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保護紫蝶有共識 茂林將成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
0
0
翩翩紫斑蝶(下)
本報2013年12月17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為了保護珍貴的紫斑蝶棲息地和周遭相依的人文生態,茂林國家風景區將成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若2014年順利劃設,將成為第一個依《觀光發展條例》所設立、實質上的保護區。

留住紫斑蝶,茂管處研擬保護區劃設。

在魯凱下三社的「三黑文化」當中──茂林的紫蝶幽谷、多納部落的黑米文化、萬山部落的岩雕,紫斑蝶生態相對顯得脆弱。台灣目前已知的紫蝶谷約30處,其中以高雄縣茂林地區最為密集,至少有7處紫蝶幽谷,每年冬天,上百萬隻成群的紫斑蝶不遠百里,來此地過冬,主要成員包括小紫斑蝶、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4種。

11月起,蝶況開始熱鬧起來,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欣賞,過程中也創造了當地旅遊產值。

綠色經濟的體現

紫斑蝶幾乎是當地常民生活的一環,茂林國小也將紫斑蝶放入課程中,成為課程與生活真實連結的象徵。

為了讓紫斑蝶年年到訪茂林,茂林國家風景區特別委託研究團隊,歷經3年,完整調查紫斑蝶棲地,2014年將啟動一連串以成立「保護區」為目標的計畫,達到當地永續的目標。

茂管處重視紫斑蝶保育,也有堅實的經濟因素為依據。茂管處秘書高堂貴說,去年蝶季遊客約12萬8千人,創造約8000萬元產值;今年預估約成長一倍,11月蝶季,每逢周末假日,一天遊客人數約4000~5000人。

進一步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以及環教師資格訓練,提供居民更多元的職場選擇。慈心基金會輔導茂林社區發展協會的蔬食風味餐。

而茂管處每年與茂林社區發展協會、茂林區公所合作的旗艦計畫,包括產業輔導(餐飲經管、美食製作等)、生態保育、深度旅遊的解說導覽等,經費約300萬元左右,提供部落族人20多個就業機會。以300萬贏得8000萬收入,由此可見,雖然說是保育紫斑蝶,其實是確保國家與社區產業發展。

綠色經濟也創造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臻口中的「經濟奇蹟」。茂管處不但請人研發部落風味餐,也和部落合作經營餐廳,提供族人工作機會;紫蝶幽谷也發展導覽解說工作機會,族人得以在自己的家鄉,一方面照顧土地,又有工作機會及收入。

陳奕臻說,從小只知道家鄉各種蝴蝶很多,族人衣服上也會繡上蝴蝶,這是形容女人動作敏捷、手藝靈巧。「紫斑蝶帶來很多好處。」

保育不嫌早只怕晚

瑟捨紫斑蝶谷。農藥、棲地開發、人為干擾是茂林紫斑蝶最大的威脅。為了進一步保護紫斑蝶,茂管處打算依據《發展觀光條例》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進行紫斑蝶棲地以及生態系保護,將瑟捨到姿巴里巴里步道範圍內,主要的蝶谷棲地保護起來,不受人為干擾以及開發破壞。

高堂貴表示,保育永遠不能嫌太早,只能盡早作,晚了、錯過時機,就來不及了。「你不保護起來,這些資源就隨著開發消失不見了。」

高堂貴說,劃設保護區必須取得土地所有人及經管單位同意,部分私人土地牽涉到民眾權益,因此相關的配套措施都必須想清楚,讓保護區的劃設帶來多贏的層面。當地土地多為原住民保留地,除了私人土地,土地所有人還包括高雄市政府、原住民委員會以及林務局。

以環境教育訴說保育的重要

紫蝶幽谷保育有其迫切性,茂管處也將申請環教場域認證視為劃設保護區的先行要件。「透過導覽解說,不斷訴說紫蝶幽谷的重要性,喚起旅客了解其重要性以及保育的必要性」高堂貴說,茂林紫蝶幽谷無可取代,找不到其他可替代的蝶谷,為了環境以及觀光資源永續,一定要保育這塊紫斑蝶重要棲地。

再者,劃設保護區的同時,也需發展配套措施,照顧土地所有人的需要,才能創造多贏的局面。若能得到環境認證,一方面吸引更多學校、機關人員來訪,一方面訓練當地居民成為環教師;未來劃設為保護區後,民眾須在導覽人員的引導下進行參訪,而導覽解說人員也可由環教師或訓練當地居民擔任。透過導覽解說增加收入,讓居民了解保育的好處。

配套措施讓保護區好處看得見

當地特有農作物紅藜。除了積極取得環境場域認證,提供居民成為環境教育師、解說導覽人員資格,茂管處也為當地農業找出路,因此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里仁公司合作,改變當地農耕方式以及建立行銷通路,讓原本務農的民眾,農耕朝向不使用化學資材、不傷害環境的耕種方式,也能有穩定合理的經濟收入。

慈心基金會也結合茂林國家風景區特色,設計知性之旅,帶領消費者實地參訪,也輔導當地餐廳製作原住民特色蔬食餐點,以多元化方式協助當地生態與經濟發展。執行長蘇慕容也說,期望茂林綠色保育計劃的推展,成為永續經營的模範,未來朝向有機村邁進,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山林大地。

除了慈心協助轉作有機,里仁協助通路,茂管處也期待高雄市農業局能提供轉作期間,因產量減少所需的相關補貼,協助農民度過前幾年因產量不多減少的經濟收入。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許正雄致力推動三黑文化。茂管處處長許正雄表示,除了保護區,若能再加入土芒果減農藥、平原地帶種植樹豆、紅藜等,對紫斑蝶傷害少的特色作物,就能發展以紫斑蝶為品牌的農特產品。

因此,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的加入,顯得十分重要。許正雄說,觀光是個平台,讓消費者在旅遊中,也能綠色消費。茂林販售點雖不發達,只有生態民宿、工作室、餐廳,但是未來將輔導更多販賣點,也可以協助網路行銷。

雖然紫斑蝶不是全年都看得到的蝶種,但茂管處相信,保育這塊地之後,有可能帶來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一年四季都有值得提供教育解說之處。

《發展觀光條例》也有保護區規定

國家風景區也能設立保護區?別懷疑,《發展觀光條例》早訂有劃設辦法,依據第2條第1項第5款,定義「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指無法以人力再造之特殊天然景緻、應嚴格保護之自然動、植物生態環境及重要史前遺跡所呈現之特殊自然人文景觀。」

劃設區域必須位於「原住民保留地、山地管制區、野生動物保護區、水產資源保育區、自然保留區、及國家公園內之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等地區。」這些範圍包括保護等級更嚴格的區域,需要再劃設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嗎?交通部觀光局承辦人員解釋,劃設的好處是可依據第19條導入專業導覽人員系統。

第19條規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需設置專業導覽人員,旅客進入該地區,應申請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以提供旅客詳盡之說明,減少破壞行為發生,並維護自然資源之永續發展。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之劃定,必須經由土地所有人以及主管機關同意;交通部觀光局也發展「專業導覽人員之資格及管理辦法」。旅客進入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需依規定申請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者,否則將依據第62條第2項,處以3萬元罰款。

台灣至今仍未有依據《發展觀光條例》劃設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今年花蓮原擬在銅門的慕谷慕魚部落劃設,但因居民反對作罷;小琉球2011年也有劃設的構想,但至今尚未完成;茂林紫蝶幽谷若劃設成功,將成為國內首例。

 


抗菌防蟎 竞是無法規管理規範的黑洞?

$
0
0
作者: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

防蟎抗菌洗衣精成分不明,圖片來源:主婦聯盟12月6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上下游新聞市集一同召開記者會,公布上下游新聞市集針對市售35個品牌宣稱具有「抗菌」或「防蟎」功能的洗衣精的調查,以國內外一般做為農藥、環境衛生用藥和病蟲害防治的化學成份「百滅寧(Permethrin)」為檢驗標的物,一款防蟎抗敏洗衣精檢出內含百滅靈,不同批次的數值分別是76.3PPM、37.8 PPM與44.6PPM。

此一消息引起國內消費者普遍關心,固然因為在新聞操作上,「農藥」、「殺蟲劑」摻入洗衣精等標題字眼令人驚心,但其實是誤打誤撞地闖進一個以洗衣精為例、國內商品管理的大黑洞:標榜抗菌防蟎的洗衣精,竟然無法規管理規範。

消費者購買市面上的防蟎抗菌清潔產品,在標示上多半只有籠統的「抗菌劑」、「防蟎劑」、「抗真菌劑」、「抑菌劑」等字樣,目前主管機關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對於業者聲稱的防蟎抗菌和其添加的化學成分,沒有制訂任何管理規範機制,完全任由業者隨意標榜功能且出售。換言之,這些宣稱具有特殊功效的家用清潔用品,一無「有效性」的認證或審核;二無「安全性」的保障和管制。我們不得不質疑:花錢的民眾是否很可能買到根本無效或者對人畜環境有所危害的商品,在不知不覺的狀況下,成為毒害自己、家人以及環境的幫兇?

此次事件主角──百滅靈恰巧具有其特殊性,依不同用途分別受不同單位管理規範。若作為農藥使用歸農委會管理;倘若當成環境衛生用藥的防蟎劑,則由環保署受理登記;拿來治療疥蟲感染所致疥瘡時,主管機關是食品藥物管理署。然而,洗衣清潔劑中的百滅寧,既規避農藥管理法令和環境衛生用藥管理法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也從未定義是否可將此等化學物質添加至洗衣精內。

12月6日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日常用品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102年第51次會議」當中,各列席相關部門單位對於標榜「防蟎抗菌」洗衣精的管理責任,皆忙不迭地否認,因為洗衣精為「商品」,應屬標檢局負責範圍。至於其源頭管理,如是否以農藥、環境衛生用藥、醫藥等用途進口?使用後進入下水道、河川成為環境污染(百滅寧為一種環境賀爾蒙,對水生動物有毒性)等等問題,目前無解,是真空地帶。

會中,專家學者所做出的一致結論是請標檢局要求業者落實《商品標示法》規定,未來洗衣精所有成分及百分比需全部標示清楚,名稱部分應務求正確,如「百滅寧」就必須如實標示,不能擅自以「抗菌劑」等替代。標檢局也將蒐集各部會對百滅寧的管理措施,可望儘速邀請專家學者再次與會,針對洗衣精國家標準是否納入農藥與環境衛生用藥檢測,做進一步討論。

然而,自從記者會召開一個星期後,除了遭驗出百滅寧的廠商拿原料商提供的報告來喊冤自清並揚言控告,我們至今未見其他標榜防蟎抗菌功效洗衣精的製造經銷公司坦然出面告訴消費者:商品究竟添加了什麼成分,可以達到這些宣稱的效果?該種成分的有效性如何?安全性如何?具有公信力的檢驗報告何在?具有權威性的評估報告何在?這些廠商彷彿集體地悄然等待風聲過去、媒體轉向、民眾遺忘,便可以繼續安穩賺錢,什麼都不用解釋、無須改變更免於負責!

