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117

四季八煙 大冠鷲為伴 凝聚金山有機生活

作者:廖靜蕙

雲霧裊繞的八煙,這幾年水梯田以及溼地生態的維持,讓聚落多了人煙,鄉居的伯嬸們發現人們到這裡可以做的事情還真多,無論是插秧、收割、賞景、體驗,讓八煙除了四季變換不同的景色外,還持續著各種交流,透過口語文字不斷訴說八煙的故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維持著溼地生態的水梯田。

春播

春暖花開之際,正適合八煙聚落插秧。4月初的星期日早上,生態工法基金會承租的小小一塊田裡,聚集了60位來自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員工以及來支援的志工。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生態工法在八煙承租的農田,人力來自認養企業的上班族,雖然第一次接觸農事,仍發揮企業效率,認真執行完畢喔!

前一天也有過一批來自非營利團體的親子團,已經先在一些田裡插秧了,歪歪斜斜稀稀疏疏的秧行,還缺專家補秧,來自慈心的13位志工,專門來為這些田地補秧。

志工們赤著腳,踩在水田上,一踩下去,便深陷其中,因此,插秧必須倒退著插。當地專業的資深農民在一旁叮囑,腳要左右轉一下再伸出來。

來自企業的志工,咬緊牙完成插秧的工作。他們拿出企業精神,仔細認真地按照吩咐將工作做到最好,即使是第一次務農,仍然不辱使命盡力而為。

生態工法基金會執行長廖仁慧表示,今年由5.5分增加到8.5分地,分三塊:農業生產田、景觀田、生態田;其中生態田將復育原生(植)物種,並成為種源庫。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八煙水梯田上整齊的秧苗。
八煙生物多樣性,似乎隨著水田復耕,轉變新風貌,春天更是最活絡的季節。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去年4月某日曾記錄到數百隻黃頭鷺到田裡覓食,只一天就消失,黃頭鷺是候鳥,在這麼高海拔,算是少有。

鷺、鴴科這些水鳥都必須靠溼地生活,這代表台灣西岸水田的消失讓這些過境的候鳥,覓食更加辛苦,甚至必須飛到這麼高的地方,棲地有如高速公路休息站,若沒有這項設置會讓駕駛人疲累時沒有休息之處,棲地也是這個道理。

基金會也鼓勵農民類似進行田野調查,每發現一隻柴棺龜有50元獎金,目前已經找到8隻。邱銘源表示,希望能發現有小龜的現象,但目前大多都是成熟的柴棺龜。幾個不受人為干擾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基金會會簡單的以油漆做記號。

夏耘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生態學堂社區導覽。(圖片來源:林務局)
夏天正是持續維持農田水稻成長的季節,面對福壽螺,去年養的鴨子幾乎將福壽螺吃光,不過連青蛙和一些物種都遭殃,今年要再仔細盤算多少隻鴨子比較能達到平衡。

除了農忙,八煙聚落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今年獲選教育部「環境學習中心校外教學推廣計畫」,結合九年一貫課程大綱,透過實地解說,引領參與活動的學生,一同進入台灣早期的農村空間。

由金山磺港社區出發,跟著先人的腳步,從金山海岬遠眺磺港,了解金山磺港的由來與八煙磺礦輸出的艱辛。透過魚路古道遠眺,了解早期魚販天未亮,把剛入港的漁獲從魚路古道,一肩挑進台北士林的大汗淋漓。學員透過實際走訪,具體了解先民的智慧運用之道。

基金會期待以生態學堂結合旅遊、環境教育的方式,創造收入。假若能穩定進行,應能培植在地的解說專業人力。

目前行程中的餐點是委辦給當地的餐廳,過程中指定一些當地食材,帶入健康飲食的概念。中午安排在魚路古道出口的綠峰山莊享受當地食材的農家餐,下午行程則安排在台灣有名的長壽村──陽明山八煙聚落。基金會計畫進一步落實生態廚房,在聚落當地以契作以及有機食材提供給參加成員,結合綠色採購與地產地銷。

不僅如此,每位參加成員離開前還可獲得一份小禮物,用玻璃瓶裝的水蘊草,水蘊草是觀賞水草,卻是當地的外來種,成員觀賞之餘,還可移除外來種,不過,千萬不要棄置於野外。

秋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收割之前先插香感謝老天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收割前的謝天儀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收割後的稻穗以傳統方法打穀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曬穀子。

時序即將進入秋天,八煙的水稻田裡的稻穗金黃纍纍,閃動著金黃色的稻田的周末,正是救世米收割的日子。來自幾個認養企業,鼎漢工程顧問公司、集思廣告公司、富邦人壽以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助割團,摩拳擦掌等著大展身手,想利用這個晴朗的日子,把稻子收割完畢。這一天除了一般民眾及認養企業外,來自日本岡山縣美作市農業協會的8位友人,協力隊隊長井筒耕平以及翻譯村山旭(Akira Murakami)帶隊下,也來助割。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來自日本的友人,熟練的割稻。
從日本來助割,這群人不但是道地的農民,他們的田地也同樣傍山而延伸,同樣是狹窄的田地田埂,並且更為陡峭,農事大多親力為之,收割更是全靠人力。台灣的稻熟成的比較早,日本的水稻,大約是在9月底10月收割。

此次透過台灣觀光協會聯絡到生態工法基金會,觀摩之餘,也驚嘆於八煙美麗的景觀。他們初次瞭解水梯田孕育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化,表示未來將考慮以無農藥無毒的耕作方式。

只見這幾位友人,配備專業,認真而靜默地割起稻子,只是在日本,他們習慣將稻穗5-8束一綁,豎立起來曬太陽,台灣農民則習慣將稻穗鋪在地上。這小小的差異,區別出台、日之間的不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八煙四季更替十分明顯,帶來獨特的地景美學。

無論是插秧或收割之後,總會有熱鬧的辦桌,在傳統象徵團聚的圓桌上,傳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因為農事操持,領略生產的滋味。

冬藏

生態工法水梯田復耕的5年計畫,至今已經走完整整4年,明年就到了5年的期限,在山谷間種稻,將斷掉的記憶再銜接,經過兩年時間,由去年1.5分地,到今年擴大契作5.5分地水田種出4500公斤,以大鵰米與救世米打造大金山品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冠鷲繁殖。(攝影:邱銘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冠鷲特寫。(攝影:邱銘源)

 

契作的農民是楊新基與父親的父子檔,位於金山南勢湖附近丘陵下,一塊獨立不受污染的5分地,楊新基打算拿來試種有機米。附近還有一棵大樹,住著有幾對大冠鷲,每每翻田時,會在旁「鷹」視耽耽,等著捕食土地擾動被驚嚇的小動物,甚至會停在翻土機上,宛如指揮官般。因為這個緣故,以友善環境種出來的稻米命名為大鵰米,而這個大鵰米的故事,也打動了冠德企業,全數認養,要吃大鵰米,要等隔年了。

另一方面,救世米也尚未能在市面上買得到,1.5分地種出來的救世米,直接回饋給協助聚落營造的對象。

這是基金會第一次大規模契作,並以保證收購的價錢,輔導小農從事有機生產,以此為起點,擴大金山有機村面積,落實基金會的理念。除此之外,基金會現正籌募招收「新北市八煙三生發展協會」及會員,作為推廣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農村再造,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在地人才,提供就業機會,把年輕農民集合在一起。

八煙聚落將成為這些夢想的起點,行動的核心基地,並逐漸向外擴展到大金山,或許有一天,擴展到全台。

※ 同步刊登於台灣濕地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11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