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日報報導〈中國空汙嚴重 嚇跑外國員工〉,以這眼光來看,我們應簽定服貿,如此我們就可以吸引全世界高階人力來台,作兩岸華人的生意。因為台北之空氣品質比北京及上海皆好,甚至比香港好。但這並不完全正確,需要配套,否則兩岸皆輸。詳述如下:
但反過來說,一些高汙染產業,因為台灣之稅負比中國低,電費比中國便宜(2012年中國工業用電一度NT2.9元、台灣NT2.5元)。而他們只要提供政治獻金,台灣就不可能開徵能源稅、PM2.5健康捐及補足核災風險基金。而通過十多年之空氣總量管制法,一定不可能實施、而且它們還會要求放寛環保標準(如土壤重金屬標準),利用沒納入社會成本之生產成本,與中國競爭。
而中國這時會選擇讓利或不讓利。如果中國選擇讓利,這些台灣高汙染產業就可以富可敵國,甚至好幾國,他們只要再給一些小惠給藍綠兩黨。這時無論那黨執政,他們都穩操勝卷,而台灣中南部之汙染會更不可能改善、甚至會隨這些高汙染產業之產量大量增加,而更加惡化。而台灣彰雲嘉之糧倉,更不可能生產高單價之作物。而台中、台南及高雄三都之生活品質,將淪為比華人二線城市,還不如之情境。
而中國選擇讓利之後,就可以停掉或減少影響北京、上海空氣汙染之高汙染產業,而使北京、上海再度適合居住,這時全世界之高階人力,就會再回到北京及上海。這時台北既使適合居住,但又將失去成為兩岸華人營運中心的可能。
反過來如中國選擇不讓利,這些台灣高汙染產業,面對中國之競爭,這時為了降低成本,他會從降低資薪、降低環保標準、降低電價、引入外勞等方向要求接受其政治献金之政黨配合。同樣中國之高汙染產業,也會同樣理由要求中國政府配合(這些大企業,多是國營)。這時全世界之石化、鋼鐵、水泥、甚至面板之價格將更低。歐美國家就可以享用更便宜的產品。但中國北京、上海及台灣中南部之汙染,更不可能改善。而隨著致癌PM2.5的暴露時間累積,再二、三十年後,住在中國北京、上海及台灣中南部的民眾,將與癌症為伍。
我的建議是,為了兩岸之華人之幸福,開徵能源稅、PM2.5健康捐及補足核災風險基金比服貿還重要。如果兩岸可以同時開徵上述三捐(稅),將社會成本納入生產成本,並將政府所額外徵收之三項捐(稅),仿照德國提供民眾基本住之需求。這時因經濟之整合而增加之收入,才可以轉換成人民的幸福。
【相關新聞】
上述台泥及台塑之發言,就是我不同意全盤接受服貿的原因。簽服貿一定會有產業受到影響。台泥及台塑ECFA後賺更多錢,意味更多東部及中南部民眾健康受到影響。許多產業受到影響,而台泥及台塑能賺更多錢,並不是其擁有比受傷害產業更多的研發、智慧財、技術及良心,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種經貿政策是錯誤的。
【相關網誌】
- 台北市的女姓肺腺癌為何會全台最高?
- 全球有關PM2.5之AQI資料。圖中你可以比較北京、上海、香港及台北之空氣品質。其AQI之圖示之資料才與公衛之觀點一致。
※ 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相關報導】
-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 對環境亦有多方衝擊
- 水土整治業受惠《服貿》? 藍色經濟作者:觀念要改
- 環境服務業入台 為解決中國問題犧牲台灣環境?
- 台灣環境服務業登陸 潛規則不明 評估過於樂觀?
- 人民立法院外要求 服貿協議重啟談判
- 守護東海岸 民團反黑箱服貿
- 服貿衝擊土地、文化與經濟? 原青:我們早已承受多年
- 原民會要族人別管 原青怒:請給我們服貿真相
- 沒有國家何來環境 台中人相約330凱道反服貿
- 服貿如何影響台東? 在地自主論壇說分明
- 我們的島:憂慮服貿
【服貿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