百滅寧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各式各樣的清潔用品裡,隱藏著什麼未被揭露的化學成分?對人、對生物、對環境會成什麼影響?管理的黑洞究竟有多大?是您、我、所有在乎家人健康與家園永續的臺灣人應該鍥而不捨追問下去的問題。

 

【氣候變遷Q&A】(46)氣候變遷會導致極端氣候嗎?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賴慧玲編譯,林可麗審校

氣候變遷造成最重要的衝擊之一,就是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次數、強度和地點的變化。基礎物理學也顯示,全球暖化會對極端氣候產生影響。

全球暖化和氣旋之間的關聯仍有待更多研究了解。圖為2012年席捲美國的颶風珊迪。(照片:dsleeter_2000)

由於更多的能量被傳導到大氣中,溫度上升的大氣將能容納更多的水蒸氣。單以此來看,寒冷型的氣候事件將會減少,熱浪將更加頻繁,而乾季和雨季的強度和頻率也將改變,造成更多乾旱與洪災。

極端氣候本為特殊情況 成因難以判定

然而,地球氣候系統相當的複雜,牽涉到許多的自然變因,例如聖嬰(El Niño)和反聖嬰(La Niña)現象,以及在地性與地區性的重要差異。這使得我們很難區分造成極端氣候原因中,哪些是人類活動影響,哪些又歸因於其他因素。

除此之外,極端氣候就定義來說,本來就是不常見的特別狀況。因此,在缺乏大量資料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研究才能找出有統計顯著性的變化趨勢。

雖然將個別氣候事件歸咎於氣候變遷是不可能的,但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最近一項文獻回顧的結論,已有強力證據顯示全球極端寒冷的日數正在減少,而暖日的數目正在增加,許多地區的降雨型態也正在轉變。另外,全球海平面也以每年0.3公分的速度上升中,意味著由風暴席捲大規模水體造成的暴潮也變得更高。所謂的暴潮(surges)是指風暴來襲之前,狂風吹襲水面形成的浪潮。

不過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確定氣候變遷對其他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影響程度,如熱帶氣旋和龍捲風。

氣候風險高 經濟損失加倍

至於究竟有多少人口遭受極端氣候變化的危害,則端看生活環境是否暴露在氣候風險下,例如居住在低窪沿海等高風險地區,以及對氣候衝擊的脆弱程度,例如屋況不良。

從全球整體來看,氣候相關事件導致的死亡人數在過去一世紀來已經減少,這都歸功於有更多的努力投入在降低風險暴露和脆弱度。然而,極端氣候仍然可能造成大量傷亡,特別是在貧窮的國家。例如2008年襲擊緬甸的納吉斯熱帶氣旋就奪走了13萬8千條生命。而全球每年因氣候相關事件而死亡的人數,就超過2億人。

氣候相關事件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在過去30多年也大幅上升,主要因為有為數更多、價值更高的房屋和企業暴露在極端氣候之中。這代表著許多國家保險理賠金的支付也大額提高。根據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統計,2010年氣候問題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便有1500億美元左右。

在英國,氣候變遷透過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大濕季」(very wet periods)的發生,導致河川氾濫、山洪爆發和海面上升,增加沿海地區的水災風險。自1910年來英國最潮濕的5年,有4年是發生在2000年之後,而根據英國氣象局的初步研究,極端潮濕的日數也正在增加。

2010年英國政府發表了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報告,指出許多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尤其是淹水的問題。2012年也是英國氣候記錄史上第二潮濕的年份。當年由於暴風和淹水造成的房屋、企業和車輛損失,讓保險公司付出了11億9千萬英鎊的理賠金額。而由於受洪水威脅的家戶和企業數目上升已釀成英國保險業的新危機,保險業者正計畫針對受災高風險客戶推出新的保險方案。

為了讓社會在今後的極端氣候威脅下能更有抵抗的韌性,英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在此投注了大部分的心力,以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後果。一般來說,開發中國家的窮人面對氣候災難尤其脆弱,但就算是富裕國家也往往自身難保。2005年卡崔娜颶風夾洪水狂掃美國紐奧良,就是明顯的例子。

如果溫室氣體減量程度不足,使得全球溫度上升超過攝氏2度,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恐怕將讓一些國家無力招架,既而造成大規模人口移動與衝突風險增加等社會效應。

本文由倫敦政經學院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Bob Ward以及英國衛報共同撰寫。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日首次證實海底甲烷水合物 將調查商用蘊藏量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氣體噴出孔構造」的海底地形中,埋藏了甲烷水合物(中間白色的部分)。(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供。)日本經濟產業省於11月29日首次證實,日本海周邊存在大範圍的海底資源「甲烷水合物」,並將於明年度展開調查商業用途的蘊藏量。

根據經濟產業省的調查顯示,目前為止,已在新潟縣上越近海和石川縣能登西近海兩處,發現了225處在某些情況下能成為甲烷的氣水包合物,又被稱作「氣體噴出孔構造」的地形。而經無人探測機深入海底調查之後,證實其中一處含有甲烷水合物。由此可推測其他地點存在的機率相當高。

甲烷水合物為甲烷與化合物結晶化的物質。在海底呈現冰砂狀,並可以將甲烷氣取出作為燃料使用。今年3月時,在愛知縣太平洋周圍的近海處試著採集出了世界首例的海底資源──甲烷水合物。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物種滅絕減緩有望! 聯合國尋求原民智慧、農業古法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指出,繼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暴增的人口破壞自然棲地,隨之而來的是史上最嚴重的動植物滅絕潮;而聯合國的最近一項研究顯示,轉型為古早的農業型態(Ancient farming practices)是減緩動植物滅絕的一種方式

孟加拉的稻田養魚。(圖:Michael Foley Photography)

「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EBS)是由115個國家代表組成,以保護野生動物多樣性為宗旨的聯合國機構。12月9日至14日,IPEBS成員將在土耳其舉行會談,探討如何復興和推廣各國原住民的農業方式,尋求經驗交換和移植他國的可能性

IPEBS的專家指出,古早的農業方式,如中國的稻田養魚和澳洲原住民農業的消防方法,可能成為減緩地球動植物滅絕的一線曙光。

其中,稻田養魚法是減少病蟲害的好方法。IPBES研究報告指出,比起單一農業,稻田養魚能夠「減少68%的農藥使用需求以及24%的化學肥料需求。」被殺蟲劑殺死的物種往往比目標害蟲還要多。稻田養魚在中國南方已有1200年歷史,部分亞洲國家也出現過。但現今絕大多數的農田卻少有可以養魚者。

報告亦指出,在澳洲、印尼、日本和委內瑞拉,傳統的小面積土地焚燒能形成防火帶,避免乾季森林大火大規模延燒。比起大火,小火勢讓野生動物得以快速逃離,減少滅絕的危險。

森林破壞的二氧化碳排放佔整體人為溫室氣體的五分之一,亦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但是在澳洲,這樣的保護方式因減緩了森林破壞速度,反而為原住民賺來碳權。

其他傳統智慧的實例還包括坦尚尼亞山坡地的土坑。這些土坑在雨季時蒐集雨水,防止土壤侵蝕。請北極伊努特人協助觀察氣象,補充北極融冰資訊,亦是借重傳統智慧解決現代問題的方式之一。另外,許多太平洋島嶼社群為了保護其宗教聖地而禁止捕魚,同時也保護了珊瑚礁附近魚群。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血色紙飛機墜地 反浮濫徵收 航空城居民要求撤案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爺們,請聽聽人民的聲音!」染上血色的紙飛機在陰雨中甫起飛便墜地,落在行政院門前持盾的警方腳邊。

航空城自救會上百人在大雨中遊行

當桃園縣政府赴澳門舉辦「桃園航空城」招商說明會的同時,17日上午,上百位大園居民在大雨中到達行政院並遊行至總統府外,控訴此案浮濫徵收,將波及2萬多人的生計,根本是「毀鄉滅村」,應該立即撤案檢討。

將一口氣徵收3000多公頃的航空城計畫,預計將波及當地8000多戶、2萬多人,可謂史上最大的土地徵收案。此案將在本月24日進入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審議,但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日前便已對媒體表示,相關的都市計畫審議,在年底前要完成。如此在會議召開前便先有結論的態度,讓當地居民組成的自救會質疑,他們認為此案有多處違法,應該立即停止審議,先撤案並進行修正。

自救會民眾射出血色紙飛機,擔憂航空城毀鄉滅村

航空城計畫除了行政院於2011年4月11日所核定「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中的第三跑道、第三航廈、擴大自由貿易港區外,桃園縣政府又將桃園國際機場、機場捷運線各車站為核心,將更多的發展計畫都加入,又成為了「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

計畫未明先大規模徵收 蛋黃蛋白 政院官員也搞不清

當時喊出「中央負責『蛋黃』、地方負責『蛋白』」,目前航空城案目前共規劃有自由貿易港區、機場專用區、航空產業區、經貿展覽園區、生活機能區、濱海遊憩區、精緻農業發展區、機場相容產業區等八大分區。但正如代表行政院出面接受陳情書的莊姓參議所表示的「我也不清楚」,目前兩者綁在一起,之間的相互關係已難以釐清。

自救會總幹事詹憲章痛批,航空城的規劃相當草率,從目前的計畫來看,不但看不出必要性、公益性何在。他以「不切實際」來形容,指出計畫內容根本不合理、缺乏可行性,對搬遷戶安置補償更都沒有說清楚。

詹憲章指出,蛋黃區核心第三跑道2022年才將進行規劃設計與環評,卻要從2016年就開始區段徵收,有違程序正義。而在蛋白區則是今年1月才做航空城「產業規劃及招商」計畫, 7月才進行「招商策略規劃」之研究,顯見目前尚未有具體的產業規劃及招商計畫,卻已提出1800多公頃的產專及住宅用地。

詹憲章表示,從這兩點可見,航空城的用地需求顯然不實,因此居民質疑這些都只是為了「炒地皮」,卻不顧他們的死活。居民詹秋雄帶著熨斗北上抗爭,強調自己40年前便因桃園機場遭到徵收,失去了祖厝與田產,好不容易2、30年來打拼,經營了一間洗衣店為生,如今又遇上徵收。詹秋雄表示,當地居民大多和他一樣,住在透天厝,擁有自己的小店面,但目前如何換地、補償都沒說清楚,讓當地人普遍心惶不安,擔憂從此斷了生路。

