’s commitment to creating a lasting, positive impact on ecosystems and communities worldwide,” said Dr. Beth Stevens, senior vice president, Disney Corporate Citizenship, Environment and Conservation.

The policy aims to minimize the consumption of paper and eliminate paper products containing irresponsibly harvested fiber, such as fiber from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Areas.

Disney says it will also maximize recycled content and fiber sourced from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certified forestry operations.

The company worked with environmental groups to establish the new policy.

“We commend Disney for adding its significant voice to the growing chorus of compani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re’s no need to sacrifice endangered forests or animals for the paper we use every day,” said Rebecca Tarbotton,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alifornia-based nonprofit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 which worked with Disney on the policy.

“This policy will have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mpact in Indonesia, the primary place where rainforests are still being cut down for pulp and paper,” said Tarbotton.

Indonesia has one of the highest deforestation rates in the world, and just under half of the country’s original forest cover now remains, according to the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 RAN.

Although estimates vary, RAN says “conservative studies suggest more than 2.4 million acres of Indonesian rainforest is cleared and lost each yea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are the result. The Javan tiger is extinct and the orangutan is endangered. Burning to clear rainforests emits a thick haze of smoke that shuts down regional air traffic and causes public health alerts hundreds of miles away. Pesticides and factory run-off pollute soil and water.

Destruction of Indonesia’s rainforests is raising the planetary temperature. “Rainforest and peatland ecosystems store billions of tons of carbon, and their demolition releases huge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warns RAN. “Indonesia is now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after the U.S. and China, with 85 percent of its emissions profile coming from rainforest and peat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Indonesians are losing their forests and their rights to pulp and paper companies. “Growing corporate control of land is responsible for serious human rights abuses and persistent conflicts between compan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says RAN.

Problems of unsustainable deforestation are not confined to Indonesia.

“The world’s forests are facing multiple pressures,” said said Ruth Nogueron with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a think tank based in Washington, DC. “Disney’s actions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paper usage and supply chain send a positive signal that the company recognizes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issue.”

“Nature con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priority for Disney, and we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ongoing clearance of rainforests for pulp and paper,” Disney says in its policy statement.

In its March 2011 Corporate Citizenship Report Disney published a goal that 100 percent of paper sourced for products and packaging by its non-licensed businesses be sustainable. The paper sourced will contain recycled content, be sourced from certified forests, or be of known source origin.

As a next step Disney is developing a company-wide paper policy that will expand this goal to include all paper associated with licensed products and packaging bearing Disney characters, marks or brands.

The new policy is part of Disney’s ongoing support for forest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Disney Worldwide Conservation Fund has invested in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 112 countries, including more than 70 projects in Indonesia to protect the Sumatran rainforest and work with villages to effectively manage critical forest habitats.

Since 2009, Disney has also invested more than $27 million in forest carbon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ru, Brazi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and China.

The Walt Disney Company’s Environmental Policy addresses water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waste minimization;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The company says its policies are intended to inspire Disney employees, cast members, guests, and business colleagues to take positive ac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環保家飾悄悄搬進你家 綠色生活不是夢想

$
0
0
作者:曾貞寧、方志豪

WallArt公司的產品帶給你時尚、環保的3D壁飾,他是由去除糖分後的甘蔗渣製成,這樣的家飾是100%可回收利用,100%可堆肥腐化,也是100%可生物分解的。

同時,甘蔗渣也是世界上最具可再生價值的資源,因為甘蔗的收穫期不長,全球一年總收成超過12億噸,而3噸的甘蔗相當可以產出1噸的甘蔗渣。

WallArt更被美國室內設計師組成的聯盟選為「年度最佳及最創新的生態友好家居裝飾產品」,他的3D牆板全部皆由可再生可生物分解的來源組成,對於永續使用的概念作出了貢獻。牆板的3D設計,讓你可以輕易的將他們組裝成一種樣式,安裝後,還可以塗上適合你住家的顏色或創造一個新的風格。

2010年,WallArt在歐洲首度引進了他們的3D牆板,至今持續熱銷,他們是第一個帶著生態友好的家飾及室內裝飾產品進入市場的公司,他們幾乎適合每一個房子的每一個房間,就讓他們將這種愛護生態保護環境的綠色概念透過家飾帶進你的生活中吧,讓你在家的每一口呼吸都充滿了與大自然的連結!

