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環境資訊中心 - 點擊之間 創造環境大不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004

中國作梗下 「原住民平台」仍在聯合國氣候大會成立

$
0
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彭瑞祥 審校

為了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集體表達意見,原住民團體在波蘭卡托維茲達成協議,成立「地方社群和原民平台」,然而,代價是必須承諾國家主權優於原民權利。


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大會上,來自原住民社群的代表。照片來源:UNFCCC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4的第一周議程期間,「地方社群和原住民」如何參與聯合國氣候談判成了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

中國官方堅持,這項原住民社群間的協議,可能侵犯國家權力,他們不想讓圖博或台灣藉此尋求承認和規避北京。

與會談判代表指出,中國認為「地方社群」一詞定義不明,中國只有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沒有所謂的原住民。

原住民代表認為沒有必要在此討論平台上劃定國家主權,因為聯合國2007年的原民權利宣言已經明確闡述了這一點。「身為原住民,我們不希望在案文中使用這種語言(國家主權),因為會限制真誠的交流,」來自查德的非洲原民協調委員會成員Hindou Oumarou Ibrahim說。「為什麼文件可以定義我們是誰、做什麼事?這不公平。但是,如果僅是作為讓其他人同意的條件,我們沒有任何其他選擇,這是我們接受的原因,我們還可以忍受。」

然而,該宣言並未提及地方社群,因此不適用於中國。

最後,卡托維茲的談判代表同意說,當談到地方社群時,所謂的地方社群和原民平台不會「授權或鼓勵」「會破壞主權和獨立國家」的行動。

來自中國的一位代表在8日的全體會議上對結果表示歡迎。「中國政府尊重並歡迎原民積極參與氣候行動,我們鼓勵他們分享知識和經驗。多方代表關切此決議的背景。但是參與談判的各方,包括原民,都本著這種精神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和寬容,這有助於我們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原民佔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保護了80%的生物多樣性。

經過三年的談判,新平台終在卡托維茲達成協議,成為未來原民及尚未明確定義的地方社群如何參與限制碳排和適應氣候變遷的基礎。

有了這個平台,未來三年將展開許多實際工作,也讓COP24中原民的話語權比以過去的氣候大會都要大得多。

平台將利用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歷史性理解,例如如何利用風來預測天氣變化,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或耕種可用土地。這些知識過去通常以口頭而非書面形式傳遞,可以作為政府減碳承諾的參考。

該平台將有來自聯合國七個公認原民地區的代表以及七個國家代表。這些成員現在必須制定計劃,確定2021年前原民和地方社群如何交換資訊和經驗。同時,聯合國氣候秘書處將考慮由誰來代表地方社群,並考慮任何要求參與的新團體。

原民團體原本希望他們的權利在整個巴黎協定中得到承認,而不只是在這個平台上。平台為聯合國氣候秘書處承認的原民創造了一個「永久性的空間」,只是仍需要與談判中的全球氣候規則手冊串連,來自印尼外海馬魯古群島的原民全球核心小組成員Ghazali Ohorella表示。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00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