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957

一起喝啤酒一起執鏟子 讓市民熱愛家鄉是最高段的地方創生!

$
0
0
【再現日本水之都‧Groundwork三島】系列3
文:張琬珮

建立市民對Groundwork的信任

接續前篇)Groundwork 三島在過去25年間,在地方上促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再生行動。

現在在這個重現清姿的水鄉城鎮,總共發展出67個環境營造點,並有超過4000民眾參與此網絡。水岸邊充滿孩子的笑聲,大街上開滿各種特色店鋪,這是一個讓人忍不住暗自驕傲,充滿希望的城市! 

離東京都不過一小時新幹線車程的靜岡縣三島市,在過去20餘年由衰轉榮,由環境、文化,乃至經濟的城鎮翻轉歷程,在日本當今城鄉發展嚴重失衡,安倍政府疾呼「地方創生」政策之時,更突顯其參考價值。

和「地方創生」由政府倡導並大規模補助,以期儘速見效的基本邏輯不同;三島市由中間支持型市民組織「Groundwork三島」所協同民眾完成的諸多環境營造專案,多是在花費極少的狀況下完成的,且專案完成之後,市民使用、經營、維護的狀況也相當良好。

讓市民重新對家鄉和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和愉悅,可以說是最高段的「地方創生」吧!這樣成功的經驗是如何開展的呢?

我向Groundwork 三島的執行長渡邊豐博先生請教組織發展理念,他輕快而認真的說道:「哈哈,雖然我自己的能力算不錯吧,但憑一人之力要處理所有課題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建立一個能讓許多市民投入力氣和智慧的組織,並逐漸培養出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間的『社會信任基礎』」。

在渡邊先生的言談間,經常提及「社會信任」的概念。「剛開始行動的時候,慢慢地總會有一兩個人一起參與,這些夥伴也有各自的社會網絡和興趣領域,所以社會信任就逐漸擴大。一點一點擴大,讓更多人理解並加入他的理想,一個一個參與者像一塊一塊石頭,逐步建立起組織的社會信任。」

像三島市這樣11萬人/60平方公里規模的城鎮,人們大多彼此有些關係,或有既定刻板印象。在關係緊密的市鎮要推動社會變革,絕非一蹴可及,培養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信任關係,就像在練基本功、蹲馬步。「『付諸行動』和『以身作則』是建立信任的重要關鍵!」渡邊先生意味深長地說。

搭配渡邊先生的話回頭檢視Groundwork 三島的發展歷程,或許能這麼理解——Groundwork 三島的營造點和事業發展歷程,是其在當地建立社會信任擴散的軌跡。

Groundwork 三島有意識地搭建連結,不斷成長擴散的信任關係,也推動著Groundwork 三島進步。

從市民參與網絡的擴增,到營造點的拓展,組織的擴大發展,及再生行動層次的推進,都仰賴公私之間、人與自然的互信關係。在建立信任的每個環節上,Groundwork 三島都把握到了一些竅要,方才成長出今日的系統和規模。


由當地社團捐地建造、附近居民共同維護的生態復育基地「梅花藻の里」。拍攝:張琬珮

建立人與環境的敬愛之情

從英國導入的Groundwork社區工作方法,有一項嚴肅的基本命題:承擔家鄉裡各式各樣的課題和糟糕處境,是「市民的責任」,而非政府、學者、企業,或其他人的責任。

Groundwork 三島的角色是站進市民、政府、企業三者之間,媒介促進各方合作,並主張由三方各承擔1/3的社會責任。雖然三方各有責任,但最主要的還是市民,因為不管是政府或企業,到底也都同為市民,市民才是城鎮的主體。

因此,Groundwork 三島的使命是,發展「以市民為主體的城市環境改善運動」。這樣的運動,不僅是由市民一起在城市裡學習,做城市人文地產景的調查,或舉辦鄰里同樂的社區活動。Groundwork 三島明確地以「改善問題」為目標,以市民為主體發展出「共同的問題意識」,並付諸「具體的行動」改善問題。「不多想其它的事,總之先到現場,實際行動、策劃、並具體投入議題。」,渡邊豐博先生在著作裡這樣寫道。