※ 本文轉載自http://www.greeninside.com.tw

※ 若您喜歡Green Inside文章,快來加入FB Green Inside 粉絲團喔


象糞肥種酒米 稻稈餵大象 資源再生循環不息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由「大象推肥」培育出的酒米「秋田酒小町米」,收割和綑綁稻子的人們(位於秋田縣上市的草土谷)。圖片節錄自朝日新聞。日本秋田縣潟上市昭和豐川地區通稱為「草木谷Kusakidani」,由市民團體組成的「草木谷守護協會」,推動森林公園的保護和八郎湖的環境再生活動,利用大森山動物園內大象的糞便,也就是「大象的堆肥」來種植酒米,最近進行了「秋田酒小町米」的收成活動。 

包括協會的會員在內,另外加上五城目高中和縣立大學的學生,共50名參與了這項活動,體驗流汗過後秋收滿滿的滋味。
草木谷是以「農聖」聞名的石川理紀之助(1845~1915)進行農耕的據點。這地區的土地對耕作來說其實非常貧濟,在荒廢之後,守護協會在2007年發起了土地重生的活動。今年則與當地的居民和高中生們合作,重整了大約40公畝的土地,另外也開始了秋田酒小町米的種植。

活動過程是由師傅級的農家來指導參予的民眾用鐮刀收割金黃色的稻子,再以數十把為單位綁起來,接著將一束束的稻子放入脫殼機將米糠和麥稈分開就告一段落了。

出身於草木谷附近農家,並擁有40年的割稻經驗,這位專家是來自秋田市櫻的市民團體,其中一位59歲的職員寒川井光雄表示「從小時就學會了綁稻子的方法,到現在還忘不了。對我來說收穫的喜悅總是很特別的。」邊微笑邊熟練地綁著稻子。

將收成後的稻米「秋田酒小町」送至五城目町的「福祿壽酒造廠」,進行釀酒。協會並委託此造酒廠研發出獨家的純米吟釀酒「草木谷的甘露」,預計明年1~2月時將在縣內的銷售門市等地開始販售,收入將當作八郎湖環保活動等等的補助資金。

當天傍晚,將區分後的麥稈,由會員開的小卡車載至動物園,這輛車原是載著大象的糞便前來當作稻米的肥料,現在則載著大象的飼料重新回到動物園。形成了一種永續循環的農業,同時也充分利用了資源。

守護協會的代表石川紀行先生說明,「『從祖先那借來的樹木,再由世世代代的子孫歸還回去』是理紀之助所講的一段話。傳達了務農的喜悅,並期待能跟環境保護的意識相結合。」
 

※ 參考資料:讀賣新聞

水環境工作假期 來義展現太陽之子熱情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6日屏東訊,葉人豪報導

屏東來義鄉的喜樂發發吾社區在經歷了八八水災、919風災之後,並沒有被自然的無情力量打垮,反而從新思考部落文化的價值,發展生態旅遊。10月下旬更邀請南方水盟的成員參與,除了實地了解二峰圳的水利工程之外,也讓成員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參與居民發展生態社區的展望。

大家一同協力完成步道

喜樂發發吾工作假期活動主要分成清理二峰圳淤砂、修復親水區、以及建造生態池三個部分。這次主要的工作是修建親水區的步道,負責帶領的工頭是喜樂發發吾社區的薛仁吉鄰長,只聽到他分配工作的號令一下,挑水、挑沙、混泥、砌牆、挑石頭紛紛就位,來自台南社區大學的研究員吳仁邦認為這種體驗還是第一次:「以前都還沒當過混泥土工,這次的體驗真的滿特別的!」

完工結果只見大家笨手笨腳的討論如何分配比例、如何攪拌,一旁的vuvu(長輩)看不下去就親手下來示範,在vuvu的教導之下大家好不容易才逐漸上手。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的執行理事溫仲良提到:「當NGO真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蓋房子、除草、上山下海樣樣都會,真的是全能的人了!」於是在一個下午的努力之後,總算完成了大約3公尺的步道。

