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顧】縣市垃圾大戰如何平息 從源頭減廢誰來做
整理:賴品瑀2018年元旦兩項攸關民生廢棄物的新制就將上路,分別是擴大限用購物塑膠袋、與美妝品禁用塑膠柔珠。減少塑膠的濫用,不但有利環境,也可望減少垃圾量。不過,從2016年延燒到2017年的縣市垃圾大戰要如何消彌再次發生的可能,面對全台焚化爐將要陸續除役或進入更新工程的未來,廢管機制還有得努力。2016年底立法院完成廢清法修法,明確定義了廢棄物與資源的差別,以面對爐渣等事業廢棄物、焚化爐底渣再利用...
View Article【2017回顧】礦業法修正要求礦區補環評 獨惠亞泥不需原民同意
整理:賴品瑀由於紀錄片「看見台灣」以空拍揭露亞泥新城山礦場讓太魯閣山頭禿去引發社會關注,2016年5月環保署長李應元一上任,便宣示讓亞泥退出國家公園。再者,近年陸續有萬達、新竹關西復礦、利英、榮豐等爭議礦業環評案。因此,環團與立委在2016年開始對礦業法的霸王條款、全台4/5礦場未做過環評提出意見。今年3月,立院經濟委員會展開礦業法修法的討論,立委蘇治芬更直接提議,要求經濟部礦務局暫停半年審核所有礦...
View Article【山林奧秘】餵養不凡森林的平凡物種——長尾栲
作者:陳柏璋在觀霧地區雲霧繚繞的中海拔森林裡,你不能不認識長尾栲這個物種。長尾栲盛花中的觀霧森林。圖片來源:陳柏樟。廣泛分布於台灣低至中海拔森林的長尾栲,屬於殼斗科一員。提到殼斗科這個響亮的名詞,許多人腦海中會浮現電影冰原歷險記中那顆被松鼠追到天涯海角的橡實。橡實那討喜的造型是由兩大結構組成:渾圓飽滿的「果實」以及覆蓋於其上的帽子——「殼斗」。但並非所有殼斗科植物的果實都呈現這種經典樣貌,光是殼斗本...
View Article發現「種」珊瑚可望救大堡礁 科學家提醒:減緩暖化仍是關鍵
本報2017年12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英國衛報報導,來自昆士蘭大學、CSIRO、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和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系列的「種」珊瑚礁,它們能透過產出幼蟲幫助修復白化、海星和其他干擾對珊瑚造成的傷害,形成支持大堡礁系統的基礎。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活體珊瑚礁群,由3800多個獨立的珊瑚礁組成,綿延澳洲東海岸2300公里。這項研究發現了112個韌性特別強的「種」珊瑚礁,...
View Article【生態旅遊】魔幻景色來自天時海利 馬祖海上桃花源之「藍眼淚」
馬祖生態旅遊系列下篇作者:陳建志(台灣永續聯盟理事長)系列專文,承接上篇。每年清明開始,透過網路爆紅的藍眼淚旺季便揭開序幕。近年在網路上瘋傳的藍眼淚、藍海現象、甚至藍色啤酒海等名詞,都指向一種夜光蟲:渦鞭毛藻,經海浪及自然風的擾動後會發出淡藍色的螢光,數量一多就會滿滿地在海上形成藍眼淚的奇觀。馬祖舊時稱之為「丁香水」,相傳看到這種生物大量出現時,以之為食的丁香魚群就會被吸引過來。馬祖藍眼淚。圖片來源...
View Article農舍屋頂蓋光電? 農委會:將跟農地違規部份脫鉤處理
本報2017年12月28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合法農舍旁的農地違規使用,這樣可以申請屋頂太陽光電嗎?今(28)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立委蘇震清提出質疑,要求農委會脫鉤處理。如果農舍是在合法的容許範圍內,就應該容許興建。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承諾會就違規樣態再檢討,朝向合法農舍允許興建太陽光電,違規部份則依違規開罰。立委蘇震清質詢農舍屋頂興建太陽光電的標準。攝影:陳文姿立委要求合法非法脫鉤處理...
View Article離岸風電遴選方法修改 立委質疑:本土商被「始亂終棄」
本報2017年12月28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藉由離岸風電發展帶動本土產業鏈一向是政府的主要原則,本土化也是開發商爭取遴選的重要指標。不過,今(28)日經濟委員會質詢時,立委管碧玲質疑,遴選指標18日修改後,本土化承諾沒標準,台船馬上改跟外商簽約,本國業者被「始亂終棄」。經濟部今也將離岸風電產業鏈建置的時程延後,從2018年延至2022年。其中,水下工程要到2022年才能加入。立委葉宜津也質疑,水下工...
