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漁署廣告全鯊利用 學者憂引發吃鯊效應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漁業署廣告。漁業署16日以「鯊魚全魚利用,創造永續雙贏」為題,買下聯合晚報半版廣告,認為在多重鯊魚養護政策下,該為守法撈捕的漁民說說話,吃鯊魚不該有罪惡感。不過學者指出,政府應正視鯊魚資源不堪消費的事實,不該鼓勵,憂心引發吃鯊效應。

漁業署公關科科長鍾國南表示,台灣在鯊魚資源養護政策都已到位,加上台灣是利用鯊魚的國家,應該為了在合法規範下捕鯊的漁民說話,鼓勵民眾消費。

幾位學者卻認為,漁業署近幾年來在政策上,有學者舉例,如飛魚卵總量管制、魩鱙魚類禁捕、鯊魚鰭不離身,看似有進步,但管理上都還不到位、無法取信。例如,每年自3月到10月禁止於距岸3浬內海域、潮間帶及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撈鰻苗。當學者提出證據指出,11月到隔年2月才是鰻苗最多,最需禁捕的季節,但漁業署卻反駁說,3月還有鰻苗,要顧及漁民權益慢慢限制。在在都顯示,政策無法達到所揭示的理想。

漁民期待拉近魚翅魚身價格

魚翅。魚翅的獲利遠大於魚身,據了解,魚翅價格每台斤較次級的約500-600元,高級的可到1200元;但魚身價格則在40元之下。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鯊魚主要是輸往中國,但因中國禁吃鯊魚,魚翅價格從每公斤1600元降到600元,影響漁民撈捕的意願。

而賣給製作鯊魚煙工廠的魚肉,每公斤現價為53元,漁民認為,在魚翅價格下降的條件下,希望魚身價格能提高到60-70元,情況就能改善。至於漁業署鼓勵吃鯊魚的廣告剛開始,還看不出影響。

鯊魚養護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避免混獲,即使有法令,但在利益當頭下,總會有人違法或過太多。「中國飲食中吃掉太多魚翅,鯊魚快被吃光了,現在該正視鯊魚過度撈捕的問題」

有政策沒對策

國內幾項鯊魚養護政策,在國際間頗受肯定。鍾國南說明,國際漁業組織禁捕以及管制魚種的法令,立即轉化為國內法,要求漁民遵守;禁止割鰭棄身是具前瞻性的法令;管制魚翅進口更阻斷了轉口貿易最大國家香港、新加坡的魚翅貿易。漁業署認為,在這些措施下,已能確保國內流通的魚翅,都是來自合法捕捉。

漁業署不諱言,執行鰭不離身政策,招惹許多阻力。林漢丑也說,大多數漁民都反對鰭不離身,因為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船艙嚴重不足;不但減少2成船艙運用空間,對於專捕鯊魚的漁船,每船次約減少20萬元可能收入。

面對來自漁民的壓力,漁業署出面宣廣,讓「台灣消費者吃魚翅沒有罪惡感」,安心吃鯊魚。只是法令看似堅若磐石,但是實際執法成效如何?有學者舉例,最近還在海產店菜單看見豆腐鯊(註),老闆信誓旦旦說真的是豆腐鯊,也有幾桌點這道菜。店家依然以豆腐鯊為號召吸引消費者,消費者不了解吃豆腐鯊的影響,「顯示教育宣導做不好」

落實鯊魚撈捕管理前不該鼓勵消費

「拿納稅人的錢打廣告,就應該顧及資源永續。」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發表聲明反對漁業署以廣告鼓勵消費鯊魚,認為在落實「鯊魚撈捕管理」前,不應該鼓勵消費。

聲明中指出,打廣告就是鼓勵多多消費,鯊魚是海洋生態系的頂端掠食者,不該鼓勵消費。在沒有清楚、可信、持續5年以上的鯊魚漁撈登記,基於保護生態最重要的「預警原則」,都不該宣稱「鯊魚資源充裕」。

至於漁業署認為鯊魚資源利用牽動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綿延永續,學者反駁,文化是流動的,現況就是鯊魚資源瀕臨滅絕,文化就該改變。海龍王愛地球協會也認為,百千年前的撈捕力道與海洋環境都無法與21世紀相提並論,思維與作法應與時俱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受海洋污染影響,類似鯊魚這類食物來源廣泛的海洋頂端掠食者,加上生長週期緩慢,往往有重金屬殘存的疑慮,食安風險不可忽略。

註:所幸經研究室檢驗DNA,顯示並非豆腐鯊。


不再砍頭! 北市3月內修訂「行道樹修剪規範」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繼台中市於5月推出修剪樹木監看機制、新北市日前宣布「啄木鳥護樹計畫」,將在明年初開始推動樹木修剪技術認證制度,台北市政府也透露,在3個月內完成「樹木修剪規範」修訂草案。除了老樹受「樹保條例」保護外,市區內的路樹、行道樹,也可望得到更友善的對待。

取自公視我們的島「委屈了,行道樹」

因為不當與過度的修剪,都市中的樹木不時因為遭到「砍頭」、「截肢」成了「電線竿」 一般,不但難看,更可能讓棲身其中的鳥類無家可歸,甚至幼雛慘遭摔死,樹木因此死亡的案例也不少。以台北市為例,2007年至今,至少有上千株樹木因因修剪移植死亡。

市議員李慶鋒19日上午舉辦公聽會,邀請民間團體與工務局、公園處、民政局、教育局等局處,對都市內的樹木修剪維護進行討論,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副處長黃淑如在其間表示,已經著手進行「台北市行道樹修剪作業規範」的修訂與更新,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草案,更期待除了公園處所負責的行道樹與公園內的樹木可適用外,校園內、社區內1公頃以下的小公園也能同步受規範。

目前全台各地對樹木的關心程度倍增,若發生不當修剪,愛樹民眾多有所反應,也使得各地政府開始重視,亦紛紛推出教育訓練、規範以彌除爭議。

李慶鋒李慶鋒統計,北市2007年至今全市因移植而修剪的樹木共8635棵,其中至少有1017棵確定死亡。因此他召開公聽會,希望民間團體的意見能促成北市府盡速找出樹木生長性、美觀性的平衡點。

目前北市的「樹木修剪規範」於2000年訂定,黃淑如坦言,放到目前來看,的確有些部分已經過時,因此公園處已經著手進行修訂,預計3個月內提出草案。

台灣護樹聯盟張美惠表示,目前都市內的樹木遭到修剪,大多是基於:擋住路燈、招牌、長得太高看起來就危險、有筆經費要消耗而進行修剪,但卻又因為想要省錢,而採一次修去太多的狀況。因此她認為,由專家訂出妥善的規範、落實監看機制與對包商及監看人員採取明確的罰則,此3點最為重要。

教育訓練、規範、監看、檢討合約 嚴格要求施工品質

張美惠已向台中市府爭取到的「監看機制」為例,只要公共工程涉及修剪樹木,都有樹保權責機關專人現場監看;黃淑如則回應,台北市的公園與行道樹若是公園處負責的,目前已有請專業人員監看的作法,因此爭議較小,但尚未推及校園或社區內的小型公園,也因此日前「永康公園」的不當修剪才引起軒然大波。

護樹團體建議,也應該對修剪維護路樹的包商素質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持續的進行課程外,更應該將發包的規則修改,不再以低價發包,而應該改為資格標,以合理的價格換得品質,並建立優良廠商名單,而若廠商發生疏失將遭到除名等。

「一次砍並不會比較省!」長期參與樹木維護的景觀工程同業公會會長謝鴻銘證實,他舉出若對樹木進行斷頭的修剪,只會讓樹木長出更多的不定芽,讓樹木生長的走勢更加難以控制,反而會有更多問題。因此他認為規範的制訂與認證最為重要。

民眾環境教育不能等 「樹公民」概念拉近樹人關係

會中亦討論到,對里長與民眾的教育也應當重視。李慶鋒便表示,在實際的狀況中,的確也有不少要求修樹的民眾同樣出於熱心,不斷向里長、市議員施加壓力者大有人在,且在得不到滿意解答的狀況下便私自動手,反而傷害樹木。

例如有曾有民眾自行將樹木作斷頭式的修剪,理由是因為該樹長滿了紅椿象,讓他感到相當「噁心」。但事實上,除了紅椿象為生態的一環外,一棵樹木會患蟲害,也是該樹健康出了問題的警訊,若民眾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才能對樹木更加友善。

華光護樹志工張伊貝以台南社大為例,其所提出的「樹公民」概念,讓民眾與樹木能有交流與瞭解,進而愛護,台南孔廟的樹木,便由周邊的忠義國小師生照料,學童每天前去關心老樹的氣孔、進行紀錄,除了是最好的環境教育,也能第一掌握樹木健康狀況。

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也表示,公民素質的提升不只在校園內,成人的學習更加重要,這也是社區大學能做到的部分。鄭秀娟也建議,在目前以原生種取代速生外來種的風氣當中,若能更進一步營造複層、多樣生態,與果樹、香草、蔬菜組合而成的可食用地景,對民眾的環境教育應該更有幫助。

鯊身的兩難

$
0
0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漁民正在將捕獲的魚翅裝籃。(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漁業署鰭不離身政策上路,讓國際肯定台灣保育的進步。不過,除了非得到岸處理魚獲的沿近海漁船得以執行外,對於觀察員短缺到只有30%的遠洋漁業,根本管不到。鰭綁身讓漁民懊惱,一船次下來,減少達10萬以上收入,漁民不滿的情緒蠢蠢欲動。

漁業署為了解決這個困境,不惜砸廣告,鼓勵鯊魚全身利用,立意原本良善。只是現在真的到了可以放心吃鯊魚的時候嗎?

