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於2000年為2015年所訂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是相當有企圖心的:與水有關的目標是要讓無法穩定取得飲用水、也沒有最基本的衛生設施的人口比例減少一半。事實上,從1990年到2016年,全球共有26億人的用水權利獲得改善。但是還有6億人口沒有最低限度的飲用水可用,12億以上的人口沒有衛生設施。千禧年目標看來訂得不高,但我們經常忽略的是,先進國家花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讓他們的人民都有水可用,而且相較之下,他們的財政資源是很充裕的。
「水權包括享有充足的供水,一般體力範圍就能取得,價格低廉,且安全衛生、品質可接受,每個人都可用於個人及家庭用途。」──聯合國,2002年。
後進國家的城市供水系統參差不齊
在後進國家,那些「有接管」、也就是家裡無時無刻都享有自來水供應(在大城市的富裕區域可獲得的標準西方設施)的人家,和那些根本沒有自來水可用的人家之間,存在著好幾種階層。
條件和前者比較接近的居民固然都有自來水,然而其輸水管道陳舊,而且不管是就水量(經常性的斷水、水壓不足)還是就品質(不可生飲)而言,都是問題重重。這些居民必須買瓶裝水,或是到通常由居民共同管理的取水站汲水。相對的,到取水站取水還算是容易。不過,當取水站的密度不是很高,居民就得跟水販子買水。這些小型私人經營者使用水罐車作大量販售,或是以其它運送方式(驢子、單車、手拉車)做小型販售。
最後,最弱勢的人只能屈就毫無保障的水源(河川或陳陋又挖得不深的水井,通常已受廢水汙染),無任何量或是質的保障。水跟其他產品不同的是,服務品質和所付出的費用之間是沒有關係的:反而當服務越是不固定,中間人就越多,價格也越高昂。
南北之間差距依舊明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上91%的人口享有乾淨的飲用水。若看衛生設施的比例,數字就下降到68%。這些平均值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差距:已發展國家人人享有衛生設施,而其他國家只有80%的人口享有飲用水,而且僅50%的人口享有衛生設施。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個別比例則只有68%和30%。當我們檢視鋪設到家的自來水管線時,南北差距更加明顯:北方國家幾乎是100%,發展中國家則降到44%,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則只有16%。
另外,雖然在1990到2004年之間,南方國家人口享有良好水質的比例進步了(由71%提升到了83%),鋪設到家的比例成長卻不是很快速。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都停滯在16%的比例。只有中國出現管線鋪設到家比例的快速成長(由48%成長到95%)。
在世上其他地方,要有乾淨的水可用,端賴集體供應系統的發展。我們是否可以因此說整體上是失敗的?這種說法忽略了一件事,每當數值因為人口成長而停滯,就代表著上百萬人民正開始享受水資源服務:從1990到2016年間,世界上每年約有1億人口獲得乾淨水源。這個數字本身顯示出南方國家必須努力供給的程度。
什麼叫做「享有安全飲用水」?
全球有6億5000萬人口沒有飲用水可用,此一數字只揭示了不平等事實中的一部份。
對世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而言,「享有安全飲用水」(improved water access)不過是享有最低供水標準,其定義通常是指每人每天可在距離其居住地200公尺的範圍內取得25公升的用水。換句話說,只要在方圓200公尺的範圍內,有一個供應站提供處理過的淨水,而且即使每天只供應幾個小時,就可以被當作是「享有安全飲用水」。事實上,世上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享有在法國被認為是正常的服務:隨時有自來水,沒有水量的限制,且有足夠水壓。
衛生設施的情況也是一樣的:「經改善的」設施是指任何一種比沒有通風設備或是化糞池的露天公廁來得好的衛生設施。就全世界來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連最低程度的設施都沒有,三分之一勉強符合標準,而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享有符合西方標準的設施。
水資源的世界地圖:保護與共享人類的共同資產
作者:大衛.布隆雪(David Blanchon)
製圖:歐瑞麗.勃西耶(Aurélie Boissière)
譯者: 陳秀萍
出版社:無境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1
「直到砍了最後一棵樹,污染了最後一條河川,釣上了最後一條魚,那時候他們才明白錢是不能吃的。」──新創格言
《水資源的世界地圖》為無境文化【方輿】叢書第二冊,特色是以視覺資訊圖表(infographic)輔助,介紹水資源之基本知識及當今全球重要議題。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共計36個主題,搭配超過100幅的彩色圖表,幫助讀者掌握水資源研究的基本知識工具,掌握今日水資源的分布及使用概況,理解各地水資源面臨的重大威脅,以及與水資源相關的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與人權議題,最後展望人類在21世紀將面對的挑戰及可能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