View Article新北離岸風機衝擊景觀、航安 最後潛力場址期限前闖關失敗
本報2017年12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環保署28日下午再次進行新北離岸風機環評初審,此案是最後一個審查的潛力場址,面臨能源局訂出的年底前需通過環評的時效,業者不斷發出「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的請求,但是此案選址淡水、三芝外海,緊鄰兩岸直航航道,也是南北慣用航道的轉向點,其離岸最近只有1.8公里的距離,也引發民間對安全、健康與景觀的不滿。28日環署「新北離岸風機」環評初審,惹來大批當地居民反對。賴...
View Article【2017回顧】七件想和你分享的環保日常
整理:吳宜靜編按:2017一整年,大家過得綠嗎?除了今年度的環境大事像是815大停電、前瞻基礎建設、農地工廠等議題之外,將目光拉回我們的日常──氣候變遷影響我們的睡眠,微塑膠進入美妝保養品和我們的消化系統;水污染、空氣污染和輻射污染看不見摸不著,卻貨真價實存在。但我們也總是能做些什麼,小編想帶大家看今年七件生活環保日常:公民創客自製監測空氣品質和輻射量的器材、未來國家將禁用柔珠、衛生紙可直接丟垃圾桶...
View Article【2017回顧】七句狂人語錄大車拼
整理:林昕慧編按:大人物是不是又在講幹話,立委說放生動物,政府承擔;中油天然氣開發衝擊珊瑚,生物學者說不如把珊瑚降級;花蓮193縣道環評委員審九次,最後來個大轉彎;宜蘭代理縣長帶頭違建農舍,還說農舍臨路臨測沒有法源依據。國外狂人代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巴西總統為求經濟發展,大開亞馬遜的礦場保留區。另外一種狂,就是不怕與業者站在對立面的官員,菲律賓環境部長不顧反對聲浪,堅決禁止開發露天礦場。...
View Article全球最大綜合礦業必和必拓承認氣候變遷 退出煤炭同業組織
本報2017年12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風險中心編譯;曾以寧審校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之一,承認應對氣候變遷的動能持續增長,從環保立場考量,公司計畫退出一重要的產業集團。全球最大、由英國與澳洲合資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於週二發布的產業組織檢視(Industry Association...
View Article【水中奧秘】多元世界超乎想像 從性別轉換一窺生物奧秘
作者:陳其暐;審校:顏聖紘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10月27日邀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以「無所不在的變性行為」為題,說明生物進行「性轉換」的奧秘。以此文紀錄演講內容,與讀者分享生物世界的奇妙。身為哺乳類的我們,一出生就已決定了性別。然而,有些生物雖然出生時是雌性,卻可能因為環境、族群變化,得以在後天變為雄性,甚至可以再度逆向轉換為雌性,這種現象稱作「性轉換」。在生物界中常見的雌雄同體在介紹性轉...
View Article工程擾動地貌單一化 潮間帶僅大眼蟹獨占鰲頭
本報2017年12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台灣雖然具有豐富的蟹類多樣性,但由於河口、沿海工程多,原本有沙、有泥,小石子多樣的地貌,經工程擾動後,幾乎只剩下細泥沙,地景單一化的結果,使得螃蟹種類也減少。螃蟹研究專家王嘉祥指出,這幾年西部沿岸、淡水河口以及紅樹林沼澤區,環境改變、萬歲大眼蟹族群逐漸龐大,這種現象值得注意,了解是否與環境單一化有關。王嘉祥30多年來持續研究螃蟹,他說,不同螃蟹有其...
View Article台新螃蟹研究合作25年 發表台灣螃蟹名錄800種
本報2017年12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四面環海的台灣,不管是泥灘、沙灘、珊瑚礁、藻礁等海岸,甚至是溪流、農田裡等,都可見螃蟹的蹤跡,螃蟹的多樣性令人驚豔。根據這個月台灣博物館出版的台灣螃蟹名錄,台灣已知螃蟹的種數高達800多種,約占全球已記錄螃蟹物種的1/10。新版台灣螃蟹名錄是繼2001年、台博館首次發布的台灣螃蟹名錄,再度由新加坡學者黃麒麟(Dr. Peter...
View Article【歐洲生態影展巡禮】敬畏之心——義大利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中)
來!和誰一起保衛國家公園?作者:李若韻(Joyun LEE)(系列專欄,承接上篇)爬行在阿爾卑斯山的葡萄園梯田松德里歐小鎮位在義大利最北部,和瑞士相鄰。拜阿爾卑斯山與阿達河之所賜,在面積僅20平方公里的小鎮裡,放眼望去盡是波動的地平線,處處皆有最萌高度差。4000公尺,是位於小鎮最北端的伯連納高山(Bernina...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