漁業署鯊魚養護看似固若金湯,卻有媒體報導指出,迪化街的魚翅乾貨,從上游產商消費者不拿證明,也不要求看證明,進口魚翅仍難證明非來自非法漁船;雖將國際漁業組織禁捕或限制撈捕的鯊魚種,立即轉化為國內法,但魚法上就是無法突破,混獲將鯊魚無差別撈上岸,誤捕也只能丟回海裡,是生是死沒關係,只要漁船入港不被查出違法即可。

目前漁業年報鯊魚的種類只有5種,但民間調查流通在市場與餐桌的種類有20種之多,顯示漁業年報根本無法提供鯊魚管理養護的參考。台灣是重要的捕鯊國,漁業署明明可以積極管理,提供國際漁業組織參考數據以及建立,卻只是尾隨會議腳步,無視於民間科學研究,對於已經被IUCN列入紅皮書的鯊種,吃進肚子也沒在怕。

我們不會鼓勵民眾吃野生動物,卻不斷鼓勵民眾吃海裡的野生動物。

為了讓民眾吃鯊魚,漁業署穿起圍裙變身鯊魚料理達人,再三強調,吃魚翅是中國特有飲食文化、台灣是利用鯊魚的國家。只是漁業署的角色,並不是要民眾吃鯊魚,而是該保護海洋漁業資源,讓漁民有魚捕、民眾有魚吃,而不是不顧現況成了鯊魚的推銷員。

魚翅沒有味道也沒有不可替代的營養,鯊魚肉阿摩尼亞的味道重,只能做成鯊魚煙,或用重薑重蒜壓過氣味,又有重金屬污染的疑慮,換句話說,既不好吃,又不是非吃不可。當鯊魚族群數接近耗竭,我們真的非吃鯊魚不可嗎?

危機就是轉機──興隆毛巾工廠成功轉型觀光與文創

$
0
0
作者:黃淑玲

造型毛巾,黃淑玲攝。

你是否收過這樣讓人眼睛一亮的蛋糕,拆了後又是實用毛巾的文創禮品?這是來自毛巾故鄉──雲林虎尾成立將近30個年頭的「興隆毛巾工廠」。

消逝的榮光

毛巾怎麼做,毛巾工廠解說牌,黃淑玲攝。「興隆毛巾工廠」經歷過60-70年代,臺灣紡織及毛巾興盛時期,據說極盛時期,街上滿滿是織布機的聲音!到了2002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自由貿易組織,大陸毛巾大量傾銷到台灣來,面臨巨大的衝擊!

雖然大陸所製造的毛巾品質參差不齊,甚至黑心產品參雜於其中,但因為其低廉的價格正鯨吞蠶食著台灣毛巾業者的生存空間,因此「興隆毛巾工廠」開始思考轉型為「興隆毛巾觀光工廠」。

危機就是轉機!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Q版公仔...很難想像都是毛巾!黃淑玲攝

轉型後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成功將毛巾從實用轉型為文創商品,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蛋糕毛巾、花卉毛巾花束、還有公仔毛巾…,極受消費者的喜愛。

更將廠房開放,種植美國棉花、庭園造景、設置許多木椅,讓廠房內增添幾許鄉村悠閒風格,將廠房開窗,公開製作流程,寓教於樂。這裡已脫離只賣一般的「毛巾」的製造業,更提升為「觀光導向」+「文化創意」的服務業。

聖誕佳節將近,商品展售區禮兩層樓高的聖誕樹,選擇讓人眼睛一亮的禮物,拆了後又是實用的毛巾,這將是一個好選擇!

毛巾耶誕樹,黃淑玲攝。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濕地食堂】生機野蓮──原味的眷戀

$
0
0
作者:黃宇嫺;攝影:曾昭銘

※編按:溼地絕非荒地,而是具有高度的生態服務價值。環資副刊推出【溼地食堂】,是希望能透過日常飲食發現溼地對人們的重要性,並進而加以重視,絕非鼓勵大家到溼地任意採集野生動植物,請讀者諸君在了解後,更能尊重在地明智利用的傳統智慧喔。

時序進入夏至,驅車順著東西向快速道路溜下後,越過一區又一區復刻式的文旦柚子園,來到阿銘與眾不同的野蓮池。眼前這看似不起眼的埤塘,蜻蜓、蝴蝶漫天飛舞,小雨蛙猖狂的開嗓高鳴,還有黑眶蟾蜍蝌蚪、吉利慈鯛閒游。這裡不像是蓮池,更像是座生態魚池,邁過小葉厚殼樹苗幼嫩的綠籬,就在水社柳池畔,近觀野蓮,麻豆加輦邦,天微涼。 

野蓮池畔,彩蝶輕舞飛揚。圖片來源:曾昭銘野蓮池活躍的生態,說明了阿銘對環境的理念。圖片來源:曾昭銘

無農藥,零肥料野蓮栽培

2006年,原是南科客服工程師的曾昭銘,放棄了高薪工作,回到故鄉,承繼了爺爺留給他的農田,開啟了種植有機野蓮之路。曾是種稻高手的爺爺,因長期噴灑農藥而罹患肝癌,讓他深刻體認到農藥的危害,決心以最自然原始的方式來種植。

野蓮,學名為龍骨瓣莕菜。對栽種野蓮的客家農民來說,保持蓮池的乾淨整潔是一種信仰,也是既定的種植行程,因此阿銘這座落葉、魚、圓田螺皆進駐的蓮池,也莫怪當初不被大家看好,而他,卻讓美濃在地的特有味道,在麻豆悠然飄香。清晨時分,他便在野蓮旁撐大雙眼,仔仔細細地觀察著水螟蛾的一舉一動,看著牠一口一口、緩慢地蠶食鯨吞掉他珍愛的野蓮葉。夜晚時,他就來到水圳邊,頭上戴著探照燈,拿著小撈網在圳溝中打撈大肚魚,再放回野蓮池中,訓練飢餓的牠吃水螟蛾。有時在冰凍的池裡,翻攪著底土徒手抓福壽螺,有時又拿著長長的釣竿,像個雕像似的,直挺挺的佇立在池中央釣泰國線鱧……他的種種行為,是那麼的令人摸不著頭緒。但也正因他如此異於常人,才會做這麼特別的事,珍惜疼愛萬物的生命,絕不噴灑一滴農藥種植野蓮,來自於他堅定的信念。

在阿銘的細心調教下,烏鰡獨愛福壽螺解饞,錦鯉則以覓食野草、藻類養生,當牠們將所吃的樹葉與有機質消化分解後產生的排泄物,最終仍是回歸至底土層,水域循環即會相當的健康、穩定。看到這各式各樣的天然生態,不需看驗證證明書,就足以說明,這片野蓮池,既沒有施用化學藥劑,又可避免如慣行農法因施用肥料的肥力控制不當,所造成的過肥問題。

當雨季來臨時,一場專屬於野蓮的華麗冒險就此展開。原住民房客蝌蚪,成群結隊的在其假長莖與細沙之間樂活奔竄,瀕臨絕種的台灣萍蓬草美麗的黃色小花和野蓮雅緻的白色小花輪流妝點著池子,與河蚌共生的池魚,則利用長孔管將卵蛋延伸至外腮旁度過缺水期,當五顏六色的小魚孵出來時,便親吻著野蓮柔軟的身軀做天然按摩,幫忙去掉莖上的細藻角質層,還有河蚌負責過濾水中雜質。這就是阿銘利用「純天然的生態防治法」營造出來的理想國。

自產自銷,粉絲團經營忠實顧客

早期阿銘曾因投入無農藥野蓮栽培這難題,導致自己的生活經濟拮据。他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還是要忍耐。土地是爺爺留給我的,我不能把它放棄,如果放棄了,我反而變成沒有在尊重土地,因為土地對一個農民來說是最重要的。」他樂天知命的精神與敬天愛土的感恩,和對於自己農事工作的執著用心,著實令人感動。

大約3年前起,阿銘的經營型態已有所改變,他的野蓮是採真正的產地直銷,而非透過市面上一般流通管道銷售,經由他每日用心經營的部落格,客人用e-mail和電話訂購,並擁有「買買氏粉絲團」這群忠實顧客。他堅持客人下訂後才採收,只為保有野蓮最清脆的口感、營養與記憶中的味道,再經過二次謹慎到幾近龜毛程度的沖洗、包裝後,他才能安心的利用宅配將貨送達客人手中。「我寧可拖時間,也要把野蓮的品質顧好,一切就交給客人去咀嚼、感受,這就是所謂的認同感吧!」

如今,他不僅是買買氏粉絲團的名人,也是美濃當地種植野蓮的農民爭相取經拜訪的教主。而他的野蓮也從早期乏人問津的滯銷狀態,演變成如今擁有「非食不可」的固定客源,收入應該穩定成長,但奢華這詞彙似乎跟阿銘搭不上邊,他依舊維持一貫古樸的隨性作風,全心專注於自己對工作的認份。

加輦是西拉雅族的保護神,邦為邦土,空一格是對神的敬意。 「加輦 邦」品牌顯示阿銘是平埔西拉雅族後裔,也訴說著老祖宗對環境最謙卑的生產方式。圖片來源:曾昭銘

結合沼澤生態復育,注入新思維

由於臺灣農業人口老化,根深蒂固的農業經營觀遲遲無法革新,阿銘認為只要有新思維的注入,臺灣農業就能化危機為轉機,即使有機栽培的農作物既費時又費力,但他深信這是臺灣農業的曙光。