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彭如玉指出,航空城計畫將在2016年就把當地的國中小都拆了,卻直到2019年才要開始配地,根本不顧當地學童的權益。「爺們,請聽聽人民的聲音!」彭如玉疾呼。

「我的父親真的是為了航空城自殺的!」因為面臨徵收,老農呂阿雲飲農藥自盡,其子呂文聰出面再次證實此案。呂文聰批,縣府不但當時選擇與特定媒體聯手扯謊,至今對此事仍不聞不問,也因為此事,讓當地居民對於縣府的溝通誠意充滿質疑。

「一方有難 八方來援」此次行動為航空城居民首次大動作展開抗爭,包括灣寶洪箱、桃捷A7案徐玉紅、台南鐵路東移、淡海二期、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台灣農村陣線等對抗土地徵收者,都在大雨中現身相助打氣,共勉要團結且堅持到底。

洪相與淡海居民帶來支持的兒童

規劃草率 航空城計畫遭批「膨風又豪洨」

在民間的反對聲中,都委會專案小組卻在15個工作天內連排11場審議會議,導致委員出席率低落,甚至出現一場只有一兩位委員到場的狀況。居民與民間團體呼籲當局不但不能在年底強力通過審議,更應該立即撤案,因為此案規劃草率,且有多項違法之虞。桃園在地聯盟潘忠政痛斥航空城計畫膨風又豪洨,他指出此案的產業計畫與客貨運量評估大有問題,除了蛋白區尚未擬出招商計畫便要大規模徵收外,機場區同樣不切實際。

以飛機起降的估算為例,在機場園區綱要計畫》中,民航局僅以「比波音跟空中巴士的預估值還低」為由,便提出客運、貨運、起降架次成長率將達4.4%、4.8%、5.4%,但其實近10年實際的成長率不過3.7%、3.8%、3.1%,其中明顯高估。潘忠政批評其缺乏依據且過度樂觀,他舉香港機場2030年規劃報告為例,指出香港從對於未來區域及全球的經濟成長,以及中國、全球乃至珠江三角洲的航運狀況,還有包括旅遊政策、貿易協定、航運管制等因素做出30幾頁詳細評估後,才推估2030年香港機場客貨運及起降架次的成長率為3.2%、4.2%、3.2%,而這樣的數字在香港仍受質疑為太樂觀。

台灣農村陣線許博任表示,客貨運量推估差一個百分點就差異很大。也因此,第三跑道是否有需要急著做便需要重新檢視。許博任指出,根據該園區綱要計畫,第三跑道興建設有投資啟動門檻,若以現況年均成長率3%來推估,最快也要15年之後才能達到評估是否需興建第三跑道的門檻門檻(尖峰時段實際起降架次達54/hr)。

同屬於機場北側擴建區的衛星廊廳和新貨運站,亦皆設有類似的投資啟動門檻。目前機場園區的成長率評估仍有疑義,以此作為進行區段徵收的理由,其公益性與必要性皆須重新評估。

而有違法之虞的部分,則至少有未採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方案、未達新訂都市計畫法定門檻與未依法分期分區開發等爭點:

  • 機場園區配置中,選擇徵收最多土地的方案。違反《行政程序法》第7條第2款:「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
  • 航空城所在的6個既有都市計畫,發展率僅達67%,未達80%。違反《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市計畫作業要點》:「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該申請範圍所在之既有都市計畫區都市發展用地或計畫人口應達80%以上」。
  • 本案一次徵收與開發3000多公頃土地,已違反都市計畫法第 17條,都市計畫「應就其計畫地區範圍預計之發展趨勢及地方財力,訂定分區發展優先次序」之規定。

新年一起數鳥 監測環境又賞心悅目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冬季是許多候鳥遷徙到台灣的季節,牠們來自不同的區域,卻有著相同的目的,希望尋找相對溫暖的地方度過寒冬。候鳥的觀點是全球性的,科學家也透過度冬鳥類族群與數量,解讀環境訊息。為了收集更完整普遍的冬季鳥類訊息,中華鳥會、林務局、特生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冬季數鳥活動,號召公民科學家,12月28日起連續2周,一起來數鳥!

歡迎光臨台灣!冬候鳥帶來的環境訊息,正等著公民科學家來數算。(攝影:馮文)

數鳥:賞心悅目又能監測環境

左起:中華鳥會理事長林世忠、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林務局保育組王守民。(圖片來源:NYBC Taiwan)這項名為「新年數鳥嘉年華會」,起因於面對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劣的威脅,以鳥類作為重要的環境指標,而台灣又缺乏冬季鳥類涵蓋全國、年年進行又具科學性的監測系統。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表示,鳥類外表靈巧可愛,叫聲好聽又相對容易觀察的特色,一向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自然觀察對象。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表示,新年數鳥嘉年華所得資料,將持續累積,結合其他鳥類調查,可望於2020年提出台灣第一部「國家鳥類報告」。

棲地破壞、獵捕 過境鳥怕怕

鳳頭潛鴨。(攝影:李日偉)台灣鳥種中,只有1/4是留鳥,7成以上是過境鳥。目前已知冬候鳥面臨最大的威脅,包括水鳥因溼地減少、棲地破壞消失,森林鳥種則普遍面臨鳥網等獵捕壓力。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高雄茄萣溼地春天調查有上百隻黑面琵鷺使用,永安溼地今秋有70多隻黑面琵鷺使用,這兩個溼地過去都是鹽田,吸引水鳥棲息,卻都面臨開發而使得棲地減少、消失的命運。

有多年鳥類監測經驗的台北市野鳥學會,經過監測鴨科族群數最大的小水鴨,發現度冬族群數從2006年5萬多隻,下降到2012年1萬多隻;其中尤以華江雁鴨公園最為明顯。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表示,雖然亞洲小水鴨族群數都有減少的趨勢,但細部分析北部淡水河及新店溪流域的溼地,以及南部四草、曾文溪一帶溼地,發現北部小水鴨族群數減少的十分驚人,南部則呈現穩定。有了這些監測數據,才能進一步分析那些棲地型態出了問題。

另一方面,為了農業生產防止鳥類啄食作物所進行的防治、捕鳥(放生、寵物店、小吃店)所張羅的鳥網或鳥陷阱,也影響鳥類族群數。

數鳥,一隻都不錯過

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即將登場。(圖片來源:NYBC Taiwan)活動發起單位包括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北市野鳥學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及特生中心,今年將於28日至明(2014)年1月12日間舉行;未來則於每年新年1月1日前後3週,在我國所有領土範圍內進行。截至12月10日止,各地鳥會認養樣區已經超過110個,面積幾乎涵蓋台灣平原面積,也超過我國領土的8%。

台灣過去也曾於1974~1983年間進行過新年鳥類調查,類似的數鳥活動可追溯到,北美1900年開始的「聖誕節鳥類調查(Christmas Bird Count)」,將每年聖誕節前後的獵鳥行為,翻轉為數鳥的保育行動;這項推行超過百年的數鳥活動,這幾年每年都超過6萬名以上的大眾一同參與,累積了6,300萬筆的鳥類紀錄,成為北美重要的環境監測資料。

最佳賞鳥入門

數鳥活動針對所有的鳥類,不分過境鳥或留鳥。民眾可透過活動官網臉書粉絲團報名以及獲得即時活動消息;每個樣區圓都有鳥會資深志工擔任鳥老大,再配合鳥會志工的鳥夥伴,報名民眾則可輕鬆擔任鳥鄉民,在指定的日期、時間、地點出現,就會有鳥會人員招呼入夥。

族群數量約500隻的大杓鷸。( 攝影:蔡嘉陽)

無法親臨這100個樣區的民眾,則可透過多重「猜猜樂」遊戲參與,藉著猜測2014年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在全國累計記錄到的「鳥種數」和「鳥隻數」,就可獲得鳥會所提供的珍貴紀念品,以及活動贊助商提供的高級望遠鏡。目前台灣已知鳥種為608種,主辦單位估計,此次活動約可數到300種以上鳥類。

特生中心表示,新年象徵著歡樂和團圓,也是新的開始;而新年數鳥嘉年華容易參與,又有新舊鳥友齊聚一堂,是賞鳥的最佳入門活動,期待透過此項活動,吸引更多民眾加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牙刷、漁網、夾腳拖 東非海廢藝術有話要說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9日肯亞,瓦塔穆訊,許惠婷報導

Andrew的夾腳拖展示牆。(攝影:許惠婷)肯亞印度洋沿岸有長達數十公里長的白沙灘,每年吸引大量觀光客,同時也帶來大量的垃圾。當地藝術家Andrew McNaughton便以住處附近唾手可得的海洋廢棄物為素材和靈感創作出一件件炫目的藝術作品。

走進藝術家的小屋,推開五彩繽紛拼貼裝飾的大門,進入玄關抬頭見到懸掛在牆上的是528個各色打火機拼置而成的七彩霓虹燈。客廳裡有用廢棄獨木舟和漂流木組合成的椅子、用夾腳拖貼合而成的茶几、四周擺設了鮮豔的骷髏頭壁畫、向美國普普藝術大師Robert Indiana最著名的「LOVE」致敬的作品,以及帶著夾腳拖廢料串成項鍊的銀色人體模型。

Andrew在利比亞出生,在肯亞念中學,英國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回到肯亞,擔任室內設計師長達30年,現居於肯亞東海岸Watamu地區。8年前因為就近觀察到海洋汙染的問題,便想到以海洋廢棄物為對象的創作點子他說:「我房子外面的沙灘上,大約走1公里的範圍,就能撿到足夠的垃圾供我創作了。事實上,我還雇了人專門在沙灘上撿拾海洋廢棄物。」

Andrew觀察,夾腳拖鞋是海灘上最大量出現的垃圾,其他也有打火機、塑膠袋、漁業用具及各式塑膠製品和碎片。除了來海邊的觀光客及在地居民製造出來的垃圾,鄰近大都市Mombasa,甚至是鄰國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的非法傾倒廢棄物,也都會順著海流漂洋過海來到這裡。

筆者與Andrew合照。(攝影:許惠婷)

仰賴撿拾而來的素材創作,Andrew只能順從隨機出現在沙灘上的物品。他花了近7年的時間慢慢蒐集廢棄的船槳,終於做出腦海中花瓣形狀的座椅。雖然看似隨機在沙灘上撿拾取材,Andrew McNaughton對於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其實有很多想說的話,也透過這些美麗的畫面,提醒觀看者省思人類製造出大量垃圾破壞海洋環境的醜惡事實。

STOP系列第一幅作品-警示標示內有死魚,象徵人類必須停止破壞海洋生態的行為。(攝影:許惠婷)創作中的「STOP」系列,第一幅作品是三角形的警示標誌,中間是一隻死亡的魚,這些圖案都是由各式從沙灘撿來的廢棄物構圖而成。事實上,科學家調查發現,海洋中的廢棄物與塑膠微粒已經危及大量海洋生物,包括魚類、海龜、海鳥、鯨豚等動物,都監測到腹中有塑膠且消化不良致死的案例。Andrew強調,這幅作品就是希望點醒世人,我們製造大量廢棄物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必須要立刻停止。

