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117

細膩觀察 真實了解 邱承宗繪出自然之愛

本報2013年3月6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咦?地上好多昆蟲,花花翅膀的孔雀蛺蝶、背上以黑紅妝點的赤星瓢蟲。看!還有藍金花蟲正在交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抬頭看,森林裡的嘉年華正熱鬧上演,小白鷺、紫嘯鵣、高砂蜻蜓,好多貴賓參與盛會。定眼瞧瞧左上方角落,長滿青苔的石頭是不是很像動物的臉?

這兩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不是照片,而是來自小魯文化出版《我們的森林》這本無字圖畫書,是知名繪本作家邱承宗,一筆一畫傾心描繪出的精心創作。其作品《蝴蝶》以及《昆蟲新視界》曾入選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插畫展,日前特別接受專訪,分享生態繪畫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環境教育的獨特見解。

一筆一畫  發揚台灣自然美

「過去點點滴滴造就今日的我,」國小雖然在都市長大,但常參加美術比賽,有很多機會到台中公園。園內小湖泊、樹林與蟬鳴,無形中讓他與大自然產生連結。初中為了上學搬到同學家中,兩邊牛舍和豬舍、四週稻田,外圍則有魚在溪中悠遊。邱承宗回憶道:「在那個時代,住家附近的稻田供養人們一整年魚蝦肉,而田園生活影響我日後做生態繪畫。」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畢業後,邱承宗曾於出版社任職,但因生涯規劃離職並思考未來方向。「當時台灣小孩想看獨角仙,只能買日本繪本,但日本與台灣的自然環境和緯度本身就有差異。」邱承宗認為,台灣不亞於其他地方,外國人甚至來台研究生態,但台灣卻翻譯國外生態繪本,使得小孩不知道我們土地有豐富自然資源。於是邱承宗成立紅番茄出版社,專門出版台灣生態與人文本土創作,然而在生態繪本邀稿過程中遭遇困難。

實地觀察、了解  廢寢忘食畫生態

「當時向生物繪者邀稿時,對方第一句話通常是『有沒有相關照片可以看』?」邱承宗表示,以前畫生態的人屬於圖鑑繪畫,是在室內作業看著照片把昆蟲畫出來,再配上不同背景,但因沒有戶外觀察,容易將昆蟲安排在錯誤的植物上。

而生態繪畫則是到野外實地調查,觀察昆蟲與棲地、季節時序的關係。例如天牛為了產卵在桃樹上咬一個洞,桃樹流出的樹液一開始是透明的,但隨著時間會慢慢變成琥珀色,很多事必須透過觀察才會得知。

在沒有人願意畫台灣昆蟲繪本情況下,邱承宗決定自己來。跟著專家出野外,學習辨認昆蟲,採集並製作標本,飼養並紀錄其生活史。從鍬形蟲、金龜子、蝴蝶、天牛、竹節蟲到最近的蜻蜓,「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連做夢也會夢到昆蟲。」

「放生」≠ 尊重生命

當詢問採集昆蟲飼養的過程,是否受到「捕捉昆蟲,不尊重生命」的質疑,邱承宗回應,「沒有去採集它、養過它,不曾經認真觀察、真正接觸它,不了解它的生活史,你要怎麼去愛它,你要怎麼去尊重它?」

「像現在小孩,你不讓他捉野外的昆蟲,但學校旁邊常有昆蟲專賣店,賣國外的昆蟲給小孩飼養,這有甚麼不一樣?」邱承宗進一步舉例,「有一種幽靈竹節蟲來自澳洲,小時候非常可愛,樣子像拳擊手,如果你跟它對峙,它會隨著你像拳擊手擺動,小孩子很喜歡飼養。但是長大了,小孩子看樣子可怕,不想養怎麼辦?」

「因為尊重生命,所以放生。幽靈竹節蟲食物來源是芭樂葉,在台灣野外容易生存,且它是孤雌生殖,沒有雄蟲也可以產卵,而且一次可以產100個卵,這外來種在台灣沒有天敵而大量繁殖,嚴重影響本土物種,這叫做尊重生命?」

畫出實境  體現生態危機

對於外來種的憂心,也反映在邱承宗《我們的森林》一書。書中一開始都是本土物種,另在畫中某處以石頭、青苔等構築成畫中畫,呈現動物園常看到的外來種,而後面幾頁則是外來種昆蟲在森林裡穿梭。他解釋,「動物園看到的外來種,像石頭那樣靜止沒有害處,但是後面幾頁那些外來種是飛到我們的眼前,真實影響到生態。」

除了《我們的森林》,另一部作品《我們去釣魚》已經出版。邱承宗期望讀者閱讀他的生態繪本後,願意到山林裡走走,認識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有所體驗,才會注意到棲地的改變、了解環境的重要性。

※ 本文同步刊登於「環境通訊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11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