他田裡的土壤和水質送農改場檢驗後,轉型期認證是通過的,但就現行制度,真正的有機栽培是連空氣都得是有機,在他身處生態孤島的蓮池,只能算生態農法種植。自詡為有機種植,全憑藉著良心保證及身為農夫的最後一份尊嚴與責任,更重要的是,心態也要有機,才能正確掌握自然能量的衰退。

堅持與自然永續共生的阿銘,他的栽種水源來自潔淨無福壽螺的地下水,也就是所謂的地下逕流,是經蒸發後又降雨落回土層的循環水。池裡面的動、植物就吸收這些可不斷重複利用的水份,進一步來為環境涵養水源並形成共生,因此土壤的肥力會一直維持在平均值。

在這塊儼然已演變成沼澤濕地的野蓮池內,孕育出極為豐富多樣的生態物種,除了具有復育的責任外,連附近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系的老師都到此觀摩,也成為學生上課時最生動的活教材。

曾昭銘說:有機種植是農夫的最後一份尊嚴與責任。(梁耀文攝影)

站上講台,傳達生態理念與知識

「我只是真理大學R棟6樓實驗室的兼任助理,就這樣而已啦!」但也因他豐富的實務經驗,進一步連社區都會邀請阿銘過去講解如蜻蜓、魚類或自然觀察方面的解說課程,擔任講師,教授生態方面的相關內容。他將悉心照料蓮池的經驗與過程,藉由講課再次將他的理念、知識宣揚擴散,等於是間接將生態的訊息傳達給世人。「那種效果,反而比再去鼓勵年輕人回鄉種田還要好。」

問他覺得現在的自己幸福嗎?阿銘老師說:「幸不幸福是一回事,但跟原本那些事至少已區隔出來,反正我們已經做到那個點,這樣就好,畢竟那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的確,我們現在比前幾個世代更富裕,有更多的食物、衣服、車子和假期、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以及更健康的身體,但是雖然收入增加了兩倍以上,西方人卻沒有比50年前更快樂。

在推展生態種植的路程上,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們需要更多像阿銘一樣的有心人。而支持他的理念及產品,令人感到安心踏實,畢竟這環境,是需要我們大家一同守護,形塑一股安定的力量,讓人類、農村、自然,永續生存於地球之中。

※ 本文轉載自台灣濕地網

喜願大豆香 帶來希望與感動

$
0
0
作者:黃文欣(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

喜願大豆香,圖片來源:黃文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舉辦的「咱糧學堂」計畫。這個計畫讓我有機會向學校申請一塊田地來種小麥、蕎麥與大豆,也讓支持本土作物的我,有機會帶著全班25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從整地開始,得以看著一顆小種子,如何能長成一株挺立的植物!

可愛大豆早安

一大清早到校,剛走到教室走廊,我就會和幾個早來的孩子,蹲下來仔細看看盆栽中的黃豆與黑豆。每個小孩都有一盆大豆,貼上他們自己設計的標籤,標明了播種日期種類、和姓名。

我們會摸摸每棵大豆的直挺的莖幹,也問候綠黃綠黃的嫩葉,輕聲細語,好像深怕太大聲會擾亂了他們!「老師!我的黑豆為什麼骨折了,怎麼辦呢?」孩子納悶的問我。「老師!為什麼我的豆子特別矮小呢?別人的都這麼高?」我淡淡的微笑給她一點信心。「老師!有紫色的小花開了喔!你看,好多喔!」太棒了,給了上學的孩子一股生命力。

生命,是一種充滿希望的美好,而我們又何其幸運能體會它。望著孩子驚奇的表情,望著一株株昂然挺立的黑豆與黃豆,我每天都想像著這些豆子長大後的模樣。水給得夠嗎?陽光充足嗎?要不要施點肥料?再長高一點,可能要用支架了,……這些豆子儼然已經成為我每天照顧中的小孩了!

從無基改種子開始

從10月8號種下,到現在已有2個月了,當初一開始,我們就用一半泥土和一半培養土混合。一個直徑約20公分的盆栽約放5顆種子,插入土中約一指深,隔了一個週休假日來校,很快的小苗就長出來了。

全教總與喜願合作的此計畫,黑豆種子選用台南3號,黃豆種子選用花蓮1號,渾圓飽滿又非基改的希望種子,有如食物最原始的本色,最在地的樸質。台灣進口黃豆九成以上是基改,從豆漿到各式各樣的點心,要吃到非基改的,實在已經很困難了!這也是我給孩子的食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與土地的親密對話

除了觀察,我也設計了簡單的教案以及教學活動。例如:我先將要觀察的重點寫在學習單上,讓大家討論發表之後,就讓孩子用文字寫下來以練習表達。其中最精采的就是「我發現…..」的接寫句子。「我發現靠近泥土的莖顏色較暗紅,越接近葉子就是綠色,莖的顏色不一樣呢!」「我發現黑豆是對生,且葉子3片」「我發現黃豆的莖會纏繞在一起,好有趣」「我發現莖上有許多細細的毛,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喔!」。

這些寶貴的發現,都是孩子的親身體驗,也是我們期望過校園實作和將來的農地見學能帶來的具體概念。讓土地與孩子的學習產生連結,繼而能發展出情感、豐富文化內涵,那便是教育最有價值的一面了。

生命喜願

每天,我都會叮嚀大家要澆水,孩子就用小小的漱口杯一滴一滴的慢慢澆。也慢慢的觀賞自己心愛的豆子。有說有笑的鬧成一團,拔拔小雜草,摸摸在陽光下的清脆綠葉,移動一下盆栽的位置,想強一個日照充足的地點落腳!這畫面,總讓我很感動,孩子的生命與大豆的生命,似乎已交融在一起,同樣充滿光亮與希望,在每一個清晨!

原來,一棵植物有著這麼大的魔力!喜願大豆,大豆給了我們無比的喜願!

幸福 紫日灰蝶

$
0
0
文字:陳秀竹;攝影:孫金星

紫日灰蝶-紅邊黃小灰蝶,攝影:孫金星

用嘴
將色彩蠶食
讓顏色摻著鱗粉
彩繪
一朵會飛的雲彩
在天空尋找
喜從天降的
幸福

紅色美麗
黑色大氣
黃色漾著浪漫
好時尚
蝶舞粉飛
高唱
風中傳奇

眼眸
總傳遞不變的深情
展翅
為的是尋覓
流轉的傳說

幸福
像一只飄渺
風箏
一定要緊緊的抓在手中

美政府找到證據 墨灣漏油事件是海豚死因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政府科學家首次發現墨西哥灣有毒物質暴露的直接證據。該研究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主持,首次發現英國石油(BP)漏油事件和墨西哥灣海豚死亡之間有直接相關的證據。

在墨西哥灣BP漏油的附近海域發現條紋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a)。(來源:NOAA)

NOAA的科學家表示,在BP漏油事件污染區域,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里亞灣的海豚(雖然數量很少)身上,觀察到石油暴露造成的病症,例如肺部疾病、內分泌異常等健康問題。

「巴拉塔里亞灣海豚出現許多石油烴暴露和中毒的症狀,這些症狀平常相當少見。」科學家說。研究者發現,其中有半數海豚預後(prognosis)有待觀察,而有17%的海豚則是將死於疾病。

2010年四月發生BP公司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爆炸事件,造成11位工人死亡,數百萬桶原油流進墨西哥灣,巴拉塔里亞灣是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11年,也就是漏油事件發生一年後,科學家以捕捉、檢查並放回的方式觀察了約30隻巴拉塔里亞灣瓶鼻海豚。

政府科學家和保育團體十分關注大量漏油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海洋保育組織Oceana的資深行動總監Jacqueline Savitz說,「漏油事件後,我看到海豚在浮油中浮浮沈沈,呼吸海面充滿碳氫化合物的空氣,我自己都聞得到。海豚也可能透過其他途徑接觸石油,如吞下海水和透過食物。」

BP公司發言人Jason Ryan則回應,研究中發現的症狀也曾在接觸其他污染物的野生海豚身上觀察到,墨西哥灣過去幾年也出現過一些死因不明的海豚。

【參考資料】


永續治水,永續工程?

$
0
0
採訪:張岱屏;攝影:陳忠峰、劉啟稜、葉鎮中;剪輯:陳忠峰

今年8月底,輕度颱風康芮外圍環流,帶著豐沛水氣,掃過台灣西部,台中以南各縣市,都傳出淹水災情。為了讓八年前通過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可以繼續未完成的整治,行政院很快地在11月,提出「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要編列「六年六百億」特別預算治水,即將通過立法院審查,引爆環保團體的擔憂...

根據國科會歷年統計,全台灣易淹水地區約1150平方公里。為解決水患,民國94年,立法院以特別預算方式,一次編列八年1160億的治水預算,由中央出錢協助地方政府,整治縣管河川及排水系統。八年的治水計畫即將在今年到期,成效究竟如何?

