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電動車化】供電受影響? 台電估:全部電動車化也不怕
本報2018年1月17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對抗空污,行政院去(2017)年底拋出電動車化時程,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針對電動車增加可能造成的電力需求與空污移轉,台電配電處處長王耀庭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談論台電的全方面因應對策與市場前景。2040年是禁售燃油車的開始,全面電動車化將在2050年之後。台電初步評估,即使全部汽、機車都電動車化,只要有良好的能源管理與價格誘因,離峰電...
View Article氣候變遷鹹水入侵 湄公河三角洲爆農民出走潮
本報2018年1月1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湄公河三角洲是全球農產量最高的地區之一,但英國和越南學者投書媒體警告,氣候變遷造成的鹹水入侵和乾旱正迫使當地農民出走。湄公河三角洲。圖片來源:Oliver Laumann(CC BY-NC...
View Article生態健不健康就看牠 獨立溪流的終極「韌」證
作者:李政霖(生態畫家)環保旅人:韌鰕虎。繪圖:李政霖。韌鰕虎全球侷限分布,台灣可能為相對較集中的區域,全島卻沒有幾個人有幸一睹風采,可以說是謎般類群,而這要歸因於牠們對於環境的嚴格要求,…韌鰕虎的一生,猶如一個沿途做「水環境檢測」的偉大環保旅人,而檢測的工具,是自己的性命。然後,然後…...然後呢?一條韌鰕虎在南方某處的小溪上游孵化了,隨溪水漂到下游,被取水的小堤擋住,遇到吻鰕虎,然後牠就死掉了。...
View ArticlePM10雲林以南全面惡化 環團:南部肺癌率高北部5成以上
本報2018年1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台灣健康空氣聯盟指出,2017年的PM10年均值不減反增,尤其雲林以南甚至是全面惡化了。全國最糟的前三名,是高雄楠梓、鳳山與雲林麥寮,分別高達72.3、71.5、70.6微克,中南部多個地區PM10達紫爆的時數,動輒達台北的10多倍。台灣健康空氣聯盟葉光芃提醒,PM10也是一級致癌物,治理PM10跟治理PM2.5一樣重要。PM10指的是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粒...
View Article沿著道路數算台灣動物現況 路殺社邀請民眾擔任調查員、認領樣區
本報2018年1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全台道路至2016年止,道路總長4萬3365公里;根據路殺社6年來資料,全台道路至少記錄9萬8700筆、550種動物死亡;其中8千200件、8.3%是保育類動物,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另外,零撲殺政策上路,又有多少犬貓流落街頭?為了瞭解路死動物、遊蕩犬貓數量與分布,由網路社群路殺社及動社合作啟動的「系統化調查」上路,邀請民眾一起為改善動物處境而走!由網...
View Article【2040電動車化】在「對的時間」充電有利多 台電靠這四招搞定
本報2018年1月17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行政院去(2017)年底定出2035年新售機車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電動化的目標,這對台灣的電網將造成什麼衝擊?本報特別專訪台電配電處處長王耀庭,探討電動車化後的電力需求與電網整合。台電表示,除了引入時間電價與能源管理系統將充電需求引入離峰時間外,還將進一步運用「需量反應」與十年內可望興起的「車對電網」(vehicle to...
View Article警方獲報搜索彩蝶宴 台灣野山羊、山羌現身冰庫
本報2018年1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紅燒山羌肉及三杯穿山甲竟成知名餐廳宴請貴賓菜單?保七總隊刑事警察大隊與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昨(17)日搜索台北知名餐廳「彩蝶宴」,於餐廳冰庫中查獲大量台灣野山羊、山羌屍體,由於屬於台灣原生保育類物種,全案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地檢署偵辦。為珍饈...
View Article爭議風機環評 桃新翻身失敗 台電離岸二期爭議中過關
本報2018年1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17日環保署進行第324次環評大會,爭議離岸風機案件台電離岸二期、桃新離岸風力兩案也在審查之列。由於這兩案離岸較近,前者有衝擊白海豚生態疑慮,後者也衝突當地牽罟、藻礁獨特的漁業文化,因此會前惹來民間團體抗議,訴求兩案都不該過關。原先小組在初審建議台電離岸二期通過、桃新離岸不予開發,經過討論後,大會仍維持原議。民間團體主張兩爭議風機案,都不應該開發。賴品瑀攝。...
View Article雞肉銷量漲 福利標準差 歐洲動福團體倡改善
本報2018年1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英國衛報報導,隨著工業化肉品生產流程中不人道的狀況日漸受重視,包括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等多個歐洲動福組織聯合呼籲超市和餐廳簽署支持一份新承諾書,以提升全歐肉雞的福利標準。芬蘭一處大規模肉雞養殖場。圖片來源:Oikeutta eläimille(CC BY 2.0)記者揭露肉雞工廠衛生差...
View Article社會影響評估再等一年 詹順貴:先環評、社評 再原民同意
本報2018年1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蔡政府上任後,環評改革中打算新增子法「社會影響評估」,10日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原轉小教室」演講時表示,目前草案尚未完全完成,大約還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他更打算先在迫遷、原住民知情同意各挑選一例來試辦。而對於環評與原民諮詢同意權要如何合作,詹順貴認為,應該先環評,待調查完成,有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後,「完全知情,才能知道如何行使諮詢同意權。」詹順貴10日晚間受...
