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1日發佈2018年全年空品監測結果,指出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降至310次,原訂2020年的「PM2.5紅害減半大作戰」目標,已在2018年提前達標。其中減幅最高的五縣市為台中市、南投縣、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
雖然內閣預料即將改組,但目前環保署仍將持續推動「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各種汽機車的電動化期程也尚未更動,維持2030年公務車與公車電動化、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
環保署上月27日曾公布2018年空品監測初步統計,當時的統計數據至12月中旬,顯示近5年AQI橘色提醒、紅色警示次數持續下降。今(1日)正式公布全年統計結果,指出全國的空品測站因細懸浮微粒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從2015年的997次、2016年的898次、2017年的483次,再下降為2018年的310次,改善幅度達35.8%。與蔡政府2016年上台展開空污治理前的2015年平均相比,改善幅度達68.8%。
空保處處長吳盛忠指出,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次數減少比率前五名依序為台中市、南投縣、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等,減幅為75%至49%。
但吳盛忠也提出幾次值得注意的極端值,顯示氣象條件變化及地形因素與人類節慶活動,都是影響空品的原因。
例如2018年3月3日,台北市及新北市出現了12次PM2.5紅色警示,原因就是受風場偏東影響擴散差,加上前一日因元宵節慶鞭炮煙火施放,不只雙北,全國共有23個站出現PM2.5紅色警示,因此吳盛忠重申,節慶的確有必要減少鞭炮煙火施放,以維護良好空品。
再者,環保署也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影響,目前呈現的區是為長期風速降低、強風時數減少而靜風時數增加,都將更不利空污物擴散。2018年就曾出現多次風場偏東時,伴隨於海峽發生渦流現象,也使得空污物出現跨縣市傳輸,嚴重影響空品質。
秋冬季由於氣象條件變化及地形因素影響,未來仍將是空品較差的主要期間。空保處將依「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除了對預報空品不良時,採預警原則,請污染源配合啟動預為減排降載作為、預先啟動上風處及當地發電廠污染減量措施;也將據監測站測得的空品惡化程度,執行不同等級的「應變措施與民眾防護作為」,未來將隨濃度嚴重程度,擴大管制範圍及限制強度,包括公私場所、交通工具使用、學校活動等對象,採取應變作為與管制。
雖然內閣將改組的風聲不斷,不過吳盛忠表示,目前環保署對中長期空品管制的計畫,還是會持續推動目前行政院的「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包括要求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空污減量、工商業鍋爐管制、餐飲油煙管制、改善燒紙錢文化、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農業廢棄物禁止露天燃燒、河川揚塵防制。
在移動污染源的管制上,仍維持鼓勵一、二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或汰舊換新、鼓勵三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減免大貨車新車貨物稅等獎勵措施外,並推動低利信貸、利息補貼、補助車輛進行調修及弱勢族群專案輔導等多元協助方案,讓車主可以選擇符合需求的措施。
各種汽機車的電動化期程,目前仍訂為2030年公務車輛及公共運輸大巴士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