水利署指出,經過八年治水,淹水面積已經減少,現在會淹水的,都是還沒整治的地區,但是在地環保團體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指出,河川整治的結果,其實是把淹水地區轉移。

雲林環保人士廖冠貿指出,雲林虎尾、土庫市區,今年淹水嚴重,一方面是因為上游溪流整治,河道被限縮,水流快速往虎尾溪匯流;另一方面,河川地長久被佔耕,河床淤積也是一大原因。

區域排水不良也是市區淹水的原因。以雲林縣斗六市這條農田水利會管轄的排水溝為例,短短一公里的河道,一下寬一下窄,完全沒有整體考量。廖冠貿感嘆,這條排水溝其實就是台灣治水的縮影。雖然中央一再宣稱總合治水,是以流域治理的方式做整體規劃,實際執行的結果,卻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治水不當反而造災,台中環保人士張豐年醫師指出,以台中中興大排為例,堤防加高之後,內水無法排出,今年蘇力颱風造成市區淹水不退,最後只好把堤防打破,讓內水排到河川,才解決問題。

當然不可否認,治水在許多地區也的確發揮成效,除了傳統的築堤圍堵之外,南部地區也規劃了許多滯洪池。以高雄市寶業里的滯洪池來說,的確解決鳳山地區常年的淹水問題。高雄市寶業里滯洪池屬於公園用地,平常供居民休閒運動,汛期則發揮吸水功能。

但是位於非都市區的滯洪池,大部分都是農田或台糖土地,土地徵收經費非常可觀。根據水利署資料,這幾年為了做滯洪池,向農田水利會與台糖徵收土地的經費,高達58億。高雄綠色協會魯台營指出,如果目前高雄市所規劃的滯洪池,全部都做的話,光是土地徵收就要384億,如果能改由向農民承租的方式,可以省下大筆經費,也能保留農地農用的功能。

溪流整治也影響河川生態。雲林環球科技大學旁邊的野溪:崙仔溪,曾經是保育類諸羅樹蛙的棲息地,整治之後樹蛙卻消失無蹤。環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主任張子見曾經建議,與其整治野溪,不如把學校操場挖深作為滯洪池,不但節省經費,水還可以自然滲透補助地下水,可惜建議並沒有被採納。他認為,雲嘉地區滯洪池大多在下游,中游明顯缺乏滯洪空間。

水患治理最根本的癥結,在國土規劃,易淹水地區應該因應環境,發展適合的產業,但有些工業區卻設置在易淹水環境。以彰化二林的中科四期為例,為了解決淹水問題,政府在工業區周圍規劃了五個滯洪池,但目前中科四期只有一家廠商進駐。環保團體也質疑,政府一方面修法放寬上游集水區的開發,另一方面又編預算在下游治水,如果繼續下去,台灣恐怕面臨永續治水、永續淹水的循環。

「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已經送進立法院審議,環保團體質疑,過去的治水成效都還沒檢討,未來的治水計畫也還沒出爐,預算就要先過,未來如何監督?

不論是政府官員、民間團體,都同意靠工程手段無法解決問題,水患治理應該從土地的使用管制著手,如果制度不改變,淹水永遠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系教授廖本全指出,總合治水應該讓居民與民間團體在規劃初期,就能參與決策,共同描繪水患治理的圖像,才能在未來共同分擔水患的風險。

11月27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有立委質疑,治水是經常性工作,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規避舉債上限,是否適當?另外「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即將進入二讀,民進黨提案加碼到八百億,也有國民黨立委提案加碼到一千億。

六年六百億,最後會加碼到多少?這些從你我口袋,甚至向後代子孫借來的錢,該怎麼花?是否付諸流水?需要全民張大眼睛,共同監督。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台灣生態電影、野生動物保定技術 今起線上看!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台北訊,鄒敏惠報導

農委會林務局主辦「有影秀台灣──2013生態電影節」的9部首映生態電影,已可在「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網站上看到囉!即日起全台民眾都可以透過線上影音,欣賞台灣的生態之美。

瀕危的台灣黑熊。(黃美秀提供)

與往年不同的是,「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今年新增32部影片,除了2013生態電影節的9部首映片之外,還有台灣野生動物醫事技術影片8部,並增設動物醫事技術影片專區,收錄台灣野生動物的保定麻醉等影片。影片由農委會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可線上申請(須有獸醫資格者)觀看,歡迎專業人士多加利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張景雲表示,網站另最新設有「自然攝影筆記」系列專欄告訴大家如何觀察記錄大自然的各種生物,鼓勵大眾親近自然的同時,將對生物的影響減至最低,這就是「生態攝影」與「生物攝影」不同之處。

此外,由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的第7屆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教案徵選活動在上月圓滿結束,8部自然影像及5件影片教案設計的優異作品,也均可在自然之窗網站上看到屆徵選以「自然密語」為主題,希望透過觀察與記錄,讓觀眾到大自然的低語,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並讓生態影像發揮更大的環境教育價值。

里山。美濃

$
0
0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陳志昌、張光宗;剪輯:張光宗

依山的美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有辛勤的農耕生活。當時代轉變,美濃也在變,開發的浪潮,改變地區面貌。一群人懷抱夢想,嘗試為美濃找尋新方向,開創屬於美濃的里山夢...

一場美濃青年力的工作坊中,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慧,分享前往日本參訪里山的心得。她原本在城市工作,十多年前回到故鄉,投入社區工作,讓她回鄉留下來的動力,是美濃的自然美好。

美濃自然生態豐富,黃蝶翠谷、雙溪母樹林都是知名景點,但是在一些淺山地區,因為居民廢耕,生態也漸漸恢復。猛禽過境的季節,劉孝伸老師邀集同伴,一同上山觀察鷹況。

在地青年羅元鴻也開始進行生態調查,調查越多,發現的生態越多,看見的破壞也越多。捕獸夾的使用,代表山區狩獵的問題,羅元鴻將它們拆除,並且裝置紅外線照相機。他發現了許多小型哺乳類生物,夜間的山野,像個熱鬧的自然樂園。

豐富的生態,讓邱靜慧更確信美濃推動里山保護的重要,希望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但是,山區開發依然進行中,部分山坡地遭到開墾,一些野溪也在進行整治,邱靜慧和伙伴常常得前往關心,了解開發理由。

面對開發壓力,旗美社大執行長張正揚表示,美濃歷經反水庫運動,現今已走入一個新局面,面對新的開發問題,必須思考新的做法,才能守護美濃故鄉。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推動,成為影響美濃未來的大事。高雄市政府向營建署送出可行性評估後,就在社區進行一連串溝通說明會。計畫中,將四千公頃土地,分區劃設自然保育、特殊景觀等五種不同等級區域,並且規劃相關區域的保護措施。

但是計畫的推動,並不順遂,反對原因包括,國家自然公園能不能阻擋水庫的開發,以及國家自然公園會不會掀起土地炒作,加上許多地主根本不想被劃入管制。

移居美濃山中務農的阿善哥,提出一個核心觀點,如何在國家自然公園範疇下,創造一個農民與自然共生的環境。美濃愛鄉協進會、旗美社大等團體,負責居中協調,理解其他團體與居民的憂慮,思考先建立里山據點,營造兼顧生產與生態的里山生活面貌。

阿善哥在金面山下有座農場,土地是崩塌地形,他嘗試用自然的方式,重新讓草長回土地。一座小小的畜牧場,阿善哥養羊、養雞,未來還要養牛,構思一個生態循環型牧場,能夠自給自足,無需飼料,也能照顧環境。同時,他將時程、收益,完全數據化,希望建立一個模式,提供給其他里山農民參考使用。

羅元鴻也是從城市返鄉,回來幫忙務農,也協助做調查。在漸漸學會農業技術後,他找了農地,開始無化肥、農藥的生態種植,種出美味的白玉蘿蔔。蘿蔔收成,夫妻倆忙著製作醃蘿蔔,再現冬日醃製的美味。山居生活,讓原本忙碌的夫妻,開始享受一切依時的農家生活。

生態田的自然力,作物自行生長,讓羅元鴻有更多時間,從事創作。工作間滿是他的稻草人作品。他費時創作客家八音的稻草人偶,將稻草人載往田區布置,進行導覽解說。羅元鴻說,他的田區,有山豬會來,是個很自然的地方,這是他心目中的里山生活。

在山村體現里山生活之外,下一代的觀念教育也持續推動,黃蝶祭更是教導故鄉青少年認識故鄉的重點,許多美濃子弟,都會前來參加。

在台灣,里山行動在許多聚落展開,多數以小聚落、水梯田產業進行。像美濃這樣,以區為單位,牽涉複雜產業、人事,開創屬於美濃的里山模式,其實更具指標意義。

在美濃,里山行動正在進行,有著共同願景的民間團體,攜手並進,不只修正政府對於自然區域治理的傳統思維,也能創造美濃愛鄉愛土的里山傳統。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走出核電爭議迷霧 綠盟推出「綠色經濟」報告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如果廢核會缺電嗎?」、「電價調漲會不會影響產業競爭力、抑制GDP?」然而,核電是否等同於發展,GDP真的會帶來幸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22日發表《從核電爭議中撥雲見日──綠色經濟報告》,以聯合國綠色經濟思潮來駁斥當局的「經濟恐嚇術」,並提出「超越GDP」的政策討論。

這是繼今年3月《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後,綠盟再推出第二份報告,以「綠色經濟」作為主軸,希望能夠由廢核的角度出發,把綠色經濟概念下的能源政策、結構性政策節能談得更完整、清楚,進一步破除長久以來社會對「成長」的迷思。

「停建核四 → 缺電 → 漲電價 → 產業競爭力下降 → GDP下降 → 失業...,如果你接受了當局這樣假設的路徑,那最後也只好接受他的結果。」報告主筆之一、綠盟理事趙家緯指出,與其面對官方不斷丟出的問題,將視野侷限在他們所劃設出的範圍裡,更大的問題應該是:理想的經濟運行方向為何?

核電其實是目前所有經濟問題的表徵,因此此份報告分為三部分,分別為:

  • 核電排擠綠色經濟;
  • 邁向綠色成長的核心策略;
  • 超越GDP:電力需求成長是為了誰?