View Article離岸風電全球競賽 穩坐龍頭的沃旭能源怎麼看?
本報2018年1月1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政府積極開發離岸風電,吸引德國、丹麥、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外商來台投資。其中最受人注目的,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商——沃旭能源(Ørsted)。這個國人還有點陌生的丹麥公司在全球建置的離岸風機達1000架,已建置與建設中的離岸風場裝置容量超過8GW。在離岸風電的世界競賽中,穩佔領先位置。2014年,沃旭能源決定踏出經營以久的歐洲市場,2015年進軍美國,201...
View Article船隻報廢方式不合格 長榮海運遭挪威主權基金撤資
本報2018年1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挪威中央銀行16日通報,台灣長榮海運、原物料航運商大韓海運公司(Korea Line Corp)、乾貨航運商珍寶航運公司(Precious Shipping PCL)、泰國航運和能源企業泰倫森集團公司(Thoresen Thai Agencies...
View Article不讓廢食用油淪為地溝油 日本首創「排水油脂」發電技術
作者:宋瑞文(舊名宋竑廣)還記得多年前轟動一時的「假油」和「劣油」事件嗎?當時不僅引發一連串的食品安全疑慮,更讓每位消費者聞「油」色變!不過,你可曾想過,每天食物料理過程產生的大量油脂和廢水,其實也可以拿來做能源?世界首見!無副作用的排水油脂技術不久前,日本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View Article第三接收站下週再闖環差 中研院學者怒:調查未完、何來「迴避替代」
本報2018年1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面對中油提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迴避替代方案」,並釋出2月通過環評、6月動工的時刻表,關注當地藻礁生態的中研院學者與環團,批評新址仍緊鄰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分布熱點,不但敷衍,更把藻礁保育當成兒戲。眼看下星期二(23日)下午環保署就要進行觀塘工業港的環現差[註]、因應對策的第3次初審,19日聯手召開記者會呼籲暫緩計畫,重申應該「完整調查、異地建站」的主張。中研院生...
View Article不塑生活,減速慢活:馬鳴國小減塑園遊會
作者:林芳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執行委員)台中市外埔區馬鳴國小不大,學生僅65人,所在區域農產豐富。自2015起李勝億校長參加台中市教育局「我的Farm心園」計劃,以學校閒置土地種植農作,讓學生體驗耕作。學校創新教育的觀念,開啟了學校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從食農到減塑的教育合作歷程。馬鳴國小學生參加園遊會闖關「減塑生活承諾」,用行動實際減塑。攝影:呂嘉齡。2017年9到10月,主婦聯盟...
View Article永續海鮮年菜 在餐桌上實踐里海倡議
作者:克蘭泰年關將屆,又到了人們預購年貨、準備年菜的忙碌年節。傳承中國新年「年年有魚」的習俗,魚蝦貝類等海鮮絕對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應景料理。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海鮮產品一向訴求兼顧人道、衛生及永續,理念的堅持無論日常生活或四時節慶皆能徹底落實。因此,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生產者湧升海洋公司的總經理徐承堉在這裡將分享幾道結合永續概念的海鮮年菜,讓合作社社員的海鮮年菜一樣吃得健康安心...
View Article走向人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那一天,你來嗎?
企劃:環境資訊中心;腳本:林睿妤;設計:陳衍良人們和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有時來自動物「不受控」的行為,但是要求牠們符合人類的標準,要乖、要聽話,顯然不太有道理。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人和動物和平相處呢? 以下完全從人類視角,看到底有哪些事在發生,又可能可以怎麼應對,一起來看看吧!因為我們和不同生物一起生活在這裡,不免會有互相影響的時候。有些狀況得以排除,有些仍持續上演,例如:馬頭山發現大量「厚圓澤蟹」...
View Article柯金源新書《我們的島》 訴盡台灣環境30年變遷
本報2018年1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大家都會希望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有共同的想望就會有溝通的基礎。」紀錄台灣環境30多年,看盡破壞與抗爭失敗,紀錄片導演、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導演柯金源仍對未來抱持希望,認為若能有更強大公民的力量,未來總會有一天能讓台灣的環境變好。環運界人稱「柯師傅」的柯金源月初出版新書《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19日晚間舉辦第一場新書分享會,引來爆滿的「柯粉」到...
View Article小穿山甲誕生看這裡 全球首次記錄 過程卻令人揪心
本報2018年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剛出生的穿山甲寶寶,因為太多天敵覬覦環伺在旁,因此緊貼著媽媽的尾巴出門覓食。但是若穿山甲媽媽失去一條腿,誰來保護牠呢?第一部紀錄穿山甲出生、覓食等生態習性的《解密穿山甲》,2月17日世界穿山甲日將於探索頻道完整播映,透過鏡頭一窺穿山甲面臨的困頓處境,邀請民眾守護生活在台灣淺山森林的「盔甲精靈」。在危機四伏的野外,穿山甲寶寶需緊貼著媽媽尾巴避免危險。探...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