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巨獸」蘇丹,過去生活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育中心(Ol Pejeta Conservancy),這週一(19日)因退化造成的疼痛過於惡化而接受安樂死。如今在這世上與牠同屬北非白犀牛的個體,僅剩下牠的女兒和孫女(Najin 和Fatu)。
該中心表示,將替這兩頭僅存的雌性北非白犀牛人工授精,替這個物種的存續保留一絲希望。
蘇丹是「溫柔的巨獸」 享年45歲
蘇丹享年45歲。他在族群近乎滅絕的1970年代倖存下來,接著被送往捷克德武爾.克拉洛維(Dvůr Králové)動物園,最終則被運回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育中心。
中心發言人Elodie Sampere說,蘇丹是一頭「溫柔的巨獸」,牠的體型雖然大得嚇人,個性卻意外溫和。從中心公布的影片可以看到,蘇丹今年1月還能夠自行站立,皮膚雖然有明顯傷口,但是在草原上安靜進食,與周遭的鳥兒和平共處,是雄性北非白犀牛最後的珍貴畫面。
獸醫團隊表示,蘇丹的情況從上週末以後持續惡化,皮膚傷口仍未痊癒,甚至無法站立,明顯在承受痛苦當中,因此決定施予安樂死。
北非白犀牛的處境在歷經殖民時期人類過度獵捕之後,族群量已面臨崩潰,近期更因盜取犀牛角盛行而雪上加霜。中心執行長Richard Vigne對媒體指出,中心同仁對蘇丹的離世都同感悲切。
他補充,人們將緬懷蘇丹這位北非白犀牛的使者,牠的存在讓全世界更加關注不僅僅是犀牛的苦難,也關注到其他因為人類不永續行為而瀕臨滅絕的物種。牠的死亡,將為全世界保育人士開啟新契機的重要時刻。
延續物種希望 科學家求助體外受孕技術
選擇有限,科學家為了拯救北方白犀牛這個物種,現正求助於包含體外受孕在內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簡稱ART)。
早在2014年,科學家嘗試讓南方白犀牛與僅存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傳宗接代的努力已宣告失敗。
他們當時期盼,這兩種近親產生的後代,起碼可以留住某些北方白犀牛基因。現在,奧佩傑塔自然保育中心和捷克德武爾.克拉洛維動物園找上德國萊布尼茲動物研究所(IZW)、義大利克雷莫納(Cremona)Avantea實驗室、肯亞野生動物署(Kenya Wildlife Service,KWS)合作,嘗試執行一項前所未有的任務——從現存的母北方白犀牛身上取卵,與先前從公北方白犀牛身上取得的精子授精,並將胚胎置入一頭母南方白犀牛體內,作為代理孕母。此舉在犀牛身上毫無前例可循,也具有一定的風險。
「細胞生物科技已應用在瀕危物種保育上,我們更應該把握這個案例。這或許看似不可能,但拜最新科技之賜,蘇丹仍然有機會生下後代。」捷克「德武爾.克拉洛維」動物園全球計畫總監Jan Stejska說道。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8年3月20日),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is put down
- Ol Pejeta Conservancy(2018年3月20日),THE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