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與攀登 70公尺高的挑戰 台灣杉等身照的拍攝紀實
作者:徐嘉君(林試所助理研究員)編按:近日受到許多人喜愛的台灣杉等身照中,可以看到相關研究人員吊掛在樹木上,沿著繩索攀登,映襯出台灣杉的巍峨,同時更可看出過程的艱難。在這個總共動用156個人天數、1公里長繩索的拍攝中,工作團隊經歷了滂沱大雨與濃霧中幾乎看不見彼此的惡劣天氣,終於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從探尋台灣杉三姊妹,到澳洲專業拍攝團隊來台,乃至於實際的拍攝過程,種種戲劇性的轉折,更讓人珍視這幀得...
View Article向陽礦業初審過關 當地砷含量高 憂擾動進入地下水
本報2017年11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環署28日建議通過「向陽礦業」的環評初審。前次初審中,小組對可能衝擊國有林、動物棲地的疑慮,不再是這次的討論重點,反而關注在當地砷含量超標的特殊地質,擔憂在開礦的擾動後,是否可能污染地下水,要求業者在進入大會確認前補件,增加採礦擾動區土壤檢驗點位及數值、地下水深濃度檢驗數值,並補充砷污染潛勢與風險管理。環署28日建議通過向陽礦業環評,賴品瑀攝。向陽礦業位在...
View Article禁用柔珠一個月後上路 認明「polyethylene」消費者即刻停用
本報2017年11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禁用塑膠柔珠的政策,一個月後就要正式上路,明年1月1日不得製造輸入、7月1日不得販賣。環署11月抽驗將來要納管的六大產品,發現60件樣品中,有11件含有塑膠微粒。環團提醒,消費者若不想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污染環境的幫兄,那麼購物時,看到標榜深層潔淨、去角質、柔珠等關鍵字時就要提高警覺。翻到背後的全成分表,環團指出,台灣的柔珠絕大多數都是聚乙烯,若是看到成分...
View Article「公正轉型」澳洲案例,燃煤電廠勞工何去何從?
作者:波特曼(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位於澳洲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州,有座營運超過40年的Hazelwood火力發電廠,是全澳效率最差、排碳量最多的電廠,屢遭環保團體點名批評。2016年底,法籍資方宣布要在2017年3月關閉Hazelwood,全廠750位員工有250位可留任至2023年,其餘500位則須走裁員補償方案。消息發佈後,儘管州政府提出了財務補助與職訓方案,但如此大量的解雇案,不僅使當地Latro...
View Article顏東白:能源變革風潮下的媒體識讀
作者:顏東白(前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剛在波昂落幕,除了眾所矚目的官方談判成果,今天讓筆者來介紹一個有趣的題材——「媒體識讀」。當COP23如火如荼地舉辦時,發跡自柏林的Clean Energy...
View Article「可能致癌物」嘉磷塞續用五年 歐盟准了
本報2017年11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英國衛報報導,儘管130萬歐盟公民連署禁用,經世衛組織列為「對人類可能為致癌物」的殺草劑常用成分嘉磷塞(Glyphosate),仍獲五年續用許可。原嘉磷塞許可證將在三週內到期。到期後,孟山都公司生產的年年春可能得下架,進而引爆農民的不滿。不過,一個歐盟訴訟委員會27日投票,通過延長嘉磷塞許可證。倡議人士替孟山都公司出產的除草劑「農達」(Ro...
View Article高屏空品持續不良 高市府祭出大眾運輸免費搭乘措施
本報2017年11月29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入秋後,高屏地區空氣品質持續不良,空氣品質監測連日出現紅色警戒危險等級。昨(28)日晚間,屏東潮州測站AQI甚至達到206,出現「紫爆」非常不健康的警告。高雄市政府昨終於宣布將啟動「冬季空品不良大眾交通免費措施」,市長陳菊召開記者會說明,自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28日,平日上下班尖峰時段上午6:30-8:30及下午16:30-18:30搭乘捷運,及...
View Article建立營養午餐大數據 食安處理2天縮短到2小時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台灣每天有10萬筆的校園營養午餐菜色、16萬筆食材資料登錄在教育部的「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上,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的午餐。現在,這份資料進一步擴大,平台就可以看到食材的農產品標章與溯源資料,也可以看到團膳業者紀錄,讓校園食品安全往前邁近一大步。教育部指出,平台連接農委會與衛福部資訊後,找到使用問題食材學校並下架的處理時間已經從2天縮短到2小時。近日還會加上農產...
View Article透過巡溪認識、參與 作自己的溪流管家
作者: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孩子們爬上石頭看到出海口。圖片來原:人禾。「看到出海口了!」幾個孩子爬上石頭指著前方,有穿越成海賊王的感覺!今天,這群孩子像大人,可以協助溪石下水生昆蟲的翻找調查;而同行的大人則也成孩子,趴在水面看魚穿梭,躺在水裡不想起回到陸地的世界。沒有下溪之前不會知道的事你一定知道溪流最後匯入海,但在沒有真實走下溪之前,我們其實不知道他入海前是跌宕地熱情投入?還是平緩地欲迎還拒?更沒...
View Article從貓熊保育工作長出來的體悟:根本問題在處理人和動物互動
口述:呂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辦人);撰寫整理:彭瑞祥前言:「爲什麽要保護自然、我們又要如何保護自然?」也許是很多人有過的疑問,就連從事自然保護工作的人,也可能會在心中不斷拉扯、辯證。從1990年代就在秦嶺一帶投入貓熊保育工作、後來成立山水自然保護中的中國科學家呂植,先是不滿足於學術研究所處的位置,希望所學能實際改變野生動物的處境。在秦嶺山區研究貓熊期間,呂植見證中國從計劃經...
