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誠實,再成交:河川選屋辦法大公開 「洄」到你的「起家厝」
作者: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編按:在「從河說起」系列專欄文章中,介紹過了台灣河川的種種樣貌、居住其中的許多生物,以及現今所面臨的各樣問題。然而,這些都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介紹。那如果作為一隻居住在河川中的魚,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世界呢?在選擇房屋的時候,又會在意什麼、或面臨什麼問題呢?【好家在房仲快訊】準備登陸台灣島的年輕朋友,歡迎洄家、或勇闖新天地!【好家在房仲網】,永遠幫助您「洄到好家」。「東北角...
View Article格陵蘭 琉璃藍浮冰漂浮在深藍大海上的夢幻仙境
作者:陳維滄格陵蘭的冰河、雪原,一望無際,那是千億年的寂靜。海岸邊,琉璃藍的浮冰漂浮在深藍大海上,宛如夢幻仙境。初夏時,由飛機上向下俯瞰,視線所及的範圍內,除了小部分自冰封中露臉的褐色和綠色凍土,在深藍色的海水環繞下,白色是唯一的顏色。當飛機將降落,白色冰原出現了五顏六色的小房子,替白色大地妝點了活潑的色彩。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面積是美國本土的1/4,大部分的土地位於北極圈之內,約有80%的土地被冰...
View Article拒當「高污染高碳排」投資人 台大生盼新校長管中閔實踐遴選承諾
本報2018年1月6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昨(5日)晚台大新校長出爐,前國發會主委、台大財金系特聘教授管中閔在遴選委員會票選勝出,預計2月接任校長。管中閔曾在遴選階段表態將重新檢視台大校務基金對於石化產業的投資。對此,台大學生會永續部表示,期望新校長履行承諾,永續部也將持續推動直到政策落實。據台大學生會永續部統計,台大校務基金2017年投資在中鋼、亞泥、台泥、台塑等企業的金額高達2.6億元,因此發起一...
View Article「資料海嘯」來襲! 專家:2025年將消耗全球1/5電力
本報2018年1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為了儲存來自數十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連網設備的資料,本身就很耗電的伺服器機房,吃電需求越來越高!專家預測到了2025年,通訊業耗電可能佔全球電力的20%,成為全球氣候目標的阻礙,並導致供電吃緊。業界長期以來認為只要提高效率和減少浪費,就能大幅減少碳排放,但根據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即將發表的新論文,到了2020年,資訊和通信技術(ICT)可能貢獻全...
View Article搶農水 枯水期調撥六輕34萬CMD 環團怒喊拆集集攔河堰
本報2018年1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由於水情吃緊,一期稻作是否休耕的話題近日浮出檯面。8日上午,水利署前往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舉辦「枯水期調配水說明會」,由於不滿中部農業用水遭工業調用、且集集攔河堰存在後當地揚塵狀況加重,多位環團人士也前去發表拆除集集攔河堰的主張,在會議中,中水局坦言經過部會協調,的確集集攔河堰在枯水期調撥每日34萬噸水給六輕使用,讓環團相當氣憤不滿。搶用農水、惹揚塵,環團要求...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特殊生活史遭水泥工程阻斷 「兩側洄游」的蘭嶼吻鰕虎
作者:楊孟軒在台灣目前廣義的原生淡水魚中,鰕虎科佔了大約75種,是數量最多的魚科。鰕虎科魚類體型偏小、具有腹鰭特化成吸盤的特徵,其中,屬於台灣特有種的蘭嶼吻鰕虎,在這次紅皮書中被列入極危(CR)等級。蘭嶼吻鰕虎分布在蘭嶼的主要溪流中。2012年天秤颱風重創蘭嶼,強風豪雨侵襲下,造成島上的機場、港口及房屋損毀。災後後續進行多項的水利整治工程,更加劇破壞包含蘭嶼吻鰕虎在內的許多蘭嶼生物的棲地。蘭嶼吻鰕虎...
View Article脫氧海洋! 研究:「死亡區」自1950年擴大四倍
本報2018年1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據英國衛報報導,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研究警告,今日無氧的海洋死亡區面積已經是1950年代的四倍大,海岸附近極低氧區數量已經有十倍之多。大多數海洋生物無法在這些地區生存,目前的趨勢將導致長期的大規模滅絕,為數億依海維生的人帶來可怕後果。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氣候變遷是大規模脫氧的原因,因為溫暖的海水氧氣較少。沿海死亡區則是由化肥和污水逕流出陸地進...
View Article水保新制 杜絕空污防治設備排廢水 電廠燃煤含汞量得申報
本報2018年1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環保署在去年底公告一波水污染防治加嚴新制,大幅加嚴了「放流水標準」中重金屬與氨氮等項目的標準,更要求燃煤電廠燃煤總汞量,從元旦開始,每半年得申報一次。由於燃煤造成空污問題,近年主要排放大戶燃煤電廠,逐漸遭到緊盯並要求改善。不過,除了空保處要管,水保處也要規範燃煤品質。燃煤電廠防治空污的設備也會排放廢水。圖片來源:Stuart Rankin(CC BY-NC...