廢核  對GDP影響不及消費券

在核電排擠綠色經濟一章中,再次戳破官方經濟恐嚇術。趙家緯表示,在今年三月,綠盟喊出「用電零成長」,但當局以低估核電成本、高估用電需求、誇大電價與產業競爭力的關連性等,做出會導致更多人失業的推論。但趙家緯指出,在全球的製造業競爭力指數中,研發科技、勞工品質、基礎建設與政策穩定度等因子,都比能源價格具影響力。

「創作一個可增進人類福祉與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與生態匱乏的經濟體。」這是聯合國正式提出2009年的綠色經濟概念。

趙家緯指出,以污染換取經濟發展的「褐色經濟」,已獲證實其所得根本抵不過另外付出的環境外部成本。以經建會的報告來分析,若台灣於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對當年的GDP的影響也不過是0.58%,尚不及發放一次消費卷的0.64%。但若及早開始準備相關替代方案如能源稅、能源效率、產業結構轉型等,不但非核,同時還能減碳,甚至降低全民健康風險。

政策節能  比個人節能更重要

「不只是找出替代能源,更該找出替代方案、替代政策。」綠盟理事房思宏在「邁向綠色成長的核心策略」一章中提出,與其要求國民以個人道德節能,政策節能才更有意義。

房思宏呼籲破除「集中式能源」的能源思維,將電力集中在大電廠其實更無益於能源安全,對無法從其他國家進口電力的台灣而言,其實更適合「分散式能源」。而再生能源的精髓便是因地制宜、分散利用,根據各地不同的環境而多元化的開發使用。

因此房思宏提出應該儘速發展佈建智慧電網,以達到提升再生能源比例、確保穩定供電、帶動低碳產業、促成節能減碳等功效。房思宏強調,不論有沒有核四,「這些是本來就該做的!」

GDP成長真相:餅變大  勞工分享有限

「核四爭議不只是核四存廢與否的問題,而是對發展模式的想像。」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提出,從歷年統計來看,的確GDP與用電需求為正相關,但他也指出,若如經建會所預估,2020年的GDP將成長3.5%時,同時電力需求也要再提高22%,那麼等於核一二三都不延役,核四也續建外,還得再蓋三座核電廠,在台灣不可能再增加任何火力、核能發電廠的真實狀況下,政府早該面對是否還要繼續維持如此的發展模式。

洪申翰更質疑,「提高GDP就是把餅作大,對大家都有幫助?」秀出圖表便知真相:自2000年代開始,在GDP的分配中,所有老闆收入高過勞工收入,而且在GDP不斷向上爬升的同時,其實國人的平均薪資卻是持續持平的。

勞工和老闆收入的成長分析(翻拍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報)

「餅再大,都與我們無關,好處分不到,壞處卻要承擔。」洪申翰指出,一味追求GDP的成長,不但沒有讓全民受益或是感到幸福,反而代價是血汗勞動、環境浩劫、公共服務崩潰等。

「目前的經濟並不是好經濟,影響它又如何呢?」與其追求GDP一定要成長,洪申翰提出,以環境資源保護、勞動尊嚴、社會公平公義原則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才該是台灣的發展目標。因此洪申翰認為,廢核就是綠色經濟的第一步。

金山青年拍「北海老英雄」 再現北海岸反核身影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一部「北海老英雄」紀錄片,道盡多少辛酸?除了蘭嶼、貢寮、環保團體的長期反核運動較為人所知,其實北海岸也有反核一二十年「老英雄」,但他們面對的處境和核電威脅卻鮮為人知。

片中主角許富雄與許爐

核一、核二廠包夾下,台灣北海岸可說是「核害重災區」,當地居民反核能見度雖低,但未曾停歇。21日晚間,「百萬人廢核四環島接力行腳」隊伍走到金山,藉著反核運動在此串聯的機會,當晚在金山漁會大樓首映了由當地青年拍攝的「北海老英雄」紀錄片。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認為,感謝外界的聲援,也希望這樣的活動能讓在地更團結。

反核數十載,北海老英雄盼年輕新血加入

在台灣各地面臨核能爭議的地區,北海岸面臨的狀況更為複雜:兩座運轉中核電廠同時存放了快沒有空間擺放的高階廢料:用過核燃料棒,但地方的糾結、無奈與焦慮最少獲得關注。

30多年來,核一、核二廠一直是居民心中的隱憂,就算核電廠除役,留下的大量核廢料仍遺毒萬年。反核了10幾、20年了,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許富雄與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前會長許爐等人至今身影老邁、孤單卻依然堅定。

導演蔡宇軒進行映後座談,郭慶霖提供「我會一直拍到核電廠關起來那一天!」當地青年蔡宇軒藉著拍攝紀錄片「北海老英雄」,開始理解這些老前輩、也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更決定用紀錄片來加入反核。

此片英文片名取為「Calm Down,Grandpa 」以幽默方式看著老先生在鄰里間發著傳單、一手開車一手拿麥克風沿街放送,不放棄各種機會,著急地搶麥克風宣傳反核,令觀者笑中帶淚。

今年309廢核遊行,北、中、南、東共匯集22萬人上街,當時在金山舉辦的「303」遊行,更是當地沈寂10年後,再次有反核行動。蔡宇軒亦展開了他的紀錄,看著在老先生的堅持下,核一廠的高階核廢料乾式貯存計畫終獲得協商機會。

「北海老英雄」們長久面臨的孤獨、挫折,多次打算放棄卻又掛心不下,郭慶霖認為,「對於留下這樣的環境給子孫,覺得很愧對祖先」,也因此,他們目前亟需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參與廢核行腳的青年阿輝感嘆「我們遲到了」。

林生祥與行腳隊成員

音樂療傷,唱響反核路

21日晚間除了紀錄片首映,也有音樂人巴奈、林生祥與「拍謝少年」獻唱。已經結束了50場全台巡迴反核演唱會的巴奈,讓全場大合唱「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再次因為心疼北海岸而紅了眼眶,只希望更多人能在交流後加入反核行列。

未來,還會有更多參與「不核作」反核專輯的音樂人陸續演出,他們預告在2014年的2月22日,將有一場大型的反核演唱會。

巴奈

「與老樹一起長大」 中市學童傳達另類聖誕願望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鄒敏惠整理報導

台中市文山國小為保留百年老榕樹,不惜變更操場設計。23日上午,文山國小和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的一群大人小孩,在校園的百年老榕面前召開聖誕節前的護樹記者會,傳達出與每一棵樹一起長大、平安相陪到老的聖誕願望。

台中市文山國小。(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文山國小莊慶鑫校長表示,為老樹更改操場設計是校務會議一致通過的決議,除了保護老榕樹,也要維繫該校每週二在榕樹下說故事的傳統。文山國小師生在記者會現場說明更改操場設計的做法,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言人張美惠也替聽眾講解台灣樹木當前的困境,及保護樹木的行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則表示,將搭配推動「綠繪本說故事」活動,歡迎社區學校提出申請。

不僅是文山國小的樹木,文山國小童軍團的小朋友還在「給胡市長的一封信──讓樹陪我們長大」的卡片上簽名,希望市長保護台中的每一棵樹。張耀中議員則呼籲大人們,不要再買塑膠聖誕樹,要讓孩子親近真正的樹。

小朋友在大樹下翻閱樹之綠繪本。(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任謝文綺表示,宣導保護森林是主婦聯盟20年來一直在做的主題,也運用森林綠繪本進行環境教育,除了將在明年辦理「綠繪本護樹小奇兵冬令營」之外,也會持續推展「綠繪本說故事」活動,用說故事的方式建立孩子與大樹的情感,從小培育護樹小公民。

日前台中市長胡志強在主婦聯盟感恩茶會宣布捐款五萬元的同時,張美惠當場向胡市長為樹陳情,並表示要加碼捐款十萬元;因此,23日這天張美惠也實現承諾,在文山國小老榕樹前捐款,並由台中市建設局副局長黃服賜出席見證。

張美惠再次呼籲市府,不要再過度修剪行道樹,也不要再移植樹木,讓每一棵樹都能安享天年。

最後由謝文綺主任當場在老榕樹下說故事,以聖誕節相關綠繪本《我們的樹》跟孩子們分享,一家人每年到森林拜訪並布置聖誕樹過節的故事。平安夜將至,謝文綺主任祈願每一棵樹都能陪著每個孩子和大人一起長大和變老。

桃園航空城驚爆「人口數」灌水 未達都市計畫規模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一口氣徵收3000多公頃、波及當地8000多戶2萬多人的史上最大土地徵收案「桃園航空城計畫」,就在即將進行都市計畫審議前夕,驚爆數據人口灌水,藉此把人口達成率從67%灌到94%,以逃避「未滿8成不應訂定新都市計畫」的法規。

民間團體指控營建署有資料造假的嫌疑

學者、立委:程序存在重大瑕疵  立即撤案

本案預定24日進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委員大會審查,雖然爭議未決,當地居民不斷發出反對聲浪,但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日前便已喊話,表示相關審議將在年底前完成。尚未審查便先有結論,財經媒體更以「準備開香檳」斷言此案將順利通過,更有一波慶祝行情可期。

但23日立委林淑芬、尤美女與都市計畫學者廖本全、徐世榮舉行記者會,踢爆航空城計畫中,今年4月25日通過審議的「新訂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申請書」中有數據涉嫌造假,將鄰近的大園、南崁蘆竹地區人口灌水,合計多了84000人,藉此將都市計畫人口達成率從原本的67%增加為94%,以逃避「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第5條第1項第1點、「未滿8成不應訂定新都市計畫」的規定。

他們主張,在有偽造文書疑慮下,此計畫程序再添瑕疵,應該立即撤案。

營建署自己前後提出的數據有所矛盾,城鄉發展分署副分署長黃明塏直說「今天第一次看到,我回去弄清楚。」對於民間一再追問,若數據造假,明天的審查會議是否應該如期舉行?官員卻一再閃爍其辭,黃明塏在被逼急了的狀況下,甚至說出「拜託一下,我要怎麼擔」的卸責言詞,與前一句「我是規劃單位」後一句「我現在把關嘛」等身份錯亂發言,令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大罵「踐踏都市計畫人的尊嚴!」