在這次的工作假期活動中,負責導覽解說的解說員賴秋英,除了帶領NGO導覽社區環境及二峰圳的狀況之外,也透過簡報分享及老照片的呈現方式,講述喜樂發發吾社區的歷史及排灣族文化,本身也是社區居民的賴秋英,認為唯有親自參與才能真正了解自身的文化及寶藏。

解說員介紹二峰圳賴秋英說,「之前日本人來的時候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他們一直來?而且怎麼是外面的人來跟我們講部落的事情?所以才想說來參與解說員的培訓,讓外面更多人了解部落的歷史。」在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萬通公益基金會的協助下,定期在這裡進行解說導覽培訓,包含動植物、二峰圳、解說訓練,另外還有手工皂及染布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社區居民能夠了解自身文化,並將部落的特色傳遞出去。

當然,除了自身的努力及NGO的協助之外,公部門的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隔天的活動中,來義鄉公所安排了「太陽之子、護水、前進彩虹行前記者會」,邀請NGO及媒體、公部門一同享用在地的風味餐,來義鄉長廖志強表示:「來義鄉呈現的是太陽之子及水的故鄉,必須靠文化的資產,才能打進所有人的心。」

市集策展人周克任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督導,同時也是這次文創市集的策展人周克任說明這次的主題:「來義其實是守護大武山水資源的族群,而且又是太陽的子民,當太陽遇到水就會出現彩虹,這些彩虹以榮耀太陽神的方式送到高雄,所以我們希望以這樣設計的方式來做。」

於是,27日在高鐵左營站的彩虹市集,將以排灣族崇敬的太陽神為主題,將來義鄉的文創商品及農特產行銷出去,希望藉此提高來義鄉的能見度以及山林文化意象。有來自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萬通公益基金會、來義鄉公所及各界等的陪伴與支持,將使喜樂發發吾社區推動古文明、水圳與藝術的生態部落更穩健發展。

本土研究:跨國貿易影響農地利用方式 潛藏疾病傳播風險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恙蟎。照片提供:郭奇芊政府為了拚經濟,加入WTO,並為了減緩對稻農產生之衝擊實施休耕政策,此舉不但改變土地利用的方式,也可能增加疾病傳染的風險!最近一篇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與台灣疾病管制局合作的研究指出,由於引水灌溉的稻田不利於會傳染人類疾病的蜱和恙蟎存活,一旦休耕後,帶病的蜱和恙蟎因此呈倍數增加,疾病傳染擴散的機率也升高,印證了全球貿易與區域性疾病風險的關聯。

此文發表於9月號美國生態學會所出版的《生態學應用》(Ecological Applications)期刊上,並引起國外媒體迴響。美國生態學會專訪主要作者郭奇芊博士,相關報導轉載於9月20日科學日報

政府為了避免穀賤傷農,提供休耕補貼,鼓勵稻農休耕,約有20萬公頃水稻田因此改變樣貌。另一方面,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蟲與蜱,可能會導致恙蟲病斑疹熱等傳染病。

休耕田。照片提供:郭奇芊郭奇芊以1998~2007年恙蟲病的發病率最高的花蓮縣為研究區域,針對休耕田,並分為完全廢棄以及持續翻耕兩類進行比較。調查發現,翻耕雖不能減少囓齒類動物,但卻能抑制寄生其上的蜱與恙蟎的數量。

郭奇芊捕捉兩種田地中的囓齒動物,並檢查了牠們身上帶的蜱、恙蟎,以提供近一步檢驗,是否帶有引起疾病的立克次體細菌。他發現在完全廢棄的農田囓齒類動物身上,蜱達6倍之多,具感染性的蜱比例也高出3倍;囓齒動物身上的恙蟎也比翻耕過的田高3倍,疾病風險升高。

這可能是由於恙蟎與蜱在生活史的某些階段,需要生活在潮濕的泥土裡,而翻耕經過太陽曝曬,則會大幅降低泥土的濕度。

至於水田,則因不利於蜱和恙蟎棲息,也不易於水田裡抓得到老鼠,因此未列入比較的對象。郭奇芊解釋,種植水稻或維持水田樣貌往往都可抑制害蟲,包括蜱和恙蟎。即使是看似不可殺死的蜱,淹沒幾個星期後也會死;恙蟎也是陸棲,在有限的研究數據中仍顯示,多數恙蟎在水中一個月後會淹死。