View Article追源頭與流向 從廚餘管到爐渣 廢清法子法上路
本報2018年1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環署8、9日公布一波廢清法相關子法。包括「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共通性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與「應進行流向追蹤之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產品」。斗六的垃圾暫置場曾堆了8000噸垃圾,形成高4層樓的垃圾山。斗六市公所提供。延了半年,環保署提出調度辦法,訂出協助縣市之間調度大型焚化廠時,相關的條件、方式、費用等其他應遵循事項。廚餘、廢食用油等八項「共通性事業廢棄...
View Article農委會一年200億對地給付 為糧食安全、農地農用把關
本報2018年1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經過三個期作的試驗推廣,農委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今年起全面實施,過去申報「公糧保價收購」的農地,除了多一項「稻作直接給付」選擇,並且設有任意門,隨時都可以改變心意外,選擇直接給付的農地,還可以繼續申領諸如替代進口雜糧補貼、友善或有機種植補貼;換句話說,越有助糧食安全、友善土地的農業行為,領的補助越多。這項政策估計一年200億經費,不過根據農會人...
View Article英國擾民嗎? 免洗咖啡杯考慮收「拿鐵稅」 未來不排除禁用
本報2018年1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英國獨立報報導,英國會環境監察委員會5日發表報告,提議徵收「拿鐵税」(latte...
View Article新北市樹保會開門獲掌聲 討論全程公開、提報人可「備詢」
本報2018年1月10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10日新北市樹保委員會舉行第5次會議,先前激起民間不滿的「無聲旁聽」,在此次會議也重新討論「旁聽注意事項」後,改為「全程公開」,且提報人在發言後,也可以留在會議室內供委員「備詢」,當擔任主席的副市長葉惠青如此宣布,旁聽室爆以一陣掌聲。繼台北市之後,新北市在2016年底成立樹保委員會,不過前期進度緩慢、開會次數過少、旁聽規則遲遲沒有完成都讓樹保團體相當心急。前...
View Article縣市的農地縣市畫? 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憂:全國總量保不住
本報2018年1月10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全國多少農地才夠?全國國土計畫(草案)將全國農地總量控管定在79萬公頃,並指定各縣市分配量。恐地方發展受限,台南、雲林、屏東等農業大縣均跳出來反對大量畫設農地。今(10)日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審查時,營建署城鄉分署提出修正版,擬刪除中央對各縣市要求控管的農地面積,改由縣市自行決定,並徵詢農委會同意。審議委員普遍認為此舉不妥,憂心地方將縮減農地範圍,屆時「一定...
View Article研究:氣溫上升 大火後的森林更難復原
本報2018年1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不再是自然現象。一篇發表於《生態通訊》(Ecology Letters)期刊的新研究揭露,全球暖化造成的炎熱氣候可能會阻礙野火後森林的復原。加州近期發生數次有記錄以來最具破壞性的森林野火。州長布朗(Jerry Brown)警告,氣候變化可能使這樣的極端事件成為「新常態」。森林大火。攝影:Kari...
View Article「哪天」之後的農地工廠要拆? 國土審議委員:時間點不宜由縣市認定
本報2018年1月11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全台約1.3萬公頃農地被工廠占用,這些違規的未登記工廠該何去何從?營建署城鄉分署10日提出「未登記工廠土地使用指導原則」,要求縣市政府擬定輔導及清理計畫。不過,什麼「時間點」以後興建的農地工廠應拆除?什麼「時間點」以前的可優先輔導?城鄉分署將時間點認定交給地方政府,引發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跟民間團體不滿。擔心縣市政府大放水,恐讓農地工廠搶建風再起。經討論後,城...
View Article高雄公園改建工程「把大樹變草皮」 民團:給我樹冠綠覆率!
本報2018年1月11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高雄17座公園裡的老樹,被市府以老舊公園改建為名遭大規模移除,數量總計達2000棵!」高雄愛樹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南區共學中心、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市護樹護地協會等民間團體昨(10)日舉辦記者會,揭發過去四年間,高雄市政府花費近6億元進行「老舊公園改建工程」,把公園裡原有大樹砍除,改種草皮。樹木稀疏的結果,使得公園土地在烈日下炎熱不堪,民眾也不願進入...
View Article社會影響評估再等一年 詹順貴:先環評、社評 再原民同意
本報2018年1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蔡政府上任後,環評改革中打算新增子法「社會影響評估」,10日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原轉小教室」演講時表示,目前草案尚未完全完成,大約還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他更打算先在迫遷、原住民知情同意各挑選一例來試辦。而對於環評與原民諮詢同意權要如何合作,詹順貴認為,應該先環評,待調查完成,有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後,「完全知情,才能知道如何行使諮詢同意權。」詹順貴10日晚間受...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