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3年1月22日新北訊,特約記者林瑞珠報導
清大生命科學院生物所教授曾晴賢輔導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會,12日於新店親情河濱公園舉行放流活動,放了數百隻台灣西部原生的合浦絨螯蟹,將保護生態及宗教放生活動結合。
在此之前,曾晴賢已經很積極在做水生物的研究及復育工作,曾與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等地方環保團體合作,進行魚梯、蟹道的裝設,例如在蓋了水利設施而阻斷毛蟹迴游的頭前溪上蓋了蟹道讓毛蟹迴游,獲得不錯的成果,也在花蓮與原住民漁民合作復育烏魚,並多次受邀到中國,為當地設計魚梯。
曾晴賢表示,過去台灣常見的毛蟹在環境污染而逐漸消失,他記得30年前在台大唸書的時候,淡水河的毛蟹因為青潭偃蓋好,一夕之間消失無蹤,加上淡水河的水質污染,讓迴游生物及毛蟹無法迴游產卵,對生態影響很大;還好近十幾年來淡水河的整治工作看得到成果,減少水質污染,但這些迴游生物還是要以復育放流的方式,讓他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