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957

解讀海岸「快篩」:限塑、淨灘並進 塑膠垃圾減量有感

$
0
0
整理:鄒敏惠(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環團綠色和平今年10月完成全台第二次海岸「快篩」調查,統計海廢總量較7月第一次快篩結果(1,583袋)微幅下降,推估海廢減少原因主要是人為主動清除。不過,海廢類型仍以發泡塑膠(如保麗龍)、廢棄漁具與塑膠瓶罐為最大宗,與第一次結果差異不大。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本次快篩的海廢共計有1369袋(90L黑色大垃圾袋),約有六成測站的海廢數量下降。綠色和平表示,推估海廢減少原因主要是人為主動清除,特別是在第一次結果發布後,相關單位即刻清除了新北市瑞芳區東北角台2線測站的垃圾,該處海廢量從原先的210袋降至85袋;另外,遇上9月國際淨灘日,上百場的淨灘活動也成了海廢減少的背後功臣。

漁業署新加入海廢平台 待落實廢漁具管理 

快篩除了常見的塑膠垃圾之外,散落漁網和浮球等廢棄漁具的占比也很高,有些漁網甚至有一大半是埋在沙灘底下,一般民眾難以清除。第二次快篩結果顯示,西南部沿海的廢棄保麗龍的密度確實較其它區域高,但目前僅有台南市政府要求全面禁止使用未包覆之保麗龍浮具並辦理獎勵回收。

過去,漁業署從未將漁業廢棄物納入管理範疇。台灣沿海牡蠣養殖多以保麗龍來支撐蚵架,以雲林、嘉義、台南等地使用量最大,根據漁業署統計比例為:台南50%、嘉義40%、雲林10%。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漁業署最近加入海廢治理平台,應儘快針對不同類型的漁業廢棄物量身訂作管理及回收辦法,如漁網實名制,或可向韓國借鏡,輔導養殖業研發替代漁具,取代保麗龍,並進一步將具體辦法納入漁業法或另訂條例。」


苗栗縣竹南鎮崎頂青草漁港的漁網。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同樣協助快篩調查的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則建議,漁業署應在全台200多處的漁港設置廢棄漁具的分類集中站,再透過宣導與獎勵確保回收物的品質,累積一定數量後即可轉賣給塑膠業者回收再製成新產品。

胡介申表示,國外許多案例均顯示,只要有暢通的收受管道或制度,就能減少海中廢棄漁具的產生。今年高雄市海洋局透過各區漁會推動的漁網回收計畫,數個月內就收回55噸的廢漁網,可視為好的範例。

減塑政策上軌道 末端清除加把勁

第二次海岸快篩調查共偵測121個測站,將每個測站所測到污染程度換算為90L的垃圾袋來估算,最髒的前五名測站分別為新北市瑞芳區東北角台2線、台南市青草崙、新北市瑞芳區濂洞、新北濆水及桃園竹圍。

荒野保護協會上週公布2018年淨灘數據,其中塑膠袋拾獲量在比例上是14年來最低,估計應與推行擴大限塑政策、店家不可免費提供塑膠袋有連帶影響,也顯示源頭控管有抑制效果,但吸管比例卻有上升趨勢,希望明年起實施店家內用不提供吸管後也能有效減塑。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手搖杯、塑膠袋,減塑腳步雖然緩慢,但起碼源頭政策已上軌道,而在末端清除上應再多挹注資源。

綠色和平建議,環保署可提撥海廢清除專用預算,並參考海岸快篩調查結果,分配資源比例,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串連,擬訂末端清除計劃。

海岸快篩調查預計在明年6月完成台灣海岸遭海廢污染數據資料,屆時環保署可參考數據,與其它相關部會共同擔負淨化海岸責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