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3年1月20日彰化訊,詹嘉紋報導
國光石化確定不落腳彰化大城溼地,可視為台灣環境及公民行動的一項里程碑,但後續相關議題如《溼地法》立法、白海豚保護區劃設等皆未拍板定案,整個西海岸也仍有多起爭議性開發案在進行。
今(21日)在彰化漢寶,包括彰化環保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千里步道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永續聯盟等民間及學界代表,共同成立「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盼能延續對西海岸的關懷、串連由北至南的在地守護行動,持續凝聚關心台灣海岸、海洋環境的動能。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國光石化促進社會對話與討論,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這樣的開發不只是在地議題,興建後所造成的污染或環境、健康影響,是全台必須共同承擔的風險。
英國有海神 台灣有媽祖
也因此2010年環團及在地團體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濁水溪」環境公益信託,獲得熱烈響應,第一階段200公頃白海豚洄游廊道很快就完成,接下來的第二階段認股也有不少人支持,目前累積將近8萬位「股東」。
至於是否能夠成功將濁水溪口海埔地買下,成為全民資產?孫秀如指出,兩年多來,申請案一直躺在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她認為,沒有大規模的認股案例可循,是擱置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灣的公益信託案例不多,至2011年止,統計僅87件,其中與環境保育相關者更只有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