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顧】藍綠混戰下的前瞻基礎建設
整理:陳文姿動用特別預算八年8800億,包括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五大建設的「前瞻基礎建設」無疑是今年上半年政治角力的重點。歷經數度抗議與杯葛,潑水、撒紙錢手段盡出,最後「前瞻基礎建設」以四年4200億,計畫從五大建設,再增少子化、食安、人才培育,共計八大項通過三讀,卻留下一個「後續預算及期程」可以繼續編列特別預算的伏筆。從3月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到8月底通過第一期特...
View Article礦業法重啟修法 展限是否重審礦業用地? 不同看法仍僵持
本報2017年12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25日立院經濟委員會重啟礦業法修法,在目前難再有新礦誕生的情勢下,礦業問題主要集中在既有202座舊礦區,這些老礦的展限審查要如何保障環境與當地居民安全,立委林淑芬批,目前草案近百條法條,居然只有6條與展限相關,其中4條只是程序規定,關於環評、原民知情同意各一條才是較實質的規定,而這2條也只是「做一半」、「假的」。礦業法在立院上會期臨時會,在無政院版的狀況下...
View Article研究:健康飲食最環保 最多可減少1/4碳排
本報2017年12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科學家發現,健康的飲食同時也最環保。糧食生產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衝擊,高達1/3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農業。政府往往根據營養資訊提供飲食建議,並未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不過一份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View Article【2017回顧】紛紛擾擾中的藻礁大未來
整理:鄒敏惠一切要從這片連續27公里的藻礁地景說起。4月26日,來自桃園新屋的葉斯桂在台北市中心吹響海螺。低沉的螺聲,彷彿訴說著藻礁的哀傷。原來,中油打算在他的家鄉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6月21日,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投書媒體,書寫他走在大潭藻礁上,感嘆著如果這是在澳洲大堡礁,將會如何被對待,腦中不禁浮現出「油麻菜籽」這一首經典的老歌;26日,環署進行「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差初審。中研院生物多樣...
View Article保留羽飾文化又不傷害adis 屏科大提以熊鷹落羽、仿真羽毛替代
本報2017年12月26日屏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熊鷹的存在與排灣、魯凱文化息息相關。近年來研究顯示,台灣熊鷹族群的衰減,以盜獵與棲地喪失為主要原因;而盜獵的壓力更與排灣、魯凱族文化上配戴熊鷹羽毛,以及馴鷹市場所衍生的買賣相關。熊鷹幼鳥飛羽上的三角形斑紋如同百步蛇圖案。攝影:黃永坤為了維繫熊鷹與傳統排灣文化的連結,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本月再度邀集排灣族各部落領袖(mamazan...
View Article【2017回顧】國際環境大勢 二氧化碳破410ppm的一年
整理:鄒敏惠2017年地球的健康如何?從某個角度來看是警鐘不斷。去(2016)年科學家預測會在今年5月達到峰值410ppm的二氧化碳濃度,提前在2017年4月18日達標。相隔一個月,因為北極冬季溫度的大幅升高,埋藏在北極永凍土中的全球種子庫「諾亞方舟」第一次嘗到淹水苦果,研究人員只能徒呼:「當時沒想到有一天永凍土可能會不見!」幸而,國際上的減碳腳步也隨後跟上,十年前還無法想像的光景如今實現。英國國家...
View Article衝突航道無解 首座浮動式離岸風機環評將退回能源局
本報2017年12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首件浮動式離岸風機案法商「臺海桃園(W1N)離岸風力發電計畫」,雖然具有不需打樁、不受水深影響的優勢,卻因為與航道的衝突,在26日在第二次環評初審,遭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此案在沒有漁民抗議、環團甚至表態支持的狀況下,也已獲環評小組初步釐清「對海洋環境影響相對輕微」在環境的部分沒有太大問題,卻面臨了船舶慣用航行空間、兩岸直航航道重疊、並遮蔽白沙岬燈塔燈光視...
View Article解謎居無定所的東方草鴞 擾動過的草生地有助棲息
本報2017年12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晝伏夜出的神祕草鴞,活動範圍能有多大呢?研究人員透過繫放追蹤,揭露草鴞居無定所的一面,這與過去印象大異其趣;而其活動距離長達36公里,堪稱長距離飛行者、天空的大冒險家!繫上衛星發報器的草鴞二號。圖片來源:林務局東方草鴞是台灣已知12種貓頭鷹中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台南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這幾年來除了救傷誤種鳥網的猛禽、野鳥,近年來更透過繫放追蹤、...