夾腳拖鞋底是他大量運用的素材,除了再利用,完全轉化成不同的形狀,Andrew也在Watamu的沙灘上發現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夾腳拖,上面有著不同的國旗、文字、卡通等圖案,他蒐集起其中比較特殊的,布置在牆面上展示,希望有一天能成為海廢拖鞋博物館。

Andrew的作品包括以大量相同素材例如打火機、牙刷拼貼成的馬賽克圖案;裁切夾腳拖鞋底重製成的傢俱和掛圖,甚至連最細小的邊角廢料也運用在其他作品上直到最後一塊;其他漁網、瓶蓋等垃圾,經過他的慧眼匠心,也都成了美麗甚至帶有一絲幽默戲謔的藝術作品。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相關文章】


聯合國:電子垃圾未來4年暴增3成 迦納等地不適人居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鄒敏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迦納阿博布羅西電子垃圾場中的孩子。(攝影:Andrew McConnell/Alamy。)在迦納阿博布羅西(Agbogbloshie)廣闊的電子垃圾場,年輕人冒著健康的風險在塑膠燃燒產生的煙霧中蒐集廢金屬。

上周聯合國「解決電子廢棄物問題計劃」(Solving the E-Waste Problem)發出警告表示,全球電子垃圾量在接下來的4年會增加33%。屆時,電子垃圾將從2012年的近4,890萬噸升至6,540萬噸,幾乎相當於545萬輛重約12噸的巴士,或約美國帝國大廈重量的200倍。

這些電子廢棄物絕大部分將被傾倒在阿博布羅西等地,增加這些地區的土地被鉛、汞、鎘、砷等重金屬和阻燃劑污染的危險。「這裡有來自全世界的電子垃圾,歐洲是大宗。」29歲的Karim說。他和當地大部分的資源回收商一樣來自迦納北部,有10年蒐集和買賣電子垃圾資源的資歷。「我們有許多健康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得這麼做,因為我們需要錢。」

人們拆解電子垃圾,取出其中含量極少的銅和鋁塊,而無法被拆解的幾乎可說是科技古董。在這一望無際的垃圾場,看得到老式錄影帶播放機、卡帶式錄音機、裁縫車、1980年代的電腦以及各式各樣時代產物隨意被扔棄著。

阿博布羅西看似混亂如世界末日,其實這個廣闊荒涼的垃圾場亂中有序。一邊是男孩和年輕男子聚集撿拾舊硬碟、解開糾結的電線和拆解舊冷氣的零件和其中鐵件。一群青少年男孩坐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中,用鑿子和鉗子甚至是徒手處理著電子垃圾。男孩們被一排排生鏽的冰櫃圍繞著,冰櫃外還掛著大鎖,裡面鎖著他們工作的成果─一堆堆的銅和鋁等著買家上門。

性別的角色在阿博布羅西有清楚的區隔。婦女和女孩兜售去皮橘子、袋裝水和熟食,許多人背上還背著襁褓中的嬰兒,所有人都呼吸著有毒的空氣。這裡的孩子有特殊的任務拖著綁著磁鐵的繩子掃過地面,吸撿剩下的金屬碎屑。

深入阿博布羅西的心臟地帶,被拆解的物品在此以燃燒的方式去除塑膠、留下金屬,三個焚燒處冒出大片惡臭的濃煙。濃煙極度嗆人,這裡的男男女女甚至是小孩在此來去進出,卻對濃煙毫無反應。

垃圾場中央清出一塊足球場,兩支球隊正在比賽。阿博布羅西不只是電子垃圾買賣、焚燒和丟棄的場所,也是數千多人的家。居民在這裡的汙物和毒煙中生活、養育孩子。他們簡陋的小棚屋散落在垃圾場中心地區。

迦納人戲稱阿博布羅西為「所多瑪與蛾摩拉」,聖經中兩個被詛咒的城市。不過阿博布羅西居民態度卻挺樂觀:「這裡或許不是生活的好地方。但我們還是需要歐洲和其他地方的人送電子垃圾過來。這裡是商業中心,我們用在這裡賺來的錢養活家庭、過更好的生活。」Karim說。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祭馬》──綻放生命奇葩的福島核災紀錄片

$
0
0
作者: 貴史(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祭馬》電影海報,圖片來源:綠盟

福島災後,各式各樣的紀錄片一部部問世,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辦的、從11月下旬持續到12月底的核電影影展來說,便網羅了許多傑作,有呈現出災民真實面貌的《無人地帶》、以輻射健康危害為主題的《A2-B-C》,和以動物為主題的《再看我一眼:被遺忘的動物們》(犬貓人間2)。

除此之外,還有以身障者為主角的《逃得慢的人們──東日本大震災與身障人士》(參考立報文章《311身障者紀錄片 巡演學校宣傳災難教訓》),從跨性別災民的觀點出發的《震災後一年─從災區磐城市傳來的訊息》等;儘管已有這麼多樣的福島核災紀錄片,最近一部新作仍然教人為之側目──執導過《311》、《相馬看花 消失的福島》(原名「相馬看花─第一部 被奪走的土地的記憶」)的松林要樹新作:《祭馬》。

《祭馬》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2007年春天,在還殘留著雪的青森縣的一座牧場,誕生了一隻深棗色的公馬,牠被取名為Mirrorsquest,2010年9月18日,牠在中山賽馬場出道,結果16匹參賽馬裡牠得到第16名,之後也沒有贏過,2011年1月2日在水澤賽馬場比賽,9匹參賽馬裡牠得到第9名,隔天,牠就消失在地方賽馬名冊裡了。生涯總成績4戰0勝,獲得賞金0元。退休後牠被移送到福島縣南相馬市,沒贏過的馬會在那裡了此殘生。然後,311那天來了。

強烈的海嘯襲擊馬廄,Mirrorsquest在濁流之中奇蹟地生還,但還是不走運,因為核災,水跟飼料都中斷了,又渴又餓,陰莖還因為受傷腫大,無法回到原來的樣子。在那裡,出現了一位拿著攝影機的電影作家,他的名字是松林要樹,他第一眼看到Mirrorsquest就喜歡上牠了,覺得Mirrorsquest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不是別人的事情。

人與馬的故事,從311後的福島縣南相馬地方開始,到雪地的北海道日高地方,然後再次回到南相馬,參加傳承千年的祭祀「相馬野馬追」(相馬追趕野馬節),Mirrorsquest和松林的旅程持續著,這部電影一邊展演人與馬長久以來共同建構的歷史,一邊溫柔地、奇妙地注視著他們;而馬匹們的瞳孔,仍靜靜地反映出,我們人類的樣子。

儘管主題是人與馬,但因為核災的背景,所探觸的議題卻更為遼闊,電影網站「映畫com.」的專題注意到,影片最後倒帶重播核電廠失火的畫面,令人聯想人與動物的差別就在於會不會用火;而到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播放時,觀眾問到:「可能是文化不同的關係,但為什麼突顯腫大的馬的陰莖呢?」導演說有比喻放射能對生殖機能造成傷害的意味;另外,由於導演感受到馬用全身的肢體在訴說的喜悅,超過了對人的興趣,影片後半刪除人類的部分,單單留下馬兒美麗的身影。

賽馬的退休生活

馬兒奔馳的身影雖然美麗,但關於馬的產業,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文化通信記者平池由典在影評裡寫到:「影片中的馬兒,是從賽馬場退休之後的『食用馬』,在光輝燦爛的賽馬場背後,每年有1萬頭馬作為人類的食物,這部電影便是聚焦在『賽馬退休後的生活』,以及牠們『遭遇核災後的生活』;而且,食用馬在被吃之前,還會作為祭典『相馬野馬追』之用。」儘管如此,本片處處充滿著馬兒可愛的身影,像是311後從狹隘的馬房裡被放出來時,在廣闊的牧場被解放的樣子,特別讓人感動。

單單預告片裡,馬兒那靈氣十足的模樣,就讓人感受到導演對影像的細膩處理,而在配樂的選擇上,更蘊含著深刻的寓意。據河北新報報導,影片最後使用維吾爾族的民族音樂《山水》,這是導演10多年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行時一直在聽的曲子,當地作為核試爆場,當然會讓人想起新疆和福島兩地因核能所遭受的苦難,因此,儘管是歌吟鄉思與美麗的大自然的曲子,對於因為核能而失去家鄉的人們來說,毋寧是對命運的沉痛諷刺。

據《週刊新潮》報導,2009年,札幌醫科大學教授高田純,協同維吾爾族人召開記者會,呼籲早日終結核試爆對當地居民帶來的傷害。據高田純收集的資料,1964年到1996年,中國在新疆核試爆46次,釋放出相當於廣島原子彈1250倍的輻射劑量,至少有19萬人因此死亡,129萬人被曝;被中國隱匿的核試爆慘劇,曾被英國BBC拍攝為紀錄片《死之絲路》,得到表彰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報導的「Rory Peck Award」獎,並在全球83個國家放映(但卻沒有日本);網友說:「一般對圖博的苦難比較熟悉,但對新疆卻知道的很少。」

才剛剛上映的《祭馬》殊榮備至,為第14回TOKYO FILMeX影展參賽作品,第5回韓國非武裝地帶紀錄片影展正式招待作品,2013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正式招待作品;各方名家好評連連,曾得到柏林國際影展等國際影展大獎的紀錄片導演原一男說:「馬兒那大大的瞳孔,為何總是悲傷的模樣呢?Mirrorsquest亦然,牠因為被曝,而免於被屠宰、食用;本片不只能讓你看到,馬兒身在(因輻射劑量過高的)禁止進入區域內的命運,還能看到人類命運的未來,在牠的身上,絕對能夠看到。」

訴說 生存的辛酸

曾拍攝奧姆真理教信徒紀錄片《A》的導演森達也說:「這部片的主題不是核電也不是輻射,儘管兩者確實是片中重要的元素,但換句話說,也就只是元素罷了,本片最重要的主題是『生存的辛酸』,馬不好過,人也不好過,可是,活下去,各自背負各自的罪業,咬緊牙關地活下去,看完之後你會感到:『生命,不容易啊。』」

電影雜誌Nobady編輯結城秀勇評論道:「和核電沒有直接關係、腫起來的陰莖,跟核彈造成的蕈狀雲好像啊,而受著這種傷的Mirrorsquest,和活在一點也沒有『Under control』(核災未受控制)的情況下的我們,沒有足以彌補損失的補償;這部片啟發了我們,如何和這樣無法補償的傷口一起活下去。」電影導演、編劇相澤虎之助:「從這部美麗的電影,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奪走動物的祭典的人類的罪業,儘管如此,那匹馬還是在一瞬間,於亞洲的大草原上往復奔馳著。」