內政部:「產業為主」,什麼產業?還在規劃中

「這個計畫是產業為主的產專區,與居住型的都市計畫不同,並不受80%的規定。」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長陳繼鳴回應,舉出「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第5條第2項當中「產業為主型:依據產業發展需要,核實推算就業人口,並應經中央工業或產業主管機關核可。」他表示,當初就是認定桃園航空城,是以產業發展為主的計畫,才會審核通過。

民間團體質疑,他們於12月11日才向監察院舉發航空城周邊都市計畫發展率未達80%,依法不應同意申請新訂都市計畫。但營建署不但沒有停下腳步檢討,甚至隨即在12日變修改通過通過的新版要點,增訂「屬配合行政院核定國家重大建設需要」,也可免受80%的門檻要求。

林淑芬質疑,計畫書中產業專區僅580公頃,不管有沒有排除既有的機場,算起來都占桃園航空城面積比例不到2成,憑什麼認定為產業為主。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亦指出,在此案的報告書中,從未提及此案為「產業為主」。

而目前計畫中,到底有什麼產業也並不明朗,今年1月才開始委託學界做航空城「產業規劃及招商」計畫,至今尚未有提出具體的產業規劃及招商計畫,卻開始開始劃設產專及住宅用地1800多公頃。

廖本全與黃明塏

計畫未明便大範圍徵收  恐成大埔翻版

除此之外,廖本全更指出就連機場區的規劃也尚未成形,例如第三跑道2022年才將開始進行規劃設計與環評,卻要從2016年就開始區段徵收,不但有違程序正義。更可能如同大埔一案,假借國科會有需要之名大舉圈地,但事實上卻是將土地徵收讓建商開發所用。

林淑芬質疑,目前以航空城的名義大規模徵收,卻是為了從炒作土地來籌措進行計畫的資金,最後肥了財團,人民卻因此迫遷,但所謂第三跑道、所謂航空城,卻可能是在空中、從來都只是假的。

「明天你一定會嚇一跳!」

「明天你一定會嚇一跳!」對於大規模徵收引起民怨,黃明塏表示在修改後的計畫中,合法房屋、舊有聚落都將改劃為保留住宅區,不納入區段徵收範圍,他認為在明天會議中居民將會因此感到驚喜。但此言同樣受質疑「可以一再修改,以不同的版本分別送審嗎?」

「我們不是遊民,不需要被安置!」自救會代表蔡小姐更是不領情,她不但氣憤回應更質疑營建署此舉企圖分化抗爭民眾,消滅抗爭的聲音,而農業特定區則因為沒有發聲抗議便仍要遭到徵收。

蔡小姐更揚言,在諸多爭議未決的狀況下,如果明天都市計畫委員會仍將進行審議,自救會將誓死保衛家園。


東脅、西毒 2013台灣海岸大調查:彰、竹最糟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洪郁婷報導

徒步行走海岸線,竟是滿目瘡痍的海岸垃圾與心痛!環保團體23日發布全台海岸線調查成果,發現彰化、新竹縣海岸,以驚人的事業廢棄物與海洋廢棄物數量,以及高比例的人工海岸,在最糟海岸評選中並列前茅;其次是桃園、台中、高雄,分別以工業廢水污染、海岸人工化及事業廢棄物污染領先其他縣市海岸。

海埔至伸港_有嚴重海洋廢棄物問題 (黃俊男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聯合徒步西海岸行動者黃俊男、長年研究東部珊瑚礁的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共同揭露台灣海岸傷痛。綜合來說,台灣海岸承受「西毒」、「東脅」雙重危機:西海岸受有毒物質污染嚴重,東海岸則面臨不受節制的開發案威脅。

最糟糕海岸:彰化、新竹

最糟海岸評選,以工業廢水污染、事業廢棄物、人工海岸比例、海洋廢棄物等4項指標為海岸評分,得分越高,海岸線狀況越糟。

其中彰化與新竹海岸,以驚人的事業廢棄物與海洋廢棄物數量,以及高比例的人工海岸,在最糟海岸評選中並列前茅;其次是桃園、台中、高雄,分別以工業廢水污染、海岸人工化及事業廢棄物污染領先其他縣市海岸。

海岸線污染狀況最輕微,保留最多天然原貌的台東海岸,儼然是台灣海岸的最後淨土,卻也面臨60個開發案的威脅,處境岌岌可危。

西海岸好毒

黃俊男手中拿綠石蚵照片,說明西海岸汙染情形。洪郁婷攝。黃俊男表示,徒步西海岸過程中,最令他震驚的是,數量龐大的海廢垃圾,幾乎掩蓋了原有沙灘,「走在彰濱沙灘上,卻踩不到沙」。美麗的西海岸,沒有人關心愛惜,就像一片被遺棄的「化外之地」,地層下陷、海岸退縮,加上海平面上升,台灣國土正日漸流失。台灣的海岸資源豐富,美麗的西海岸卻被糟蹋成垃圾堆,人群又一窩蜂到東海岸開發,豈不令人擔憂。

西部海岸污染嚴重,尤其是工業廢水和廢棄物傾倒問題。黃俊男曾與台南社大合作檢驗西海岸,結果發現多處海岸重金屬超標。他並展示高雄南星和桃園老街溪口拍到的綠石蚵照片,在在凸顯出西海岸嚴重污染問題。不同於人工照顧的養殖牡蠣,即使生存環境遭受污染,石蚵也不會離開原環境,能忠實呈現出當地的環境變化。

高雄綠石蚵,黃俊男攝。桃園綠石蚵,黃俊男攝。

水污染嚴重  食不安心

無人看管的西海岸,含有重金屬的事業廢棄物,就堆放在養殖魚塭堤旁,黃俊男不禁問自己,敢不敢吃這些養殖場的魚?這也是另一種食安危機。

陳昭倫解釋,海洋是巨大的水體,將海放管置於海面30公尺以下,理論上排出的工業廢水瞬間就能被海水稀釋。但是,經過生物累積,這些污染將濃縮在大型迴游性魚類體內,最後由人類吃下,各種重金屬就這樣在人體堆積,引發各種疾病。

需要強力執法  日月光絕非特例

彰化海岸的垃圾山,黃俊男攝。

陳昭倫表示,台灣的經濟發展,忽略了生態成本,工業起飛表面上企業和人民都有錢賺,但是賠掉健康的卻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

他並說,日月光絕對不是特例,私接海放管排放廢水,在他20幾年的研究生涯早一直都存在。擁有珍貴的藻礁和沙丘地景的桃園海岸,更是台灣海岸污染的縮影。台灣環境法規項目繁複,卻無奈未確實施行,加上各種政治因素、商業考量,環境執法更加困難。

以西海岸為鑑  東海岸莫入後塵

縣市評比中,情節最輕微、最低分縣市是位於東海岸的宜蘭、花蓮及台東。長年研究東岸珊瑚的陳昭倫卻看見了東海岸的危機。

陳昭倫長年在東部進行珊瑚礁調查及研究,發現東台灣因為海洋環境特殊且破壞少,時常能夠發現到特殊珊瑚物種,甚至還因此發表台灣特有珊瑚物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然而,許多財團被東岸自然之美吸引,正磨刀霍霍準備大肆開發,他表示,東海岸的價值在於天然美景與海洋生態,在海邊蓋飯店、渡假村,根本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例如美麗灣、棕櫚灣飯店或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等,加總起來,約有60多個開發案正在排隊進駐東海岸。陳昭倫呼籲東海岸不要步上西海岸的後塵,應當引以為鑑,不要破壞台灣最天然的海岸線。

環境污染 謀殺你我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政府應該為海岸問題負起100%的責任,設置在海邊,沒有妥善管理的垃圾掩埋場,沒有確實回收的廢棄物。而企業排放廢水、任意棄置廢棄物不是「環境污染」,而是「環境犯罪」!陳瑞賓強烈表示,這些污染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幾乎可說是「謀殺」!

陳瑞賓也對近日投入日月光環境犯罪調查的檢察官們,表達肯定與感謝。這表示也社會漸漸了解,環境犯罪的傷害,並不亞於經濟犯罪的傷害。

這份海岸調查報告,收錄於環境資訊協會2013年底完成的《台灣海岸藍皮書》,並將公開於台灣海岸守護網

陳瑞賓呼籲,台灣海岸線需要更多人來守護,各地民眾都能透過台灣海岸守護網以匿名方式回報海岸狀況,共同維護海岸健康。

附表:台灣糟糕海岸線大評比

評分項目

工業污水

事業廢棄物

海岸人工化

海洋廢棄物

總分

新北市

7

6

6

7

26

桃園

10

8

6

10

34

新竹

9

10

10

6

35

苗栗

6

9

6

8

29

台中

8

8

10

6

32

彰化

8

8

10

9

35

雲林

6

4

10

6

26

嘉義

4

3

10

4

21

台南

5

6

6

6

23

高雄

9

9

8

8

34

屏東

6

4

2

4

16

宜蘭

3

2

4

2

11

花蓮

4

2

4

3

13

台東

2

2

2

2

8

 

「鏡頭下的自然筆記」 帶你西南沿海賞鳥趣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3日台北訊,張景雲報導

車行過台17線,陽光照亮了沿途的魚塭與廢棄鹽田,淺水中停著許多鳥兒的身影,仔細一看有鷺鷥、鷸鴴,還有雁鴨等鳥類,這些都是來自遠方的嬌客,正在水中尋覓,享用著大餐呢!每當東北季風吹起,候鳥就乘著季風來到較溫暖的台灣,河口、魚塭、廢棄鹽田等濕地環境,提供充足的食物,吸引鳥兒棲息,成為賞鳥人的目光焦點。