這項研究顯示,台灣加入WTO後所造成的水稻田休耕,可能會增加民眾感染恙蟲病和斑點熱的風險,但政府獎勵翻耕以降低農業害蟲的政策,卻意外地能抑制恙蟎和蜱的生長,顯示經濟和農業政策能透過間接的方式影響民眾的健康。

維持水田  別來無恙

照片提供:郭奇芊恙蟎屬於蛛形綱的節肢動物。經由感染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蟎叮咬人類時,立克次體透過叮咬部位的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屬於法定傳染疾病。我們常說的「別來無恙」指得就是沒有感染恙蟲病平安歸來。

蜱則會傳送細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引起發燒、疼痛和類似落磯山斑疹熱的皮疹;恙蟎和蜱都不喜歡生活在水裡。

恙蟲病雖有已知治療方式,卻因症狀與感冒類似,可能因誤診導致器官衰竭致死,具有致命性;雖非一被恙蟲咬就會生病,但在預防上,和恙蟲存在的多寡脫不了干係。

因為全球貿易的關係,導致國內土地利用的政策改變,對生態造成複雜及意想不到的影響。「政府只考慮到農業害蟲,如昆蟲和囓齒類動物,卻忽略了翻耕政策對於疾病的可能影響」郭奇芊說。

長期忽視疾病與生態關聯

郭奇芊的博士論文是與疾管局合作研究恙蟲病。更早之前,郭奇芊即於福山植物園調查飛鼠,之後進行了幾年的囓齒類動物調查研究,對於囓齒類動物十分熟悉;而恙蟎和蜱主要宿主也是囓齒類動物,因此認為可以透過捕捉齧齒類動物,了解恙蟎和蜱的數量與環境因素的變化。

剛開始,他依據不同草長和草叢密度比較恙蟎和蜱的數量,發現都差不多;偶然間發現,剛翻耕過的土地恙蟎和蜱數量大量減少,而翻耕是因為休耕補助,這才讓他聯想到政策如何影響環境的改變,間接影響疾病的發生率。

這項研究雖與公共衛生議題有關,作為生態學者郭奇芊卻認為,大多數蟲媒傳播疾病和人畜共通疾病其實也都是生態問題。公共衛生學者著重於病媒、菌株的分類研究以及治療,以及預告那些地方存在風險;但對於更根本,何以環境改變使得病媒增加,這一類屬於生態學的範疇,卻乏人問津,這次研究除了說明不同環境可能帶來的疾病風險,更進一步指出經濟行為如何影響政策,而改變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政治改變疾病風險

政策影響環境改變的例子並不少,1990年蘇聯解體時,很多東歐國家獨立,合作農場沒有管理而廢棄,這時候草長出來了,老鼠也來了,而廢耕的土地仍有一些種子會長出食物來,提供足夠的食物給老鼠,也會引來人的疾病,顯示 政策、政治會影響疾病。

保持生物多樣性有助健康

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增加生物多樣性,環境越健康,人體也跟著健康。這讓民眾樂於保護當地的自然樣貌。例如,若石虎可以控制老鼠的族群數、降低疾病,大家比較有興趣,自然會關心石虎的處境,樂於保育。「民眾比較站在實用的立場,」這也是郭奇芊想做這方面研究的原因,他認為很多疾病是生態問題,取決於野生動物的數量,若能清楚這些關係,從生態面著手,疾病風險也會跟著降低。

郭奇芊從幾次實驗室玻片觀察到,恙蟎跑錯地方,寄生到鼩鼱這類動物(不是鼠類,比較接近刺蝟)身上幾乎吸不到東西,最後可能無法存活。由此可知,並非每種宿主都罪該萬死,如果可更細緻研究,了解不同型態宿主的影響,就知道該維持什麼環境。

【註釋】恙蟲是一種蟎類,所以也叫恙蟎,其一生可以分做四個時期(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其中只有幼蟲時期(chigger)會透過叼咬人,傳染恙蟲病給人。恙蟲雖為節肢動物,不過幼蟲時期是6隻腳,蛻化成若蟲和成蟲之後才會有8隻腳。