看見核災影響與生命韌性

台灣觀眾有過和導演松林要樹作品接觸的緣份,2012、2013年高雄電影節都有《祭馬》的前作《相馬看花 消失的福島》,之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案人員王舜薇擔任過與談人,片名「相馬看花」,脫胎自大家熟悉的成語「走馬看花」。

原本的意思是隨便看看,但導演的友人、一位在伊拉克採訪行程中身亡的記者橋田信介曾解釋為:「即便人在馬上,也要好好地看待花兒這樣重要的事物。」因此導演取了這樣的片名,而如今,身為續作的《祭馬》,讓人們透過馬的故事看到核災的影響與生命的韌性,似乎也落實了這新創的成語。

據日本國家旅遊局網站資料,相傳從10世紀初武士習武訓練開始的相馬追趕野馬節,「會在寬廣的雲雀原上舉行古式甲胄競馬(鎧甲、頭盔、刀劍在身的12名騎士一起在1千米賽道上策馬疾駛)和神旗爭奪戰(數百名騎士一起爭奪與煙花同時升空的40面旗幟),彷彿瀏覽戰國時代(1477年~1573年)的歷史卷軸畫一般,很值得一看。」影片中,幾度在賽馬場失敗的Mirrorsquest,也是這卷軸畫的一景;對核災之後的生命有興趣的觀眾,不妨相中這匹馬,仔細端詳牠所綻放生命之花。

※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中國犀牛角市場呈現增長態勢?

$
0
0
作者:劉虹橋(記者)

專家警告,中國對南非走私犀牛角的需求正逐步上升,對於犀牛群種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

斷角犀牛,圖片來源alcuin

自2009年至2012年底,亞洲查獲的走私犀牛角有80%來自中國。

中國自古就有以犀牛角入藥的傳統,再加上中國潛在消費者數量眾多、購買力不斷增長,預計犀牛角走私量將持續增加,對南非尚存的犀牛種群構成威脅。

今年初,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指出:「中國犀牛角貿易比之前我們認為的更為活躍,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越南是犀牛角走私的主要推動力量。TRAFFIC的數據顯示,約2/3的犀牛角銷往越南,其他則可能運往了中國。早期的調查發現,運至越南的犀牛角均由其國內市場消化;但最新研究表明,也有部分犀牛角又出口至中國。

2013年1月,3人(包括一個越南人)涉嫌從越南向中國走私野生動物製品被捕,共查獲14支犀牛角、55.53公斤象牙、一張虎皮及一副虎骨架。TRAFFIC的監測數據表明,2013年以來中國已在中越邊境查獲數起走私案件。

湯姆·米利肯說:「TRAFFIC還從越南和寮國方面獲悉,流入這些國家的犀牛角又被轉售至中國。」國際刑警組織和動物保護人士在越南進行調查時發現當地有商店專門向中國買家,出售犀牛角及相關製品。店主甚至為買家把貨物從河內送到中國,從而幫助買家規避風險。

多樣化的走私路線

目前截獲的走私犀牛角運輸路線各不相同。南非犀牛被獵殺後,犀牛角可能藏匿在集裝箱內由開普敦或馬托普經海路運輸,也可能先取道尼日利亞等其他非洲國家,摻雜在木材、農產品中裝船運往中國。還有的則透過郵寄或海運送至北美、歐洲,再轉往中國。

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國官員萬自明說:「郵寄和集裝箱運輸是向中國走私犀牛角的兩大管道。有時,犀牛角也會摻雜在大批象牙中。」

TRAFFIC提到一個案例,一個泰國人供認自己分15次走私了300公斤犀牛角,都是從約翰尼斯堡的奧利弗·雷金納德·坦博國際機場出發,透過泰國國際航空公司的航班運輸。犀牛角夾在個人托運的行李中,先運往曼谷,然後經寮國最終到達中國。在東南亞,也曾查獲從緬甸、越南到中國跨境走私的案件。

亞洲犀牛數量本身不多而且還在不斷下降。透過訊問被捕的偷獵者和販賣者發現,目前南亞的犀牛角主要由印度阿薩姆邦運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經印度西里古里或卡卡比塔,到西藏自治區,最終銷往中國其他城市。

中國走私者還將美國作為中轉站。2012年2月,警方曾在洛杉磯機場逮捕了7名走私者,為首的是一個名叫馮金兆的中國人,他將面臨向中國非法販運12支犀牛角的指控。2013年2月,2名中國人被控從美國向香港和中國大陸走私犀牛角,其中一人曾在2011至2012年期間被控走私20支犀牛角。

走私量日益增長?

中國早在1993年就禁止了犀牛角的非法貿易,但2009年至去年年底,亞洲查獲的走私犀牛角有80%來自中國。

TRAFFIC的數據也顯示,2009年至2012年9月,亞洲查獲的走私犀牛角,無論以數量還是重量統計,中國都占約2/3。其中,30起案件共截獲67支犀牛角,重151.93公斤。同期越南僅查獲6起,共計27支、70.86公斤。

香港已成為向中國大陸走私犀牛角的重要中轉站。2011年11月,海關在來自​​開普敦的輪船上查獲33支犀牛角、大量象牙筷子和手鐲,數量超過歷史記錄。海關方面拒絕透露該船的最終目的地,湯姆·米利肯認為,這批犀牛角很可能是要運往廣東省。

萬自明承認,雖然中國1993年就已禁止犀牛角貿易,但每年仍會查獲大量走私犀牛角,但他沒有註意到近年來走私量迅速增長。他補充說:「查獲的犀牛角與南非偷獵的犀牛數量並不成正比。」

萬自明指出,中國海關會檢查所有運往國內的郵包、大宗貨物和集裝箱,這也是中國查獲犀牛角數量居亞洲之首的原因。中國海關方面稱,犀牛角在查獲的走私貨物中比例並不算大。但原因可能是,犀牛角容易藏匿,或者真實的走私數量比國際社會估計的要少。

湯姆·米利肯也認為,中國查獲的走私案件數量上升,說明其執法情況較好,不過這也表明近期犀牛角走私量增多。

獨立環境政策研究者蘇絲·瓦特說:「今後中國的情況到底會怎樣,現在還很難判斷。不過,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犀牛角正流向中國。」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

留住幸「蝠」 新片為黃金蝙蝠作傳

$
0
0
本報2013年12月1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每年春天,雲林北港朝天宮香火鼎盛之際,一群金黃色的嬌客,也來到嘉南平原;入秋後,牠們會避開人群,飛回山上寂靜的洞穴冬眠,直到溫暖的天氣再度 喚醒牠們。當牠們造訪平原時,會有何種際遇呢?生態紀錄片新作《黃金蝙蝠》描述了雲林誠正國小師生保育蝙蝠的故事,以及傳統農業社會如何善待這群象徵福氣的嬌客。

以倒掛蓮形容金黃鼻耳蝠是有道理的。(攝影:張博鈞)

「黃金蝙蝠」學名為金黃鼠耳蝠(Myotis formosus flavus),為台灣特有亞種,擁有金黃外表,體重約15公克,體長約6公分。主要分布於台東、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和台南等縣市,又以雲林縣的水林和北港的分布最密集。

繼《戀戀火金姑》之後,導演張博鈞再次探討傳統農村價值,這次他選擇以金黃鼻耳蝠為核心,連結藝閣文化、農業生態、民俗信仰等議題,將保育的層面詮釋得更為深廣。

詮釋幸「蝠」

以「幸福小學」著稱的雲林縣水林鄉誠正國小,多數學生來自務農家庭,隨著歲時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為了豐收過安穩的日子,村莊祭祖酬神一點都不馬虎;人們希望求得平安吉祥的心願,更表現在常民生活隨處可見的蝙蝠圖騰中,但這些圖騰正隨著歲月流逝而逐漸磨滅。

餵食獲救的小黃金蝙蝠。(攝影:張博鈞)小黃金蝙蝠近拍。(攝影:張博鈞)

雖說蝙蝠在傳統社會具有正面的意義,但隨著西洋文化鼓吹,年輕一輩已不再視蝙蝠為美好;其實農田環境正是蝙蝠繁殖棲息、生生不息的依靠。為了讓蝙蝠常伴,誠正國小教師張恆嘉帶著孩子們一起觀察、了解蝙蝠;由孩子擔任志工隊,照顧救傷蝙蝠一點不馬虎。他以金黃鼠耳蝠為監測對象,發現不到10年時間,黃金蝙蝠 數量顯著減少,令人憂心。

美好台灣時光的備忘

每年北港朝天宮媽祖誕辰最熱鬧的活動,莫過於藝閣遊街。由孩子們裝扮成各種神仙人物,從藝閣車上往街道灑糖果,讓接到的人享有一整年神仙滿滿的祝福。做藝閣的老師傅、縫香袋的志工阿嬤,這些心意和手藝,會不會隨著他們走入歷史?每年在媽祖誕辰到訪的黃金蝙蝠,會不會有一天也不見了?沒有人能回答。在還來得及紀錄時,張博鈞拍下這些珍貴的畫面,做為下個世代的備忘錄。

北港朝天宮仍保有傳統藝閣。(攝影:張博鈞)

從《戀戀火金姑》的螢火蟲,到黃金蝙蝠,拍攝這些與農業社會緊緊扣連,沒有好的農業環境就無法存活的物種,從牠們身上看到台灣農業的轉變,沒有悲情的控訴,只留下一個有待台灣社會填補的結尾,正是張博鈞關心農村的方式。

傳統水牛農耕的畫面逐漸式微,台灣農業能為此停格多久呢?(攝影:張博鈞)

給孩子們的黃金傳說

「這部片是為孩子拍的紀錄片」張博鈞說,自己有為孩子說故事的經驗,拍片過程,不斷湧現說故事的心情,他感受到質樸的孩子以及洞悉世事的高齡長輩,還有機會改變觀念,決定以孩子以及長輩們為訴說的對象;原以當地閩南口語取名「媽祖夜婆」,也改為兒童們易學易記的片名,雖曾想使用「黃金蝙蝠俠」,又因「蝙蝠俠」已被註冊,幾經波折以「黃金蝙蝠」拍板定案。

葉片上的黃金蝙蝠。(攝影:張博鈞)本 片拍攝歷時兩年,為了拍片,張博鈞往返於雲林和新北家中,因蝙蝠生態須於夜晚耐心等待,再加上堅持不使用干擾蝙蝠作息的探照燈,使得拍攝時間不斷拉長。這 段時間無法陪女兒說故事,讓張博鈞內心好掙扎。但也是這樣的用心,才得以忠實呈現金黃鼠耳蝠的作息,沒有因過亮光線而驚嚇群飛的畫面。

