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崎牛埔的自然環境生態美景
──2018 台北國際雙年展 完整版
影片、文字提供: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小組
牛埔里位於台南市與高雄市內門區、田寮區之交界,尤其是龍崎工廠區域內,地形多屬如月世界般之青灰岩地形(又稱泥岩或白堊土,本地則稱海銀土)、山脈縱橫交錯,每逢陰雨,霧氣大量聚集,景色氤氳朦朧。龍崎牛埔地區泥岩(青灰岩)地形,屬於2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地層,屬於深海環境所沈積的海底的泥積土,經造山運動而上升成陸地,再經海進、海退、沈積、沖蝕、風化,形成如今之「青灰岩」之風貌。
龍崎牛埔地區泥岩屬古亭坑層最深達4000公尺,泥岩顆粒間膠結性疏鬆,遇雨就順坡流下,形成雨溝和蝕溝。泥岩地形因為多變的氣候條件,也創造出多樣的環境,例如光禿山壁、陡峭山脊、沖積的山谷所形成的芒草原、疏林、密林地帶,以牛埔溪為例,就出現全乾燥、潮濕、淺水域或較深水域,涓涓細流有時一小段,然後水流入地下表面乾掉,在下游一點又再冒出。
青灰岩土壤的粉粒多、pH值高、鹽分高和透水性低,能適應生長的植物種類以刺竹、銀合歡、五節芒等為主。在氣候變遷下,當連續豪大雨時,泥塊會一塊塊大小不同地從雨溝和蝕溝崩落而堆積,並會流出大量泥水,時間久了會形成河階平台。在久旱不雨時,泥岩平台會開始龜裂,但地表自然圖案猶如老天爺的天雕,嚴重乾旱時隙裂縫可深達4米。在不停演化後,最後泥岩平台會自然演化成草原,平常是草原,但雨天變成河道是水流的方向。漸漸的草原長高了,變成自然棲地,於是動物自然進來了。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從2017年1月起,在牛埔里青灰岩周遭架設自動照相機,設定了幾個以掩埋場外圍的場域做生態調查。
場域設定1、穿過掩埋場的牛埔溪2、沖積平原及芒草原3、泥岩坡地邊的疏林地4、廠房遺址周邊環境,我們拍到許多食蟹獴在山溝活動的畫面。
除了食蟹獴,還拍到覓食中的白鼻心、大冠鷲、穿山甲、鼬獾、野兔、水鹿與梅花鹿等,鳥類更多有大彎嘴、小彎嘴、翠翼鳩、灰腳秧雞、斐秧雞、棕三趾鶉與竹雞等,因台灣人長期以來被教育成泥岩惡地是草木不生的地方,所以這些生態初探的調查資料,顛覆了我們過去在泥岩惡地的生態認知。
在全世界大部分的惡地都被劃定為保護區、國家公園或自然文化遺產並成為一大觀光熱點的同時,台灣是否應該思考如何針對這獨特且廣大面積之泥岩惡地,進行相關規劃與保護呢?牛埔里有世界級特殊的月世界泥岩地形,它應是台灣的自然寶藏。這麼漂亮的世界級地景,國家應該規劃成地質公園及自然保留區,而不是拿這世界級自然地景來當掩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