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地方,一旦去過,你會希望它永遠塵封在記憶裡,期待它永遠也不要改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2年10月湖南媒體工作者李鋒冒險拍攝紀錄中國境內「千年鳥道」的過境候鳥遭到大規模盜獵,11月逢十八大兩會期間,天津北大港發生一級保育鳥類「東方白鸛」遭到大規模非法毒殺。接二連三的非法盜獵活動經由媒體披露,造成輿論廣大迴響,探討候鳥在中國境內遷徙的保育問題。
民間保育組織在公益人士鄧飛號召下發起「讓候鳥飛」公益基金,同時招募各地志願者組織護鳥小分隊,因此1月發生在宿鴨湖畔的毒玉米事件格外引人注目。
宿鴨湖毒玉米事件
位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宿鴨湖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水庫周邊保有大量的濕地,遂成重要的候鳥棲息地。2012年12月在耶誕節前後,在宿鴨湖傳出有農民在濕地撒下大量毒玉米、毒殺鳥類事件。
經過河南媒體報導與網路轉載後引發外界的關注,當地公益團體發動志願者撿拾毒玉米而成為候鳥保護運動的焦點。未料事隔不到一個月,當地組織再訪現場,又發現麥田遍地撒滿毒玉米「彌漫農藥味、一片死寂」的慘狀,透過微博轉發再度引起關注。
1月16日調研小組從北京啟程,直奔河南駐馬店,跟進繼續調研瞭解溼地毒玉米問題。
宿鴨湖水庫周邊
由於亟欲瞭解現場狀況,行動小組一面出發一面與當地幾位志願者與媒體聯絡,然而當地志願者承受不少壓力,當地狀況也十分不明朗。經聯繫各方後,確定我們只能自己前往事件現場──位於宿鴨湖北岸的「燕亭」。
1月17日筆者與「讓候鳥飛」團隊志願者凌晨抵達駐馬店市,一早前往汝南縣宿鴨湖畔。
從南端的劉大橋往北,離我們的目的地燕亭還有二三十哩地,在不清楚位置的情況下,我們在桂莊下車沿著壩上徐徐往北前進,沿途看到不少濕地與棲息的水鳥,沿路詢問終於抵達燕亭所在。
途中我們也看到當地公益組織「天中義工」、「森林公安局」於壩體及種苗廠外牆繪製的保育候鳥宣傳字樣,從新豔的字體判斷是上月毒鳥事件發生後,當地公益團體於1月初舉辦宣導護鳥活動塗上的字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壩上沿途還貼有有署名汝南縣濕地管理局的動物保育文宣。公告上的日期注明在2012年11月26日,公告上有署名三單位:汝南縣森林公安局、汝南縣宿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汝南縣野生動物保護站。文字說明從11月開始,當地汝南縣政府已經開始介入濕地毒殺候鳥事件。然而從去年11月、12月到今年1月,連續3個月都在網路上傳來宿鴨湖發生毒殺候鳥事件,顯示盜獵捕殺行為在本地區之猖狂。
據當地報紙引述駐馬店市政府消息,為有效遏止事件一再發生,12月時,駐馬店市政府與汝南縣政府出臺「保護宿鴨湖濕地水鳥責任追究制」,若有毒殺盜獵將處置當地鄉鎮村級政府官員。
估計是這個政策出臺以後,當地政府官員為求自保對有關消息採取嚴密封鎖,使得許多曾參與救援的志願者不願意曝光,讓我們此行失去當地志願者的奧援。
燕亭──塵封在1958的孤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大壩往湖區內步行一哩路即可抵達渡口,村民往來外出都需要靠繩索渡船往返兩岸。「燕亭」所在位於大壩湖區內,自從1958年為興建人工湖修築大壩以後,燕亭被升高的湖水阻絕而成為「島」,至今仍只能以渡船與外界聯絡。我們抵達「燕亭」渡口,已是午後2點半。
根據當地村民表示,以前的「燕亭」水文複雜經常發生澇災,1958年築壩以後,原本「燕亭」的居民戶口被遷移到各鄰近鄉鎮,但1962年以後,居民由於不習慣外面的生活加上「島內」還留有許多耕地,因此居民又紛紛搬遷回到「島上」,並在60年代也有組成生產大隊。而目前居住在島上的人口數大約百來戶,除了北面的「燕亭」較為集中外,東南側的「門莊」也有幾戶人家居住,耕作土地大約是180多畝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由於與外界阻隔,「島上」幾乎保留著1958左右的農村外觀,沒有鄉間常見的水泥平房。而且各家戶幾乎都有養牛與家禽,村子裡雞犬相聞有如世外桃源般純樸。一開始很難讓人與毒殺事件的肅殺聯想在一起。
為了避免驚擾村民,我們決定先繞行島上觀察,島的周邊濕地圍繞,粗略的說,麥田就散落在濕地湖區與聚落中間地帶,不時可見羊群與牧羊人悠然於麥田或湖畔徐徐前進,牛隻則是三三兩兩在麥田與草地上棲息。在沿途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傳聞中的毒玉米與彌漫的農藥味,想是已經清理乾淨。另一個方面考慮,麥田與人類活動範圍接近,若有可能持續投毒,應該也是在濕地區域內,因此我們環繞著島嶼周邊漫步觀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步行前往事發的「門莊」途中,與村民攀談時,村民警戒的詢問我們是不是記者。由於前幾周有好幾批記者與幹部、公安陸續來到這裡調查毒殺候鳥事件,村民對於外來者顯得相當敏感。由於農民們對於外界調查的反感,調研小組不敢正面表現來意,數次遇到被報導的農民,也只能隨意攀談不敢直接談及毒鳥事件。
宿鴨湖人鳥共存的難題?
從調研小組出發前訪談當地志願者獲知的訊息,1958年以前的原住戶於遷移時已經取得補償費用,現在回到島上生活的住戶種植麥田屬於在濕地區域內耕作,從保育的角度而言而言,當地人在濕地範圍內耕作被認為是對於自然保護區的一種破壞。然而壩體內湖區範圍內的濕地卻處處可見麥田,而且耕地逐漸擴大當中。
下午5時左右,我們在的西南面觀察到大片濕地湖區,還有大片草地。據村民表示,濕地與候鳥較多的地方在南方,推測這裡應該是過境候鳥的主要棲息範圍。島的西南面即是廣大的無人活動濕地湖區,地面不時可見羽毛,我們推測這裡較可能是候鳥棲息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島上區民的開墾的麥田逐步逼近濕地區域,我們估算若要保持500米的安全範圍,勢必要限制島上的耕作,保留一塊緩衝帶,才能使這塊島上人鳥和諧共存。(未完,下篇明日刊出)
※本文原刊於志願者林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