鹽田中的高蹺鴴(攝影:洪佩君)

台北文山社區大學「鏡頭下的自然筆記」生態攝影課程上週五由生態攝影工作者王力平、蔡育倫、范中衍帶領學員到台南台江國家公園與嘉義鰲鼓濕地進行三天兩夜的生態攝影活動,深度認識濕地的鳥類生態。

第一站走訪四草紅樹林保護區,這裡有台灣現存的四種紅樹林植物:海茄苳、欖李、紅海欖、水筆仔,沿生於竹筏港水道的兩側,乘著平底膠筏便可以一探綠色隧道的美景,是台灣最美也最值得守護的沿海風景之一,而在其中馬上就能發現水鳥的蹤跡,如小鸊鷉、黃小鷺、夜鷺等等。附近的舊鹽田中也有為數眾多的鷸、鴴科鳥類棲息。

四草濕地竹筏港水道(攝影:王宜文)

第二站為台江國家公園的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曾文溪口北岸,目前還是擁有黑面琵鷺最大度冬族群的棲息地,在保護區的賞鳥亭就可以看見黑面琵鷺群聚,同時還有一大群的裹海燕鷗與鷸、鴴科鳥類,許多學員第一次看見黑面琵鷺,都難掩興奮之情。和一般鷺鷥不同的是,黑面琵鷺會低著頭忙著在水中擺動嘴巴覓食,王力平解釋,就算有一段距離,但仔細觀察鳥類的行為與姿態,仍然可以辨識出鳥種。

本次課程特別安排至海寮碼頭搭乘船遊潟湖,七股潟湖為台江內海的遺址,而因為沙洲的流失與潟湖淤積,七股潟湖有一天也會走入歷史。潟湖較無風浪,當地人利用潟湖養蚵、以定置漁網捕魚,蚵架與掛漁網的竹竿上常可見到鸕鷀停棲,乘坐竹筏便可就近觀察這群鳥兒,解說員戲稱這是「鸕鷀步道」。遊湖上岸後,還有烤蚵的活動,當地自產的蚵仔與文蛤圓潤飽滿,讓人想大聲呼喊:「尚青啦!」

最後一站是嘉義的鰲鼓濕地,王力平說,這是他所去過台灣最美的濕地,因為鰲鼓濕地有多種地理環境,包含海岸、濕地、農田、魚塭、草澤、森林等,提供多樣的生態區位(niche),造就了豐富的生態。冬季的鰲鼓溼地非常熱鬧,各種鳥類來這裡當食客,可見到許多雁鴨,最常見的是琵嘴鴨、尖尾鴨與赤頸鴨,也有黑面琵鷺、蒼鷺、紫鷺與鷺鷥,淺水的地方有鷸、鴴如反嘴鴴、高蹺鴴等,南堤旁的千島湖與池岸上則可見到秧雞科如白冠雞與紅冠水雞出沒。鳥兒的身影讓學員驚呼連連,王力平也提醒學員,下車之後就要保持安靜,千萬不可因想要拍照暴衝,避免驚擾鳥兒,應盡量降低對生態的干擾。

鰲鼓濕地的反嘴鴴群(攝影:洪佩君)

近年來保育觀念逐漸改變,保育不再是禁止一切的開發,生態與在地產業也可以兼容並蓄,以尊重生態的方式明智利用自然資源,不但維護生態也保留了傳統產業,並給當地居民帶來生態旅遊的收益,如此才能永續發展。本次行程全程發現了七十種鳥,可見台灣冬季西南沿海濕地的生命力,王力平認為,藉由生態攝影課程,可以帶領大家親近自然,而這便是讓更多人開始關懷環境的契機。

103年度文山社大「鏡頭下的自然筆記」課程已經開放報名,明年3月3日開始陸續開課,歡迎對攝影有興趣與想要親近自然的民眾踴躍參加。詳情可見文山社大網頁。

遇見.東沙檸檬鯊

$
0
0
作者:詹嘉紋

首次踏上東沙島時,並未立即感受到熱帶珊瑚礁島嶼的典型魅力:碧海×藍天×閃耀豔陽×濃濃的度假風情。因為小島上方剛好籠罩著一大團熱帶低壓雲塊,天色略顯陰沉疲軟,悶滯的空氣吸飽了水氣,似乎隨時準備要大哭一場;而收假回營的駐島阿兵哥們,則以面部表情告訴了我:度假!?Impossible!

美麗又神祕的珊瑚島

美麗又神祕的東沙島。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位於南中國海的東沙島,距高雄約450公里、香港320公里,到汕頭260公里,和中沙、西沙及南沙群島一樣,皆屬台灣的勢力範圍,但東沙島特別之處,除了軍事戰略上的地位之外,其清澈水質及合宜氣候,孕育了廣闊的海草床、珊瑚礁台和藻類等多樣棲地,堪稱海洋生物的天堂。

2007年,東沙環礁成為台灣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但在此之前,周邊海域早已是中港澳、越南等地漁民的漁場,非法的炸魚、毒魚或者拖網,皆重創海下生態;而1997~1998年間的聖嬰現象,使海水增溫,更造成該地約500平方公里的珊瑚大量白化、死亡,直到今天都還沒完全復原。

既是海洋國家公園,同時也是軍方要塞,上、下島皆得經過申請,通過軍方審核。這樣曖昧的雙重身分,為這座小島蒙上了一層神祕薄紗。

不過,為了更瞭解島嶼及其周遭的生態資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和許多學術單位攜手合作,也設立了國際海洋研究站,在國家公園範圍內進行研究調查。

在諸多研究中,我有幸於今年6月下旬,跟著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王建平老師的調查團隊,前去小島一探究竟。其研究主要對象為東沙海域的大型獵食性生物,欲採樣標放的目標為檸檬鯊和鬼土魟,不過此次我無緣遇上後者。

鯊鯊檔案

而屬於「真鯊科」的檸檬鯊,可分為大西洋海域的短吻檸檬鯊(Negaprion brevirostris),以及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尖齒檸檬鯊(Negaprion acutidens)兩個種,在東沙環礁附近出沒的則是尖齒檸檬鯊,是研究調查的主要對象。

東沙環礁擁有得天獨厚的潟湖環境,以及面積廣闊的海草床,十分適合檸檬鯊繁殖。不過,從前台灣的鯊魚研究,幾乎只集中在本島周邊海域種類,對於東沙環礁附近的檸檬鯊,幾乎一無所知。

研究團隊說,春季時曾發現檸檬鯊成鯊進入海草床洄游,到了夏季,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小鯊利用漲潮,進入廣大的海草床覓食。推測成鯊僅是為了生產,到此暫歇後即離去,留下小鯊們在此成長、茁壯,尤其又以小潟湖與潟湖口的海草床發現較多數量,因此,這也是研究團隊密集上島調查的時機。

研究團隊難得拍到大鯊身影,成熟的母鯊會回到東沙生育下一代,海草床是個絕佳棲地。圖片提供:陳餘鋆老師。

「檸檬鯊」之名,來自其灰中透黃的體色,而「犁型」的背鰭、胸鰭和腹鰭,也讓牠被稱為「犁鰭檸檬鯊」(Sicklefin lemon shark)。牠的身軀粗壯,連接著又寬又扁的頭部,一對小眼睛長在兩側,再配上一口尖牙,若是長成了,應該會頗為凶惡。但我們接觸的皆為幼鯊,還沒長大的流線體型,在海草床間逡巡,姿態煞是迷人,一點也不可怕。

上標後的小鯊。圖片提供:陳餘鋆老師

尖齒檸檬鯊,又稱犁鰭檸檬鯊,圖為犁型背鰭。圖片提供:簡毓群

學術調查初體驗

不過,除非透過設置圍網來誘捕,否則十分難以接近檸檬鯊。在東沙環礁進行多次調查,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系副教授陳餘鋆認為,鯊魚其實很像野狗,對人存有敵意。但大部分時候,只要人一靠近,都會選擇迴避,而與其他鯊魚相較,檸檬鯊的個性更為害羞,遇到人時,不會在一旁洄游觀看,而是迅速離去。

所以,雖也輔以潛水目測法,但為了較有效率地掌握檸檬鯊的族群數量,研究團隊主要仍以漁具誘導入網法來捕捉鯊魚,並於島北、島北、島南、島東、潟湖與潟湖口設立5個調查樣區。

研究人員必須懂得如何布餌、設置魚網,甚至網破了也要懂得補。攝影:詹嘉紋經過幾天觀察,我發現要當研究人員可真不簡單,首先,必須很懂得漁具、網具,他們熟練地整理大捆大捆的網子,拖到施放處架設;再來,必須不怕魚腥味,將「風味十足」的餌料,放進籠具中,等待鯊魚入籠。

若網內有鯊魚,重頭戲就上場了!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全地將困在網子內,緊張害怕的鯊魚取出、測量體長、重量並且予以標記(tagging)呢?那真是考驗膽量與手藝的時刻。

只見年輕的研究生在老師的監督下,面色緊繃地抓著掙扎的小鯊,讓牠冷靜、穩定,接著大家有條不紊地分工,負責量身長的量身長、上標的也嚴陣以待,就是希望能減少鯊魚離水的時間。而標記檸檬鯊時,也會取下一小塊(2X2公分)的尾鰭組織,裝入樣本瓶後,帶回實驗室進行DNA鑑定。

研究人員可真不簡單,要和鯊鯊做貼身接觸,也要以最快速度,測量完所有數據,縮短鯊魚離水時間。圖片提供:陳餘鋆老師

研究員的動作和鯊魚的眼神,都透露著:「我不信任你!」和「別傷害我啊~」因此現場的氣氛,讓一旁負責文書紀錄的我,也不敢馬虎地寫下每隻鯊魚對應的標號和基本資料,只覺得不能辜負了每一隻被捉上岸,忍受剪鰭和上標的小鯊。

