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冷水坑溪發源地 水仙崙,五步哭山稜線。 |
![]()
| 2.冷水坑溪上游沿岸的埤塘遺跡──聯園旁滯洪池。 |
![]()
| 3.聯園旁滯洪池─水坑溪埤塘遺跡,與大正版台灣堡圖地圖對照圖。 |
![]()
| 4.聯園旁滯洪池湧泉活水──水坑溪埤塘遺跡 踏查了將近3個小時,我們終於在10:55首度聽見水聲。是一處泠泠的湧泉!冷坑溪上游目前露出地表的僅剩此處。 |
![]()
| 5.聯園旁滯洪池湧泉活水流入地下涵洞。 |
6.冷水坑溪埤塘遺跡─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 | ![]()
|
7.冷水坑溪埤塘遺跡─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大正版台灣堡圖地圖對照圖。 若將古今地圖疊套,會發現埤塘已被填掉了大半,現在看到的埤塘僅是左上殘存的一小塊。 | ![]()
|
8.冷水坑溪埤塘遺跡─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入水口。 這裡是冷水坑溪流經的金山里與園區三期裡面,唯一留下的埤塘了。 | ![]()
|
9.冷水坑溪埤塘遺跡─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出水口 | ![]()
|
10.開台金山寺 由於冷水坑溪圍繞,昔日又名靈泉寺。 | ![]()
|
![]()
| 11.靜心湖的荷花池 剛好位在地圖上冷水坑溪的河道附近,我們推測或許也是冷水坑溪遺跡。 |
![]()
| 12.冷水坑溪露出地表的河段開始,上方為靜心湖溢流的排水口。 |
![]()
| 13.冷水坑溪─科園國小段 這段會接受科園社區與安康社區排放的生活汙水。河岸過度水泥化與溝渠化,毫無美感可言。許多小朋友們都不知道也無法聯想它是一條溪。 |
![]()
| 14.冷水坑溪─光復路525巷洗衣階梯和湧泉 許多年以前,每天清晨都會有一位老婆婆扛著臉盆下溪去洗衣服。而根據阿德的一位同事回憶,在她小的時候,附近的許多居民們都在這條河邊洗衣。 |
![]()
| 15.冷水坑溪臨著光復路525巷的一處湧泉口,這一帶的古地名就是「冷水坑」 |
16.冷水坑溪水量稍微增加,將流經鎮安宮前的河段 | ![]()
|
17.冷水坑溪在鎮安宮前設置淹水深度量尺 冷水坑溪近年成為新竹市有名的淹水河,因此設置了淹水深度量尺。 | ![]()
|
18.冷水坑溪─光復路段 過了鎮安宮與長春市場,水量明顯變大了,然而河中也常見民眾拋棄的瓶罐或垃圾。繼續前去,將通過新竹市的主要幹道光復路。 | ![]()
|
19.冷水坑溪─光復路段下游 過了光復路之後,開始進入住宅密集的區域。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房子,無論新舊都背對著河,而臨著河岸是許多人家堆置垃圾、廚餘、資源回收的地方,許多是加蓋的鐵皮屋廚房,冷水坑溪承受著各種氣味、廚房的油煙味,甚至許多家庭將吃剩的晚餐直接倒進河裡。 某位社區警衛告訴我說,「這條臭水溝是只有老鼠和蟑螂會走的路」。我們站在一條小巷的盡頭,從窄隘的通道俯身拍攝著冷水坑溪的面貌時,一隻老鼠就從眼前不遠處竄過,而一隻貓則風馳電掣似的靈巧尾隨。 | ![]()
|
20.冷水坑溪─春福聯合國段 即使是較新的住宅區,也背對著河,並且豎起壁立如高牆的堤防,是否暗示著人與河的不親善,甚至是恐懼或拒絕? 近乎垂直的水泥牆面,容不下一棵植物在其間落腳,更不容任何河岸動物藏身。或許就社區管理者的觀點,這樣是省事,可以減少清理河道、修剪植物的人力與時間,也可以避免蚊蟲的孳生,只是更加深了人與河的疏離,以及地方感的斷裂。 | ![]()
|
![]()
| 21.冷水坑溪─兒七公園段 這段河岸左側是關埔計畫中的一塊公園綠地,是少見的臨著河岸的綠地。右手邊是一排半舊不新的社區,雖然仍是水泥流域,然而斜坡式河岸顯然提供了一些植物蔓延的機會,增添了 一點綠意。 |
![]()
| 22.冷水坑溪─兒七公園段 雖然同樣與冷水坑溪比鄰而居,新建案與舊社區的設計者,顯然擁有不太一樣的思維。 |
![]()
| 23.冷水坑溪─長春街小橋 冷水坑溪在此與長春街相交。 |
![]()
| 24.冷水坑溪─長春街小橋下游 較舊的社區有時還可以在河岸看見大樹。 |
![]()
| 25.冷水坑溪─長春公園段1 |
26.冷水坑溪─長春公園段2 | ![]()
|
27.冷水坑溪─田園綠大地段 流到接近關東埔頂路附近,兩側的河岸一邊是斜坡,另一邊是蛇籠,顯然都能容許較多的植物落腳和生長。 | ![]()
|
28.冷水坑溪─田園綠大地段 我也問問自己,如果你是城市規劃師,你會如何規劃、如何設計?你心目中的人與河的關係應該是甚麼樣子? | ![]()
|
29.冷水坑溪通過關東埔頂路之後從橋上往下看 對照都市計畫圖中的冷水坑溪(圖一.中連結兩塊公園綠地的綠色曲線) ![]()
從光復路到關東埔頂路,我們走過冷水坑溪流淌過人口與住宅最稠密的一段,可以明顯感受到人的都市生活,對於環境造成的莫大壓力。因此在這張地圖上,通過人口稠密住宅區的河段,也早已被變更為綠地。這是最令我訝異的一件事情之一。 過關東埔頂路之後,冷水坑將擺脫水泥流域,恢復較為天然的野溪河岸。再一路往東北流,經過等高線最密的地方,就是柴梳山。 | ![]()
|
冷水坑溪─埔頂路以下恢復天然野溪的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