帛琉證明鯊魚活著比死掉更值錢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帛琉,鯊魚擁有一個跟法國一樣大的安全天堂!報告指出,該國自保育鯊魚、發展鯊魚生態旅遊得到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豹紋鯊的頭。帛琉6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中包含約有130種罕見的鯊魚及魟魚,包括大雙髻鯊、污斑白眼鮫及豹紋鯊在內。(照片授權:Upsilon Andromedae/cc by 2.0)

由於睿智的政策,南太平洋上的島國帛琉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獲頒享有聲望的2012年「未來政策獎」(Future Policy Award),此年度性獎項頒給執行最佳海洋政策的國家。

提供此獎項的世界未來委員會主席Alexandra Wandel表示,「帛琉在保育海洋生態系領先全球。」

Wandel在海德拉巴受訪時告訴記者,「宏都拉斯,馬爾地夫,巴哈馬,哥斯大黎加等其他國家也跟進,建立它們的鯊魚保護區或是對禁獵鯊魚。」

9月間,密克羅尼西亞聯邦4州宣布在其海域禁止商業獵捕鯊魚,並打算加入其他國家建立範圍有5百萬平方公里密克羅尼西亞區域鯊魚禁漁區。

專家們選出帛琉作為本獎項得主基於兩項理由:該國2009年的鯊魚天堂法案及2003年帛琉保護區網路法案。Wandel表示:「世界未來議會的目的在於提升模範政策意識及加速政策行動,邁向和平、永續的社會。」

全世界的鯊魚都面臨困境。牠們的數量急遽下降,約30%的鯊魚及魟魚種類瀕臨滅絕。為了因應全球性的魚翅需求,每年約有7300萬隻鯊魚被捕殺。

帛琉位於菲律賓東方800公里處,共2.2萬人口分佈在200個小島上。帛琉6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有約130種罕見的鯊魚及魟魚生存其間,包括大雙髻鯊、污斑白眼鮫及豹紋鯊在內。

2009年9月,帛琉建立了世界第一個鯊魚禁漁區,聲明所有它們的水域都是鯊魚的天堂,禁止獵殺鯊魚。

世界未來議會的海洋政策官員Anisha Grover表示,鯊魚在健康的海洋生態系(包括珊瑚礁區)中扮演重要角色。

鯊魚一直被視為維護海洋食物網的關鍵物種。牠們會吃掉生病、虛弱或瀕臨死亡的海洋生物。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如果鯊魚數量太少,珊瑚礁、潟湖及海洋的其他部分都會退化。

Grover向記者表示,帛琉的人們認知到鯊魚對他們海洋健康的重要性,而且現在他們發現他們發展鯊魚生態旅遊能賺的錢比捕獵鯊魚來得多。

近期一份澳洲做的報告顯示,如果帛琉政府獵捕100隻礁鯊一次獲益約10800美元;而相同的這100隻個體現在在海中每年創造1800萬美元的收益。報告中提道:「要死的還是活的?帛琉礁鯊作為漁獲及生態旅遊資產的相對價值。」礁鯊的壽命約為10-15年。

Grover表示:「帛琉已經證明活鯊魚比死鯊魚來的有價值的多。」

代表國際青年論壇Go4BioDiv出席海德拉巴會議的帛琉青年Heather Ketebengang承認,對帛琉這樣的小國,巡邏如此廣大的海域是個巨大的挑戰。

Ketebengang表示:「我們只有一艘巡邏艇,日本剛捐助了另一艘給我們。我們沒有資源,若有來自他國的資源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長久以來,魚翅的需求一直是個大議題。「即便在禁獵區設立前,過去我們查獲的非法漁船上都裝滿了魚翅。這些查獲的魚翅都被我們燒了,並處以罰款。」

她認為過去帛琉人並沒有意識到鯊魚對海洋食物網的重要性,他們現在有了相關認知,並希望保護鯊魚。

在2003年的保護區網路法案中,居民需負責經營管理35個當地的珊瑚礁區及潟湖。帛琉的目標是2020年前保護30%的近岸海洋環境及20%的陸域環境。目前由政府資助資金、技術及行政資源,在地社區及州以傳統方式經營這些地方

