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法人Happy-Road Net理事長 西本由美子訪談
主角是居民
—您府上在廣野町,NPO辦公室也設在楢葉町,這五年來始終看著這個地區的人與風景的變化,我想在這過程中,您時而受邀出席政府的會議,時而與全日本各地認同「福島濱街道櫻花計畫」而造訪的捐款人或義工交流,一路以來面對各式各樣的聲音。一方面來看,目前整體的重建作業逐漸邁入穩定階段;另一方面,以雙葉郡為中心的1F周遭地區也終於要正式展開重建工作,請問您現在最常思考的事情是什麼呢?
西本:我一直在思考,究竟在國家、東電、行政機構和福島縣民之中,誰才是真正的主角,原本的主角應該是蒙受損失的居民才對。
在事發經過五年的現在,我去參加行政機關會議,感覺掌握各町的主導權是否都是國家,而且也不再是東電了。既然東電造成這起事故,就要由國家負起責任,因此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國家
把城鎮和居民弄得四分五裂以後,現在似乎還想要靠著錢來讓城鎮運作,國家的想法是把國家,也就是政治家當最重要的主角,分配完預算給你就沒他們的事了,但真正該做的,是把居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想一想有哪些事情必須做到才對。這個地區將持續承擔廢爐作業,而我希望國家可以返回原點重新想想,究竟是為了誰才要這麼做的。
—什麼事情是國家應該優先處理的呢?
西本:國家應該進行社區營造,讓重返此地的人擁有幸福的居住環境。首先,關於廢爐現狀的資訊,即使有機會傳達給知識分子或海外民眾知道,居民還是一無所知,創造讓居民了解現狀的機會是最重要的前提。再來,國家不應該只是撥一筆錢給地方隨便使用,而是要用錢整頓醫院、學校或農業設施等能夠吸引人回流的建設,這才是在處理濱通廢爐上應有的作為吧?可是現在只要有居民提起這件事,連居民當中都會有人說:「你在說什麼啊,那太囉唆了,別再提了。」但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由居民自己說:「那我們來規畫一些方案看看吧。」
今後這個地區將充滿廢爐的工作人員,當我們在與重返的居民一起整理出可以生活的環境時,也必須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讓那些人也能夠擁有安定的工作與生活,但即使去國際研究產業都市或廢爐委員會,也從未具體討論過這些事。
國家或東電的工作不是因為居民要回來,所以才建造模型、廢爐研究所、焚化爐或各町專屬的診療所,而是先主動展現出「我們會建造這樣的設施,隨時等待大家回來」的態度吧?因為已經毀掉許多人的人生了啊,年輕人看不到回來有什麼好處的話,自然也沒辦法回來。如果國家能讓居民看見那樣的政策,我想很多人都會重新考慮,至於為什麼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他們搞錯主角是誰了。
—是啊,另一方面也持續給居民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今後應該會變得愈來愈沉重吧。
西本:我們這些主角確實感到沮喪無力,因為已經無法再抱持任何希望了。
要讓人抱持希望,不能只掏錢出來,還得讓人看見具體的形式才行,像是「與其去磐城市那些擠滿高齡者或避難人士的醫院,不如去雙葉郡新蓋的醫院」,或是「往返路程太遙遠,不如回去原來的地方吧」,必須建造出讓人有這種想法的設施才行。現在不但看不到任何輪廓,也看不到將來的計畫,所以根本連能夠振作精神的機會也沒有。雖然居民也說必須努力才行,但我認為國家也必須創造出讓居民能夠努力下去,不至於欲振乏力的形式才行。
至今依然在上演 互相推託責任的戲碼
—具體來說,您所謂的形式大概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西本:不管是醫院、教育設施或農業相關建設,任何形式都可以,舉例而言,既然在廣野町蓋了雙葉未來學園,那就可以把廣野町一帶規畫成像筑波市那樣的研究學園都市,筑波本來也是一片農田,後來國家才在那邊蓋了筑波大學,這樣小孩子和年輕人或許會回來也不一定。
官僚的心態是只要投入一件事,就必須成功才行,但有些「該做的事情」跟成不成功一點關係也沒有,就算不能成功,還是必須先創造出讓居民能夠振作起來的機會才行。即使從國家的立場來看,結果並不能算是成功,但只要有居民在參加計畫後留下來,那也是一種成功。
—原來如此,最近有什麼變化嗎?