影片融合布袋戲、動畫、本土創作等多個元素,片中也記錄了台北雙溪國小以布袋戲保育蝙蝠的畫面,人情味十足,讓觀眾認識黃金蝙蝠和雲林在地小故事無距離。

多語版、原創音樂 記住黃金蝙蝠曾來過

金音獎得主林生祥(左)為本片擔任配樂;與導演張博鈞(右)合照。(圖片來源:張博鈞)貫串全片的配樂也很「道地」,特地邀請金曲獎得主林生祥及兩位日本團員操刀,掌握了片中民俗、文化以及宗教精神,融入民謠風,簡單的樂器與曲風,帶領觀眾進入黃金蝙蝠忠於生命步調的世界。

張博鈞形容配樂具「國際觀的台灣性格」。而不只配樂,他也為了此片灌製多種語言版本,請來最道地的本土聲音,為影片注入神情,讓不同族群能透過熟悉的語言, 關注黃金蝙蝠的處境。國、台語版請來雷光夏、蔡振南,英文版由全台跑透透的Janet,新增的客語版,則由林生祥獻「聲」演出。

秋日漸冷,黃金蝙蝠飛回海拔2000多公尺的山洞度冬,枝葉依然茂盛的林木,在簌颯搖曳間,已不見蝙蝠身影。下個春天,黃金蝙蝠會不會再度光臨?答案,留待台灣社會來回答。

全民的古蹟自己救 呼籲龍部長搶救普安堂的最後機會

$
0
0
2013-12-20 09:00
2013-12-20 09:00
2013-12-20 09:00
2013-12-20 09:00
主辦單位:普安堂

長期守護普安堂的李榮台女士於文化部前展開靜坐絕食已經邁入第24小時,今日19號下午2時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現身文化部門口, 在一日的調查之後,承認新北市文化局在對普安堂的古蹟審議程序上有瑕疵,同時文化部已去函新北市文化局,要求限於10日內將普安堂四件審定設施完成歷史建築公告。

普安堂外山門。彭瑞祥攝。

然而普安堂八年來三次對新北市文化局提出古蹟申請、提出一次的文化景觀申請,新北市文化局卻只將「外山門」、「現存石砌步道」、「山壁石刻」以及「合院磚造建築現存之正身壁體」列為符合歷史建築價值之建造物資格,而和外山門同為一體的捐贈者石碑卻已經被拆爛而放在文化部門口整整兩天?這是文化最高主管機關的恥辱,文化部完全不敢回應,放任新北市文化局因行政上的疏失,讓普安堂面對明早將被拆除的命運。

普安堂整個園區內部為齋教文化、藝術與自然生態的結合,除了前述四項由新北市文化局認定具備歷史建築價值之建造物之外,普安堂新堂在舊堂遭巨石擊中後,存放大量的普安堂舊有文物,目前所供奉的地藏王菩薩亦駐駕新堂,前任住持李應彬將藝術創作和宗教修行兩者互相融合,創造出個人獨特的宗教藝術風格,代表作包括大型的地藏菩薩和濟公禪師塑像以及無數幅水墨觀音、達摩、彌勒等宗教人物畫,用以表達他終身研究「先天道」修行的心得。職是之故,普安堂園區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更加無法接受新北市文化局僅保留四項的決議,在新堂拆除後難道要現存於新堂的百年地藏王菩薩任由風吹雨打,對長期信奉普安堂地藏王菩薩的居民們而言,無疑是最深沉的悲哀。

目前知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土城分局,已經通知當地居民,通往普安堂的山路於今晚六點封山並且禁止進入,顯示明日普安堂的拆除勢在必行。昨晚龍應台部長曾經現身絕食現場,對絕食中的李榮台老師給予熱奶茶、圍巾和一個擁抱,卻未就龍應台部長此一身份對普安堂文化園區目前面臨的緊急狀況,作出全區保留暫定古蹟的裁決,而今晚是文化部龍應台部長搶救百年古蹟普安堂文化園區的最後機會,還給普安堂文化園區一個完整的明天。

12/20(五)上午9:00
地點:普安堂(土城區龍泉路47號)
新聞聯絡人:李宜潔0958-803-460

地點:文化部(台北市北平東路30-1)
新聞聯絡人:莊婷宇0920-794-767

新北地方法院表定強制執行時間為上午9點,土城居民、環保及文化團體誓死捍衛普安堂古蹟,從這個時間開始,每分每秒可能都有一分一寸的古蹟被毀,我們要求龍應台部長把握搶救古蹟的最後機會。

土壤管制標準修正 加嚴砷、鉛 放寬銅、鋅

$
0
0
「環境報導」2013年12月19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土壤汙染照片,環保署提供。環保署預告修正「 土壤污染管制標準」,這是自2001年11月《土壤污染整治法》實施以來首度修正。主要修正是採取健康風險評估精神,依健康風險管制物質有加嚴、有放寬。加嚴物質有砷、鉛。但放寬銅、鋅,因實驗結果發現這兩項物質健康風險並不高,對農作物吸收影響也不大於是放寬。

另外環保署土基會執秘蔡鴻德說,土地分類管制標準過去只分農地、一般地區兩類,但其實一般地區還有很多類別,例如工廠、住宅,如果用同一標準管制就不合理。修正後改為三類:農業用地與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一般地區、工業及產業密集區。三類的重金屬採不同管制標準。

而所謂「工業及產業密集區」是指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環保科技園區。

蔡鴻德說,目前用總鉻來管制也常受批評,認為應該細分為三價鉻、六價鉻較能呈現真實健康風險,未來在一般地區、工業區等兩類已改用三價鉻、六價鉻。但農地、稻米的六價鉻卻做不出來,最後還是採用總鉻做管制標準。

依規定,只要土壤污染超過標準就會被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並進行整治。蔡鴻德說,未來的整治方式將不限要達到標準,而是以健康風險為主,依污染場址使用情形定出整治目標。

目前重金屬管制標準值

管制項目

標準

砷(As)

60 毫克/公斤

鎘(Cd)

20 毫克/公斤

 (食用作物農地之 管制標準值為 5)

鉻(Cr)

250 毫克/公斤

銅(Cu)

 

400 毫克/公斤

(食用作物農地之 管制標準值為 200)

汞 (Hg)

 

20 毫克/公斤

(食用作物農地之 管制標準值為 5)

鎳(Ni)

200 毫克/公斤

鉛(Pb)

2000 毫克/公斤

(食用作物農地之管制標準值為 500)

鋅(Zn)

2000 毫克/公斤

 (食用作物農地之管制標準值為 600)

修正重金屬管制標準

管制

項目

農業用地與飲用水

水源水質保護區

一般

地區

工業及產業密集區

砷 (As)

30

30

60

鎘 (Cd)

5

20

100

鉻 (Cr)

總鉻 250

三價鉻1,000 六價鉻 10

六價鉻20

 

銅 (Cu)

400  

400

2,000

汞 (Hg)

5  

20

100

鎳 (Ni)

200

200

1,000

鉛 (Pb)

150

150

300

鋅(Zn)

900

2,000

-

 

※ 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http://shuchuan7.blogspot.tw/

找回台灣紅藜 歡迎加入幸福契作

$
0
0
作者:Green Inside

聯合國將2013年訂為國際藜麥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Quinoa, IYQ),讓世人重新認識來自安第斯人民的傳統飲食智慧,透過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維護藜麥的自然狀態,為今世後代提供優良的食物,在消除飢餓、營養不良和貧困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具多種艷麗色澤的紅藜果穗。(圖片來源:林務局)

藜麥(Quinoa)從5000年前印加時代開始就被當作重要的糧食,有如黃金般珍貴,如今更被視為未來糧食危機的重要穀類作物;藜麥是唯一包含所有生活必需胺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植物食品,而且不含有麩質。

藜麥可生長在極惡劣的環境下,抗熱抗旱抗寒等原生作物具備的條件,由於其韌性和低水,在嚴苛的環境條件下,仍能脫穎而出的糧食作物。

放大的紅藜果實。(圖片來源:林務局)

大多數藜生產來自南美洲,主要國家有秘魯、玻利維亞,是傳統部落維持生計的作物;而藜麥主要進口到美國以及歐盟。近年來藜麥的栽種已經跨越界線,美、加、法、英、瑞典、丹麥、荷蘭和義大利等多國皆有栽種。

台灣也在2008年正式發表了營養表現不下於藜麥的原生種作物紅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花穗十分鮮豔,有黃、橙、紅、紫等多種色彩,十分美麗,並命名為台灣蔾。林務局表示,紅藜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近百年的藜科作物;種子含有高量的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及有機礦物質硒、鋅及鍺等,還有3種抗氧化POD、CAT與SOD酵素活性,可預防老化、心血脂及永保青春。

紅藜製成的糕點及飲料。(圖片來源:林務局)

目前台灣已有一些部落試著把紅藜種回來,不久的將來,紅藜製成的相關食品,餅乾、飯糰、米香、麻糬、機能性飲料、研磨沖泡包等,都可以買得到吃得到!

※ 本文轉載自GreenInside

【延伸閱讀】


看不見的核能代價──鈾礦開採在非洲

$
0
0
作者: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被污染的農牧水源,圖片來源:Tanzania Episcopal Conference (TEC)

巴希是重要的農牧區,水源由牲畜、農民與與居民共享,因鈾礦開採帶來的輻射污染隨著河水散播。

歐美國家在非洲開採鈾礦的歷史源自1940年代,由於缺乏完善法規,再加上租稅優惠,在非洲地區從事鈾礦開採的外國企業因此日益增加,也為當地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等層面的巨大影響。光以坦尚尼亞為例,目前就有25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司在當地進行鈾礦的探勘與開採,並已規劃20多個預定地,其前礦產委員會主席卡夫穆(Dalaly Peter Kafumu)在今年初表示,坦尚尼亞預定開採的鈾礦產量將超過加拿大,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產鈾國。[註1]

然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引起地方人士及國際組織的關切,今年10月,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縮寫IPPNW)、坦尚尼亞人權中心(Legal And Human Rights Centre, Tanzania)和德國的uranium-network.org,共同舉辦了一場長達5天的研討會[註2],來自全球14個國家包括德國、澳洲、加拿大、美國、瑞士和非洲各國的環境組織和運動者齊聚東非的坦尚尼亞,針對鈾礦開採造成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影響提出報告,並於當地的民間團體進行交流。