雖然命題很嚴肅,但Groundwork 三島卻將認識環境議題、建立環境意識,乃至發願承擔的過程,轉化為探險、遊戲,或設下挑戰,諸如此類讓市民能輕鬆參與、同樂的活動,藉著各式各樣有趣的方式,把大大小小的市民帶到環境現場。

小小孩拿起捕蟲網和水族箱,興高采烈地跟著昆蟲專家做「野地觀察會」;

上班族和親子團體喜愛的「農田體驗」、「森林整理及植樹體驗」;

受銀髮族歡迎的週末「花園整理暨郊遊聯誼」;

學校團體和喜歡進修的人可以參加套裝的「環境到府講座」;

總之,以「走進現場,付諸行動」為核心理念,開發出各式各樣讓人心動的活動。

Groundwork 三島的資深理事越沼正先生打趣說:「那些不喜歡打掃的中學生,就跟他們說『嘿,我們來做河川調研吧!』,他們就很樂意!覺得是很有學問的事!但其實還是做一樣的事情,就是實際到河川裡觀察生態、撿拾垃圾、整理環境。」

又說,「我參與Groundwork 三島的河川清掃活動超過20年了,我覺得『好玩』非常重要!別人看到我們在河川裡撿垃圾,一副『這件事好有趣啊!』的樣子,他們就會被吸引過來;反之,要是很生氣、痛苦的樣子…,那人們就不敢加入啦!」

藉由玩耍、調查或挑戰的過程,大人小孩對河川、野地的陌生感逐漸消融,甚至說「我下次還要來!」。人們透過親身體驗,自然而然認識了環境課題,生出一份身為三島市民人人有責、患難與共的承擔之心。


志工帶領學童做生態觀察,孩子在遊、學之間,培養出守護三島的環境意識。拍攝:張琬珮

藉由實際行動,建立市民對組織的社會信任

20幾年前,「Groundwork」這樣的概念和組織,對三島市民,甚至整個日本來說,都是全新的事物,沒有人搞得清楚這是什麼。

雖然說登記成立了「Groundwork三島」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但其實事務局也就只有渡邊先生一人而已,面對環境惡化、經濟蕭條、人際疏離等問題重重的三島市政,更顯其螳臂擋車的愚誠。

曾在靜岡縣政府工作的渡邊先生在當地是有些名望的,但人們並不知道他現在到底要搞什麼?在眾人猶豫、旁觀,甚至冷言冷語的時候,渡邊先生並非不強以理念和道德勸說說服市民,而是選擇以身作則,率先行動!

他到源兵衛川上游,一段人來人往的市區河道裡撿垃圾,一天、兩天、三天,每天地撿。有幾次,他還邀請了一些東京和外地的觀光客來一起撿,三島當地人看到後自慚形穢。雖然渡邊先生和夥伴每天持續淨川,但因為人少力單,河川裡還是充滿垃圾和碎碗盤。

縱然冷眼相待,這些堅持與行動還是被附近的民眾看進眼底,人們開始相信渡邊先生是說真的,偶爾有些人探問,甚至起身加入,陸續壯大了Groundwork 三島的社群,所做的行動也更有成果;而透過新進成員的在地人際網絡,又有更多人認識這群人。

Groundwork 三島在市內的社會信任基礎也就依此逐步建立,冷言抱怨的人漸少,而起身參與的人漸多。

渡邊先生非常喜愛Groundwork 三島的一句口號「左手啤酒,右手鏟子!」,說明人們在和好友鄉親喝完啤酒,探討抱怨了地方種種問題後,接下來應該走進問題現場,捲起袖子親手改善問題!

相較這樣積極的信念,面對公共課題,大眾似乎更習於坐下抱怨、議論、研究問題和咎責,結果便造成更嚴重的疏離與對立。

從渡边先生開始,Groundwork 三島的夥伴和市民經常「一起喝啤酒,一起執鏟子」,透過不斷地行動和對話,原先抽象的組織理念和工作方法變得具體且真實,實際行動的成效也深深鼓舞參與的成員,市民與組織間的好印象和正循環於是啟動。(系列專欄,待續)


各營造點均組成「愛護會」,由周邊居民定期維護、打掃,居民多在專案初期就被網絡參與。拍攝:張琬珮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95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