西本:經過五年以後,我現在擔心的是,居民、東電和町公所在不知不覺間,又慢慢變回地震前那樣的氣氛,雖然話一直說得很動聽,但我們這些居民也愈來愈常感覺到「咦?怎麼好像跟地震前沒有兩樣?」
居民自己也一樣,地震的時候,感覺大家雖然沒有明確的方向,但至少都強烈展現出必須為這個地區做點什麼事情的態度,但現在卻漸漸沒有那種感覺了,這令我感到很擔心,大家又要半途而廢了。地震之前,居民說「那是東電或政府要做的事」,所以沒有參加地方營造,本來理所當然由別人負責的事,現在一時之間也很難要求說「地方營造要靠大家動手幫忙」。這樣下去我只能說,這個地方沒辦法繼續發展了。
地震之前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我們曾和孩子們一起在路邊建造花圃。建造花圃的時候,因為能夠讓城鎮的景觀變漂亮,所以我們去町公所問能不能提供協助,結果得到的回答是:「去跟東電說,他們就會給錢。」因此我們去了東電,結果他們說:「那是義工的工作,所以我們不能出錢,而社區營造是町公所的工作,所以請去向町公所商量。」政府單位與東電之間從地震前就開始互相推託,誰也不願意負起責任,現在也在上演同樣的戲碼不是嗎?明明因為發生了事故,所以是國家要負起責任,國家和自治體卻對居民置之不理,只會討價還價。居民自己也一樣,光會思考該怎麼辦才好,卻不習慣採取行動,所以煩惱完就沒下文了。
到頭來,那些花圃全都是用我們自己的錢在整理。
163公里的櫻花路
—我經常會想像五年以後的事。比方說,姑且不論是好是壞,雙葉未來學園應該也逐漸看得到結果了,然後雖然有診療所或超市是好事,但為了維護費用傷腦筋等細節問題或許也會逐漸浮上檯面。雖然地方居民應該會繼續住在這裡,但東電或省政府的幹部或負責人會因為人事異動而大換血。
西本:五年以後的事,您的擔心可能是對的。現在有很多人是看在東電的某個人份上才想提供協助,或者是因為町公所的某個人是好人,但到最後不管來的人多麼把地方居民的事放在心上,他們還是上班族,所以我擔心一旦立場改變了,是不是就會發生像首長每輪替一次,城市政策就會完全改變一樣的現象。
每當有完全不了解本地環境氣候或生活習慣的人來到這裡,居民或地方政府就得從頭開始再做一遍,大臣就是很好的例子,常常半年、一年就換一次人,每個都問候完首長以後就跑去視察1F,花上半年的時間把整個地區繞完,但這樣等於是把之前做過的事情全部歸零,太浪費時間了。雖然有人說必須配合議員的狀況改變,但與其擔心議員,不如擔心地方上的事情,應該更有意義吧?難道之後還要再重複好幾次同樣的事嗎?
由居民所主導的地區營造也是,這個地區幾乎所有團體都是拿錢辦活動的,所以大家都認為活動是「拿錢以後才做的事」,然後反正自己是領錢的,只要按照命令去做就好了,這樣下去是不會有任何進展的。
—我也這麼認為,但或許是因為您有能力,所以在某方面來說,您可以與上面的人爭論,並且一邊動員地方群眾與全國支援者,一邊投入地方活動,但對普通人來說,這要求可能難度過高吧。
西本:念在雙葉郡對Happy-Road 的栽培,我認為今後我們必須設法讓更多人意識到,現在我們應該在這個地區做些什麼,又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櫻花計畫」的未來
—在「櫻花計畫」中,一人一萬日圓(相當於新台幣2762元)即可認養一棵栽種於福島的櫻花樹,在這樣的計畫下,目前國道六號線沿途已經可以看到無數的櫻花樹苗,上面還掛著來自全日本各地的留言牌,應該也有人是透過這個活動意識到的吧?
西本:雖然只是種植櫻花並加以管理的簡單作業,卻出乎意料地頗受好評,每天也有不少人在關注臉書上的消息。
由於我們的捐款來自全日本各地,因此我們會趁著假日拍下留言牌的照片,上傳到網路上,沒想到還因此有人聯絡我們,告訴我們一些奇蹟般的事情,例如那天上傳的那張留言牌主人剛好碰到生日,或是即將不久於人世的人因此產生活下去的動力等等。特地從東京來看留言牌的人,或是來自己櫻花樹周圍除草的人也愈來愈多了,每一棵櫻花樹都有一個故事。
我認為這才是重建原本該有的樣貌。當這些櫻花在十年、二十年後成為163公里的櫻花路時,謠言造成的傷害應該已經消失了吧。關於櫻花,我想這是我唯一能夠留給當地孩子的重要財產,只要櫻花盛開,大家自然會珍惜這塊土地才對,櫻花將會成為傳承者,讓大家記得說,當年因為有核電廠事故才種下這些櫻花,我們不能忘記當年的教訓等等。在全日本各地,至少有櫻花的主人和家屬會想起這件事。即使只是簡單的活動,也必須讓年輕人看到我們有可以做的事。現在只能一步一腳印去做而已。我希望能夠幫助年輕人,就算一年只多個一、兩人也好,但願能培養出更多重視故鄉的孩子。
西本由美子(Nishimoto Yumiko)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深入事故現場,從核能知識、拆除作業到災區復興,重新思索人、能源與土地如何共好
作者: 開沼博、竜田一人、吉川彰浩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8/9/29
如今在福島這塊土地上的
已非「眼睛看不見的恐怖放射線」
而是種種「眼睛可以清楚看見的課題」
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福島曾經作為一塊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沒有未來可言的受災區,如今隨著第一核電廠「廢爐」作業的展開,以及廠區工作人員、受災居民如何重建生活等問題,這塊土地上有著的已非「眼睛看不見的恐怖放射線」,而是種種「眼睛可以清楚看見的課題」。本書為事故五年後,第一本學者、前東電員工與廢爐作業員合力,由民間立場調查紀錄,輔以圖表資料、照片、報導與專訪,全方面解析廢爐現場與災後重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