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都濕地的灘地上,白鷺鷥輕巧漫步,一灣流水映襯著兩旁紅樹林,這優美景致,曾經被網友票選為全台十大最美濕地之一。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在十幾年前,中都濕地公園的前身,是合板工廠利用愛河運送木材的貯木池和廠房。當合板產業沒落,中都地區變得雜亂無章。高雄市政府砸下30億重新規劃,開闢公園用地時,刻意保留舊河道,復育昔日老愛河畔的紅樹林生態。


2011年中都濕地公園完工後,周邊土地從乏人問津變為精華地段,民眾不時在這悠閒漫步享受綠意。中都濕地滿足了人的需求,但從生物的角度來看,目前的多樣性足夠嗎?生態團體認為,公部門管理的濕地公園,往往不缺硬體設施,欠缺的是軟體經營和說故事的人,要怎樣把生態說得精彩,洲仔濕地一路走來的故事,絕對賺人熱淚。
洲仔濕地原本是蓮池潭旁的一處農田,現在遊客眾多的蓮池潭,早年是灌溉埤塘,周邊幾乎全是菱角田和陂塘。城市開發、陂塘一一消失,水雉失去家,生存陷入危機。生態團體積極爭取把左營一號公園用地,作為高雄水雉復育基地,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經營管理,這也是全台首座以水雉為主的濕地公園。

十多年下來,洲仔濕地從開闊的農田景緻,如今綠樹蔚成綠籬,阻隔外界紛擾噪音,捍衛洲仔濕地內的這群嬌客們。現在來到洲仔濕地,隨時都能發現水雉芳蹤。但要做到生態平衡並不容易,外來種、水質變化、氣候變遷等因素,就像是不定時炸彈,威脅濕地生態。濕盟十多年前就向高雄市府,提出串連濕地生態廊道的想法,希望替生物營造更多棲身之處。

2015年,洲仔濕地遭逢乾旱,更彰顯出濕地生態廊道的重要性。要如何達到遊憩與生態平衡的目標?位在澄清湖畔的鳥松濕地,面積只有3.9公頃,卻是全台第一座濕地公園,在這裡,專家學者、公部門、生態團體三方合作,從施工規劃開始,嘗試找出解決之道。


鳥松濕地原本是自來水公司的沉沙池,失去功能後,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相,負責認養的高雄市野鳥學會,在這裡搭建起都市人和自然接觸的平台。每年有十多萬人造訪鳥松濕地。不過高雄鳥會想要營造更多的生態棲地時,產權問題成為卡在中間的一道牆,為了徹底解決問題,自來水公司向市府提出以地易地的構想,市府表示還在溝通協調中。面對濕地產權,北台灣的關渡自然公園也曾經費盡心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位在河口的關渡平原,很早就被賞鳥人士視為絕佳賞鳥景點。不過他們發現,當地環境越來越惡劣,緊急展開搶救,呼籲政府重視關渡濕地。1996年台北市議會通過特別預算150多億,徵收取得民間土地57公頃,興建關渡自然公園,連同之前依文資法劃設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形成現今大家熟知的關渡濕地。這是台北市政府留下最大,也是最後一片自然濕地,這項舉動在當年被視為人類對自然反省,看見濕地價值的重要時刻,經歷多次風災後,更驗證了當年的遠見。
從空中看,關渡濕地緊鄰密集的住商聚落,對濕地產生不少衝擊,最明顯就是污水排放。這條舊貴子坑溪是關渡自然公園主要水源,也是園區內污染最大來源。

遠方看到怪手正在動作,濕地旁農地又將變貌。更大的開發案也等待伺機而動,關渡平原的地主們,要求開發的聲浪總是不歇,這些開發牽動著濕地的發展,端看地方政府的整體都市規劃。

處在城市中,矛盾的是,我們一方面享受濕地帶來的美好,一方面在遇到開發時,最容易被犧牲的也是濕地。濕地承擔了所有經濟發展下的壞東西,反饋出潔淨的水和空氣,但我們能給予的又是什麼?
水鳥悠哉,芳草萋萋。在天氣晴朗的日子,不妨找一天選擇離你最近的濕地,靜靜坐著,看著潮水起落,聽濕地要跟你說的話,也留給它一點空間。
公視 我們的島【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
01/29(一) 22:00首播
02/03(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