View Article電牧器圍網防猴 農民賴玉子:目前試過唯一有效的方法!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秋冬交接之際,正值台灣柑橘類作物結實,不但人喜愛甘甜多汁的柚、橘,或口感紮實的釋迦,生長在自然環境的野生動物也不例外。尤其柑橘重要產區東河一帶,為了保護辛苦種植的作物,防範野生動物入侵更須滴水不漏,只是台灣獼猴防不勝防,人猴衝突不時上演。這一年來,農委會積極推動以不殺生的電牧器圍網,達到驅趕獼猴、野豬、鹿科動物的目的,台東縣申請踴躍,尤其是12月底...
View Article環保署半年通過19案離岸風場環評 10.07GW將進入遴選競標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環署27日通過彰化航道外離岸風機風場大彰化、海鼎一共七案後,2017年下半年已經初審通過了19案,29日環保署長李應元、副署長詹順貴為此舉辦記者會,指出這些風機的裝置容量已經達到10.07GW,足以供經濟部進行「遴選3GW、競標2.5GW」。更強調環評在綠能發展上,兼顧了審查效率以及把關環境,並歸功於因為離岸風機有做政策環評,李應元向其他產業喊話「不要畏懼...
View Article除北市 西台灣全陷空污紅害 興達、中火無法降載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29日西台灣除了台北,全面臨空污,中部以南更是所有測站幾乎達到「紅色有害」等級,對全民都有影響。不過卻因為氣候炎熱用電吃緊,燃煤大戶興達、中火發電廠目前不能降載。且雖然已達一級預警機制,目前尚無傳出任何地方政府要禁駛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大貨車。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確認,上午台中以南已經達到《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一級預警,環署已經啟動相關機制,授權...
View Article全國農地總量遭地方反彈 農委會:中央財政應回饋農業縣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近年農地不斷流失,為維持全國糧食安全,「全國國土計畫」(草案)預計將農地總量控管在79萬公頃。不過,農業大縣如台南、雲林、屏東卻跳出來反對大量畫設農地,恐限制地方發展。對此,農委會表示,農業也是產業,發展農業未必會限制發展,且「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即將上路,農地農用價值會再提升。學者則認為,各縣市不可能齊頭式平等,但貢獻應該被重視,中央財務應建立平衡機制。環...
View Article八卦山首次證實有石虎 彰投棲地保育應加強串聯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八卦山脈20多年來首次紀錄到石虎!最近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團隊,透過監測影帶首度紀錄到八卦山脈石虎影像,證實了八卦山脈存在石虎棲地。研究團隊以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於八卦山地區拍攝到石虎影像。圖片來源:南投林管處從小學推保育加監測...
View Article【公民科學家】隨見隨回報 「寂靜的秋天」邀網民一起守護田間老鷹
作者:洪孝宇、林惠珊(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天上墜落的鷹,捎來生命消失的信息,原來失去生命的不只是老鷹,還有那一隻隻不起眼、鮮少人關注的麻雀、斑鳩們,也全躺在農地間,是毒、是藥,全掌握在施用時心念的瞬間。喪命的老鷹告訴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循著老鷹的飛行腳步,發現農地中的毒餌造成滿地的野鳥死亡,更讓我們成為一位位的公民科學家,通報農地的大量死鳥信息,為的不只是老鷹的族群,更代表著農田生態的健全。「...
View Article斐濟主席國,COP23的焦點議題——人類移動
作者:李河清(中央大學營建管理所教授)、林佳儀(政治大學外交碩士班學生)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峰會首次由小島國家——斐濟擔任主席國。COP23承載著小島國家聯盟、最低開發國家、弱勢族群的期許,針對往常不受重視的議題嘹亮發聲。非洲塞席爾共和國(Seychelles)常駐聯合國大使Ronald Juneau認為:小島國家不再是受害者,而將成為氣候應變的育成者。斐濟受災男童,12...
View Article科學人的新冒險:與田間生物共存 實踐在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本報2017年11月30日台北訊,曾以寧報導即使是沒有水雉、石虎等保育類動物所在的地方,也要用友善土地的方式耕種。這幾乎是林芳儀夫婦踏入宜蘭、從科學家轉作農夫,所抱持著的最單純的理由。從美國野生動物保育博士畢業,林芳儀卻形容自己是「意外在務農後找到自己的定位」,在2013年與先生相偕至宜蘭,從頭開始學習務農,希望能透過自身、結合在地力量,在看似普通生態卻意外豐富的農田區域,找尋與田間生物和平共處的可...
View Article富世部落封路八天 亞泥政院無回應 環團再籲加速修法
本報2017年11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亞泥新城山礦場的新礦權在23日生效,當地太魯閣富世部落居民展開了封路行動,但持續了八天後,亞泥與行政院都無回應。30日自救會與聲援環團,分頭在花蓮封路現場與台北舉行記者會,訴求行政院盡速送出礦業法政院版,讓立院實質展開審議,別再以拖待變。而部落更強調,若仍得不到亞泥的具體回應,部落將展開第二波封路行動,將會全面封鎖亞泥所有人車通行,讓亞泥實質停工。環團與部...
View Article西台灣全陷空污紅害 李應元賭兩年未達標就辭職
本報2017年11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29日從南至北,西台灣全陷一波空污紅害,各地民眾都對此相當不滿,30中午環保署長李應元出面,解釋環署與各地方政府即時啟動了空污應變機制,相關的改善也持續著。「如果沒有達成,我會提出辭呈。」李應元宣言,明年520就任兩週年時,如果紅害站日數不能達到減少20%的目標,將會負起政治責任。李應元宣言,明年520就任兩週年時,如果紅害站日數不能達到減少20%的目標,...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