一天之內,這樣的橋段必須上演3~4次,通常分做早場、午場及傍晚場,視狀況會再增加夜光特別場。

不同於動物園的遠觀,這是人與野生動物的親密接觸。過程對於初次參與的我來說,一切都新鮮不已;相較於我的驚呼連連,一旁比我年紀小了幾歲的研究生竟然老氣橫秋地說:「哎,多來幾次就習慣了啦!」

東沙環礁,鯊鯊避難所

身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獵食者,檸檬鯊的存在及族群數量,是當地生態系能否健全穩定的一項重要關鍵。根據目前標放狀況,粗略推估東沙環礁附近的族群量應有300~400隻以上。

而據國外研究指出,尖齒檸檬鯊很少進行長距離的游動,幼年到青少年這段時間皆以短距離洄游棲息於潮間帶。要長到225~245公分以上的成熟個體,才會以中距離洄游,在島嶼與大陸沿岸區的中水層或底層活動。

不過長大離開東沙後,牠們去哪兒?活動路線為何?怎麼回來生產?至今還是個謎。

在東南亞或華人市場上,牠們搶手、待價而沽;在海裡,牠們快速消失。

想像牠們躲過了人類捕殺,沒吃到毒食陣亡,在海裡討生活比以前困難好多。然而,牠們回到這個自己成長的潟湖和海草床,孕育新生命,短暫停留後沒有逃避自己的命運,又再度游向充滿挑戰的海洋。除了佩服,同時也體認到東沙環礁做為生物避難所的重要性。

碧海、藍天、陰雨、熱浪,爬在水泥路面的兇狠圓軸蟹,以及在青翠海草床中悠游的害羞檸檬鯊們,美好畫面不可勝數。雖然我也僅是過客,但東沙環礁富含的潛力和生命力,已在腦海留下深刻印記。希望在政府和學術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這座海洋國家公園,能成為更多生物的家或者喘口氣的樂土。

東沙環礁海洋國家公園,提供了海洋生物一個修養生息的避風港。攝影:詹嘉紋

【延伸閱讀】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鱘魚卵魚子醬黑市走私猖獗 多個原生物種瀕危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是時候把魚子醬從聖誕節禮物的候選名單剃除了!魚子醬被視為珍饈,也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野生動物產品之一。雖然大多數國家有合法捕撈管理辦法,但非法捕撈和貿易活動仍持續活躍著。

法國鱘魚魚子醬。(圖:Annie Roi)

全世界的鱘魚都在滅絕邊緣徘徊,因為牠們珍貴的魚子醬一直是市場青睞的商品。「一個世紀前,鱘魚這種古老的魚類在多瑙河有6種原生魚種,但今天有5種被列入極度瀕危,主要原因是人類以不永續的方式食用魚子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鱘魚專家Jutta Jahrl表示。

「消費者必須意識到自己到底消費了什麼,自己的消費行為究竟對物種和環境造成什麼影響。」Jahrl說,「尤其是打算購買Beluga魚子醬等野生鱘魚魚子醬的消費者,請絕對要三思。」

根據貿易統計數字,歐盟、美國和瑞士是魚子醬的最大進口國,佔1998年至2006年間所有合法進口魚子醬的81%。法國和德國則是歐洲最大的市場。

因應鱘魚數量下降,多瑙河和黑海沿岸多數國家實施了捕撈和貿易禁令。但魚子醬走私者以非常狡猾的手段非法貿易魚子醬,嚴重威脅鱘魚數量,拯救鱘魚也不再只是野生動物保護議題。「捕撈和貿易禁令未能遏止魚子醬非法貿易。歐洲不斷查獲魚子醬走私,顯示在整個區域的魚子醬黑市貿易相當活躍。」Jahrl說。

為了讓高度瀕危的鱘魚有機會在野外復育,所有的鱘魚物種都受到華盛頓公約CITES的保護。目前,裡海鱘魚或多瑙河鱘魚等共享魚種(同時出現於兩個或兩個以上沿海國專屬經濟區之魚種)的野生鱘魚魚子醬,是禁止國際貿易的。欲購買魚子醬的消費者應確保罐上有完整的一次性CITES封條。不管是野生捕捉或養殖的魚子醬,都會有CITES封條。

鱘魚資源除了被過度開發外,水壩的興建會打斷鱘魚的產卵洄游,棲息地多瑙河的航行交通增加也都是影響鱘魚數量的原因。

【參考資料】

自救會逼退蕭家淇 桃園航空城擇期再審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桃園航空城開發案,今(24)日上午原訂於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委員大會審查,但反對的自救會上百位居民佔領了會議室,主席蕭家淇與委員們已經離場,此案將擇期再審。

自救會代表帶著因航空城自殺身亡的呂阿雲老先生遺照並點起香火,要求事發之後不聞不問的桃縣長吳志揚及縣府官員、及在場的都計委員,在審議前先向其上香致意,而原受安排在大禮堂收看轉播的一百多位自救會成員也湧入會議室,讓本打算不顧會場騷動持續進行簡報的縣府代表也終究報告不下去,主席蕭家淇與委員陸續離場,會議因此中斷,宣告擇期再審。

自救會要求桃縣府代表應先向呂阿雲老先生上香行政院將此案列為「國家重大建設」,宣稱一定要在年底前通過計畫,更「飆車」一般的密集在15個工作天內連排11場審議會議,急著走完程序。此次的都市計畫審查,是計畫相關的各種審查中的最後一關。

但23日立委與學者踢爆,航空城在今年4月25日通過區域計畫審查的「新訂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申請書」當中有數據造假,將鄰近的大園、南崁蘆竹地區人口共灌水了84000人,以逃避「未滿8成不應訂定新都市計畫」的規定。當天在記者會中承諾將會解釋清楚的城鄉發展分署副分署長黃明塏,在會議開始前仍尚未發出澄清,自救會認為在此疑點未釐清前,程序存在重大瑕疵,應該立即撤案、重作程序才對,所以自救會選擇以大動作癱瘓會議的進行。

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解釋,依照相關的行政程序法規,既然當時提給區域計畫委員會的送審資料的數據有誤,現在都市計畫委會當然有權力退回要求區委會重審,而若是置之不理,則將可能面臨行政訴訟與個別官員遭到提告等法律責任。

浮濫開發 恐再添空城

航空城計畫除了機場園區中的第三跑道、第三航廈、擴大自由貿易港區外,又遭桃園縣政府加入周邊更多的發展計畫,成為了「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後,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計畫,兩萬多人將因此迫遷。

但此案在包括第三跑道、產業規劃等諸多計畫未明的狀況下,就打算先進行一千多公頃的大規模徵收,因此他們疾呼「今天航空城、明天變鬼城」。自救會總幹事詹憲章強調,鄰近的航空園區、高鐵青埔站目前的發展率都只有一成多,而航空城的規劃草率,至今尚看不出必要性、公益性何在,恐怕不只會變成空城,甚至變成鬼城,葬送了當地人權、農業、環境等未來。

除了在地居民家園恐不保,航空城計畫範圍內亦有24口埤塘,其中第三跑道預定地上的三口,更有完整的水路系統,卻將因此遭到填平,桃園在地聯盟潘忠政為生態發聲,指出依照濕地法,應該要確保這些埤塘能做到「零淨損失」,但在此案計畫書中,卻付之闕如。

少年雨中裸身 演出桃縣官商「一剝再剝人民的皮」

在23日的記者會中,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長陳繼鳴表示航空城案是「產業為主」的產專區,與居住型的都市計畫不同,所以並不受80%的規定。但在其申請書中,產專區的規劃僅有667公頃,在這個計畫面積中只佔了13.9%,且產業規劃尚未出爐,反觀住宅區卻已規劃了700公頃、商業歸395公頃,合計佔了整體計畫的22.85%,因此遭到民眾以「明明是炒地皮型都市計畫」相譏。

自救會居民站滿簡報投影布幕前,呂阿雲的兒子呂文聰、呂文忠兄弟長跪在遺像旁,出示父親生前珍藏的文件,顯示呂家在40年前已經因機場遭過徵收,因此這次徵求的消息才讓他如此難以接受。而學生訪調小組也稍早在會場外演出行動劇,在風雨脫到只剩一條四角褲,表現出藉由第三跑道、機場捷運、自由貿易區、產業專區等開發計畫,政府與財團聯手「一剝再剝人民的皮」讓鄰近鄉里居民苦不堪言的辛酸史。

大園鄉的鄉民代表游吾和拿出一大疊文書,表示受到非常多鄉親的請託,而這些委託,顯示在縣府規劃不明、甚至未與居民協商便逕行做出計畫的作為,讓民眾們對未知的未來感到相當焦慮,且求助無門,因此他呼籲縣府應該先行撤案,回頭重新嚴謹規劃、同時與居民重啟談判之後,再將此案重新送件審理。

但諷刺的是,多數的民代、村里長與縣府同站在支持開發的立場,也同樣動員了群眾北上,期望航空城的帶路能帶來出頭天,不少互相熟識的鄉親隔著警方與署方安排的走道從寒暄到惡言相向,爭執著誰才是不肖子。

佔領了會議室的自救會,坐上了委員的座位上,對此短暫的勝利並無太大喜悅,而是大唱「愛拼才會贏」互相鼓勵要繼續團結一致,並把握機會開會討論後續策略,提防之後開發勢力將會在地方上以耳語等方式進行分化。

支持與反對的居民壁壘分明坐滿大禮堂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