罐頭工廠謊言的非洲版

這場會議的第一個行程,是走訪距離坦尚尼亞首都杜篤瑪(Dodoma)僅有80公里的鈾礦開採地巴希(Bahi)。巴希是坦尚尼亞中部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居民高度仰賴河川及溼地進行稻米耕作、捕魚、放牧等活動。此時,當地的農民正受到無名的眼疾、皮膚膿泡等病痛,原因是他們接觸了農耕用的水源,而這些水源正位在鈾礦開採的所在地。一位農民說:鈾礦就應該待在地底下,如果有人把它們挖出來,那他一定不會讓自己的牛在那裡吃草。

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以「罐頭工廠」為名在蘭嶼興建了核廢料貯存場,無獨有偶的,坦尚尼亞政府及跨國公司在2005年以「架設無線通訊基地台」的理由,開始在巴希進行鈾礦探勘,許多礦脈挖掘工作更在沒有進行復原善後的狀態下持續進行,而影響著當地的環境與居民健康。2012年,包括澳洲的Mantra Resources和Tanzoz、美國的Layne等公司在不顧土地法規及地方反對之下,強行動工開採。電力有6成來自水力發電、沒有一座核電廠的的坦尚尼亞,也如同一度核電也沒有使用的蘭嶼,承受著不被核工業承認的輻射傷害。

反鈾礦開採是為了生存

巴希地區在雨季時的洪水與旱季時的沙塵,大大增加了輻射污染擴散的風險。而除了輻射污染之外,大量的水源、電力、土地耗用、水土破壞、廢棄土石等問題,也使生活高度依賴自然環境的當地居民處境更加艱難,並威脅了當地的糧食安全。反對者強調,當鈾礦被開採完,對土地造成的傷害卻是永久性的、無法復原的。

同時,許多鈾礦開採工人都處於低薪、缺乏安全防護措施與法規保護的勞動條件底下,承受著毫無監督與限制的身體傷害,而儘管已有傳出礦工生病死亡的案件,但仍極少有深入的相關影響調查,遑論醫療上的協助與補償。

由當地居民在2008年組成的團體CESOPE(Civil Education is the Solution for Pover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這些年來積極串連巴希地區的數十個村莊,進行相關的教育倡議工作,並與德國的uranium-network.org合作,嘗試串聯國際上同樣經歷鈾礦開採問題的社區。CESOPE的一句口號「Bahi without uranium we can. Paddy is enough.」正反映著他們對自然環境的倚賴,超過了鈾礦開採可能帶來的財富的誘惑。

研討會中,坦尚尼亞的衛生及社會福利部長穆溫儀(Dr. Hussein Mwinyi)表示,鈾礦開採工作已有嚴格的相關政策與法規配套,然而民間與會者要求政府應將發出的鈾礦開採執照撤回,並強調這些。會議主辦團體LHRC的執行長查爾斯(Flaviana Charles)表示:「除了撤回開採執照外,我們也希望政府能推動公平貿易,並且在再生能源、永續發展等工作上提供更多技術支援。」CESOPE的發起人里亞穆達(Anthony Lyamunda)則表示:「我們需要更多對於鈾的知識,然而很不幸的,大多數的政治領導人在這方面都不是專家。」甚至曾有官方說法指出,鈾只有在製成核燃料時才會產生放射性。

CESOPE也表示,反對鈾礦開採不只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環境與人民的權益,更是為了不要繼續製造出更多的核子武器,他們指出,濃縮提煉後的鈾只有10%是作為發電使用,其他絕大多數都用於核武,而發展核武並不能為人民帶來保障。

在坦尚尼亞南部,被劃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且是全球最大的動物保護區之一塞盧斯自然保留區(Selous Game Reserve)也在2011年被縮減掉將近兩萬公頃的範圍,挪作為鈾礦貯藏廠之用。環保組織憂心恰當的防護措施是否會被執行,而看不見的輻射也可能因為難以被覺察,而對當地的生態、動物們造成嚴重傷害。


註1:目前第一大產鈾國為哈薩克,提供全球36%的鈾礦產量。
註2:研討會資訊可參考http://www.ippnw.org/pdf/2013-conference-uranium-mining-tanzania.pdf

※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救命飲食】環境荷爾蒙的影響遠不如食物

$
0
0
作者:T.柯林.坎貝爾 、 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

近年來,又有另一項和乳癌有關的新興話題受到人們的關注,那就是環境荷爾蒙。雖然還不清楚哪些荷爾蒙會受到干擾,但這些分布甚廣的化學物質,的確會干擾人體荷爾蒙,進而可能導致生殖系統異常、新生兒缺陷與第二型糖尿病。

會引發問題的化學物質很多,通常都與工業污染有關,其中一類包括戴奧辛與多氯聯苯,這類化學物質無法經由新陳代謝而消失,而會一直存在於環境中。要是攝取這些化學物質,由於無法藉由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因此會累積在體脂肪與授乳母親的乳汁裡。這類化學物質當中,有些會促進癌細胞生長,但除非食用過量的肉、奶、魚類,否則對人體不會造成嚴重危害;的確,我們會接觸到這類有毒的化學物質,90%至95%是因為吃了動物性產品──這又是動物性食品另一項風險。

另一類環境荷爾蒙―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也很可能導致乳癌與其他癌症,汽車廢氣、工廠煙囪、汽油瀝青產物、香菸,及其他工業社會常見的流程中,都找得到PAH。不同於多氯聯苯與戴奧辛的是,人體從食物與水中攝取的PAH,能藉由新陳代謝排出體外,但這個過程其實還是有潛藏的危險:人體在代謝PAH時會產生中間物,並與DNA緊緊結合成化合物,即加成物,此為致癌的第一步。但最近的研究發現,PAH不利於實驗室中乳癌細胞的BRCA-1與BRCA-2基因成長。

第三章曾提到,實驗研究發現,強烈致癌物質進入人體之後,其引發問題的速率則主要由營養控制,因此,PAH會以多快的速率代謝,並和DNA結合成加成物,則多由我們吃進的東西來控制,而攝取西方飲食會導致PAH之類的致癌物質更快與DNA結合,形成會導致癌症的加成物。

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紐約州的長島市,乳癌女性病患體內PAH與DNA加成物濃度較高,可能是因為她們飲食中肉類較多,因而增加了PAH與DNA的結合物,PAH的攝取量,極可能與乳癌風險提高完全無關,在這份研究中,女性體內的PAH與DNA加成物含量,似乎與她們接觸多少PAH無關。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的加成物濃度較高?或許在這份長島研究中的女性,全都攝取相當低量的PAH,只有飲食中含有大量脂肪與動物性蛋白質,因而導致PAH消化後與DNA結合者,才會罹患乳癌。

此外,這份長島研究也發現,乳癌與人體無法代謝的多氯聯苯及戴奧辛皆不相關。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明確支持環境荷爾蒙會引發乳癌的說詞;其實,這個研究與其他發現都指出,環境荷爾蒙對乳癌的影響,遠不及於我們所選擇的食物。

荷爾蒙補充療法的風險

最後一項關於乳癌的議題是: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究竟能不能用,畢竟它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許多女性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來減輕更年期不適、確保骨骼健康,並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然而,現在大家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不如預期中有益,甚至會帶來某些嚴重的副作用。

2004年到2005年間,幾項大型的荷爾蒙補充療法試驗正好才剛發表結果,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兩項隨機介入的治療試驗:「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HI)以及「心臟與雌激素補充治療研究」(HERS)。女性健康促進計畫在經歷五年多的試驗後,發現採取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當中,乳癌病例增加26%,而在心臟與雌激素補充治療研究中更是高達30%,研究結果一致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會使女性荷爾蒙暴露量增加,也確實更容易導致乳癌。

一般認為,荷爾蒙補充療法與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比例有關,但是這種觀念不無可議。女性健康促進計畫所作的大型試驗中,在每一萬名採取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健康停經婦女當中,罹患心臟病的女性多了7名、中風者8名,肺栓塞者8名,全與預期效果相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仍是增加了,但荷爾蒙補充療法確實能降低結腸直腸癌與骨折的比例。每一萬名女性中,結腸直腸癌的人數減少6名,而骨折則少5名。

仔細想想,光是把數字加加減減,就會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是弊多於利。我們或許可詢問女性最怕的疾病和不適是什麼,再決定該怎麼做,而且許多醫師的作法都是如此,但是,對於正承受更年期之苦的人來說,要做決定是很困難的。這些女性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無奈地忍受更年期的身心症狀,以保持低乳癌風險,另一種選擇則是採取荷爾蒙補充療法,以控制更年期不適,但罹患乳癌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可能提高。這種情形不只是讓我苦惱,而且更勞民傷財,因為研發荷爾蒙療法的藥物配製已耗費了數十億美元,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得不償失,這可不是「苦惱」兩個字就足以形容的。  

我認為應該利用食物來取代荷爾蒙療法,理由如下:生育年齡的荷爾蒙濃度會提高,但是食用植物性飲食的女性,濃度並不會那麼高。生育年齡將結束時,所有女性的生殖荷爾蒙都會下降到「基礎」低濃度,這是完全自然的現象。生育年齡結束時,素食者荷爾蒙濃度下滑的幅度不會像葷食者那麼劇烈,若以假設性的數字來說明這個概念的話,素食者的荷爾蒙濃度可能從40下降到15,但葷食者則從60下降到15。更年期體內荷爾蒙的劇烈改變會導致更年期症候群,植物性飲食可以讓荷爾蒙下降的程度不那麼嚴重,也可以幫助婦女較安然地度過更年期。

根據目前所知,上述是很合理的好推論,若有更多研究支持更好。即便未來的研究無法確認上述細節,但無庸置疑的是,植物性食品仍然可以藉由各種因子,把乳癌與心臟病的風險降到最低,植物性飲食的好處,絕非藥物可以替代。

舉凡使用泰莫西芬、採用荷爾蒙療法、暴露於環境荷爾蒙、預防性的乳房切除術,都是與乳癌風險有關的議題。不過我相信,這些方式讓我們忘了思考更安全、更有用的營養策略,就算如此,我們還是一定要改變對乳癌的思考方式,更要把這項資訊告訴需要的婦女。

 

《救命飲食》書籍封面,柿子文化提供。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

原文作者:T.柯林.坎貝爾
     馬斯.M.坎貝爾二世

譯者:呂奕欣、倪婉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3/11/0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191-40-4

※本文不適用CC條款,請勿轉載。

研究:常見殺蟲劑恐危害腦部 歐盟要求嚴訂標準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用來殺死蜜蜂的殺蟲劑含有新菸鹼類成分,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影響人類健康,尤其不利兒童腦部發展。(攝影:Dan Kitwood/Getty Images。)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17日指出和蜜蜂數量下降有關的爭議性殺蟲劑,可能對胎兒的腦部發展也有負面影響。

研究發現,殺蟲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對神經元以及與學習和記憶相關的大腦部位產生負面影響。」持續進一步研究的同時,EFSA要求為該殺蟲劑的化學物質訂出最大暴露限值(MEL)。