View Article【小農食宴室】重鹹海水養白蝦 成龍「鹽」選白蝦上桌
作者:陳冠宇(台灣濕地網特約作者)有沒有想過餐桌上的蛤蜊湯、干燒蝦、乾煎虱目魚肚,「牠們」是從什麼地方來到我們的面前呢?生活在都會區的我們,可能比起看到鮮活在水中跳動、呼吸的牠們,更多的是已經處理過、攤在餐桌上,披上醬料,與其他各式各樣的菜色一同呈現的它們。剛烹調處理好的「鹽」選白蝦。來源:成龍濕地三代班現在的生活,可以很便利地透過網路媒體、美食部落格看到好吃的料理,各種各樣店家烹調好的美味菜餚。可...
View Article【2017回顧】農地工廠關鍵年 政院邁出第一步
整理:陳文姿回顧台灣四、五十年農地違章工廠亂象,今年可說是個關鍵年。行政院終於面對現實,10月核定通過「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專案。雖然首波對象只有17家,但12月高雄、台南均開始執行拆除,可說是關鍵第一步。中央首波跨部會...
View Article【2017回顧】環評改革強碰賴閣揆 環評法修正可能胎死腹中
整理:賴品瑀2016年5月新政府上台後找了環境律師詹順貴擔任環保署副署長,主要任務便是環評制度改革。同年6月底,改革啟動,詹順貴提出的腹案,包括二個月內調整環評審查行政程序;六個月內提出政策環評細項、環評作業準則與認定標準修正草案;九個月內提出環評法修正草案;以及在一年半內提出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草案。「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提出了縮短一階環評程序,並落實全國區域計畫及國土計畫的分區管制概念...
View Article再不進行減碳 地球本世紀末前恐有九成機率暖化4℃
本報2017年12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一篇刊登於《自然》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目前的氣候變遷預測可能顯著低估全球暖化的速度和嚴重程度。研究重新評估氣候科學家的暖化預測模型後發現,悲觀的預測更貼近現實,而以控制全球升溫2℃內為目標的巴黎協定,甚至有點過度自信。冰島冰河。圖片來源:Juan Davila(CC BY-NC-ND...
View Article【愛知目標】保育資訊應屬公共財! 開放性資料庫之必要
作者:邵廣昭(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講座教授)「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第17條即為資訊交流,公約要求各國應採取共同行動,建立及維持國家的、地區的和全球的資訊交換機制(clearing house...
View Article【生態旅遊】小島、海洋、螢火蟲 馬祖海上桃花源之燕鷗行
馬祖生態旅遊系列上篇作者:陳建志(台灣永續聯盟理事長)台灣離島三縣中,馬祖是土地面積最小(29.6平方公里)、人口最少(設籍人口不滿1萬3千人)但最富閩東風情,不論語言、風俗、信仰或飲食,都跟以閩南風情為主的金門及澎湖縣截然不同,加上過往建築民居以類似印章造型的花崗岩石頭厝依傍海岸丘陵地勢形成的沿山屋群,搭配密布36座小島與四面環海的景觀,讓馬祖贏得了台灣愛琴海、台灣地中海、海上桃花源等美稱,「不出...
View Article礦業法審議進入深水區 經濟部諾半年盤點長期停擺老礦
本報2017年12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27日立院經濟委員會續審礦業法,進入了立委口中的「深水區」關鍵條文,也就是規範「礦業用地」的第三章,涉及了環評准駁效力、原民知情同意落實等問題。在爭論之下,會議展開一小時內,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度現身,之後傳出礦業法本週不會強出委員會的風聲,但這是表示還有時間可以充分討論,或是遭質疑的是經濟部在「以拖待變」,還有待觀察。經週一大量的「保留」後,27日礦業...
View Article礦業法修法多「保留」 臨時會續審否?待政黨協商再說
本報2017年12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27日下午立院經濟委員會繼續戰礦業法,在召委從蘇治芬換回邱志偉後,繼續討論有關展限程序與准駁要件的政院版第30、31條,與第45條環境保障金的部分。不過,本週一連兩天的審查,法條還沒討論完一半,且有大量法條是處於「保留」的狀態,幾乎只有條次調整的部分獲得通過,邱志偉強調,他在週一時已經承諾會有第二輪的討論,不會在沒有妥善討論完的狀況下交礦業法送出委員會,讓...
View Article《翻越之後》生命璀璨,奔流不息大南澳——專訪製片李政政、導演張皓荃
本報2017年12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林倩如報導榮獲2017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作品的《翻越之後》(AFTER...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