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親近海岸是一件美好的事,在台灣早期海禁政策下,其實很多地方的海岸線,都讓人很陌生,譬如居住左營的朋友,總是會說從小到大根本沒見過左營海岸,因為軍港所在,好早就築起隔海的高牆,甚至在許多海岸線上,還能見到殘留的管制鐵絲網。
解嚴後,海岸管制漸漸取消,一些親海的活動不斷展開,好的是一些海岸縱走活動,成為認識台灣作為海洋國家的珍貴,壞的是像美麗灣、夏都之流,直接佔據沙灘的飯店,開始四處滋生,擋都擋不完。
親近海岸的思維,民間大力推廣下,政府部門有所感,也開始規劃修建諸多海岸步道,希望提供更多遊客親海,但是「親海不等於侵海」,不當的步道規劃,不只像是拿錢丟水,更會造成諸多生態問題。
在台灣,以下幾條「侵海步道」,幾乎成為傳奇,傳奇是建好就消失,更是成為國際笑柄。
澎湖望安。沙灘步道(已拆除)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首先登場,就是澎湖望安島的網峖沙灘,有著白沙瀾海的美景,2003年政府為了促進觀光,開始沿著沙灘建造一條水泥步道,方便遊客行走,觀賞海岸美景。但是計劃不如變化,這種穿鞋不沾沙的沙灘觀光,在發現水泥步道佈滿風飄細沙後,讓高跟鞋美女、皮鞋紳士,走在步道上像滑冰,摔了一些人後,發現不實用。
更糟是,網峖口沙灘是全台綠觿龜重要的生產棲地,綠觿龜在夜間上岸,賣力的爬過沙灘,來到馬鞍籐和沙灘的交界處,挖洞產下珍貴的龜卵,為延續族群作努力。沒想到,這條水泥步道興建,擋住綠觿龜前進方向,光滑的水泥,讓綠觿龜無法施力爬過去,也無法挖地產卵,成為生態大浩劫。
整件事,在國際保育會議上曝光,媒體開始關注,成為台灣保育工作的大笑柄,於是緊急的拆除步道,讓整件事暗暗落幕。
金門新湖。漁港步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接續,在2006年的金門新湖漁港,為了推動漁港觀光,在突出的海岬上,興建一條通往碉堡的觀光步道,前段舖上枕木,後段舖上石板,興建完成也是剪綵慶祝一番,一條美麗親海步道的出現。
但是海洋不給面子,在潮差可達六公尺的金門,加上冬季暴浪,拍上岸的巨浪,把鋪設的石板都掀開,成為危險的步道,遊客走步道不是親海,變成探險,必須小心翼翼的通過,以免摔傷。後來,聽說一再維修,一再破壞,現今不知還在不在,或是改用何種「超強」工法?
馬祖鐵板。海底步道
再來,在馬祖鐵板海岸,有一條被當地人笑稱為「摩西步道」的海岸步道。這條步道位於馬祖風景管理處下方的海岸線上,連通北海坑道和大漢據點,早期駐軍時,確實有一條戰備小徑,但是後來要興建步道時,當地居民都說建不成,因為海岸在滑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政府不聽勸也不死心,用當初軍民打坑洞的毅力,沿著海岸建起一條步道,為了配合地景,擋住暴浪,還將步道建成壕溝式,一路沿著海灣興建。但是這條造價不低的步道,工程中就發現真的地盤劃落,於是又沿岸放置石籠,阻止海岸滑落,但是事於願違,崩落的海岸,讓步道泡進海中,大潮時只露出入口階梯,根本無法通行。
2006年前往,看見步道就荒廢在海岸,居民當笑柄介紹,說可能要中秋滿月大退潮時,這條摩西海底步道才會出現,只是看著精細石砌變成泡水步道,浪費多少人民納稅錢?又有誰為不當工程負責?
台東東河。海岸步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最後,就是台東太平洋海岸步道,整個步道計畫是營建署規劃全台親海海岸步道的一環,台東縣首先徵選過關,進行施工。在政府計劃中,分成兩期施工,第一期從富岡到加路蘭,總經費五千萬,沿著堤坊、崖頂興建,除了處處看見消波塊,工程安全上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到了第二期,從新蘭漁港到加母子灣,總經費五千萬,沿著海岸興建步道。除了一些觀海景點進行美化,特別挑了新蘭漁港南方沙灘,以及加母子灣沙灘,作了兩段沙灘步道。但是台東不只有颱風登陸,冬季也常有暴浪沖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先在崖頂風景據點,作作美化工程,居民還沒話說,但是下降到沙灘作海岸步道,大家就覺得愚蠢,住台東的人,誰不知道台東浪特別大。果不其然,今年二月在新蘭漁港舉辦第二期步道的啟用儀式,未料八月颱風一來,二段海岸步道都被毀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蘭漁港端的海岸步道,石頭、漂流木全都打到步道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段以石籠支撐的步道,下方開始淘空,面臨崩毀。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更扯是,步道荒廢到長滿馬鞍籐,遮蓋水泥步道,甚至還爬上沙灘涼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步道倒底毀壞多久?多久沒有使用?能夠長滿青草籐蔓,爛透的蚊子步道,官員還闊言步道提昇觀光人潮。
在加母子灣的沙灘步道更是離奇,走下沙灘的石板步道毀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沙灘上的步道早已不見縱影,只剩下一些傾倒的解說牌,成為沙灘不該有的廢棄物。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沙灘該不該建步道,已有爭議,更何況台東沙灘多屬保持原始樣貌,沙灘生態豐富,甚至也會有海龜上岸,如此水泥步道,會不會和澎湖一樣,改日又成為國際笑柄!
更離譜是,暴浪毀步道,台東縣府不知停止工程,避免浪費,竟然保持著維修花小錢,年年壞年年修的心態,去維繫一條拿錢丟海的親海步道。這條步道當地居民嘲諷,建好就消失,真的很神秘!
台灣幾條侵海步道,耗資興建卻草草收場,一再地毀壞,卻沒有記取教訓。
親海不是侵海,海岸是萬物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這些不當侵海步道的興建,反映著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生態思維的「半套挪用」,就是當千里步道等組織團體,提出合於生態、友善親近的海岸漫遊的思維,落到政府的工程思維,馬上化作一筆筆建設標案,以水泥、石板來興建步道,卻不知真正的自然步道,應該是取自自然、維護自然,甚至去除沙灘垃圾、障礙物,方便行走即可。
這種端著生態思維的「親海」,變成粗暴工程的「侵海」,就是現今政府端著環境思維搞工程的「半套挪用」,還大言不慚的作廣告、自吹自擂。
台灣海岸很美!更需細心維護,當親海的思維被提出,親海不是侵海,人們必須謙卑,更需為萬物思量,海岸不只是觀光,更有生活與生態,才能真正落實友善海岸的親海行動。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