EFSA的這項措施是根據一項以大鼠進行的研究。研究發現,暴露於新菸鹼類「益達胺」(neonicotinoids)的新生幼鼠控制動作的神經信號活動減少,體重較輕且腦部萎縮。研究下結論:「新菸鹼類殺蟲劑可能影響人體健康,尤其不利於發展中腦部。」

另一項大鼠研究發現,暴露於另外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亞滅培」(acetamiprid),會導致新生幼鼠體重減輕、斷奶前存活率降低,以及聽覺驚嚇反應最大值下降。

EFSA認為,「亞滅培」的每日安全暴露劑量和操作人員安全暴露劑量都應該再減少三分之二,而急性參考劑量應減少四分之三。EFSA指出,「益達胺」目前的每日安全暴露劑量還算準確,但是另外兩項安全暴露劑量應該減少四分之一。

這兩種殺蟲劑都屬於新菸鹼類殺蟲劑,作用方式是攻擊昆蟲的神經系統,也是世界各地最普遍的殺蟲劑。EFSA在聲明中表示,「部分目前可接受暴露劑量標準,可能不足以保護人體免於發育神經毒性的威脅,應該再降低暴露劑量。」

授粉昆蟲對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糧食作物培育扮演重要角色。自EFSA裁定「益達胺」對蜜蜂會造成不可承受的風險後,歐盟從12月1日起便禁止於農業用途使用。這兩種殺蟲劑都是拜耳公司所生產。拜耳公司發言人表示,EFSA下修安全接觸劑量都僅是微幅的變化。

每日安全暴露劑量:一生當中每日透過食物或飲水攝入人體而不造成顯著健康風險的劑量。操作人員安全暴露劑量:使用人員最大可接觸劑量。急性參考劑量:接觸一天而不致於產生顯著健康風險的劑量。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改頭換面重上市 問題澱粉又來了!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台北訊,鄒敏惠整理報導

今年5月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毒澱粉事件,是不肖業者添加未經核准的化製澱粉(順丁烯二酸酐)於肉圓、魚丸等常用食品。事隔近半年,前(18)日竟傳出不肖廠商將秘密囤積未銷毀的問題澱粉重新包裝上市,經檢調查獲,並遭衛生局重罰的離譜事件。

肉圓。(圖:Kyle~)

抽檢夜市攤商 找到問題澱粉

衛生局10月在台南市大東夜市進行攤販抽檢時,發現兩件原料粉為化製澱粉,11月持續追查出上游供貨者又是茂利澱粉廠。這些澱粉流向台南的「南和行」及新北市的「北區澱粉公司」,分別移請新北市政府及台南地檢署偵辦。

台南地檢署12月17日和18日先後在台南市茂利澱粉廠、中盤商王姓負責人的「南和行」查獲大批化製澱粉。衛生局表示,這批化製澱粉都是今年5月毒澱粉風波期間的問題澱粉,當時茂利僅繳出32公噸回收,卻還在秘密倉庫藏有逾10倍的量,讓衛生局搜出並查封450公噸。

華視引述台南市衛生局人員的說法報導稽查員每個月都有去工廠抽查,但是沒有搜查權,像茂利把毒澱粉藏起來賣,實在很難發現。

不甘「損失」 改頭換面重新賣

至於背後原因,據中國時報報導,茂利負責人徐東銘因不甘心被銷毀32噸毒澱粉,損失100多萬元,9月找上同樣因銷毀毒澱粉而損失40多萬元的中盤商南和行老闆王水木,商議冒用優良廠商「玉成」的袋子裝毒澱粉。不過不敢賣給大客戶怕出問題,且這次查到的問題澱粉只檢出51ppm順丁烯二酸,與過去動輒數千、數百ppm不同,因此查出茂利是以合格澱粉加上問題澱粉混裝,售給夜市炸雞攤、肉圓店、魚丸工廠或小雜貨店。

中央社報導指出,南檢主任檢察官鍾和憲說,徐東銘坦承,茂利因今年5月被銷毀32公噸化製澱粉,生意一落千丈,不甘損失才私藏450公噸化製澱粉。但當時食品衛生管理法尚未修法,茂利僅因違法添加及回收不實,被罰款12萬元。這次台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依新修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對茂利重罰1800萬元,且不排除進行假扣押及勒令停業,以防脫產。並將和檢調合作,追繳茂利不法所得。

回收漏洞 問題食品流向全台

台南市長賴清德深表痛心,他強調,業者要有道德良知,不能為了賺錢傷害人民健康。據聯合報報導,茂利以低於市價一半,每公斤7元至11元的價格,供貨到各地,至少已有55噸流入市面。至於後續的流向追查,華視報導衛生局抽驗全台各地398件小吃,又另查出5件問題澱粉,新竹的鑫鑫腸和台中的波霸粉圓均被點名,台南除了茂利和南和行之外,還有一家已經停業的盤商寶森也被查出。也就是說,毒澱粉轉變成地下化,幾乎又一次流竄全台。

其實不只是毒澱粉,大統長基的黑心油品回收有沒有落實,也值得繼續關注。中廣新聞指出,檢警查出大統長基的董事長高振利因回收油品不夠詳實,也沒誠意提出銷毀油品計畫,再行開罰300萬,累計新增罰款已高達1800萬!根據新修正的食品衛生法,業者添加未經核可的添加物,像茂利這樣的累犯,可罰6萬元至1500萬元,及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不滿政院護航日月光 高屏學子砸後勁溪污水球

$
0
0
本報2013年12月20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日月光在後勁溪偷排強酸廢水事件爆發,引發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互踢皮球,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江玲君一席發言,暗指高市環保局追殺企業只為選舉造勢,引起關心後勁溪的高屏學生不滿,抗議中央為無良企業背書,要求追討污染環境的不法所得,不應輕放。

學生將後勁溪水水球砸向行政院南辦地面。

高屏學生社團昨(19)日前往行政院南部辦公室,將裝滿後勁溪水的水球砸向行政院南部辦公室前的路面,要向惡質企業及袒護的中央部會宣戰,若未能正視後勁溪的污染事件,未來要將污水直接砸向行政院辦公大樓。

學生發表檄文召告政府,要求政府勿以經濟發展迷思恐嚇民眾,並要求追討日月光污染環境的不法所得,不應輕放黑心企業。學生代表陳蔚說,期待台灣用永續發展的方式向前走,期望國家用人民的角度來思考法律和政策,不要成為污染產業的幫凶。

學生發表討行政院檄文。

就讀高師大生物科技系的陳蔚表示,自然環境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基礎,然而人類為了經濟發展開始污染環境。他指責行政院南辦不去計較這些工業為台灣環境帶來的損害,反倒說是選舉造勢。

他表示,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調查發現,2011年日月光多次因放流水不合規定遭環保局開罰,同年,卻獲得經濟部「第一屆台灣企業綠色典範獎」;今年經濟部甚至在網站上表揚日月光「以身作則建立完善的永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制度」。顯示政府對於廠商污染無力裁罰,甚至甘願成為污染企業的幫凶。

政策放任污染源緊鄰農地  罔顧糧食安全

高師大陳蔚認為是黑心企業在追殺台灣人民。「長期以來日月光用大賺黑心錢的方式獲得利益,這些都是不法所得,把成本加諸於環境、加諸於國家、加諸於下游的農漁業,加諸於社會,這是日月光在追殺我們台灣人民,追殺台灣的環境。」陳蔚說,環境是公共財,面對污染產業,政府應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制定稅收政策工具,用經濟手段讓污染產業有強烈的誘因減少污染及污染所造成的成本。

高雄市後勁溪流域共有六個工業區,包含仁武、大社、竹子門、台塑仁武廠、中油煉油廠及楠梓加工區。這些工業區的放流水排放到後勁溪,溪水灌溉了1390公頃的農田,可能受污染的農產品最終將進到消費者的口中。

學生的聲明指出,政府長久以來重視工業發展,放縱污染源就在農地的旁邊,枉顧人民的糧食安全。如今日月光發生污染事件,政府不去檢討工業區的劃設是否危害農業,卻為污染企業辯護,行政院未能站在整體政策的高度,為高雄生態環境和市民與農民的公共利益發言,實為失責。

身為主流弱勢的南方  應積極批判行動

長期研究高雄歷史發展的中山大學社會系學生楊家華,不滿行政院南辦淪為「天龍國」意志的延伸,未能以南方人民的立場思考。

楊家華說:「高雄位在台灣地理上的南方,但這南方的意義不僅是地理上的南方,也包含發展上的南方。國家把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留在高雄,除了日月光,還包括後勁的中油、仁武的台塑,甚至林園的工業區等等,政府長期用拼經濟的口號來綁架人民的思考,放任惡質財團和不肖資本家,利用剝削勞工、污染環境的方式進行生產。」

他認為南方相較於主流上是代表弱勢,而批判和行動是南方的內涵,「但是,同樣打著南方口號的行政院南辦,卻淪為天龍國意志的延伸,我們感到相當的憤怒。」楊家華呼籲南方學子應起身行動,反對這樣的發展。

屏教大落山風社認為高屏環境息息相關,不應放任無良企業。同樣位在國境之南的屏東,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卻躲不過高雄工業區蔓延而來的空氣污染,幾乎長年看不見大武山。有感於屏東和高雄環境息息相關,屏東教育大學落山風社也共同發表聲明。

「我們從電影『看見台灣』裡看到台灣的破壞,為什麼不能從日月光這件事情開始去注意我們身邊的河流,我們的水源是不是受到污染?」

屏教大中文系學生鄭敏指出,「這不是單一地方的問題,全台灣可能還有很多像日月光這樣過了很久才被發現的污染企業,甚至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我們希望政府嚴格監督這些無良企業,針對台灣河流的法案有更嚴謹的修法。我們不希望留給下一代污染的環境,為了所謂的GDP發展,犧牲我們生活的美麗家園。」

不應將企業損失  轉嫁基層員工

行政院南辦以追殺企業將影響上千基層勞工失業為恐嚇,疑為日月光說項。中山大學放狗社社長蘇筠芷表示,希望政府硬起來!

「身為未來要面對社會進入職場的學生,我們雖然害怕未來的工作不知道在哪裡,但我們不要污染環境的企業。」蘇筠芷說,「政府不能因為害怕經濟受到影響,就輕放這種黑心企業。不能讓日月光將損失轉嫁到基層員工身上,這些不應由人民、員工來承擔,政府應要求日月光負責。」

發表聲明的團體包含中山大學放狗社、高師大學潮、高雄大學蚵仔寮社、破蛋社及屏教大落山風社。學生向行政院提出三大訴求,包括:保障青年勞動力就業安全、嚴修水污法,以及面對無良企業,中央政府要硬起來。

Viewing all 1997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