Ketebengang表示:「一開始,限制或禁止捕捉是很困難的,不過現在人們瞭解這是為了我們的未來,也是唯一保留魚類的方式;我們的政策將使我們的後代獲益,帛琉的漁業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2000年的海洋資源法案,納米比亞獲頒銀牌獎。納米比亞在1990年獨立時,連帶「繼承」過度捕撈、不受管制的漁業。漁業現今受到管控並在港口嚴密監控。

另一個銀牌獎搬給了菲律賓的圖巴塔哈群礁自然公園法案(Tubbataha Reefs Natural Park Act)。世界未來委員會的裁判總結道:圖巴塔哈群礁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點及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熱點。該法案加強政府與及非府組織經營公園的法源依據,圖巴塔哈群礁生長情況良好,特別是與鄰近點比較之下。由於該法案使得該區成為魚類的育苗場,並給予當地漁業手工品支持,在地社區成為主要的受益者。

圖巴塔哈群礁自然公園法案被譽為珊瑚礁保育的典範,鄰近的阿波島群礁已頒佈類似的法案。

世界未來委員會Pauline Tangiora委員表示:「國家政策必須考量社區的需求,並納入他們所依賴的傳統生態及自然資源相關知識。」Tangiora是紐西蘭毛利族的長者。

※ 參考資料:IPS

人間阿凡達 躍然法國大師楊亞祖貝彤攝影展

$
0
0
本報2012年10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這張照片,就像是電影阿凡達場景,而它,卻可能將要消失!」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感嘆。法國自然攝影名家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與多位名家所拍攝共40幅的照片,在中央研究院新溫室1樓展出,包括千萬隻剛孵化的小企鵝齊聚、正要展翅起飛的貓頭鷹,這些鮮明生動的圖片震撼人心。不但推廣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之美,並闡述人類活動正在對生態造成衝擊。

Photo © Colin Monteath/AGE Fotostock Forêt humide, parc national de Urewera, Nouvelle-Zélande.

Photo ©Xavier Desmier/Rapho Roquerie de manchots royaux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Géorgie du Sud, Royaume-Uni.時逢中央研究院2012年院慶,該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推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美麗的森林」攝影展,展期從10月26日至11月23日。包括了法國知名生態攝影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與多位名家所拍攝共40幅的照片,再次與台灣民眾見面。

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副處長桑恆綺驕傲推薦,國際攝影家楊亞祖貝彤不但長相帥氣,更成立了美好家園基金會(GoodPlanent Foundation),為了呼籲全球大眾關注地球生態議題,而製作了包括電影「盧貝松之搶救地球」與暢銷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等作品。因此,楊亞祖貝彤獲委任為2009「聯合國環保計劃親善大使」,他更在今年巴西Rio+20的大會上發表新片Planet Ocean,引起各方的迴響。

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李文雄表示,其麾下的珊瑚礁實驗室正好有數位法國籍研究員,而促成此展。他肯定這些攝影作品,能使民眾從中瞭解地球的美,而更加珍惜,並反思人類應該停止破壞。

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台北分部主任彭保羅,長期研究公害問題,他向與會的年輕研究員喊話,希望這些作品可以提醒青年世代,能在學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而非繼續追求造成污染的科技。彭保羅也哀傷表示,台灣近年有許多公害議題湧起,對研究者而言可說是「研究天國」,他個人便對台灣的中石化安順廠、RCA、核電、與石綿議題特別關注,他也透露,將會舉辦石綿污染的工作坊,將歐洲的經驗與台灣的學界與民間團體分享,一起努力追求更健康的環境。

中研院副院長彭旭明表示,明天27日即為中研院的院慶,除了依然有「院區開放參觀活動」,歡迎民眾來一探學院式研究的奧秘外,還規劃了超過220場精采活動,包括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劉紹臣院士將會在27日主講「臺灣氣候變遷」等,更多的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不同研究領域的活動,非常歡迎民眾的來訪。中研院院慶活動網址:http://www.sinica.edu.tw/openhouse/2012/。

Viewing all 199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